新迷幻包括了一大批从后朋克时期一直到现在的不同类型的艺人们,他们都来源于60年代的形式各异的迷幻音乐。不管他们是表演引起幻觉的迷幻流行(如 the Beatles,早期的 Pink Floyd,和数不清的其他乐队)、受 Byrds 影响的嘈杂的吉他摇滚、充满失真的形式自由的即兴演奏、或者让人神经混乱的音速试验,也不管他们的音乐是已经现代化了的还是完全厚着脸皮照搬最开始的那些艺人的,他们唤起性的异乎寻常的声音都是引起人们幻觉的源泉。有一些新迷幻很明显是吸毒后的产物,而其他的一些则逻辑上是把毒品作为他们怪异的歌词与激进的装扮的补充。新迷幻偶尔也会打入流行音乐的主流中,比如 Prince 80年代中期的作品和90年代 Lenny Kravitz 一些崇尚复兴的作品;但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另类与独立摇滚乐队的领地。
新迷幻最初是在70年代末期英国的后朋克背景下出现的,主要的乐队包括 the Teardrop Explodes, Echo & the Bunnymen, 以及 the Soft Boys; 但是除了80年代早期的佩斯利地下运动(Paisley Underground movement)与90年代末期的六大象团体(Elephant 6 collective),大部分后来的新迷幻都来自单独的行为乖张的人士或复兴运动者,而不是以上的背景。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空幻的澳大利亚金属乐队 the Church,将美妙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与强大有力的三重奏干扰混合在一起的 Nick Salomans Bevis Frond,声音低沉单调的笼罩着吸毒者阴霾的 Spacemen 3,风格诡异的前温和派学院摇滚 Boy Robyn Hitch***,全然不可思议的 Mercury Rev and the Flaming Lips,以及电子英伦流行乐队Wales Super Furry Animals。
60年代中期,迷幻是一种隐秘的音乐元素,如许多的隐秘元素一样,它最终浮出水面。自bealtles创作出具有该风格的乐曲1966s Revolver之后,迷幻元素的出现就成为指日可待的事情。大体上说,纯迷幻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迥然不同,而迷幻流行则在揉和迷幻元素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简单明快,琅琅上口的流行音乐曲风。在歌曲结构和旋律都基本固定的音乐里,迷幻效果只作为装饰而存在----锡塔尔琴,轻柔的吉他乐,合成效果,背景吉他乐,甚至Beach Boys风格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程度适当的迷幻感觉。有一度迷幻流行音乐都是在录音室里制成的,但其实仍然有许多正规的乐队如迷幻风格相当的凸现流畅Sagetterius;这些乐队都明显地受了Beach Boys风格的影响,但并不像Lemon Pipers的Green Tambourine那样单薄。因为音乐中有更为强烈的流行感,迷幻流行音乐比纯迷幻音乐具有更长久的活力,一直到70年代早期依然兴盛不衰。更为让人惊讶的是,部分迷幻流行乐比普通迷幻乐更具吸引力,因为迷幻流行乐飘忽诡异,偶尔兼有迷幻和流行的双重元素----1969年the Neon Philharmonics的专辑The Moth Confesses是其主要代表作品。
Neo-psychedelia is music that emulates or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psychedelic music of the 1960s. It began to be revived among British post-punk bands of the later 1970s and early 1980s and was taken up by groups including bands of the Paisley Underground and Madchester scenes, as well as occasional interest from mainstream artists and bands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Flowers in December | Mazzy Star | 04:57 |
02 | Bitter Sweet Symphony (Radio Edit) | The Verve | 04:35 |
03 | My Jinji | 落日飞车 | 06:40 |
04 | Lady Low | Teleman | 04:09 |
05 | Fade Into You | Mazzy Star | 0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