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人收藏

共45首歌曲

标签
#古典 #悲伤音乐
创建者
第3颗黑米
更新时间
2012年01月17日

歌单介绍

一直都在忙碌中失切生命的热忱,直到又回到自己的世界——书籍、音乐。阅读触摸灵魂,音乐直击欢乐。

《苏菲的世界》

1.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2.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

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All Beauty Is Sad,所有的美丽即是悲伤,仿佛一个宿命的决断, 带着神圣的启示,从眼睛一直击震到心灵深处。

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竟是那样百味陈杂的难言滋味。

生命的最高达成是拥有一种音乐的品质。

——第3颗黑米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愛の悲しみ
爱の悲しみ -- Acoustic Café
Acoustic Café 03:41
02 Johann Sebastian Bach: Partita for Violin Solo No.3 in E, BWV 1006 - 1. Preludio
《Bach: 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 前奏曲
Nathan Milstein 03:36
03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 20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德国小提琴演奏家。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南德意志巴登的莱因费尔顿(Rheinfelden,Baden)。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性格热情,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卡拉扬去世后,她的演奏向多元化发展,曲目不局限于德奥古典、浪漫等传统作品,而加强了近现代作品的比重,经常演出卢托斯瓦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莫雷(Norbert Moret)、彭代雷茨基和里姆(Wolfgang Rihm)等人的作品。 安妮·索菲·穆特早年曾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1977年随卡拉扬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次年再度与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1995年,波兰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Anne-Sophie Mutter 08:41
04 Nicolai Rimsky-Korsakov: The Tale Of Tsar Saltan -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Transcribed S. Rachmaninoff (1873-1943))
“神曲!!!”
Ivan Davis 01:22
05 Idje Sen
Ann’Sanat (Alizbar) – Idje Sen 选自《Berceuses des fées》
Various Artists 03:28
06 Chopin: Prelude In D-Flat Major "Raindrop: Op.28-25
肖邦-幻想即兴曲
邓泰山 05:01
07 德彪西:梦幻曲(竖琴与小提琴)
德彪西:梦幻曲(竖琴与小提琴)
华语群星 03:51
08 致吸血鬼的五曲
前奏·降E大调钢琴第五十九章第二节·海顿 月光·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悲歌·钢琴三重奏·拉赫玛尼诺夫 钟·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李思特 降E大调夜曲·肖邦
A.J.Alex 21:25
09 Haydn: Serenade Op.3-5
柴可夫斯基-浪漫曲
Various Artists 03:33
10 Badarzewska: The Maiden's Prayer
圣桑-天鹅
Various Artists 05:56
11 Chopin: Etude "Chanson de L'adieu" in E Major Op.10-3
贝多芬 - 悲怆奏鸣曲
邓泰山 03:49
12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I.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永恒的交响曲”
Piero Gamba 12:54
13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5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作品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注)。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
Craig Owen and Greg Scot 02:37
14 ベートーヴェン:ピアノソナタ第31番変イ長調作品110より 第1楽章
所属专辑: 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 最終楽章 前編&後編 演唱者: 日本原声带
日本原声带 06:58
15 サラサーテ:「ツィゴイネルワイゼン」 ピアノ伴奏版
サラサーテ:「ツィゴイネルワイゼン」 ピアノ伴奏版 所属专辑: 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 最終楽章 前編&後編 演唱者: 日本原声带
日本原声带 08:59
16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9, No. 1
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Rubinstein(1887-1983) 美籍波兰钢琴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兰罗兹,1982年12月20日卒于日内瓦。5岁登台演奏。后到柏林,经J.约阿希姆推荐,从K.H.巴尔特学钢琴,从R.卡恩和M.布鲁赫学理论。11岁在柏林由约阿奇姆指挥演奏W.A.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到俄国、波兰等地旅行演奏,获得热烈赞誉。
Arthur Rubinstein 05:23
17 ニュー・シネマ・パラダイス メドレー
ニュー・シネマ・パラダイス メドレー 所属专辑: For Your Loneliness 演唱者: Acoustic Café
Acoustic Café 03:45
18 Desert Skies
听心在琴键上的颤动吧,如同草原上低低掠过的风
Maksim Mrvica 04:02
19 ♪カノン ニ長調
“美丽的卡农,百听不厌”
日本ACG 03:17
20 ラ・カンパネッラ
李斯特的《钟》
日本ACG 04:57
21 愛のあいさつ (二重演奏版)
“爱的协奏曲”
日本ACG 01:37
22 Apres Un Reve
Après Un Rêve梦醒时分 Dans un sommeil que charmait ton image 你的倩影流连在我的梦中 Je rêvais le bonheur, ardent mirage; 在梦中,我看到了幸福,虽然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Tes yeux étaient plus doux, ta voix pure et sonore 在梦中,你的眼神温柔,声音明亮清脆 Tu rayonnais comme un ciel éclairé par l'aurore; 你散发着光芒,就像天空被极光所照亮 Tu m'appelais, et je quittais la terre 你轻唤我的名,我离开了地面 Pour m'enfuir avec toi vers la lumière; 为了与你一起趋向光明
陈光荣 02:30
23 All Beauty Is Lost
“在那小溪旁,有株倾斜的杨柳树,它的灰白叶子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在那儿,她用金凤花、荨麻、雏菊、与紫兰编制了一些绮丽的花圈. 粗野的牧童们曾给这些花取过些俗名,.但是, 咱们的少女们却称它们为『死人之指』 当她企图挂此花圈於那枝梢时,那根摇摇欲坠的枝干就折断了,使她与花一并落入那正在低泣的小溪中,她的衣裳漂散在水面上.有段时间她的衣裳使她像人鱼般的漂浮起来.那时,她口里只哼唱著一些老诗歌,好像完全不顾自己的危险,也好像她本来就生长在水中一般.可是这种情况无法持久,当她的衣裳被溪水浸透之後,这位可怜的姑娘,就在婉转的歌声中被卷入泥泞中...” —— Ophelia的死,《哈姆莱特》 Ophelia's Dream 中文名译为奥菲利亚之梦。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中那自溺的姑娘古往今来曾经引发了无数诗人画家的感慨,这支来自德国的乐队也不例外。
Ophelia's Dream 02:40
24 叙事曲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Ciprian Porumbescu,1853-1883),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生于摩尔多瓦,自幼学习小提琴,对民间音乐有较深的研究。1879年曾赴维也纳学习音乐,布鲁克纳是他的主要导师之一。回国后任中学音乐教员,1883年在贫病中去世,年仅三十岁。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罗马尼亚民间风格和深刻的内容。他曾积极参加罗马尼亚争取民族独立的进步文化运动,被罗马尼亚人民称为“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是罗马尼亚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罗马尼亚在1977年至1990年时期的国歌《三色旗》、以及阿尔巴尼亚现行国歌之曲就出自他的手笔。代表作品为歌剧《新月》、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等。
薛伟 07:49
25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ohne Worte, Op.67, Arr. for Cornet and Piano by Hardenberger/Pöntinen - No. 4. Presto in C "The Bee's Wedding" ("Spinning Song")
“门德尔松:无词歌, Op.67 - 第 4首,C大调,“纺纱歌”(“蜜蜂的婚礼”)”
András Schiff 02:05
26 The Merry Widow
雷哈尔: 「风流寡妇」圆舞曲  FranzLehar:merry widow 【作家】弗兰兹•雷哈尔(FranzLehar,1870-1948)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科马诺(在今天的斯洛伐克共和国),雷哈尔从小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就读于布拉格音乐学校。1905年12月30日首演于维也纳剧院的《风流寡妇》使雷哈尔名利双收,成为因写歌剧而变成千万富翁的第一人,也给维也纳轻歌剧在小约翰•施特劳斯死后,注入了新的活力。雷哈尔创造了一种维也纳轻歌剧的新风格,包括华尔兹舞曲、巴黎的坎坎舞曲以及讽刺元素等。轻歌剧《风流寡妇》作于1905年。 【作品】  弗兰兹•雷哈尔的轻歌剧代表作《快乐的寡妇》 ,又名《风流寡妇圆舞曲》或《晚会圆舞曲》。作曲是一种维也纳轻歌剧的风格。   20世纪初的轻歌剧代表作是雷哈尔的《风流寡妇》。弗兰兹•雷哈尔也因此成为了维也纳轻歌剧世界的最后一位大师。《风流寡妇圆舞曲》是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曲目。”
André Rieu 03:01
27 Modest Mussorgsky: A Night On Bald Mountain, excerpt
穆索尔斯基: 荒山之夜 Mussorgsky:A Night on Bald Mountain 【作家】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俄语: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1839年3月21日-1881年3月28日),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他与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 【作品】  《荒山之夜》完成于1867年,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这是作曲家对俄罗斯神话传说的自由发挥。”
Various Artists 06:43
28 Invitation To The Dance(Weber)
韦伯: 邀舞 Weber:Invitation to the Dance 【作家】卡尔•马利亚•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冯•韦伯(德语: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1786年11月18日或19日-1826年6月5日),德意志作曲家。 韦伯的堂姐康斯坦斯•韦伯是莫札特的妻子。 【作品】韦伯十分钟爱钢琴的音色,因此写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其中要数1819年献给其妻子的钢琴独奏曲《邀舞》最为出色。又称《华丽回旋曲》,作于1819年,这支曲子描绘的是在舞会上,一位绅士彬彬有礼地邀请一位害羞的淑女共舞,小姐拒绝了,男子更加恳切地相邀,小姐红着脸将手递给男子,两人步入舞池,他们随着优美的圆舞曲翩翩起舞,一边亲切地交谈着,曲终人散时,男子向小姐致谢,带她走出舞池。”
Paul Mauriat 04:58
29 William Tell Overture
罗尼西: 「威廉泰尔」序曲 同16-1 Rossini:Guillaume Tell 【作家】罗西尼,英文名:G.Rossini,生于1792年,于1868年逝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作品】《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序曲:由四段构成,如同组曲。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革命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曲中旋律优美、 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
华语群星 01:22
30 Egmont Overture
贝多芬: 艾格蒙顿序曲 同5-3 BEETHOVEN:Overture to Egmont 【作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作品】歌德以艾格蒙(Egmont)的故事创作了悲剧《艾格蒙》,1809年,维也纳柏格剧院邀请贝多芬为其上演配乐,贝多芬一共为此剧写了9段乐,其序曲成为经常演奏的曲目。 该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伯爵是十六世纪荷兰民族革命的统帅,他是奋起反抗西班牙异族统治和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之一,由于西班牙派驻荷兰的总督背信弃义,他被捕人狱并被处以死刑,全剧以悲剧结尾。 爱格蒙特的崇高形象和他的悲惨命运,使贝多芬深为感动。他以爱格蒙特的形象作为这首序曲的中心,不但反映出爱格蒙特的斗争精神和他悲剧性的遇难,而且还体现了爱格蒙特英勇斗争的结果—即最终取得胜利的荷兰人民的狂欢场面,这一创意充分地表达出贝多芬对“人民革命力量不可战胜”这一坚定的信念,而且还为歌德原著中那“单纯悲剧性”的结尾加上了光明的希望。他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还特意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了“预告祖国即将得到的胜利”这样一条注解。”
Penitent 04:48
31 Scheherazade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天方夜谭」组曲 同1-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组曲 Rimski-Korsakov--Scheherazade, Op.35    【作家】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1844年3月18日-1908年6月21日)是一位俄罗斯作曲家,在季赫温出生。他和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和居伊并称为“强力集团”。1844 年3月18日生于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 ,1908 年6月21日卒于卢加附近的柳边斯克庄园。7岁学钢琴,10岁开始作曲 。12 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期间从 F.A.卡尼列学钢琴 。1861 年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最年轻的成员。1862年毕业后随舰航海3年,1871年起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 ,1905年革命时,因支持学生罢课一度被解职。 【作品】 “我们从这座城市航行到另一座城市,从这个岛屿到下一个岛屿,从大海到另一片大海,直到有一天,我们遇上了恶劣的暴风,于是大家开始祈祷。就在此时,一阵强风袭来,船帆全被扯成碎片,船身旋绕三次后又被向后推,此时船舵忽然断裂,船冲向峭壁……” ———《天方夜谭》中的“辛巴达历险记”。 俄国人心目中的远东,相当于十九世纪美国人想象中蛮荒的西部。这些土地上充满了魅人的文化、奇异的风光、惊人的美景与英雄事迹,至少这是当时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可能有的印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后来又担任海军乐队的督察,因此在中年之前他已行遍整个帝国,并经历过更遥远的世界。1888年,已写就了几部最好作品的他,又创作了一首大型管弦乐组曲,灵感来自《一千零一夜》。据他后来说,是想留给听者“各式各样数不清的东方神仙故事”的印象。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以讲故事的女主角舍赫拉查德为名,结构类似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每一个乐章都有一个描述内容的标题,不同的乐章间也分享许多共同主题素材。例如代表舍赫拉查德本人的一段小提琴独奏的温柔旋律,以及代表苏丹•夏里亚(Sultan Shahria)的严厉动机,在乐曲开端由弦乐与铜管齐奏猛烈出击;两个动机均有许多变化,依照作曲家的说法,如此整部作品才能“藉着主题与动机间的结合紧密交织,并呈现有如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意象与设计……”。
Various Artists 05:37
32 Bach/Gounod: Ave Maria
古诺: 圣母颂 (行车顺利时) Gounod:Ave Maria 【作家】夏尔-弗朗索瓦•古诺(法语:Charles-François Gounod,1818年6月17日-1893年10月18日),法国作曲家,代表作是歌剧《浮士德》。 古诺是虔诚的教徒,因此创作了大量宗教题材作品,他华丽而质朴的风格在宗教音乐中也独树一帜。主要代表作包括脍炙人口的《圣母颂》(在巴赫作品基础上增写的旋律)、《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梵蒂冈的国歌《教皇进行曲》等。 【作品】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圣母颂》,原是法兰西著名作曲家古诺的声乐名曲。一生往返于教堂、修道院与歌剧院的古诺,在宗教音乐与歌剧方面,有着极其伟大的成就。古诺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为伴奏,配上了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圣母颂》。这是一首曲意崇高,旋律优美,跟伴奏吻合得天衣无缝的音乐。创作这样充满宗教美感的乐曲,只有像古诺这样的,具有伟大音乐天才与真诚宗教信仰,并且仔细探究过巴赫音乐之灵魂的音乐家方能为之。原作是一首音域宽广的女高音曲,是采用天主教的圣母祈祷文做为歌词的。本曲被认为是音乐家跨年代合作的典范之作。”
Nigel Kennedy 02:32
33 12 Concertos, Op.3 - "L'estro armonico" / Concerto No.10 in B minor for 4 violins and cello - Allegro
韦瓦尔第: 「调和的灵感」小提琴协奏曲 Vivaldi :L\\\\\\\\\\\\\\\\\\\\\\\\\\\\\\\'estro armonico 【作者】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作品】一套12首的作品集「调和的灵感」最为世人所熟知。以弦乐器构成,结构单纯,风格明快,惟妙惟肖的表达了维瓦尔第独特的品位和意境,非常耐听动人,美不胜收的一部作品。 作品3号,协奏曲集,共9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非常短小,以快板和行板为主。”
Salvatore Accardo 04:14
34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525: Allegro
莫扎特: 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Mozart:serenade k.525 【作者】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作品】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作于1787年,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作品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Various Artists 05:58
3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 Overture
莫扎特: 「费加洛婚礼」序曲 Mozart:Le Nozze di Figaro 【作者】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作品】《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部分短小精致,可算是名曲之一。莫扎特采用了交响乐的手法,歌剧中的音乐主题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总的风格保持一致,都是以奏鸣曲式写就的。由管弦乐带出的两个主题一快一缓,很好的交待了全剧幽默、机智、快活的基调。也因其完整,充满活力而且效果显著,颇能调动气氛,这段序曲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
Sir Colin Davis 04:20
36 Barcarolle (From "The Tales Of Hoffmann")
奥芬巴赫: 船歌 Offenbach:Barcarolle 【作者】雅克•奥芬巴赫(法语:Jacques Offenbach,1819年6月20日-1880年10月5日),出生于德国的法国作曲家。代表作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奥芬巴赫1819年出生于德国科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出版家兼犹太教堂唱诗班主唱。1833年奥芬巴赫14岁时随家人移居法国,并考入巴黎音乐院,36岁的时候他开设了一家轻歌剧院。但繁重的工作以及频频往返于伦敦、维也纳等地演出使奥芬巴赫患上了多种疾病,终于创作最后一部歌剧时病情恶化去世,享年61岁。奥芬巴赫一生作有大量作品,被后人尊为轻歌剧的奠基人,其轻歌剧情节轻快幽默,曲风优美,多采用当时流行的歌曲、舞曲形式,使作品通俗易懂。奥芬巴赫最出色的几部轻歌剧比当时大多数真正的喜歌剧显示出更持久的力量,这些作品是《地狱中的奥菲欧》(1858年)和《美丽的海伦》(1864年)等。 【作品】雅克•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美丽的夜晚〉,出自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是法国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的最后一部歌剧,取材于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E.T.A.Hoffmann)的小说,法语脚本由巴比埃和卡雷共同完成。”
Various Artists 03:36
37 Tritsch-Tratsch Polka Op.214
圆舞曲,叽叽喳喳波尔卡
Orchester der Wiener Staatsoper 02:39
38 Hungarian Dance No. 5
“华丽丽的匈牙利狂想曲。”
David Garrett 02:59
39 Discombobulate
新电影《福尔摩斯》的主旋律!将英伦气质发挥到极致。
Hans Zimmer 02:25
40 La Donna e Mobile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经典歌剧唱段《女人善变》”
Plácido Domingo 03:07
41 Lucia di Lammermoor
“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本剧可谓头牌女角作品的典范。玛利亚·卡拉斯(Maria Callas)的演绎堪称经典。但这只反映了音乐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清晰、错落有致的结构形式为女主角的精神错乱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 玛莉亚·卡拉斯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 玛丽亚·卡拉斯 声部都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灵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Maria Callas 08:05
42 Lucia Di Lammermoor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葛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歌剧咏叹调《香烛已燃起(拉美莫尔的露契亚/LUCIA DI LAMMERMOOR)》凄婉动人,节奏平缓,演唱者Inva Mulla Tchako如泣似诉”
Eric Serra 03:10
43 L'elisir D'amore/Act 2 - "Una Furtiva Lagrima"
“1810年--乔奇诺.罗西尼(Gioaccnino Rossini, 1792~1868)的第一出歌剧诞生那一年--到1848年, 也就是葛达诺.董尼才悌(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 与世长辞的那一年, 意大利歌剧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意大利崛起了美声歌剧。这三位执意大利歌剧界牛耳的作曲大师即罗西尼, 董尼才悌与文森梭.白利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
Juan Diego Flórez 04:39
44 Meditation [From Thais]
“马斯奈《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
Leila Josefowicz 05:26
45 Mozart: Serenade in G Major, K.525 1st Movement - Allegro
“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如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   那愉悦、美妙的旋律,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从而得到洗涤、净化。这首乐曲篇幅虽然不大,但展现了莫扎特音乐的精华。”
Various Artists 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