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人收藏

共18首歌曲

标签
#古典 #交响乐 #协奏曲
创建者
溪树溪树
更新时间
2020年05月12日

歌单介绍

门德尔松在他最后几年时光里,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自己任院长并教授钢琴与作曲,舒曼是他的副院长。1846年,他第9次来到英国,在伯明翰音乐节指挥清唱剧《以利亚》的首演。1847年最后一次(第10次)访问英国,在伦敦、曼切斯特与伯明翰指挥演出《以利亚》,并为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演奏。由于劳累过度,又受到姐姐芬妮突然去世(1847年5月)的沉重打击,门德尔松于同年11月在莱比锡辞世,享年38岁。

门德尔松的才华是非凡的。他工于丹青(是一位优秀的水彩画家,在欧洲大陆游历收集交响乐素材时,画了许多风景水彩画),在文学方面博闻强记,文笔瑰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钢琴家、优秀的中提琴家、超群绝伦的管风琴家和善于启发别人的指挥家。他有着惊人的音乐记忆力,对同行音乐家宽容大度,并致力于提高听众的鉴赏水平。作为一位作曲家,他才具过人,彪罗(Bulow)曾说过他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在他身上古典主义的教育与浪漫主义的志趣结合在一起,从而赋予他的作品以诗意的风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缺少激情而把这种风雅贬之为肤浅,他的作品在19世纪名噪一时,后来却一落千丈,在一定程度上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似清教徒式的感情来看,觉得他的生活道路过于平坦舒适之故。不过舆论的褒贬又重新发生了变化,他的音乐的最优特点,它的精湛技艺和含蓄凝练,它的诗情画意,独具一格的配器、清新的旋律现在都获得极高的评价。(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歌单目录

01.《婚礼进行曲》,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配乐作品(Op.61),第五幕前奏曲。 05:06

02.《无词歌》A大调“春之歌”(Op.62 No.6) 02:08

03.《威尼斯船歌》(Op.30 No.6) 02:56

04.《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2)钢琴演奏版 04:17

05.《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2) 小提琴演奏版 03:42

06.《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2)女高音演唱版 03:07

07.《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2)童声合唱版 03:19

08.《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MWV03)第2乐章 07:46

09.《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第1乐章 12:19

10.《E大调回旋随想曲》(Op.14) 06:59

11.《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5)第1乐章 06:52

12.《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第3乐章 06:55

13.《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 12:17

14.《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Op.56)第1乐章 12:49

15.《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Op.90)第1乐章 07:53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No.9 Wedding March
雅克布.路德维希.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 门德尔松只活了38岁,仅比之前的舒伯特和莫扎特略多几年。但他的日子过得几乎比任何作曲家都优裕和舒适,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父亲是大银行家,母亲是钢琴家,祖父竟然是一位哲学家。姐姐范尼.卡西里(Fanny ,1805-1847)在钢琴和作曲上也堪称天才。这是一个音乐史上少有的幸运儿,母亲有艺术修养,父亲有钱,再加上一个懂音乐的姐姐,该有的都有了。他自己自幼聪慧,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4岁随母亲学钢琴,父亲为他找来柏林最好的文学、音乐、美术老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对一家教”。7岁随父亲赴巴黎专门拜师学琴,9岁公开演出,10岁自己开始作曲,12岁在图书馆里发现了被埋没80年之久的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让母亲替他把曲谱全部抄回,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今天。 01.《婚礼进行曲》,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配乐作品(Op.61),第五幕前奏曲。按照西方传统,举行婚礼新娘入场时演奏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中的合唱“婚礼大合唱”,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新人走出教堂时演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因用于1858年维多利亚公主与腓特烈三世的婚礼而闻名于世。李斯特和霍洛维茨都曾将该曲改编成不同版本的钢琴曲。 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版本。选自环球唱片公司1994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Kathleen Battle 05:06
02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9. Wedding March (Mendelssohn)
《婚礼进行曲》 小泽征尔指挥版
小澤征爾 05:09
03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ohne Worte, Op.62 - No. 6 Andante grazioso in A "Spring Song"
门德尔松从童年到少年的所受到的“待遇”可以说无人能比,他父亲为了让他学习作曲,特意在自己家里建立了一支私人管弦乐团,由门德尔松当指挥。在音乐史上大概只有后来的格林卡和他一样拥有自己的私家乐队供自己指挥练手。16岁,父亲再次带他去巴黎,拜会当时的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和梅耶贝尔等几乎所有名家,受到隆重热情地接待。想想柏辽兹和李斯特吧,他们俩可没这么幸运。郎朗当初去北京学琴,那位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还是朗朗在沈阳时的老师的同学,本以为能慧眼识珠,没成想,对郎朗百般挑剔和责难,甚至说他根本不是这块材料,原因就是没送qian!而门德尔松“家里有矿”,不差钱,因此待遇就大大不同了。他家里不仅有钱,父亲为了他还陪着儿子四处奔波,这一点,都很像,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02.《无词歌》A大调,“春之歌”(Op.62 No.6)。 “无词歌”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乐器体裁,由门德尔松首创,共8辑,49首。本曲选自第5辑(Op.62)第6首。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演奏版本。 选择DG唱片公司1996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无词歌》
Daniel Barenboim 02:08
04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ohne Worte, Op.30 - No. 6. Allegretto in F sharp minor "Venetian Gondola Song"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许多人望尘莫及,也让他自己少年得自志变得容易,天才不至于被埋没。他在15岁时就创作出第一交响曲,17岁时就创作出《仲夏夜之梦》序曲,虽然前者还显得幼稚,带有浓重的贝多芬时代的影子,但后者让人耳目一新,那种管乐所焕发的吞云吐雾的魔力,小提琴所弥漫的如梦如幻的想象力,已不同于贝多芬时代了。关键这是他自己的创造,浪漫主义的独立音乐会序曲这一崭新形式,是他的首创。这一形式更是贝多芬时代所不具有的。在这里,古典和当代就是这样矛盾地交织在一起。在这里,体现着门德尔松自己一生的矛盾的追求,那就是努力将对古典的缅怀和敬仰与他所面对的浪漫主义的内涵结合在一起。很显然,他第一次以崭新面目捧给这个世界的音乐,已经不是莎士比亚的那个仲夏夜了,或者说他把莎士比亚的那个仲夏夜移植到了新的时代里,让那个仲夏夜外迷人。 03.《威尼斯船歌》(Op.30 No.6)。 选自《无词歌》第2辑(Op.30)第6首。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1996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无词歌》。
Daniel Barenboim 02:56
05 Mendelssohn: Songs Without Words, Op. 30 - No. 6 in F-sharp minor: Allegretto tranquillo (Venezianisches Gondellied, No.2)
《威尼斯船歌》
Felix Mendelssohn 03:10
06 Felix Mendelssohn: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Op.34, No.2, Arr. Liszt
这是门德尔松一生的追求,也是门德尔松一生的局限。当然,19世纪出现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并不是那样水火不容,但是,那时的浪漫主义内容上为了宣泄个人感情,形式上为了创造出更多的自由与新颖,都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以至于到后来甚至出现了柏辽兹和李斯特那样的过激的行动,来加大这种反叛的力度。作为平和并对古典主义一直抱有感情的门德尔松,对柏辽兹和李斯特、特别是柏辽兹不屑一顾,是可想而知的了。门德尔松企图寻找一条折中的中间道路,让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握手言欢。但是,在一个旋风般狂飙四起的浪漫主义时代里,门德尔松这种“保守疗法”能够行得通吗? 04.《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 No.2),钢琴演奏版。 根据德国诗人海涅(C.H.Heine ,1797-1856)的诗于1834年谱曲,通常由女高音演唱。选自作品36号《6首歌曲》第2首。后被广泛改编成多种乐器版本。是童声合唱团标准演出曲目。 朱丽叶斯.卡钦演奏版本。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10《极致:钢琴古典名曲选集》。
Julius Katchen 04:17
07 Mendelssohn - On Wings of Song, Op. 34, No. 2/Auf Flugeln des Gesanges/Sur les ailes du chant
由于门德尔松采取保守主义的态度,他的音乐旗帜上大字写明的是巴赫的名字,他在音乐形式上走的老路是可想而知的。在音乐史上,关于这方面他受到的批评比比皆是。格劳特等人批评他:“门德尔松的和声很少有舒伯特那样令人惊喜的意外之笔,他的旋律、节奏和曲式也没有多少出人意外的地方。”(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朗多米尔在他的《西方音乐史》中更是激烈地批评道:“他的模仿的轻率,他随便地模仿着巴赫和亨德尔。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偏爱一些肤浅的情感表达,他滥用旋律的形式;他的发展部过于冗长。”(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 不能说这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门德尔松很清楚自己走的是什么样的路,他始终都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浪漫主义的音乐家,而且一再和浪漫派音乐家划清界限。他十分反感一些浪漫派音乐家,最反感的莫过于柏辽兹了,他在听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后整整两天无法工作,当然看不起如柏辽兹这样的音乐形式的创新了。因而他在音乐的形式创新方面没有给音乐史上留下太多的印象。 05.《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 No.2),小提琴改编版。 亚莎.海菲兹演奏版本。选自美国广播唱片公司(RCA)1996年发行的专辑《海菲兹选集:格什温、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舒伯特、门德尔松等》。
Jascha Heifetz 03:42
08 Felix Mendelssohn: Six Songs Op.34 -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10年前(2009年),指挥大师里卡多.夏伊率德国莱比锡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期间,发生了两件颇有意思的事,一个是夏伊竟然去了上海市区汾阳路的乐器街,用1500元人民币买了两把“中国制造”的小提琴(1/4和1/2各一把)送给他的孙子和孙女。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年轻的参赛选手使用的都是意大利名琴。另一件事,夏伊与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就谈到了门德尔松。他说,门德尔松的才华和贡献,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么“不大气”,“舒曼就曾表示,门德尔松的出现是诞生了新的莫扎特。舒曼是看很多人都不顺眼的人,可见他对门德尔松的看重。”他还说,以往出版的音乐家作品目录里,门德尔松甚至都不在其中,而现在的一本书籍里,关于门德尔松的就有700多条。因为受门德尔松影响,马勒才有《第六交响曲》,“门德尔松的音乐在浩瀚的宇宙里,需要我们去探索。”(《里卡多.夏伊:谈门德尔松,购中国小提琴》,《劳动报》,2009.10.21) 再说一件事,以肖邦专家著称的钢琴家邓泰山,2005年担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就是门德尔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Op.25)。作为一位成名已久(1980年荣获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成为获得此奖项的第一个亚洲人)国际知名钢琴家,在肖邦钢琴大赛上演奏门德尔松的早期作品,这其中的涵义大概就是“功夫在身外”吧。 06.《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 No.2),女高音演唱版。 索菲.丹曼(英国女高音歌唱家);选自亥伯龙唱片公司2001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的歌曲和二重唱》。
Sophie Daneman 03:07
09 乘着那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安逸和舒适的环境中渡过的,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年,但已经是他短促人生的一半。再来看看他的后半生:20岁,挖掘并亲自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这一年游历英国(以后他曾前后10次到访英国);21岁,访问苏格兰和意大利,完成《芬格尔山洞》序曲;22岁,访问法国,在巴黎与李斯特相识;23,和肖邦相会;24岁,创作《意大利交响曲》,担任杜塞尔多夫市乐队指挥;26岁,担任莱比锡万特豪斯音乐会(就是前面提到的夏伊指挥的乐团)指挥;27岁,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30岁,举办伦敦音乐会;32岁,获得普鲁士宫廷“音乐总监”头衔;33岁,创作《苏格兰交响曲》;34岁,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这是德国的第一所音乐学院;36岁,创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38岁,逝世。 07.《乘着歌声的翅膀》(Op.34 No.2),童声合唱版。 青岛爱乐少年合唱团演唱。选自雨果唱片公司1998年发行的专辑《西风的话》。
青岛爱乐少年合唱团 03:19
10 乘着歌声的翅膀
《乘着歌声的翅膀》 女声合唱版
门德尔松 02:55
11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MWV O3 - II. Andante
无论前半生还是后半生,一生虽短促,却是春风得意,没有什么波折,有的尽是旁人羡慕的辉煌成功,一路顺风顺水。 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生活经历往往是创作的宝贵财富,命运的不公,在艺术的创作里却能够得到悠远的回报,仅仅衣食无忧是不够的。 08.《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MWV03)第2乐章。 创作于1822年,为里茨(德国小提琴家,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创立者和首任指挥)而作,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奏鸣曲(Op.4)和弦乐八重奏(Op.20)也是题献给里茨的。一直以来,门德尔松被认为只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直到1951年,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发现了门德尔松这首作品的手稿,此曲经过了130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由梅纽因首演并录音。手稿记载1853年由门德尔松遗孀送给舒曼的一位亲友(当时的杰出小提琴家斐迪南.大卫),但为什么最后没有送出以及为何要送给斐迪南.大卫,就不得而知了。 小提琴:杨天娲;选自拿索斯唱片公司2013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和f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杨天娲,中国女小提琴家,1987年出生,5岁时获得北京市华姿杯小提琴比赛第一名,6岁获全国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中国作品演奏第一名,10岁被著名音乐教育家林耀基教授收为弟子,11岁与大型交响乐团合作演出。14岁时发行了两张帕格尼尼《随想曲全集》,16岁只身赴德国学习,24岁成为德国两所音乐学院教授。拿索斯唱片公司已发行了她的20多张专辑,两次夺得“德国古典回声大奖”。
Tianwa Yang 07:46
12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2. Andante
门德尔松的生活经历注定了他的作品内容的单薄:在他的音乐里,那个时代的冲突基本看不到,看到的只是美丽的风景,你能够感受到从他的音乐里吹过来的习习清风,却无法感受到那时的腥风苦雨;他音乐里的个人的情感因素也是虚弱和贫血的,你能够感受从他音乐里听到抒情,但那大多是情景交融式的抒情,他的感情大多是寄托在他所观赏到的自然风景上,而不是在他心仪和心动的女人身上,更不是真正的内心深处的波澜起伏;而上述这两点恰恰是那个浪漫主义时期最需要的。因此,听门德尔松,我们不会听出柏辽兹和李斯特盛气凌人的炽烈和傲视群雄的狂放,也不会听出肖邦刻苦铭心的深沉和“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郁,我们只能听出门德尔松那一份属于他自己的优美、高贵和和谐,而这一切正是古典主义所具有的品质,尽管显得和时代不那么协调。在那个时代里,门德尔松走的是一条回头的路,醉心的是上个世纪古城墙上斑驳苍绿的苔痕,他的声音并不全部是荡漾在这个时代的上空,而大多飘散在以往岁月的回声里。 09.《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第2乐章:柔板 门德尔松从1838年开始构思创作,一直到1844年才完成,前后历时7年,1845年于莱比锡首演。《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演奏频率最高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与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世界上几乎的小提琴家都曾“染指”过它。同辉煌深沉的贝多芬的D大调、华丽沉稳而有节制地热情的勃拉姆斯的D大调、细腻而炫技的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相比,门德尔松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甜美宜人、清新动人、流畅委婉,如一条清浅却明澈的小溪,入耳便能分辨出来。 安妮-索菲.穆特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2009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
Anne-Sophie Mutter 07:14
13 Felix Mendelssohn: Rondo capriccioso, Op.14
朗格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门德尔松想调和古典形式和浪漫主义内容的计划从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虽然他那奇妙的圆滑而流畅的笔法写任何类型的结构,不论是赋格或交响乐都写得很好,但是由于缺乏矛盾冲突,再加上举止稳重,使得这种十分精巧而文雅的音乐只可能是古典主义的了。”(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因此,后世有人激烈地批评门德尔松最有名的《仲夏夜之梦》是伪浪漫主义,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这种批评过激而有失公允,但说门德尔松确实如一个骑士骑在一匹识途的老马或瘦驴上,习惯而情不自禁地退回到古典主义的老路上了,是准确的。(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E大调回旋随想曲》(Op.14)。 推测创作于1824年,门德尔松15岁时的作品。《随想回旋曲》不仅是门德尔松最著名的钢琴曲之一,也是他早期钢琴创作中最具独创性的作品。乐曲包括随想曲和回旋曲两部分,随想曲为E大调,回旋曲为e小调,是今天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乔治.博列特演奏版本。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10《极致:钢琴古典名曲选集》。
Jorge Bolet 06:59
14 Felix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5 - 1. Molto allegro con fuoco
也许,这样评价门德尔松有些苛刻,因为门德尔松毕竟是浪漫派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毕竟和贝多芬时代的古典音乐不尽相同,重回过去的古典岁月只是他一个“猴子捞月”的梦。但是,身处那个时代,他逃脱不了那个时代,他的衣襟不可避免地要被那个时代飞溅的浪花打湿。门德尔松和浪漫派最密切的因缘、有血缘的关系,便体现在他的音乐深深地打上了文学的烙印。在这一点上,他和柏辽兹、李斯特、肖邦一样,那个时代的文学强大的力量如飓风将他们一起裹挟而与风共舞。不要说他最富于盛名的《仲夏夜之梦》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从小就和大诗人歌德有过密切的接触,歌德的文学思想和修养渗入他的心田,他还曾根据歌德的诗创作出音乐会序曲《宁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Op.27)。 11.《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5)第1乐章。 门德尔松早期第一部大型钢琴作品,1831年于慕尼黑首演,并亲自担任钢琴演奏。虽仍采用奏鸣曲式作为快板乐章,但已经完全抛弃了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第一乐章双呈现部的传统模式,采用三个乐章不间断有过渡的连奏方式。郎朗和王羽佳都演奏过此曲。 安德拉斯.席夫演奏版本。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6《极致:门德尔松选集》。
András Schiff 06:52
15 Felix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2 in D minor, Op.40 - III. Presto scherzando
实际上,优美也是浪漫主义音乐不能缺少的一种品质。优美,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招人反感,不能说是门德尔松的缺点。浪漫主义音乐里,有柏辽兹和李斯特的狂放不羁,有肖邦的沉郁迷情,再多一份门德尔松的优美,哪怕是单薄一些的优美,也没什么坏处,只会让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更加丰富多彩,起码为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镶上一道优美雅致的金边。而且,门德尔松音乐中的优美确实有着无比动人的魅力,特别是听他的《仲夏夜之梦》、《意大利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他的《无词歌“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等钢琴小品,都会令人百听不厌。 12.《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0)第3乐章。完成于1837年。 钢琴演奏:约翰.奥格登(1937-1989 ,英国钢琴家、作曲家,被成为英国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乐队:伦敦交响乐团;指挥:阿尔多.切卡托(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选自“遗嘱记录”(Testament Records)(美国独立唱片公司)2003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爱尔兰/苏格兰》。
John Ogdon 06:55
16 Felix Mendelssohn: Overtur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p.21
再来看看演奏家眼里的门德尔松。安妮-索菲.穆特曾经说:“门德尔松这个人的一生也让我惊讶。我读了很多关于他生平的文字,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又是一个多么特殊的人,他为社会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做到的。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想象一下舒曼在这里教钢琴,门德尔松也在这里教学。所有格万特豪斯乐团(即“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首席都在这里担任教员。门德尔松认为,如果他不培养下一代的格万特豪斯音乐家,乐团就不能生存下来,这其中包括对每个人的音乐教育。他懂得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必要性。还有对巴赫的弘扬,他用管风琴演奏巴赫的作品,让莱比锡人在圣托马斯教堂建起巴赫的雕像,这非常感动人。我总是相信,作为一个音乐家,你不仅要去改变音符的高低快慢,而且还有义务影响社会。我真的认为门德尔松是被低估了。不是说没有别的作曲家被低估,但现在我们只说他。这可能涉及到我们对音乐之美的概念。我不认为门德尔松的生活是轻松的。我非常感激我们能拥有这样一位留下了如此纯净、动人作品,而且提升后世音乐的作曲家。”(《穆特谈门德尔松》,“新芭网”,2009.07.16) 13.《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 1843年,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将要在柏林和波茨坦上演,门德尔松除为这部喜剧创作了12段配乐外,将他在1826年为《仲夏夜之梦》创作的音乐会序曲直接用作这部喜剧的序曲。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与《仲夏夜之梦》配乐(Op.61)是两个不同的作品编号的原因。 内维尔.马里纳指挥爱乐管弦乐团(英国)演奏版本。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6《极致:门德尔松选集》。
Neville Marriner 12:16
17 Felix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3 in A minor, Op. 56, "Scottish" - I.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中国人没有忘记门德尔松。10年前的2009年,是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一系列“纪念门德尔松专场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俞峰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与青年小提琴家陈怡携手,演出了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湖南交响乐团也举行了纪念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专场音乐会,以《仲夏夜之梦》第五幕前奏曲《婚礼进行曲》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接下来是被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演出了《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14.《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Op.56)第1乐章。 作于1830-1842年,1829年7月门德尔松来到苏格兰,在游览爱丁堡的古迹时产生了创造灵感。1843年出版,题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版本,指挥:内维尔.马里纳。选自阿尔戈(Argo Records)唱片公司1984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第3交响曲“苏格兰”,第4交响曲“意大利”》。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12:49
18 Felix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n A, Op.90 - "Italian" - 1. Allegro vivace
为何门德尔松总是容易被人忽略?在19世纪,他被认为是能与贝多芬和巴赫比肩的人物;在20世纪,他的音乐对许多人来说像甲壳虫乐队一样耳熟能详,如果不是《乘着歌声的翅膀》,起码还有必听的《婚礼进行曲》。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每位小提琴演奏家的试金石,他的《苏格兰交响曲》是描写苏格兰最著名的音乐篇章。这些作品的任何一首都为门德尔松在音乐圣殿中挣得一席之地,更别说他还有两部伟大的清唱剧《以利亚》和《圣保罗》。然而每一季的音乐会节目单出炉时,他的名字总是奇怪地被弃之不用。已经没有哪一个乐团还在成套地排练、演奏他的的5部交响曲、6首弦乐四重奏、2首弦乐五重奏了。而在英国,对门德尔松的忽视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先后造访英国达10次之多,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都欣赏他的音乐,他为伯明翰写的《以利亚》,曾被《泰晤士报》盛赞为“人类智性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到底是什么把门德尔松推出了伟大作曲家的前排行列? 门德尔松有一个软肋,使他离伟大仍有几寸之遥。 他没有以任何形式拓展乐队或钢琴的能力。他的清唱剧宏伟而响亮,却不能抵消激情的匮乏。他从襁褓起接受的就是银行家阶层的文雅训练,这是他从未真正克服的缺陷。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听到的是优雅,而音乐却在暗示更多。他不像贝多芬那样有准备地挑战极限,超越习惯表达。就我们对他公开的生活和作品的所知而言,门德尔松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心理学上的谜团。(《与贝多芬和巴赫比肩的人物——200岁的门德尔松》,《外滩画报》,2009.01.04) 15.《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Op.90)第1乐章。 作于1831-1833年,受伦敦爱乐协会委托创作。1833年于伦敦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 克里斯托弗.冯.多纳伊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版本。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10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
Wiener Philharmoniker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