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人收藏

共26首歌曲

标签
#歌剧 #交响乐 #奏鸣曲
创建者
溪树溪树
更新时间
2020年02月28日

歌单介绍

用一张普通CD的容量(约74分钟)去做一张“莫扎特入门”的歌单,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对莫扎特的喜爱和尊敬,甚至是敬畏;另一方面是篇幅和容量的制约与限制。虽然“虾米”并未对歌单的长度做严格的要求,但作为“入门系列”的歌单还是不能太大太长。个人的体会应该是20首曲目以内。为什么不可以做得大一些、长一些呢?“虾米”里我见过的一张歌单有将近600首,几乎就是一个资料库了,不知道是否有人真的全都听完过。任何一种创作(假设做歌单也算作“创作”,起码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吧),高到艺术,普通至劳作产物,其实都有前提、限制和制约。高考语文作文,800字,不能少,也不能多,不仅是考试有时间限制,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在约定条件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你完成了(切题、立意、论述、达意、结题),你就获得了“自由”,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许多年前,一个作家在谈短篇小说创作时说过,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创作上的“自由”?他打了个比方,一个杂技演员在一张圆桌面上进行复杂灵活令人眼花缭乱的轮滑表演,这就是“自由”。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限定范围内,去无限地发挥想象、创造和技能,这就是自由。孙悟空去给唐僧找吃的连带侦查环境和“妖情”,用金箍棒在地上划了一个圆圈,让唐僧老老实实呆在里面。这个圆圈就是限制,就是制约条件,是发挥和运用自由的前提和保证。呆在里面就有“自由”,出了圆圈,就难免被妖怪吃掉,更谈不上“自由”了。

在限定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和创造,如何去获得“自由”,这就因人而异了。《莫扎特入门》迟迟不能开始,很大程度上缘于个人的纠结,不能取舍,又难以割舍。之前的几张歌单不成功,总结“失败”的原因,一是求全,总试图将作曲家作品的全部音乐体裁都收录其中,面面俱到,结果是冗长又失去了“入门”应有的简洁。二是落入了“掉书袋”的窠臼,过份强调了知识性和所谓的“专业性”,把作曲家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甚至是作品体裁、调式调性、乐队编制、配器特色……当成了介绍的重点。使本意是普及性的古典音乐入门变成了晦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的音乐理论教科书。段召旭在他的《古典音乐说明书》中说:“如果因为乐理和知识、专业技巧等外在因素而影响了人们对其的聆听和欣赏,那便是本末倒置了。欣赏古典音乐,我们需要的不是“专家”的指导,而是“知音”的陪伴,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情感”的体验。”他说得太好了,起码是指导我今后创建歌单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莫扎特入门》的选曲过程可谓“历经磨难”,几易其稿,最后选定了现在的22首。复杂问题简单化,既然不知道如何选,那就选好听的,起码是我认为好听的。好听,这个事情,主观色彩太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本就是主观的,经济学将其定义为“偏好”。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有共性,这是美的客观性。所以,我认为“好听”,仅仅代表我个人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审美倾向,完全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

全部22首曲目,并没有像以往我做的歌单,按体裁分类选取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比如,莫扎特被公认为成就最高的交响乐,尤其是第39、40、41交响曲,《莫扎特入门》只选取了第40号交响曲的第1乐章。实际上,在入门类歌单中选用交响曲、协奏曲等并不太适合,原因是它们都太长,“断章取义”地听,往往不能领会其中乐思的完整和精妙,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作曲家的的构思与创作技巧的运用。选择一部交响曲的一个乐章,是蜻蜓点水式地提示,莫扎特的交响曲是他全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理,莫扎特最著名的钢琴协奏曲,只选取了他的《A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k467)第1乐章。

莫扎特音乐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的歌剧。而“入门”类歌单不可能选用所有歌剧和其中的大部分唱段。所以,就选了《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歌剧序曲是按奏鸣曲式创作的,本身也可以当作一部管弦乐协奏曲来欣赏,这也是许多音乐会都会选择歌剧序曲作为演唱曲目的原因。另外选择了歌剧《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和《唐璜》中的一首男女声二重唱。“画龙点睛”地提示,这是莫扎特最著名的三部歌剧。

除钢琴协奏曲以外的钢琴作品有3首,其中选了2首钢琴奏鸣曲:《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和《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值得一提的是,开头的第一首,《小星星变奏曲》(k261)是一首钢琴主题变奏曲,在莫扎特的所有钢琴作品中(除钢琴协奏曲外),其评价和艺术成就等也并非特别突出,之所以选择这首钢琴曲作为开头第一曲,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引起共鸣,因为根据它改编的儿歌《一闪一闪小星星》实在太有名了,小朋友都会唱,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这首儿歌所用旋律是莫扎特的一首严肃的钢琴作品。另一个原因是,我习惯用这首钢琴变奏曲作为例子,试图说明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和天才。一个非常简单的主题,经过主题加工,演变成12段变奏,成为一首复杂多变令人叹为观止的钢琴作品,这就是莫扎特的天才!

莫扎特的音乐管弦乐大类下的“小夜曲”和“嬉游曲”一口气选了7首(其中k525选取了第1和第2两个乐章),占到全部曲目的三分之一!之所以这样选,就是因为它们太好听了。被熟悉和听过的程度又高,不妨听个痛快吧。而且为了保持欣赏的连贯性,刻意统一选择了迪卡唱片由内维尔.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的版本。

小提琴协奏曲,选取了3首,第三、第四、第五,原因还是好听。而且在版本上选择了当今世界上两位优秀的女性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和希拉里.哈恩。百年以来,牛叉的小提琴家太多了:谢林、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但我个人对女性小提琴家有特殊的好感,她们的演奏更敏感、更细腻、更温柔、更能触动心底的柔弱。

莫扎特的管乐器协奏曲数量众多,而且涉及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大管、双簧管、圆号。《莫扎特入门》只选了那首《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的第2乐章。不仅是因为姜文的《让子弹飞》那句“他们那儿叫穆扎,咱们叫莫扎特”,而且听这首乐曲,总能让我看到那个寂寞、孤独,得不到抚慰却又挣扎着去抚慰别人的莫扎特,那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寂寞不是形影孤单,不是离群索居,而是无法倾述,无法在众人中表露内心……

容量所限,莫扎特优美的弦乐四重奏也能选择那首《C大调第四弦乐四重奏》(k157)的第1乐章。

钢琴奏鸣曲选取了2首:《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和《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均采用内田光子演奏的版本。

小提琴奏鸣曲2首:《G大调第十八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301)和《F大调第三十六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547)。前者采用了希拉里.哈恩与朱叶合作的版本,后者是谢林与英格丽德.海布勒合作的版本。说到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有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这就是这种体裁早在莫扎特童年时期就他就开始创作了,他6岁到10岁期间,就创作了16首小提琴奏鸣曲,但此后的十多年里,莫扎特一直忙于尝试其他体裁,没有再碰小提琴奏鸣曲。直到十二年后(22岁),才重新捡起这个体裁,此后断断续续,直到他生命晚期,陆续创作了20多首,有些只留下一个乐章。莫扎特在22岁时,听了德累斯顿宫廷乐长约瑟夫.舒斯特创作的一组小提琴奏鸣曲,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致,他一口气在几个月中写出了7首小提琴奏鸣曲。公允地说,莫扎特童年时期的16首小提琴奏鸣曲并没有很大新意。等到他成熟之后,再拿起这个体裁,钢琴的分量大大加重了,真正成为“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请注意,钢琴是放在小提琴前面的。虽然一般还是简称为“小提琴奏鸣曲”,但在莫扎特大部分后期小提琴奏鸣曲中,小提琴常常处于附属地位。清脆而有穿透力的钢琴不但在声音上占有优势,而且在音乐主题的呈现与展开上,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在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中也同样得到了强化和延续,贝多芬将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标注为“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钢琴是放在前面的。莫扎特同时代的出版商往往把这些奏鸣曲称为“为钢琴和小提琴伴奏所作。”而内田光子与她的小提琴老搭档——马克.斯坦因伯格(Mark Steinberg)十多年来一直在演出和录制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内田光子与斯坦因伯格的合作演奏,也体现出钢琴为主的特色,钢琴似乎处于音场前景,非常突出。

音乐和作曲家的生活并不一定要联系起来,特别是像莫扎特这样的大作曲家。他的情感表达在他的音乐中,总显得若即若离,如果纯粹用“喜悦”或“悲哀”来描绘,会感觉意犹未尽或词不达意,很难用单一的词汇来形容莫扎特的音乐,就像清澈见底的湖水里,湖面波纹投下的缕缕阴影。小提琴家斯坦因伯格一天在翻阅美国当代诗人Albert Goldbarth(阿尔伯特.古德巴赫)的诗集时,见到了这样一句话:“生命之爱如此丰富多彩,它在核心完全可以承载对哭泣悲叹的爱。”斯坦因伯格立刻想到了莫扎特的音乐,即使面对悲哀,莫扎特也是以轻盈的姿态承载,既非沉溺,也不超脱,或许可以称之为“理解生命的微笑”。

听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454、k481和k526,是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最高成就。当时莫扎特已近而立之年,也是他创作数量和质量最高的阶段。《A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526)有一种很完美的平衡感,钢琴和小提琴的呼应对答,流畅至极。小提琴与钢琴编织得非常紧密,不像早期作品有大量可有可无的伴奏音型,而在k526里它们是缺一不可的。钢琴和小提琴,两件虽然具有截然不同的音响质地,但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它们结合的方式如此美妙亲密,就像一个是灿烂的阳光,另一个是影射阳光的皎洁月光。

其他作曲家的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关系,我们且不去探讨,在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里,严肃、完整的表达就应该是“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歌单目录

01.k261/300e 《C大调主题变奏曲“小星星”》 11:53

02.k492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04:08

03.k620 歌剧《魔笛》第二幕“夜后咏叹调” 02:55

04.k527 歌剧《唐璜》第一幕“你会伸手来握我的手,亲爱的” 03:28

05.k550-1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1乐章 08:33

06.k525-1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1乐章 05:52

07.k525-2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2乐章 05:42

08.k136-2 《D大调嬉游曲》第2乐章 06:13

09.k137-3 《降B大调嬉游曲》第3乐章 03:15

10.k138-1 《F大调嬉游曲》第1乐章 03:48

11.k334-3 《D大调嬉游曲》第3乐章 04:29

12.k239-3 《D大调月下小夜曲》第3乐章 04:37

13.k467-1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第1乐章 07:56

14.k261-2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2乐章 09:52

15.k281-1 《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第1乐章 09:27

16.k219-3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3乐章 08:55

17.k622-2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2乐章 08:09

18.k157-1 《C大调第四弦乐四重奏》第1乐章 07:36

19.k330-1 《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第1乐章 06:14

20.k545-1 《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1乐章 04:36

21.k301-1 《G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1乐章 08:34

22.k547-1 《F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1乐章 04:07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ariations sur un thème original en ré majeur opus 21 n°1
让我们以这首《小星星变奏曲》作为开头曲吧。所有小孩子都会唱儿歌《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由英国女诗人Jane Tayior根据莫扎特的这首钢琴曲的主题填词而成的广泛传唱的童谣,莫扎特本人对此无从知晓。我们不在这里探讨儿歌或童谣,莫扎特当初也不是作为儿歌或艺术歌曲而创作此曲的。这是一首“严肃音乐”,为钢琴独奏所写,共包括13个小节,第1小节为主题,接下来1-12是变奏,原谱中仅标记了11和12变奏段节奏,分别是“柔板”和“快板”。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天才,我经常用这首钢琴曲作为例子,一段及其简单的旋律,经过12次变奏后竟发展成为如此复杂而宏大辉煌的乐曲,这就是专业人士所讲的“主题加工”,这就是莫扎特独一无二音乐才华的体现!这首钢琴曲为9级,其演奏难度与普通的小星星有天壤之别。我特意选择了朱晓玫女士的演奏版本,如果您也和我一样喜欢她的《戈德堡变奏曲》,就会明白朱晓玫为什么将这首乐曲作为仅有11首曲目的这张专辑的首曲,也就会明白在莫扎特众多的优秀钢琴曲中何以对这首乐曲情有独钟了。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早在萨尔斯堡时期就创作了大量堪称经典的作品。但是,莫扎特创作这首钢琴曲时已经25岁,已进入了他创作的成熟时期,赋予了这首作品精妙的乐思和高超的技巧。您如果学过钢琴,完整地演奏一遍,就知道它有多难了。 01.k261《小星星变奏曲》(《C大调主题变奏曲“小星星”》选自根据法国歌曲“啊,妈妈,我将对您讲”改编创作的12段主题变奏曲)(k261/300e),创作于1781-1782年,1785年发表于维也纳。 朱晓玫演奏版本。选自Mirare(法国唱片公司)2001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的钢琴作品》。
朱晓玫 11:53
02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riginal version, Vienna 1786) - Overture
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一个人流落荒岛,只能随身带一本书,你会选择哪本书(多么悲催的问题!流落荒岛首先想的是如何逃生啊)?如果换成是哪个作曲家的音乐,我会毫不犹豫地选莫扎特。讲个故事,德沃夏克在布拉格音乐学院执教时,不允许他的学生轻视莫扎特,他曾经提问一个学生:莫扎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似是而非,德沃夏克非常恼火,抓住这个学生的手,把他带到窗子旁边,指着窗外的天空厉声问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莫名其妙,异常尴尬。德沃夏克气愤异常地反问他:“你没有看见那太阳吗?”然后严肃地对全班学生讲:“请记住,莫扎特就是我们的太阳!”(奥塔卡.希沃莱克《德沃夏克传》,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 我也经常问一些莫扎特音乐爱好者一个问题:如果只给你一张CD的容量(大约74分钟),由你来做一张你最喜爱的莫扎特作品专辑,你会怎么选?实际上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作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位外科医生要亲自给自己的亲人动手术,那种紧张、顾虑和压力,你懂的。【古典音乐入门系列】已经做到了韦伯和舒伯特,但《莫扎特入门》却迟迟不能开始,原因就是纠结,无法取舍。后来想到了招待客人吃饭去酒店点菜的过程,你要是一个一个地征求他们爱吃什么,最后肯定会让你崩溃。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答案是你自己爱吃什么就点什么好了!因此,《莫扎特入门》就采取了选择我认为好听的,而放弃了求全。喜欢,本来就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经济学叫“偏好”,本无客观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这个问题大概如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吧。 02.k492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序曲 埃里希.克莱伯(C.克莱伯之父)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版本(50年代录音,1984版)。选自迪卡唱片(DECCA)1999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该专辑入选《留声机》杂志“100张最伟大唱片”。是喜欢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必收藏的珍贵版本。
Erich Kleiber 04:08
03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riginal version, Vienna 1786 - Overture
莫扎特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序曲 左尔格.索尔蒂指挥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古典名曲选集》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4:00
04 Mozart: The Magic Flute, Queen of the Night - Aria N° 14
没有一个人能够比莫扎特更具有天才的能力了!他3岁开始弹奏钢琴,4岁就能写协奏曲,5岁开始公开演出,9岁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仅仅在少年时期就有16部交响曲问世……当然,还应该提及莫扎特6岁时在维也纳的百泉宫里摔倒,被7岁的玛丽公主扶起,他对这位后来成为法国路易十六王后的小公主说的话竟然不是感谢,而是口气颇大的命令一般的言辞:“你真好,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娶你!”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 莫扎特日后别说赢取玛丽公主了,就连每天都生计都成了问题。婚后九年,他的日子越来越艰难,这九年中,他搬了12次家,有6年是妻子生养孩子或产后修养,一直处于负债累累的状态,而且由于他妻子的大手大脚使得艰辛的日子雪上加霜,以至到了冬天连买烤火取暖的炭都买不起,饥寒交迫之中只好抱着带病的妻子围着空空荡荡的壁炉跳舞取暖…… 03.k620 歌剧《魔笛》(k620)第二幕“夜后咏叹调”。 女高音歌唱家莫泽尔(Edda Moser)在剧中饰演夜后;指挥:沃尔夫冈.萨瓦利希;乐队:巴伐利亚歌剧院管弦乐团。选自华纳新媒体(Warner New Media)1992年发行的专辑《地球的低语》(旅行者星际记录)。这张唱片实在是太牛了!1977年由“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带到外太空播放的就是这张著名的金唱片,是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浪漫色彩的一次问候。内容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委员会决定的,收录115幅图片、各种地球上的声音和55种语言的问候语以及90分钟的涵盖东西方的古典音乐。曲目代表相关国家。而代表德国/奥地利的就是这首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
Edda Moser 02:55
0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on Giovanni;ossia Il dissoluto punito, K.527, Act 1 - "Là ci darem la mano
罗曼.罗兰评价莫扎特说:“所有心理功能都好像十分平衡;他的灵魂充满情感却又能很好地自我控制;他的心灵十分镇定,情绪稳健……这种心理上的平衡在天生充满感情的人当中实属罕见,因为所谓激情就是指感情过度。莫扎特什么感情都有,但他没有激情——他有的其实是极端的高傲和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有天才。”(罗曼.罗兰《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我们谁也没见过两个多世纪前的莫扎特,但通过以上描述,按今天的说法,莫扎特是一个心理极其强大的人,他可以自由、自主地支配和运用情感而又不被情感所左右,并实现了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一颗不屈心灵的高贵和高贵,同时自如地在他的音乐中表达着精神和理想的完美平衡。 04.k527 歌剧《唐璜》(《唐.乔万尼》)(k527)第1幕“你会伸手来握我的手,亲爱的”。创作于1787年,同年首演于布拉格城邦剧院。 汤姆.克劳斯在剧中饰演唐璜;指挥:克尔斯特;乐队:维也纳海顿管弦乐团。选自迪卡唱片(DECCA)发行的“极致系列”之《极致:歌剧选集》。
István Kertész 03:28
0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1. Molto Allegro
莫扎特为我们留下的音乐作品实在浩繁得和他三十五年的短促人生不成比例,其数量之多在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仅交响乐就有48部(有编号),歌剧20部,钢琴协奏曲27部,其他还有弥撒曲、奏鸣曲和各种重奏曲,以及最后没有来得及完成的重要作品《安魂曲》。应该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后宫诱逃》是他极重要的作品 ,这样先说他的交响乐。在全部48部交响乐中,他在1788年夏天最后完成的三部,即《降E大调第39交响曲》、《g小调第40交响曲》和《C大调第41交响曲“朱庇特”》。这三部交响曲,莫扎特仅仅用了6周时间就一挥而就。三年后,他就撒手西归了。死之前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正是他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刻,因此,可以说这三部交响曲是他人生最后喷出的精华,是他生命末尾的杜鹃啼血之作。当时,为了能够尽快挣得一点现金以解燃眉之急,他才以如此快的速度写完,但直到他死后,这三部最重要的作品才得以出版。 05.k550-1《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第1乐章 伦纳德.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1984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第39、40号交响曲》。
Leonard Bernstein 08:33
07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1. Allegro
很少有人拿莫扎特和其他音乐家进行对比。能与莫扎特比较的大概也只有贝多芬。他们都处在同一时代,与海顿并称为“维也纳乐派”三巨头。拿莫扎特和贝多芬对比,说明两人地位旗鼓相当,也说明拿他们两人进行对比的认的心目中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态度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态度。 丰子恺说:“贝多芬的音乐实在是英雄心的表现;莫扎特的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贝多芬的音乐是他伟大灵魂的表征,故更有光辉。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莫扎特的音乐是艺术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人生的艺术”(丰子恺《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上海东亚图书馆,1931年) 06.k525-1《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第1乐章。 莫扎特的“小夜曲”和“嬉游曲”是他管弦乐和室内乐作品中最华丽也是最受欢迎的部分。为了保持在欣赏这些作品上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在版本上统一选择了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均由内维尔.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的版本。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5:52
08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2. Romance (Andante)
保罗.贝克这样说:“人们有时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作音乐界的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前者注重结构完美,后者喜欢气势的恢宏。人们有时也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比做歌德和席勒,前者的作品纯朴自然,后者的作品感情浓烈,内涵丰富。诸如此类的比较对于人们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可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似乎缺乏深度,而且没有触及他们艺术创作内在的共同特征。”(保罗.贝克《音乐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肖复兴认为:“我更愿意从这样一点来对比莫扎特和贝多芬,即他们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和在音乐中的表现。之所以选择人生苦难这一点来作为比较的基点,是因为这一点是他们两人共有的,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都是他们共有的磨难,也是他们共有的财富。”(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07.k525-2《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第2乐章。 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指挥:内维尔.马里纳。选自迪卡唱片公司(DECCA)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之《极致:古典名曲选集》。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5:42
09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K.136 - 2. Andante
难道不是这样吗?疾病、贫穷、孤独、倾轧……如黑蝙蝠的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们。谁会比他们更悲惨呢?只不过,贝多芬比莫扎特又多了耳聋和一辈子没有爱情的悲惨,而莫扎特比贝多芬则多了早夭的悲惨,而且,同样生活在维也纳,莫扎特要贫寒得多,贝多芬虽然有过贫穷的童年,但到维也纳不久就得到了宫廷顾问官勃朗宁夫人的资助。同样死在维也纳,莫扎特的葬礼比起贝多芬由维也纳政府出面举办的2万人参加的壮观葬礼,则显得凄凉万分 他没钱去买埋葬自己的墓地,只是随便埋在了一个贫民的公墓里,由于下葬的那天下起了冬雨,连他的亲戚朋友都没有什么人来,他的妻子正病重爬不起来,以至她之后再来找莫扎特的墓地都找不到了,从此以后他到底埋在哪里就无人能够说得清楚了。今天,我们去维也纳旅游或是专程听一场音乐会,还可以瞻仰到许多音乐家的墓碑,可唯独见不到天才的莫扎特。 08.k136-2《D大调嬉游曲》(k136)第2乐章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6:13
1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in B flat, K.137 - 3. Allegro assai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如此深重的苦难,表现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之中却是那样的不同。傅雷曾经说莫扎特的音乐“从来不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是借来表现他的忍耐和天使般的温柔……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接近于天籁了。”(《傅雷傅聪谈音乐》,三联书店,1994年)我个人一直认为,没有一个人像傅雷傅聪父子这样对莫扎特有如此之深刻和透彻的理解。不能不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莫扎特的欣赏还只停留在他旋律优美和乐思精妙的层面,反而更欣赏贝多芬的激昂和反抗,或是受苏联文学的影响,更喜欢柴可夫斯基的博大与苍凉。对莫扎特的认识仅仅是华丽优美,这完全是误解!历经苦难,贫病交加,却从不用音乐来宣泄内心的痛苦,难道这不是伟大吗? 09.k.137-3《降B大调嬉游曲》(k137)第3乐章。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3:15
1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in F, K.138 - 1. (Allegro)
傅雷用了“天使”和“天籁”这样两个词来形容莫扎特的音乐,这是他对莫扎特的独特认识和理解。这确实是莫扎特对于苦难的态度,他的音乐因此才显得那样与众不同。在莫扎特所有的作品里,我们找不到一点他对生活的抱怨,对痛苦的咀嚼,对不公平命运的抗击,对别人幸运的羡慕或嫉妒,或是对世界故作深沉的思考和自以为是的所谓心灵鸡汤……他的欢快,他的轻松,他的平和,他的优美,他的典雅,他的幽邃,他的单纯,他的天真,他的明静,他的清澈,他的善良……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情不自禁的流露。他对痛苦和苦难不是视而不见的回避和佛系的超脱,而是把这痛苦和苦难嚼碎化为肥料重新撒进土壤,不是让它们再长出痛苦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们开出芬芳艳丽的鲜花——这鲜花就是他天使般的音乐。傅雷说莫扎特的音乐表现了他般的温柔,是最恰当不过“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抚慰着别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兴奋,他能再精神上创造出来,深圳可以硕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傅雷傅聪谈音乐》,三联书店,1994年)傅雷说得真好!还没有看到别人将莫扎特说得这样淋漓尽致,这样深入骨髓,这样充满着对莫扎特的理解和感谢。傅雷是莫扎特的知音。 10.k138-1《F大调嬉游曲》(k138)第1乐章。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3:48
12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K.334 - III. Menuetto - Trio - Menuetto
傅雷也将莫扎特和贝多芬进行过比较,他说:“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对此,傅聪这样说:“我爸爸在《家书》里有一篇讲贝多芬,他讲得很精彩,就是说贝多芬不断地在那儿斗争,可是最后人永远是渺小的。所以,贝多芬到后期,他还是承认人是渺小的……贝多芬所追求的境界好像莫扎特是天生就有的。所以说,贝多芬奋斗了一生,到了那个地方,莫扎特一生下来就在那儿了。”(《傅雷傅聪谈音乐》,三联书店,1994年) 傅聪这话讲得很有意思,比父亲讲得要通俗,却更形象 也比傅雷讲得更能让我们接受。“我常常想起傅聪讲的这句话,贝多芬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才到达的地方,原来莫扎特一出生就站在那里去。这对于贝多芬来说是多么残酷的玩笑和现实!贝多芬和莫扎特之间的距离竟然拉开了这样长(是整整一辈子)!”(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k334-3《D大调嬉游曲》(k334)第3乐章:小步舞曲。 小提琴演奏:阿瑟.葛罗米欧
Istvan Hajdu 04:29
13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erenata notturna in D, K.239 - 3. Rondeau (Allegretto - Adagio - Allegro)
在中国,一般而言,更多的人知道贝多芬,对贝多芬更为崇拜,莫扎特的地位要在贝多芬之下。我们一直崇尚的是斗争的哲学: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忽略了无论与天与地还是与人的关系中,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和谐关系,相濡以沫的关心,相互抚慰的关系。如果说前者有时是生活和时代必需的,那么后者在更多的时候一样也是必需的。如果说前者要求我们练就一副外在的钢筋铁骨,那么后者则要求我们有一颗宽厚而和谐的心灵。锻炼外在的筋骨不那么困难,但培养一个完美的心灵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12.k239-3《D大调月下小夜曲》(k239)第3乐章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4:37
14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1 in C, K.467 - 1. Allegro maestoso
莫扎特 《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k467)第1乐章:庄严的快板 钢琴: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乐队:爱乐管弦乐团
Vladimir Ashkenazy 14:49
1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major ("Elvira Madigan") K. 467 - 2 Andante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天生只崇拜贝多芬式的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我们一样崇拜温柔如水、天使天籁般的莫扎特,尤其是在日复一日单调庸常的日子里,我们离后者更近,便也更向往,更觉其亲切。傅聪在解释父亲上面讲过的那句“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时,又特意补充说:“我觉得中国人传统文化最多的就是这个,不过,我们也需要贝多芬。但中国人在灵魂里头本来就是莫扎特。”肖复兴说:“我不知道傅聪这样解释是否符合傅雷的本意,但这话很让人深思。中国人在灵魂里头本来就是莫扎特,我们本来应该很容易接近莫扎特,可是,我们却离莫扎特那么遥远。我们很容易轻视莫扎特,以为莫扎特只剩下了旋律的优美。”(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k467-1《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k467)第2乐章。 钢琴演奏:鲁道夫.赛尔金;乐队:伦敦交响乐团;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选自DG唱片公司1983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21和23号》。推荐收藏版。
Rudolf Serkin 07:56
1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3 in G major, K.216 - 2. Adagio
如果回溯历史,莫扎特和贝多芬不同的风格很像是上一个世纪的巴赫和亨德尔,他们是新世纪的双子星座。莫扎特在交响乐、室内乐、协奏曲和歌剧几个方面全方位出击,将他对社会的理解融入到和谐美丽的音乐之中,他是以自己的痛苦融化为温柔的音符来抚慰这个世界的。而贝多芬则是以他横空出世的交响乐振响着这个世界,将器乐的理想发挥到那个时代的极致,直面人生且挥舞着时代的大旗。 莫扎特的音乐是一派天籁,贝多芬的音乐是一片浪潮。 莫扎特的音乐能够让我们心中粗糙坚硬的东西变得柔软,贝多芬的音乐能够让我们心中的柔弱淡薄的东西变得坚强。 莫扎特的音乐是把痛苦点石成金化为美的境界,贝多芬的音乐是把痛苦碾碎成药营养着人生升华为崇高的境界。 莫扎特的音乐是含有抚摸性质的,贝多芬的音乐是具有破坏力量的。 莫扎特给我们以信心,贝多芬给我们以勇气。 贝多芬站在遥远的前方,莫扎特就站在我们的面前。 在世界所有音乐家中,没有睡逼他们两人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了。 他们两人的音乐也是抚慰和激励世界所有人的艺术,至今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14.261-2.《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216)第2乐章 小提琴演奏:安妮-索菲.穆特;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选自DG唱片公司1999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第3号(k216)和第5号(k219)小提琴协奏曲》。
Anne-Sophie Mutter 09:52
17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 K. 216 - 2. Adagio
《G大调第3小提琴协奏曲》(k216)第2乐章:柔板 安妮-索菲.穆特演奏版本
Anne-Sophie Mutter 09:34
18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s & continuo in D major, RV 218 - 1. Ada
莫扎特和贝多芬同属维也纳乐派,贝多芬也非常尊敬和仰慕莫扎特,在很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的艺术。但仍然有一些人认为,莫扎特与贝多芬相比,不仅多少显得稚嫩,而且甚至有些简单,形容莫扎特音乐的词汇多半是“典雅、美丽、明朗、欢快、流畅、动听……”。熟悉了贝多芬音乐的深沉、厚重、悲怆、浓烈,特别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英雄性”之后,感觉莫扎特好像优雅有余,而“冲击力”不足。果真如此吗?出色地完成续写马勒第十交响曲残篇的英国音乐家戴立克.柯克在他的重要著作《音乐语言》中曾勇敢地坦诚自己误解莫扎特的心路历程:孩童时代,仅仅感到莫扎特音乐动听悦耳;青春时期,开始听出莫扎特优美而典雅,但并不怎么深刻;直至成年,方才醒悟莫扎特的音乐不仅仅是优雅瑰丽,而且其中贯穿深刻而扣人心弦的内涵。 15.k218-1《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第1乐章 小提琴演奏:安妮-索菲.穆特;里卡多.穆蒂指挥伦敦爱乐乐团。选自百代唱片公司1995年发行的专辑《门德尔松、维瓦尔第、莫扎特、马斯涅、萨拉萨蒂》。
Anne-Sophie Mutter 09:27
19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K.219 - 3. Rondeau (Tempo di minuetto)
通常,莫扎特很容易遭到两副“有色眼镜”的歪曲:一是“洛可可”式,莫扎特被贬低成为一个轻飘飘的、喜好花饰的宫廷作曲家,他的节制平衡被当成温文尔雅,他的简朴纯净被视为“孩童般的天真”。二是“浪漫主义”式,在听惯了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音响浑厚的浪漫主义交响洪流后,莫扎特的音乐似乎过于“清淡”,让人觉得“不太过瘾”。直至今天,我们的听觉习惯其实是受19世纪后半期喜好“高”、“大”、“强”的趣味影响仍然很深。在这种听觉惯式中,贝多芬显然更具优势,而莫扎特则处于不利地位。(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 16.k219-3《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k219)第3乐章 小提琴:希拉里.哈恩,钢琴:帕沃.贾维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2015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第5小提琴协奏曲;维克森第4小提琴协奏曲》(注:亨利.弗朗索瓦.约瑟夫.维克森(1820-1881),比利时小提琴家,法比小提琴学派杰出代表人物)。
Hilary Hahn 08:55
2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In A, K.622 - 2. Adagio
莫扎特音乐风格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音乐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以伦比的流畅性。从艺术角度看,莫扎特最令人赞叹之处,并不是他的实际操作技艺,而是他的综合心智才能。音乐俨然已成为他的自然母语,他随心所欲地兼收并蓄,各路流派、各家风范,全都不在话下,照单全收。但奇妙的是,尽管风格元素繁杂,但在莫扎特笔下,思路淤积或生硬的情况却从未发生。这种信手拈来的柔韧特性,使莫扎特明显有别于他的前辈,如海顿,海顿的音乐总是出其不意,令人惊讶;也有别于他的后辈,如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常常并不“顺耳”,恰恰要通过困难的挣扎达到崇高。 17.k622-2《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第2乐章 单簧管演奏:阿尔弗雷德.普林斯(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单簧管演奏家);乐队: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卡尔.伯姆。选自DG唱片公司1998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第一长笛协奏曲和大管协奏曲》。这张专辑包括了莫扎特3种管乐器协奏曲,即《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k313)、《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k191)。推荐收藏。
Alfred Prinz 08:09
21 String Quartet no.4 in C major K.157: I. Allegro
然而,“流畅性”与“歌唱性”仅是莫扎特艺术的迷人外表,并不是最深的内核。很多人就此误以为莫扎特创作时从来不假思索,无需理性帮助,因而也就谈不上高远和深邃。熟悉莫扎特的懂行鉴赏家,会称赞莫扎特的成熟作品,结构严谨而不落于拘谨,乐思充盈而不流于泛滥,条理明晰而不囿于常规。尤其是莫扎特在维也纳度过的生命最后10年(1781-1791),他摆脱了早期的外在华丽,逐渐获得了创作技术和心理体验的双重成熟。早年的神童成长为一个智慧的大师。这个神秘而内在的精神成长过程,实际上是莫扎特生平中最值得后人玩味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艺术界的神童没能摆脱早年的外表光环,心智发展到青年时代就停滞不前,终于落得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而莫扎特却在保留他所有少年天才的前提下,又将这些天才的种子不断锤炼,不断提纯,从而在艺术上一路攀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自由、完美的境地。 18.k157-1《C大调第四弦乐四重奏》(k157)第1乐章。 耶路撒冷四重奏乐团演奏版本。选自“簧风琴”唱片公司(Harmonia Mundi)2011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四重奏》。
Jerusalem Quartet 07:37
22 Sonata No.10 in C Major, K.330 - 1. Allegro moderato
莫扎特器乐作品中被公认最有代表性的钢琴协奏曲,除早期8首外,从《第九钢琴协奏曲》(k271)开始,以后几乎部部都是精品,其中有近10部属于无以伦比的极品乃至神品。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已达到了这种音乐体裁的巅峰,后人几乎无法超越,即便是贝多芬也仅仅是在规模上超出。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在形式创意和结构上的平衡,在莫扎特笔下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一切似乎都是自然天成,顺势而为。甚至连“复对位”的高超技法与半音和声这样的复杂效果,在莫扎特笔下,也总是呈现“举重若轻”般的干净和透明。有人误以为那只是信笔所致,其实是莫扎特所有的精密计算和技巧运筹都巧妙地隐于其中。这方面,莫扎特显然比贝多芬技高一筹。听莫扎特的《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k459)末章中所展现出的智力凯旋,我们就会明白,莫扎特音乐中存在着多么精深周密,但却藏而不露的艺术匠心。(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 19.k330-1《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第1乐章 内田光子演奏版本。选自菲利普唱片公司2001年推出的《莫扎特全集》系列之《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历史上演奏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钢琴家多不胜数,推荐由英国媒体2016年评选的25位历史上最伟大钢琴家之一的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 ,1948- )女士,她以诠释莫扎特而闻名,是公认的“莫扎特专家”。和许多大师级的钢琴家一样,内田光子对莫扎特的作品怀着热爱与敬畏之情,她演奏的莫扎特注重表达内心而非眩目的技巧,不让自己的演奏漂游在一种单纯的美之上,而是努力去挖掘其中朴实而深邃的内涵。她演奏风格强烈,但却没有忽略莫扎特作品里的浪漫精神。德国《法兰克福公共报》评论,内田光子诠释的莫扎特,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能在“技巧与主观、活泼与感性这矛盾的两者间取得最完美的平衡”。
内田光子 06:14
23 Sonata No.16 in C, K.545 "Sonata facile" - 1. Allegro
品出莫扎特音乐在流畅悦耳的背后,还有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创作技艺,理解莫扎特就提升了一个层次。但是仅通过这两个层面去认识莫扎特的音乐仍然是不够的,除了对感性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我们对音乐乃至对艺术似乎还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应该要有心灵的感悟,要对人性与世界有更深的参悟。杨燕迪认为:“莫扎特音乐的第一个深层人文向度是性格的复杂性和情绪的多维性……莫扎特成熟时期的音乐绝不能用简单或欢快来形容。恰恰相反,莫扎特的音乐往往展现出惊人的复杂与多维的性格特征。这里的所谓复杂与多维,并不是指莫扎特音乐结构思维和写作技巧,而是指莫扎特音乐的心理感觉和性格内涵。莫扎特音乐的谱面文本大多极为简洁明了,但这些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音符,一旦被真正懂行的演奏家精心演绎,往往就会带有丰富、多变而意味深长的表情特质。伟大的德国钢琴家施纳贝尔曾说:莫扎特的音乐,对孩童太容易,对音乐家大困难。其实,莫扎特的音乐色彩以灰色为主,虽然偏亮,但阴影时常出现,层次变化极多。这其实正代表了他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态度:世态炎凉,冷暖自知,但也无需苛求,不妨坦然面对。” 20.k545-1《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第1乐章 内田光子演奏版本。选自菲利普唱片公司2001年推出的《莫扎特全集》系列之《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内田光子 04:36
24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G, K.301 - 1. Allegro con spirito
莫扎特的第二个深层人文向度,是他音乐中对人性幅度的宽广包容性和观察人性所独有的超越角度。而这个方面的最佳例证,非他的歌剧创作莫属。正是在歌剧领域,莫扎特显示了远比贝多芬更为宽广和全面的包容性。莫扎特享有古往今来最伟大音乐戏剧家的美誉,其原因在于,他不但能以“入乎其中”的同情心体察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人世的悲欢离合,而且还能以“出乎其外”的超越眼光洞穿人情世故的内在品质。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音乐中体现人物日常生活、表达人类世俗情感的能力就有些捉襟见肘。贝多芬只擅长表达升华性的情感,只对人类最严肃、最重大、最深沉的心理领域发生兴趣。然而,对于莫扎特,无论是少年怀春的凯鲁比诺,还是卑微而不起眼的捕鸟人帕帕盖诺,莫扎特都能用包容而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往往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俯瞰人生,那么莫扎特的歌剧是更多以平视乃至全方位的视角洞察和透视人物。 21.k301-1《G大调第十八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301)第1乐章。 小提琴演奏:希拉里.哈恩;钢琴演奏:朱叶。选自DG唱片公司2005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Hilary Hahn 08:34
2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F, "für Anfänger", K.547 - 1. Andantino cant
最后,莫扎特音乐中那种对人性弱点的透视和理解,以及对人生命题略带悲观的疑虑眼光,似乎特别能够唤起我们现代人的共鸣。甚至可以认为,莫扎特音乐的内在的性质其实比贝多芬更加“现代”。他的音乐从来不像贝多芬那样“势不可挡”,其骨子里很多时候充满了无奈和阴影。总体而论,莫扎特对待人性的态度比贝多芬更加微妙、更加多变,也更加复杂。但另一方面,莫扎特即便是对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也从来不会放弃憧憬,不会陷入绝望,不会走向暴怒。说到底,莫扎特毕竟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儿子。他的某些精神特质与“现代人”有缘,但“现代人”却不再具备莫扎特般的宽容、睿智、超脱和达观。故此,我们看到,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奇异的多维时间性。他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是18世纪的精粹结晶,但他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出来的心灵感受和人生态度,却不仅具有特别的现代感,而且还超越古今,直接指向了永恒。(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 特别致谢杨燕迪教授! 杨燕迪,1963年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教授(博导),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音乐文化史”特色学科带头人。曾留学英国,并在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发表有关音乐学基础理论、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和音乐批评等方面的著译多种。获得国家、文化部和上海是多种荣誉称号和学术奖励。 22.k547-1《F大调第36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547)第1乐章。 小提琴:亨利克.谢林;钢琴:英格丽德.海布勒。选自菲利普唱片公司1998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最伟大的小提琴奏鸣曲》。
Henryk Szeryng 04:07
2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F, "für Anfänger", K.547 - 1. Andantino cantabile
莫扎特 《F大调第36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547)第1乐章:如歌的小行板 小提琴:伊莎贝尔.范.克鲁伦(卡伦);钢琴:罗纳德.布劳迪甘 选自菲利普唱片1990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虾米评分9.9
Isabelle van Keulen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