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人收藏
共24首歌曲
如果让我们说出一位最伟大的也是最崇拜的音乐家,那一定是贝多芬,其次应该是柴可夫斯基。【古典音乐入门系列】歌单已经创建到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贝多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音乐人物,后人赋予了贝多芬“乐圣”、维也纳乐派三巨匠之一、3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誉称,足见其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期音乐发展的重大影响。尽管个人还不能完整地领会贝多芬的音乐(或者是学着欣赏),但这个系列是不能没有贝多芬的。
●歌单目录
一、交响曲
01.《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Op.55)第1乐章 16:10
02.《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第1乐章 07:22
03.《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第1乐章 09:01
04.《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Op.125)第2乐章 11:04
二、钢琴奏鸣曲
05.《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第2乐章 05:14
06.《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2)第1乐章 06:03
07.《D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田园”》(Op.28)第2乐章 08:38
08.《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Op.32.2)第3乐章 06:15
09.《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Op.31.3)第3乐章 03:36
10.《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黎明”》(Op.53)第3乐章 09:25
11.《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Op.57)第1乐章 11:16
三、协奏曲
(一)钢琴协奏曲
12.《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Op.73)第2乐章 07:57
(二)小提琴协奏曲
1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第3乐章 09:52
(三)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三重协奏曲
14.《C大调三重协奏曲》(Op.56)第1乐章 17:52
四、室内乐
(一)弦乐四重奏
15.《降E大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Op.127)第4乐章 07:13
16.《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Oo.135)第3乐章 08:14
(二)弦乐三重奏
17.《D大调第二弦乐三重奏》(Op.8)第5乐章 09:50
(三)大提琴奏鸣曲
18.《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Op.69)第1乐章 12:40
(四)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称其为“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
19.《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Op.24)第1乐章 07:14
(五)小提琴与乐队
20.《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09:19
(六)钢琴三重奏
21.《降B大调第七钢琴三重奏》(Op.97)第1乐章 10:20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in E-flat, Op. 55 "Eroica" - 1. Allegro con brio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他们的音乐风格迥异,各自活跃的时期也不同。1750年巴赫去世,巴洛克时期结束,这一年海顿18岁,创作出了他第一部作品《F大调短小弥撒曲》;莫扎特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两年后的1791年辞世,这年贝多芬21岁,风华正茂;1827年57岁的贝多芬去世,长寿的海顿还活在世上,他一脚横跨两条河流,理所当然地衔接起巴洛克和古典主义两个时期。 18世纪下半叶的古典主义时期,器乐发展到了历史最重要的阶段,它对于那个时代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器乐的新形式——交响乐。这其实是北德乐派、曼海姆乐派和维也纳乐派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维也纳乐派的核心人物,海顿无可争议地成为交响乐的先驱。他使古典奏鸣曲和交响套曲逐渐规范和完美,诞生了交响乐的基本规范程式: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第二乐章为慢板的抒情性的三部曲或变奏曲,第三乐章为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为快速的回旋曲或奏鸣曲。交响乐成为横亘几个世纪绵延至今长盛不衰的音乐形式,成为今天音乐会上必备的曲目。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名正言顺。 莫扎特是法国革命之前的人,海顿在法国革命之后也活跃过一段时期,贝多芬则是法国革命之后19世纪的人。贝多芬不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但他的创造时期有很大一部分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时代重合。如罗西尼、舒伯特、韦伯和柏辽兹。 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根本性的区别,在于他的音乐与18世纪的贵族世界彻底绝缘。这体现在贝多芬交响曲第三乐章的风格上,如前所述,海顿或莫扎特的交响曲第三乐章一定是小步舞曲,然而贝多芬的交响曲第三乐章已没有了贵族世界,也不再有小步舞曲,取而代之的是冲锋般的谐谑曲。他的末章音乐风格也有很大变化。海顿或莫扎特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等同理),第一章是结构最严整、内容最重要的乐章。而末章则华丽又轻快,有愉悦的庆典特征。贝多芬的末章却不同,除第六和第八交响曲有轻缓的末乐章外,其余都是激昂的“胜利颂歌”。 一、交响曲 01.《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Op.55)第1乐章: 朝气蓬勃的快板。16:10。创作于1804年。 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版本。该版本是最珍贵的历史录音版之一。选自EMI Classics 2001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
Wilhelm Furtwängler | 16:10 |
02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 I. Allegro con brio
贝多芬生活在距离我们两个世纪前(德国联邦和各州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活动将于2019年12月17日开始,持续一年,在2020年12月16日达到高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贝多芬的标签是:耳聋、爱情和音乐里命运的敲门声。贝多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罗曼.罗兰这样描绘:“由于得到加固材料筑成,贝多芬的心灵因而有了力量的基础。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个头矮小粗壮,肩膀厚实,长着一张黑红脸,一看便知是风吹日晒使然。他有一头又黑又硬、长而密的头发,草丛一样的眉毛,连鬓胡子向上长到眼角,前额和头骨宽阔而高昂,像圣殿的拱顶;有力的下颚像能把坚果咬碎;凸出的口鼻部像头狮子,嗓音也似狮吼。认识他的所有人都为他的体力充沛深感吃惊。诗人卡斯泰利就说他是力量的化身。塞伊弗里德也写道:他是一幅力量的画”。 朗多米尔则这样描述他:“他身材矮壮,有着红褐色的面色,饱满而凸出的前额;长着一头浓黑而蓬乱的头发,还有一双深灰蓝色、看上去好像是黑色的眼睛。宽而短的鼻子长着狮子似的鼻尖和骇人的鼻孔,下巴有些歪。他的微笑是慈祥的,大笑却似怪物,神情总是忧郁的。他的同一代人说,他那双柔和的眼睛里含有一种令人伤心的痛楚。在即兴演奏时他的模样完全改变了,面部的肌肉抽搐着,静脉鼓胀起来,嘴也发抖了。人们说,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人物——李尔王!” 他们的描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突出了贝多芬性格愤世嫉俗和强悍怪异的一面。这和我们今天在许多地方常常见到的那种贝多芬的雕塑是一样的,无论见没见过贝多芬,贝多芬都约定俗成地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02.《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第1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07:22 克莱伯(C.Kleiber)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74年)演奏版本。被公认为诠释《第五交响曲》的权威,入选DG百年历史上最伟大的100张唱片。选自DG唱片1995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7:22 |
03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ie Nr. 6 F-dur op. 68, 'Pastorale' - I. 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贝多芬26岁开始耳聋,到38岁双耳完全失聪,对于一个如此依赖耳朵的作曲家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然而,贝多芬的许多重要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打击下写出来的,他不是一个凡人,他的作品具有一般音乐家所难以具有的不同凡响的品质和力量。 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作品数量无法和多产的莫扎特相比,他只有9部有编号的交响曲、16首弦乐四重奏、32首钢琴奏鸣曲、2部弥撒曲、1部歌剧、一些协奏曲、管弦乐和室内乐作品以及重唱与合唱歌曲。他的9部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与现实生活直接对话和交流,是贝多芬不同于海顿和莫扎特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他的第三交响曲更换标题更被赋予了传奇色彩,他在音乐中所体现出的对英雄的渴望以及对英雄精神和理想的呼唤,远远超越了一个拿破仑泡沫的升腾与幻灭。从技术上说,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所赋予的“时间理念”是海顿或莫扎特作品中所没有的,作品从开始就面向最后一个音符、面向最终乐章慢慢积累、愈加激扬。贝多芬以后,作曲家越来越倾向于将末章而不是第一乐章作为全曲最重要的部分。 03.《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第1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09:01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日本环球唱片为纪念指挥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诞辰100周年发行《DG完整录音》全集第2卷:《1959-1965年卡拉扬指挥作品》。 |
Herbert von Karajan | 09:01 |
04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2. Molto vivace
如果说第三交响曲是一个英雄的诞生,第五交响曲是一个英雄的成长,那么第九交响曲则是英雄的涅槃。这三部交响曲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贝多芬或者说贝多芬心目中的一个英雄的心路历程,从恐惧、绝望,到奋斗、欢乐,热情的快板和如歌的柔板早已为英雄扫清了道路,最后的大合唱《欢乐颂》是英雄的涅槃。为了这一感情和理想需要,他把传统交响乐四乐章的组合顺序打破了,增加了演奏时长,扩展了结构的规模,并有史以来第一次增加了独唱和大合唱,这为以后马勒的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贝多芬就这样以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开创了交响乐史诗性的先河。 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成功首演时,据说贝多芬在舞台的一旁激动得像醉汉、疯子一样不停地挥舞着手臂,踏动着脚步,风摆柳枝一样前仰后合,好像指挥着所有的乐器,并像歌手一样不顾一切地在唱在跳。这样可笑的样子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嘲笑,相反,大家只是更加认真地听,而且在演出结束后向他报以雷鸣般热烈的掌声。可惜,此时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还是一位女演员推了推他,他才回转转过身来,看到台下那无数鼓掌的手臂在无声地扇动着。这确实是非常感人的场景,是只有在他的时代才有可能出现的场景。 04.《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Op.125)第2乐章:活泼的快板,谐谑曲式。 11:04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1999年为纪念指挥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而推出的“卡拉扬特别纪念版系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
Herbert von Karajan | 11:04 |
05 |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2. Adagio cantabile
很少有人拿莫扎特和其他作曲家进行对比。拿莫扎特和贝多芬对比 说明他们两人地位旗鼓相当,也说明拿他们两人进行对比的人的心目中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态度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态度。丰子恺说:“贝多芬的音乐实在是英雄心的表现;莫扎特的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莫扎特的音乐是艺术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人生的艺术。”(丰子恺《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 写《音乐的故事》的作者保罗.贝克说:“人们有时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作音乐界的拉菲尔和米开朗基罗,前者注重结构完美,后者喜欢气势的恢宏。人们有时也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比做歌德和席勒,前者的作品纯朴自然,后者的作品感情浓烈,内涵丰富。诸如此类的比较对于人们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可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缺乏深度,而且没有触及他们艺术创作内在的共同特征。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我认为伦勃朗是唯一一位可以与贝多芬媲美的人物。贝多芬和伦勃朗的作品都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表情力量,情感表现的力度和深度以及乐观昂扬的精神都无以伦比。”(保罗.贝克《音乐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二、钢琴奏鸣曲 05.《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第2乐章:如歌的慢板。 05:14 安德拉斯.席夫演奏版本。选自ECM(成立于1969年的一家德国唱片公司,录制风格以现代音乐和爵士乐为主)唱片2006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卷》。 |
András Schiff | 05:14 |
06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1. Adagio sostenuto
贝多芬与莫扎特都经历了疾病、贫困、孤独、嫉妒、倾轧……只不过贝多芬比莫扎特又多了耳聋和一辈子没有爱情的悲惨,而莫扎特比贝多芬则多了早夭的悲惨。同样生活在维也纳,莫扎特要贫寒得多,贝多芬虽早年贫穷,但到维也纳不久就得到了勃朗宁夫人的资助,甚至曾经有一位公爵慷慨地提供一支管弦乐队专门为他作曲之用。莫扎特哪有这样的福气。同样死在维也纳,莫扎特的葬礼比起贝多芬由维也纳政府出面举办的2万人参加的壮观葬礼,则显得凄凉万分,他没钱去买埋葬自己的墓地,只是随便埋在了一个贫民的公墓里,由于下葬的那天下起了冬雨,连他的亲戚朋友都没来什么人,他的妻子正病重爬不起来,以至她之后再去找他的墓地都找不到,从此以后他到底埋在哪里就无人知晓了。 06.《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2)第1乐章:持续的慢板。 06:03 阿尔弗莱德.布伦德尔1975年演奏版本。选自菲利普唱片公司1990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推荐收藏版。 |
Alfred Brendel | 06:04 |
07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5 in D, Op.28 -"Pastorale" - 2. Andante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如此深重的苦难,表现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之中却是那样的不同。傅雷曾经说莫扎特的音乐“从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是借来表现他的忍耐和天使般的温柔。”他评价说:“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接近于天籁了。”(《傅雷傅聪谈音乐》,三联书店,1994年) 傅雷用了“天使”和“天籁”这样两个词来形容莫扎特的音乐,这确实是莫扎特对于苦难的态度,他的音乐因此才显得那样与众不同。在莫扎特所有的作品里,我们找不到一点他对生活的抱怨,对痛苦的咀嚼,对不公平命运的抗击,对别人幸运的羡慕,或是对世界故作深沉的思考。他的欢快、轻松、平和、和谐、优美、典雅、深邃、单纯、天真、明静、清澈、善良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情不自禁的流露。 07.《D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田园”》(Op.28)第2乐章:行板。 08:38 吉列尔斯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1996年发行的专辑《埃米尔.吉列尔斯演奏的贝多芬作品》。推荐收藏版。 |
Emil Gilels | 08:38 |
08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 Op.31 No.2 -"Tempest" - 3. Allegretto
莫扎特对痛苦和苦难不是视而不见的回避和超脱,而是把这痛苦和苦难嚼碎了化为肥料重新撒进土地,不是让它们再长出痛苦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们开出芬芳美丽的鲜花——这鲜花就是他天使般的音乐。傅雷说莫扎特的音乐表现了他天使般的温柔,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抚慰着别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傅雷傅聪谈音乐》,三联书店,1994年)傅雷说得真好!还没有人将莫扎特说得如此淋漓尽致,这样深入骨髓,这样充满着对莫扎特的理解和感谢。 08.《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Op.32.2)第3乐章:稍快的快板。 06:15 莫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ini)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1989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第17、21、25、26钢琴奏鸣曲》。 |
Maurizio Pollini | 06:15 |
09 |
Menuetto: Moderato e grazioso
贝多芬和莫扎特不同,他对于苦难反抗的心迹很重,并且明晰地刻印在他的行为轨迹和他的音乐乐思之中。当得知自己耳聋的消息后,他便及其痛苦地诉说不已:“这一类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开我心爱的一切人,尤其是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1801年致阿尔芒的信)“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一切交际,因为我不能与人说话,我聋了……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是相当可观!……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1801年致魏格勒)我们很难从莫扎特那里听到这样悲观和激愤的话语。当贝多芬看到别人可以听到,而自己却听不到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屈辱,甚至多次想以自杀结束生命,这样颓败的心情与极端的方式,在莫扎特那里是无法想象的。只要想想在那冬天没钱买碳的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莫扎特所采取的抱着妻子跳舞取暖也要活下去的乐天态度,便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对生命及处世的态度是那样的不同。 09.《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Op.31.3)第3乐章:温和的小步舞曲。 03:36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演奏版本。选自“璀璨古典”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完美体验:再现天籁独奏》。 |
Alfred Brendel | 03:36 |
10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1 in C major, Op. 53, "Waldstein" - III. Rondo: Allegretto moderato
诚然,贝多芬最终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这一切苦难,但是,他是经过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以起伏跌宕的姿态勾勒出自己的行为曲线的,他犹如一颗暴风雨中的大树,抖动着浑身摇摆的枝叶,在大地与天空之间为人们留下了他激动甚至狂躁的身影。如此的性格和态度,一定会在他的音乐里留下同样澎湃的心理谱线。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听他的《命运》、听他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听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时所感受到的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反抗的心声。 10.《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黎明”》(Op.53)第3乐章:中速的小快板。 09:25 埃米尔.吉列尔斯演奏版本。选自BBC唱片2009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12首俄罗斯舞曲变奏曲:32首原创主题变奏曲;韦伯:降A大调第2钢琴奏鸣曲》。 |
Emil Gilels | 09:25 |
11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Op.57 -"Appassionata" - I - Allegro assai
贝多芬明确地主张:“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因此,在他的音乐里,能够听得到他明确的主观意图,他棱角鲜明的性格,他抽象的哲学意义,和他史诗般宏大叙事的胸怀。因此,在他的音乐里,他把苦难演绎得及其充分、淋漓尽致,不是渲染它或宣泄它,而是重视它超拔它,以此反弹在他的乐思中乃至他对传统音乐创作规范的突破上。因此,即使在苦难的深渊中也有对欢乐的讴歌,如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欢乐颂”,给予我们的是从天而降的欢乐,和所经历的那些苦难一样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这力量,是大众的,是我们都具有的。如果说莫扎特的欢乐是个人化的,是甜蜜的,是潺潺的小溪;那么贝多芬则是欢乐的大海。 11.《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Op.57)第1乐章:很快的快板。 11:16 克劳迪奥.阿劳演奏版本。选自DECCA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专辑《极致:贝多芬选集》。 |
Claudio Arrau | 11:16 |
12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Flat, Op. 73 "Emperor" - II. Adagio un poco mosso
贝多芬和莫扎特在生活经历上有那样多的共同点,但在音乐的表现上却是那样的不同。莫扎特短暂的一生都沉浸在音乐之中,音乐融化了他,他自己也化为了音乐。而贝多芬从小就喜爱哲学和文学,年轻时爱读莎士比亚、莱辛、歌德、席勒的作品,曾经专门拜访过歌德两次,并把自己根据歌德的诗《大海的寂静》谱写的康塔塔总谱献给了歌德,法国大革命后他还专门到波恩大学听哲学课,贝多芬比莫扎特吸收了更多的营养,这些滋润着他的音乐,也使他的音乐比莫扎特更为丰腴,气势更磅礴,思想的力度也更强悍。如果说他们两人都是天才的话,莫扎特是上帝造就的天才,具有先天性,而贝多芬是后天造就的天才。用高晓松的话说,莫扎特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而贝多芬是祖师爷赏饭吃。 三、协奏曲 (一)钢琴协奏曲 12.《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Op.73)第2乐章:稍快的慢板。 07:57 范.克莱伯演奏版本。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指挥:弗理兹.莱纳指挥。选自RCA唱片1994年发行的专辑《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推荐收藏版。 |
Van Cliburn | 07:57 |
13 |
Con in D, Op.61: III. Rondo. Allegro
傅雷和傅聪父子对贝多芬和莫扎特两人进行过形象而深刻的对比。傅雷说:“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傅聪这样说:“我爸爸在《家书》里有一篇讲贝多芬,他讲得很精彩,就是说贝多芬不断地在那儿斗争,可是最后人永远是渺小的。所以,贝多芬到后期,他还是承认人是渺小的。……贝多芬所追求的境界好像莫扎特是天生就有的。所以说,贝多芬奋斗了一生,到了那个地方,莫扎特一生下来就在那儿了。”(《傅雷傅聪谈音乐》,三联书店,1994年)傅聪的这段话说得实在是精彩!比父亲讲得要通俗,却更形象,更深刻;也比傅雷讲的更能让我们接受。肖复兴在他的《音乐欣赏十五讲》中谈到:“我常常想起傅聪讲的这句话,贝多芬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才到达的地方,原来莫扎特一出生就站在那里了。这对于贝多芬来说是多么残酷的玩笑和现实!贝多芬和莫扎特之间的距离竟然拉开了这样长(是整整一辈子)!” (二)小提琴协奏曲 1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第3乐章:快板,回旋曲。 希拉里.哈恩演奏版本。选自“新索音乐”(Sony BMG ,由上海新汇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与美国SONY MUSIC2001年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作音乐公司)2004年发行的专辑《希拉里.哈恩演奏的贝多芬和伯恩斯坦作品》。 |
Hilary Hahn | 09:52 |
14 |
Ludwig van Beethoven: Concerto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in C major, Op.56 - 1. Allegro
在中国,一般而言,更多的人知道贝多芬,对贝多芬更为崇拜,莫扎特的地位要在贝多芬之下。这与我们一段时间崇尚的斗争哲学有关: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忽略了无论与天与地还是与人的关系中,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和谐关系,相濡以沫的关系,相互抚慰的关系。如果说前者有时是生活和时代必需的,那么后者在更多的时候一样也是必需的。如果说前者要求我们锻炼一副外在的钢铁筋骨,那么后者则要求我们有一颗宽厚而和谐的心灵。锻炼外在的筋骨不那么困难,但培养一个完美的心灵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这样,我们就明白呀,一般运动员可以从小培养,音乐家尤其是像莫扎特和贝多芬这样的,却很难从小培养,他们大多是天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三) 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三重协奏曲 14.《C大调三重协奏曲》(Op.56)第1乐章:快板。 17:52 小提琴演奏:安妮-索菲.穆特;大提琴演奏:马友友;指挥:卡拉扬。选自DG唱片2003年发行的专辑《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三重协奏曲》。 |
Anne-Sophie Mutter | 17:52 |
15 |
Ludwig Van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in C, Op.56 - I. Allegro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Op.56)第一乐章,快板。 这是贝多芬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所作的协奏曲,作于1803-1804年间,并题献给他的好友鲁道夫公爵。这部作品是贝多芬为贵族出身的学生和两位保护人申德勒及克拉夫特所作,因此这部作品并没有加入过多技巧性,同时保持了相对规范的形式,也因而遭到许多否定性的批评。 帕尔曼、马友友、巴伦勃伊姆与柏林爱乐乐团 |
Itzhak Perlman | 17:02 |
16 |
Ludwig van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12 in E flat, Op.127 - 4. Finale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天生只崇拜贝多芬式的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我们一样崇拜温柔如水、天使天籁般的莫扎特,尤其是在日复一日单调而平庸的日子里,我们离后者更近,便也更向往,更觉其亲切。 傅聪在解释父亲讲的“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时,曾特意补充说:“我觉得中国人传统文化最多的就是这个,不过,我们也需要贝多芬。但中国人在灵魂里头本来就是莫扎特。”肖复兴对此评论说:“我不知道傅聪这样解释是否符合傅雷的本意,但这话很让人深思。中国人在灵魂里头本来就是莫扎特,我们本来应该很容易接近莫扎特,可是,我们却离莫扎特那么遥远。我们很容易轻视莫扎特,以为莫扎特只剩下了旋律的优美。”(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四、室内乐 (一)弦乐四重奏 15.《降E大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Op.127)第4乐章:终曲,奏鸣曲式。 意大利四重奏乐团演奏版本。选自菲利普唱片1996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130、133、135号》。 |
Quartetto Italiano | 07:13 |
17 |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Op. 135: 3. Lento assai e cantante tranquillo
无论如何,贝多芬终究是古典主义音乐最优秀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其完成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贝多芬在主观与客观、意志与形式,以及横溢的生机和自我规律之间取得了均衡。将古典主义音乐的理念臻于完善。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一乐章,其诡谲起伏与推进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浪漫主义有无数作品在音响气魄方面胜过贝多芬,柏辽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等都是典型代表,但他们的能量生成必须依靠庞大的管弦乐团。而贝多芬却不必用音量威压听众。贝多芬时期的管弦乐团的编制与规模和海顿、莫扎特时期的相差无几,但这对贝多芬来说却足够了。他的力量全部来自内在的迸发。 16.《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Op.135)第3乐章:平静如歌的甚慢板。 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团演奏版本。选自DG唱盘1999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
Amadeus Quartet | 08:14 |
18 |
Ludwig van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 16 in F major Op. 135 - 3. Assai lento, cantante e tranquil
《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Op.135)第3乐章:平静如歌的甚慢板 哈根四重奏乐团演奏。哈根弦乐四重奏成立于1981年,是由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世家的哈根三兄妹和小提琴手Annette Bik组建的,1987年德国小提琴家Rainer Schmidt替换了Annette Bik,一直延续至今。 |
Hagen Quartett | 07:29 |
19 |
Ludwig van Beethoven: Serenade for String Trio in D, Op.8 - 5. Andante quasi Allegretto - Allegro -
将贝多芬的作品与海顿、莫扎特的对比来听,也许无法马上感受到它的美。贝多芬作品的主题是极为平凡的,几乎谁都能想出来。但只有贝多芬对此不知厌倦地钻研、组合、积累,最终完成。用专业用语来说,这叫主题加工。无数作曲家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天赋上胜过贝多芬,但音乐史上再没有一个人像他这般辛苦劳作。西奥多.阿多诺在《音乐社会学导论》中,深入探讨了这种主题加工为何与19世纪初期确立的近代市民社会性劳动产生于同一时代。贝多芬不是用天分,而是用孜孜不倦的劳动,像建造建筑一样构筑了音乐,并因此受到19世纪市民的热烈崇拜。可能贝多芬的音乐就是那个时代的市民自己选出来的,最能歌颂他们勤劳之美的声音纪念碑。(冈田晓生《极简音乐史》,海南出版社,2017年) (二)弦乐三重奏 17.《D大调第二号弦乐三重奏》(Op.8)第5乐章:近似稍快快板的快板。 葛罗米欧三重奏乐队演奏版本。选自菲利普唱片1999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完整的弦乐三重奏》。 |
Grumiaux Trio | 09:50 |
20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Piano & Cello in A Major Op. 69 - 1. Allegro ma non tanto
贝多芬的音乐在他生前也许有时不为人理解,但从未遭到忽视。然而他个人的怪癖和想入非非却与日俱增,主要是因为他于1798年发现他将会双耳失聪,虽说一直到1819年病情才恶化到他只能笔谈,但在其间的20年中,他的苦恼却不同程度地加剧。也许就是他从未结婚的缘故,虽然他曾热恋过几位妇女,特别是其中那位至今身份未弄清的“永恒的爱人”(1977年梅纳德.所罗门在他的《贝多芬》一书中认为她是安东尼.勃伦塔诺,一位法兰克福商人的妻子,1780-1869年在世。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就是题献给她的。所罗门的论证很有说服力,但不是无懈可击)。1815年维也纳授予他荣誉自由权,这说明贝多芬之受人尊敬。他去世后,在瓦林举行的葬礼是全国的盛大事件。现葬于维也纳中心公墓。(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三)大提琴奏鸣曲 18.《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Op.69)第1乐章:从容的快板,奏鸣曲式。 12:40 米沙.麦斯基与玛尔塔.阿格里奇合作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1997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完整版》。推荐收藏版。 |
Mischa Maisky | 12:40 |
21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No. 5, Op. 24 In F ("Spring") - I. Allegro
贝多芬在音乐史和音乐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他解放了音乐艺术,使之市民化,他出于内心需要而创作,不是为了提供炫技的材料。他写作起来并不快速,也不是轻而易举,他的草稿本说明他如何从有时时很一般的开端辛勤地发展一个乐思直到定稿。他以精湛的结构技巧和高超的调性关系技巧为基础,在奏鸣曲式的处理上加以革新。贝多芬充分显示出交响曲是作曲家的最重要乐思的宝库。他把尾声从形式上的结尾扩展成壮观的高潮;他把小步舞曲乐章改为暴风雨般的、兴高采烈的谐谑曲乐章;他是第一个把“前导动机-主题”用作一种贯彻始终的形式手段的人。在他的慢乐章中,音乐表现出一种神秘的升华,这种境界甚至莫扎特也从未达到。在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大大提高了乐器的技巧和表现性能(虽然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最后几首奏鸣曲对于乐器的技巧应用才超越前人)。如果说今天他的作品比任何一位作曲家的都演奏得多,这话可能不会错。(同上) (四)小提琴奏鸣曲(注:贝多芬称其为“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 19.《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Op.24)第1乐章:快板。07:14 亨利克.谢林与阿图尔.鲁宾斯坦合作演奏版本。选自RCA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第5号“春天”、第9号“克莱采”》。推荐收藏版。 |
Henryk Szeryng | 07:12 |
22 |
Violin Romance No.2 in F major, Op.50
我们回顾古典主义音乐的历程,贝多芬和莫扎特不同的风格很像是上一个世纪的巴赫和亨德尔,他们是新世纪的双子星座。莫扎特在室内乐、交响曲、协奏曲和歌剧几个方面全方位出击,将他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和谐美丽的音乐之中,他是以自己的痛苦融化为温柔的音符来抚慰这个世界的。而贝多芬则是以他横空出世的交响乐振响着这个世界,将器乐的理想发挥到那个时代的极致,直面人生且挥舞着时代的大旗。 莫扎特的音乐是一派天籁,贝多芬的音乐是一片浪潮。 莫扎特的音乐能够让我们心中粗糙坚硬的东西变得柔软,贝多芬的音乐能够让我们心中柔弱淡薄变得强硬。 莫扎特的音乐是把痛苦点石成金化为美的境界,贝多芬的音乐是把痛苦碾碎成药营养着人生升华为崇高的境界。 莫扎特的音乐是含有抚摸性质的,贝多芬的音乐是具有破坏力量的。 莫扎特给我们以信心,贝多芬给我们以勇气。 贝多芬站在遥远的前方,莫扎特就站在我们的面前。 在世界所有音乐家中,没有谁比他们两人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了。 他们两人的音乐也是抚慰和激励世界所有人的艺术,至今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五)小提琴与乐队 20.《F大调第二号浪漫曲》(Op.50) 09:19 平夏斯.祖克曼演奏版本。选自环球唱片公司2008年发行的专辑《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的浪漫曲》。 |
Pinchas Zukerman | 09:19 |
23 |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Romance No.2 in F major, Op.50
贝多芬 《F大调第2号浪漫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2首》(Op.50)第2首) 小提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乐队: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指挥:尤金.艾因斯利.古森斯 选自DG唱片1995年发行的专辑《巴赫、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虾米评分9.8 |
David Oistrakh | 08:47 |
24 |
Beethoven - Piano Trio No.6 in B flat Op.97 'Archduke' - I. Allegro moderato
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日前,德国公布了“贝多芬2020”活动计划,活动重点包括四个方面:贝多芬在波恩的发展;贝多芬激进的艺术人生;贝多芬的社会乌托邦和古典音乐的未来。贝多芬纪念馆馆长贝克尔说:贝多芬本人并不需要纪念活动,是我们需要他和他的音乐。 德国联邦文化和媒体国务部长莫妮卡-格鲁特丝认为,贝多芬的音乐属于全人类,他的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已成为欧洲的“洲歌”,其手稿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其音乐作品至今仍在全世界不停上演。因此,隆重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是“国家的任务”,这次纪念活动标志着联邦政府、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恩市和莱茵-锡格郡在文化方面的成功合作。 纪念活动的标识“BTHVN2020”,很有现代设计感,风格独特。当年,贝多芬在作曲时,不写名字的全部字母“Beethoven”,而是只写其中的辅音字母“BTHVN”。标识采用了后者,背景则采用了最著名的贝多芬头像画,这样就赋予标识以后现代派的风格。尽管名字中没有元音字母,但是从波兰到中国,很多人看到后都能认出,它代表贝多芬。 (六)钢琴三重奏 21.《降B大调第七号钢琴三重奏“大公”》(Op.97) 第1乐章: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 杜普蕾、巴伦博伊姆、祖克曼合作演奏版本。选自百代唱片公司2008年发行的专辑《杜普蕾:完整的EMI录音》。推荐收藏版。 |
Jacqueline du Pré |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