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人收藏

共15首歌曲

标签
#钢琴 #西方 #经典 #名作 #纯音乐 #轻音乐 #古典 #小提琴
创建者
cc在此处
更新时间
2011年11月18日

歌单介绍

西方音乐经典推荐:

维瓦尔第 ( Vivaldi, 1678--1741 )

小提琴协奏曲《春》

巴赫 (J.S.Bach, 1685--1750)

《勃兰登堡协奏曲》(选段)

《咏叹调》(又名《G弦上的咏叹调》,选自第三管弦乐组曲)

亨德尔 (Handel, 1685--1759)

《水上音乐》组曲(选段)

海顿 (Haydn, 1732--1809)

第四十五交响曲 《告别》(终曲)

第九十四交响曲 《惊愕》(第二乐章)

莫扎特 ( Mozart, 1756--1791)

第四十交响曲 (第一乐章)

《费加罗婚礼》序曲

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

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

《爱格蒙特》序曲

舒伯特 (Schubert, 1797--1828)

《未完成》交响曲

韦伯 (Weber,1786--1826 )

《邀舞》(柏辽兹配器)

门德尔松 (Mendelssohn,1809--1847)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婚礼进行曲》(选自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

瓦格纳 ( Wagner, 1813--1883)

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歌剧《罗恩格林》前奏曲

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25--1899)

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蝙蝠》序曲

勃拉姆斯 ( Brahms, 1833--1897)

《匈牙利舞曲》(选曲)

《学院庆典》序曲

马勒 (Mahler, 1860--1911)

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选段)

柏辽兹 (Berlioz, 1803--1869)

《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

《拉科奇进行曲》

比才 ( Bizet, 1838--1875)

《卡门》组曲(选段)

《阿莱城的姑娘》组曲(选段)

圣-桑斯 (Saint-Saens,1835--1921)

《动物狂欢节》

德彪西 (Debussy,1862--1918)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杜卡 (Dukas, 1865—1935))

交响谐谑曲《小巫师》

拉威尔 ( Ravel, 1875--1937)

《波列罗舞曲》

法利亚 (Manuel de Falla,1876--1946)

《火之祭》(选自《爱情与魔法》组曲)

帕格尼尼 ( Paganini,1782—1840)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罗西尼 ( Rossini,1792—1868)

《威廉·退尔》序曲

《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

格林卡 (Glinka, 1804--1857)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娅》

鲍罗丁 ( Borodin, 1833--1887)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波罗维茨舞曲》

穆索尔斯基 (Mussorgsky , 1839--1881)

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图画展览会》(拉威尔配器)

柴科夫斯基 (Tchaikovsky, 1840--1893)

第六交响曲《悲怆》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胡桃夹子》组曲(选段)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西班牙随想曲》

里亚多夫 (Liadov,1855--1914)

《八首俄罗斯民歌》组曲

格拉祖诺夫 (Glazunov, 1865--1936)

交响诗《斯坚卡·拉辛》

斯特拉文斯基 (Stravinshy,1882--1971)

《火鸟》组曲

普罗科菲耶夫 (Prokofiev,1891--1953)

第七交响曲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

拉赫玛尼诺夫 ( Rakhmaninov, 1873—1943)

第二钢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 (Shostakovich,1906--1975)

《节日序曲》

第五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

哈恰图良 (Khachaturian,1903--1978)

《假面舞会》组曲

肖邦(Chopin,1810--1849)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Liszt, 1811--1886)

交响诗《前奏曲》

《匈牙利狂想曲》(选曲)

斯美塔那 ( Smetana,1824--1884)

交响诗《沃尔塔瓦》

《被出卖的新嫁娘》序曲

德沃夏克 ( Dvorak, 1841--1904)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斯拉夫舞曲》(选曲)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格里格( Grieg, 1843--1907)

《培尔·金特》组曲(选段)

A小调钢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 ( Sibelius, 1865--1957)

交响诗《芬兰颂》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埃涅斯库 ( Enesco, 1881--1955)

《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首)

埃尔加 ( Elgar,1857—1934)

《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首)

布里顿 (Britten,1913--1976)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格罗非(Grofe,1892-1972)

《大峡谷》组曲(选段)

格什温 ( Gershwin, 1898—1937)

《蓝色狂想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安德森(Anderson,1908-1975)

《雪橇》

《养鸡场》

巴伯 ( Barber, 1910—1981)

弦乐合奏《柔板》

伯恩斯坦 ( Bernstein,1918—1990)

《坎迪德》序曲

音乐剧《西区故事》组曲(选段)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Lizst: Liebestraume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是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作于1867年。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沉闷的空气笼罩着整个维也纳。为了扭转维也纳市民低沉的情绪,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的委托写作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曲名和创作动机源于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作中的诗句:“在多瑙河边,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边。”最初为合唱曲。因作者对声乐创作信心不足,故先作曲,后由合唱协会成员约瑟夫﹒维尔填词。1867年2月15日在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举行的音乐会上首演,反应平庸,未获预期效果。同年3月10日,在施特劳斯管弦乐团星期日演奏会上,以及7月30日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作者亲自指挥了不带合唱的管弦乐演奏,本曲才被人们接受,并获成功,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后合唱曲也开始流行,歌词由诗人格尔纳特重新创作。   乐曲按照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序奏分成两大段落。一开始由小提琴用碎弓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联想到薄雾缭绕,寂静安宁的多瑙河晨景。在这一背景下,圆号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形式奏出全曲的主要音调。柔和的上行音型,彷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慢慢增强的力度,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天色渐渐明亮。这一优美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河边景色。序奏的第二段落,乐曲速度变快,出现了圆舞曲节奏,象征着多瑙河在朝晖的沐浴下开始新的一天。乐曲情绪越来越活跃,依次引出了五个小圆舞曲,每个小圆舞曲都包含了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采用单二部曲式。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由序奏的主要音调组成。抒情明朗的上行旋律,轻松活泼的三拍子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呼应的欢快的顿音,使乐曲充满了勃发的生机,仿佛多瑙河上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这一使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赞叹不已的主题,是全曲的灵魂,鲜明地反映了奥地利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二小圆舞曲采用单三部曲式。主题A的旋律进行先抑后扬,使乐曲具有明显的回旋感,犹如起伏的浪涌,层层推进。接着,乐曲突然从D大调转为降B大调,在舒缓而轻快的节奏上呈示出对比性的主题B。这一转调使乐曲随之显得柔和娴雅,委婉动听。   第三小圆舞曲采用单二部曲式。主题A连续不断的三度音程和华丽的波音使乐曲具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这一主题经反复后,主题B以快速和每个乐句开头部分的八分音符的连奏,使乐曲富有流动性,舒畅而兴奋,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经过简短的过门后,乐曲从G大调转入F大调,引出了下一个小圆舞曲。   第四小圆舞曲采用单二部曲式。主题A以分解和弦上的上行旋律线开始,乐曲呈现出妩媚清丽、优美动人的特点。主题B则强调舞蹈节奏,兴奋活泼,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对比。 第五小圆舞曲也采用单二部曲式。在一小段带有形象意义的间奏之后,出现的轻弱的主题A,采用了大跳的音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对比性的主题B采用顿挫跳跃的节奏型,炽热欢腾,形成全曲的高潮。   结束部有两种。带合唱的,结尾较简短。不带合唱的,则规模较大,依次再现变化的第三小圆舞曲主题A以及第二小圆舞曲主题A,然后从D大调转入F大调,再现第四小圆舞曲主题A。接着在D大调上再现乐曲序奏部的主要旋律,最后在欢腾的热烈气氛中终曲。带合唱的演奏时间约八分钟,不带合唱的演奏时间约12分钟。
Various Artists 05:09
02 1812序曲
全名《1812年庆典序曲》。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作于1880年,管弦乐曲。此曲应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全俄工艺博览会开幕典礼而作。1812年是俄国大败拿破仑军队取得俄法战争胜利的一年。乐曲即以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而写成。1882年适值俄法战争七十周年,本曲在全俄工艺博览会举办的交响音会上首次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当时的《俄罗斯新闻》评论道:“这次音乐会大概会长久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忆里。柴可夫斯基频频谢幕。”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1868—1936)评论道:“这一深刻的人民性的音乐象平稳的波涛,庄严有力地在大厅里回响,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气魄雄浑地表现了这一庄严的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1812》序曲采用奏鸣曲式。序奏部速度缓慢,中提琴和大提琴以丰满的和声织体奏出赞歌主题。这一主题引自圣咏《上帝,拯救你的众民》,宽广庄严的旋律,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坚定气质。随着音量的增强,各种乐器的加入,乐曲情绪更为庄严从崇高。尔后,乐曲呈示出骚动不安的旋律,象征着战争的迫近和人们对战争的忧虑。乐曲速度转为行板后,管乐在军鼓声中奏出号角性的旋律。这一多次反复的旋律带有骑兵进行曲特点,激昂而雄壮,彷佛进军的号声。进入呈式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在快板速度上音乐充满了战争的气氛。这一主题在每拍的后半拍加有重音,增强了乐曲的动力性和不稳定性。随着这一主题的展开,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战斗的主题达到高潮时,出现了《马赛曲》的旋律片断,象征着攻入俄国的拿破仑军队。接着,乐曲突然呈示出具有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旋律。悠长而明朗的旋律表现了战斗中的俄国人对祖国与和平生活的深厚感情。接着又奏出根据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写成的主题。这一带有民间舞曲特点的主题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呈示,流畅而轻快的旋律,充满了幽默的情趣,表现了人民乐观的精神。 在乐曲的展开部,已经出现过的主题相继展开,进一步描绘了刀光剑影、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在乐曲发展过程中,代表拿破仑的马赛曲主题渐渐变得软弱无力,而代表俄国人民的主题则更为稳健有力,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照,象征着力量对比的变化。 经过再现部以后,乐曲结尾呈现象征凯旋的高潮。序奏主题在钟声的伴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在号角性音调之后,响起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中《光荣颂》的主题旋律。这一庄严而宏伟的主题表现了俄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热情。最后,乐曲在辉煌的乐声中结束。演奏时间约十五分钟。
汤沐海 00:00
03 春之祭
这部作品作于斯特拉文斯基在俄罗斯时期,作品投合了当时人们对原始艺术的兴趣,内容与俄罗斯前人春季献祭的宗教仪式,最后,杀死被选中作为祭品的少女。1913年3月29日在巴黎首演,因其对传统的大胆破坏而引起一场骚动。 《春之祭》扩展了前两部芭蕾舞音乐中已定型的技术,例如第一部分“大地的颂赞”(共8曲:引子、大地回春及少女们的舞蹈、诱拐游戏、春之轮舞、敌对村庄的游戏、贤人的行列、贤人、大地之舞)中的第二曲“大地回春”,一开始连续出现的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与“彼特鲁什卡和弦”一样,由降E的属七和弦与降F大三和弦叠加而成。 这部原始主义芭蕾音乐最新颖之处,是它复杂的节奏艺术,典型的特征是一系列长度不同的最小节拍单位的集合体,同时不断突出不规则的节奏重音。前者最集中反映与第二部分“献祭”的第六曲“献身之舞”。这里表现用活人祭祀,音乐配合舞台上狂暴的动作,节拍在2/16、3/16、5/16、8/2、8/3……之间不断转换;后者以“大地回春”为例,弦乐固定不变的节奏型,因不规则地添加圆号演奏的和弦而是节奏复杂化,促使单调的节奏变得生动活跃。在“大地回春”及其他段落,还可以看到几个不同层次的节奏型组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节奏的表现力。这时,乐队被处理得像庞大的打击乐器,鼓的强烈敲击,犹如原始民族在狂热祭祀活动中。
朱蕾 04:49
04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薛伟 18:11
05 德彪西: 泛舟 华语群星 04:04
06 幻想交响曲—第四乐段《断头台》(交响乐) 华语群星 06:58
07 前奏曲 尤大淳 03:29
08 蓝色多瑙河 华语群星 07:19
09 婚礼进行曲 尤大淳 02:13
10 Chopin: Etude "Chanson de L'adieu" in E Major Op.10-3 邓泰山 03:49
11 Chopin: Nocturne No.2 in E-Flat Major 邓泰山 03:52
12 Bach: Menuet In G Major Various Artists 01:32
13 Mozart: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Various Artists 08:46
14 Chopin: Fantaisie-Impromptu In C Sharp Minor Op.66 邓泰山 04:41
15 Dvorak: Humoreske Op.101-7 Various Artists 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