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人收藏
共46首歌曲
《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已无法生存。面对绝境,全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全国上映。
作为一名影迷,看见国内首部硬科幻电影上映,必须做一张歌单收录《流浪地球》电影的原声音乐,在影院看完电影回来听原声,听完原声再去影院刷电影。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去流浪
空灵的吉他声悄然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周笔畅沉稳的歌声,略带中性的温柔声线,是她特有的声音特质,醇厚的音质伴随着空灵的回响,回荡在耳边,由远及近,渐渐清晰,在打击乐加入的一瞬间,整个歌曲的氛围变得更加激昂,周笔畅大气嘹亮的歌声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给人坚定的勇气,“渺小而执着的倔强,能点燃绝望的力量,未来的路途有多长,莫彷徨,在路上去流浪,去流浪”一句句真切的歌词,带给人无限力量。 |
周笔畅 | 04:24 |
02 |
有种
《流浪地球》已正式定档2019年大年初一,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即将登场。历时五年的打磨,郭帆导演说道“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的信念,是我们相信科幻电影的意义。”电影推广曲《有种》展现了这个具有创造想象力的电影团队,在科幻电影探索上不畏艰难的精神;传达了影片中地球居民坚决保卫家园的决心。因此,电影请到在年轻人群中具有强大正面影响力的火箭少女101成员孟美岐来演绎这首歌曲。 孟美岐的首支影视OST单曲《有种》,由听见时代定制,金大洲作曲,林乔、沈晶晶作词。全曲以猛烈的重摇滚风格来呈现,强劲的鼓组与电吉他的交融体现了坚韧不拔不折不挠的“有种”精神,并在曲中插入现代说唱强化了未来与科幻的概念。歌词坚毅有态度,在美岐不卑不亢的诠释下,不禁让人想到了电影中冒险小分队正面迎接挑战,带领地球逃离灾难的坚定。这种不服输、拼到底的态度,也是孟美岐在追梦路上一直保有的精神,所以她对这首歌深有共鸣。她分享道“我十四岁就离开父母身边去做练习生,从那时候起我认定了这个梦想,哪怕中间遇到多大挫折、困难,我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现在,未来仍会为此努力。”言语间她的眼里闪着光,她也希望这首歌能激励到更多人。 录音现场,美岐对声音的掌控力非常强,用极高技巧的演唱方式完美演绎,无论是咬字重低音,还是尾音、颤音的处理方式,以及rap的表现方式,美岐都流畅的表现出来。这首歌MV的置景也十分用心,特别采用“太空”的概念,用吊灯、环形灯拟做星球,将宇宙意象化。孟美岐穿着黑色风衣身处灯光之中仿佛穿梭宇宙之间,跟着节奏随性舞动气场十足。 |
孟美岐 | 04:45 |
03 |
带着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里面的世界观、故事内核和情感都是中国式的。在谈到为什么会给地球装上发动机时,郭帆导演解读到:“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形式是中国人对家的复杂情感的一种表达”。刘欢老师在创作主题曲时,也是以中国人的故土情怀为题,从而写出了这首对家园满怀深情的《带着地球去流浪》。 创作并演唱过无数影视经典歌曲的刘欢,此次应邀为电影《流浪地球》量身定制并献唱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再度缔造金曲。刘欢老师表示,女儿和太太是原著作者刘慈欣的粉丝,对于这次合作自己非常开心。一向重视家庭亲情的刘欢老师在提前看过电影后,被影片中刘培强父子坐在海边看天的温情画面深深触动。因此,他在歌词中写到“记得/我们一起坐在海边看天”,将这份感动镌刻在歌曲里。并运用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用特有的中国元素来描绘家园曾经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从而反衬出如今为了生存要带着地球流浪的壮烈情怀。 为了与歌曲深刻含义相呼应,刘欢老师特别加入童声演唱的部分,在沉重的气氛中添加了无尽的希望。录音现场,为了让小演唱者郑楚馨理解并准确表达出《带着地球去流浪》背后的意义,刘欢老师耐心讲解悉心教导,和蔼之中又不失专业的导师本色。在自己录音时,刘欢老师更是表现出极其专业的音乐素养以及超高标准的自我要求。经过反复锤炼,最终呈现出最理想的成品。 |
刘欢 | 04:30 |
04 |
夜空中最亮的星
片尾曲 |
逃跑计划 | 04:12 |
05 |
全球灾难与“流浪地球”计划
以下👇为流浪地球电影配乐 |
阿鲲 | 04:19 |
06 |
流浪地球主题音乐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早期的中篇小说作品,故事设定是太阳即将毁灭将要吞噬地球,人类试图逃离地球,但是无法建造能载下所有人逃生的飞船,因此联合起来,给地球安装上巨大的发动机,将整个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
阿鲲 | 01:16 |
07 |
冰封的北京
而原著最精彩的部分并不在“给地球装上发动机”这个部分,而是在对于人类以及人性黑暗面的探讨。原著里,离开太阳系走上流浪之旅后,人类不再对艺术、伦理、常识,抱有尊重,甚至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对生存的强烈渴望。最后人类的疑惑和猜度让人类走向自我灭亡的终点。 |
阿鲲 | 04:26 |
08 |
行星发动机
电影《流浪地球》在改编的时候,主要沿用了人类给地球安上行星发动机,逃离太阳系的设定。之后,电影的剧情和原著就不太一样了。电影中,因为地球需要借木星引力完成“跳跃”,但因为木星的引力太大,木星从救星变成了杀星。在人类即将毁灭的危机关头,谁会成为了拯救人类的人呢?这样的改编,《流浪地球》的观感和呈现也有了一个类型片的框架,更容易让普通观众理解和接纳。 |
阿鲲 | 01:45 |
09 |
上海冰墙
为了完成“流浪地球”计划,太空中建立了一个领航员国际空间站,相当于地球的“前哨”。电影叙事以空间站和地球两条线交叉进行。随着故事的进行,还给空间站埋藏了一个剧情,暗示空间站有更重大的任务。空间站的电脑Moss的设计,也是导演对于《太空漫游2001》的致敬。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前期对于剧情的保密程度很高,特别做了不同于正片的画面使用在预告片中。之前不少预测影片剧情的文章和实际剧情出入不少。 |
阿鲲 | 01:42 |
10 |
颤动的心
在电影最后的“最后一秒营救”情节设计上,也没有选择一个人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方式,也没有强调民族主义,而是从全人类的视角出发——用“末日来临,我们是否要选择希望”打动大家自发地做出选择。这样的态度和普世情怀,也是中国电影中少有的。 |
03:05 | |
11 |
姥爷到家了
在“科幻设定”这个层面上,导演郭帆在筹备时专门邀请了4位中科院科学家,尽量规避硬伤,完善影片世界观。影片中也细致铺垫了木星引力影响的概念,再展开剧情。作为类型片,有的情节确实经不起反复推敲,毕竟,“给地球安上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太科幻的想法。 |
阿鲲 | 01:40 |
12 |
太空行走中的愿望
特效水平:媲美好莱坞 回到电影本身,视觉奇观和特效制作是观众对于这类影片最挑剔的地方。 特效制作的一大门槛,就是成本。根据《一线》作者的了解,影片的成本大概在4000万美元左右。对比好莱坞,这基本只是个“及格线”。《海王》的成本在1.5亿美元以上,类型接近的《异星觉醒》约5800万美元,2017年的《星际旅客》1.2亿美元,《2012》在2009年就花了2亿美元。 |
阿鲲 | 03:42 |
13 |
倒计时开始
在观感上,《流浪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目前最高水平的一次呈现,完全不输给“好莱坞大片”。而且看得出,影片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电影的开始阶段,有一个长镜头从地面人类的视角开始慢慢上升,沿着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一路往上,穿过大气层直至看到整个地球被无数个发动机喷出的蓝色火焰推动前行。单单这一个镜头就足够有含金量了。 |
阿鲲 | 00:44 |
14 |
最后的团聚
预告片中出现过的冰封北京和上海的画面,在电影正片中更加震撼。 主创团队设计的搭建场景也细节丰富,也保证了影片在画面质量上的高水准。比如北京地下城里有大家熟悉的标语和口号,在过年期间舞龙舞狮等等。在太空站设计上,以及宇航服制作,救援队员的钢骨架外骨骼设计,这些都是国产电影中的少有的尝试。 |
阿鲲 | 02:50 |
15 |
星空下的诀别
在电影结束后,片尾还有一段设计感十足的过场动画,搭配节奏强烈的配乐,让人真的有种穿梭在太空的史诗感和浪漫感。 |
阿鲲 | 04:17 |
16 |
再见木星 地球重生
演员表演:吴京文戏出彩,配角个个有亮点 在电影上映前,吴京的加盟为影片吸引了巨大的关注。大家也好奇,为什么要找他?在电影里,吴京饰演领航员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 |
阿鲲 | 01:52 |
17 |
开启新征程
他在自己的儿子刘启(屈楚萧饰演 )幼时就出发执行任务,留下岳父韩子昂(吴孟达饰演)和以及收养的女孩韩朵朵(赵今麦饰演)他在地球上相依为命儿子对于父亲的离开并不理解,在长大后甚至记恨父亲。这对父子关系从矛盾到和解,都是影片叙事和情感的主线。和《战狼》中的冷锋不同,电影里大多数时候,吴京的角色多是文戏,刘培强的父亲身份让吴京这次的表演更加真实可信,也非常能打动观众。 |
阿鲲 | 06:58 |
18 |
你们俩想去哪
屈楚萧因为《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和《如懿传》收获了不少人气,他和小演员赵今麦这回在电影里饰演兄妹,默契不错。其他的主演中,可能只有李光洁和吴孟达大家相对比较熟悉,这样也有一个好处,相比“熟脸”,他们不容易让观众出戏。不过每个角色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中文流利的迈克隋就承担起了大多数的笑点,张亦驰饰演的科学家李一一就像“谢耳朵”一样。 |
阿鲲 | 00:38 |
19 |
给我弄死他
一部科幻电影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成熟的电影科技和电影工业体系,如果没有《流浪地球》,中国电影还不知道要等待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到这两者上和好莱坞间的差距。 |
阿鲲 | 00:46 |
20 |
17年后
比如电影中的道具把手,国内的美术组只能用木头制作,结果把手根本支撑不住演员表演时的重量,断了。再比如电影中太空船控制面板上的大小屏幕,没有配套软件,只能用人工手动操作一个个屏幕显示出不同的画面。像这样“鸡毛蒜皮”的意外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像影片海报的原文件太大,以至于印刷厂的电脑都无法打开。原因也很简单,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 |
阿鲲 | 01:50 |
21 |
感谢您的付出,您可以回家了
《流浪地球》的制作过程是一路破冰。更大的阻碍是成本。电影字幕最后还特别致谢了吴京,是因为吴京在加入剧组后,后期制作预算超支,他自掏腰包,成为了影片的出品方之一。 |
阿鲲 | 01:41 |
22 |
失控的地球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中国电影拥有了一种全新的和世界交流的语言。并且在“东方魔幻”之外,开创一条新的“大片”之路。所谓“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其实是个伪命题,不如说是“中国科幻商业大片元年”。 |
阿鲲 | 03:42 |
23 |
遥不可及的地球
在现代商业类型电影中,“科幻”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电影类型而存在,而是一个元素。比如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就是一种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尤其是漫威宇宙中以钢铁侠、猎鹰、为代表的,以科技手段为超能力的超级英雄,都带有科幻元素。 |
阿鲲 | 00:44 |
24 |
你们被征召了
《流浪地球》的“科幻+灾难”其实就是这样一种通行世界的电影类型。有《流浪地球》作为范例,“科幻+惊悚”、“科幻+动作”,这些影片的公式对于中国电影也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
阿鲲 | 01:49 |
25 |
冰封的上海
《流浪地球》也给电影特效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影片的制作团队多达7000人,业内的形容是“以后看着影片片尾名单找人就可以了。”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寻龙诀》,是过去10年中国“特效大片”的唯一类型,中国电影特效制作的题材也都集中在“魔幻”、“神话”上,今后,他们的市场也更大了。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
阿鲲 | 01:43 |
26 | 被困休眠舱 | 阿鲲 | 01:04 |
27 | 裂谷中的逃亡 | 阿鲲 | 01:40 |
28 | 火石 | 阿鲲 | 00:09 |
29 | 信号弹 | 阿鲲 | 00:49 |
30 | 上海中心 | 阿鲲 | 03:28 |
31 | 朵朵的身世 | 阿鲲 | 01:38 |
32 |
准备出太空舱
关于中国科幻片的吐槽我们已经听了很多: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中国人没有想象力,东方文化拒斥冒险……等等,于是我们只能年复一年借外国科幻佳作来画饼充饥。 这中间也有一些探索之作问世,例如大陆有《珊瑚岛上的死光》、《大气层消失》,香港有《黑侠》、《蓝血人》等,但并未挣脱旧有的电影格局,离我们心目中的“硬核科幻”尚有不小的距离。 |
阿鲲 | 03:45 |
33 |
姥爷的车卡
可是今年春节,《流浪地球》肯定能终结所有这些质疑,为中国科幻片reset一个全新的起点。全片情节热血,想象奇伟,画面瑰丽,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硬核科幻电影。因此,我觉得把这个新年称之为中国的“科幻电影元年”并不为过。 |
阿鲲 | 01:22 |
34 |
王磊上车 众人不语
《流浪地球》在筹拍阶段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虽然原作者刘慈欣号称是“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的人”,但毕竟更能吸引人眼球的是他的代表作《三体》的拍摄计划。再往根上说,原因是对中国人拍科幻片的深深不信任。毕竟那些奇伟瑰丽和金属质感的科幻画面,我们只有在好莱坞大制作中领教过。 |
阿鲲 | 01:56 |
35 |
刘培强调查Moss是否叛变
《流浪地球》证明,以前的中国电影缺的可能真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我们的特效制作水平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支撑起《盗墓笔记》和《动物世界》这样的“重工业电影”,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些对玄幻和喜剧少一点执念,多点胆量敢吃螃蟹的电影人。 |
阿鲲 | 00:25 |
36 |
木星永夜
《流浪地球》将近2300个的特效镜头比起同类美国科幻片来不算什么,有些细节也未臻尽善尽美,但是有效表达了影片意境,完成了叙事要求。当我们看到1万多台发动机推动地球走上流浪之路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空间站带着勇士撞向木星的时候,那份苍凉和悲壮足以让观众忽略技术上的瑕疵。毕竟,我们等待一部属于自己的硬核科幻片,已经等待了太久。 |
阿鲲 | 01:18 |
37 |
补给站仰望星空
先不剧透地说说剧情。电影《流浪地球》和小说《流浪地球》同样以“希望”为主题,但它的故事比小说更小,也更大。 |
阿鲲 | 00:40 |
38 |
布局行动
大刘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极具野心地叙述了“地球出轨”这一史诗事件中的种种异相和巨变,以电影的长度,显然是无法容纳的。于是编剧很聪明地撷取了地球与木星交会时的一个惊现瞬间来改编,而之前和之后的壮丽篇章则被虚化成了故事背景,这样一来,故事主线更加清晰,人物和矛盾更加集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比小说更“小”。 |
阿鲲 | 03:26 |
39 |
苏拉威西控制中心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影赋予了这个故事比小说版更多的精彩。首先是对木星事件的“续写”,用一个聪明的方式解决了困境,而且这一相当“硬核”的续写得到了大刘的认可。 |
阿鲲 | 08:39 |
40 |
刘培强叔叔,我们要点燃木星
其次是对人物关系的扩充和改造。小说版的确写到了主角的爷爷、父母和爱人等,不过惜墨如金,更带着一种刘慈欣特有的“天道无亲”式的冷酷——与天地异变相比,人间的情爱和伦常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商业电影肯定不能这么拍,于是我们的“刘户口”才有了吴孟达扮演的爷爷,吴京扮演的父亲和赵今麦扮演的妹妹等个性鲜明的角色。这让电影有了比小说中更直接和炽热的情感表达。 |
阿鲲 | 02:20 |
41 |
无线电广播
其三是各种丰富的生活细节,包括地下城生活、地标建筑以及各种我们熟悉的生活细节。看到街头烧烤(虽然只有蚯蚓)、“交通安全提示”、“雾霾遮住了星空”……中国观众自然会心一笑,这也是外国电影再怎么巴结中国市场也做不到的“接地气”,让整部电影打上了清晰的“made in China”烙印。 |
阿鲲 | 01:14 |
42 |
接通电源
电影跟小说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其中的“中国意识”。小说里是没有“中国”的,在地表几乎被夷平的时代,洪水风暴隔三差五的时代,国家分野毫无意义,整个地球处在“联合政府”的领导之下。可是在电影里,“中国”的标志无处不在,主角一家就住在离北京不远的地下城里,语言、文化和制度上都清楚显示出中国的标识。 |
阿鲲 | 01:05 |
43 |
李一一,点火!
在空间站和地面执行任务时,人们还是分成日本人、法国人、俄国人来行动。最后领导全世界拯救危机的,自然也是中国人。这与好莱坞电影里“白人拯救世界”的设定不一样,折射出不同的国家视角。 |
阿鲲 | 03:28 |
44 |
发动机火焰上升
说到国家,导演郭帆曾谈到制作科幻电影的一个大背景是“中国更自信了”,我觉得这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中,更体现在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上。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经常有人抱怨外国电影有多“敢拍”,殊不知这后面反映的不是电影人的胆量,而是你一个社会的发育程度问题。如果你的生活就是一场灾难,你还会愿意梦见灾难么?如果恐怖惊悚就是我们的日常,我们还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接受惊吓么? |
阿鲲 | 00:46 |
45 |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流浪地球》除了科幻片之外的另一个勇敢尝试,就是灾难和末日题材,这其实也是我们银幕上的稀缺品。敢正视灾难,说明我们的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人们已经可以通过银幕来释放想象,居安思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上映,本身就是很好的一个实验,这个片子的票房可以试出我们的“中国自信”,到底成色几何。 |
阿鲲 | 01:03 |
46 |
活下去,这是命令
影片要说不足,就是有些设定还经不起推敲。比如说要点燃木星的大气,是否真的需要几千英里的火焰?是否需要坠毁空间站这么大的牺牲?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可不可以?还有叙事上有些关键画面没有给到,大气被点燃的瞬间是必需的壮丽场景,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是情绪喷发的泪点,但都没有正面表现,只通过台词给出了一个信息,这让影片的感染力打了点折扣,瑕不掩瑜,无论如何,《流浪地球》都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全新的尝试,而且执行得超乎想象。要说为中国科幻电影树立了一根标杆,打开了一扇大门,应不为过。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
阿鲲 | 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