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0人收藏
共50首歌曲
❀❀❀❀❀❀❀❀❀❀❀❀❀❀❀❀❀❀❀❀❀❀❀❀❀❀❀❀❀❀❀❀❀❀❀❀❀❀❀❀❀❀❀❀❀❀
❀❀❀❀❀❀❀❀❀❀❀❀❀❀❀❀❀❀❀❀❀❀❀❀❀❀❀❀❀❀❀❀❀❀❀❀❀❀❀❀❀❀❀❀❀❀
❀❀❀❀❀❀❀❀❀❀❀❀❀❀❀❀❀❀❀❀❀❀❀❀❀❀❀❀❀❀❀❀❀❀❀❀❀❀❀❀❀❀❀❀❀❀
地区: Canada 加拿大
风格: 当代古典 Modern Classical, 室内乐 / 重奏 Chamber Music, 协奏曲 Concerto, 键盘
音乐 Keyboard, 独奏 Recital, 西方古典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奏鸣曲 Sonata
简介: 格伦·古尔德 ( Glenn Gould , 1932年9月25日- 1982年10月4日), 加拿大钢琴
演奏家,以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乐曲闻名于世。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转向录
音。
❀❀❀❀❀❀❀❀❀❀❀❀❀❀❀❀❀❀❀❀❀❀❀❀❀❀❀❀❀❀❀❀❀❀❀❀❀❀❀❀❀❀❀❀❀❀
❀❀❀❀❀❀❀❀❀❀❀❀❀❀❀❀❀❀❀❀❀❀❀❀❀❀❀❀❀❀❀❀❀❀❀❀❀❀❀❀❀❀❀❀❀❀
中文名:格伦·古尔德--------外文名:Glenn Gould--------国 籍:加拿大--------民 族:加拿大
出生地: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出生日期:1932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82年10月4日
职 业:加拿大钢琴演奏家--------------------------毕业院校: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J·S·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主要成就:“实验广播剧”《孤独三部曲》
❀❀❀❀❀❀❀❀❀❀❀❀❀❀❀❀❀❀❀❀❀❀❀❀❀❀❀❀❀❀❀❀❀❀❀❀❀❀❀❀❀❀❀❀❀❀
❀❀❀❀❀❀❀❀❀❀❀❀❀❀❀❀❀❀❀❀❀❀❀❀❀❀❀❀❀❀❀❀❀❀❀❀❀❀❀❀❀❀❀❀❀❀
人物简介:
格伦·古尔德 (Glenn Gould,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加拿大著名钢琴家。自幼随
母亲学琴,后入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十二岁毕业,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
。十五岁时,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首次公演。1955年到美国公演,弹奏巴赫的作品《哥
德堡变奏曲》,一举成名。他还从事作曲,并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在现代钢琴家中,象他
那样以巴赫作品作为整个音乐会曲目是绝无仅有的。其演奏以严谨的结构、丰富多彩的变
化、生动传神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他演奏的曲目相当广泛,但以演奏巴赫作品获最高
评价。
❀❀❀❀❀❀❀❀❀❀❀❀❀❀❀❀❀❀❀❀❀❀❀❀❀❀❀❀❀❀❀❀❀❀❀❀❀❀❀❀❀❀❀❀❀❀
❀❀❀❀❀❀❀❀❀❀❀❀❀❀❀❀❀❀❀❀❀❀❀❀❀❀❀❀❀❀❀❀❀❀❀❀❀❀❀❀❀❀❀❀❀❀
人物生平:
1932年9月25日,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数音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
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母亲佛洛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
名不错的业余小提琴手。有了母亲的悉心呵护和指导,小古尔德很快在键盘上找到了自
己的理想。5岁的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会是个音乐会钢琴家。音乐对他来说有一种神
秘的亲和感,因而学习音乐不是一种苦差,而是一种自然的需要。
❀❀❀❀❀❀❀❀❀❀❀❀❀❀❀❀❀❀❀❀❀❀❀❀❀❀❀❀❀❀❀❀❀❀❀❀❀❀❀❀❀❀❀❀❀❀
❀❀❀❀❀❀❀❀❀❀❀❀❀❀❀❀❀❀❀❀❀❀❀❀❀❀❀❀❀❀❀❀❀❀❀❀❀❀❀❀❀❀❀❀❀❀
10岁时,古尔德已完全掌握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卷。他的父母感到继续教
育儿子已力不从心,经过寻访,把他送到多伦多音乐学院的圭雷若教授门下。除了钢琴
,古尔德还系统的学习了管风琴、和声、对位和音乐分析。1945年,多伦多伊顿音乐厅
。13岁的古尔德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公开演出。这是一次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巴赫
的《g小调赋格》即是演奏曲目之一。他的出色演奏引来了传媒的如潮好评。古尔德的
演艺生涯一炮打响了。
❀❀❀❀❀❀❀❀❀❀❀❀❀❀❀❀❀❀❀❀❀❀❀❀❀❀❀❀❀❀❀❀❀❀❀❀❀❀❀❀❀❀❀❀❀❀
❀❀❀❀❀❀❀❀❀❀❀❀❀❀❀❀❀❀❀❀❀❀❀❀❀❀❀❀❀❀❀❀❀❀❀❀❀❀❀❀❀❀❀❀❀❀
19岁的古尔德开始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演出生涯。从家乡多伦多出发,温哥华、卡尔加里、
斯特拉福德……年轻钢琴家的足迹踏遍了加拿大几千里国土,他带去的是一场场演绎别具
一格的音乐会,留下的是一片片的掌声和赞誉。年轻的古尔德不失时机的进军美国,在华
盛顿和纽约举行了两场独奏会,同样依靠自己无懈可击的演奏迅速打入了音乐圈的最高层
。此外,纽约的那一场带给他一个意外的收获:观众席里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古典音乐部
主任奥本海姆慧眼识英,与古尔德签约,开始了与他长达28年的合作,此是后话。底特律
、匹兹堡、达拉斯……成了名的古尔德穿梭于北美大陆的东西南北。巴赫、贝多芬、欣德
米特……古尔德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传教士,通过自己的演绎向千万听众进行布道,传达
大师们的启示。
❀❀❀❀❀❀❀❀❀❀❀❀❀❀❀❀❀❀❀❀❀❀❀❀❀❀❀❀❀❀❀❀❀❀❀❀❀❀❀❀❀❀❀❀❀❀
❀❀❀❀❀❀❀❀❀❀❀❀❀❀❀❀❀❀❀❀❀❀❀❀❀❀❀❀❀❀❀❀❀❀❀❀❀❀❀❀❀❀❀❀❀❀
古尔德的名气很快从北美范围内传播到了整个世界。1957年,苏联方面邀请古尔德赴苏
演出。他作为东西方之间第一批音乐使者,带去了巴赫《赋格的艺术》、《哥德堡变奏
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等经典曲目,甚至还专场演奏了当时被苏联当局斥为“反动”
的西方20世纪无调性音乐。此后,他又征服了柏林和维也纳这两座音乐之都。1962年以
后,古尔德举办音乐会的次数明显的减少了。1964年4月10曰,当古尔德在洛杉矶鞠躬
告别时,谁也不会想到,他再也没有回到公众舞台上来—古尔德彻底放弃了音乐会。
❀❀❀❀❀❀❀❀❀❀❀❀❀❀❀❀❀❀❀❀❀❀❀❀❀❀❀❀❀❀❀❀❀❀❀❀❀❀❀❀❀❀❀❀❀❀
❀❀❀❀❀❀❀❀❀❀❀❀❀❀❀❀❀❀❀❀❀❀❀❀❀❀❀❀❀❀❀❀❀❀❀❀❀❀❀❀❀❀❀❀❀❀
事业转型:
1955年纽约音乐会后,古尔德正式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准备推出他的第一张唱片
。古尔德的选择使公司惊讶:他打算选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
片。《哥德堡变奏曲》的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条。巴赫在这
样一个及其逼窄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巍峨的音响大厦,期间包容了巴罗克时期几乎所有
的风格样式,卡农、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应有尽有。人类内心深处的
各种复杂情感也都尽在其中。这首作品其织体的复杂程度绝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钢
琴家可以对付的,古尔德想以这首作品作为自己唱片事业的开端,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
冒险。但是古尔德力排众议,依然录制了这张《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事后证明,古尔德的这次《哥德堡变奏曲》录音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
之一。
❀❀❀❀❀❀❀❀❀❀❀❀❀❀❀❀❀❀❀❀❀❀❀❀❀❀❀❀❀❀❀❀❀❀❀❀❀❀❀❀❀❀❀❀❀❀
❀❀❀❀❀❀❀❀❀❀❀❀❀❀❀❀❀❀❀❀❀❀❀❀❀❀❀❀❀❀❀❀❀❀❀❀❀❀❀❀❀❀❀❀❀❀
其成功是不折不扣的。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考虑录
制成套的钢琴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炮打响后,他录制的巴赫第五、第六帕蒂塔同
样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到了1963年,他陆续录完了巴赫的全部六首帕蒂塔。1969年他
又完成了巴赫全部钢琴协奏曲的录制。显然,古尔德试图录制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他
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钢琴家。他和巴赫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头脑和计划性。于
是,古尔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巴赫键盘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作品的挑战——《平均律钢琴
曲集》。巴赫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并未标明速度和力度。这正好给了古尔德一个张扬个
性的机会。正如人们所料,他在1962到1965年间录制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具
有非常突出的个人色彩。人们褒贬不一。例如有人认为升C大调和升c小调充满了动感
和紧张,表现了古尔德最光彩的一面;然而也有人认为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在他的手下
减弱了抒情性,变得很"绘"。
❀❀❀❀❀❀❀❀❀❀❀❀❀❀❀❀❀❀❀❀❀❀❀❀❀❀❀❀❀❀❀❀❀❀❀❀❀❀❀❀❀❀❀❀❀❀
❀❀❀❀❀❀❀❀❀❀❀❀❀❀❀❀❀❀❀❀❀❀❀❀❀❀❀❀❀❀❀❀❀❀❀❀❀❀❀❀❀❀❀❀❀❀
巴赫在1722年完成了《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的创作。 近二十年后,他又以同样的系
统方式,按照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 的半音次序,写作了乐思更加复杂、对位更加稠密的
《平均律键 盘曲集》第二册。他摒弃时尚,背向历史潮流,只向上帝和自己的内心负责
。因此,第二册《平均律键盘曲集》比第一册更为抽象,也更难理解。古尔德从1966年
开始录制这部作品。他断断续续,不时停下来从事其他工作,直到70年代初,方才全部
完成。
❀❀❀❀❀❀❀❀❀❀❀❀❀❀❀❀❀❀❀❀❀❀❀❀❀❀❀❀❀❀❀❀❀❀❀❀❀❀❀❀❀❀❀❀❀❀
❀❀❀❀❀❀❀❀❀❀❀❀❀❀❀❀❀❀❀❀❀❀❀❀❀❀❀❀❀❀❀❀❀❀❀❀❀❀❀❀❀❀❀❀❀❀
古尔德本人与巴赫在这一点上何其相似!他保持著他的天赋,但是又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他在激情支配下的理性透视能力,使他具有一双锐利的慧眼,能够看到其他音乐家很
少能够注意到的音乐内部组织奥秘和结构关系。这种对音乐高度理性的理解方式,反过
来给予古尔德的演释以罕有的感性说服力。他有时误人歧途,可能失之偏狻,但他的头
脑从来都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正是这种在坚实感
性基础上的不惑理智精神,才使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诠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
❀❀❀❀❀❀❀❀❀❀❀❀❀❀❀❀❀❀❀❀❀❀❀❀❀❀❀❀❀❀❀❀❀❀❀❀❀❀❀❀❀❀❀❀❀❀
❀❀❀❀❀❀❀❀❀❀❀❀❀❀❀❀❀❀❀❀❀❀❀❀❀❀❀❀❀❀❀❀❀❀❀❀❀❀❀❀❀❀❀❀❀❀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哥德堡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
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几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
就的一个标志。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
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哥德堡变奏曲》。重录《戈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
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曰至25曰和5月15曰、19曰、29曰,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
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
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戈尔德堡
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
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
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
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
❀❀❀❀❀❀❀❀❀❀❀❀❀❀❀❀❀❀❀❀❀❀❀❀❀❀❀❀❀❀❀❀❀❀❀❀❀❀❀❀❀❀❀❀❀❀
从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
。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飒爽。晚年让位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
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著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疲
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著老花镜的眼睛死死盯著琴键, 似乎要看破钢
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德英姿的人看著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
年,不仅会感慨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著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忘却一
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
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嘴里不停地哼唱著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
种自我指挥的动作。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
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
的最完美的一个句号。
❀❀❀❀❀❀❀❀❀❀❀❀❀❀❀❀❀❀❀❀❀❀❀❀❀❀❀❀❀❀❀❀❀❀❀❀❀❀❀❀❀❀❀❀❀❀
❀❀❀❀❀❀❀❀❀❀❀❀❀❀❀❀❀❀❀❀❀❀❀❀❀❀❀❀❀❀❀❀❀❀❀❀❀❀❀❀❀❀❀❀❀❀
曲终落幕:
长期劳累的音乐生活,孤独压抑的生活环境,营养不良和乱用药物……这一切都严重损
害了古尔德的健康,使他的躯体未老先衰。1982年10月4日,古尔德因脑溢血去世,享
年50岁零9天。在多伦多安乐山公墓,一块钢琴形状的花岗岩墓碑上刻著:格伦·古尔德
1932-1982
❀❀❀❀❀❀❀❀❀❀❀❀❀❀❀❀❀❀❀❀❀❀❀❀❀❀❀❀❀❀❀❀❀❀❀❀❀❀❀❀❀❀❀❀❀❀
❀❀❀❀❀❀❀❀❀❀❀❀❀❀❀❀❀❀❀❀❀❀❀❀❀❀❀❀❀❀❀❀❀❀❀❀❀❀❀❀❀❀❀❀❀❀
❀❀❀❀❀❀❀❀❀❀❀❀❀❀❀❀❀❀❀❀❀❀❀❀❀❀❀❀❀❀❀❀❀❀❀❀❀❀❀❀❀❀❀❀❀❀
社会评价: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这决定于他独特的音乐观。除了巴
赫,古尔德的演奏范围相当广:从文艺复兴的吉本斯到20世纪的勋伯格。但纵观上下,
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对位。"对位是使不同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和谐进行的艺术。" 这
是音乐辞书的解释。广义的说来,公元10世纪当作曲家们在圣咏的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四
度或五度加上一个平行运动的旋律时,就有了最初的对位法。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位
法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而巴洛克音乐,特别是巴赫的音乐则是欧洲音乐史上对位发展的
最高峰:赋格、大协奏曲这样的体裁把两条、三条、更多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古典主义
兴起的年代,对位法遭到了冷落;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又让对位在主音音
乐和调性对比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到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崛起,更提高了
对位的地位。作曲家们采用对位构成多调性的音色对比而不是旋律对比。为古尔德所钟
爱的作曲家和作品,总的来说都注重对位的运用。莫扎特晚期的作品不像早期那样注意
对位,古尔德便这样语出惊人:“莫扎特不是死的太早,而是太晚!”。
❀❀❀❀❀❀❀❀❀❀❀❀❀❀❀❀❀❀❀❀❀❀❀❀❀❀❀❀❀❀❀❀❀❀❀❀❀❀❀❀❀❀❀❀❀❀
❀❀❀❀❀❀❀❀❀❀❀❀❀❀❀❀❀❀❀❀❀❀❀❀❀❀❀❀❀❀❀❀❀❀❀❀❀❀❀❀❀❀❀❀❀❀
对位意味著对比,意味著冲突,意味著矛盾,意味著斗争。而古尔德本人何尝又不是生
活在冲突、矛盾、斗争之中!是他,在一个曰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中,依然放弃了
前途无量的舞台生涯;是他,蔑视保守的音乐观,一次次让评论家们瞠目结舌。这是古
尔德与社会的抗争,这是古尔德与自我的抗争——最终,都转化为他左手与右手的抗争
。一般的演奏家面对对位稠密的巴赫音乐,明智些的都或多或少的简化它们。古尔德是
个左撇子。也许这使他能够更加清晰的把巴赫的低音线条倾吐出来,也使得他能够以与
常人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巴赫的音乐。他敢于也有能力向这座关著吃人米诺牛的迷宫发起
冲击。
❀❀❀❀❀❀❀❀❀❀❀❀❀❀❀❀❀❀❀❀❀❀❀❀❀❀❀❀❀❀❀❀❀❀❀❀❀❀❀❀❀❀❀❀❀❀
❀❀❀❀❀❀❀❀❀❀❀❀❀❀❀❀❀❀❀❀❀❀❀❀❀❀❀❀❀❀❀❀❀❀❀❀❀❀❀❀❀❀❀❀❀❀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也许他们在气质上有狻多相似的神
韵。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向所有时代述说, 因
为他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这,是一种对个体主义的最终辩护。他声明,一个人可以创
造自己的时间组合,拒绝接受时间规范所强加的任何限制。"古尔德这样评价作曲家理查
德·施特劳斯,也许说这是古尔德对自己的评价更恰当些。 "他与时代的每一种可能的潮
流都背道而驰。" 古尔德这样评价巴赫。这也像是他的自嘲。
❀❀❀❀❀❀❀❀❀❀❀❀❀❀❀❀❀❀❀❀❀❀❀❀❀❀❀❀❀❀❀❀❀❀❀❀❀❀❀❀❀❀❀❀❀❀
❀❀❀❀❀❀❀❀❀❀❀❀❀❀❀❀❀❀❀❀❀❀❀❀❀❀❀❀❀❀❀❀❀❀❀❀❀❀❀❀❀❀❀❀❀❀
巴赫的晚年生活在心灵的孤独中。儿子称他为"老古董",市民们沉醉于歌剧院里充满卖
弄的咏叹调,雇主则用斥责回答他的天才……他无意于开创一个新的世界——他自知这
不是他力所能及,这不是上帝给他的使命。他把一切余热用去修补那个即将随他逝去的
旧世界,让它与自己一起完美的死去。古尔德的一生也生活在孤独中。无论在舞台上他
能得到多少鲜花和掌声,无论他的唱片能买多少万张,他都厌倦,都孤独。因为世界上
没有几个人能够完全理解他的哲学,就像世纪初的物理界无法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
论。总之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自称是"最后一个清教徒"——声明自己属于过去。总之
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是个没有光环的先知——他属于未来。
❀❀❀❀❀❀❀❀❀❀❀❀❀❀❀❀❀❀❀❀❀❀❀❀❀❀❀❀❀❀❀❀❀❀❀❀❀❀❀❀❀❀❀❀❀❀
❀❀❀❀❀❀❀❀❀❀❀❀❀❀❀❀❀❀❀❀❀❀❀❀❀❀❀❀❀❀❀❀❀❀❀❀❀❀❀❀❀❀❀❀❀❀
❀❀❀❀❀❀❀❀❀❀❀❀❀❀❀❀❀❀❀❀❀❀❀❀❀❀❀❀❀❀❀❀❀❀❀❀❀❀❀❀❀❀❀❀❀❀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Aria
【1955年版本(1-5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戈德堡变奏曲,BWV988 - 咏叹调 专辑:《A State of Wonder: The Complete Goldberg Variations (1955 & 1981)》 (咏叹调,一首庄重尊贵的萨拉班德舞曲,充满着纤弱而自制的情感)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而现在,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全作品包括主题,30个变奏,主题反复。 |
Glenn Gould | 01:53 |
0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Variation 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戈德堡变奏曲,BWV988 - 变奏1 专辑:《A State of Wonder: The Complete Goldberg Variations (1955 & 1981)》 Glenn Gould其演奏以严谨的结构、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传神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1955年到美国公演,弹奏巴赫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举成名。 (变奏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
Glenn Gould | 00:45 |
0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Variation 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戈德堡变奏曲,BWV988 - 变奏2 专辑:《A State of Wonder: The Complete Goldberg Variations (1955 & 1981)》 (变奏2,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部随旋律。) |
Glenn Gould | 00:37 |
0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Variation 3. Canon on the Unison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戈德堡变奏曲,BWV988 - 变奏3 Canon on the Unison. 专辑:《A State of Wonder: The Complete Goldberg Variations (1955 & 1981)》 (变奏3,卡农,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 |
Glenn Gould | 00:54 |
0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Variation 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戈德堡变奏曲,BWV988 - 变奏4. 专辑:《A State of Wonder: The Complete Goldberg Variations (1955 & 1981)》 (变奏4,模仿前一变奏。) |
Glenn Gould | 00:29 |
06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keyboard (Clavier-Übung IV), BWV 988 (BC L9) - Aria
1981年版本(6-10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键盘(键盘练习IV),BWV988(BC L9) - 咏叹调。 专辑:《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1981 Digital Recording)(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本曲是由Sony Classical唱片公司在2004年02月24日发行的Glenn Gould录音室专辑中最受乐迷喜欢试听量达167707人次的一首巴赫钢琴曲。 |
Glenn Gould | 03:05 |
07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keyboard (Clavier-Übung IV), BWV 988 (BC L9) - Var.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键盘(键盘练习IV),BWV988(BC L9)Var. 1 a 1 Clav。 专辑:《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1981 Digital Recording)(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变奏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
Glenn Gould | 01:10 |
08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keyboard (Clavier-Übung IV), BWV 988 (BC L9) - Var.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键盘(键盘练习IV),BWV988(BC L9) Var. 2 a 1 Clav. 专辑:《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1981 Digital Recording)(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变奏2,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部随旋律。) |
Glenn Gould | 00:49 |
0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keyboard (Clavier-Übung IV), BWV 988 (BC L9) - Var 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键盘(键盘练习IV),BWV988(BC L9)Var 3 a 1 Clav. Canone all'Unisono。 专辑:《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1981 Digital Recording)(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变奏3,卡农,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 |
Glenn Gould | 01:30 |
10 |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keyboard (Clavier-Übung IV), BWV 988 (BC L9) - Var.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键盘(键盘练习IV),BWV988(BC L9) Var. 4 a 1 Clav. 专辑:《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1981 Digital Recording)(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变奏4,模仿前一变奏。) |
Glenn Gould | 00:50 |
11 |
Johann Sebastian Bach: Invention No. 1 in C Major, BWV 77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大调创意曲第1号,BWV 772。 专辑:《Bach: The 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s (Inventions and Sinfonias)》 巴赫的《创意曲集》(内含二声部、三声部各十五首),是为他的儿子和弟子们学习键盘乐器(古钢琴)及作曲而写的复调小曲。 二声部创意曲,各首都不相同,但大部分是三段体:第一段在属调或关系大小调终止,以便与第二段划分,第三段常是第一段的再现,多数情况都可以称为二声部赋格曲。 本曲是二声部第一号创意曲 。 |
Glenn Gould | 01:32 |
1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wo-Part Inventions No.3 in D major BWV 77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大调二声部创意曲第3号,BWV 774。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本曲是二声部第三号创意曲 。 |
Glenn Gould | 01:00 |
1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wo-Part Inventions No.4 in D minor BWV 775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二声部创意曲第4号,BWV 775。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本曲是二声部第四号创意曲 。 |
Glenn Gould | 00:45 |
1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wo-Part Inventions No.8 in F major BWV 779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F小调二声部C大调创意曲第8号,BWV 779。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本曲是二声部第八号创意曲 。 |
Glenn Gould | 01:04 |
1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nfonia No. 1 in C Major, BWV 787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大调三声部交响曲第1号,BWV 787。 专辑:《Bach: The 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s (Inventions and Sinfonias)》 三声部部分,巴赫当时命名为 Sinfonia,Sinfonia是多声部乐曲,也是交响曲的前称,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叫小交响曲。后来 二声部与三声部各15首合起来通称为《创意曲》。 本曲是三声部第1号交响曲。 |
Glenn Gould | 00:47 |
16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nfonia No. 2 in C minor, BWV 788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小调三声部交响曲第2号,BWV 788。 专辑:《Bach: The 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s (Inventions and Sinfonias)》 本曲是三声部第2号交响曲。 |
Glenn Gould | 03:02 |
17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nfonia No. 3 in D Major, BWV 789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大调三声部交响曲第3号,BWV 789。 专辑:《Bach: The 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s (Inventions and Sinfonias)》 本曲是三声部第3号交响曲。 |
Glenn Gould | 01:08 |
18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nfonia No. 4 in D minor, BWV 79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三声部交响曲第4号,BWV 790。 专辑:《Bach: The Two and Three Part Inventions (Inventions and Sinfonias)》 本曲是三声部第4号交响曲。 |
Glenn Gould | 03:16 |
1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English Suite No. 1 in A major, BWV 806 - I. Pré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A大调英国组曲第1号,BWV806 - 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Bach: English Suites(巴赫:英国组曲)》。 巴赫的英国组曲是17世纪键盘名作,根据最新考证应该写于巴赫服务魏玛宫廷时期(1708-1717)。各曲都充满协奏曲的华丽精神,具有典型的德国风格,因为巴赫将乐谱献给某英国贵族,所以被称之为《英国组曲》。《英国组曲》共有六号,在规模、表现力以及情感上都比巴赫的同类键盘作品《法国组曲》要庞大。这些组曲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有的具有浪漫的气息,有的清新内敛,有的庄严肃穆。 本曲是第一号第一乐章,前奏曲,明朗、快乐又清澄。 |
Glenn Gould | 02:44 |
20 |
Johann Sebastian Bach: English Suite No.2 in A minor BWV 807 - V.BourreeI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A小调英国组曲第2号,BWV 807 - 第五乐章,布雷舞曲 (Bourree)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本曲是第二号第五乐章,布雷舞曲,华丽却流露出女性般的柔美与优雅。 |
Glenn Gould | 01:25 |
21 |
Johann Sebastian Bach: English Suite No. 5 in E minor, BWV 810 - VII. Gi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E小调英语组曲第5号,BWV810 - 第七乐章,基格舞曲。 专辑《Bach: English Suites(巴赫:英国组曲)》 本曲是第五号第七乐章,基格舞曲,基格是一种三拍子舞曲,起源于十六世纪英国的吉格舞蹈。有威严威、作曲法很用心。 |
Glenn Gould | 02:11 |
2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rench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 I. Alleman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法国组曲1,BWV812 - 第一乐章,Allemande(阿列曼德舞曲)。 专辑:《Bach: French Suites;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巴赫:法国组曲、法国风格序曲)》 法国组曲,是将可以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几首乐曲组合为一个整体。那时的组曲通常由四种舞曲组成:(1)阿列曼德舞曲(2)库兰特舞曲(3)萨拉班德舞曲(4)吉格舞曲。除这四个基本部分外,还可加入加伏特舞曲 、小步舞曲、布列舞曲,这些不同的节拍、速度、性格互为对比,但各组内的各曲,调性都是一致的。 本曲是第一首第一舞曲阿列曼德舞曲,4/4拍子,多为沉稳的情绪。 |
Glenn Gould | 01:31 |
2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rench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 IV. Air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小调法国组曲2,BWV813 - 第四乐章,咏叹调。 专辑:《Bach: French Suites;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巴赫:法国组曲、法国风格序曲)》 (Air),或者称为歌调,原是法国芭蕾舞剧中为自由地舞蹈的角色协作的音乐,后来慢慢演变成旋律式的曲调,没有固定的形式,创作比较自由。不仅仅在法国组曲,在四首管弦乐序曲(组曲)中也有采用歌调作为乐章,如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乐章。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也是一个咏叹调。注意这和现在歌剧中常说的咏叹调不尽相同 |
Glenn Gould | 00:53 |
2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rench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 IV. Menuett - Trio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法国组曲3,BWV 814 - 第四乐章,小步舞曲(三重奏)。 专辑:《Bach: French Suites;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巴赫:法国组曲、法国风格序曲)》 小步舞曲(Menuett)是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乡村的农民舞曲。 1650年前后因法王路易十六的提倡成为法国宫廷舞蹈,并很快风行整个欧洲,且演变成几位优雅的舞蹈,速度中庸。组曲中的小步舞曲通常承接在萨拉班德舞曲之后,且经常是接连两首,小步舞曲2像中段(Trio)夹在两遍小步舞曲1之间。 |
Glenn Gould | 02:00 |
2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rench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 II. Courant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4降E大,法国组曲4,BWV815 - 第二乐章, 库朗特舞曲。 专辑:《Bach: French Suites;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巴赫:法国组曲、法国风格序曲)》 库朗特舞曲(Courante)于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法语原意为奔跑,速度较快如蹦跳般。到十七世纪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二乐章。库朗特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式和法国式,前者曲趣流畅,强音位置经常改变,主旋律常跑到低音部,通常是快速的3/4或者3/8拍;后者情调较为高雅,通常是中速的3/2或6/4拍。有趣的是,虽然如今的标题是“法国组曲”,但采用法国式库朗特舞曲的只有第一组曲,后面五首全部采用意大利式库朗特舞曲。 |
Glenn Gould | 01:08 |
26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rench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 IV. Gavott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法国组曲5,BWV816 - 第四乐章,加伏特舞曲。 专辑:《Bach: French Suites;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巴赫:法国组曲、法国风格序曲)》 加伏特舞曲(Gavotte)原是法国的古舞曲,中速的四拍子,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和歌剧中,巴赫在部分键盘乐组曲和管弦乐组曲中都曾采用它作为一个乐章。 |
Glenn Gould | 00:40 |
27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rench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 III. Saraban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E大调法国组曲6,BWV817 - 第三乐章,萨拉班德舞曲。 专辑:《Bach: French Suites;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巴赫:法国组曲、法国风格序曲)》 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于十五世纪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流行于西班牙,是一种慢速的三拍子、强音常落在第二拍的舞蹈。起初舞蹈动作比较轻佻,曾遭到西班牙国王禁止。 到十七世纪变成较为沉重的舞蹈,后来只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并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三乐章。由于曲风的沉重,听来总有一种悲伤之感。 |
Glenn Gould | 02:37 |
28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artita No.1 in B-flat major BWV 825 - V.MenuetI - VI.Menuet II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降B大 帕蒂塔第1号在BWV825 - 第七乐章,Gigue(基格舞曲 )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帕蒂塔 即Partita,是巴赫键盘创作的一套组曲,遗留下来的共7首。第一首完成于1726年;此后,到1731年为止陆续完成了其它各曲。因巴赫把第一至第六号合辑成《古钢琴练习曲集》第一卷,最后一首与《意大利协奏曲》辑入第二卷,所以现在所称的这套组曲其实只有六首(BWV 825 - 830)。其中不光包括有舞曲,还包括了幻想曲、谐谑曲等。 本曲是基格舞曲 Gigue :又译“吉格舞曲”,一般放在组曲末尾,有终曲强烈的性格。速度快,气氛明朗,节奏强烈,大都是有附点的三拍子,巴赫利用二声或三声的模仿对位手法,常使这种舞曲带有赋格曲风。在组曲后半部,主题常以逆行方式出现,这种舞曲相当于奏鸣曲中的回旋曲终曲,在组曲中极富变化,最具技巧味。 |
Glenn Gould | 01:25 |
2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artita No. 6 in E minor, BWV 830 - I. Toccata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E小调帕蒂塔第六 BWV830 - 第一乐章,托卡塔。 专辑《Bach: Partita No. 5 in G major; Partita No. 6 in E minor(巴赫:G大调第五帕蒂塔、e小调第六帕蒂塔)》 《e小调第六帕蒂塔》Partita No.6 in e Minor BWV 830 ,共包括七曲:1. 托卡塔 Toccata 2. 阿拉曼德舞曲 Allemanda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抒情调 Air 5.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6. 加沃特舞曲 Tempo di Gavotta 7. 基格舞曲 Gigu。 |
Glenn Gould | 09:56 |
30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1号,BWV 846 - 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12种大调以及12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按调性发展而排列。 本曲是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 |
Glenn Gould | 02:22 |
31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 Fu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1号,BWV 846 - 赋格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C大调,BWV846,赋格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是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
Glenn Gould | 01:56 |
3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2 In C Minor, BWV 847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第2号,BWV 847 - 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C小调,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频繁地变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后半段是粗犷的托卡塔风格。 |
Glenn Gould | 02:08 |
3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2 In C Minor, BWV 847 - Fu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第2号,BWV 847 -赋格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赋格曲:按莱曼评说,三声部。 |
Glenn Gould | 01:35 |
3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3 in C-Sharp Major, BWV 848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前奏曲与赋格第3号的升C大调,BWV848 - 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升C大调,BWV848,前奏曲:按莱曼评说,气氛如“沐浴夏日之阳光”。 |
Glenn Gould | 01:05 |
3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3 in C-Sharp Major, BWV 848 - Fu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前奏曲与赋格第3号的升C大调,BWV848 - 赋格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赋格曲:按莱曼评说,三声部,嘉禾舞曲风格。 |
Glenn Gould | 02:03 |
36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5 In D Major, BWV 850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5号,BWV850 - 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D大调BWV850,前奏曲: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 |
Glenn Gould | 01:06 |
37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5 In D Major, BWV 850 - Fu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5号,BWV850 - 赋格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赋格曲: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 |
Glenn Gould | 01:42 |
38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6 In D Minor, BWV 851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第6号,BWV851 - 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D小调,BWV851,前奏曲:以14小节为界分成两半,末尾的减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阶经过句,是李斯特、肖邦的先声。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 |
Glenn Gould | 01:20 |
3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6 In D Minor, BWV 851 - Fu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第6号,BWV851 -赋格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 |
Glenn Gould | 01:44 |
40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7 in E-Flat Major, BWV 852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7号,BWV852 - 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降E大凋,BWV852,前奏曲:类似附有小序奏的赋格。 |
Glenn Gould | 04:12 |
41 |
Johann Sebastian Bach: Prelude & Fugue No. No. 7 in E-Flat Major, BWV 852 - Fugu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第7号,BWV852 - 赋格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巴赫:平均律曲集一)》 本曲是赋格曲:三声部,轻快而又谐谑。 |
Glenn Gould | 01:45 |
4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Fugue No. 15 in G Major, BWV 88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赋格15号,BWV884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II(巴赫:平均律曲集二)》 本曲是G大调,BWV884,赋格曲:三声部,由轻快的分散和弦组成。 |
Glenn Gould | 00:55 |
4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occata in D minor, BWV 91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托卡塔,BWV913。 专辑:《Bach: Toccatas(巴赫:触技曲)》 巴赫是创作托卡塔与赋格的大师,他为古钢琴而作的这《7首托卡它与赋格》,BWV910—916。 托卡塔是意大利文,原意为”触技”,是键盘音乐(管风琴、大键琴等)最古老的体裁形式之一。原来只是一个短乐章,常常只是一个前奏,它通过快速、纤巧的技巧而表现演奏音的触键。 本曲是第四号,D小调,BWV913,大约作于1708年。 |
Glenn Gould | 17:09 |
4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occata in E minor, BWV 91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E小调托卡塔,BWV914。 专辑:《Bach: Toccatas(巴赫:触技曲)》 本曲是第五号,E小调,BWV914,大约作于1708年。 用钢琴演奏版,首选: 古尔德(Gould)演奏版,LP编号为哥伦比亚公司,M-35144(第一、第二、第四);M-35831(第二、第五、第七)。古尔德只录了6首,制成CD后,编号为CBS M2K 42269(Sony SM2K 52612)两张,《企鹅》给予两星评介。 |
Glenn Gould | 08:36 |
4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Nine Little Preludes No.1 in C major BWV 92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大调小前奏曲第1号,BWV 924。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巴赫曾先后为古钢琴作过3套前奏曲:《为W.F.巴赫而作的 9首前奏曲》,BWV924-932,约作于1720年。W.F.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威廉•弗里德曼•巴赫(1710—1784)是J.S.巴赫的第二个孩子和长子;是J.S.巴赫最为宠爱的儿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卷,系为他而作。 |
Glenn Gould | 01:50 |
46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Little Preludes No.2 in C minor BWV 93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C小调六小前奏曲2号 BWV 934。 专辑:《The Little Bach Book》 这是巴赫《6首小前奏曲》,BWV933—938,创作年代不详,分别为: 第一号,BWV933,C大调;第二号,BWV934,C小调;第三号,BWV935,D小调;第四号,BWV936,D大调;第五号,BWV937,E大调;第六号,BWV938,E小调。 |
Glenn Gould | 03:37 |
47 |
Johann Sebastian Bach: Keyboard Concerto No. 3 in D major, BWV 1054 - I. (Allegro)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大调键盘协奏曲3号,BWV1054 - 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Bach: Three Keyboard Concertos - No.3 in D major; No.5 in F minor; No.7 in G minor(巴赫:三首键盘协奏曲 - 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五钢琴协奏曲、g小调第七钢琴协奏曲)》 本曲是钢琴演奏版,人们首选的是: 1.古尔德(Gould)演奏, 2.加夫里洛夫(Carvrilov)演奏, 3.科奇什(Kocsis)演奏。 |
Glenn Gould | 07:46 |
48 |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o No. 5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F minor , BWV 1056 - II. Largo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F小调协奏曲第5号为钢琴和乐队,BWV1056 - 第二乐章,广板 。 专辑:《Music From Kurt Vonnegut's Slaughterhouse-Five》 巴赫(J.S.Bach, 1685-1750)在担任莱比锡音乐协会总监时,于730-1733年,创作了七首为一架键盘乐器而作的《羽管键琴协奏》(BWV1052-1058),作为每周在齐玛曼咖啡屋举行的音乐会的节目。在此之前,键盘乐器一直作为数字低音伴奏乐器而存在,巴赫创作的《羽管键琴盘协奏曲》大大提高了键盘乐器的地位。第2乐章:广板(Largo),该曲曾用于巴赫的康塔塔《我的一只脚踏进坟墓》(Ich stehe mit einem Fuss im Grabe, BWV156),作品于1729年首演,第一部分《序曲》(Sinfonia)的主旋律就是BWV1056的《广板》,以双簧管独奏。 |
Glenn Gould | 02:55 |
4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 - Contrapunctus I (Performed on Organ)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赋格的艺术,BWV1080 -Contrapunctus 1。 专辑:《Bach: The Art of the Fugue (Excerpts); Prelude & Fugue on Bach(巴赫:赋格的艺术 (节选)、前奏曲与赋格)》 J. S.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BWV1080,作于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大约是1749—1750年。 本曲是Contrapunctus 1.对位法第一,4声部赋格。 |
Glenn Gould | 02:45 |
50 |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 - Contrapunctus XIV (Fuga a 3 Soggetti) Unfinished from the Art of the Fugue, BWV 1080 (Excerpt - unfinished)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赋格的艺术 BWV1080 对位法第十四-3个主题的赋格曲(实际是4个主题) 专辑:《Bach: The Art of the Fugue (Excerpts); Prelude & Fugue on Bach(巴赫:赋格的艺术 (节选)、前奏曲与赋格)》 |
Glenn Gould | 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