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人收藏
共15首歌曲
融合爵士的产生和发展要回到60年代寻找轨迹。当时美国和欧洲的爵士乐普遍陷入危机。
60年代中期特别是1967年,摇滚乐吸引了大批的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爵士乐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它的一切生存的土壤、引以为毫的听众群、继续发展的社会空间。当爵士乐手眼睁睁看着年轻人成群结队的走进摇滚乐演唱会狂欢一夜而自己的听众寥寥无几时,他们的心里是多么怀念爵士乐曾经的辉煌,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现在这一切就发生在他们的眼前,唱片销量下降,俱乐部被迫停业。你甚至可以听到人们在低声议论爵士乐死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发现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选择:要么演奏已经被承认的风格而最终因为墨守成规被听众抛弃,或者冒险抛弃所有旧的规则,加入到先锋音乐家的行列,尝试一种全新危险但充满活力的音乐形式。当时,许多年轻的音乐家加入到摇滚乐的行列。所以自然而然,爵士音乐家们也开始在爵士乐中使用摇滚乐的元素。
而发展到最后,融合爵士的融合元素大概有:
- R&B 和 Funk 的韵律,
- 摇滚乐的电音放大效果,
- 非西方音乐 的节拍,
- 爵士乐的集体,即兴演绎方式,高度复杂的音乐结构
- 高端的演奏技巧
(瑞典:Johan Thörnqvist )
指标人物:
60年代:Gary Burton, Larry Coryell,Miles Davis,Herbie Hancock,Ron Carter, Tony Williams
70年代:Chick Corea, Weather Report, Mahavishnu Orchestra, Return to Forever, Herbie Hancock's Headhunters, Billy Cobham, Joe Zawinul, Jaco Pastorius, Soft Machine, Stanley Clarke, Al Di Meola, Jean-Luc Ponty, Carlos Santana, Frank Zappa, Pat Metheny
80年代:(Smooth Jazz),Tribal Tech,Chick Corea Elektric Band,
90年代:The Zawinul Syndicate, Scott Henderson,Bela Fleck,Victor Wooten, Allan Holdsworth,Jack DeJohnette,Greg Howe
关于爵士乐的整理,
一.爵士乐,初探。
二.爵士乐,初探之新奥尔良(New Orleans Jazz)。
三.爵士乐,初探之摇摆大乐团(Big Band Swing)。
四.爵士乐,初探之咆勃乐(Bebop)
五.爵士乐,初探之酷派爵士(Cool Jazz)与硬咆勃(Hard Bop)。
六.爵士乐,初探之后咆勃(Postbop)
七.爵士乐,初探之融合爵士(Fusion)。
未完待续。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Penelope
萨克斯风大师,1964年对Wayne Shorter来说是个里程碑,除了加入Miles Davis的乐团外,也在Blue Note Records首度以个人名义发片,大部分演奏自己的作品。70年代后离开了Davis,与键盘手Joe Zawinul共组Weather Report乐团,留下许多融合爵士时期的经典,接下来与钢琴手Herbie Hancock合作的V.S.O.P.乐团也同样成功。 |
Wayne Shorter | 06:47 |
02 |
Ready or Not
钢琴家,融合爵士来袭时,更多的是偏向Jazz-Funk |
Herbie Hancock | 06:48 |
03 |
Greensleeves
最好的贝斯手之一,1969年与小喇叭手Miles Davis合作 |
Joe Zawinul | 01:47 |
04 |
My Foolish Heart
吉他大师,他可以算是一位将Fusion乐发扬光大的音乐者。 |
John McLaughlin | 05:03 |
05 |
Song To Gayle
1968年,Herbie Hancock退出了爵士乐大师Miles Davis的乐队。戴维斯向Chick Corea发出了召唤。1968年到1970年是融合派爵士乐产生的一个重要时期,Chick Corea在戴维斯乐队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戴维斯的建议下,Chick Corea开始演奏电子乐器。 |
Chick Corea | 06:53 |
06 |
You're Everything
70年代Fusion指标人物,Return To Forever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共发行了六张录音室专辑,1979年宣布解散。 |
Return to Forever | 05:14 |
07 |
Birdland
Weather Report乐团的音乐打破了爵士乐严谨的和弦与旋律结构,把摇滚乐、拉丁音乐、放克音乐以及非洲音乐的元素渗透到自己的音乐中。奥地利出生的键盘手Joe Zawinul和美国萨克斯风演奏家Wayne Shorter(最初与捷克贝斯手Miroslav Vitous)共同领导气象报告乐团。 |
Weather Report | 05:59 |
08 |
Last Train Home
吉他大师Pat Metheny,60年代末,Miles Davis把摇滚乐引入爵士乐,开创了“Fusion”(融合爵士乐)的先河。今天,虽然人们也把Pat Metheny的音乐列入“Fusion”的范畴,但他同Miles Davis之间已有天壤之别,Miles Davis的音乐是对远古图腾时代的回忆,而Pat Metheny却是向未来发出的召唤。Pat Metheny的“融合音乐”在范围上更加广泛,除了有摇滚乐外,还有民谣、乡村、流行、电子乐、世界音乐,甚至“新世纪”音乐的成份,从这一点看,Pat Metheny与70年代的一支“Fusion”超级组合“Weather Report”(天气预报乐队)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对于80年代以后成长的新一代“Fusion”乐手而言,Pat Metheny是他们观念上的导师。 |
Pat Metheny | 04:34 |
09 |
Creeper
萨克斯风长青巨匠大大师,五次葛莱美奖桂冠巨星.他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成成绩也早已超过多白金标准.David Sanborn擅于借力讲究精致技巧的传统爵士演绎方式,以及必须的即兴精神,又能够同时吸取当代流行的各式不同异域音乐分子,使得他不但延续了自Miles Davis以降的Fusion(融合爵士)精髓,更开创出属于他自己的风格;而更重要的是,他的音乐不但在质感上广受好评,对于一般听众更是充满了亲切感。 |
David Sanborn | 04:36 |
10 |
You Know What I Mean
作为一名摇滚吉他手,在经历车祸和乐队重组失败后,开始一直沉迷于Fusion爵士,他与原John McLaughlin的the Mahavishnu Orchestra乐队的键盘手Jan Hammer合作,共同录音和演出,发行了专辑“Wired”和现场专辑“Jeff Beck with the Jan Hammer Group”。 |
Jeff Beck | 04:05 |
11 |
Black Water
Joe Zawinul的乐团 |
The Zawinul Syndicate | 05:14 |
12 |
Same as You
80,90年代最好的Fusion吉他手之一 |
Scott Henderson | 05:10 |
13 |
Mech X
Tribal Tech is a progressive fusion band, originally formed in 1984 by guitarist Scott Henderson and bass player Gary Willis |
Tribal Tech | 04:52 |
14 |
Happy Song
贝斯手,超级伟大的贝斯手,拿过各种奖。四次获格莱美,两次“年度贝斯手”称号 |
Victor Wooten | 04:23 |
15 |
The Sinister Minister (LP Version)
Béla Fleck可谓是世界班卓琴王,在Wooten和Future Man及Jeff Coffin加入组成了Bela Fleck And The Flecktones |
Bela Fleck And The Flecktones | 0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