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人收藏
共3首歌曲
入门难度:★★
此曲是贝多芬为他的伙伴,亦为当时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Franz Clement而写的。Franz Clement先前曾为歌剧费得理奥提供有用的意见。协奏曲在1806年12月23日,维也纳的维也纳剧院中为Clement举行的演奏会(benefit concert)首演。
有人相信贝多芬很迟才完成独奏部,以致Clement须视奏一些部分。或许为了表示不满,或为了展示他在充份准备下的能力,Clement在第一与第二乐章之间插入他自己的独奏作品,仅用一弦,且演奏时小提琴更上下倒转。
协奏曲首演不成功,接下来数十年很少人演奏。贝多芬死后,协奏曲在1840年代终由约瑟夫·约阿希姆与门德尔松带领的乐团复兴;自此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直在小提琴曲目中占重要位置,现今常见演奏与灌录。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 Cadenza: Fritz Kreisler
定音鼓拉开序幕后,乐章从容地以木管部简单对称的乐句前进;到第十小节,新动机出现。此动机(亦基于开首之定音鼓动机),共有四个升D音,在D大调中明显不协和。此动机在乐章中多次出现,尤其于发展部与克莱斯勒写之华彩乐段。随着乐队呈示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的进场,常被认为是小提琴曲目中最难掌握者之一:众多的音符,困难的八度音,及之前的非常长的乐队序幕。乐章长廿五分钟,为贝多芬最长乐章之一。 第一乐章结构不甚复杂,但到处有微妙。初,乐队奏悠长的主题,小提琴未参与。约三分钟后,小提琴加入,重复并扩展主题,时有独奏;然而不见长主题之“极强部”之旋律。主题又一次以发展型式出现;第一主题被另一旋律取代,极强部亦被包括。长主题之第二次扩展变奏后,小提琴带动出一截然不同之乐节。然而,主题的某些旋律仍被利用。约三分钟后,出现另一发展主题。此次第一主题以强音奏出,但“极强部”之旋律仍然不见。华彩乐段之前,有两分半钟之长段,极强部出现其中。华彩乐段后,有一短而平静之终曲,其中包括长主题之一些旋律。 |
Christian Ferras | 25:54 |
02 |
2. Larghetto
第二乐章属G大调,为一系列变奏,基于弱音化的弦乐部奏出之主题。每一变奏中均有另一乐器或乐部与独奏小提琴对比。例如,于第一变奏,法国号吹奏主题之起始动机,而小提琴则拉奏其他材料。来自第一乐章之意念不时出现,如在第45小节出现之主题甚似第一乐章之第一主题(first subject);亦有原初定音鼓动机之回响。 |
Christian Ferras | 10:47 |
03 |
3. Rondo. Allegro - Cadenza: Fritz Kreisler
和声有趣之结尾直接连attacca到6/8拍子之回旋终曲,其主旋律模仿猎号(hunting horn)或雀鸟,亦颇为人知。一节强列的主调音小调在活泼中加添幽愁。此乐段中,巴松管在小提琴之后回响“minore主题”,或许会令听者想起第二乐章第三变奏,其中巴松管亦曾与小提琴合奏。整章多次引用全曲开首之定音鼓动机:例如:小提琴最后一华彩乐段前,曾奏出四下D大调和弦。 |
Christian Ferras | 0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