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人收藏
共44首歌曲
音乐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心境,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是和弦一曲的美妙,是动人心扉的向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钢琴梦想,或因为沧桑变化而珍藏于脑海,或因为时过境迁而长眠于心底,但梦想总会随着钢琴键的起伏而心生涟漪。
静静的听着钢琴曲,随着前奏轻轻缓缓流入在旋律中,闭上眼睛随旋律的起伏在自己的空间里,独享这分外难得的悠然。让自己和这曲子融合在一起。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贝多芬第五协奏曲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Arturo·Benedetti·Michelangeli 1920-1995),世界著名的意大利钢琴大师。 米凯兰杰利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波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二次大战中参军任意大利飞行员,曾成为德军的俘虏,后又戏剧性地逃脱。二次大战结束后,米凯兰杰利开始巡回演出,在各地引起轰动,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1964-1969年创办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米凯兰杰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他追求的是“管风琴和小提琴相结合”的那种音色,他又是公认的“音乐哲学家”,每一首曲子的演绎都有独到的曲速安排与分句设计。正因为米凯兰杰利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的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的德彪西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米凯兰杰利 Michelangeli |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 42:29 |
02 |
Piano Sonata No.10 in C major, K.330 - 1. Allegro moderato
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 美籍乌克兰钢琴家,就学于基辅音乐学院,毕业后在哈尔科夫举行了15次独奏会,正式开始演奏生涯,1924—1925年以11台不同曲目的演奏共23场,声名大噪。1928年到伦敦,接着到纽约,因在比彻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出色表现而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成名。1933年,他开始与托斯卡尼尼合作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在更大范围获得了世界声誉,不久与托斯卡尼尼的女儿结婚,1940年定居美国1944年入美国籍。霍洛维茨曾多次从舞台退隐,最长的一次是从1953年至1965年,他以神经系统受损害为由,整整12年不再露面,潜心于研究克莱门蒂的作品。1965年5月9日,他在卡内基音乐厅重返舞台,举行一系列音乐会,4年后再度退隐,直至1974年才再度出山。霍洛维茨是一个有争议的钢琴家,因为他的演奏极端追求表情与效果。在技巧方面,他对速度和力度的控制出类拔萃,尤其是在八度表达上,有惊人的能力,既能发出铿锵有力的金属声音,又有梦幻般的柔美音色;他擅长强音,擅长制造快速的音效,追求美妙的连音效果,他强调的是极端的对比和极端的表情,他的演奏能创造最出色的效果。霍洛维茨最擅长挖掘类似舒曼、肖邦、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克莱门蒂等作曲家的神秘因素,他演奏的舒曼的《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梦幻曲》以及斯克里亚宾与克莱门蒂的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与练习曲都有极强的造型感。晚年他醉心于莫扎特,但他的莫扎特是极端效果化的 莫扎特,他认为他对作品效果的追求,是他的音乐创造。 霍洛维茨:10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 |
Vladimir Horowitz | 04:33 |
03 |
Piano Sonata No.10 in C major, K.330 - 2. Andante cantabile
霍洛维茨:10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 |
Vladimir Horowitz | 05:10 |
04 |
Piano Sonata No.10 in C major, K.330 - 3. Allegretto
霍洛维茨:10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 |
Vladimir Horowitz | 03:45 |
05 |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Ashkenazy,1937-),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 1937年7月6日出生于前苏联的高尔基城,父亲是位演奏流行音乐的艺人,专门在电视台为综艺节目伴奏。阿什肯纳齐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54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56年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2年曾并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阿什肯纳齐演奏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俄国作曲家的作品尤为出名。他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肖邦和舒曼的全部钢琴作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莫扎特、贝多芬、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钢琴协奏曲。同时他演奏录制室内乐。他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阿什肯纳齐从钢琴家生涯的中期开始涉足指挥界。他指挥录制的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斯克里亚宾等人的管弦乐作品受到好评。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叙事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08:59 |
06 |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o.2 in F, Op.38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叙事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07:59 |
07 |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o.3 in A flat, Op.47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叙事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07:34 |
08 |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o.4 in F minor, Op.52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叙事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11:22 |
09 |
Frédéric Chopin: Scherzo No.1 in B minor, Op.20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谐趣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10:06 |
10 |
Frédéric Chopin: Scherzo No.2 in B flat minor, Op.31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谐趣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09:37 |
11 |
Frédéric Chopin: Scherzo No.3 in C sharp minor, Op.39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谐趣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06:46 |
12 |
Frédéric Chopin: Scherzo No.4 in E, Op.54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肖邦:谐趣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10:37 |
13 |
Johannes Brahms: 2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Op. 35
安达Geza Anda 1921———1976 瑞士籍匈牙利钢琴家,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多南伊的学生,1939年与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而成名,1943瑞1955年入瑞士籍。安达的演奏充满激情,追求对比的效果,安达的特长是阐述匈牙利及周边东欧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晚期专门演奏巴托克作品,是演绎巴托克作品的专家之一,但效果不如巴托克的学生桑多,也不如年轻一辈的匈牙利钢琴家科奇什和兰基。 安达Geza Anda: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
Géza Anda | 18:40 |
14 |
Bela Bartok: Suite, Op. 14, BB 70 - I. Allegretto
安达Geza Anda: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
Géza Anda | 02:12 |
15 |
Bela Bartok: Suite, Op. 14, BB 70 - II. Scherzo
安达Geza Anda: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
Géza Anda | 01:51 |
16 |
Bela Bartok: Suite, Op. 14, BB 70 - III. Allegro molto
安达Geza Anda: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
Géza Anda | 02:09 |
17 |
Bela Bartok: Suite, Op. 14, BB 70 - IV. Sostenuto
安达Geza Anda: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
Géza Anda | 03:21 |
18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Cadenzas: Ludwig van Beethoven) - 1
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1941———阿根廷女钢琴家,5岁首次登台,1946年师从斯卡拉穆扎(Scaramuzza)接受严格训练,1955—1957年在维也纳师从古尔达,后又在日内瓦拜李帕蒂夫人和马加洛夫为师。1957年获布梭尼国际钢琴比赛奖、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1960年从米凯兰杰利继续深造,1965 年在华沙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波兰唱片公司在现场录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唱片,一下子使她名扬四海。阿格里奇曾两次退出舞台,但每次重返舞台就显示出一种对自己的超越。阿格里奇的演奏充分展示出她的吉卜赛奔放、热情的性格,她以女性少有的有力触健以及对速度的敏感把握,在表达中显示出极亮丽的音质。阿格里奇善于表达情感充沛、能充分体现色彩感的作品,诸如肖邦、柴科夫斯基这类作曲家的丰富情感表达,在她的演绎下都能呈现出极夺目的光彩。她善于在乐队衬托下,被乐队刺激出激情,所以其协奏曲一般都好于独奏曲与室内乐。当然,也有例外,她演绎的肖邦《船歌》和舒曼的《童年情景》,可以说是最有味道的解读。 阿格里奇 Martha Argerich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 466 |
Martha Argerich | 14:05 |
19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Cadenzas: Ludwig van Beethoven) - 2. Romance
阿格里奇 Martha Argerich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 466 |
Martha Argerich | 09:02 |
20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Cadenzas: Ludwig van Beethoven) - 3. Rondo (Allegro assai)
阿格里奇 Martha Argerich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 466 |
Martha Argerich | 07:50 |
21 |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D. 664 (Op. 120) - 1. Allegro moderato
阿劳Claudio Anrau 1903-----1991 智利钢琴家,作为钢琴神童,5岁就登台1910年由智利政府资助到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留学,成为克劳泽的学生。1914年在柏林首次举行独奏会,1918年在尼基什和富特文格勒扶植下演奏协奏曲,从此蜚声全球。1927年获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1940年在圣地亚哥创办钢琴学校,1941年全家定居纽约。阿劳的性格内向,在表现上追求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之间的结合,在演奏中强调重音的效果,追求结构严谨与细腻情感表达的结合。阿劳演奏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在唱片史中有相当的地位,其演绎以严谨与情感细腻著称,但其产谨性不如纯正德奥的肯普夫,在结构与情感的把握上也远不如前一辈的施纳贝尔,但在自然的流畅的表达上,有自己特色。另外,他对作品的处理多少有一些保守。 阿劳: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
Claudio Arrau | 11:36 |
22 |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D. 664 (Op. 120) - 2. Andante
阿劳: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
Claudio Arrau | 05:24 |
23 |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D. 664 (Op. 120) - 3. Allegro
阿劳: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
Claudio Arrau | 08:07 |
24 |
1. Adagio sostenuto
阿劳:贝多芬:月光 柔板 |
Claudio Arrau | 06:46 |
25 |
2. Allegretto
阿劳:贝多芬:月光 快板 |
Claudio Arrau | 02:26 |
26 |
3. Presto
阿劳:贝多芬:月光 急板 |
Claudio Arrau | 07:44 |
27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1. Moderato
阿什肯纳济Vladimir Ashkenazi 1937— 冰岛籍苏联钢琴家,6岁开始学琴,8岁在莫斯科登台演奏,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在苏巴特亚(Sumbatyan)的班上学习10年,1955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奥伯林的弟子。1955年获第五届肖邦比赛二等奖,1962年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一等奖。1963年在伦敦举行演奏会大获成功后,留居伦敦,1968年移居冰岛,1972年入冰岛籍。阿什肯纳济作为俄罗斯钢琴家,感情充沛,追求表达的抒情性、诗意与浪漫气质,作为奥伯林的学生,又有莫斯科学院派那种不同于德奥学院派的严谨。阿什肯纳济的最突出长处是其手指的高超技巧,而在音色上比起类似里赫特这样的俄罗斯钢琴家略逊一筹。阿什肯纳济演奏曲目极广,但其长处还是在表现俄罗斯作曲家,尤其是拉赫玛尼诺夫与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中。他与帕尔曼、哈雷尔组成的三重奏,在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室内乐作品中体现 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i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1。中板 |
Vladimir Ashkenazy | 10:54 |
28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2. Adagio sostenuto
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i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1。柔板 |
Vladimir Ashkenazy | 11:53 |
29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3. Allegro scherzando
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i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1。诙谐的快板 |
Vladimir Ashkenazy | 11:30 |
30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1. Allegro ma non tanto
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i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 号1。不太快的快板 |
Vladimir Ashkenazy | 16:44 |
31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2. Intermezzo (Adagio)
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i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 号2。间奏曲(柔板) |
Vladimir Ashkenazy | 11:38 |
32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3. Finale (Alla breve)
阿什肯纳齐 Vladimir Ashkenazi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 号3。终曲 |
Vladimir Ashkenazy | 14:17 |
3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English Suite No. 6 in D minor, BWV 811 - Prelude
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1884—1969 德国钢琴家,1897—1898年在莱比锅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师从雷肯多夫(Reckendorf),成为最后一位莱比锡学派的代表人物。巴克豪斯16岁与尼基什指挥的莱比锯格万特豪斯乐团合作协奏曲而成名,其演奏生涯长达70年,1946年入瑞士籍,定居于与意大利相邻的卢卡诺在老一辈的钢琴家中,巴克豪斯因演奏追求气魄,触键有力,有“健盘狮王”之称,在阐述贝多芬、布拉姆斯作品中体现出极强的张力。巴克豪斯在64岁之前专致于现场演奏,未录过唱片,所以实际我们在唱片上听到的是这位钢琴大师晚期追求的自然与清越,那种强劲的击键已不多见,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的是自然与清越中那种有张力的冷峻。巴克豪斯对布拉姆斯作品的解读胜于对贝多芬作品的解读,他与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967年录制的布拉姆斯的第二协奏曲是其最优秀的唱片(可惜此时已年高,力量已明显不足),而他最感人的唱片则是Decca公司1969年6月28日的最后27分钟录音。 威廉·巴克豪斯:巴赫 |
Wilhelm Backhaus | 07:11 |
3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English Suite No. 6 in D minor, BWV 811 - Allemande
威廉·巴克豪斯:巴赫 |
Wilhelm Backhaus | 03:35 |
3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English Suite No. 6 in D minor, BWV 811 - Gigue
威廉·巴克豪斯:巴赫 |
Wilhelm Backhaus | 02:19 |
36 |
Edward Elgar: Symphony No.2 in E flat, Op.63 - 1. Allegro vivace e nobilmente
巴伦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 1942— 以色列钢琴家,5岁在双亲指导下学琴,7岁就在出生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独奏会,1951年全家移居欧洲,1952年定居以色列,入以色列籍。同年获美国的以色列文化财团奖学金,到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随埃德沮、菲舍尔学琴,1955年从法国钢琴家布兰杰。巴伦勃伊姆在演奏中的长处是乐句的表情处理,他对旋律线的表现能力很强,但往往过多地注意表面的效果。他的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全集是最能体现其才华的作品,而他与杜普蕾、祖克曼合作的室内乐往往长于他演奏的协奏曲与众多的奏鸣曲 巴伦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爱德华埃尔加:降E大调第二交响曲,op.63 - 1。 |
Staatskapelle Berlin | 18:28 |
37 |
Edward Elgar: Symphony No.2 in E flat, Op.63 - 2. Larghetto
巴伦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爱德华埃尔加:降E大调第二交响曲,op.63 - 1。 |
Staatskapelle Berlin | 14:01 |
38 |
Edward Elgar: Symphony No.2 in E flat, Op.63 - 3. Rondo. Presto
巴伦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爱德华埃尔加:降E大调第二交响曲,op.63 - 1。 |
Staatskapelle Berlin | 08:01 |
39 |
Edward Elgar: Symphony No.2 in E flat, Op.63 - 4. Moderato e maestoso
巴伦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爱德华埃尔加:降E大调第二交响曲,op.63 - 1。 |
Staatskapelle Berlin | 15:31 |
40 |
1. Prélude
贝洛夫Michel Beroff 1950— 法国钢琴家,幼年被梅西安发现才华而推荐进巴黎音乐学院,不满20岁就因演奏梅西安和其他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而蜚声全球。贝洛夫除莫扎特奏鸣曲外,从不公开演奏190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以演奏巴托克、梅西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的现代作品为特色,对节奏感有极强的把握能力,能在钢琴上表现出丰富的打击乐色彩,是表现梅西安作品的权威。 贝洛夫 Michel Beroff :拉威尔钢琴协奏曲--前奏曲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03:08 |
41 |
2. Forlane
贝洛夫 Michel Beroff :拉威尔钢琴协奏曲-- 佛拉纳舞曲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05:33 |
42 |
3. Menuet
贝洛夫 Michel Beroff :拉威尔钢琴协奏曲--小步舞曲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04:38 |
43 |
4. Rigaudon
贝洛夫 Michel Beroff :拉威尔钢琴协奏曲--利戈顿舞曲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03:05 |
44 |
夜曲,作品9,降E大调,第二号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钢琴是傅聪的终身“情人”;音乐,是他灵魂的避难所。 |
傅聪 | 0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