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人收藏
共106首歌曲
小提琴(意大利文:Il violino )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演奏家为小提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不少乃久奏不衰、令人神往的传世之作。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注入了灵魂,发展出了精湛的演奏艺术。使之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最喜爱的小提琴古典名曲,也是世界音乐精品。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小提琴经典作品,细细品味这弓弦交织出的绚烂火花吧!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Carmen: Fantaisie brillante
《卡门幻想曲》 |
Charlie Siem | 09:26 |
02 |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Op. 20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
Anne-Sophie Mutter | 08:41 |
03 |
Pablo de Sarasate: Fantasy on Bizet's "Carmen," for violin & orchestra (or piano), Op. 25
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萨拉萨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旋律取自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主要唱段,由一个引子和4段音乐组成,全曲采用了很多小提琴技巧。这些技巧的合理运用,令这首幻想曲显得绚丽多姿,光彩夺目,富有表现力,成为小提琴家的最爱,灌制的CD不计其数。 |
Rachel Barton Pine | 13:02 |
04 |
Giuseppe Tartini: Sonata in G minor, B. g5
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1713年)是使塔尔蒂尼的名声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据说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见了魔鬼,魔鬼传授给他希奇的演奏方法,于是他才写成了这首乐曲。关于这首乐曲,法国闻名的天文学家拉兰德在他的一篇《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的文章中,以塔尔蒂尼本人的口述方式这样写道: “1713年的一天晚上,我梦见跟魔鬼签了一份合同。那个魔鬼答应当我的仆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愿来办。就是说,不论我想到什么,他都要事先为我预备好,每件事都进行得很顺利……后来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我的小提琴也交给那个魔鬼,看看他是不是一位音乐家,也能拉出点无论如何什么样的好听的音乐来呢?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演奏得非常动人。那首美妙的奏鸣曲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包含一种至高无上的情调和意趣,使我永远依恋人世间的幸福,而忘记去寻找天堂。我沉醉、赞叹、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兴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时候,我惊醒了,马上拿起小提琴,想追捕梦中的音乐,但是没能如愿。我继续冥思苦想着梦中的旋律和音乐的提示。这天晚上,终于写出了我认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并给它起了个曲名,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比我在梦中听到的那支曲子差得很远很远。假如能让我再一次听到那奇妙的音乐,即使就一次,我也宁愿砸碎我的小提琴,并永远放弃音乐。” 这首曲子不长,大概17分钟,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 |
Anne-Sophie Mutter | 16:32 |
05 |
Maurice Ravel: Tzigane, rhapsodie de concert
莫里斯·拉威尔《茨冈狂想曲》 《茨冈》,这是一首供音乐会演奏用的小提琴狂想曲。1924年拉威尔为女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外孙女所作,她琴艺高超,为此拉威尔在这首乐曲中吸收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乐曲结构与自由奔放的风格,使人联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作者又将它配器成为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奏曲,显得更为华丽辉煌。 |
Anne-Sophie Mutter | 10:01 |
06 |
Niccolò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 2 - La campanella
帕格尼尼《钟》 在帕格尼尼辉煌的一生中,留下许多小提琴演奏技巧上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作品,这首《钟》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 《钟》(意大利语:La campanella)是出自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三乐章。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 |
David Garrett | 05:42 |
07 |
Grigoras Dinicu: L'Alouette
迪尼库:《云雀》 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迪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
Lakatos | 06:23 |
08 |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Op.28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创作于1863年,是作者题献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而创作的。圣桑对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的高超演奏技艺十分赞赏,于是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与特色。1865年,在圣桑的亲自指挥下,由萨拉萨蒂首演这部作品。 从标题看得出,乐曲有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引子部分是小提琴奏出的幻想式的歌调,这个曲调忧郁苍凉,又不失优美华丽,预示出全曲的西班牙风韵。回旋曲的主题部分由小提琴奏出轻快敏捷的主部主题,节奏以切分音为基础,显示出热烈奔放的西班牙性格。轻快的主部旋律不断重复,把各种不同情绪的插部音乐引进来,插部音乐时而高扬时而低回,有舞曲风格的、有抒情性的,铿锵有力的西班牙节奏使音乐的性格化特点十分突出。音乐是绚丽多彩的,小提琴华丽技巧得以充分的展示。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是圣桑的小型音乐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首,这首乐曲感情奔放,情绪大起大落,很能触动人心。热烈狂放的阳刚之气与苍郁忧伤的悲凉情绪交织在一起,浪漫主义特征十分以明显。这协奏曲虽然是一首无标题音乐,但它最能体现小提琴优雅华丽,高贵典雅的特质,小提琴华美的旋律一开始就勾人心魄,仿佛一多情女极尽妩媚之态历历在目,音乐忧郁的调性和细腻的回旋勾勒出无数的随想空间,都说沉迷于音乐之中是一种享受,可是有多少人能体会到从音乐回到现实后的惆怅呢?! |
Itzhak Perlman | 08:55 |
09 |
La Ronde des Lutins, scherzo fantastique for violin & piano, Op 25
巴济尼《精灵之舞》 意大利作曲家巴齐尼的这首《精灵之舞》是一首演奏难度极高的小提琴曲,1852年在米兰创作,编号为作品25号。它还有个副标题:《幻想风格的谐和谑曲》。这首回旋曲式的经典作品让人们从那跌宕明快的旋律中描绘出一群活泼、风趣的小精灵在狂欢乱舞中千姿百态的动人的场景。 |
Gil Shaham | 05:16 |
10 |
II carnevale di Venezia
帕格尼尼《威尼斯狂欢节》 这首《威尼斯狂欢节》是帕格尼尼一生最负盛名的作品,可以说几乎把他全部巧技和变奏的能耐统统都使出来了,随后照着这种格式写的人始终络绎不绝。它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正由于其中有或明或暗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不落俗套的民间音调。恰恰是这首作品好像成了帕格尼尼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一座象征着浪漫主义炫技演奏艺术顶峰的纪念碑。 |
Chico Scimone | 02:25 |
11 |
Camille Saint-Saëns: Havanaise, Op.83
圣桑:《哈伐奈拉舞曲》 圣桑53岁作的这首《哈伐奈拉舞曲》,由主奏小提琴奏出的民歌旋律已如温暖甜美的情歌,由它引申出的第二主题充溢着感伤美,二者交织成华彩后,中段又有一个抒情咏叹调式的主题,将哈伐奈拉舞曲发展地非常饱满。 |
Piero Gamba | 09:17 |
12 |
David Garrett & Franck van der Heijden: Gypsy Dance
《吉普赛舞曲》 这是一首以俄罗斯民谣《 黑色瞳孔 》作为基调的David的原曲,所谓黑色瞳孔就是罗马(吉普赛)女人的热情的双眼,就像融入了这种女性魅力一样,David以吉普赛的双人舞(德西马琴)和其他民族乐器演绎了这首旋律热情的《 黑色瞳孔 》,可能那个女人便是小恶魔吧。 |
David Garrett | 02:46 |
13 |
Waxman: "Carmen" Fantasie -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based on themes from the Opera of Georges Bizet
韦克斯曼:《卡门幻想曲》 韦克斯曼依照比才旋律优美的歌剧《卡门》为基础创作了一部华丽而具有内聚力的组曲。这首作品充满了吉普赛的风格和绚丽的色彩。作品对技巧要求极高,只有小提琴大师才能够很好的把握它。 |
Zubin Mehta | 10:32 |
14 |
Tango (Por Una Cabeza)
《只差一步》 著名探戈名曲 Por Una Cabeza 只差一步(一步之遥) 这首是由阿根廷探戈无冕之王卡洛斯·伽达尔Carlos Cardel作曲,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探戈的曲调"Por una cabeza",中文名《一步之差》或《只为伊人》。是一曲带有贵族气质的小提琴曲,自1935年诞生以来,成为电影中探戈的首选舞曲,钢柔并济的旋律似乎适应着每一个角色的心理任何一个场景的铺垫。 |
Itzhak Perlman | 03:51 |
15 | 拉罗 根源幻想曲 | Various Artists | 04:38 |
16 |
帕格尼尼 小堤琴与吉他奏鸣曲 (献给法拉丝奈夫人)
帕格尼尼《小堤琴与吉他奏鸣曲 (献给法拉丝奈夫人)》 这首曲 子,是献给法拉丝奈夫人。相传法拉丝奈是拿破仑妹妹艾莉莎公主的女仆。当时帕格尼尼除了是艾莉莎公主的爱人,同时还与法拉丝奈有一段地下情。然而如果没有他的如此多情,今天我们恐怕也无缘听到如此佳作。女人就像他的缪斯,每段恋情都是催生每个不朽作品的背后推手。 白辽士就曾经说过:「当帕格尼尼厌烦了拉小提琴时,他就会拿出一系列为吉他与小提琴谱写的二重奏,自己在小提琴家身旁,演奏吉他的部份,获得这两种乐器合奏非常特殊的效果。」因此这些曲子多半是悦耳动听,以小提琴为主,表情丰富、技巧高超,吉他则多半居于伴奏的地位,充分透露出这位小提琴魔王多情浪漫的一面。 |
Various Artists | 04:36 |
17 | 女妖之舞 帕格尼尼 曲/克莱斯勒改编 | 宁峰 | 13:03 |
18 |
Pablo de Sarasate: Introduction and Tarantella,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43
萨拉萨蒂《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 《引子与塔兰泰拉》,作于1899年,是萨拉萨蒂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舞曲,也是他的最流行的西班牙舞曲风格的小品。 |
Rachel Barton Pine | 05:15 |
19 |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 1.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 门德尔松从1838年起开始构思《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直至1844年才正式完成了全部创作,全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两个创作阶段。在写作过程中,门德尔松经常致信他的好友——小提琴家费迪南·大卫。在信中,他不断地向大卫征求意见,以使作品更加完美。1845年,《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女性气质的协奏曲,高雅柔美,温婉多情,有时还流露着一点点的感伤。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按照作曲家的要求,要不间断的演奏,这样的先例是不多见的。 第一乐章,很热情的快板,E小调, 2/2拍,奏鸣曲式,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 以弦乐分散主和弦的喃喃低语开头,管弦乐的琶音营造了略微伤感的开始,小提琴第一主题迅速把乐曲带入了梦一般的世界,抒情的主题犹如清新的海风,伴着浪涛的轰鸣,变化出华丽的花朵。第一乐章接近结尾处有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这是独奏家们展示技巧的时候,利用主题的素材,他们演奏着高难度的音符。最后的尾声逐渐沉寂,只剩下大管低沉的呜咽把乐曲引入第二乐章。 |
Leonid Kogan | 12:33 |
20 |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 2. Andante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2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三段体。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小提琴的主题纯洁,柔美,似乎在温柔的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乐队始终伴随在小提琴周围,起着色彩性的装饰效果。中段先由乐队奏出有庄重感的主题(乐队中浮现出悲伤的声音),然后主奏小提琴用双震音加以装饰变奏。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主题,主奏小提琴更加弱,而乐队的装饰中增加了绚丽多彩的效果。 |
Leonid Kogan | 08:13 |
21 |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 3. Allegretto non troppo - Allegro molto viv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3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小快板到活泼的快板。 引子部分继承了第二乐章有如回忆般的平静气氛,然而在一阵定音鼓之后,小提琴开始活跃起来,光辉灿烂的,有时又略带顽皮的,就像一个快乐的天使。前面十几小节的前奏实际上是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之间的过渡,当欢快跳跃的主题出现时,与前面乐章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心情顿然振奋。在E大调上奏出的第一主题经过多次反复,越来越显轻快,在光彩耀眼的经过句之后,第二主题以B大调出现,乐队强有力的助奏增添了不少戏剧性效果。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许多一脉相承的联系,此后,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相继将主题动机进行各种变化。展开部由主奏小提琴以第一主题开始,乐队也相继奏出部分第一主题的动机,并加以变化。再现部中,第一、第二主题同时以E大调出现;结束部中,主奏小提琴奏出极为华丽的长长的颤音,然后以活泼而强有力的震音,带动乐队全奏结束全曲。 |
Leonid Kogan | 06:32 |
22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K.334 - III. Menuetto - Trio - Menuetto
莫扎特:D大调嘻游曲, K.334 - 3. 小步舞曲 莫扎特的《D大调嬉游曲》,K334(6302b),作于1779-1780年。此曲为莫扎特所作的嬉游曲的巅峰,据考可能就是莫扎特在给他父亲信中提及的《罗宾西尼的音乐》。罗宾西尼为萨尔茨堡的名门贵族,莫扎特一家与其家中的维多利亚夫人、长女伊丽莎白、次女露易莎、长子纪格蒙都有极深交情。推测此曲为恭贺纪格蒙自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 3.小步舞曲,D大调,这就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小步舞曲,中段是第一小提琴极为华丽的独奏。 |
Istvan Hajdu | 04:29 |
23 |
Niccolò Paganini: Sonata No.12, Op.3 No.6
帕格尼尼:第十二号奏鸣曲 |
Istvan Hajdu | 04:27 |
24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9 in A, Op.47 - "Kreutzer" - I. Adagio sostenut
贝多芬:A大调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1 贝多芬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OP.47,A大调。这是贝多芬的所有小提琴奏鸣曲中,技巧表达最出色的一首,也是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奏鸣曲形式表达的巅峰。 1.持续的慢板——急板,A大调,含着序奏的奏鸣曲式,主部的第一主题是那种非常动人的热情,而第二主题则好似一种静静的祈祷,两个主题的呈示与发展非常精妙。 |
David Oistrakh | 11:43 |
25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9 in A, Op.47 - "Kreutzer" - II. Andante con va
贝多芬:A大调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2 2.变化多端的行板,由行板安宁柔美的主题及4段变奏组成,主题为F大调.全体系为3段体,变奏完成后以很慢的慢板华彩移入尾奏,平静地终了。 |
David Oistrakh | 15:26 |
26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9 in A, Op.47 - "Kreutzer" - III. Finale (Prest
贝多芬:A大调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3 3.终曲,急板,A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的主体由活泼的塔兰泰拉舞曲节奏构成,具有非常华丽辉煌的效果。 |
David Oistrakh | 07:07 |
27 |
Csardas Gypsy Dance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 《查尔达什舞曲》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蒙蒂的名作,“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Lassau),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2/4或4/8拍子,这是男子独舞者出场时的音乐;第二部分称“弗里斯”(Friss),2/4拍。这段舞曲节奏鲜明,速度迅急而情绪热烈,用来伴奏男女双人舞。《查尔达什》这首曲子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听到它,就好像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一幅匈牙利人民生活的民俗画面。 《查尔达什舞曲》首先带给人们的就是那种近乎狂热的欢舞,这是该曲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通过了解吉普赛民族的历史,再听此曲又会隐隐地觉察到那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悠愤和悲伤.这就是著名的查尔达什和它所代表的一个民族,那个没有祖国,居无定所,神奇,浪漫而四处流浪漂泊的民族——吉普赛。 |
David Garrett | 03:24 |
28 |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musical picture for orchestra (from The Tale of Tsar Saltan)
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这首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原名《Полет шмеля》,又名《大黄蜂的飞行》)是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的名曲之一。 尼古拉于1899年到1900年间,基于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诗作改编为同名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其中第3幕第1场为描述王子变化为大黄蜂攻击2个反派角色的情形,此时的配乐即为此曲。由于此曲的旋律极快,后人常选用此曲作为展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
Michael Rabin | 01:20 |
29 |
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Melodie from "Orfeo ed Euridice"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Arranged by Fritz Kreisler)
格鲁克:选自《奥菲欧与犹丽狄茜》中的旋律 (幸福精灵之舞) “精灵之舞”(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幸福精灵之舞”)位于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第二幕第二场,差不多在全剧的中点附近,既与前一场戏中奥菲欧为寻回死去的爱妻尤丽狄茜而独闯冥府的紧张冲突形成对比,又为了后面奥菲欧受到福地的妙音幻境感染后的精神升华进行铺垫,具有重要的戏剧意义。 |
Istvan Hajdu | 02:50 |
30 |
Rondo (Allegro spirituoso)
帕格尼尼:《D大调 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3,《魔鬼的颤音》回旋曲 《D大调 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号称小提琴鬼才的帕格尼尼,一共写了十数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乐的乐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经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则只有两首,至今仍常被演奏的只有一首《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本曲原来是用降E大调写成,但为了减少小提琴演奏的难度,显现特殊效果,所以将乐器调高半音,并使用D大调乐谱,如同使用移调乐器一般。而如今无论是管弦乐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调演奏。 作品作于1811年。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没有复杂的和声,形式非常单纯。 第三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曲中主奏小提琴轻快而诙谐的主题,如跳跃般的断奏奏法,在当时的小提琴作品中尚属罕见。 本乐章中,各种复杂而华美的小提琴技巧构成绝妙的效果,最后在管弦乐齐奏的热烈气氛中结束全曲。 |
Hilary Hahn | 10:36 |
31 |
Bach: air on the G string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在巴赫的《乐队组曲第三号》诞生百余年后,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对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作了改编,将第一小提琴声部的曲调由D大调改为C大调,乐器上以小提琴独奏为主,辅以大键琴伴奏,同时又将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由此命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 此曲一经上演便广受大众欢迎,成为流传广泛的不朽经典。然而追根溯源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原是巴赫的杰作。百余年来,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以其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爱好者们钟爱的曲目。 |
Nigel Kennedy | 05:28 |
32 |
Fritz Kreisler: Schön Rosmarin
克莱斯勒:《美丽的罗丝玛琳》 《美丽的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青年时代创作的三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之一。罗丝玛琳是克莱斯勒认识的一位年轻姑娘。这首小曲以轻快的笔法,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她那美丽动人的神态和婀娜的舞姿。 几十年来,《美丽的罗斯玛琳》这支小曲已成为提琴家的最喜爱演奏的曲目之一。它还被改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 |
Istvan Hajdu | 02:10 |
33 |
Franz Schubert: Schwanengesang, D.957 - Ständchen
舒伯特:天鹅之歌, D.957 - 小夜曲 民间传说认为,天鹅将死的时候,会唱出最动人的歌。维也纳的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后不久发现了他未曾问世的作品,认为他去世前半年所写的十四首歌,当属动人的绝笔,于是将它们汇编成集,以“天鹅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这首《小夜曲》,是1828年用雷布斯塔布的诗谱成的。 |
Istvan Hajdu | 02:46 |
34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onatas and Partitas,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Ciaccona
巴赫:d小调恰空舞曲 《恰空舞曲》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2首的末乐章,被人们视为巴赫杰作中的杰作。 |
Itzhak Perlman | 15:46 |
35 |
Jean-Marie Leclair: Tambourin
雷克莱:法国长鼓舞曲 |
Istvan Hajdu | 02:20 |
36 |
Antonín Dvorák: Humoresque in G flat
德沃夏克:降G大调诙谐曲 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当时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此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 |
Istvan Hajdu | 03:26 |
37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erenade in D, K.250 "Haffner", Arr. Kreisler - IV. Rondo (Allegro)
莫扎特:D大调小夜曲“哈夫纳”, K.250 - 4. 回旋曲 “哈夫纳小夜曲”创作于1776年,编号为K.250(K.248b),在莫扎特所有小夜曲作品中排序第七首。之所以称之为“哈夫纳小夜曲”是因为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当时专为自己故乡萨尔兹堡市市长西格蒙特·哈夫纳特别创作的——哈夫纳市长的女儿在当年7月22日举行婚礼,莫扎特的这部小夜曲就是为这场婚典准备的。 这部作品还被后人称为“优雅风格时期的巅峰之作,”其中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气氛将打动您的心。 第四乐章 回旋曲 欢快的非常活泼的回旋曲。小提琴轻快的音符只能以“雀跃”来形容。不同八度的同一乐句重复就像两人在对答,或者说是一唱一和。 |
Istvan Hajdu | 07:28 |
38 |
Minuet in G(Beethoven)
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贝多芬是公认的伟大作曲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创作手笔都是那些诸如九大交响曲那样的大手笔,但贝多芬一生也创作了一些短小精悍的音乐小品,其中包括十几首小步舞曲,而《G大调小步舞曲》是其中最通俗、流传最广的一首,成为外国通俗名曲之一。 自从《小步舞曲》脱离了宫廷舞蹈关系之后,往往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成独立性作品。一般采用三段式写成。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 这一乐曲是在,以“六首钢琴小步舞曲”的标题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据推测,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来为管弦乐队而写的乐曲改编而成的。本曲既可用来伴舞,又颇具欣赏性,因此二百年来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这一《 g大调小步舞曲》是在当时作者所写的众多小步舞曲和德国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它曾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乃至轻音乐等各种形式,并以《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广受听众的喜爱。 |
Arthur Grumiaux | 02:38 |
3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 Charles Gounod: Ave Maria - arr. from Bach's Prelude No.1 BWV 846
古诺:圣母颂 (改编自巴赫第一前奏曲BWV 846)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圣母颂》(Ave Maria),原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古诺(Gounod)的声乐名曲。 古诺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为伴奏,配上了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圣母颂》。 创作这样充满宗教美感的乐曲,只有像古诺这样的,具有伟大音乐天才与真诚宗教信仰,并且仔细探究过巴赫音乐之灵魂的音乐家方能为之。 《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古诺用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分解和弦的伴奏谱成的《圣母颂》,到现在已过了一百多年。到今天,这首《圣母颂》早已冲破它原先所要表达的内容,它和人们的世俗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首世界名曲。它还被改成各种器乐曲,成为音乐会上喜闻乐见的曲目之一。 |
Istvan Hajdu | 04:22 |
40 |
Franz Schubert: Ave Maria, "Ellens Gesang III", D839
舒伯特:圣母颂, “埃伦的歌III”, D839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诗人瓦尔特.斯戈特的叙事长诗《湖上夫人》中的第七段《爱伦之歌》谱成的。原诗的内容是讲一个叫爱伦的姑娘,因为她父亲犯了罪而感到悲伤。于是,在一天傍晚,她来到湖边,对着岩石上的圣母像虔诚的祈祷,请求宽恕父亲。这里主要表现的是父女之间的真挚情感。 舒伯特一生生活清苦,有时连饭都没有。这首《圣母颂》和他的其它歌曲一样,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并且希望得到一种安宁和慰籍。所以,这首歌写得特别富于感情,这也是它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整个歌曲有三段歌词,也就是说《圣母颂》的曲调反复了三次,因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最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分解和弦,造成非常美的意境,在宁静的气氛里结束全曲。 |
Istvan Hajdu | 04:21 |
41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K.219 - III. Rondeau (Tempo di minuetto)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作于1775年12月20日。 此曲规模堂堂,作为一连串作品的最后十分相称。这首乐曲德国色彩非常浓厚,令人侧目;其线条之流畅,贯通全曲,单纯而朝气蓬勃的作风,已预示了次年莫扎特所具有的新风格。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A大调。小步舞曲的主题,在弦乐伴奏下由主奏小提琴呈示,全合奏重复一遍后,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灿烂的快速音群后,再现主题。主题第三次露面则由全合奏方式。中间部为快板,A小调,在全合奏引导下,主奏小提琴先奏快速音群,重复4遍后,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的全合奏,奏吉普赛式活泼音型。半音阶进行后,主奏小提琴奏华丽的快速音群,乐队再演奏普赛式的音乐,如此反复。再回到小步舞曲,在长大的快速音群后,再奏小步舞曲主题,三连音引人注日。终结部使用结束小步舞曲主题的旋律的主奏音型,温暖地结束。 |
Henryk Szeryng | 08:50 |
42 |
Polonaise de Concert in D Major,Op.4
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 D大调第一华丽波兰舞曲具有波兰舞曲所固有的3/4拍子,曲式为三段体。在一小段波兰舞曲节奏的引子之后,呈示出跳跃性十分剧烈的,像迸发出火花一般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充满光彩与力度;乐曲的中间部转为b小调,类似娓娓细说般的语气,优美动听而又带有一点忧郁色彩的第二主题出现,造成与第一主题迥然不同的,平静而又灰暗的气氛;不过,乐曲很快又回到第一主题,以热情而又蓬勃的情绪结束全曲。 |
Nikolaj Znaider | 05:08 |
43 |
Capriccio No.24 In A Minor
帕格尼尼:A小调小提琴随想曲第24首 意大利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拥有最鬼斧神工的魔鬼琴艺,他为小提琴技巧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24首随想曲》是帕格尼尼一生中唯一公开出版的小提琴独奏曲谱,这部作品基本上把小提琴最复杂的技巧全部展现。 《第24首随想曲》是a小调,2/4拍,结构为一主题、八变奏和一尾奏。 主题简洁而明朗,奏出活泼而轻快的曲调。接下来的八段变奏,以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跳跃的琶音、有力的和弦、复杂的音程、连续的仿音阶与半音阶等,有机地结合小提琴多种高难度技巧,如迅疾的右手拉奏配合左手快速拨弦,畅快而富有弹性的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超八度的音程以及高把位的快速演奏,等等。 |
Itzhak Perlman | 04:52 |
44 |
Francesco Maria Veracini: Allegro
韦拉奇尼:快板 |
Istvan Hajdu | 02:20 |
45 |
Jules Massenet: Méditation
马斯奈《泰伊思冥想曲》 Meditation《沉思曲》,又译为《冥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儒勒·马斯奈1894年的歌剧作品《泰伊思》的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演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Meditation from Thais泰伊思冥想曲》或《广阔的天空》。 《泰伊斯》歌剧共分三幕,是一部宗教故事的歌剧。《沉思曲》是《泰伊斯》歌剧第二幕第一场结束时的一段小提琴独奏。 《沉思曲》是一首深受乐迷喜爱的经典曲调,旋律优美,情感丰富,既有甜蜜也有苦涩。小提琴圆润的音色在舒缓的节奏中,表达出泰伊斯的沉思冥想、内心的孤独和挣扎、灵与欲的激烈交战、怀疑和混乱、忧伤和後悔,到最终获得心灵平静的心路历程。最後主旋律又慢慢升起,传达出绵绵不绝的希望,回荡在人们心中。 後来因为此曲的旋律相当优美,让人感动不已,常被人拿来独立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名曲,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
Anne-Sophie Mutter | 06:42 |
46 |
El Choclo
亚伯特·维洛多《艾尔丘克罗》 探戈经典曲目《艾尔.丘克罗》,此曲在1952年被改编为歌曲《火之吻》并成为美国歌手乔治亚.吉布斯的标志歌曲。 |
Various Artists | 05:05 |
47 |
Salut d amour(Elgar)
埃尔加《爱的礼赞》 《爱的礼赞》(法语:Salut d'Amour),作品12,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于1888年创作的乐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 “爱的礼赞”又译“爱的致意”,是一首优美的音乐小品,于1889年11月11日在伦敦水晶宫首演。是埃尔加献给爱妻的生日礼物。本曲具有典型的"夜曲"风格,轻松典雅,优美抒情。 乐曲采用三段体,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由E大调(有移调版本,大提琴版用D大调)、2/4拍的切分音展开有名的A段。小提琴在高音区应奏出恰似情人缠绵的深情旋律。乐曲的B段转入G大调,在柔和的曲调中加入一丝幽婉的相思情调。经过带有泛音色彩的过门,主题再现。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全曲在A段主题的变奏形式下缓缓减弱而终了。 |
Various Artists | 02:58 |
48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Souvenir d'un lieu cher - Scherzo in C Minor
柴可夫斯基: c小调谐谑曲 |
Itzhak Perlman | 03:55 |
49 |
Kreisler: Praeludium and Allegro
克莱斯勒:前奏与快板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是传统音乐的最后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克莱斯勒有创造弦律的天才,还有一副对和弦和对位敏感的耳朵。在作曲方面,他曾模仿旧时期音乐家的风格创作许多乐曲,使得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流传。在小提琴演奏上,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他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颤指,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运弓和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也从不消失。德国美籍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布鲁诺·瓦尔特说:“克莱斯勒不是在演奏小提琴,他简直就是小提琴的化身。” 克莱斯勒在小型作品领域里获得了艺术大师的声誉,其《前奏与快板》(Prelude and Allegro)是特别出色的一首,又是器乐小品中的不朽之作,很多小提琴大师都热衷演奏此曲。《前奏与快板》,原名《普加尼风格的前奏与快板》(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 此曲为他结合自己的演奏根据普加尼作品的主题改编而作。在此作品中小提琴技巧的运用十分恰当合理,表现出克莱斯勒运用小提琴技术表现音乐内涵的娴熟的技巧。它同时具有着古典与浪漫的双重色彩。前奏部分古典意味浓厚,略微悲壮而强劲有力的行板,令人心旷神怡。活泼的快板写作规范,却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变奏与炫技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小品曲目,既含蓄又兼顾气势,细腻而又恢宏。 |
Charles Reiner | 05:22 |
50 |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Maxim Vengerov/Ian Brown
《主题与变奏》 《主题与变奏》是一首超高难度的小提琴炫技曲目。乐曲一开始,有一段庄严、雄伟的引子,小提琴演奏出在一系列技巧艰深的大跳音程与和弦基础上构成的华彩乐段,让人耳目一新,极具震撼力。当钢琴伴奏进入之后,小提琴以不太快的快行板开始在E弦上呈现歌唱性的旋律,为乐曲凭添多少迷人的色彩。 之后,小提琴又在中音区对它进行了发展,钢琴用琶音为之伴奏,接着在双弦上演奏快速上下行音阶等构成的“华彩乐句”。“华彩”之后,导出主题。 变奏带有练习曲性质。每段变奏都经过钢琴几次小间奏,小提琴辉煌的拨奏和拉奏相间以及采用泛音、双音、调性上的变化等手法的表现技巧。充分展示了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绚丽多姿。变奏之后, 小提琴又轻柔地再现小提琴开始在E弦高把位上奏出歌唱性的旋律,最后是乐曲的尾声。乐曲在欢乐、活泼、轻快的华尔兹的节奏舞蹈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
Maxim Vengerov | 12:55 |
51 |
Pablo de Sarasate: Playera y zapateado, for violin & piano, Op. 23 - No 2, Zapateado
萨拉萨蒂《察巴泰亚多舞曲》(木屐舞曲) 《察巴泰亚多舞曲》Zapateado,Op.23,No.2是萨拉沙蒂献给好友雨果·赫曼的一首乐曲。萨拉沙蒂是十九世纪知名的西班牙籍提琴家,作曲家。他从小就是一位音乐神童,被西班牙人视为民族荣耀的瑰宝。可以说是继意大利“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之后,琴艺最为惊世骇俗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在他的一生当中,他以西班牙传统舞曲为主题,创作了不少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小提琴曲。其中这首《西班牙舞曲》第6号作品23号起源于西班牙,是一种节奏鮮明的曲子,而其特色就是用鞋子來踏出拍子,跟踢踏舞异曲同工。是深受萨拉沙蒂喜爱的作品之一。 |
Rachel Barton Pine | 03:21 |
52 |
Gavotte in D major,Rosine(arr. for violin and piano)
戈塞克《加伏特舞曲》 《加伏特舞曲》是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所作歌剧《鲁吉纳》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钢琴曲等其他器乐演奏形式。 “加伏特”原是法国古代民间舞曲。17世纪中叶由法国作曲家吕利(1632-1687)采用于歌剧、舞剧后,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其特点为中速,2/4或4/4拍。常以包括两个四分音符的弱拍开始,各乐句通常从小节的中间部分起拍和结束。 戈塞克所作的这一乐曲为D大调,4/4拍,单三部曲式结构,他没有遵循常见的规律,而是采用了较早期的加伏特舞曲形式,开门见山地从第一拍开始。 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距今约有200年历史了,但它仍然充满着生命力,久演不衰,一些轻音乐队对这支曲子非常感兴趣,常常把它改编成轻音乐曲来演奏。 |
Linda Rosenthal | 01:59 |
53 |
Romeo and Juliet, Op. 64: Dance Of The Knights (Arr. For Solo Violin And Orchestra By Tamás Batiashvili)
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品 64:骑士之舞 |
Lisa Batiashvili | 03:45 |
54 |
Danse macabre, symphonic poem in G minor, Op. 40
圣桑《骷髏之舞》 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的交响诗《骷髅之舞》 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响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乐曲是根据法国诗人亨利· 扎里斯的一首奇怪的诗写成。 乐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曲调,给人以阴阳怪气的感觉。起初音很弱,逐渐发展到全奏,好像聚集到墓场上的骷髅越来越多,舞跳得越来越热烈。 木琴的干枯音色,描绘了骷髅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声。 乐曲根据诗的内容,从半夜的钟响开始,先用竖琴在D音上反复了十二次,象征钟鸣12下。突然,独奏小提琴奏出圆舞曲的节奏,描写死神的骷髅互相击碰着出现了。 根据作品要求,这把小提琴的定弦必须是G D A bE,空弦A bE,形象地刻画出骸骨的击碰声。接着由长笛以弱音奏出富有特征的主题,小提琴奏出坟墓的主题,也就是第二主题,描绘出深夜墓地寂静和恐怖的气氛(片段1)。 整部作品具有神秘、恐怖的特色。 |
Gil Shaham | 06:41 |
55 |
Romanza Andaluza,Op.22 No.1
萨拉萨蒂《安达鲁西亚浪漫曲》 《安达鲁西亚浪漫曲》是十九世纪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一手得意之作。 当《安达鲁西亚浪漫曲》响起时,在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起安达鲁西亚色彩浓烈而具鲜明魅力的绿色原野、缤纷多彩的历史建筑和美感逼人的男子和女人的清晰画面。艳丽且略带忧伤的情调,把我们的思绪带到那遥远的过去 ——一个极富传奇魅力的安达鲁西亚。 萨拉萨蒂的琴声演绎着历史的沧桑,抒发着多彩的浪漫风情。他具有娴熟的演奏技巧,突破了小提琴弓法与指法的限制。他善于演绎高难度的乐曲。他的演奏音色清晰饱满,显得十分流畅而纯净。明亮醇和,柔美华丽的音色,颗粒饱满,光辉璀璨的音质,清晰的层次,丰富的和弦,一切能想到的和希望听到的精华都展露在萨拉萨蒂迷人的琴声中…… |
Nikolaj Znaider | 04:40 |
56 |
Pablo de Sarasate: Malagueña y Habanera, for violin & piano, Op. 21 - No 1, Malagueña
萨拉萨蒂《马拉圭纳舞曲》 萨拉萨蒂的《马拉圭纳舞曲》.(第一号《 西班牙舞曲》作品21),写的是西班牙马拉加地方的舞蹈,西班牙马拉加地方的舞曲。 《马拉圭纳舞曲》是萨拉萨蒂充满对西班牙的热爱、沉浸在瑰丽浪漫、激情四射的西班牙乐风中,在这精致小曲里凝聚了西班牙音乐的精髓。萨拉萨蒂以华丽的乐章,将西班牙风情挥洒得如此斑斓多彩、撩人心魄、精细雅致、色调褥丽之珍品,受到世人热情称颂。 每每聆听萨拉萨蒂这支狂放华丽的乐曲,我的眼前总会闪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西班牙女郎,在抑扬顿措的响板伴奏下,踏着热情而又忧伤的马拉圭纳舞舞步,优雅洒脱的转身之间,那火辣辣的风掀起了红色的长裙,使人无不流连于西班牙的风土人情、沉醉于西班牙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之中…… |
Rachel Barton Pine | 05:49 |
57 |
Enrique Granados: Spanish Dance Op.37, No.5 - "Andaluza" (Arr. F.Kreisler)
格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Op.37 / 5 “安达卢西亚” 《西班牙舞曲第五号》, 又名《安达鲁萨舞曲》,副标题为"安达卢西亚风格",本曲是作者的所有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被改编为吉它独奏曲和管弦乐曲、轻音乐曲等其它各种器乐形式,甚至被填上歌词而成为歌曲。 |
Istvan Hajdu | 04:01 |
58 |
Niccolò Paganini: 24 Caprices for Violin, Op.1 - No. 5 in a minor
帕格尼尼:第5号随想曲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Op.1 第五首,A小调,由音阶、琶音配以快速持续的跳弓或三对一的连跳弓组成的单旋律的随想曲。要求演奏者手指速度快,音准严格,快速持续的跳弓,无痕迹换把,对速度处理和强弱对比,音乐的趣味性、灵活多样性及流畅性的掌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成为小提琴演奏曲目中的极品。 |
David Garrett | 03:12 |
59 |
Hejre Kati
胡拜:《美丽的凯蒂》 小提琴曲《美丽的凯蒂》(Hejre Kati),著名匈牙利作曲家、小提琴家雅诺·胡拜(Jenő Hubay)的作品。 这是一首反映匈牙利青年男女恋情的舞曲,一首风靡一时的音乐会曲目,具有浪漫典雅、活泼热烈的吉普赛风格。 |
Eddie South | 02:53 |
60 |
Pablo de Sarasate: Sérénade andalouse (Serenata andaluza), for violin & piano, Op. 28
萨拉萨蒂《安达鲁西亚小夜曲》 《安达鲁西亚小夜曲》是萨拉萨蒂献给他的妹妹的。 |
Rachel Barton Pine | 06:50 |
61 |
Pablo de Sarasate: Romanza andaluza y jota navarra, for violin & piano, Op. 22 - No 2, Jota Navarra
萨拉萨蒂:纳瓦拉舞曲 《纳瓦拉舞曲》是献给诗人诺曼·内卢达的。 |
Rachel Barton Pine | 04:48 |
62 |
Pablo de Sarasate: Muiñera,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32
萨拉萨蒂《磨坊女郎》 《磨坊女郎》是纪念自已的童年回忆,主题令人想起乡村的手摇风琴,呈现出一种慵懒的西班牙乡间风情。 |
Rachel Barton Pine | 07:33 |
63 |
Pablo de Sarasate: Vito y habanera, for violin & piano, Op. 26 - No 1
萨拉萨蒂《西班牙舞曲作品7》 |
Rachel Barton Pine | 06:34 |
64 |
Pablo de Sarasate: Vito y habanera, for violin & piano, Op. 26 - No 2
萨拉萨蒂《西班牙舞曲作品8》 |
Rachel Barton Pine | 05:18 |
65 |
Niccolò Paganini: Le Streghe, Op.8
帕格尼尼:魔女之舞 Le streghe OP.8 变奏曲是帕格尼尼喜爱的曲式之一。由导入部开始,大都纯真抒情,随后的主题,多采用时尚流行的歌剧咏叹或者芭蕾剧音乐,然后用出神入化的绚烂技巧弹奏并巧妙地变奏发展。《魔女之舞》一说是芭蕾剧的曲调,也有说是歌剧曲调。钢琴短小的导入部,小行板主题;第一变奏是复音断奏,中间夹着主题原型。第二变奏为驱使左手拨奏与泛音技巧的快速音乐。经过主题的原型与八度音阴沉的歌谣风旋律后,进入第三变奏。这里首先出现主题,再接到二重泛音与激烈的跳跃乐段。此后鼓号曲般轻快柔美的音乐登场,这也是主题变奏,展开纤细的琶音后跃入曲终。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09:48 |
66 |
Hungarian Dances No.2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2》 |
Various Artists | 02:29 |
67 |
Brahms: Danse hongroise No. 7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7 |
Jascha Heifetz | 02:05 |
68 |
Scherzo-Tarantelle,Op.16
塔兰泰拉诙谐曲 |
諏訪内晶子 | 04:36 |
69 |
Liebesfreud Maxim Vengerov/Ian Brown
克莱斯勒:爱之喜悦 《爱之喜悦》是一首小提琴名曲 ,作者是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克莱斯勒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三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味。中段十分温厚亲切。本曲在运用三度双音上独具一格,把小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长。《爱的喜悦》虽然主旋律喜悦明亮,但其中也带有轻微的忧伤之情。 |
Maxim Vengerov | 03:22 |
70 |
Fritz Kreisler: Liebesleid
克莱斯勒:爱的悲伤 《爱的悲伤》为A小调,3/4拍子,略带烦恼及伤感。相当清丽的主旋律首先出现,接着是这一主旋律的变奏形式,舞曲的中段旋律色彩较为明朗,仿佛是忧郁中对幸福和欢乐的憧憬,然后经过变奏,再回到主旋律。本曲与《爱的欢乐》有着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形式,但两曲又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爱的悲伤》虽然主旋律伤感温婉,但其中也有着乐观向上的感情。 |
Istvan Hajdu | 03:31 |
71 |
Henryk Wieniawski: Polonaise Brillante No. 2 In A Major, Op. 21
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舞曲 |
James Ehnes | 08:37 |
72 |
Pablo de Sarasate: Malagueña y Habanera, for violin & piano, Op. 21 - No 2, Habanera
萨拉萨蒂《哈巴奈拉舞曲》 |
Rachel Barton Pine | 04:36 |
73 |
Consolation
李斯特《安慰曲》 |
Various Artists | 03:26 |
74 |
Jealousy
雅各·盖德《嫉妒》 |
Various Artists | 03:25 |
75 |
Caprice d'apès l'Etude en forme de Valse de C. Saint-Säens, Op.52
圣桑《华尔兹随想曲》 |
Maxim Vengerov | 08:20 |
76 |
Henryk Wieniawski: Scherzo-tarantelle In G Minor, Op. 16
《谐谑与塔兰泰拉舞曲 》 这首《谐谑曲与塔兰泰拉》通过精湛华丽的演奏技巧,辉煌而独特的旋律,充分体现了Wieniawski高超的小提琴艺术才华,也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浪漫音乐玄机表演艺术的风格。 |
James Ehnes | 04:41 |
77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Waltz-Scherzo Op 34
柴可夫斯基:谐谑华尔兹舞曲 这首小提琴谐谑圆舞曲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里非常特别,它欢快活泼,美妙动听。既有华尔兹的律动,又有谐谑曲调皮活跃的性格。 乐曲开始便直抒胸臆,由小提琴演奏出一段欢快幽默的第一主题,中段转入柴可夫斯基式的忧郁第二主题,后段又重现第一主题,并在热烈欢快的旋律中结束。 乐曲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
David Oistrakh | 05:31 |
78 |
Henryk Wieniawski: Légende, Op. 17
《传说》 《传说》是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Wieniawski为他的夫人伊莎贝尔所作,“示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Wieniawski25岁那年,在伦敦演出时与出身爱尔兰贵族的伊莎贝尔一见钟情,但遭到女方家长的反对。他当即写下这首《传说》,并在下一场音乐会上演奏,随后又当场发誓永远深爱伊莎贝尔,要给她幸福与舒适的生活。伊莎贝尔的父母坐在听众席上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很快便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
David Oistrakh | 07:27 |
79 |
Henryk Wieniawski: Mazurkas, Op. 19: No. 1. Obertass
G小调玛祖卡舞曲,奥别尔塔斯—马祖卡,Op.19 No.1 Obertass-Mazurka |
James Ehnes | 02:08 |
80 |
Henryk Wieniawski: Souvenir de Moscou, Op.6
莫斯科的回忆 这首作品基本化用俄罗斯民歌《红衣裳》,最好听的部分是大约2分50秒——4分多的那段,最为优美抒情。 《莫斯科的回忆》的后半部分欢快跳跃的旋律也是用俄罗斯民间舞曲的音调写成的。 |
Istvan Hajdu | 07:50 |
81 |
It Ain`t Necessarily So
乔治·格什温《毋需如此》 不必如此(It Ain't Necessarily So)(选自《波吉与贝丝》)(小提琴+钢琴伴奏) |
Various Artists | 02:41 |
82 | 舒伯特:小夜曲 | 吕思清 | 04:19 |
83 |
Salomon: Romance In D Major
萨洛蒙:D大调浪漫曲 |
Trevor Pinnock | 04:29 |
84 |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民族交响乐之魂,属于最早深入民众的交响性、协奏性音乐作品之一。无数人为之倾倒,无数人为之振奋,无数人为之动情;它是美的化身,这种美蕴涵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美:优美、壮美、欢乐美、悲剧美、崇高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
华语群星 | 25:37 |
85 |
Paganini: Variations On "God Save The King", Op. 9, MS. 56
帕格尼尼:《上帝拯救国王》变奏曲 |
Salvatore Accardo | 06:50 |
86 |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 来自《辛德勒的名单》,伴随着小提琴忧伤、如泣如诉旋律,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一串长长的名单名单,就宛若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漫长的心路历程。电影由此展开—— 接近尾声时,随着辛德勒在犹太人簇拥下一边缓步走向汽车,一边向会计施泰恩交代最后一些事宜,在温暖的弦乐背景上,长笛、单簧管、英国管先后形象地吹奏出了人声对话般的亲切旋律。在犹太长老向辛德勒递交那张所有被救者签了字的证明书时,弦乐再次以温暖的音色奏出了一个充满深情的主题变奏。而当会计施泰恩郑重、恭敬地向他们的守护神辛德勒献上那枚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感恩之情的戒指时,随着辛德勒接过戒指的动作,影片主题旋律再次响起,将画面中的感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的这一千多个生命之间结下的难舍亲情。 片尾,活下来的犹太人早已是耄耋之相,他们依次在辛德勒的墓前献花。《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的旋律再次响起,仿佛我们也跟着这个民族经历了一次奇妙而难忘的旅程。 |
John Williams | 04:16 |
87 |
Ernest Bloch: Baal Shem (Nigun)
布洛赫:美名大师 - 尼根 美名大师是犹太教对指通晓上帝的秘名而行神迹治病者的称号。11世纪犹太人本·齐拉等人首先在诗中使用上帝的秘名,后拉比和巴拉派人也认为使用这种秘名有效验,通称美名大师。这首《美名大师》原为提琴和钢琴而作,作于1923年后,1939年改为小提琴与乐队版。 |
Istvan Hajdu | 06:01 |
88 |
德尔拉:纪念品
《纪念品》 《回忆》又译作《纪念品》,作于1904年。一天,德尔德拉到维也纳郊区去访友,当他乘车路过舒伯特墓地的时候,回忆起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生平,并产生崇敬之情。此时,一股乐思浮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可是,他身上没有带纸,又怕忘掉这美丽的主题,于是,他把这主题记在小小的车票上,回到家后就立即完成了这首乐曲。 德尔德拉的作品旋律流畅、内容通俗,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精致隽永、妩媚可人的小提琴曲《回忆》旋律清新优美,极富诗情画意。乐曲不长,却晶莹剔透,像人在林间看风景般,只是那样随意走去,云淡风轻,却别有景致。独自倾听这首熟悉的乐曲,在不经意间唤起你尘封的记忆,便在不觉间到来,独自品尝昔日的往事。 在人的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的憧憬、追求、向往、友谊、亲情、茫然、委屈、失落,往往有一些事,一些人会永远没法不留在你的记忆里,有些东西注定是无法割舍的,即使再普通,再平常,却是无法忘却的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无法说清的情感历程,可它就是这样,品尝过它,才知道其中的感觉并不是单纯的酸甜苦辣 … … 一曲《回忆》,激起了我们无尽的思念,回忆过去,思念情缘,向往未来,愿朋友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
吕思清 | 03:52 |
89 | Allegro non troppo | Jascha Heifetz | 09:22 |
90 |
Scottish Fantasy Op.46:Introduction:Grave;Adagio cantabile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序奏,第一乐章 《苏格兰幻想曲》由德国作曲家布鲁赫作于1880年,题献给萨拉萨蒂,这首世界著名的幻想曲似乎一直被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光芒所掩盖,但如果你有一颗感性浪漫的心灵就一定会深深迷恋上这首曲子。本曲由小提琴与竖琴主奏,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竖琴在本曲中并非作为华丽的主奏乐器,而只不过当作点缀,表示在管弦乐伴奏中,竖琴较为重要而已。整个乐曲充满了梦幻性,甘甜而优美,有女性化之感,而且作者对于主奏小提琴的技法运用,可以说无懈可击,乐曲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写得十分完美。 序奏 极缓板, 降e小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在凄凉而带有梦幻性的旋律中,娓娓道出了一个凄美故事的开头。 如歌似的行板, 降E大调,3/4拍子。管弦乐部分以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沉着而优美的气氛加入进来,接着竖琴的音色也浮现出来,主奏小提琴在衬托之下,表情十足地唱起了乐章主题,这是一段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充满温情、眷恋之感的乐段,是根据苏格兰民谣的旋律而来的。 |
Jascha Heifetz | 07:47 |
91 |
Scottish Fantasy Op.46:Allegro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第二乐章 快板, 以降E大调,3/2拍子开始,诙谐曲。主奏小提琴奏起了快活的主题,这也是根据苏格兰民谣改编的。主奏小提琴继续以华丽而多彩的技巧展开变奏。本乐章到了最后,变为慢板,不间断地直接进入下一个乐章。 |
Jascha Heifetz | 04:34 |
92 |
Scottish Fantasy Op.46:Adagio;Andante sostenuto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第三乐章 持续的行板,降A大调,4/4拍子。主奏的小提琴唱起一个非常可爱的主题,之后经过转调,变得更加生气蓬勃,与第二乐章的慢板形成鲜明的对照。 |
Jascha Heifetz | 06:36 |
93 |
Scottish Fantasy Op.46:Finale:Allegro guerriero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第四乐章 战斗性的快板, 降E大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骤然呈现出一个雄壮的主题。乐曲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经过数次的变奏和装饰后,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共同吟唱出一首古老的战歌旋律,全曲告终。 |
Jascha Heifetz | 06:54 |
94 |
饮酒歌
《饮酒歌》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曲,皮阿维作词。作于1853年。为所作的歌剧《茶花女》中第一幕唱段。 |
华语群星 | 08:31 |
95 |
Lalo: Allegro Non Troppo from Symphonie Espagnole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 《西班牙交响曲》完成于1873年,在拉罗所有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排行第一。1875年2月7日在巴黎的大众音乐厅,这部作品由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首乐曲特别令人诧异的是它的名称——《西班牙交响曲》,这在所有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罕见的。 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的控制。拉罗在第一乐章开头就使用了“Molto Ritmico(保持节奏地)”以强调节奏控制的要点。速度变化自然是决定节奏的一个要因,然而过分的速度变化也会破坏节奏的稳定变化。另外第一乐章中的速度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保持一个较平稳的速度时产生的节奏感才让人满意,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热情和活泼性。 本乐章是全曲中最充实有力的乐章。 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自由潇洒,之后紧接优美抒情的旋律为第二主题,经发展后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则显得苍劲浓郁。乐章在异常华美的氛围中结束。 |
Various Artists | 07:48 |
96 |
Der Erlkönig (Schubert) - Grand Caprice op.26
舒伯特:魔王大随想曲 小提琴独奏曲《魔王》是恩斯特由歌德写的诗《魔王》舒伯特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来。 歌曲《魔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戏剧性的叙事曲,是舒伯特在1815年十八岁时根据德国大文豪歌德的一首同名诗歌谱曲而成,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名曲的艺术歌曲。 全曲采取通谱的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宏大的气势。 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前奏曲中就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 恩斯特改编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则是将这歌曲中的四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连同钢琴部分都要由一把小提琴以无伴奏小提琴的形式,以五种不同的音色与技巧同时表现出来,采用复杂的复调写作技巧,对主题多次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奏,充分展示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具有极高的演奏难度,这首乐曲的演奏是对小提琴家演奏技术的巨大挑战。在技术艰深程度上超过帕格尼尼。 |
宁峰 | 04:44 |
97 |
Danse Russe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俄罗斯舞 《彼得鲁什卡》是一出四幕滑稽芭蕾舞剧,由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作曲,米哈伊尔·福金(Mikhail Fokine)编舞,1911年6月,由佳吉烈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彼得鲁什卡》讲述了一个拥有“人心”的木偶的故事。 |
Leonidas Kavakos | 02:52 |
98 |
Sarasate: Caprice Basque, Op.24
萨拉萨蒂:《巴斯克随想曲》 《巴斯克随想曲》曲长约7分钟,是萨拉萨蒂的小提琴炫技曲目。 |
Enrico Pace | 05:24 |
99 |
Yumeji's Theme
《花样年华》之《Yumeji’s Theme》 《花样年华》中的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取材自日本著名导演铃木清顺的电影《梦二》,由日本著名电影配乐家梅林茂作曲。乐曲由小提琴演奏,以G小调为主调,作曲手法采用了多旋律,复音音法的复调法,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比较强调曲子的情感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带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3/4拍的圆舞曲节奏,乐手强而有力的演奏下,显得强烈而又跳跃,具有律动感,渲染出影片强调的优雅。 |
Caroline Campbell | 03:42 |
100 | 霍拉舞曲 | 薛伟 | 01:58 |
101 |
Casta Diva
圣洁的女神 Casta Diva来自歌剧Norma,它是19世纪初意大利剧作家Bellini的作品。讲的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女祭司Norma违背神论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惜她的痴心换来对方的薄意,他竟然爱上另外一个更年轻的女祭司。Casta Diva表现的就是Norma对女神的虔诚和她的心声:圣洁的女神啊,请赐于我们和平;亲爱的人啊,请回到我的身边。 |
Joshua Bell | 04:57 |
102 |
Henryk Wieniawski: Légende, Op.17
《传说》《传说》是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Wieniawski为他的夫人伊莎贝尔所作,“示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Wieniawski25岁那年,在伦敦演出时与出身爱尔兰贵族的伊莎贝尔一见钟情,但遭到女方家长的反对。他当即写下这首《传说》,并在下一场音乐会上演奏,随后又当场发誓永远深爱伊莎贝尔,要给她幸福与舒适的生活。伊莎贝尔的父母坐在听众席上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很快便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
Itzhak Perlman | 07:45 |
103 |
Schubert / Arr Ernst : Erlkönig Op.26
舒伯特:魔王大随想曲 小提琴独奏曲《魔王》是恩斯特由歌德写的诗《魔王》舒伯特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来。 歌曲《魔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戏剧性的叙事曲,是舒伯特在1815年十八岁时根据德国大文豪歌德的一首同名诗歌谱曲而成,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名曲的艺术歌曲。 全曲采取通谱的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宏大的气势。 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前奏曲中就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 恩斯特改编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则是将这歌曲中的四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连同钢琴部分都要由一把小提琴以无伴奏小提琴的形式,以五种不同的音色与技巧同时表现出来,采用复杂的复调写作技巧,对主题多次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奏,充分展示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具有极高的演奏难度,这首乐曲的演奏是对小提琴家演奏技术的巨大挑战。在技术艰深程度上超过帕格尼尼。 |
Vadim Repin | 04:23 |
104 |
Moto perpetuo Op 11
帕格尼尼:无穷动 《无穷动》是一种以快速音符演奏的器乐曲名称,也可说是独特的音乐体裁。全曲为C大调,用急速的跳弓演奏,其感情奔放,意境活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愉快的生活色彩。 帕格尼尼可算是演奏速度最快的小提琴家,他只用3分零3秒就可以演奏完他自己作曲的《无穷动》,全曲共2212个音,相当于2228个十六分音,这样算来他的速度当是每秒12.1748个音,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
Itzhak Perlman | 04:16 |
105 |
Paganini :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s on 'Dal tuo stellato soglio' from Rossini's 'Mosè in Egitto'
帕格尼尼《摩西主题变奏曲》 《摩西主题变奏曲》作于1819年,是以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而写的。因此曲只用G弦演奏,又是柔板,带有如歌的咏叹调性质,故俗称《摩西之歌》或《G弦上的咏叹调》。 |
Vadim Repin | 07:19 |
106 |
Paganini / Arr Kreisler : I Palpiti Op.13
帕格尼尼《心悸》主题变奏曲 OP.13 歌剧罗西尼二幕歌剧《坦克雷迪》咏叹调作为主题变奏。曲调在八度反复后夹着装饰奏风的宣叙调,然后流泄到主题上。主题具有安详明亮的表情,进入第一变奏后,以冲刺般锐利的节奏,展开双音与琶音混合的复杂技巧。第二变奏主题是驱使泛音的技巧,并表达和弦的微妙效果。第三变奏没有繁复的技巧,但以透彻晶莹的手法,产生利落爽朗的音乐。中间夹着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最后以苍劲之势,急奔似告终。 |
Maxim Vengerov | 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