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人收藏
共32首歌曲
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协奏曲在十六世纪指西班牙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可有单乐章奏鸣曲式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亦可有多乐章的古典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另有两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复协奏曲(或和双重协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三重协奏曲,单乐章的小协奏曲,乐队与乐队竞奏的控化的大协奏曲等。控的协奏曲多用三乐章的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古典乐派及浪漫乐派的部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多采用双重呈示部,先由管弦乐队演奏第一个呈示部,之后独奏乐器加入演奏,随后由独奏乐器为主演奏另一个内容不完全一样的第二个呈示部。除此外,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再现部结束、结尾开始前的主和弦第二转位和弦后安插由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乐段,并用属和弦上长时值的颤音过渡至管弦乐合奏的结尾。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被称之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拉罗《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35 - 1. Allegro moderato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著名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现在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而它当初的命运也和《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样,柴可夫斯基写完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后,把它题辞献给当时杰出的小提琴家,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奥尔,可是奥尔却认为这一作品在技术上有许多困难,不适合小提琴演奏,并且和声太古怪,效果难以想象,所以干脆拒绝演奏。1881年维也纳“知音乐队”也认为它配器太笨重,和独奏小提琴不相称,因此预演之后就拒绝正式演出。小提琴家布鲁德斯基征得柴可夫斯基同意,将协奏曲个别地方稍加改动,于同年12月4日由维也纳“知音乐队”协奏演出。 这第一场演出,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也引来了倒彩。维也纳某些批评家攻击道:“整个作品是不对称的、粗糙的、不成熟的、淡而无味的。小提琴不是在演奏,而是在殴打、怪叫。”某批评家说:“从有些图画中可以看到臭味,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后,也有可以听到臭味的音乐作品。”多么怪诞的批评,多么恶毒的攻击!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维也纳演出后,柴可夫斯基就把它献给了勇敢的小提琴家——布鲁德斯基。 |
Henryk Szeryng | 18:51 |
02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35 - 2. Canzonetta (Andante) | Henryk Szeryng | 06:14 |
03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35 - 3. Finale (Allegro vivacissimo) | Henryk Szeryng | 09:41 |
04 |
Mendelssohn Concerto in E Minor for Violin & Orchestra,OP.64 - I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英国音乐评论家本奈特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英雄的,男性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优美的,女性的。如果将前者比喻为协奏曲中的亚当,那么后者就是夏娃了。” 门德尔松终生一帆风顺。生活铸就了他那明朗温存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音乐的独特的抒情风采。门德尔松的朋友德弗林说过:“他只想做和他性格相适合的事,此外,他什么也不做。” 门德尔松安逸的生活与贝多芬同命运苦斗的历程相比,《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相比,鲜明地反映出两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强烈地表现出他们在相同体裁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气质。因此,用亚当与夏娃作两部协奏曲的比喻是不无道理的。门德尔松写过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他在十三岁时写作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虽流露出非凡的才华,但仍不成熟。《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在二十九岁时开始构思并写作的。直至1844年9月16日才完成。当时,作曲家三十五岁,但已经是他的暮年了。《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门德尔松三十八岁暂短一生的缩影,仍为人们揭开了一篇新颖而美丽的抒情画页,病魔与死神的逼近,没有在作曲家的旋律中投下一缕阴影。 在弦乐纯清的涓流中,一支醉人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轻歌而出,震摄着人们的心灵。这支著名的抒情主题,镂刻出门德尔松的清秀动人的音乐肖像,每每涌入耳畔,人们都会脱口呼出:这就是门德尔松!作曲家没有沿袭传统奏鸣曲式的惯例,加上序引或前奏;这支抒情旋律在协奏曲大门刚一打开,就翩然而至,并作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一下子就浸透到人们的心田之中。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
Isaac Stern | 12:32 |
05 | Mendelssohn Concerto in E Minor for Violin & Orchestra,OP.64 - II Andante | Isaac Stern | 09:16 |
06 | Mendelssohn Concerto in E Minor for Violin & Orchestra,OP.64 - III Allegretto non troppo; Allegro molto vivace | Isaac Stern | 05:42 |
07 |
Ludwig van Beethoven: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dur, Op. 61 - Allegro ma non tropp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一年,他对他的学生——伯爵小姐莱莎.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乐曲正反映出他这些日子生活中所充满的诗意。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它比莫扎特的协奏曲有气势和深度。独奏小提琴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协奏乐队则并不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队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因此该曲又被称为《交响协奏曲》。 |
Herbert von Karajan | 25:54 |
08 | Ludwig van Beethoven: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dur, Op. 61 - Larghetto | Herbert von Karajan | 10:47 |
09 | Ludwig van Beethoven: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dur, Op. 61 - Rondo (Allegro) | Herbert von Karajan | 09:54 |
10 |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77 - 1. Allegro non troppo - Cadenza: Nathan Milstein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1878年,本曲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是勃拉姆斯为当时的小提琴演奏家约·阿希姆而作。1878年秋完成,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由约·阿希姆完成首演。这是勃拉姆斯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 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21:04 |
11 |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77 - 2. Adagio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9:01 |
12 |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77 - 3.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 Poco più p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8:08 |
13 |
Camille Saint-Saë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 1. Allegro non troppo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近代法国音乐之父圣桑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OP.20,作于1859年;第二号,C大调,OP.58,作于1879年;第三号,D小调,OP.61,作于1880年。其中一、三号提献给西班牙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第二号是为比利时小提琴家马希克所作。前两首至今已很少被演奏了,唯有第三号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圣桑器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此曲创作於一八八○年,次年在巴黎由萨拉萨蒂演奏。 |
Gil Shaham | 09:30 |
14 | Camille Saint-Saë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 2. Andantino quasi allegretto | Gil Shaham | 09:54 |
15 | Camille Saint-Saë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 3. Molto moderato e maestoso | Gil Shaham | 11:26 |
16 |
Niccolò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1 in D, Op.6 - 1. Allegro maestoso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No.1 in D major,op.6)是号称小提琴鬼才的帕格尼尼作于1811年。作者一共写了十数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乐的乐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经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则只有两首,至今仍常被演奏的只有这一首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此曲原来是用降E大调写成,但为了减少小提琴演奏的难度,显现特殊效果,所以将乐器调高半音,并使用D大调乐谱,如同使用移调乐器一般。而如今无论是管弦乐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调演奏。 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没有复杂的和声,形式非常单纯。 |
Gil Shaham | 19:53 |
17 | Niccolò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1 in D, Op.6 - 2. Adagio | Gil Shaham | 05:26 |
18 | Niccolò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1 in D, Op.6 - 3. Rondo (Allegro spirituoso) | Gil Shaham | 06:53 |
19 |
Max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 I. Vorspiel (Allegro moderato)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
Piero Gamba | 07:48 |
20 | Max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 II. Adagio | Piero Gamba | 08:19 |
21 | Max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 III. Finale (Allegro energico) | Piero Gamba | 07:29 |
22 |
Jean Sibelius: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moll, Op. 47 - Allegro moderato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西贝柳斯的作品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它是1903年在一位名叫布梅斯特的友人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此时,西贝柳斯正在欧洲各国漫游、拜访和学习,摸索自己今后创作的方向;他的音乐一如既往仍旧充满了爱国情怀,只是变得更加细腻,更加含蓄,并开始摆脱民族主义风格,逐渐融入二十世纪音乐潮流之中。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它也是自帕格尼尼确立小提琴“炫技”传统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对小提琴演奏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却不是一部“炫技”之作,在它那华丽与肆意放纵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坚实的核心与心智所显示出的坚韧。而且这一作品并没有涉及芬兰的神话传说和芬兰的景色,它更像一首蕴涵深意的诗歌,出自西贝柳斯的心灵深处。 可能是由于西贝柳斯认为协奏曲创作过程和发表都太仓促,所以在首演后立刻收回修订,所做的修改篇幅之大几乎使之成为了一部新的作品。这样,1905年,在里夏德·施特劳斯的指挥下,修订版在柏林做了首演,演出非常成功。我们现在听到的通常就是这一修订版本,而第一版本也偶有演奏。 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是独奏小提琴演奏出的一个哀婉和狂想式的主题,第二主题色彩阴暗,由大提琴和大管演奏。第二乐章是一个柔板乐章,木管乐器演奏出如叹息般的乐声,小提琴唱出哀怨的旋律。然后进入末乐章,一首狂野的舞曲,曾被人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独奏小提琴的演奏变化无穷,演奏难度极高,而且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直至结尾一连串辉煌的向上飞掠的旋律。 这是一部表面上让人觉得冷峻,但内里却激情飞扬的作品,事实上这也是西贝柳斯大部分音乐的突出特点,小提琴大师海菲茨两度录制的这一协奏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海菲茨有小提琴机器之称,其演奏通常强调的是理性,而情感则深埋其中,这样的演奏特别适合西贝柳斯的这部协奏曲,所以在此首先推荐海菲茨的版本(片号:RCA 09026-61744-2)。另外,郑京和或穆特的录音也皆为精彩演奏。 |
Herbert von Karajan | 16:14 |
23 | Jean Sibelius: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moll, Op. 47 - Adagio di molto | Herbert von Karajan | 09:03 |
24 | Jean Sibelius: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moll, Op. 47 - Allegro, ma non troppo | Herbert von Karajan | 08:10 |
25 |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 Alegro non troppo
拉罗《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 《西班牙交响曲》作于1873年。真的是大乐队的“交响曲”吗?不。实际上,《西班牙交响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或许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旋律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作者才刻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西班牙交响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的控制。拉罗在第一乐章开头就使用了“Molto Ritmico(保持节奏地)”以强调节奏控制的要点。速度变化自然是决定节奏的一个要因,然而过分的速度变化也会破坏节奏的稳定变化。另外第一乐章中的速度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保持一个较平稳的速度时产生的节奏感才让人满意,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热情和活泼性。第二乐章的开头在有节奏乐队伴奏下的小提琴如歌般的独奏柔美富于抒情性。在经过一段乐队拨奏制造出的西班牙波莱罗舞曲后,乐队与独奏的交替换位相当富于戏剧性。仅仅三小节的华彩乐段被拉罗轻轻的一笔掠过,而后乐曲进入三部式的重复第一部并且结束于一片宁静之中。经常为人所省略的第三乐章恰恰是西班牙风格浓厚的一个乐章(包括弗朗西斯卡蒂、海费茨和费拉斯等都留有省略了该乐章的录音)。虽然整个乐章中小提琴没有特别的一些技法安排,但是许多演奏家在此乐章中频繁使用揉音,以求一种火热的情感和对比。第四乐章又是一个优美无比的慢乐章。独奏小提琴在稳定的乐队支撑下的独奏抒情而有节奏感。乐队的弦乐部分在使用了弱音器的情况下显得更加沉稳。华彩乐段也是相当节俭,并没有特别显山露水的感觉。第五乐章是一个变形了的回旋曲。记得弗朗西斯卡蒂对于这个乐章的演奏要求就是“能否给于音乐以欢快、洋洋自得的情绪”。对于充满色彩的舞曲,手指上的工夫自然重要,然而在技巧性乐段间的G弦和A弦上的三连音旋律主题的处理更加复杂。特别是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
Anne-Sophie Mutter | 07:43 |
26 |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I. Scherzando; Allegro molto | Anne-Sophie Mutter | 04:12 |
27 |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II. Intermezzo | Anne-Sophie Mutter | 06:18 |
28 |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V. Andante | Anne-Sophie Mutter | 06:48 |
29 |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V. Rondo; Allegro | Anne-Sophie Mutter | 07:51 |
30 |
Henryk Wieniawsk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D Minor, Op. 22 - Allegor Moderato
Wieniawski:《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八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十三岁举行首次公开音乐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攻读和声。曾与其弟(钢琴家)去荷、法、英、德、俄等国演出,担任过彼得堡宫廷小提琴师,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晚年又去俄国举行音乐会,后在莫斯科去世。作有大量小提琴曲,包括两部协奏曲《玛祖卡舞曲集》、《随想练习曲集》和几首波兰舞曲。还作有以古诺《浮士德》中的音乐为主题的《幻想曲》,运用俄罗斯音乐素材的《莫斯科的回忆》、《俄罗斯狂欢节》等。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Henryk Wieniawski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870年。 |
Itzhak Perlman | 11:23 |
31 | Henryk Wieniawsk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D Minor, Op. 22 - Romance. Andante Non | Itzhak Perlman | 05:07 |
32 | Henryk Wieniawsk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D Minor, Op. 22 - Allegro Con Fuoco - A | Itzhak Perlman | 0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