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收藏
共35首歌曲
安东·布鲁克纳 (Anton·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1824年9月4日生于林茨附近的安斯费尔登。
安东·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早在13岁参加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唱诗班,并学管风琴;1856年任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1868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执教,翌年起先后到法国、英国、瑞士旅行演出;1875年任维也纳大学和声、对位讲师,1891年获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作品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沉思气氛;他的宗教音乐作品被誉为奥地利教会音乐的典范,3部弥撒曲继承了贝多芬《庄严弥撒曲》的传统,《感恩赞》以十分简洁的手法取得极佳的效果。
他的音乐作品除一部序曲和一部弦乐五重奏外均为交响曲,共10部;这些交响曲气势巍峨,色彩明朗,兼用古典派贝多芬和浪漫派舒伯特的传统技巧,以及古代众赞歌的手法和后期浪漫派的音调,内容多数描写精神世界;布鲁克纳他对瓦格纳敬仰备至,3部弥撒曲和第一交响曲在和声、配器方面深受瓦格纳影响,第3交响曲以瓦格纳为标题,第7交响曲结尾的哀乐是悼念瓦格纳之作;但其作品在生前多遭冷遇,他去世后多年才渐受重视。[1]
1896年10月11日在维也纳逝世,终年72岁。
第一交响曲 1. Sinfonie c-moll, 1866年 (林兹版), 1890/91 (维也纳版)
Sinfonie B-Dur, 1869; 只有第一乐章草稿
Sinfonie d-moll, 1869 (即所谓的“第零号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2. Sinfonie c-moll, 1872, 1877
第三交响曲 3. Sinfonie d-moll, 1873, 1876, 1877, 1889
第四交响曲“浪漫” 4. Sinfonie Es-Dur, 1874, 1878, 1880 (新的终曲), 1889
第五交响曲 5. Sinfonie B-Dur, 1878
第六交响曲 6. Sinfonie A-Dur, 1881
第七交响曲 7. Sinfonie E-Dur, 1883
第八交响曲 8. Sinfonie c-moll, 1887, 1890
第九交响曲 9. Sinfonie d-moll (未完成,第4乐章配器未完成,而且部分散失,故一般只演奏前三乐章), 1887-1896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Ziemlich Schnell
💜 这首《第二交响曲》 作于1871-1873年,呈献给李斯特,其中利用大休止符区分主要乐句,在作品中使用了各种休止方法, 🔺所以有人称为“休止交响曲”。 🔺安东.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 第一乐章 |
Anton Bruckner | 18:07 |
02 |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Adagio
💜安东.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 第二乐章 |
Anton Bruckner | 14:39 |
03 |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Scherzo
💜安东.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 第三乐章 |
Anton Bruckner | 06:54 |
04 |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Finale
💜安东.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 第四乐章 —————————————————————— |
Anton Bruckner | 17:38 |
05 |
Symphonie Nr.4 Es-Dur "Romantische"- Bewegt, nicht zu schnell
🌷 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浪漫交响曲”。 那个“上帝死了”时代的宗教音乐,难以置信的朴素与纯洁。——田艺苗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他是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写成。并在1878-1880年间进行过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写的谐谑曲及几乎全新的末乐章。事后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个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 🔺对该部交响曲,布鲁克纳描述:“在中世纪的一个城镇中——黎明破晓、曙光洒落——城堡传出宏亮的军号声——城门敞开——骑士从洞开的城门中跃马而出——森林的神秘气氛笼罩着他们——森林在沙沙作响——鸟儿在欢唱。”而颇有特色的第二主题是非常有名的,其中注解的“嘁嘁喳喳”让人们真正回忆起鸟的叫声。 🔺1.中庸的快板。圆号表达的第一主题宛若森林的低语,不断地变形处理,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吹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考的暴风雨的感觉。发展部以森林圆号主题与木管应答开始,动机以多种方式变化发展,以弦乐表达圣歌而推向高潮。 |
Anton Bruckner | 17:50 |
06 |
Symphonie Nr.4 Es-Dur "Romantische"- Andante quasi Allegretto
🌷 第二乐章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依照作曲家的表述:“一个失恋的男子徘徊于他的恋人的窗下,而她没有让他进去。”而后由中提琴演奏了一首“小夜曲”。布鲁克纳以他自己的理解创作了特有的形式的谐谑曲,它“描述了狩猎,而三重奏奏响狩猎人群进餐时的舞蹈音调。”一支长笛和单簧管奏出了流畅的、类似连德勒舞曲的迷人主题。末乐章的英雄主题渐强,尾声光辉灿烂而庄严。 |
Anton Bruckner | 18:23 |
07 |
Symphonie Nr.4 Es-Dur "Romantische"- Scherzo. Bewegt - Trio. Nicht zu schnell. Keinesfalls schleppend - Scherzo
🌷 3.不快的小快板、谐谑曲。全曲中最杰出的乐章之一,快活地,再度回到森林中的气氛,类似猎人的勇敢叫声。中段是可爱的农夫田园舞曲。 |
Anton Bruckner | 10:39 |
08 |
Symphonie Nr.4 Es-Dur "Romantische"- Finale. Bewegt, doch nicht zu schnell
🌷 4.终曲,中庸的快板。混合引用第一与第三乐章主题。这一乐章表达类似暴风雨的感觉,谐谑曲主题突然由圆号合奏参透。在总休止之后,暴风雨般的动机来临,随后与第一乐章结合。“暴风雨”停息后,表达忧虑主题与灿烂主题对比的第二主题。然后主要主题与第二主题再度再现后,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在大胆转调下形成发展部。“暴风雨”再度平静后,主要主题反复与第二主题群三度再现,结构极为复杂。 —————————————————————— |
Wilhelm Furtwängler | 19:28 |
09 |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 I. Allegro moderato |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22:49 |
10 |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 II. Adagio - 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 | Riccardo Chailly | 22:53 |
11 |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 III. Scherzo - Sehr schnell - Trio - Etwas langsamer |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10:00 |
12 |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 IV Finale - Bewegt, doch nicht zu schnell
🔺同下 第七交响曲 —————————————————————— |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13:21 |
13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3 D-moll - 1. Satz - Gemabigt, mehr bewegt, misterioso
💓 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第一乐章 当布鲁克纳把他的第二、三号交响曲呈给他所崇拜的大师中的大师瓦格纳过目的时候,瓦格纳对第三交响曲中小号奏出的英雄性的主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大方地接受了第三交响曲的题献。 和布鲁克纳其他交响曲一样,《第三交响曲》也从一种静谧中升起:开头是一簇雾一般迷茫的弦乐气氛。在这种气氛下,这一座“教堂”还隐藏在阴影和神秘里。一支小号唱出了主题——1873年当布鲁克纳把第一版的乐谱拿给瓦格纳看时,这一主题对瓦格纳产生了很大冲击。从开始渐强,在一个巨型的齐奏中主题达到高潮。此时布鲁克纳很清楚地想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开头,但是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贝多芬的极速上升产生了悲剧般的动势;但是在布鲁克纳这里,无论音乐表面上如何扰动,深层依旧保持缓慢。听布鲁克纳的音乐,耐心总是会有回报的。 🔺 第一乐章有三个主要的主题:“瓦格纳”小号动机;布鲁克纳最爱的“一二三、一二”节奏的暖色调弦乐音型;还有那个齐奏主题,只不过节奏和前者相反。发展部充分阐述了这些主题,这三个主题完全重现后就是最终不详的渐强(跟雾气深重的开头相仿)。 |
Hans Knappertsbusch | 22:24 |
14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3 D-moll - 2. Satz - Andante. Bewegt, feierlich, quasi Adagio
💓 第二乐章“柔板”也由三个主题主导:沉静高贵的弦乐主题;一个中提琴引导的极长旋律线;最后是一个平缓庄严、弦乐带有点慢速舞曲音型的主题——布鲁克纳写作这个主题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一个和他一样固执而忧郁的人。这个慢乐章最终也走向一个强有力的高潮,但是它却在最高峰终止、回归了神秘。就在此时,闪烁的弦乐让人想起瓦格纳《女武神》中布伦希尔德“安眠动机”的分解和弦,但是其中的天真淳朴还是明显带有布鲁克纳风格。 |
Hans Knappertsbusch | 14:07 |
15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3 D-moll - 3. Satz - Scherzo. Ziemlich schnell
💓 第三乐章“谐谑曲”和它的三声中断都弥漫着布鲁克纳所居住的上奥地利本土独特的舞蹈风味——尤其是“连德勒”舞曲(这是一种和精巧的维也纳华尔兹颇有亲缘关系的乡土舞曲)。布鲁克纳年轻时曾经常在乡村乐团演奏这样的音乐,以弥补他工资的贫乏。 |
Hans Knappertsbusch | 07:57 |
16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3 D-moll - 4. Satz - Final. Allegro
💓 第四乐章“终曲”开头就是浪涌式的快板,好像骑兵冲锋一般。但是在两个豪迈的渐强段落之后节奏却慢了下来,第二主题充满了弦乐演奏的波尔卡曲调和管乐庄严的众赞歌。布鲁克纳对友人如此讲述这一段落:“这就是生活(That’s life)。这就是我想在《第三交响曲》里说的。波尔卡表示欢乐和愉悦,众赞歌则是悲伤和痛苦。”到乐章末尾,欢乐终于迎来了凯旋:铜管的迸发穿透了动荡的弦乐,小号演奏出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仿佛在一片日光之下,前述“教堂般的音响”的洪流席卷了大地。 🔺 这部复杂的作品从来没有获得过乐评人的全面肯定,尤其是对不同的版本的选择和评价分歧相当大;但是纵然如此,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仍旧被普遍认为是作曲家一系列伟大作品的开篇之作,那个真正、完全自我的布鲁克纳首次在这首作品中展现给听众。 —————————————————————— |
Hans Knappertsbusch | 15:27 |
17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4 Es-Dur - 1. Satz - Bewegt, nicht zu schnell
🌷同上 |
Hans Knappertsbusch | 21:00 |
18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4 Es-Dur - 2. Satz - Andante quasi allegretto
🌷同上 |
Hans Knappertsbusch | 17:27 |
19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4 Es-Dur - 3. Satz - Scherzo (Bewegt) - Trio.
🌷同上 |
Hans Knappertsbusch | 11:47 |
20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4 Es-Dur - 4. Satz - Finale.
🌷同上 —————————————————————— |
Hans Knappertsbusch | 21:50 |
21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5 B-Dur - 1. Satz - Introduktion. (Adagio) - Allegro
🌹 这部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所有作品中最睿智的一部,在作品中布鲁克纳完全摆脱了瓦格纳和声和配器手法的诱惑。 🔺如果有谁想在这部宏大而富有英雄气概的降B大调交响曲中找出哪怕一点点自怜自哀的情绪,都注定是徒劳的。正如他伟大的前辈贝多芬一样--贝多芬也经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更大的经济压力,比布鲁克纳更有理由自怜自哀,但他的作品却完全超脱于个人的痛苦之上。就好像这些大师们把自己的作品经过一个纯化滤器过滤一样。这和其他一些重要作曲家完全不一样,如马勒、柴科夫斯基,对后者而言,个人的悲哀是他们灵感的主要源泉以及他们的音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1.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第一乐章 序曲 柔板 快 第一乐章引子,弦乐器奏出柔和、蹒跚的旋律,这个旋律逐渐减弱消逝时整个乐队(除了定音鼓以外)突然爆发出一个上行的富有节奏的段落,这个段落建立在降G大调的三和弦上--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在这部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中的三个乐章里降G大调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铜管乐奏出圣咏般的合奏呼应着这个段落。 |
Hans Knappertsbusch | 19:29 |
22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5 B-Dur - 2. Satz - Adagio. (Sehr langsam)
🌹 忧郁的第二乐章开头部分是弦乐器每小节6个音符的三连音节奏拨奏和双簧管上朴素悠长的2/2拍子旋律的对话。当这个曲调再次出现的时候小提琴奏出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对其进行修饰 |
Hans Knappertsbusch | 14:21 |
23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5 B-Dur - 3. Satz - Scherzo. (Molto vivace, Schnell) . Tro
🌹第三乐章 谐谑曲的开头由弦乐器奏出的24个音符,这和第二乐章开头部分完全一样,只是速度更快一些。在这个基础上木管乐器奏出一个激动不安的主题。随后弦乐以较慢的速度奏出一个愉悦的乡村舞曲风格的主题,乐队响亮地与其呼应,让人几乎可以看到舞者跺脚的样子。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回到开头的速度和情绪。三声中段中处处回响着优美的圆号声,给人以十分亲切的感受。 |
Hans Knappertsbusch | 11:02 |
24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5 B-Dur - 4. Satz - Finale. (Adagio, Allfro moderato)
🌹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布鲁克纳的音乐被描述成为“声音的大教堂”,这事实上正是在反应他的音乐给人建筑般的宏伟和均衡感,这是很多布鲁克纳音乐爱好者们喜欢他音乐的原因。当然除了声音的建筑艺术,布鲁克纳本人也是一位后浪漫主义者,很多情绪的存在也让他的音乐更加生动而富有特色,更有人情味,显得更为鲜活。 🔺第五号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最独特又动人的一部作品,也很多人认为是他最睿智的一部音乐,这里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循环意境,就像是贝多芬第九号的末乐章一样,各种乐章的种子在最后这个乐章中再次播撒,这是布鲁克纳最具有冲劲的交相乐章。 —————————————————————— |
Hans Knappertsbusch | 19:18 |
25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7 E-Dur - 1. Satz - Allegro moderato
💜第七交响曲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
Hans Knappertsbusch | 19:56 |
26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7 E-Dur - 2. Satz - Scherzo. Sehr schnell
💜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23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 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着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
Hans Knappertsbusch | 19:53 |
27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7 E-Dur - 3. Satz - Adagio. 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
💜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 |
Hans Knappertsbusch | 09:51 |
28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7 E-Dur - 4. Satz - Finale. Bewegt, doch nicht schnell
第四乐章,终曲。 这个乐章的基本主题建立在第一乐章的基础上。这不单为着首尾呼应,重要的是为整部交响曲写出了最后的结论。 🔺主部主题在音调上与第一乐章基本主题相似,但节奏更铿锵有力,严如一首英雄性的进行曲。它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二小提琴以及中提琴,在明澈的高音区以激越的震音渲染着壮伟的气势。这时,小提琴奏出开阔的第二主题。简朴的旋律,端庄持重,象是一个吟唱圣咏的队列稳健地行进。中途,木管乐不断扬起色彩绚烂的花束,为之喝彩。弦乐队暴烈地奏出一个号角式主题,把充满崇敬气氛的圣咏吞没。它有力地推动音流向展开部涌去。 🔺布鲁克纳“住在一个小城镇的宗教环境中,但在他的内心却醉心于瓦格纳的管弦乐的辉煌,成为舒伯特的史诗般的气息,贝多芬的大胆,以及多瑙河畔的修道院的巴洛克式的丰富和热情”,“他的交响乐一开始就带着史诗般的语调,音乐象洪流,象宏伟的赞歌,广阔、泛滥”……“他的整个交响乐的诗意就是一首长篇的诗”。 —————————————————————— |
Hans Knappertsbusch | 13:07 |
29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8 C-moll - 1. Satz - Allegro moderato
❤️ 安东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第一乐章 有人会将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比喻为贝多芬的再生。如果说贝多芬已攀越上交响曲式的巅峰,那么布鲁克纳则在巅峰上被赋予了神圣之光。布鲁克纳不仅是一位曾教过马勒演奏管风琴的杰出管风琴乐手,还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管风琴音乐会。 🔺《C小调第八交响曲》是布鲁克纳11首交响乐作品中唯一带有竖琴声部而且规模篇幅最为宏大的一首交响曲,因其深刻的戏剧性被称为圣经 “启示录”。 而布鲁克纳以自我个性独特的音乐语言,描述着对尘世的渴望、对天国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敬畏,这一切也都将最终与神灵共处升华。 |
Hans Knappertsbusch | 15:29 |
30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8 C-moll - 2. Satz - Scherzo. Allegro moderato. Trio. Langsam
❤️ 特别是第二乐章,充满了哈利路亚的欢呼 |
Hans Knappertsbusch | 14:45 |
31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8 C-moll - 3. Satz - Adagio. Feierlich langsam, doch nicht schleppend
❤️ 第三乐章里结尾处的那种宁静与安然舒缓的旋律,犹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Hans Knappertsbusch | 26:27 |
32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8 C-moll - 4. Satz - Finale. Feierlich nicht schnell
❤️第四乐章 当快要写完这篇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曲版本简介时,我不禁有些感慨万千,在这个浮躁纠结的世界,布鲁克纳的音乐仿佛是站在时代之外,他的音乐表明他是纯洁与热情的信仰者,和他的心一样,他作品就是他信仰倾诉出的内心历程,在他的信仰里上帝不是那个无所不能强大到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的那个神,而是一位充满了仁爱与宽容的神。布鲁克纳的宗教信仰是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观念,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神圣与升华。(文网络) —————————————————————— |
Hans Knappertsbusch | 25:46 |
33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9 D-moll - 1. Satz - Feierlich. Misterioso
🍁 安东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未完成) 未完成的杰作有时候预示了作品本身新的生命。比如舒伯特,他留下的未完成作品比任何人都多。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不完成他那首精彩的弦乐四重奏乐章(D.703),现在这个作品已经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而独立存在。同样,没人知道舒伯特为何不完成他的第8交响曲。但从遗留下来的第3乐章的总谱和第4乐章的草稿来看,它们远远没有达到头两个乐章的深度。因此,当舒伯特把这两个乐章交给他的朋友Hüttenbrenner在Graz演奏以感谢当地音乐协会吸收他为会员的时候,他一定认为两个乐章就已经是完整的了,可以独立演出。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布鲁克纳身上。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第9交响曲终曲的创作中,希望完成这个作品,幸而命运阻止了他。虽然这么说有些残酷,但从布鲁克纳所遗留下来的草稿来看,这个终曲远远没有达到前三个乐章的高度——这三个乐章可能是布鲁克纳所创作的最伟大的音乐——就像舒伯特那首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一样。迄今为止,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在为了完成这个终曲而努力。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努力仅仅具有历史意义罢了。 死亡的神秘和恐怖始终贯穿在第九交响曲的三个乐章中 |
Hans Knappertsbusch | 21:08 |
34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9 D-moll - 2. Satz - Scherzo. (Bewegt, lebhaft)
🍁 第二乐章诙谐曲,同前面几部交响曲相比较,则有很多新的东西,这里没有先前那种朴素的力量和农村舞曲的形象,而是混杂着梅菲斯托费尔式的怪诞和讽刺。作品的语言复杂化了,某些音调与和声较为费解。这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创作中也不同寻常,仿佛暗喻着作曲家濒临死亡时产生的一场恶梦的幻觉。 |
Hans Knappertsbusch | 10:18 |
35 |
Anton Bruckner: Sinfonie n. 9 D-moll - 3. Satz - Adagio. (Langsam, feierlich)
🍁 第三乐章慢板则充满着深刻的哲学含义,它引用了作者的《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中的一些主题,好像是想强调说明这就是作曲家多年来对生与死的思考所下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作曲家对命运一贯的顺受态度和面对死亡时的庄重、宁静的心境。 |
Hans Knappertsbusch | 2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