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人收藏
共65首歌曲
自己喜欢的古典乐。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肖邦:夜曲,Op.9,No.2
肖邦第2号夜曲《降E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年,是肖邦夜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作品跟菲尔德的《降E大调第九号夜曲》极为相似,德国著名批评家雷斯塔普曾指责道:“虽然不是直接借自菲尔德,却是仿效了他的旋律及伴奏。”对此尼克斯做出反驳:“这批评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是说仿效是不正确的。何况艺术家之受到前辈的形式的刺激而创作时,即使采用了前辈的方法,也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也就是说类似并非特殊现象,只是一般说来都是如此罢了。正如作品的内容,肖邦充分地要求他自己的独创性。他那最初的夜曲中隐现出菲尔德痕迹,但到了以后的同类作品,这些痕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李云迪 | 04:26 |
02 |
Frédéric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 Op.11 - 1. Allegro maestoso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
李云迪 | 00:01 |
03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Op.23 - I.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钢琴和管弦乐队),降b小调,作品23号,创作于1874-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第一乐章,极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在4把圆号演奏的降B小调引子后,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主奏降D大调主题,钢琴以华彩发展,这个主题据说是柴科夫斯基在卡缅科集市上,从一个盲乞那里采集到的歌曲旋律。第二主题以降A大调先出现于单簧管,钢琴加以反复。在发展部,第一主题纠缠上新音型,以钢琴为主形成变化。主题深情、真挚,如梦般甜美。 |
André Previn | 03:23 |
04 |
Blue Danube Waltz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
Herbert von Karajan | 03:48 |
05 |
Humoresque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创作于1894年,当时作者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 本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 此曲似乎更像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 “诙谐”的成分在内。 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 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
David Garrett | 04:06 |
06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I. Allegro
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献给富利斯伯爵,作于1800年。《春天》的标题并不是贝多芬所定,是后人因此曲表达了希望、温馨和幸福感而赋予的。///被《交响情人梦》攻略 |
David Oistrakh | 10:13 |
07 |
Bach/Gounod: Ave Maria
古诺: 圣母颂Gounod:Ave Maria 【作家】夏尔-弗朗索瓦•古诺(法语:Charles-François Gounod,1818年6月17日-1893年10月18日),法国作曲家,代表作是歌剧《浮士德》。 古诺是虔诚的教徒,因此创作了大量宗教题材作品,他华丽而质朴的风格在宗教音乐中也独树一帜。主要代表作包括脍炙人口的《圣母颂》(在巴赫作品基础上增写的旋律)、《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梵蒂冈的国歌《教皇进行曲》等。 【作品】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圣母颂》,原是法兰西著名作曲家古诺的声乐名曲。一生往返于教堂、修道院与歌剧院的古诺,在宗教音乐与歌剧方面,有着极其伟大的成就。古诺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为伴奏,配上了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圣母颂》。这是一首曲意崇高,旋律优美,跟伴奏吻合得天衣无缝的音乐。创作这样充满宗教美感的乐曲,只有像古诺这样的,具有伟大音乐天才与真诚宗教信仰,并且仔细探究过巴赫音乐之灵魂的音乐家方能为之。原作是一首音域宽广的女高音曲,是采用天主教的圣母祈祷文做为歌词的。本曲被认为是音乐家跨年代合作的典范之作。” |
Nigel Kennedy | 02:32 |
08 |
Franz Schubert: 6 Moments musicaux, Op.94 D.780 - No.3 in F minor (Allegro moderato)
舒伯特;《音乐的瞬间》, Op.94 D.780 - 3. F小调 ,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 后演变成钢琴曲体裁。1828年出版, 是一首天真纯洁, 令人欣喜的小品曲, 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 不加雕琢的自然美, 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富盛名的一首。///《麦兜》~ |
Radu Lupu | 01:51 |
09 |
Rhapsody in Blue
《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于1924年写给独奏钢琴及爵士乐团的乐曲,它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蓝色(blue)同作品中所采用的起源于美国黑人劳动歌曲和灵歌的布鲁斯(blues)曲调正好是同一个词,故最终采用了"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之名。 |
George Gershwin | 16:35 |
10 |
Bach: air on the G string
《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
Nigel Kennedy | 05:28 |
11 |
John Field: Nocturne No. 9 in E flat major
费尔德(John Field,1782-1837),在1813年至1835间创作了18首供钢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征是低音部以波动的伴奏音形,衬托出右手所弹奏甜美的主题旋律。1814年,费尔德的三首夜曲在莱比锡出版,成为肖邦创作夜曲的源头。虽然在史料记载上,肖邦在1833年之前并未亲遇费尔德,但早在1818年肖邦便开始在华沙演奏费尔德的作品。而到达巴黎之后,肖邦更经常用费尔德的夜曲作为音乐会曲目或教授学生钢琴的教材。值得注意的是,在菲尔德之前,除了练习曲、奏鸣曲、变奏曲、和幻想曲这类正规的音乐形式,钢琴“小品”这种体裁还不曾真正的存在过。菲尔德创造的这个体裁并不注重任何主题的发展,也不注重结构,甚至也不属于标题音乐,而旨在制造一种氛围或环境,迎合了听者和演奏者之间传递情感的需要。 最初这首曲子叫做“浪漫曲”,后被改名“夜曲”。此曲很像肖邦的E大调第二号夜曲。如果这首相对稚嫩的话,肖邦的那首则更复杂更深刻。 |
Benjamin Frith | 04:00 |
12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4. Allegro con brio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作品第92号。第四乐章:有活力的快板。在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确如瓦格纳出于对贝多芬的仰慕,把这乐章称为“舞曲的极品”。开头的主题可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的、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式都相形见绌。 |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08:01 |
13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 "Pathétique" - II. Adagio cantabile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第二乐章。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2/4拍子。温馨而虔敬,如同抒情的无词歌。///同被《交响情人梦》攻略 |
Radu Lupu | 07:09 |
14 |
Sergey Vasil'yevich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I. Moderato
(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1897年,拉赫曼尼諾夫《第一交響曲》的首演失敗招致不少批評(儘管如今看来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加上個人生活的種種不順,令他在此後数年裡萎靡不振,並開始酗酒。直至得到心理治療師的持續醫治,他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曼尼諾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並以此献給他的心理治療師。儘管作品未完成,拉赫曼尼諾夫急切想知道公眾對這部新作品的反映,遂立即组織其公演,並親自於首演中担任鋼琴獨奏,終於獲得了成功。1901年,他才完成了第一樂章。在展開主題部之前,協奏曲以鋼琴演奏的鐘聲一樣的和弦開頭,力度漸强,節奏緩慢而沉重。首段樂章從一系列在可引發緊張之鳴聲開始,最終以主題之引子引發高潮,而樂章之高潮亦從主題引進至進行曲部分。 |
Zoltán Kocsis | 09:38 |
15 |
Clair de lune (from Suite bergamasque)
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原属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Suite Burgamasque)第三乐章,据说作曲家写这个作品是受到诗人吉罗的叙事诗《月光比埃罗》的影响。这首叙事诗是讲:在意大利贝加摩地方有一个叫比埃罗的青年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为沉湎于物质生活为月光所杀。最后,由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月光的宽恕,又回到人了间。 在《月光》这支曲子里,作曲家以清谈的笔墨、朴素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乐曲采用了古老的多里亚调式,充满了画意诗情。 乐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降D大调,9/8拍,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人产生的印象; 中段先转到E大调上,后来又回到降D大调。右手的旋律由一些短小的乐句组成,左手配之以分解和弦,好似描写一阵阵清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 这一段和第一、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以动的感觉,因此比较活泼。 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音型上有些变化。乐曲最后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飘渺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富于诗意。 |
Claude Debussy | 05:47 |
16 |
Jules Massenet: Thaïs - Acte Deux - Meditation
马斯奈《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 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乐曲《沉思》结构简单,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 |
Michel Schwalbé | 06:05 |
17 |
Johann Pachelbel: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arr. Max Seiffert - 1. Canon
约翰·巴赫贝尔,德国音乐家,是德国巴洛克时期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没在德国各地图书馆内。/D大调卡农与吉格(德语:Kanon und Gigue in D-Dur für drei Violinen und Basso Continuo),也称约翰·帕赫贝尔卡农(Pachelbel's Canon),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是最著名的卡农乐曲,有时也常以“卡农”代指。然而实际上卡农(Canon)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卡农在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吉格(Gigue)则是舞曲。D大调卡农作于1680年前后,是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采用数字低音手法,供三个小提琴演奏。它曾被改编为多个不同版本,供不同乐器组合演奏。它原有吉格舞曲伴随,但现在很少演奏这段。 |
Herbert von Karajan | 05:09 |
18 |
Pietro Mascagni: Cavalleria rusticana - Intermezzo sinfonico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参加由出版家E?松佐尼奥主办的创作比赛荣获一等奖。《乡村骑士》以意大利西西里岛普通农民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叙述了农民图里杜婚后仍与从前的女友罗拉来往,令他妻子桑图扎非常愤怒。桑图扎将此事告诉罗拉的丈夫,两个男人决斗,图里杜被杀。这首间奏曲出现在第八场与第九场之间,马车夫和图里杜决斗之前.它用48小节重温了剧情发展的过去,也预示着迫在眉睫的悲剧结局的到来。 马斯卡尼乐曲的第一主题,平静、安详,由小提琴缓缓奏出。旋律带些忧伤,不知道是图里杜在两个爱情里的沉醉,还是桑图扎失恋的忧郁,更也许,是命运预先给主人公的葬礼圣咏。随后,第二主题在竖琴的拨弦中展开,仍是小提琴,淡淡的,但情绪在积蓄,很快,乐曲高涨起来了,小提琴如同被深深伤害一般的连续奏出高音6,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个人死去了,活着的人在痛苦的呼喊。///《教父3》《愤怒的公牛》《阳光灿烂的日子》 |
Herbert von Karajan | 03:32 |
19 |
贝多芬: F大调浪漫曲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作于1802至1803年间, 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充分体现出作者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本曲为2/2拍子,F大调,回旋曲形式。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首先,主奏小提琴随着只有弦乐群的伴奏,呈示出第一主题,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 浪漫曲(Romance)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又称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浪漫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浪漫曲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有作曲家常把它们流畅抒情的器乐独奏曲取名为“浪漫曲”。例如贝多芬的小提琴独奏曲《F大调浪漫曲》和 《G大调浪漫曲》 、舒曼的《双簧管浪漫曲》等。 |
薛伟 | 08:38 |
20 |
Erik Satie: 3 Gymnopédies - No.1 Lent et douloureux
萨蒂《裸男舞曲》,萨蒂(Erik Satie,1866-1925)是法国一位不太著名的古怪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88年就写了这3首Gymnopédies(译作“裸男舞曲”或“裸体歌舞”(源自古希腊代斯巴达祭祀太阳神的祭典,意思是年轻人赤裸着身体在神殿前献上神圣的舞蹈。)。这是—组由三首小曲组成的套曲,演奏时间总共也只有7分多钟。曲名原是指古希腊裸体男子所跳的一种仪式舞蹈,据萨蒂自己说是他当时读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萨朗波》产生灵感而作的。乐曲优美而神秘、柔和而惆怅的意境恍如将听者带到广袤的荒野,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仰望着神秘的夏夜星空。 —————— 日剧《长假》第二集 |
Pascal Rogé | 03:13 |
21 |
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 VII. Träumerei
舒曼《童年即景》Op15-7《梦幻曲》。舒曼(1810.6.8-1856.7.29)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 ,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 , 《狂欢节》 , 《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 , 《诗人之恋》 ;艺术歌曲《月夜》 ,《奉献》 , 《核桃树》等。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童年即景(德语:Kinderszenen),Opus15,是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创作的一部钢琴套曲,由十三首曲目组成,写于1838年。在这项工作中,舒曼提供了他成年后的童年回忆。舒曼原本为写了30首曲目,而是选择了13首作为套曲最终版本。 此套曲中尤其以第七首《梦幻曲》(Träumerei)最为著名,曾作为1944年德国关于舒曼的传记电影的主题曲。 |
Ilana Vered | 03:35 |
22 |
Beethoven - Variations on Handel's ''See the conqu'ring hero comes' from ''Judas Maccabaeus' WoO45
贝多芬,据亨德尔《马卡布的犹大》中《英雄得胜归来》而作12段变奏曲,作品号WoO.45,G大调,作于1796年,题献给卡尔.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人。 |
Jacqueline du Pré | 12:27 |
23 | Minuet in G | Bach | 01:29 |
24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Choral"), Op. 125 - 4. Presto - Allegro assai / Re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文: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以歐洲之歌為名成為現今歐洲聯盟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席勒的《An die Freude》最早創作於1785年,並收錄於隔年出版的雜誌《Thalia》中。[1]這首詩是共濟會的詩歌。[2]席勒於1803年對《An die Freude》進行修改,刪減了部分詞句,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所使用的歌詞,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為基礎。 |
Hans Hotter | 24:37 |
25 | 查尔达斯舞曲 | 最好的时光三重奏 | 04:59 |
26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riginal version, Vienna 1786 - Overture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04:00 |
27 |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16 In A Minor, D.845 - 1. Moderato
舒伯特:第十六号钢琴奏鸣曲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16,这首奏鸣曲,A小调,D845,第一乐章,作于1825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贝多芬《大公三重奏》也是献给他的) |
Maurizio Pollini | 12:14 |
28 |
Gustav Holst: The Planets, suite for orchestra & female chorus, Op. 32, H. 125: IV -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行星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是一组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年到1916年之间,全曲由7个乐章组成,分别以太阳系中的7个行星命名。这更多的是出于占星学上的意义而并非天文学,乐章的标题可能起源于《The Art of Synthesis》这本书。木星——欢乐使者(the Bringer of Jollity):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它體現了宇宙的遼闊與未知的神秘。,该乐章也经常被独立拿出来演奏。全乐章内容多变而雄伟,有些部分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将其分为数个篇章。大致上来说可以分为相近的一、三部分和它们之间气势恢宏的第二部分,第一、三部分可以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小节,乐章的最后使用了定音鼓。 |
Herbert von Karajan | 07:36 |
29 | Beethoven: From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1st Mov Piano Version [drama] | 日本原声带 | 02:26 |
30 | Sonata in D Major, Op. 1 No. 13 (HWV 371): I. Affettuoso | Andrew Manze | 03:29 |
31 |
George Enescu: 2 Romanian Rhapsodies, Op. 11 - No. 1 in A major
《罗马尼亚狂想曲》,乔治·埃奈斯库。其主题素材均为罗马尼亚一般称为“莱乌塔尔”(Lautar)的民间歌曲和音乐(包括开头单簧管演奏的《我有一块钱,我拿来买酒喝》,以及之后的《云雀》)。该曲没有使用任何标题性的特点,而是以生动活泼的节奏、炽热充沛的感情、绚丽夺目的色彩以及浓郁的罗马尼亚音乐气息,描绘出一幅明朗、热烈、欢快的罗马尼亚乡村的节日风情画。 |
Constantin Silvestri | 11:16 |
32 |
Georg Friedrich Handel: Violin Sonata No.4 in D major, op.1-13 - 1. Affettuoso
亨德尔,D大调第4小提琴奏鸣曲,巴洛克音乐。羽管键琴。 |
Henryk Szeryng | 03:09 |
33 |
Aram Il'yich Khachaturian: Spartacus - Adagio of Spartacus and Phrygia
20世纪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芭蕾舞剧《斯巴达克斯》里选段,斯巴达克斯起义后在克拉苏宅重逢恋人。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9:08 |
34 |
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Orfeo Ed Euridice: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Act 2)
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里迪茜》,改编自希腊神话。 |
Herbert von Karajan | 06:48 |
35 | Scriabin: Piano Concerto in F sharp minor, Op.20 - 2. Andante | Vladimir Ashkenazy | 08:33 |
36 |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Moderato | Warsaw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11:13 |
37 |
Franz Joseph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H.lll, Op.76, No.3 - "Emperor" - 2. Poco adagio, cantabile
德国国歌原曲,海顿《C大调弦乐四重奏“皇帝”》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旅居英国伦敦,在那里第一次听到了英国国歌《神佑我王》启发了他的灵感。海顿很想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以表达他对王室和祖国的忠心。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的歌词。海顿就根据这个歌词,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在1797年1月谱成了四部庄严的合唱曲,其中一首就是后被定为奥匈帝国国歌的───帝皇颂(即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德国版歌词为自由主义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教授(Prof. August Heinrich. Hoffman. von Fallersleben, 1798年-1874年)作于1841年8月26日晚。1922年全部歌词曲被首次定为德国国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2年西德政府定此曲为国歌,但除了第三段歌词统一、正义和自由(德文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以外,其余几段歌词可能引起争议,不被采用为官方版歌词。1991年8月19日被正式确认为统一后德国的联邦国歌。 |
Franz Joseph Haydn | 08:25 |
38 | Baba-Yaga, Op.56 | Valery Gergiev | 03:19 |
39 | Satie: 3 Gymnopédies - I. Lent et douloureux | Aldo Ciccolini | 03:03 |
40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Wiegenlied (Lullaby), K. 350 | Anton Nanut | 02:31 |
41 |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 Anne-Sophie Mutter | 00:02 |
42 |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2. Larghetto | Anne-Sophie Mutter | 11:24 |
43 |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3. Rondo. Allegro | Anne-Sophie Mutter | 10:22 |
44 | Sergei 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 Variation XII: Tempo Di Minuetto | Arthur Rubinstein | 01:24 |
45 | Leos Janácek: Sinfonietta - 1. Allegretto - Allegro - Maestoso | Claudio Abbado | 02:36 |
46 | Jean-Philippe Rameau: Les Boréades, Act 4 - Entrée de Polymnie | Marc Minkowski | 06:05 |
47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1 in C, Op.53 -"Waldstein" - 3. Rondo (Allegretto moderato - Prestissimo)
贝多芬 - 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黎明」Op.53,题赠给好友华尔斯坦伯爵而得名。 第三乐章:结构宏大的回旋曲,着重描绘了“乡村洒满阳光的日子”。主题是一个气息很长的乐句,取材于采葡萄者的愉快歌唱,明朗朴实,充满幸福。歌声越唱越嘹亮,情绪也越来越热烈。接着出现奔放的跺脚舞步,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随后优美动人的民歌与热烈的舞蹈场面交替出现,使得音乐情绪抑扬起伏,多姿多彩。尾声是一首快速的舞曲,欢腾的气氛达到高潮,全曲在极其热烈的舞蹈场面中结束。 |
Wilhelm Backhaus | 09:36 |
48 |
Études de concert (3), for piano, S. 144 (LW A118) - 3. Un sospiro (Allegro affettuoso)
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Trois Etudes de Concert S.144 虽称为练习曲,但李斯特把它们写得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在一次出版时曾冠以“诗情随想曲”的标题。 3. 叹息 Un Sospiro 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国内有人译成“大海”),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抱持着,有如湖上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首交替着奏出,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在起伏变化,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湖水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形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听上去很简单的效果,实际上对演奏者来说并不那么容易。 这个版本由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演绎。 |
Claudio Arrau | 06:08 |
49 |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 : II Adagio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柔板) |
Sharon Kam | 07:35 |
50 |
Edward Elgar: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1 in D, Op.39, No.1
埃尔加,《威风堂堂进行曲》(又译作《威仪堂堂进行曲》)1901年至1934年间创作的一组管弦乐进行曲。《威风堂堂进行曲》中最著名的是此《D大调第一进行曲》,常作为美国高中的《毕业进行曲》,经修改填词而成的《希望与荣耀的土地》则是英国爱国歌曲,也是为英王《加冕颂歌》的终章。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06:36 |
51 |
Rachmaninov: From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1st Mov (~for 2 Piano Version ) [drama・anime]
来自《交响情人梦》,拉二的双钢琴版。 |
日本原声带 | 04:26 |
52 |
1812 Overture: 1812 Overture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 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
Yuri Ahronovitch | 11:06 |
53 |
Igor Stravinsky: Three movements 'Petruschka' - Danse russe. Allegro giusto
《彼得鲁什卡》最开始是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为芭蕾舞剧谱写的音乐,与《火鸟》《春之祭》一样,属于作曲家早期的代表作品,都非常的“俄国”。这些舞剧音乐随后也作为管弦乐作品独立演出,成为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但只有《彼得鲁什卡》有钢琴独奏的版本,是由作曲家亲自改编,并题献给了著名的犹太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 |
Maurizio Pollini | 02:31 |
54 |
Gustav Holst: The Planets, Op.32 - 4.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行星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是一组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年到1916年之间,全曲由7个乐章组成,分别以太阳系中的7个行星命名。这更多的是出于占星学上的意义而并非天文学,乐章的标题可能起源于《The Art of Synthesis》这本书。木星——欢乐使者(the Bringer of Jollity):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它體現了宇宙的遼闊與未知的神秘。,该乐章也经常被独立拿出来演奏。全乐章内容多变而雄伟,有些部分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将其分为数个篇章。大致上来说可以分为相近的一、三部分和它们之间气势恢宏的第二部分,第一、三部分可以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小节,乐章的最后使用了定音鼓。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7:38 |
55 |
Franz Liszt: 19 Hungarian Rhapsodies, S. 244 - No. 14 in F Minor
《匈牙利狂想曲第14号》F小调,李斯特,在1846至1885年之间,陆续写出19首钢琴独奏的“匈牙利狂想曲”,组合成钢琴套曲。第14号作于1840年,献给他的女婿彪罗。这是著名的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匈牙利民歌幻想曲》的原型,在低音烘托下,沉重地奏出主旋律,这一旋律转为F大调英雄式。然后变为吉卜赛风格稍快的快板、活泼的快板,经过华彩而变为F大调,以短暂的热情的快板而成尾奏。 狂想曲(rhapsody)原是古希腊的游吟诗人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或朗诵。到十九世纪,专指一种单乐章的器乐体裁,多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发挥,具有史诗风格和民族色彩,结构较自由,并在情绪、色彩及调性上有强烈对比。 |
Georges Cziffra | 10:56 |
56 |
Franz Liszt: Hungarian Fantasy (Fantasie über ungarische Volksmelodien), for piano & orchestra, S. 1
李斯特《匈牙利民间曲调幻想曲》(Hungarian Fantas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S.123),这首作品全称为《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写的匈牙利民间曲调幻想曲》,E小调第十四号《匈牙利狂想曲》是此曲的前身,献给彪罗。以打击乐与低音弦乐的序奏,圆号与低音管呈示行板第一主题,钢琴予以华丽的装饰。接着是很慢的慢板,钢琴奏狂想曲的主题,泰加雷斯风格的快板,之后出现另一个主题推动华丽的发展而达高峰。 此版本由里赫特+伦敦交响乐团演绎。 |
Kiril Kondrashin | 14:33 |
57 |
Camille Saint-Saë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 Le Cygne
圣-桑《动物狂欢节》,作曲家在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动物;(九)林中杜鹃;(十)鸟舍;(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此曲是本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圣-桑的代表作品。本曲是整部组曲中唯一一首优雅、温柔的小曲,与其他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般认为《天鹅》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乐,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全曲由伴奏竖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竖琴伴奏的节奏与音型均与前奏相同,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和无间。结尾乐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 |
Jascha Silberstein | 03:19 |
58 |
Vltava (Vltava, The River)
《我的祖国》(捷克语:Má vlast)是捷克作曲家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在1874年-1879年间完成的交响诗作品,是由六首色彩缤纷而富戏剧性的管弦乐曲所组成。每一个章节都描绘出波希米亚地区的乡间景象、本土历史或者故事传说。整首曲子以民谣曲风充塞其中,反应出波西米亚的历史、传统和地貌,藉以抒发他的爱国至诚。 本章中,斯美塔那利用音画法来描绘这条起源自舒马瓦山,流经波西米亚平原波西米亚最重要的河。[3]用他的话说: 这一部分的创作描述了伏尔塔瓦河,两条主要源流(第一段e小调),其中之一温和而急促(以小提琴演奏),而另一条冷静平缓(以长笛演奏)。汇流后穿过森林(第二段C大调),看到巍峨的风景(以法国号演奏),在那儿正在举办一场一位农夫的婚礼(第三段G大调,中板),甚至连美人鱼都被月光诱出来载歌载舞。(第四段降A大调,以长笛与双簧管来演奏)。在陡峭山岩围绕的城堡废墟里,乐曲回到伏尔塔瓦河主题(第五段e小调,以小提琴与双簧管再现第一主题),之后河水流入湍急的圣约翰急流(第六段E大调,以弦乐群来表现),流入布拉格时,水流较缓、河面变宽(第七段E大调,第一章主旋律再次出现),旁过雄伟壮观的高堡(第八段E大调,以木管奏出第一章主旋律)。最后缓缓流进易北河。 |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11:47 |
59 |
Franz Schubert: Ave Maria, "Ellens Gesang III", D839
舒伯特《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边夫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当年演出是由舒伯特的好友,著名歌唱家Johann Michael Voge演唱,并由作者本人亲自为这曲伴奏。事实上,这部作品原本只是一般乐曲,而非圣乐。但因为原诗中有部分内容,与《圣母颂》的拉丁经文颇为神似,再加上虔诚的曲调中,充满圣洁祥和的气息,于是当时许多人认为这首深受欢迎的曲子,是针对《圣母颂》的祷文所写的。 |
Istvan Hajdu | 04:21 |
60 |
Erik Satie: Je te veux
萨蒂《我要你》,1902年创作的一首咖啡厅音乐,作品中独具浪漫色彩的钢琴小品。 曲子比较简单,主旋律在左右手联合的伴奏里穿梭,交织出一曲巴黎塞纳河畔单车上的热恋情侣的心声。 其实这支曲子和巴黎简直可以画上等号,在很多关于法国和关于巴黎的影视作品里面都会配上这个曲子及其改编的段落。这个曲子也被改编成各种其他乐器的版本。 |
Pascal Rogé | 05:14 |
61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B flat, K.378 - 1. Allegro moderato
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十六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K. 378》 -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1779年莫扎特失去了母亲与热恋之中的阿蕾西亚,他回到萨尔茨堡后作了此曲。 |
Arthur Grumiaux | 06:02 |
62 | Erik Satie: Le Piccadilly | Pascal Rogé | 01:36 |
63 |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a: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Gottlieb Wallisch | 21:37 |
64 |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a: II. Larghetto | Gottlieb Wallisch | 07:35 |
65 |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a: III. Rondo | Gottlieb Wallisch | 0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