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人收藏

共41首歌曲

标签
#英语 #管弦乐 #古典 #巴洛克音乐 #小提琴 #珍藏
创建者
EEO
更新时间
2017年01月05日

歌单介绍

古典音乐指挥家

170年左右的指挥艺术,是一直被公认为最全面的音乐表演艺术。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作品都是以小合奏团的形式表演的,指挥的角色由羽管键琴手或者一小提琴手担任。19世纪乐队规模不断扩大,没有指挥的乐队演出变得非常困难。以吹奏圆号独步一时的弗兰茨就已成了指挥家与管弦乐团之间产生的“天平”效应。后指挥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了。指挥家必须是一个完美的音乐家,从而把乐曲塑造成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整体,演奏出最美妙的音色。在音乐演出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乐团有着像维也纳爱乐那般璀璨绚丽的光环,他们曾与瓦格纳、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和理查德施特劳斯在一起演奏过,更不用说近代以来那些声名卓著的指挥家了,凡是在指挥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指挥大师,均以指挥维也纳爱乐为荣。1986年以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每年更换,卡拉扬、阿巴多、梅塔、马泽尔、小泽征尔和巴伦博伊姆等名指挥被有幸选中。据维也纳爱乐乐团网站消息2015 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确定将由梅塔指挥。

本辑按指挥家生活年代1人1曲介绍平生与指挥作品。年代较早的指挥家作品录音不是太好,但作为资料是十分珍贵的。

古典音乐推荐专辑

世界名曲经典50•••••••••••••第2辑

古典音乐作曲家•••••••••••••古典音乐指挥家••••••••••••••古典音乐管弦乐队

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伟大的作曲家维瓦尔第

传奇指挥卡拉扬•••••••••••••大动作指挥小泽征尔 ••••••••奇才指挥巴伦博伊姆

世界名曲经典小夜曲•••••••经典进行曲 ••••••••••••••••••••交响曲精华

世界名曲—慢板的旋律••••快板的热情

经典小提琴协奏曲

百听不厌—世界名曲联奏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Reiter-Marsch,op.428
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 (1960- ) 奥地利人。少年时在林茨学习小提琴并且对指挥很感兴趣。1986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并引起轰动,1990-1996年成为该乐团音乐总监。1995-2002年他担任苏黎世歌剧院音乐指导。2002年他成为克利夫兰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05年再次兼任苏黎世歌剧院音乐总监。2010年任命其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2011年、2013年成功地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骑兵进行曲,op.428 约翰·施特劳斯
Wiener Philharmoniker 03:09
02 Die Fledermaus (Ouvertüre)
拉特尔Simon Rattle (1955- ) 英国人。7岁就能看懂管弦乐总谱。8岁加入青年乐队当敲击乐手。1970年首次登台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次年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指挥,1974年参加约翰普列尔国际指挥比赛,获冠军。1975年曾指挥著名的新爱乐乐团演出,名噪一时,之后,他回到家乡出任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副指挥,同时还兼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79年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0年更被委任为音乐总监。80年代,拉特尔曾多次率领CBSO去欧洲、日本、美国、欧洲等演出,极为成功,蜚声国际乐坛。拉特尔指挥过鹿特丹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三藩市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等。在歌剧方面,他曾指挥演出《费加罗的婚礼》、《波吉与贝丝》;《女人心》;《扬奴花》等。2002年拉特尔接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坐上世界乐坛的头把交椅。 蝙蝠序曲 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所作轻歌剧《蝙蝠》中动听的旋律缀合而成的,也是整部歌剧最著名的一首乐曲。该曲经常作为音乐会的演出曲目之一,可以调动听众热情。序奏热烈而欢腾,充满生机;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是华丽而流畅的,成功地揭示出全剧的喜剧内容;第二部分欢快而有力的圆舞曲,情绪愈加激昂;第三部分略带哀婉动人的色彩,轻盈而舒缓。但伤感的音乐是暂时的,乐队在不知不觉中转调;第四部分是波尔卡舞曲的形式;重复部分乐曲增添趣味,调动听众激情,使欢乐的气氛更为浓郁。
Johann Strauss II 08:36
03 Rossini: La gazza ladra - Ed. Alberto Zedda (1928-) - Overture
夏伊里Riccardo Chailly (1953-) 意大利人。其父是音乐家。夏伊里从小随父学音乐,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后,不满14岁就在“威尼斯独奏者”音乐会上任指挥。夏伊里先后在佩鲁贾音乐学院和凯吉阿纳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米兰新歌剧院指挥马斯奈的《维特》首演成功,阿巴多聘他为斯卡拉歌剧院副指挥。1974年赴美指挥《蝴蝶夫人》,1978年成功地指挥威尔第的《海盗》,从此成为世界一流指挥家。1982年,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聘其为首席。1986年又被意大利波伦亚歌剧院聘为音乐总监。夏伊里现在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首席。夏伊里对管弦乐色彩有天才的把握能力,他善于表现动态强烈和管弦乐色彩浓郁的作品。他对意大利歌剧也有天生的把握能力。 贼鹊 二幕歌剧。罗西尼作。1817 年初演于米兰。剧情为:主妇失去一只银匙,一口咬定为小女仆偷去。主妇去告官,小女仆被判死刑。幸而有人在鹊巢内发现这只银匙,才明白作案的原来是喜鹊。小女仆被宣告无罪。贼鹊序曲由一段庄重豪迈,扣人心弦的小鼓滚奏,接着出现了雄壮而豪放的主题合奏。序曲的第二主题首先出现在双簧管上,多次反复逐渐加大,最后达到了暴风雨般的高潮。
Riccardo Chailly 09:09
04 Camille Saint-Saë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 Le cygne
比契科夫Semyon Mayevich Bychkov (1952-)俄罗斯人。21岁在苏联获拉赫玛尼诺夫指挥比赛第1名,并成为第一位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的学生指挥。1975年成为美国密执安州水牛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被卡拉扬赏识,到柏林拜其为师。1985年因顶替慕蒂上场,引起轰动与注目,现为巴黎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更为重要的是,比契科夫被聘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巡回演出指挥,1997年比契科夫就任欧洲科隆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获得佳评后,和这支著名的乐团录制了多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以其全新的诠释引人注目。 天鹅 《动物狂欢节》中第13乐章《天鹅》是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圣桑作于1886年。极其优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轻缓地流出,轻描淡写却比华美的辞藻更适合于天鹅本身,也显得更加一往情深。两架钢琴的起伏音型,它轻声细语地烘托主题的叙述,使整个曲子既主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Mischa Maisky 03:55
05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s & continuo No. 2 in E major, BWV 1042 - 1. Alleg
杨松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 (1943- ) 拉脱维亚人。父也为指挥家,母亲是歌唱家。儿时随父学习小提琴。1956年举家迁往列宁格勒,自此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指挥专业。1969年获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大学留学的机会。有幸被卡拉扬选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助理。1971年杨松斯获得了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的第2名,并在圣彼得堡爱乐乐团首次登台。1973年担任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副指挥的职位。1979年担任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1992年担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1997-2004年担任匹斯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3年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2004年接受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2006、2012、2016年指挥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杨松斯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他最擅长的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时,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树。作为当今古典乐坛中流砥柱的指挥家,杨松斯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而被誉为“古典音乐的票房保证”。 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 BWV1042 巴赫作于1717~1723年间,共3个乐章:第1乐章:快板。主题以3下槌击开始,这一乐章是平衡的ABA三段曲式,对比性的中间部分发展了叠句片段,第三段则是第一段的反复。
Mariss Jansons 08:32
06 Giuseppe Verdi: Rigoletto, Act 3 - "La donna è mobile"
梅塔Zubin Mehta (1936- ) 印度籍犹太人。7岁跟父亲学小提琴和钢琴,9岁拜美国著名小提琴家加拉米安为师。1954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指挥。1958年荣获英国利物浦国际指挥家比赛2等奖,随即被聘为利物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翌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61年受聘为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次年晋升为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1969年出任以色列爱乐乐团音乐顾问,1977年改称为音乐总监。1978年出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曾多次率团到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巡回演出。之后重返以色列爱乐乐团。1998年他还兼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梅塔的指挥集各方大师之特色于一身,揉成自己的指挥风度。最令人钦佩的是,梅塔把各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消化为自己用,然后又把音乐作为一种国际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就鲜明地显示出他的独特的指挥风格。2015年成功地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女人善变 威尔第歌剧《弄臣》第4幕中公爵的抒情咏叹调,经典的男高音曲,作于1851年,改编自雨果的剧本《国王取乐》。作品中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该曲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就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
Andrea Bocelli 02:10
07 Künstlerleben (Walzer, op.316)
小泽征尔Seiji Ozawa (1935- )日本人。父亲是牙科医生。1951年,小泽征尔入桐朋学园。1959年参加了贝藏松世界指挥比赛获冠军,1960年美国伯克郡音乐节指挥比赛中取得了第1名,并成为查尔斯•明希的学生。半年后在卡拉扬主持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获得第1名,便留在这个伟大的指挥前辈手下进行深造。1961年被伯恩斯坦看中,他不但将小泽征尔收为弟子。至此,小泽征尔成为20 世纪中最伟大的3位指挥大师手下的真传弟子。1962 年担任了日本广播协会交响乐团的指挥。1963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65-1969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0年担任伯克郡音乐节的音乐指导与指挥。1970-1976年,小泽征尔一直是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6年小泽征尔将自己的事业寄托在波士顿交响乐团身上了。小泽征尔是20 世纪指挥史上的一位指挥奇才,出名的“大动作”指挥家,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是那种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技巧和风格来使乐队发挥潜力和形成辉煌音响效果的指挥家。2002年成功地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67年,同年二月十八日首演。该曲轻松而充满活力的旋律,勾画出艺术家追求、探索美好的理想。乐曲由序奏、六个主题和一个结尾组成。第一主题:平静而舒缓。优美的抒情性旋律表现艺术家们的无限热情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二主题:稍快。生动、活泼的旋律表现出艺术家充满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三主题:轻松而流畅。写出作者渴望安逸生活而不断追求的场景。第四主题:深邃而清幽。幽静而略带伤感的主题由大提琴奏出,之后移至木管组。这个主题是对夜晚生活的描写。第五主题:活泼而清晰。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及对乡下生活的描述。第六主题:轻柔而舒缓。第五主题的延续。最后,乐曲以一个欢腾的尾声结束。
Johann Strauss II 08:44
08 Ave Maria: arr. from Bach's Prelude No.1 BWV 846
阿巴多Claudio Abbado (1933- ) 意大利人。父是出色的小提琴家,母是优秀的钢琴家。威尔第音乐学院毕业后,去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1958年首次登台便大获成功。1960年参加并指挥了纪念斯卡拉蒂诞辰300周年音乐会,从此正式作为专业指挥家而登上了舞台。1963年在米特罗普洛斯世界指挥比赛中一举夺魁。1965年卡拉扬邀请指挥马勒的《复活》。1968年被斯卡拉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1971年被维也纳爱乐乐团聘为首席指挥,1979年被选举聘任伦敦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81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客席指挥。1989年柏林爱乐将王冠戴上了他的头顶。阿巴多的指挥富有生气、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质。他对交响乐队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指挥的意大利歌剧堪称一绝,在当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圣母颂 1883年的一天,当古诺听到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时,他马上产生用这首曲子的伴奏音型谱成一首《圣母颂》的念头。这首《圣母颂》的曲调十分动人,它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曲调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歌曲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和人们的世俗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首世界名曲。它还被改成各种器乐曲,成为音乐会上喜闻乐见的曲目之一
Cheryl Studer 02:10
09 G'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 Op. 325 (Waltz) - Karl Swoboda
马泽尔Lorin Maazel (1930-2014) 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指挥课程。他师从于弗拉基米尔•巴拉雷尼科夫,8岁时第1次公开指挥一支大学交响乐团。从9到15岁,他指挥了美国多数的主要交响乐团。23岁时,他在意大利接替一位生病的登台指挥。他很快建立自己声誉,于1960年在拜罗伊特指挥(他是在这里登台的第一位美国指挥家)。1961年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1963年在萨尔茨堡演出。曾执棒150多个交响乐团演出歌剧和交响音乐会5000多场。2002年9月担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马泽尔指挥了前18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的10场,他每年还定期出现在萨尔茨堡夏季音乐节上,指挥一部新制作的歌剧。2001年,他庆祝了他在该音乐节上的第100场演出,马泽尔先生还是一位有才华的作曲家。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op.325 小约翰施特劳斯完成于1868年。这首乐曲由序奏、5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序奏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抒情流畅的曲调象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的响起,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第1圆舞曲,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第2圆舞曲由大提琴呈示出来,但节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极强。第3圆舞曲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第4圆舞曲前半部分轻快、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部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第5圆舞曲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乐曲的结尾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一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Lorin Maazel 12:06
10 Giuseppe Verdi: La traviata, Act 1 - Prelude
波宁吉Richard Bonynge (1930-) 澳大利亚人。就学于悉尼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962年在罗马初次担任指挥登台,先后任悉尼歌剧院音乐总监、安布罗西亚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指挥。波宁吉对芭蕾音乐的节奏有非凡的把握能力,所以是少数几个指挥芭蕾音乐的权威。由于对歌剧艺术的深入研究,他和苏萨兰、帕瓦罗蒂合作的歌剧作品,都具有相当的水准,其中尤以贝里尼、多尼采蒂和莫扎特的歌剧为出色。 茶花女序曲 威尔第作于1853年,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名著。序曲由2个主题组成。第1个主题描写了薇奥列塔被捉弄的悲惨生活,又展现了她温柔、善良的形象。乐曲的速度较慢,犹如女主人公的泪水在流淌。第2个主题节奏感较强、旋律进行的比较宽广,它刻画了女主人公薇奥列塔热情纯真的性格、真挚渴望爱情的主题。
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4:11
11 Aufforderung zum Tanz (Rondo brillant, Op.65)
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 (1929- ) 德国人。在奥地利的长大,后在维也纳的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1952-1969年期间在维也纳交响乐团任大提琴手。1972年开始担任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担任教授直至1993年。1953年,哈农库特与她的妻子、小提琴家爱丽丝发起成立了维也纳音乐协奏团。他指挥乐团常年演出13至18世纪的音乐作品,举行了多次全球性巡回演出。1970年以来,哈农库特指挥欧洲多个著名乐团录制了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舒曼的交响乐全集,还录制了大量的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哈农库特的艺术生涯中获得无数的奖项。1983年,他被接纳为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成员;1985年被德国唱片评论界授予金质勋章;198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4年获得了极其重要的“保拉音乐奖”。1999年夏天他的一本传记出版发行。 2001、2003年受邀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邀舞 韦伯作于1819年,作为献给妻子卡洛丽娜的生日礼物。《邀舞》旋律鲜明、形象通俗。大提琴温和热情的旋律,为风度翩翩的青年向美貌的女孩发出邀请,单簧管典雅轻松的旋律,表示姑娘羞答答犹豫不决。经青年再次发出邀请,姑娘终于含羞允诺,两人开始愉快的交谈。青年挽着姑娘进入舞池。《邀舞》的中段中,由一系列优美华丽圆舞曲组成,盛装艳服的男女婆娑起舞,舞会达到了high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旋律再次出现,青年男女相互致谢,乐曲又回到开始时的抒情气氛中,青年男女相互对望,依依不舍的心情。《邀舞》以柏辽兹配器是为出色。
Carl Maria von Weber 09:45
12 Mozart: Serenade in G,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4. Rondo (Allegro)
多纳尼Christoph von Dohnányi (1929-)德国人。大学学法律,后赴美国,随祖父与伯恩斯坦学指挥。1957-1969年先后担任卡塞尔和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总监,在法兰克福歌剧院期间功绩卓著,把这个剧院提升为德国四大歌剧院之一,后又任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汉堡歌剧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总监。多纳尼的指挥风格热情、强调作品的结构,在指挥克利夫兰乐团时,能很好发挥这个乐团对管弦乐色彩的强调,在处理一些标题性作品时能显示出自己特色。多纳尼充分发挥了克利夫兰乐团欧洲式的细腻、严整、精密的特色,他指挥的现代作品堪称感性与理性的极好结合,所以有“演绎20世纪音乐的权威”的称号。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又称“第13号小夜曲”,该曲是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作于1787年,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弦乐队或弦乐五重奏,作者曾称原作有5乐章,后第二乐章遗失。德国音乐学家爱因斯坦(Einstein,1850-1952)认为钢琴奏鸣曲KA136)的小步舞曲就是所遗失的第2乐章。此曲曲调甘美,沁人心脾。它是莫扎特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第4乐章:生动活泼的快板。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它洋溢着青春活力和生命的光辉。整个《弦乐小夜曲》在兴高采烈的欢快情绪中结束。
Various Artists 05:26
13 Edward Elgar: 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 - March No. 1 In D
普列文Andre Previn (1929-) 德国裔美国人。4岁起随父亲学钢琴,6岁起进柏林音乐学院随布赖特豪普特学钢琴。1950-1952年,普列文在美国军队中服役,复员后进好莱坞,成为电影音乐作曲家。1963年普列文指挥圣路易交响乐团。1967年休斯顿交响乐团聘其为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9年任伦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8年起任匹茨堡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普列文最辉煌的指挥生涯是与伦敦交响乐团近20年的合作。他是现代指挥家中最富浪漫气质的一位,善于强调作品的幅度与情感起伏,伯恩斯坦评介普列文的长处是“能够把不同风格的音乐演绎得同样出色”。普列文最能体现出其指挥特色的,是指挥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沃恩•威廉斯及美国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第1号威风凛凛进行曲Op.39 由艾尔加作曲的《威风凛凛进行曲,又名《威风堂堂进行曲》,共5首,其中第1号最为有名。此为英国的第2国歌。该曲完成于1901年,在同年10月19日利物浦的首演即相当成功,一周后在伦敦的演奏也同样受到热最的回响。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并被用在多部电影中。甚至在美国许多院校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也是在这支旋律的音乐声中领取文凭,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André Previn 06:38
14 Tchaikovsky: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海丁克Bernard Haitink (1929-) 荷兰人。10岁学小提琴,入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毕业后进荷兰广播交响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54-1955年参加两届荷兰联合广播协会举办的夏季国际指挥讲习班,1955年被聘为荷兰联合广播交响乐团副指挥。1956年替代生急病不能上场的朱里尼成功地指挥凯鲁比尼的《安魂曲》,同年成为希尔维鲁斯姆广播交响乐团首席。1962年起成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首席。1967-1979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艺术顾问。1988年离开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成为科文特花园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海丁克所统帅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和伦敦爱乐乐团,以强调作品的幅度、力度的演绎而著称。他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和马勒的交响曲,都体现出管弦乐的厚重色彩。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交响诗(序曲一幻想曲)。柴可夫斯基作于1869年。题名“序曲”。后于1870年、1880年两次修订,最后定名“序曲一幻想曲”。内容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该曲结构宏大,旋律优美,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Bernard Haitink 16:14
15 Beethoven: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1. Allegro con brio
马舒尔Kurt Masur (1927-) 德国人。1946年进莱比锡音乐学院学指挥,1948年任哈莱州立歌剧院副指挥,不久就升为正指挥。1953年任莱比锡剧院首席,1955-1958年任德累斯顿乐团指挥。1958年后先在梅特林堡歌剧院任音乐总指导,又在柏林喜歌剧院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4年接任德累斯顿乐团指挥,1967年后又升任常任指挥。1970年起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常任指挥、音乐总指导,1990年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2000年成为伦敦爱乐乐团音乐指导。2002年起他兼任巴黎法国国家乐团音乐指导。马舒尔的辉煌就是带领这支乐团录制的管弦乐作品所获得很高的评价。 命运交响曲Op.67 贝多芬作于1807年,是贝多芬最为着名的音乐作品之一。 第1乐章:热情的快板。第1主题是悲剧性因素的顽强与威严,甚至凶险。第2主题是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2个主题的发展就是命运的搏击,旋律时而激动不安,时而洋洋自得,“敲门的动机”又突然地闯进来了,命运主题的急剧发展,表达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它用敲门动机的强烈音响结束这一乐章。
Kurt Masur 08:13
16 Wein,Weib und Gesang,Walzer,op.333
普莱特Georges Pretre (1924- ) 法国人。巴黎音乐学院学小号,后转向指挥。先在马赛与里昂等地任助理指挥,在马赛歌剧院首次登台。1946年在巴黎喜歌剧院正式登台。29岁时他便来到金色大厅毛遂自荐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联票音乐会。巧的是,当时的大指挥汉斯•克纳佩茨布什身体抱恙无法演出,于是送上门来的普莱特尔临危救场,一天内在维也纳完成了两场精彩绝伦的首演。多亏了他热烈的性格,交响乐听众享受了一场暴烈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歌剧爱好者则享受了一场激情洋溢的《浮士德》。1959年指挥普朗克的歌剧《人类之声》后成为闻名的现代音乐作品指挥家。1966年他成为巴黎歌剧院的音乐总监,1989年指挥了巴士底歌剧院的开幕演出。近年来他担任过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客座指挥。1986-1991年担任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2008年、2010年登台指挥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美酒、女人和歌声圆舞曲Op.333 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为“狂欢节音乐会”而创作。全曲由序奏部、四个小圆舞曲、结尾构成。序奏是抒情旋律,转为富于男性气概的进行曲风格,然后转入圆舞曲速度而。4支圆舞曲均强调节奏和旋律。圆舞曲之间有四小节过渡,管弦乐队演出时效果依然很好。
Johann Strauss 10:41
17 Johann Sebastian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1 in F, BWV 1046 - 1. (Allegro)
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 (1924-) 英国人。幼年学小提琴,13岁就读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后又到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949-1959年一直在皇家音乐学院中任小提琴教授,并在1949年任圣马丁弦乐四重奏团小提琴演奏员,1954年任伦敦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1956年创建圣马丁室内乐团,任团长和常任指挥。1974年任洛杉矶室内乐团常任指挥,1979年起任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现在除在圣马丁乐团继续任职外,还任南德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马里纳是一个对和声织体的变化异常敏感的指挥家,他的出色表现主要通过他与圣马丁乐团的合作。圣马丁乐团在他的指挥下演绎的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几乎每一个曲目都能显示出其高贵、优雅、细腻和纤细的本质。 勃兰登堡协奏曲 6首乐队协奏曲,巴赫作于1721年,题赠给勃兰登堡侯爵卢德维希,故名。这6首大协奏曲是巴赫自由发挥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这个时期正是巴赫创作的顶峰,作品丰富而优秀。在这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练技巧展开动机,而除了创造纯粹的欢愉之外,并无其它任何意图。这六首协奏曲的第1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体面、欢乐、有点志高气扬,是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庆典、宴会等场面。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
Carl Pini 03:56
18 Antonín Dvořák: Carnival Overture, Op.92
纽曼Vaclav Neumann (1920-1995) 捷克人。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学小提琴中提琴和指挥,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44年成为捷克爱乐乐团中提琴演奏员。40年代中后期一直以中提琴演奏家身份活跃于乐坛,还担任过斯梅塔那四重奏团中的中提琴手。1947年作为指挥首次登台,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引起关注,第2年就成为捷克爱乐乐团的代理常任指挥。1950年起先后担任捷克广播交响乐团、布尔诺交响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还担任了柏林喜歌剧院指挥,1962年创建布拉格室内乐团,任常任指挥,1963年回到捷克爱乐乐团任常任指挥,1964年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与莱比锡歌剧院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1968年第3次担任捷克爱乐乐团常任指挥,两年后又再一次到德国,任斯图加特歌剧院音乐总指导。纽曼的指挥强调抒情性与弦乐的歌唱性,他是指挥捷克及东欧作品的权威,他率领的捷克爱乐乐团在演奏东欧作品时有一种原汁原味的韵味。 狂欢节序曲Op.92 管弦乐曲。又名《波希米亚狂欢节序曲》,德沃夏克作于1891年。乐队兴奋地奏出欢快的第1主题,曲调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节庆气氛。随后,乐曲又很快转到了描写节庆的第2主题,坚定而开朗,象征了生命的力量。当乐曲速度逐渐减慢为小行板,单簧管奏出充满诗情的主题带有浓郁的田园风味。随后,前面的几个主题不断地发展变化,犹如炽热的生命之火在蔓延着。最后乐曲回到第1主题,加入了铃鼓和三角铁等色彩性打击乐器,在狂欢的气氛中终曲。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9:22
19 Antonín Dvorák: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B 178 "From the New World" - IV. Allegro con fuoco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 美国人。1935年入哈佛大学学习作曲。后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大获成功。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约爱乐的客席指挥,1959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1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永远值得纪念的是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两天,伯恩斯坦在柏林指挥贝多芬《第9交响曲》,地点分别是柏林爱乐厅和音乐会堂。当时正值柏林墙倒下,伯恩斯坦将交响曲中席勒的欢乐颂改为“自由颂”。他的指挥曲目曲目范围广大,从巴洛克到现代都有涉猎,尤其是浪漫派作品。但是,作为作曲家,他也有不少著名作品。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为钢琴与人声所作的《赞歌148》。他一生共创造了3部交响曲、多部音乐剧,以及一些歌剧歌曲等。 第9交响曲Op.95 德沃夏克完成于1893年。全曲共分为4个乐章。第4乐章:终曲,火辣的快板。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这是极端悲愤的“思乡曲”,因此为人所知。乐章的主部主题威武而雄壮,后半段由小提琴和长笛回转连动;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发展部而是将《恋故乡》主题为选材,并进行频繁转调,形成辉煌的结尾,“自新大陆”的旋律渐渐远去。
Leonard Bernstein 11:08
20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etique" - I.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 (1914-) 意大利人。幼年起开始学小提琴,1930年入圣契西里亚音乐学院学提琴与作曲,1938年毕业后入圣契西里亚艺术学院学指挥。毕业后曾在罗马的奥古斯蒂奥乐团中任中提琴演奏员。1944年首次登台指挥圣契西里亚音乐学院乐团,获得引人注目的成功。同年意大利广播交响乐团聘他为常任指挥。1950年朱里尼被聘为米兰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51年又成为萨巴塔的助手,后接替萨巴塔成为斯卡拉歌剧院首席。1955年成为格林德包恩歌剧院指挥,很快就成为歌剧指挥大师。从1958-1967年任科文特花园剧院的常任指挥。1973年起任维也纳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8年起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朱里尼的指挥风格是严谨与精致,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悲怆交响曲Op.74 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的别名。作于1893年。 第1乐章: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1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第2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Carlo Maria Giulini 18:50
21 Ma Vlast ('My Country'), Symphonic Cycle: Vltava ('The Moldau')
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 (1914-1996) 捷克人。父亲是著名的小提琴家,14岁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钢琴、小提琴、指挥和作曲,20岁首次登台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合作。1936年起任捷克爱乐乐团指挥,1939-1941年任布尔诺歌剧院常任指挥,1941年重返捷克爱乐乐团任首席。1948年赴美国,1950年起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回欧洲,任科文特花园剧院常任指挥,1961年起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1-1974年任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库贝利克是一位艺术修养既高雅又全面的艺术家,他擅长于指挥戏剧性强的作品。其指挥德沃夏克和斯梅塔那、马勒的作品,具最出色的纯正味道。 沃尔塔瓦河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2乐章,斯美塔纳完成于1879年。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一条大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这是一曲充满魅力的抒情交响音乐,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乐曲最后转为E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沃尔塔瓦河》经常作为单曲单独演奏。
Rafael Kubelík 12:02
22 Georges Bizet: Carmen - Overture (Prelude)
索尔蒂Georg Solti (1912-1997) 匈牙利人。12岁时已公开登台演奏。13岁进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学钢琴与作曲。1930年曾专程向魏因加特纳学指挥,1933年起任布达佩斯歌剧院助理指挥。1942年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音乐比赛,获钢琴1等奖。1946年任慕尼黑歌剧院艺术指导,1947-1951年兼任巴伐利亚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2年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指导,1961-1971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9年接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3年兼任巴黎管弦乐团、巴黎歌剧院音乐指导,1979年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1997年猝死。索尔蒂的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成就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所创造的“索尔蒂音色”,他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管弦乐继承了“莱纳之声”的“爆棚”效果,而他所指挥的德国歌剧作品,尤其是瓦格纳的歌剧,也都是其最精彩的奉献。 卡门前奏曲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卡门前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一些旋律,充分地表现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2:15
23 Richard Strauss: 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 Orchestral Suite, Op.60 - 1. Overture to Act I (Jourdain
莱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 (1912-) 奥地利人。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钢琴、作曲和大提琴,后被瓦尔特与托斯卡尼尼看中,先后担任这两位大师身边的指挥助理。1935年开始担任合唱指挥,1938年被大都会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1943年赴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任常任指挥,1947年任罗彻斯特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纽约市立歌剧院常任指挥,1958年重返大都会歌剧院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2年起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6年辞去此职离开美国,回欧洲任维也纳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8年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莱因斯多夫的诠释追求作品的结构完美,能很好地控制音响及音色上的变化,使其显得异常鲜明和富有特色。他与鲁宾斯坦等著名演奏家合作的协奏曲享有盛名。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04:03
24 Benjamin Britten: Peter Grimes: 4 Sea Interludes, Op. 33a - No. 4. Storm
肯培Rudolf Kempe (1910-1976) 德国人。就学于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毕业后到多特蒙德歌剧院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 1929年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任首席双簧管演奏员。1935年首次指挥洛尔青的歌剧《偷猎者》获成功。1935-1942年开始在莱比锡歌剧院担任合唱指挥,1942年被聘为克姆尼茨歌剧院常任指挥,1948年为魏玛歌剧院常任指挥,1949年终于成为莱比锡歌剧院音乐总监与常任指挥。从此确立了他世界一流指挥家的地位。肯培1952年任慕尼黑歌剧院艺术总监与首席,1961年任皇家爱乐乐团首席,1976年慕尼黑爱乐乐团授予他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同年BBC交响乐团又聘他为常任指挥。肯培的指挥强调音响的色彩,因其是管乐演奏家出身,又对管乐的表现有透彻的领悟力,故善于表现浪漫主义后期的德奥作曲家的音乐。 4首大海间奏曲Op. 33a 第4首:暴风雨。该曲是非常形象化的暴风骤雨。
BBC Symphony Orchestra 04:25
25 Boiëldieu: Concerto for Harp and Orchestra in C - 1. Allegro brillante
马蒂农Jean Martinon (1910-1976) 法国人。13岁就进里昂音乐学院学习,后又转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作曲与指挥。1928年获巴黎音乐学院小提琴比赛第1名。1929年毕业后曾与许多法国乐团合作。二次大战期间,曾被关进集中营,获释后在巴黎指挥演奏他自己在狱中创作的作品,被注目而成为波尔多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46年到伦敦爱乐乐团。1951-1958年任拉穆勒乐团音乐指导,1958年任以色列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8年任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马蒂农追求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强调织体的层次变化,他的出色成就基本都是与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结果。他率领这支乐团指挥的法国作品有很高的权威性。 C大调竖琴协奏曲 布瓦尔迪厄
Ernst Märzendorfer 10:57
26 Divertimento in D, K.334 - Orchestral Version - 3. Menuetto - Trio - Menuetto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奥地利人。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1917年以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出。1928年卡拉扬第1次指挥登场。1934年任亚琛市立剧院音乐会指挥和歌剧总监,并首次与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合作。1935年被任命为亚琛市立剧院音乐总监。1938年得到了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指挥的机会,1939年同时接受了柏林国家歌剧院乐队长和普鲁士国家乐团音乐会指导两职。1946年在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非纳粹化后的卡拉扬很快就成为了欧洲音乐生活的中坚力量之一。1949年起卡拉扬开始经常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合作,并成为其德国演出季的指导。1953-54年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合作日益频繁,1954年出任乐团首席指挥一职。1956出任了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指导,1957年接受聘任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指导,1967年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维也纳歌唱协会终身指导,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指挥之一,1969-1971年担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顾问。卡拉扬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D大调嬉游曲K334 莫扎特作于1779-1780年。此曲是莫扎特所作嬉游曲中的巅峰。全曲共6个乐章。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这就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小步舞曲,中段是第一小提琴极为华丽的独奏。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5:22
27 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 Prelude
约夫姆Eugen Jochum (1902-1987) 德国人。在奥格斯堡音乐学院和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作曲与指挥。1926年作为指挥家首次登台,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难度很大的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从此崭露头角。1927-1929年在基尔剧院任艺术指导和常任指挥。1930年被杜伊斯堡歌剧院聘为指挥,1932-1934年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和国家歌剧院指挥。1949年创建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1年任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常任指挥,后又转任班贝格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约夫姆追求严谨的结构把握,造型能力强。 纽伦堡名歌手序曲 3幕歌剧,瓦格纳作曲。1868年首次公演。歌剧讲述了青年武士瓦尔特与金饰匠的女儿叶娃相爱故事,表述的是进步的民间艺术同墨守成规的腐朽保守艺术间的斗争。序曲首先由整个乐队奏出英武庄重的“歌手主题动机”表现了尊严自恃的德国市民形象。随后,长笛和双簧管依次在高音区奏出流丽抒情的旋律,表现了瓦尔特与叶娃的纯洁而真挚的爱情。以铜管乐器为主奏的辉煌的进行曲随后而至,描绘了名歌手们精神焕发的行进队列。后面还引用了许多歌剧中的动机,音乐极为丰富。最后在充满乐观情绪的高潮中结束。
Eugen Jochum 09:04
28 Camille Saint-Saëns: Introduction et Rondo - Capriccioso op 283
斯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 (1899-1978) 德裔美国人。在少年时期即能作曲、指挥,并演奏小提琴与钢琴,后在科隆音乐学院学指挥。1924年起相继在科隆歌剧院担任助理指挥,法兰克福歌剧院任音乐指导。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国外,1936年与人合作创建巴勒斯坦乐团,1938年应托斯卡尼尼之邀赴美国,先后任美国RCA乐团、布法罗爱乐乐团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2年起任匹茨堡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他擅长指挥贝多芬、布鲁克纳、瓦格纳的作品,指挥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尤为出色,而与匹茨堡交响乐团合作的格什文作品也极有特色。 活泼的回旋曲序曲op.283 圣-桑
Jascha Heifetz 08:28
29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C major, Op. 48-Valse: Moderato - Tempo di valse
巴比罗里John Giovanni Battista Barbirolli (1899-1970)英国人。从小随父学琴,11岁登台演奏大提琴。1911年进圣三一学院,后又进皇家音乐学院,1919年任大提琴演奏员。1918年应征入伍。1924年组建“巴比罗里室内乐团”,开始其指挥生涯。1926年被聘为英国国家歌剧院指挥。1937年首次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后担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43年担任哈莱管弦乐团首席。巴比罗里的指挥既追求幅度与动态,也注重于挖掘抒情性。巴比罗利是英国在世界上威望最高的指挥大师之一。1970年在伦敦逝世。 C大调弦乐小夜曲Op.48 柴可夫斯基作于1880-1881年。共4个乐章。第2乐章:圆舞曲。主题旋律轻盈舒展,典雅柔美,充满青春的活力,以抒情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真挚亲切的感情,后2段的音乐为重复主题旋律加以变化。最后加上一个尾声,音乐由强而弱,渐渐消失。
John Barbirolli 03:54
3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Night On Bald Mountain
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 (1895-1960) 希腊人。早年曾在雅典音乐学院学钢琴及和声、对位,1918年毕业时获该院钢琴演奏金质奖章。后曾拜布梭尼为师,成为著名的钢琴演奏家。1924年任雅典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兼任母校作曲教授,1932-1936年任巴黎管弦乐团常任指挥。1937年任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49年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兼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1960年离开美国在斯卡拉歌剧院舞台上指挥马勒交响曲时,突然昏倒而病逝。米特罗普洛斯是马勒作品的优秀诠释者,而且还是“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的优秀诠释者”。 荒山之夜 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乐曲表现了狂欢之夜的情绪,勾画出荒山之巅群魔乱舞的疯狂场景。乐曲逐渐加强力度,到达激烈的高潮,狂欢进入了癫狂的阶段,仿佛一个个幽灵在空中飞舞、骑着扫帚的女巫呼啸而过……突然,远处传来微弱而清脆的钟声,天已渐渐破晓,牧歌一样的旋律预示着熟睡的农民已经苏醒,这段纯朴的旋律与前面戏剧性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再也听不到狂欢的喧闹,群妖悄悄溜走,乐曲也在这样的平静安宁中结束。
Dimitri Mitropoulos 11:08
31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6 in F, Op.68 -"Pastoral" - 2. Szene am Bach: (Andante molto mosso)
伯姆Karl Bohm (1894-1981) 奥地利人。从小常出入各种音乐演出场所。1913年进入格拉茨大学研习法律,之后又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1917年,伯姆开始担任格拉茨歌剧院助理指挥,3年后晋升为首席指挥。1920年指挥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而获得声誉。次年担任慕尼黑国立歌剧院指挥。1921年应聘任慕尼黑歌剧院指挥。1954年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任指挥。1950-1954年担任科隆剧院当艺术顾问。1957年起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1964年被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1970年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1973年担任了伦敦交响乐团的总监。1981年逝世。他的指挥气势宏伟,语言朴素,结构严谨,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听众的感情。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乐团相媲美。 第6号交响曲Op.68 又名《田园交响曲》,贝多芬作于1808年。这部作品模仿了自然。各乐章都有小标题。第1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贝多芬的标题为“到达乡郊,复苏轻松的心情”。开头平静、优美,渐渐变得积极、热切,描绘了作曲家初到乡间的感受。主题不断的重复,多彩的配器营造出了生机盎然的气氛。
Wiener Philharmoniker 13:59
32 Edward Elgar: Chanson de Matin, Op.15, No.2
鲍尔特Adrian Boult (1889-1983) 英国人。早年曾在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音乐进修班学习。1912-1913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进修。1919年指挥了《行星组曲》的首演。1924年还担任伯明翰节日合唱团和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的负责人。1926年担任考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总监助理。1928-1931年任BBC巴赫合唱团指挥。1930-1950年任BBC交响乐团指挥,这一职位为他带来了国际性的声望。1950-1957年担任伦敦爱乐乐团指挥。1962-1966年再次在皇家音乐学院任教。1983年逝世于伦敦。鲍尔特与埃尔加、霍尔斯特、沃恩威廉斯是密友,诠释他们的作品与英国现代作品具有当然的权威性。 晨歌Op.15 No.2 埃尔加作于1899年。与另一首《黄昏之歌》相对应,原曲是为小提琴及钢琴所作。 该曲描写春天里英国乡间露水湿润的清新感觉。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3:26
33 Strauss (R):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 30 - Sunrise
莱纳Fritz Reiner (1888-1963) 匈牙利人。早年在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学钢琴与作曲,又在布达佩斯大学兼学法律。1900年任布达佩斯喜歌剧院副指挥,1911-1914年任布达佩斯民族歌剧院指挥,1914年起任德累斯顿歌剧院首席。1922年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席,1931年在科蒂斯音乐学院中担任指挥教授,1938-1948年任匹茨堡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48-1953年任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3-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莱纳指挥的最辉煌时期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最后10年,他培养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莱纳的指挥特长是善于表现动态,调动出乐队丰富的色彩,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最出色的是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德彪西、拉威尔、莱斯庇基的作品,而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这样的作品,当然也能最显示出特长——处理得五彩缤纷。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Op.30 交响诗。施特劳斯(里查)作。1896年初演于法兰克福。查拉图斯特拉是古代波斯宗教改革者。本曲取材于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全曲共9段。 第1段:日出。引子曲长共1 分30 秒,但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逼真。这个引子宏伟、壮丽、动人心弦。可以清晰地听到了“超人行进的脚步声。这段音乐常在音乐会中出现。
Fritz Reiner 01:31
34 Johann Sebastian Bach: The Passion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BWV 244 - No. 1 Kommt, ihr Töchter, hel
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1954) 德国人。父亲为考古学教授,母亲是画家。10岁时创作了《小提琴奏鸣曲》、《第一弦乐四重奏》等作品。20岁的富特文格勒首次走上了指挥台,指挥慕尼黑凯姆乐团演奏了布鲁克纳《第9交响乐》、贝多芬《大厦献礼》等复杂艰深的乐曲,一鸣惊人,开始了其指挥生涯。1911年25岁时他担任吕贝克歌剧院指挥,1915年成为曼海姆歌剧院的指挥。1920年接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指挥。1922年登上了世界闻名的这两支乐团的指挥宝座1925-1927年,富特文格勒3次赴美国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1927年出任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成为国际乐坛一霸。1954年因肺炎发作,病逝于巴登。富特文格勒受到浪漫的比洛和精确的尼基什的影响很大,从而揉成自己内在的、抒情的指挥.独具特点,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马太受难曲BWV244 耶稣受难曲之一。独唱、合唱与乐队。巴赫作,1729年初演于莱比锡。以《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受难故事为内容,真实的展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被捕、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他的教堂音乐的顶峰,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表现的是热情、正义、崇高,歌颂人类的感情。该曲在作者死后七十九年,即1829年,才在门德尔松主办的音乐会上再次演出。
Singverein Der 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08:44
35 George Frideric Handel: Messiah, HWV 56 - Sinfony
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1885-1973) 德国人。16岁入霍赫音乐学院,后在施泰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06年,克伦佩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1907年担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的常任指挥。1910-1913年担任汉堡歌剧院指挥,后又先后在不来梅、斯特拉斯堡、科隆和威斯巴登等许多城市的歌剧院中担任指挥。1926年担任克罗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1931年担任了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希特勒上台以后,1933年逃亡到了美国,并于1933-1939年担任美国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战后,1947年担任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国立剧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51-1970年担任了英国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1973年逝世。克伦佩勒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克伦佩勒推崇现场演绎,他曾斥录音室录音为无稽,但其身后却以大量的录音室经典录音而著名。虽然作为作曲家的克伦佩勒不是很出名,但他写有大量作品。
Jerome Hines 04:34
36 Alexander Borodin: Prince Igor, opera (completed by Rimsky-Korsakov & Glazunov) - Polovtsian Dances
比彻姆Thomas Beecham (1879-1961) 英国人。从小颇具音乐才能。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19 岁首次登台指挥了哈雷管弦乐团。1902年来到伦敦学习作曲,并担任帝国大歌剧院助理指挥,1906年他成立新交响乐团,首次以指挥家的身份出现在伦敦乐坛,1909年创建了比彻姆交响乐团。1929年创办了“迪利亚斯音乐节”。l932年创立了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并且亲自担任了7年这个乐团的首席指挥。1946年筹建了著名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亲自担任了15 年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因为英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获“英国交响乐团之父”的称号。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出色的才干和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的指挥大师,当今天人们津津乐道地评论着伦敦爱乐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的精采演奏时,恐怕都要联想到比彻姆为之做出的突出贡献吧。 波罗维茨舞曲 又名《鞑靼舞曲》,歌剧《伊戈尔王》中的一首充满东方色彩的舞曲。鲍罗丁作。此剧只有作为管弦乐曲经常被演奏的“鞑靼姑娘们的舞蹈”这一段被公认为歌剧与舞蹈完美结合最成功的代表作。
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 10:31
37 Antonín Dvořák: Symphony #9 In E Minor, Op. 95, B 178, "From The New World" - IV. Allegro Con Fuoco
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1876-1962) 德国人。8岁入柏林斯特恩音乐学校学习。1894年先为合唱指挥,后为歌剧指挥。1896-1898年任布雷斯劳城市剧院和普雷斯堡歌剧院第一指挥。1898年秋季任里加歌剧院第一指挥。1900年秋季任柏林皇家歌剧院(后柏林国家歌剧院)皇家普鲁士指挥。1901-1907年他与马勒一同工作,为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勒诠释者之一奠定了基础。1913年任慕尼黑歌剧院首席皇家巴伐利亚音乐总指导。1923-1925年往返于新旧世界。1925年任柏林市立歌剧院音乐总指导。1929-1933年任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33-1936年再度居无定所。1936-1938年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指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1947年接受纽约爱乐乐团音乐顾问(实即音乐总监)一职。1957年心脏病发作后逐渐退出舞台。1962年逝世于家中。瓦尔特的艺术有两点似乎尤为突出,即自由速度与和声效果。瓦尔特自始至终坚持将纯音乐作纯音乐处理。他对音乐的诠释具有持久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他擅长指挥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的作品。瓦尔特是优秀的钢琴家他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录音。 新世界交响曲Op.95 德沃夏克发表于1892年,是交响音乐的珍品之一。作者1892-1895年旅居美国,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因此曲写于美国(西方称美洲为“新大陆”或“新世界”),故名。 第4乐章:快板。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大提琴演奏的主题广阔无垠,温暖而深情。尾声,音乐以雷霆万钧之势结束了全曲。
Bruno Walter 12:16
38 Émile Waldteufel: The Skaters Waltz, Op. 183 (1990 Remastered)
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 意大利人。9岁入帕尔玛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一个歌剧院乐队中担任大提琴手,后临时上台,成功的指挥了《阿伊达》,从而开始了指挥生涯。1898年成为斯卡拉歌剧院指导与常任指挥。1906-1908年又回剧院任常任指挥,1908年去纽约大都会剧院,首次在该剧院指挥《阿伊达》、《西方女郎》。 1915年回意大利。1921-1929年再次担任斯卡拉歌剧院的常任指挥。1930-1936年任纽约爱乐乐团首席。1937-1954年在纽约担任NBC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其间任BBC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1946年回斯卡拉歌剧院。托斯卡尼尼是“20世纪客观现实主义指挥艺术”的开拓者,他忠实于原作,托斯卡尼尼的指挥特点是严谨、精湛、精确、质朴与热情。他擅长指挥普契尼、瓦格纳、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大师的作品。托斯卡尼尼的唱片几乎都是由BMG(RCA)录制、发行,并且都是单声道的。 溜冰圆舞曲Op.183 “法国圆舞曲之王”爱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著名的乐曲,作于1882年,原为管弦乐曲。他的圆舞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一样受到欢迎。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第一小圆舞曲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第二小圆舞曲中的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频繁的休止符,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乐曲情绪欢快而有力,及溜冰者洒脱的姿态。接着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断,轻巧而诙谐与滑稽的舞蹈动作;第三小圆舞曲是变化的第一小圆舞曲,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情绪对比。随后,整个乐队奏出轻盈、委婉甜美的第四小圆舞曲,表现眼花缭乱溜冰动作的华彩乐段;结尾再现开头的第一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Arturo Toscanini 06:49
39 Richard Strauss: Don Juan, Op.20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德国人。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4岁学习弹钢琴,5岁开始作曲,10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去曼宁根乐队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22-26岁,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9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14部歌剧。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唐璜Op.20 根据德国诗人雷诺的诗作而作的交响诗,理查德施特劳斯完成于1888年,1889年在魏玛宫廷由理查自己指挥首演。该音乐描述了唐璜的花花公子形象,他傲慢自信和极具征服欲,又骑士般的高贵与勇武,浪漫时代的膨胀个性以及对理想之美的悲剧式渴望。该音乐也讲述唐璜的一次逢场作戏式的风流韵事。
Richard Strauss 15:36
40 IV. Adagietto (Sehr langsam)
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 奥地利籍犹太人。15岁入学于维也纳音乐学院。1880年开始了指挥家的生涯。他的指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热情而又准确,对乐曲有自己独到的解释和处理,不为传统的看法所束缚。1885年任维也纳歌剧院指挥。1888年任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897-1907年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1907 年任纽约大都会剧院首席指挥,兼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他的指挥如实地反映出作曲家的构思,充满着深厚而炽热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性,在指挥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是维也纳浪漫派末期作曲家,深受贝多芬、瓦格纳、布鲁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源泉常来自传统的艺术遗产与奥地利民歌。所作9部交响曲以及一些声乐作品在近代音乐文献中居重要地位。 马勒作为指挥家的名声不如作曲家,本网上没能找到他的指挥作品。 第5交响曲 升C小调,马勒作于1901-1902年.。共5个乐章第4乐章:稍慢的慢板。以竖琴伴奏,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题,变成厚重的对位后进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动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调,是对第一段的简化。
Gustav Mahler 09:51
41 Berlioz: Le carnaval romain, Op.9
尼基什Nikisch Arthur (1855-1920) 匈牙利人。11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1874年成为维也纳宫廷管弦乐团成员。1877年负责莱比锡歌剧院合唱排练,从此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1879年任莱比锡歌剧院首席指挥。此后的10年,他致力于排练新歌剧和恢复被埋没了的杰作。1885年在李斯特协会的一次音乐会上,他背谱指挥了《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震惊了莱比锡。1893-1895年任布达佩斯歌剧院院长。1895年成为莱比锡格万豪斯乐团的首席指挥。1895年他又担任了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13年合作录下第一个完整的《命运》。此外,他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的指挥。1922年逝世于莱比锡。尼基什被认为是彪罗、马勒之后20世纪的第一代指挥大师,指挥风度典雅,富有浪漫气质,以阐释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而著称于世。 罗马狂欢节序曲Op.9 伯辽兹为他的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第2幕所作的序曲,作于1834-1837年间。乐曲在激烈的序引后,英国管奏出优美的旋律,音乐气氛步步高涨,动人的抒情色彩越来越浓郁。经过发展后,乐曲逐渐兴奋,速度采用急速的快板,将音乐带进了萨尔塔瑞罗舞曲的本体。整段音乐体现了舞蹈中人们歌唱的情景。最后,萨尔塔瑞罗舞曲音调不断变换的节拍和绚丽的乐队色彩交相辉映,以极其壮丽的气势将狂欢气氛推向高潮。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