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人收藏

共26首歌曲

标签
#古典 #浪漫主义
创建者
沸焰节操组
更新时间
2014年08月12日

歌单介绍

本期主题:未尽之尽

——西洋古典乐小览

“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平静的湖面

却可以在那些传世的画卷中使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

何乐不为…”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Richard 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30 - Prelude (Sonnenaufgang)
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是德国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浪漫派作曲家。 本期开篇选取了其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曲,这部作品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是描写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首段——“日出”,短短1分30秒,却层次分明,以延长四小节管风琴低沉的C音起势,接着是四支小号,继而大调和小调戏剧性地交替,又以定音鼓雷鸣般的三连音衬底,刻画出一派万物新生的磅礴景象,具有极大的艺术表现力。
Herbert von Karajan 01:50
02 Antonín Dvořák: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4. Allegro con fuoco
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十九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是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德沃夏克以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为素材创作,有美国移民者的生活主题,亦有黑人灵歌的精神内在,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
István Kertész 11:17
03 Hamlet: a Vos Jeux, Mes Amis...
由昂布鲁瓦斯•托马斯(Ambroise Thomas)创作的五幕法语歌剧《哈姆雷特》,以莎士比亚著名同名戏剧为蓝本,于1868年在巴黎首演。一个半世纪前法国巴黎托马斯的名讳可谓家喻户晓,这位科班出身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十多部歌剧,而真正保留到今天并还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只有《米侬》与《哈姆雷特》了,也就是这两部歌剧奠定了他音乐生涯里最坚实的原则立场,以为一个中心,并辅以两个基本点为托马斯的歌剧镀上了层层色彩斑斓的绚丽多姿的光彩。 在德国花腔女高音之后狄安娜•达姆娆(Diana Damrau)的演绎下,流畅悦耳的旋律,华丽装饰的唱腔与悲情壮观的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姆娆的舞台功架极具震摄力,连那些飞快的华彩唱段,她都是粒粒精准,绝无马虎混过之嫌,仿佛让人穿越时空,体会到托马斯歌剧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光彩。
Diana Damrau 14:41
04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2 In B Minor, Op.7, MS.48 - 3. Rondo à la clochette, 'La campanella'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以非法技艺著称的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作品多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这首《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极负盛名,李斯特的钢琴曲《钟》就根据此乐章主题作成。开头左右手奏出类似钟声的八度,接着在左手轻柔的和弦伴奏之下,右手弹出主旋律。后在主旋律的多次变奏以及右手大范围跑动下,全曲达到高潮,最后在激烈的和弦中结束。 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是当代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其有录音记载的作品涵盖了从维瓦尔第、巴赫直到当代作曲家的极为广泛的作品,同时最为擅长帕格尼尼的作品。
Salvatore Accardo 09:04
05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for Piano, Op. 27, No. 2Moonlight: I. Adagio sostenuto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三段体,用不断流出的三连音符来表达无边的幻想。“……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注解。
Rudolf Serkin 06:32
0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Trio in E major, K.542 - 1. Allegro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自幼便展露天赋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他创造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同时在歌剧方面也卓有成就。 钢琴三重奏是由巴洛克时期的弦乐三重奏演变而来的,钢琴成为音乐的中心,原来的两把小提琴各由一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所代替,分别演奏高声部和低音旋律。莫扎特让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三件乐器处于同一平台,使其默契融会,交相辉映,从而将这种体裁的室内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让音乐更加丰富多姿,更加具有“平衡的美感”。
Beaux Arts Trio 07:10
07 Frédéric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CT. 47 - II.Romance:Larghetto
肖邦(F.F.Chopin),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肖邦如是解说其第一钢协。在鲁宾斯坦的诠释中,这一作品被注入了不俗的阳刚气与大气,真实安定,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肖邦,但却是最值得欣赏的肖邦。
Arthur Rubinstein 10:43
08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I.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 Cadenza - Tem
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为标志。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支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经典,绝大部分门德尔松的乐迷都是从它开始。第二乐章小提琴的主题纯洁,柔美,似乎在温柔的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乐队始终伴随在小提琴周围,起着色彩性的装饰效果,高雅柔美,温婉多情,有时还流露着一点点的感伤。
Yehudi Menuhin 12:29
09 Le quattro stagioni [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Op.8 No.4 RV297, 'Winter' : I All
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同时他也是一位神父,然而在作品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庄严中不乏灵魂的释放。 《四季》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集,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所选《冬》第二乐章表现的是屋内人围坐在火炉边,品尝热酒,感受温暖安宁的浪漫气氛,与第一乐章相照应。 Il Giardino Armonico版运用了纯古乐乐器演奏的方式,更加贴近原作的意图,例如,维瓦尔第作品的慢乐章装饰音的演奏是许多独奏者所忽略的,但这个版本Onofri在慢乐章中的装饰音非常自然,让人尽情的在音乐声中慢慢体会维瓦尔第式古典。
Il Giardino Armonico 03:43
10 Maurice Ravel: Jeux d'eau
拉威尔(Maurice Ravel),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曲子精密而巧妙。 《水之嬉戏》是拉威尔学生时代的作品,采用了大量和声、织体、音区、力度的变化等印象派技巧,从而成为确立作者钢琴音乐风格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随着一、二主题的渐进呈现,左右手主奏伴奏的切换,水如精灵一般的形象跃然脑海。最终当主题再现,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会合成一条光耀夺目的清泉,缓缓地流向远方。错落有秩,灵动自然。
Samson François 06:05
11 Think of Me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现代音乐剧大师韦伯(Weber,Carl Maria von)的代表作,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完美的布景,以及无处不流露出的古典气息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 这首《Think of Me》选自改编电影的原声,其中经典的旋律贯穿整部影片,由不同的唱腔形式分别表现,是韦伯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完美诠释作品之一。
Sarah Brightman 04:09
12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1, Arr. Fritz Hoffmann - Intermezzo
比才(Georges Bizet),法国作曲家,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歌剧《卡门》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演出剧目,体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在第三幕中,这一首间奏曲表现了女主人公卡门与她的爱人初恋时的甜美心情,但有人把这首曲子名为牧歌,似乎这是牧童在悠闲之中吹出来的牧笛曲子。 长笛吹出的旋律和平而喜悦,另一个单簧管的音乐似在呼应而吹响。这一首牧笛乐曲不很热烈激情,但在后面部分却似乎是牧场远处山谷中传来鸣响似的回声,轻柔悠扬,饱含脉脉的温情,体现出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2:38
13 Gustav Holst: The Planets, suite for orchestra & female chorus, Op. 32, H. 125: IV -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 Theodor),现代最杰出的英国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大胆地进行和声的实验,采用多调性的作曲手法,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行星组曲》。 《行星》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八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命名,乐队阵容十分庞大,启用了众多很少登台的乐器,在最后一章居然还穿插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本期选择了第四乐章《木星》。这一乐章构思宏大,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落,绵亘不绝。第二部分由快板转为行板,旋律类似于东方的五音音阶,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失庄严与伟岸。第三部分照应开篇,体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未知的神秘。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选取的版本是由我最喜欢的指挥家卡拉扬先生指挥的,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 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Herbert von Karajan 07:36
14 Franz Liszt: Prometheus Symphonic Poem No.5
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有 “钢琴之王”之称。 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以普罗米修斯的形貌、苦恼与净化为表现主题,蕴含了李斯特对于人类本能、痛苦以及对幸福的预感的哲学思考。李斯特如是说:“我们的责任只在于完成能表现为追寻最高目标的大胆执著、坚毅、忍耐、表达我们赖以赎罪的创作力、活动力、痛苦的呐喊、鲜血泪痕,以及对救世主的信赖……苦恼与净化!描写这个过于真实的寓言的根本概念被束缚得太紧了,需要有像阵雨前的闪电雷声一样的东西来点缀它,而那孕育胜利的艰难与卓绝毅力,就是形成此曲音乐风格的根本要素。”
Claudio Abbado 13:04
15 Mahler: Symphony No.1 In D - 2. Kräftig bewegt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直观而富于激情。 马交一,D大调,标题为《泰坦》,据德国浪漫派诗人保罗的同名诗而命名。其第二乐章体现出了马勒独有的古典兼现代思维。杜鹃啼鸣,高山恬静。你感觉到自己徜徉在一片湖光山色中,自在弛放。
Claudio Abbado 07:23
16 Johann Pachelbel: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arr. Max Seiffert - 1. Canon
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德国巴洛克后期作曲家,其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也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Pachelbel’s Canon》,亦即我们常说的“卡农”,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是颇受喜爱的器乐小品。曲调婉转却并不悲痛,用28度的轮回诉说暴雨后的晴空。像是雨后一尘不染的天空,湛蓝、悠远、纯净。
Herbert von Karajan 05:09
17 Clarinet Concerto No. 2 in E-Flat Major, Op. 74: III Alla Polacca
韦伯(Weber Carl Maria von),德国作曲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有很深的领悟。 韦伯传世的作品中有不少与单簧管相关,本期选取了充盈着波尔卡风格的《降E大调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第三乐章。波尔卡风格频繁地出现于韦伯作品末乐章,它要求的是韦伯式的兴高采烈、雀跃欢腾,这种欢乐既有茁壮健康的民间活力,同时又处处透出富有教养的细腻文雅。
Sharon Kam 07:03
18 Concierto de Aranjuez for Guitar and Orchestra - 2. Adagio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亦称《阿兰胡埃斯之恋》,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饮誉世界的吉他名曲,被誉为三大吉他协奏曲之首。这部作品以吉它为主奏乐器,管弦乐队伴奏的形式是十分罕见的,整个乐曲充满一种西班牙式的忧伤,优美难以言喻的旋律,以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
Pepe Romero 11:30
19 Partita No. 1, BWV 1002, In B Minor: Tempo di Bourree
巴赫(J.S.Bach),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保罗•格布瑞什(Paul Galbraith)自己改编和演奏的唱片《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全集》是为了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而推出的。这套唱片获得了1998年格莱美最佳独奏乐器专辑的提名,著名的留声机杂志称之为“吉他唱片历史上的里程碑”。值得一提的是保罗使用的是他专用的八弦吉他,在高音和低音方向各增加了一条弦,并有一根类似大提琴的金属尾针支撑,支在一个木质共振箱上,被称作“勃拉姆斯吉他”。
Paul Galbraith 01:46
20 Fantasie C-Dur op. 15 D 760 "Wanderer-Fantasie"
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C大调幻想曲》,又称"流浪者幻想曲",传达了作曲家对命运的感叹,对世事人心的体会,对自由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曲由激昂的和弦引出艺术歌曲《流浪者》的主题,开始了一段对话式的戏剧性音乐表述,紧接着出现第二乐章优美而宁静的旋律,似乎是作曲家内心孤独和凄凉的表白。第三乐章充满着活力,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孤独的流浪者短暂的快乐。随后第四乐章在贝多芬式的辉煌中结束了全曲,表达了作曲家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Alfred Brendel 22:22
21 Robert Schumann: Quartet for Piano, Violin, Viola & Cello in E-flat Major, Op. 47 - IV. Finale. Viva
舒曼(Robert Schumann),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他的钢琴四重奏诞生于所谓“室内乐之年”,钢琴五重奏完成后,舒曼很快又写出了这一作品。很难想像这充满生命力的曲子是在连续几夜失眠的可怕状况下谱成,舒曼精神衰弱的最初征兆也在这一时期微现。然而乐曲的魅力却未打折扣,大提琴的吟唱温暖感人,中提琴抚慰备至,小提琴则隽细娓美。活泼的终曲意兴盈飞,怡悦明瑞,烦郁一扫而尽,仿佛天空净透湛蓝,不着尘埃。
Glenn Gould 07:09
22 Vincenzo Bellini: Vaga luna che inargenti
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在贝利尼的作品中所显露出来的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忧郁。贝利尼的作品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美妙的旋律;其二是高难度的美声唱段,这两者的完美融合便是他歌剧的魅力所在。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 《游移的月亮》是一首曲调动人的抒情歌曲。音乐包含有无限的深情,简洁透明,旋律清新动人,表达了对姑娘的深深爱恋、歌曲伴奏旋律犹如月光倾泻,令人沉醉于月色花影中,心中不免产生几许感慨。如歌的行板犹如一首清新的小诗,歌曲魅力在于它纯真的气质,让人置身于宁静而又祥和的天籁之中。
Cecilia Bartoli 04:04
23 "Non più andrai"
《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是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这首乐曲用分节歌形式写成。A段前十二小节基本上是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明快有力;B段曲调变得比较温柔,带有宣叙调性质。然后A段曲调再现,C段又带宣叙调性质,然后A段再现,最后接入雄壮的尾声。该版由赫尔曼•普莱,德国抒情男中音演唱,生动再现了费加罗这个角色。
Hermann Prey 03:42
24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4. Rondo (Allegro ma non troppo)
下面这首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通常也被称作《春天奏鸣曲》。本期选取其第四乐章,一个回旋奏鸣曲乐章,一共有三个主题。第一主题首先在钢琴上奏出,连绵不断,两个副主题在其间穿插,勾勒出一幅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灿烂画面,不愧其春天奏鸣曲之名。
Itzhak Perlman 06:50
25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I. Adagio - Moderato
埃尔加(Edward Elgar),英国作曲家,作品既有民族特色又饱蕴后期浪漫主义内在热情。 这一支大提琴协奏曲是本期电台中小编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是乐编小胖先生在看电影《她比烟花寂寞》时发现的,不得不说这首大提琴曲子非常抓人。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是一位十分优秀同时又极富悲剧色彩的女大提琴家,杜普蕾的演奏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既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表现,显得颇有大度。
Jacqueline du Pré 07:58
26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12 Festival Overture, for orchestra in E flat major, Op.49
本期最后一首,来自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创作的。这首序曲的编制极其宏大,行进中毫不拖泥带水,而最引人注目便是再现部中合入《马赛曲》主题的炮声。然而柴可夫斯基本人并不满意,认为这支作品“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反观宏大辉煌的全曲,听后虽令人心潮难平,但多半是由于它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本质。 2005年,这支曲子因《V字仇杀队》被搬上银幕,主人公精彩而残酷的复仇行动与曲子的整个理念不谋而合。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人们更乐于欣赏这样的作品,为什么绝大多数现代人无法静下来欣赏古典音乐,为什么真正的文艺越来越难以存活。辉煌的篇章、激昂的高音就好像既得的功名、飞来的横财,迷人眼球,乱人心智,然而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人狂热地追求这些东西。当我们满足于直截了当的快感,甚至欲求不满地希望这种快感来得更快一点,我们便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平静的湖面,却可以在那些传世的画卷中使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何乐不为…
Antal Doráti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