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8人收藏

共45首歌曲

标签
#前期浪漫主义音乐
创建者
新颖
更新时间
2019年09月19日

歌单介绍

浪漫情调,清新华丽,迷人诗意展现在你的面前,创造出的美的意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如果试过在宁静的夜里沉思,倾听这个世界在转了一天之后究竟想说些什么,那么你该会同意,其实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古典音乐的魅力正在于此。

音乐注入一股清凉,如深秋午后的暖暖阳光,给人以身心的放松,抚平烦燥的心情,带来浓浓暖意。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梅赫伦。自幼学习音乐,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爆发,给贝多芬带来民主、平等、博爱的理想。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鸣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老年耳朵失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

尼科罗·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及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他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柏辽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Weber CarlMariavon,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786年11月18日生于奥伊廷,1826年6月5日卒于伦敦 。

瓦格纳称韦伯为“德国作曲家中最具德国特色的人”。罗西尼说,韦伯的歌剧杰作使他痛心。伯是瓦格纳的主要先驱,他是第一位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巡回演出的杰出钢琴家,器乐作品的早期天才和首批最优秀的“**”指挥之一。

1813~1816年领导布拉格歌剧院工作,1817年起定居德累斯顿,并与一女歌唱家结婚。1820年以前还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奏和指挥。他有一双大手,可以轻松地弹奏十度内的四部和声,演奏风格亲切而富于技巧 。韦伯在德国音乐史上是解放者,他使德国音乐摆脱了意大利影响的束缚,表明本国民间曲调形式怎样可供歌剧及其他题材所用。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chinoRossini,1792~1868)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792年出生于意大利东部威尼斯海湾的一个港口城市佩萨罗,1868年逝于法国巴黎。他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

罗西尼的父母也都是音乐家,他父亲是一个小号手,他的母亲是一个歌手。他很早就受到音乐训练。六岁时他就在他父亲的乐队中演奏三角。

1829年的《威廉·退尔》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在他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因为欧洲通过传教等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派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势力的鼎盛时期,浪漫主意思想,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久远的。

——————————————————《美妙音乐奏响古典浪漫》———————————————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Op. 73 - 1. Allegro
贝多芬《皇帝》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贝多芬:《皇帝》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 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乐章经过高潮之后,在极强的兴奋状态中结束本乐章。
Daniel Barenboim 00:01
02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Op. 73 - 2. Adagio un poco m
贝多芬:《皇帝》: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4/4拍子,自由的变奏曲式。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 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
Daniel Barenboim 08:59
03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Op. 73 - 3. Rondo, Allegro
贝多芬:《皇帝》: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 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1]
Daniel Barenboim 11:04
04 Ludwig van Beethoven: 6 Gesänge op.75 - 1. Kennst du das Land
贝多芬:《你知道那个地方吗?》(Kennst du das Land) 迷娘的著名唱词、贝蒂娜的主题歌。 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橘橙金黄, 怡荡的和风起自蔚蓝的天上, 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柱轩昂.... 那方啊!就是那方! 心爱的人儿, 我要与你同往! 你是否知道那个地方? 那个地方,那个地方, 那个美好的地方。 有意无意的, 听从着那个美好地方的召唤。
Adele Stolte 04:30
05 Ludwig van Beethoven: 8 Lieder Op.52 - 2. Feuerfarb'
贝多芬:莫利的告别(Mollys Abschied)
Peter Schreier 03:28
06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 III - Rondo (Allegro)
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 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Claudio Arrau 04:36
07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1. Poco sostenuto - Vivace
贝多芬:A 大调Op.92第七交响曲的主题与第三交响曲相似,也是描写英雄。但处理的方法却有所不同,它不是用戏 剧性的冲突和斗争来表现英雄的形象,而是着重描写人民的凯旋与欢乐。全曲贯串着一种舞蹈特性,充满了生 机与活力。瓦格纳称之为“舞蹈的颂赞”。作品约写成于1812 年5 月,1813 年12 月8 日,在维也纳大学大厅 举行首演,贝多芬本人担任指挥。 贝多芬第一章 活泼的中速 第一乐章有个很长的引子,展开得很充分,一个雄伟而朴素的主题自上而下,除了用全乐 队的齐奏和弦偶尔加以强调外,再没有别的渲染。这个主题与另一个优美、温柔的第二主题相结合,很有气势 地铺展开来。接下去才是这一乐章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的,柏辽兹称之为农夫的 轮舞。这段旋律不断增强,直至不再具有舞蹈的特征。尾声时,乐队在低音区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 着一个强有力的五音乐句,不断反复,上方的乐队则持续增强,直到最后的高潮。
Philharmonia Orchestra 12:52
08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2. Allegretto
贝多芬:第二章 小快板 虽然标记是小快板,但这一乐章绝不是轻快的。贝多芬曾犹豫过,是否把它标为行板。它开始 时,是由木管吹奏的柔和的长音和弦,以后是低音弦乐器上安静的节奏,它一直伴随着这个主题和后面的一组 变奏: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围绕在它周围的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交织起来的声部。不久,伤感的a 小调转 到明朗的大调中去,单簧管和大管在此用另一种节奏吹奏了一些更为流动的旋律,即使在这里,前面那安静的 节奏仍在低音区轻声地作响。当高潮平息下去,这主题的片断时尔在这个乐器上,时尔在那个乐器上低声耳语。 最后,这一乐章在小提琴的叹息、回响中结束。
Philharmonia Orchestra 09:32
09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3. Presto
贝多芬:第三章 急板 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极快的谐谑曲,充满着令人惊异的爆发性和动力性对比。这倒不是由于它轻 快的节奏、多变的乐队色彩以及妙趣横生的机智,而是由于各主题的绝妙联系和曲式上的高度完善。开头两小 节的坚实笔触用细雨般的顿音加以对比,这个对比在开头的小节从弦乐组的低音区跳向高音区时,变得强烈起 来。这时,三声中部由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来回摆动,和主要部分呼应。三声中部本身也 富有对比,它出其不意地从谐谑曲各主要段落中突现出来。它再一次从头至尾再现。在本乐章的末尾,当它好 像还要作第三次反复时,被全乐队演奏的五个尖锐的和弦打断,像是一种带幽默色彩的不耐烦。
Philharmonia Orchestra 08:22
10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4. Allegro con brio
贝多芬:第四章 活泼的快板 在旋风般的末乐章里,舞蹈性的旋律更富于力度。开头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 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无比壮丽的篇章,这种不停的旋转席卷全篇,像是酒神的狂怒,一个接着一个, 最后在宏伟的尾声中结束。
Philharmonia Orchestra 08:01
11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Romance No.2 in F major, Op.50
贝多芬:这是Willi Boskovsky与维也纳爱乐乐团25年合作的最后一次新年音乐会。在这25年的合作中,Willi使用他的琴弓指挥,在重要的主题上,他以第一提琴手的身份领导乐团。
Wiener Mozart Ensemble 09:35
12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1. Allegro
贝多芬:《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第一乐章 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层次丰富,绚烂浪漫。小提琴和钢琴互补交织,层叠荡漾,让人感觉清新明丽。”
Itzhak Perlman 09:54
13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2. Adagio molto espressivo
贝多芬:《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第二乐章 极富情感的慢板,降B大调。是有一个抒情优美的旋律不段变奏构成的乐章,自由而温暖,钢琴与小提琴的对答充满了春天的温暖感。”
Itzhak Perlman 06:28
14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3. Scherzo (Allegro molto)
贝多芬:《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第三乐章 一首谢学曲,很快的快板, F大调,混合三段体。钢琴和小提琴音阶的三度或者六度的平行进行,使音乐具有诙谐的特点,轻松而欢快。在这里完全没有贝多芬那英雄的精神品质。”
Itzhak Perlman 01:14
15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4. Rondo (Allegro ma non troppo)
贝多芬:《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第四乐章 一首从容的回旋曲,F大调。有三个主题,主题的变奏迷人动听。 帕尔曼温暖的琴声更让人沉迷!”
Itzhak Perlman 06:50
16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该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该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该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第一乐章 由五声轻轻的定音鼓开始。虽然贝多芬之前海顿和莫扎特有过以定音鼓开始的作品,但贝多芬在这里使用定音鼓引出的前四个音构成的动机在第一乐章中以不同的形式和变化多次出现达几十次,所达到的效果非常迷人,则是贝多芬的手法的独具匠心,空前绝后。第五声定音鼓和木管乐器一起奏出两句平静,柔美,象是回忆的,若有所思的引子,被弦乐队重复的那四个动机打断之后,经过渡句引出果断的第一主题。这个乐章一般的演奏要25分钟左右,是贝多芬作品中最长的第一乐章,其中不同的主题和动机构成的音乐声浪时起彼伏,如滔滔江水。乐章末尾,独奏小提琴的华彩表演之后,在乐队轻声的伴奏中小提琴声飞流直下。当独奏小提琴和乐队齐奏出乐章最后的一个和弦结束时,真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之感。”
Anne-Sophie Mutter 00:02
17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2. Larghett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第二乐章 变奏曲式的第二乐章像是一只小提琴浪漫曲,变奏曲主题先由加弱音器的弦乐队演奏,接着是单簧管和大管对主题的变奏。之后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似问似答,造成的气氛非常的宁静。沉浸在这个乐章中,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感伤忽隐忽现,好像将你带回到那失去的昔日好时光。”
Anne-Sophie Mutter 11:24
18 Ludwig van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3. Rondo. Allegr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第三乐章 第二乐章结束由独奏小提琴无间断直接引人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欢快的主题充满活力,与第二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带法国式守猎风味的回旋曲主题,乐章中小提琴和乐队相间问答,很像是日夜思念的亲友恋人在相见重逢时的欣喜和欢歌笑语。   
Anne-Sophie Mutter 10:22
19 Weber: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Op. 65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邀舞》作品65号”
Fritz Reiner 08:54
20 Fritz Kreisler: Romance: Larghetto on a theme by Carl Maria von Weber
“弗里茨·克莱斯勒-卡尔·玛利亚·冯·韦伯《浪漫曲》”
David Garrett 03:23
21 1. Allegro moderato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g小调长笛、大提琴、钢琴三重奏》作品63号 第一乐章 这章完成于1819年的《三重奏》是韦伯较晚期的、也是最浪漫的一部室内乐,在这一作品中,韦伯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浪漫主义的领地。 适中的快板”,由钢琴和大提琴的低沉音调引出长笛的乐音,长笛演奏出的如歌的主题旋律美到令人心碎,整个乐章高低起伏,显得十分自由,情绪始终在不断地变化着。”
Gidon Kremer 08:37
22 2. Scherzo. Allegro vivace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g小调长笛、大提琴、钢琴三重奏》作品63号 第二乐章 “谐谑曲”,一个短小的乐章,音乐像是在狂欢般地舞蹈;”
Gidon Kremer 02:48
23 3. Schäfers Klage. Andante espressivo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g小调长笛、大提琴、钢琴三重奏》作品63号 第三乐章 “牧羊人的悲伤之歌(富于表情的行板)”,音乐是异常深情的,淡淡的悲伤与浓浓的情感相交织,特别富于幻想色彩;”
Gidon Kremer 03:56
24 4. Finale. Allegro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g小调长笛、大提琴、钢琴三重奏》作品63号 第四乐章 “终曲(快板)”,长笛主奏出富于民间舞曲性质的旋律,并在大提琴和钢琴的参与下不断地变化,整个乐章自然清新,仿佛在田野中舞蹈欢歌,全曲结尾处热闹非凡,直到曲终之后这样的欢乐仍然延续着,一份好心情已经随着音乐潜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Gidon Kremer 08:19
25 Grand Duo Concertant, Op. 48: I Allegro con fuoco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协奏曲》Op. 48 第一乐章 热情的快板”
Sharon Kam 08:51
26 Grand Duo Concertant, Op. 48: II Andante con moto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协奏曲》Op. 48 第二章 流畅的行板”
Sharon Kam 05:23
27 Grand Duo Concertant, Op. 48: III Rondo - Allegro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单簧管与钢琴二重协奏曲》Op. 48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
Sharon Kam 06:01
28 Weber: Andante and Rondo Ungarese for Bassoon and Orchestra, Op.35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c小调巴松管协奏曲》Op.35&《大管行板与匈牙利回旋曲》(op.35)”
Neville Marriner 09:52
29 Franz Schubert: Piano Quintet in A, D.667 - "The Trout" - 1. Allegro vivace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舒伯特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第一乐章 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James Levine 13:34
30 Franz Schubert: Piano Quintet in A, D.667 - "The Trout" - 2. Andante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第二乐章 是行板,二段曲式。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James Levine 07:15
31 Franz Schubert: Piano Quintet in A, D.667 - "The Trout" - 3. Scherzo (Presto)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第三乐章 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James Levine 04:13
32 Franz Schubert: Piano Quintet in A, D.667 - "The Trout" - 4. Thema - Andantino - Variazioni I-V - Allegretto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他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A大调通常都比较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又特别流畅。在钢琴与弦乐器,以及大小各提琴之间的轮番歌唱中,年轻的舒伯特想必是自己也深深陶醉进去了。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第四乐章 是变奏曲式。脍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James Levine 07:42
33 Franz Schubert: Piano Quintet in A, D.667 - "The Trout" - 5. Finale (Allegro giusto)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第五乐章 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不完全的奏鸣曲式,流露着匈牙利色彩。
James Levine 06:41
34 Franz Schubert: Quartet for flute, viola, guitar and violoncello in G major, D 96 (Anh.II, 2) - 2. M
这是舒伯特为长笛、吉他、中提琴以及大提琴所作的四重奏。(Menuetto)
Göran Söllscher 05:20
35 Franz Schubert: Quartet for flute, viola, guitar and violoncello in G major, D 96 (Anh.II, 2) - 5. Tema con variazioni Thema. Moderato (after a song by Friedrich Fleischmann) - Var. I - V
舒伯特将大提琴加进去使曲子更加优美。(Tema con variazioni. )
Göran Söllscher 04:01
36 Franz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90, D.899 - No.1 in C minor: Allegro molto moderato
即兴曲 Impromptu 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共作有两组,分别编号为Op.90(D.899)Op.142(D.935)和每组四首,共八首。此曲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 此曲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 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舒伯特即兴曲 第一章C小调即兴曲 中庸快板 这首明显是奏鸣曲,奏鸣曲是象征着作曲家创作的荣誉的标志,但很有可能在舒伯特看来,把这些精心构思的作品不以奏鸣曲命名,而以新的体裁“即兴曲”来命名,更能体现他的创新性与 性,更能为他赢得荣誉。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貌似通俗亲切的钢琴小品,并不是舒伯特随手之作,而是煞费苦心的巨作。
Radu Lupu 10:41
37 Franz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90, D.899 - No.2 in E flat: Allegro
舒伯特即兴曲 第二章降E大调即兴曲 快板 开始的主题像微波般地流出,由高音部的三连音及低音部律动的音构成,这是最典型的即兴演奏形式。中间部分(02段01分17秒)以颇受喜爱的b小调旋律展开。此乐段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舒伯特的“柔和和声”的自由创作手法。第一部分再现(02段02分40秒)后,乐曲再度转为b小调的中间部分。尾奏中有中间部分旋律的回想,就因这部分所表现出的魅力,使这首乐曲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Radu Lupu 04:40
38 Franz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90, D.899 - No.3 in G flat: Andante
舒伯特即兴曲 第三章降G大调即兴曲 行板 这应该说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近似女高音音色所表现的悠然自得的旋律,在巧妙的和声伴奏中唱出。中段(03段01分33秒)不是对比部分,旋律仍优美地奏出。第一部分再现(03段03分28秒)后,乐曲缓缓地结束。
Radu Lupu 06:32
39 Franz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90, D.899 - No.4 in A flat: Allegretto
舒伯特即兴曲 第四章降A大调即兴曲 稍快板 乐曲以即兴的分解和弦下行开始,先是降a小调,经过多次转调回到降E大调。这一段调性转换巧妙,旋律流畅活泼,颇具青春气息。中段(04段02分12秒)里,十分热情的旋律在升c小调的连续弹奏中奏出,之后转为C大调的热情的旋律。(04段04分12秒)主题再现。
Radu Lupu 08:25
40 Franz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142, D.935 - No.4 in F minor: Allegro scherzando
舒伯特:第六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D.566 乐曲以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分解和弦下行开始,欢快而优美。 热情的旋律在升c小调的连续弹奏中奏出,之后转为C大调的热情的旋律。
Radu Lupu 07:07
41 Franz Schubert: Ave Maria, "Ellens Gesang III", D839
舒伯特:《圣母颂》 圣母颂是西方宗教礼仪音乐中的一部分,它是祈祷词的吟唱形式。 舒伯特写的《圣母颂》是他根据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的长篇历史叙事诗《湖上夫人》中的一首诗写的。 舒伯特的《圣母颂》曲调优美,把人引入圣洁的心境,听到它那纯真的旋律,可以驱散心头的种种烦扰与孤寂,心情趋向纯净虔诚的境界,它引导人心向善,追求人类共同的精神目标。
Istvan Hajdu 04:21
42 Gioachino Rossini: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Overture
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描述了17世纪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城,作为理发师的费加罗帮助一位美少女脱离贪财好色的监护人的控制,与其情投意合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罗西尼光彩华丽的管弦乐伴奏使得整台剧节奏明快,充满了轻松的喜剧调子,宛如一首充满青春活力和散发着爱情芳香的歌曲。
Wiener Philharmoniker 07:42
43 William Tell Overture (Finale) (Lone Ranger Theme)
罗西尼:《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 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 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曲中旋律优美、 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 。
Erich Kunzel 03:36
44 Niccolò Paganini: Centone di sonate, Op. 64, MS 112: Sonata No. 1 in A Minor - I. Introduction - Allegro
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 Vol. 1
Norbert Kraft 05:03
45 Niccolò Paganini: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s on "Dal tuo stellato soglio" from Rossini's "Mosè", fo
帕格尼尼:罗西尼主题变奏曲
Paul Tortelier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