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人收藏

共27首歌曲

标签
#协奏曲
创建者
一路花正开
更新时间
2014年05月18日

歌单介绍

歌曲介绍出自网上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首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间,题献给他青年时代的即友斯蒂芬·封·勃莱宁。   贝多芬的协奏曲创作,基本上遵循着莫扎特的发展道路,但他的协奏曲比较有气势而有深度,主题形象本富,独奏声部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技巧性的传统特征也有所强调和发展;但乐队并不处于从属的伴奏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队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贝多芬创造的这种新型的协奏曲,特别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都更接近于交响曲的范型;因此,常被称为“交响协奏曲”。他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艾涅斯库对他这首协奏曲的解释演奏,在音乐由上是相当著名的。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高昂的英勇精神是其音调待征,但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同莫扎特的大部分协奏曲一样,这一乐章也有两个显示部。乐曲开始时是定音鼓单独的几下敲击;把定着鼓作为“独奏乐器”使用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和具有独创精神的。乐章的第一个呈示部按惯例交给乐队演奏,它的第一主题庄重流畅,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先后接奏,这是主题的前半都分。在弦乐器接奏主题的后半部分之前,有三小节的穿插,用弦乐器模仿乐章开始时定音鼓敲击的节拍。但在这里,为了增强戏剧性效果,使后半部分呈现时能显得更为明朗起见,贝多芬把小提琴奏出的主音D改为升D音——这个不期而至的升D音的出现,违反了当时严格的教学法则,因此当时曾引起音乐界的一些非议。   在第一主题之后的连接段,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英雄性的因素,情绪昂奋、激烈。乐章的第二主题温文典雅、端应优美,先由木管乐器奏出,然后由弦乐器接奏,这时候主题转经d小调而进入F大调。   第一乐章的第二个呈现示部开始时先有一段引子。这是独奏小提琴在D大调属七和孩的基础上奏出的装饰乐句,十分辉煌有力。随后引出的第一主题也有不少装饰,比前更为动人,但仍保持它原来的性格。第二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一起奏出,独奏小提琴以其对位化的助奏旋律,使这一段音乐更显得琳琅满目。在贝多芬的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相当扩展的技巧性声部,总是起着很重大的作用。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引子和第二主题的素材,乐队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在这里,应用了动机分解变化和频繁转调等手法,音乐的发展自然圆顺、淋漓尽致。乐章的再现部从整个乐队的全奏开始,第一主题再现时变得十分威武有力。临近乐章结束前按传统惯例有一个华彩乐段,一些小提琴演奏名家,如的阿希姆、克莱斯勒和奥伊斯特拉赫为这一乐段谱写的音乐都很出名。
Isabelle Faust 21:33
02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II. Larghett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I 第二乐章——小广板,是凝神深思的集中体现,同前后两个乐章闪耀的光辉相映成趣。这一乐章用变奏曲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庄严壮丽,配置朴素的四部和声,具有颂歌的风格,由弦乐器加弱音器演奏。这个主题经过三次变奏,由单簧管、大管等乐器分别奏出,除了伴奏方式以外主题的调性、节奏和曲调都没有太大的变出。接着又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它的曲调流畅、纯朴自然、优美如歌。总的说来,这一乐章主要是发展两个纯朴主题的抒情旋律,但其中也有热情的爆发,乐章中的这样一些插段所造成的对比,也大大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Isabelle Faust 08:57
03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III. Rondo (Allegro)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II 最后乐章用回旋曲形式写成,它的基本主题轻快活泼,富于动力。这个主题最初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主要是强调G弦上的低音效果,但当它反复出现时,已经翻上两个八度的高音区,并且逐渐发展为乐队的全奏,在反复出现的这一主题之间穿插着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其中以g小调的委婉动人的一段最富有诗意,它同乐章的基本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乐章以欢快的驰骋为重点,但也间插着像前面旋律那样柔情的诉述,在基本主题最后一次出现之前,还有一个篇幅不太长的华彩乐段,最后音乐在欢庆声中宣告结束。
Isabelle Faust 08:46
04 Camille Saint-Saë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 1. Allegro non troppo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I 近代法国音乐之父圣桑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OP.20,作于1859年;第二号,C大调,OP.58,作于1879年;第三号,D小调,OP.61,作于1880年。其中一、三号提献给西班牙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第二号是为比利时小提琴家马希克所作。前两首至今已很少被演奏了,唯有第三号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圣桑器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此曲创作於一八八○年,次年在巴黎由萨拉萨蒂演奏。 第一乐章以变相的奏鸣曲是写成,其中第一主题极富戏剧性;第二主题较柔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力度,最后再现部以华丽堂皇的伟奏结束这个乐章。
Gil Shaham 09:30
05 Camille Saint-Saë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 2. Andantino quasi allegretto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II 第二乐章类似船歌摇晃摆动的旋律极为著名。小提琴柔和的奏出第一主题时,长笛与双簧管接续以彷佛回声般优美的爬音;中段没有发展部而是再现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的泛音和木管的爬音造出绝妙的效果。
Gil Shaham 09:54
06 Camille Saint-Saë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 3. Molto moderato e maestoso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III 第三乐章以一长段坚决有力的序奏开始,然后是活泼热情的回旋曲主题与几个插段交出现,自由地变化发展,全曲最终速度健快,以副主题所构成的结尾华丽地画下句点。
Gil Shaham 11:26
07 Violin Concerto No.1,Op.26 in G Minor:Vorspiel:Allegro moderato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浪漫风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联系。这两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都写得异常恬美温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种半催眠状态,心理学家把这两个柔板乐章与其它一些音乐的慢乐章编在一起,用于心理临床实验,一个作用是制造一种心理环境,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另一个作用是克服失眠。此外,布鲁赫由于写过一首大提琴与乐队的《希伯莱祷歌》,在纳粹德国时期被认为是亲犹太者,作品遭到禁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时也被禁演,理由是门德尔松有犹太血统。
Jascha Heifetz 07:39
08 Violin Concerto No.1,Op.26 in G Minor:Adagio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纪姆, 由于约阿纪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小提琴名师奥尔在他的一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里专门论述过布鲁赫的这首协奏曲。   倾听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会给人留下许多难忘的东西,乐曲的第一乐章由微弱滚奏的定音鼓引入,独奏小提琴一开始就进入大开大合的华彩乐段,跌宕起伏的乐句光彩四射,但是定音鼓沉稳镇定地一步步走来,暗示着某种不安,这里定音鼓彳亍不肯离去的声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着优美旋律的第一乐章罩上一层隐含的忧郁,感情就更丰富了。第二乐章的柔板富于歌唱性,恬美的旋律使人们常把它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相提并论,当做柔板乐章的典范。但是在这个乐章里能听到的并不是一味的温柔甜美,柔情中也从远方传来号召性主题,进入热情的高潮。第三乐章充满了光辉与激情,小提琴使用了大量的双音技巧,这部协奏曲的演奏难度都集中在这个乐章。在这个精神饱满的乐章里,小提琴和乐队都有热情的发挥,带给人内心的动。但是这个乐章里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妙点,就是小提琴和弦乐器组交替出现的走句,它在热烈激情中平静地一带而过,确有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妙处。善于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给人出乎意料的美感,正是一个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境界。
Jascha Heifetz 07:51
09 Violin Concerto No.1,Op.26 in G Minor:Finale:Allegro energico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算不上是标领风气的经典巨著,但它优美浪漫的艺术风格深得人们喜爱。在英国一本权威的音乐杂志上,开列出二十部最受欢迎的小提琴音乐,评选的标准是唱片版本的多寡,布鲁赫的协奏曲以45种版本位居第十,足见其在音乐爱好者中的流行程度。   不过英国的杂志编辑在统计时肯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版本,这就是中国唱片社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张唱片,说它重要,是因为演奏者是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那是40年前中国乐坛上的一件盛事,苏联小提琴家,大名鼎鼎的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携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到中国访问演出,在民族宫剧场的演出拉了布鲁赫的第一协奏曲,没有乐队,钢琴伴奏。当时中国唱片社做了现场录音,后来出了唱片,33转密纹片,浅蓝色盘心,在唱片的开头部分还可以听到剧场杂音。由于这张唱片的发行,许多中国音乐爱好者对这首协奏曲耳熟能详。直到那次演出过去了许多年,北京的音乐爱好者中还在流传着奥依斯特拉赫访华时的种种珍贵轶闻。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当时被认为有一定的演奏难度,但是现代小提琴教学手段已经解决了技巧问题,在小提琴协奏曲里属于技术较为平易的一首。现在这首协奏曲也被列入业余演奏者的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外水平考试中列入第九级,每年都有一批十几岁的孩子在练习这首曲子,他们的父母家人和邻居们也就在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掰开揉碎地在听布鲁赫的协奏曲了。   布鲁赫的音乐风格是浪漫派的,在音乐手法上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他在世时才名远播,音乐活动范围很大,获得过许多种荣誉和名衔。但是由于他不是音乐上的开拓者,所以一般的音乐史里写不进他的名字,它给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带来无尽的浪漫之美。
Jascha Heifetz 06:35
10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I.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I 在浪漫主义时期有一位幸福的天才——门德尔松。之所以说他幸福,是因为他出身于一个富足文明的家庭并且生活在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之所以说他天才,是因为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在音乐、文学、美术、外语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特别是他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给他本来已十分显赫的家族锦上添花。 门德尔松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华美优雅。门德尔松从1838年起开始构思《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直至1844年才正式完成了全部创作,全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两个创作阶段。在写作过程中,门德尔松经常致信他的好友——小提琴家费迪南·大卫。在信中,他不断地向大卫征求意见,以使作品更加完美。1845年,《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音乐本体分析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按照传统的协奏曲形式写成的,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所采用的是奏鸣曲式。门德尔松没有按照惯例使用大段的引子进行铺垫,而是开门见山,在一个半小节的主和弦分解音型后,便让小提琴唱出了那个充满激情的旋律。作曲家紧接着对主题进行了装饰性发展,采用级进式音型对主题加以变化,最后分别用八度双音和分解和弦结束于e小调的属音上。乐队再次奏出主部主题,并对主题动机加以发展进入了连接部。连接部旋律与主部主题气质相近,首先在双簧管上出现,接着便移到了独奏小提琴上。连接部由三个段落构成,分别采用了音阶式、双音震音和三连音、分解和弦的手法。在独奏小提琴持续音的衬托下,副部主题首先在木管乐器组中奏响,而后小提琴自然地以相同的旋律衔接了下去。副部主题并没有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各自发展而又互相交替着进入了展开部。展开部也继承了呈示部的主要主题材料,分为3个段落,结尾处的主部主题动机引领乐曲达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潮——华彩乐段。门德尔松没有按照当时的惯例让演奏家即兴演奏,而是将华彩乐段直接写出,既保持了作品的抒情风格,又将小提琴技巧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华彩乐段末,再现部悄然出现。主部主题依然在e小调上呈示,进入副部主题后转入同名大调E大调。长大的尾声对各主题进行了总结,但并未结束在主和弦上,乐章结尾处,由大管将旋律引入了第二乐章。
Piero Gamba 12:54
11 Henryk Wieniawsk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D minor op.22 - 1. Allegro moderato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I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八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十三岁举行首次公开音乐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攻读和声。曾与其弟(钢琴家)去荷、法、英、德、俄等国演出,担任过彼得堡宫廷小提琴师,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晚年又去俄国举行音乐会,后在莫斯科去世。作有大量小提琴曲,包括两部协奏曲《玛祖卡舞曲集》、《随想练习曲集》和几首波兰舞曲。还作有以古诺《浮士德》中的音乐为主题的《幻想曲》,运用俄罗斯音乐素材的《莫斯科的回忆》、《俄罗斯狂欢节》等。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维尼亚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870年。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4/4拍,奏鸣曲形式,具有狂想曲的性质,朴素而单纯。
Gil Shaham 12:12
12 Henryk Wieniawsk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D minor op.22 - 2. Romance. Andante non troppo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II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行板,、降B大调、12/8拍,三段体。这个乐章以维尼亚夫斯基的浪漫曲而著名。其主题与伴奏部上行的三连音以及下行的四连音,不仅都同样甜美,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以“优美地唱出”来形容应该十分相称。整个乐章细腻优雅,诗意中的乡愁之感尤其动人。
Gil Shaham 05:05
13 Henryk Wieniawsk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D minor op.22 - 3. Allegro con fuoco-Allegro moderato (à la Zingara)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III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2/4拍,回旋曲形式。正如原谱中“吉普赛风格”的指示,曲调十分热情、奔放。这种吉普赛风格洋溢在整个乐章之中,最后在辉煌的音响效果中结束全曲。
Gil Shaham 06:38
14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 1. Allegro moderato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 柴可夫斯基1878年春天客居于瑞士一座小城,并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写出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最先将它献给当时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演奏课教授的德国小提琴家奥尔,但奥尔在给予好评之余,仍然觉得其中一些地方不方便小提琴演奏。柴可夫斯基转而将它献给了维也纳小提琴家布罗茨基,因为后者克服了这种作品在演绎上的一些技术难度,成功地在许多国家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介绍了听众。   柴科夫斯基在这部协奏曲中,将一些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的形象给予了高度的艺术体现和典型化,其中一些音调具有不同寻常的戏剧性和深刻感人的抒情性。这部作品在面世之初,其命运不乏偃蹇之处。被称为“乐评界的拿破仑”的汉斯力克,居然说: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次使我们可怕地认识到,有些音乐也可以臭得刺痛人的耳朵。据说柴可夫斯基将汉斯力克刻毒的评论随身带了好几个月,并引憾终身。但是,这部作品后来越来越具有感染力,已经堪与贝多芬、勃拉姆斯和门德尔松的同类作品媲美。   第一乐章的结构非常宏伟,旋律音调呈多元化构成,动机的发展十分精致。其中心内容可谓是活跃的生活现象与明朗的感情表达,具有肯定生活的偾兴之力。乐队一开始奏出的引子主题淳朴而安详,从容不迫地叙述自己,而后,进入了节奏明快的动机,让人感到某种紧张的活动正在到来。小提琴此时奉献出一个具有多重特性的主题,随后将它进行了交响性的发展:有抒情的即兴独白,有更为柔和圆润的歌唱性段落,有诙谐性的舞蹈音型。第二主题则集中宣叙了温暖的柔情乃至略带悲戚的伤感。
Anne-Sophie Mutter 00:01
15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2. Canzonetta. Andante - attacca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I 第二乐章在第一稿中被称为“沉思”,在第二稿中被叫做“小歌”,像一首美妙的小型浪漫曲或一篇直率朴实的抒情诗,旋律无疑是非常悠缓而情意绵绵。
Anne-Sophie Mutter 07:18
16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 3. Finale. Allegro vivacissimo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II 第三乐章的发展被胆大的气魄所推动,并赍带着高超的技巧。一开始就加快了速度,用不同的乐器奏出一些节奏明快的短小动机。而小提琴接着带出的基本主题来源自一首俄罗斯舞曲,描绘了某种嘈杂喧嚣的欢乐景象,俄罗斯味道特别浓厚,乃至于近于鄙俗,可能引起一些评论界的非难。该乐章另有两个插段,其中一个是舞蹈性的,也是纯粹斯拉夫的形貌;另一个则带上了忧虑和沉思的色泽。最后,基本主题和两个插段开始依序再现,并开始有所变化和刷新,经过欢乐的舞蹈主题,进入了技巧辉煌的尾声。
Anne-Sophie Mutter 10:09
17 Jean Sibelius (1865-1957) - Concerto, Op. 47 in D Minor/d-moll/re mineur - Allegro moderato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I 在西贝柳斯的作品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它是1903年在一位名叫布梅斯特的友人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此时,西贝柳斯正在欧洲各国漫游、拜访和学习,摸索自己今后创作的方向;他的音乐一如既往仍旧充满了爱国情怀,只是变得更加细腻,更加含蓄,并开始摆脱民族主义风格,逐渐融入二十世纪音乐潮流之中。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它也是自帕格尼尼确立小提琴“炫技”传统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对小提琴演奏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却不是一部“炫技”之作,在它那华丽与肆意放纵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坚实的核心与心智所显示出的坚韧。而且这一作品并没有涉及芬兰的神话传说和芬兰的景色,它更像一首蕴涵深意的诗歌,出自西贝柳斯的心灵深处。
Jascha Heifetz 13:39
18 Jean Sibelius (1865-1957) - Concerto, Op. 47 in D Minor/d-moll/re mineur - Adagio di molto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II 可能是由于西贝柳斯认为协奏曲创作过程和发表都太仓促,所以在首演后立刻收回修订,所做的修改篇幅之大几乎使之成为了一部新的作品。这样,1905年,在里夏德·施特劳斯的指挥下,修订版在柏林做了首演,演出非常成功。我们现在听到的通常就是这一修订版本,而第一版本也偶有演奏。 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是独奏小提琴演奏出的一个哀婉和狂想式的主题,第二主题色彩阴暗,由大提琴和大管演奏。第二乐章是一个柔板乐章,木管乐器演奏出如叹息般的乐声,小提琴唱出哀怨的旋律。然后进入末乐章,一首狂野的舞曲,曾被人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独奏小提琴的演奏变化无穷,演奏难度极高,而且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直至结尾一连串辉煌的向上飞掠的旋律。
Jascha Heifetz 06:20
19 Jean Sibelius (1865-1957) - Concerto, Op. 47 in D Minor/d-moll/re mineur - Allegro, ma non tanto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III 这是一部表面上让人觉得冷峻,但内里却激情飞扬的作品,事实上这也是西贝柳斯大部分音乐的突出特点,小提琴大师海菲茨两度录制的这一协奏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海菲茨有小提琴机器之称,其演奏通常强调的是理性,而情感则深埋其中,这样的演奏特别适合西贝柳斯的这部协奏曲,所以在此首先推荐海菲茨的版本(片号:RCA 09026-61744-2)。另外,郑京和或穆特的录音也皆为精彩演奏。
Jascha Heifetz 06:52
20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77 - 1. Allegro non troppo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 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作于1877~1878年,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曲开始直接由中提琴、大提琴与单簧管悠然地奏出第一主题,之后主奏小提奏以d小调热情而华丽地登场;由主奏小提琴演奏的主题速度减慢,充满牧歌风格;接下来的是美妙的发展及变奏,使整个乐章从头至尾都具有浓重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特征。
Yehudi Menuhin 22:51
21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77 - 2. Adagio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I 第二乐章,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首先由管乐器缓慢地开始,之后由双簧管奏出徐缓优美的田园风格旋律,稍稍带有一丝荒凉的感觉,这无疑是整个乐章中最动人之所在。
Yehudi Menuhin 09:58
22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77 - 3.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 Poco più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III 第三乐章,活泼而不太快的,游戏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不规则的回旋奏鸣曲式。这是整部作品中最富创造性的乐章。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
Yehudi Menuhin 08:11
23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 Alegro non troppo
《西班牙交响曲》作于1873年。真的是大乐队的“交响曲”吗?不。实际上,《西班牙交响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或许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旋律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作者才刻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西班牙交响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是全曲中最充实有力的乐章。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自由潇洒,之后紧接优美抒情的旋律为第二主题,经发展后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则显得苍劲浓郁。乐章在异常华美的氛围中结束。
Anne-Sophie Mutter 07:43
24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I. Scherzando; Allegro molto
第二乐章诙谐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3/8拍子。三段体,西班牙色彩浓郁的乐章。乐曲在快速与慢速不断交替中发展,小提琴则悠然自得地歌唱。
Anne-Sophie Mutter 04:12
25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II. Intermezzo
第三乐章 间奏曲,不太快的稍快板,a小调,2/4拍子,三段体,同前面乐章一样,浸润着浓厚的西班牙情调。管弦乐部分展示出西班牙风味十足的序奏后,主奏小提琴奏起“半拖半拉而前进”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含有前面的序奏那样很有个性的节奏。中段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奔放的主题,这个主题技巧性的快速音群热烈、华丽地发展,造出了顶点。
Anne-Sophie Mutter 06:18
26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IV. Andante
第四乐章 行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这是情绪化而富有旋律美的乐章。管弦乐奏出带有哀愁味的沉重的序奏, 主奏小提琴奏起了感伤味十足的主题。不久,像是“拨云见日”一般,又出现新的民谣般甜美悠扬的主题。最后,乐章以简单的尾奏轻轻缓缓地结束。
Anne-Sophie Mutter 06:48
27 Édouard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Op.21 - V. Rondo; Allegro
第五乐章 回旋曲,快板,D大调
Anne-Sophie Mutter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