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3人收藏

共50首歌曲

标签
#古典 #百代唱片公司(EMI)部分著名古典音乐精彩作品
创建者
Dorothy
更新时间
2019年11月24日

歌单介绍

由于【EMI】版本的古典音乐专辑下架比例相当之大,几乎本人收藏的经典专辑处于全军覆灭状态,但是在虾米上经过全方位不断寻找搜索下,非常可贵的收集到了不少非常有收藏价值的五星级专辑,经过精心挑选,然后制作了这张精选集,五十首曲目也就是五十张专辑,现推荐给大家聆听,希望喜欢,谢谢!!!

EMI百代唱片公司(原名“电子与音乐工业公司”,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 Ltd,但通常简称为EMI Group)是一家跨国的的音乐制作及唱片公司,现为环球唱片旗下品牌。

简介:

EMI唱片公司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伦敦的英国留声机公司,是当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唱片业的发展史,许多著名的唱片厂牌都与EMI有着剪不断的脐带关系。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EMI旗下的法国PATHE-MARCONT 唱片公司率先在上海成立公司。“百代”一词也是PATHE的译音口彩。

起源:

EMI的起源有两个:

一个Emile Berliner 在1897年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 UK Gramophone Company 。那个著名的小狗聆听留声机的HMV也是英国留声机公司旗下的一员;

另一个是英国哥伦比亚公司 UK 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1929年。两者合并成立了Electrical And Music Industries (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EMI。

发展:

在古典音乐领域,EMI的演绎阵容包括了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知名乐团;指挥大师穆蒂,普列文,巴比罗利等;小提琴家梅纽因,帕尔曼等;大提琴家杜普蕾等;歌唱家卡鲁索,卡拉丝,施瓦茨科普夫等;钢琴家里帕蒂,阿什肯纳奇等;指挥大师卡拉扬,富特温格勒早年也曾与该公司合作。在流行音乐领域,EMI记载了流行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旗下拥有著名的The Beatles,Backstreet's Boys,Michael Learns To Rock,Richard Marx,Enigma,SexPistols,Beach Boys,Crowded House,Kraftwerk,Massive Attack,Kate Bush,911以及华裔小提琴家陈美,音乐剧皇后Sarah Brightman等众多著名流行音乐人等都在该公司麾下。

历史:

提起EMI的历史,也十分耐人寻味。那是在1897年,一个叫威廉·巴里·沃恩的英国律师作为美国留声机发明人艾米利·贝林纳的全权代表前往英国设立公司销售刚刚问世没多久的留声机与唱片。1898年,他在伦敦的一家酒店签下合约,以5000英镑(也有说法是15000英镑)的资金买下了贝林纳的留声机在欧洲的专利权,并创立了一家叫Gramophone Company(留声机公司)的公司,业务内容依然是贩卖贝林纳的留声机与唱片。这家公司就设在著名的柯芬花园附近,他们的第一批生意就是向艾米利·贝林纳出口商品。很快,他们在德国的汉诺威拥有了自己的压片厂,这个场地也正是后来宝丽金的CD压片基地。此时,英国有一个画家法兰斯·布劳德画了一幅画,内容是一只叫Nipper的小狗对着爱迪生的蜡盘式唱机倾听声音。原先,他想将这幅画卖给爱迪生公司,不了遭到拒绝。1899年,这幅画被Gramophone Company慧眼独具的收购,价钱只有区区50英镑。当然,后来画家又得到了50英镑的版权费,并把原来爱迪生式的留声机改为柏林纳的盘式留声机,这样Gramophone Company便拥有了这幅画的版权His Master’s Voice(他主人的声音)。正是这幅当时很不起眼的画成为了今天全世界乐迷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EMI和RCA两家唱片公司的“狗听喇叭”商标。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据说Gramophone Company以“狗听喇叭”为商标发行的第一张唱片的内容竟是唱片公司隔壁餐厅里的一名女侍的歌声。而第一个与Gramophone Company签约的艺人叫Albert Chevalier,据说他的版税少的可怜:每卖掉一打唱片才可赚一先令。1902年,一代歌王卡鲁索开始与Gramophone Company签约合作,版税可观了许多,但其数字在今天看来肯定也会让人笑掉大牙的。1909年, Gramophone Company 开始以“狗听喇叭”商标正式出版唱片;1910年,“狗听喇叭”商标完全取代了Gramophone。不久,于1900年成立的Columbia Phonograph(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便成了Gramophone Company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三十年,直到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决定强强联手,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简称EMI。从此将英国的唱片工业带入了新的境界。短短几年功夫,EMI就在全世界19个国家成立了分公司,而且还包括中国。那是EMI所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二十年代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录制过很多的中文流行歌曲,极为深入人心,当年如雷贯耳的周旋,胡蝶,聂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进步音乐家无不云集EMI。EMI在中国之所以称作“百代”,也是因为这家法国公司Pathe的音译。而且直到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当年在中国设立的这个分支机构。言归正传,EMI在全世界共设立了50座工厂,一举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1937年,指挥大师富特温格勒开始与EMI合作。此后,除了同在英伦的Decca,德国的DG,美国的Victor(RCA)和CBS之外,世界录音工业几乎全部掌握在EMI手中。二次大战后,EMI仍居唱片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在50年代,EMI幸运的拥有一位唱片制作的矿世奇才瓦尔特·李格。这位伟大的制作人也是著名女高音施瓦茨·科普芙的丈夫。由于李格的高品位,使得EMI在这个年代留下许多价值绝伦的优秀唱片,他甚至一手捧红了当年因纳粹嫌疑而倍受调查的卡拉扬,使之渡过危难时期,一举成为欧洲乐坛的盟主。在60年代,EMI又培养出一对制作,录音的最佳排档:Christopher Bishop和Christopher Parker,这两个人配合上那时与Decca唱片公司合租的著名录音场地Kingsway Hall,为唱片迷留下了不少杰出的录音。那些具备天碟音效的唱片至今仍是发烧友收藏的目标。除此之外,当时全世界最出名的音乐家几乎都被网络在EMI的旗下,从卡拉扬,克伦贝勒到卡拉丝,The beatles等。

含金第一:

EMI录制的唱片一直以其专精的音乐路线直指艺术尖端,在音乐价值的含金量上,几乎一致公认。只要“专业对口”,无论是学院里的老教授,或是街边前卫的摇滚迷都会对EMI的唱片竖起大拇指。也许正是因为EMI的唱片音乐太棒了,这家最早投身录音工业的公司,对于录音品质的要求显得并不怎嬷在乎。也许在他们眼里,纯粹的以发烧录音去标榜唱片,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商业做法,对于伟大的音乐,十分小儿科。在50年代,EMI是最慢接受立体声录音的大唱片公司,相对于大胆创新的美国同行RCA和Mercury,以及英国的竞争对手Decca,EMI对于新科技的迟钝反映尽现英国贵族式的严谨和保守。60年代,EMI“黄金组合” Christopher Bishop和Christopher Parker总算为发烧友带来了一点点喜悦,他们炮制的唱片拥有一流的音色和绝佳的平衡度,不过比起RCA,Mercury和Decca的制作,似乎仍缺少音场无限深阔,动态无限庞大的Hi-Fi立体感。这些唱片宜细细品味,却没有让人顺时排案惊奇的烧爆效果。比起RCA的“Living Stereo”,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或Decca的“FFRR”,“FFSS”来,“双克里斯朵夫”所录制的天碟在数量上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没成多少气候。

只卖音乐:

在资深发烧友心中,EMI永远是经典的代名词。他们囊括了本世纪前叶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家,以及当时三分之二的优秀录音曲目。在战后也集结了当时控制整个音乐时代命脉的老中青三代乐坛精英,是唱片工业的一代盟主。与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其下的DG,Decca,Philips等唱片公司一样,EMI出版发行了不少的“超薄小双张”比如“强音系列”,“红线系列”等都非常超值。1997年,EMI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旦,出版了11张珍贵的精选唱片。1999年,EMI又全新推出了“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世纪原音)”系列唱片,采用伦敦ABBEY ROAD录音室最先进的ART母带处理科技,将自己早年各个时期的历史名盘再版成24Bit/96KHz格式的CD。2000年,EMI与华纳音乐集团合并,共同组成了规模超过环球音乐的唱片帝国。尽管随着前辈音乐大师们一位位的谢逝,以及包装和制作手段与对手相比较已显颇为保守,EMI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对于一个想找到最好音乐的人而言,EMI淡薄的商业味正好昭示出:这是一家只卖音乐的公司,货真价实!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Sonata No. 8 in A minor K310/K300d - I. Allegro Maestoso
莫扎特:A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K.310/300d,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 专辑:《Bach, Mozart, Scarlatti, Schubert(巴赫、莫扎特、斯卡拉蒂、舒伯特)》 莫扎特这首《第八号钢琴奏鸣曲》,a小调,K310/300d,作1778年。此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完整的演奏需花大约22分钟的时间。此A小调的钢琴奏鸣曲为莫札特两首小调钢琴奏鸣曲之一。此作品在莫札特母亲去世后不久完成,于是此首奏鸣曲是所有莫札特奏鸣曲中最为不悦的,特别是第三乐章的旋律整个就是萦绕在这种气氛当中。 本曲是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先表现第一主题,经过这一主题音型所构成的经过部后,以关系大调C大调奏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节奏所构成的小结尾结束呈示部。发展部第一主题节奏随转调和强弱变化,表现得多姿多彩,后半段用上了第二主题后半部的音型。再现部以原型再现。 本曲由罗马尼亚著名钢琴演奏家Dinu Lipatti(迪努·李帕蒂)钢琴演奏。属于Dinu Lipatti(迪努·李帕蒂)的1950年历史录音版。
Dinu Lipatti 04:11
02 Johann Sebastian 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 No.1 in F Major, BWV 1046 - I. Allegro
巴赫:F大调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 BWV1046,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s》 巴赫第一号勃兰登堡协奏曲使用了全部弦乐器另加一把高音小提琴(violin piccolo),管乐有2支圆号,3支双簧管和一支大管,另有通奏低音。第一号可以说是一首巴洛克编制的小交响曲,这么说倒不是因为四个乐章的标准交响曲布局,而是指其中乐队的交响色彩,它并没有明显的独奏乐器组,而是呈现交响化的趋势,声部间大量的穿插,相互映衬,高音小提琴,双簧管和圆号都有很多施展的机会。此曲共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此速度并非巴赫所写,巴赫手稿中这一乐章无速度标记),其中独奏群与合奏群并无明显对立,是以开始的叠句的反复出现构成。 本曲由The Philharmonic Orchestra(爱乐交响乐团)演出,德国著名指挥家Otto Klemperer(奥托·克伦佩勒)指挥。
Otto Klemperer 04:36
03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5 in G major ("Cuckoo"), Op. 79 - Andante espressivo
贝多芬:第25号钢琴奏鸣曲(杜鹃)《杜鹃奏鸣曲》 作品:79,第二乐章,富有表情的行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 No. 21 'Waldstein, 22, 23 'Appassionata', 24, 25, 27 & 30-3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21号“华尔斯坦”, 22号, 23号“热情”, 24号, 25, 27号, 30-32号)》 贝多芬的第二十五号钢琴奏鸣曲,G大调,OP.79,同OP.78一样作于1809年.与 OP.78同样小巧玲珑,出版时标题为《小奏鸣曲》。由于其中有类似杜鹃的啼鸣而称《杜鹃奏鸣曲》。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行板,G小调,三段体。这个乐章被称为《无词歌》,有《船歌》的品性,主题极具优美的表情。 本曲由被世人称为弹奏贝多芬钢琴作品已是无可争议的经典的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Artur Schnabel(阿图尔·施纳贝尔)钢琴演奏。
Artur Schnabel 03:04
04 Béla Bartók: Concerto for Orchestra, Sz. 116 (1989 Digital Remaster) - 4. Intermezzo interrotto (All
巴托克·贝拉 《巴托克- 乐队协奏曲》第四部分:间奏曲。 专辑:《Karajan Collection - Bartók: Concerto for Orchestra,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 Celesta(巴托克:乐队协奏曲,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协奏曲)》 本曲为巴托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在他去世前两年完成的。1943年初,巴托克虚弱的身体突然恶化。 就在这时, 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请求他创作一个作品来纪念已故的库塞维斯基夫人。对于此事,他俩谈得推心置腹,并涉及到许多其他话题。经过这次谈话,巴托克的健康状况一下子有了好转,医生竟让他出院了。1943年八月,巴托克开始创作他的这部《乐队协奏曲》,十月份乐曲总谱即告完成。第二年12月1日,在库塞维斯基的指挥下, 《乐队协奏曲》由波士顿交响乐队首演于波士顿的交响厅,大获成功。库塞维斯基后来曾评价说:“本曲是最近二十五年来最出色的管弦乐曲! ” 我们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受委托创作这部作品,对巴托克所起的鼓舞作用,大大推迟了他的谢世。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音乐方面的吸引力, 而且还为技巧娴熟的交响乐队提供了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在这一乐章中,民间歌曲旋律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但仍然给听众带来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 本曲由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柏林爱乐乐团)演出,奥地利著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
Herbert von Karajan 04:25
0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e Hochzeit des Figaro, Erster Akt - Ouvertüre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序曲。 专辑《Mozart: Die Hochzeit des Figaro(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剧本原作者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称作《狂欢的一日》,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莫扎特似乎以此为切入点,用一首速度飞快的序曲向听众预示剧情发展变化的急剧性。序曲虽然并没有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开始时,小提琴先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然后转由木管乐器咏唱,接下来是全乐队刚劲有力的加入,整体速度如车轮飞转;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最后全曲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序曲由突然开始至迅速结束,仅有短短四分钟左右时间,虽然仅有两个主题但却以紧凑的节奏贯串,活泼、喜悦的气氛就在这种看不见、来不及进一步了解的状况下被营造出来,成功的为此后的剧情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本曲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出,德国著名指挥家Wilhelm Furtwängler(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文格勒)指挥。
Wiener Philharmoniker 04:42
06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Winter") RV 297 (Op. 8 No. 4) - 1. Allegro non molto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四季,F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4号,作品:8,(“冬天”),RV297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Vivaldi: The Four Seasons(维瓦尔第:四季)》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本曲是第四号《冬天》荒寂的F小调的第一乐章,维瓦尔第为此乐章音乐所做出的文字提示是这样的:“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人们簌簌发抖,牙齿打颤,浑身冻僵。”在这一乐章中,维瓦尔第用极其形象的音乐语汇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冬天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 本曲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出,被喻为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小提琴演奏家Anne-Sophie Mutter(安娜-苏菲·穆特)小提琴演奏、奥地利本土指挥大师尼古劳斯·哈农库特指挥。
Anne-Sophie Mutter 03:28
07 Johannes Brahms: String Quintet No. 2 in G Major, Op.111 - IV. Vivace ma non troppo presto
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 Op.115,第四乐章,速度加快。 专辑:《Brahms: Clarinet Quintet, Op. 115; String Quintet, Op. 111(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第二弦乐五重奏)》 勃拉姆斯的这首《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Op.115,无论结构还是处理方式,都是老年的勃拉姆斯的创作顶峰。此曲作于1891年,共四个乐章,本曲是第四乐章,速度加快,B小调,变奏曲式,共5段变奏。因第三、第五变奏较其它变奏更能明显呈示主题,因此也有回旋曲风格。各变奏接近装饰变奏,但又加以对位使之加强变化。 本曲由Alban Berg Quartett(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演奏。
Hariolf Schlichtig 05:28
08 Franz Schubert: Piano Trio No. 1 in B flat major, D. 898 - III. Scherzo (Allegro) & Trio
舒伯特:降B大调第一号钢琴三重奏 D898,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三重奏。 专辑:《Beethoven: "Archduke" Piano Trio / Schubert: Piano Trio No. 1(贝多芬:“大公”钢琴三重奏 / 舒伯特:第一钢琴三重奏)》 舒伯特的第一号钢琴三重奏,则中庸的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小提琴、大提琴先呈示第一主题,钢琴以单纯的和弦作伴奏,其开头动机成为全乐章活跃的因素。用他创作弦乐四重奏与钢琴奏鸣曲的写作经验,利用这三种乐器表现力丰富的特点,让这首钢琴三重奏中的三种乐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钢琴与提琴的个性在这首作品中也得以充分展现,既和谐,又个性,达到了顾此不失彼的效果。这首三重奏共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降E大调。中段钢琴一直以和弦演奏,极具特色。主旋律开头与第二乐章主题开头类似。 本曲现由法国小提琴演奏家Jacques Thibaud(蒂博)、法国钢琴演奏家,指挥家Alfred Cortot(阿尔弗雷德·科尔托)、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Pablo Casals(帕布罗·卡萨尔斯)三重演奏。三位大师,各不相让,但绝不是像当代一些所谓大师们那种呈现主体而不顾音乐的整体的风格,而是和谐美妙地结合在一起。
Jacques Thibaud 03:41
09 Allemande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第一号,G大调,BWV1007,六曲第二曲,阿列曼德(Allemande)。 专辑:《Bach: Cello Suites Nos. 1, 4, 5》 J.S.巴赫的独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克滕。巴赫的这一套组曲采取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即集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下来,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H.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一号,G大调,BWV1007,共6曲,本曲是第二曲,阿勒曼舞由,中板,二段体。 现由一生荣誉无数的苏联大提琴学家、指挥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大提琴演奏。
Mstislav Rostropovich 03:20
10 Antonio Vivaldi: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56 - I. Allegro
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RV356,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3 Concertos for Violin(维瓦尔第:四季、三首小提琴协奏曲)》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维瓦尔弟数百部小提琴协奏曲里极少的几部现在仍在演奏的曲目之一。这首协奏曲完全可以视为巴洛克协奏曲的代表作,巴洛克音乐的一切特点它都具备。它以强劲的节奏激发人的热情,不断强调的重音产生崇高悲怆的美感,严整的调性原则使人感到这音乐来自一个理性的时代,它的旋律、节奏、和声、对位等一切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使音乐里有一种埋藏得很深的力量,这种力量引发人的感情,使人的某种内心状态形成可以宣泄的激情。《a小调协奏曲》规模不大,三个乐章加起来不过十分钟左右,但是在演奏或欣赏过程中可挖掘的东西很多,尤其应当留意的是它反映的时代精神。《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RV356) 的艺术特质可以概括为雄浑、高尚,奋进的激情蕴含在理性的严谨中。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A小调,6次合奏间插入5次主奏。 本曲由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的以色列小提琴演奏家Itzhak Perlman(伊扎克·帕尔曼)小提琴演奏。
Itzhak Perlman 03:22
11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II. Lento - Allegro molto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85,第二乐章,极快板。 专辑:《Jacqueline du Pré: The Complete EMI Recordings(杜普蕾:EMI全录音)》 这首1919年完成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埃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 感起伏很大,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因此演绎起来难度颇大。全曲分成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G大调极快板,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主题动机,虽具有诙谐曲般的乐曲形式,事实上却也可感受到音符背后的苍凉。接续的第叁乐章则是一慢板乐章,为一段在弦乐、竖笛、法国号伴奏下的大提琴乐章。在这长仅有六十个小节的优美民谣风乐曲中,主奏大提琴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身段,仅休息了两个小节,为一个可让聆听者充分感受艾尔加忧郁气息的乐章。 本曲现由英国大提琴演奏家Jacqueline du Pré(杰奎琳·杜普蕾)大提琴演奏。杜普蕾诠释艾尔加的E小调协奏曲无人能出其右,直到现在,据说只有马友友的演出稍许企及她的境界,但仍然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Jacqueline du Pré 04:35
12 Frédéric Chopin: Etude en mi majeur, op.10 n° 3
肖邦:练习曲:E大调练习曲, Op.10 ,第三首,不太慢的缓板(“离别”)。 专辑:《Aldo Ciccolini: Enregistrements EMI 1950-1991》 肖邦的作品10的12首练习曲题献给李斯特。可以说是整个练习曲发展史中划时代的里程碑。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也就是说,这些乐曲不只是指法的练习,同时也是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本曲第三号作于1837年。则:E大调“离别”,2/2拍,不太慢的缓板,三段体式,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柔美深沉,带有明显的沉思色彩和淡淡的思乡之情。按照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我的祖国!”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把乐曲引向焦思苦虑、激情澎湃的高潮。最后乐曲情绪又主见趋于沉静,再现主题,在绵绵的思乡之情和无限惆怅的气氛中结束。 本曲由法国著名钢琴演奏家Aldo Ciccolini(阿尔多·奇科里尼)钢琴演奏。
Aldo Ciccolini 04:21
13 Sergey Rachmaninov: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Introduction and 24 Variations) , for piano & orchestra in A minor, Op. 43 - Variation No. 18
拉赫玛尼诺夫: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随想曲》),A小调钢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作品43,变奏18号,如歌的行板。 专辑:《Classical Heartbreakers: The Most Moving Classical Music of All Time(似曾相识:经典电影音乐合辑)》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单乐章的钢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其作者为拉赫曼尼诺夫,这也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34年。在1980年美国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 在片中多次引用了此曲的第十八段变奏。本曲就是那么一首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段变奏(电影《似曾相识》主题曲)钢琴:欧塞特/拉图,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Cécile Ousset 03:00
14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incidental music, Op. 61: Ein Tanz con Rupeln, in E major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配乐 Op. 61,第十二首,婚礼进行曲。 专辑:《Mendelssoh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OP.61,最早的创作是钢琴四手联弹的序曲。1826年,门德尔松与其姐姐范尼共读莎士比亚戏剧,该年8月作成时17 岁,11 月9日与姐姐一起首演,后改成管弦乐序曲。1840年,科文特花园剧院上演《 仲夏夜之梦》时,使用的就是这个序曲。后1843年,普鲁士王排德烈·威廉四世邀门德尔松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季戈尼》、拉西奴的悲剧《亚它利》 和这部《仲夏夜之梦》配乐。 本曲由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演奏。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00:58
15 Hungarian Dance No. 2
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二号。 专辑:《Nathan Milstein: Aristocrat of the Violin》 勃拉姆斯因为当时的小提琴演奏家雷梅尼 (Remenye, 1830—1898)的推荐而喜欢上匈牙利舞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联弹”钢琴小曲所组成的曲集,虽然每一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卜赛民族音乐的特色。后改编成管弦乐。本曲是第二首,D小调,不很快的快板,活泼地。 现由被称为“弓之王子”的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Nathan Milstein(内森·米尔斯坦)小提琴演奏。
Nathan Milstein 03:10
16 Jules Massenet: Méditation, for violin & orchestra (or other arrangement) (from opera "Thaïs")
儒勒·马斯奈:冥想,(小提琴与乐队) 专辑:《Meditation: Vivaldi, Mozart, Massenet, Sarasate(冥想:维瓦尔第、莫扎特、马斯内、萨拉萨蒂)》 Meditation《沉思曲》,又译为《冥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儒勒·马斯奈1894年的歌剧作品《泰伊思》的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演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Meditation from Thais泰伊思冥想曲》或《广阔的天空》。 本曲由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被喻为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小提琴演奏家Anne-Sophie Mutter(安娜-苏菲·穆特)小提琴演奏、奥地利著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
Anne-Sophie Mutter 06:50
17 Satie: 3 Gymnopédies - I. Lent et douloureux
萨蒂:3首裸体舞曲中的第一首,缓慢而痛苦。 专辑:《Best of Satie》 萨蒂的《裸体舞曲》在大众眼里非常成功,而且这部作品也成了他进入大众音乐视角中永远的第一步。你如果不喜欢萨蒂稀奇古怪的钢琴声吧,或者你对那些不知所云的作品名字没有什么天生的好感,但萨蒂仅凭着这三首优美而重复的曲调便走进了你的生活中,无论是《裸体歌舞》原始的钢琴演奏版本还是后来德彪西的管弦乐改编版,已经有好几部影片将它采用了。如果你经常出没在咖啡馆或是安静的小餐馆,那么你也会发现这曲子的踪影。作为背景音乐,对它的采用几乎与肖邦的夜曲同样频繁。本曲是三首曲中的第一首:缓慢而痛苦。 现由著名的法国钢琴演奏家Aldo Ciccolini(阿尔多·奇科里尼)钢琴演奏。
Aldo Ciccolini 03:03
18 George Frideric Handel: Messiah, HWV 56 - Sinfony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HWV56,交响乐(序曲)。 专辑:《Handel: Messiah》 亨德尔的《弥赛亚》作于1742年8月21日-9月14日,共用24天,1742年4月12日在都柏林首演,是亨德尔最为著名的作品。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耶稣降临的预言和他的诞生(21曲);第二部分:救赎的信息和耶稣为全人类的牺牲(23曲);第三部分:耶稣的复活和最终的审判(13曲)。本曲是第一部分,第一首:序曲(交响曲)。 本曲由被视为20世纪后半叶女高音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Elisabeth Schwarzkopf(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和瑞典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Nicolai Gedda(尼科莱·盖达)合作演唱,德国著名指挥家Otto Klemperer(奥托·克伦佩勒)指挥。
Jerome Hines 04:34
19 You are the New Day
【You are the New Day】是在1990年01月01日由EMI Classics唱片公司发行的天使之翼合唱团(或译天乐创世纪少年合唱团)(Libera,以前称“圣菲利浦少年合唱团”-St. Philips Boys Choir)的录音室专辑《New Day》中的一首天籁之音童声合唱歌曲。 天使之翼合唱团(Libera)大都被认为是继承更早的一支童声团体,名曰:圣菲利浦童声合唱团(St. Philip's Boys Choir)。因此他们承袭了童声固有的纯朴、干净和透亮的特点外,更融合了教堂唱诗班歌赞上帝的咏叹,神秘和静谧气息令人回味。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isic)毕业的Robert Prizeman主导和运作Libera后,有意让合唱团更趋向现代流行品位,在创作和编曲过程加添了新世纪元素,使得Libera在整体上富有缥缈和悠远之感。
Libera 03:23
20 Suite No.1 In G: I. Prelude (Moderato)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第一号,第一首,前奏曲。 专辑:《J. S. Bach: The 6 Cello Suites(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六首组曲)》 J.S.巴赫的独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克滕。巴赫的这一套组曲采取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即集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下来,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H.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乐曲是第一号,G大调,BWV1007,共6曲的第一首,第一曲前奏曲。 本曲由西班牙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Pablo Casals(帕布罗·卡萨尔斯)大提琴演奏。
Pablo Casals 02:28
21 Le Clavier Bien Tempéré: Prélude En Ut Majeur Bwv846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C大调,BWV846,第一首,前奏曲。 专辑:《Le Clavier Bien Tempere- Inventions- Variations Goldberg》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第一卷BWV846—869;第二卷BWV870—893。在第一卷的扉页,巴赫作有这样的说明:“《平均 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三大度do、re、mi,小三度re、mi、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这不仅能 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本曲是第一卷第一首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 现由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和大键琴家Helmut Walcha(赫尔穆特·瓦尔哈)演奏。
Helmut Walcha 02:24
22 Franz Liszt: Années de pèlerinage_année 1: Suisse S160 (1988 Digital Remaster): Au bord d'une source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 S.160(1988年重新制作),第四首,在泉水边。 专辑:《Franz Liszt: The Piano Collection》 李斯特一生游历了许多国家,深受各国不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触动,他把这些深切的感受和鲜活的印象用音符写入了他的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取名为《旅行岁月》Années de Pèlerinage 的三部钢琴曲集(又译“旅游岁月”)。这部《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S.160 于1855年由朔特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共由九首曲子组成,本曲是第四首,在泉水边 Au bord d’une Source ,降A大调,12/8拍,优雅的小快板。是由主题装饰而成的自由变奏曲。其中引用了席勒的诗句:年轻的自然之神;在清凉的潺潺细语中;开始它的戏耍。李斯特用活泼的音型模仿泉水的喷涌,在晶莹剔透的音响中,仿佛看到太阳底下闪烁着光芒的飞溅的水珠。 本曲由法国著名钢琴演奏家Aldo Ciccolini(阿尔多·奇科里尼)钢琴演奏。
Aldo Ciccolini 03:14
23 Rosamunde / No. 2: Ballet Music I (Allegro moderato)
舒伯特:《罗莎蒙德》戏剧配乐 D797 第二幕中的芭蕾音乐,I(中速的快板)。 专辑:《Schubert: The Complete Symphonies》 舒伯特:罗莎蒙德 SCHUBERT: Rosamunde,《罗莎蒙德》,戏剧配乐,D797,全名应为《罗莎蒙德,塞浦路斯的公主》(Rosamunde, Prinsezzin Von Cypern),作于1823年。海尔米纳·赫兹(Helmina Von Chezy)作脚本。舒伯特所作的配乐包括:1.第一、二幕间的间奏曲;2.第二幕中的芭蕾音乐;3.第二、三幕间的间奏曲;4.第三幕中的浪漫曲;5. 第三幕中的妖魔男声合唱;6.第三四幕间的间奏曲;7.第四幕中的牧羊人之歌;8.第四幕中的牧羊人合唱;9.第四幕中的猎人合唱;10.第四幕中的芭蕾。一般现在录制的都是3曲,1.序曲(《魔竖琴》序曲)D644转用。2.第二幕中的芭蕾音乐和第四幕中的芭蕾音乐,也有录制牧羊人合唱的。本曲是三曲中的第二曲,则:第二幕中的芭蕾音乐。 本曲现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出演,被国际乐坛称为“最性感的指挥家”意大利著名指挥家Riccardo Muti(里卡尔多·穆蒂)指挥。
Franz Schubert 04:38
24 Frédéric Chopin: Piano Sonata No. 2 in B flat minor, Op. 35 - 1. Grave - Doppio movimento (Allegro)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Op.35,第一乐章,双倍速度(快板)。 专辑:《Emil Gilels: Complete EMI Recordings(埃米尔·吉列尔斯:EMI全录音)》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in b-flat Minor Op.35 ,第三乐章著名的送葬进行曲先作于1837年,当时肖邦在马略卡岛疗养结束,住在乔洛•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面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乐曲包括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降b小调,2/2拍,极慢板-快一倍的速度,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 本曲由苏联著名钢琴演奏家Emil Gilels(埃米尔·吉列尔斯)钢琴演奏。
Emil Gilels 05:46
25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o for 2 Violins in D minor, BWV 1043 - I Vivace
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BWV1043,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专辑:《Les Introuvables de Leonid Kogan(稀有的柯岗)》 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BWV1043,作曲年代大约在1717-1723年之间,仍由急—慢—急三乐章构成,本曲是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也是以弦乐合奏开始,这个乐章以卡农型对位法处理,开头主题先由第二小提琴呈示,第一小提琴高五度模仿,然后互相应答。再改由第二小提琴对第一小提琴的模仿,始终以赋格方式对乐章进行华丽的装饰。 本曲由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演奏家Leonid Kogan(列奥尼德·柯岗)小提琴演奏。
Leonid Kogan 03:55
26 Johann Strauss II: Persischer Marsch; op. 289
小约翰史特劳斯:波斯进行曲;作品:289。 专辑:《Neujahrskonzert 2000(New Year's Concert 2000)》 这是千禧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维也纳金色大厅请来了意大利人里卡尔多·穆蒂,除此之外穆蒂还执棒过1993、1997和2004年的新年音乐会。在穆蒂的指导下,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演奏中大胆地强调音乐地动态和对比,发掘出圆舞曲的另一种美态。2000年这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穆蒂以“施特劳斯家族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主题,选择了一些曲目,涉及意大利(《大湖圆舞曲》,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威尼斯之夜》)、希腊(《海伦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1858年为希腊国王奥托登机25周年的纪念大典而作)、英国(《阿尔比昂波尔卡》,是约翰·施特劳斯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的作品)、匈牙利(《匈牙利舞曲》,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骑士帕兹曼》)等多个施特劳斯父子生前访问过的国家。此外, 还有约翰·施特劳斯的《爱之歌圆舞曲》、《美酒、女人和歌圆舞曲》、《波斯进行曲》、《诉讼过程快速波尔卡》和《高贵的匈牙利人、快速波尔卡》;爱德华·施特劳斯《特快邮车快速波尔卡》和《向布拉格致意,法兰西波尔卡》;约瑟夫·施特恼斯的《蜻蜓玛祖卡波尔卡》、《艺术家的致意,法兰西波尔卡》和《圣母之声圆舞曲》。下半场演出的第一首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苏佩的轻歌剧序曲《维也纳的早中晚》,乐曲描绘了维也纳市民的日常生活景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会选择一位非施特劳斯家族作曲家的作品,这也已经成为一种传统。除了传统的《蓝色多瑙河》以及《拉德茨基进行曲》外,另外一首反场曲则是《自多瑙河之滨,快速波尔卡》 本曲是首小约翰史特劳斯的《波斯进行曲》,现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
Wiener Philharmoniker 02:16
27 Johann Sebastian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I. Allemande
巴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BWV1004,第一乐章,阿勒曼舞曲。 专辑:《Bach: Partitas for Unaccompanied Violin(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帕蒂塔)》 J.S.巴赫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作于1720年,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最高峰巅。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这6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三、五为奏鸣曲,二、四、六为组曲,据推测,乃为当时克滕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史比斯(Joseph Spiess)所作。 本曲是第四号,D小调组曲,BWV1004,共包括5个乐章,这首因其末乐章的夏空(Ciaccara)舞曲而成为6首中最为著名者。本曲是第一乐章,阿勒曼舞曲,黑尔曼指定速度为”较慢的中板”,两段都以十六分音符的连续为主,有时形成三连音,亦使用附点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有复音效果。 本曲由被称为“弓之王子”的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Nathan Milstein(内森·米尔斯坦)小提琴演奏。
Nathan Milstein 02:02
28 Johannes Brahms: The Horn Trio in E-flat major, Op. 40 - II. Scherzo. Allegro
勃拉姆斯:降E大调圆号三重奏,作品40 - 第二乐章,谐谑曲 - 快板。 专辑:《Brahms Doppelkonzert, Horntrio(勃拉姆斯:大小提双重协奏曲,圆号三重奏)》 勃拉姆斯从小就喜欢圆号,并以演奏圆号来安慰他母亲。圆号是温暖和庄严的象征,在他的创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首作品降E大调,OP.40,作于1864年,是表达勃拉姆斯对亡母哀悼之意的悲歌。而曲中的牧歌情调则来自他在巳登巴登附近山中森林散步时获得的灵感。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降E大调,3段体。在忧郁的气氛中略有幽默感,其中段圆号和小提琴的二重奏极为感伤。 本曲圆号三重奏由德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Frank Peter Zimmermann小提琴演奏,奥地利著名大提琴家Heinrich Schiff(海因里希·席夫)大提琴演奏,以及Marie-Luise Neunecker演奏hornplayer。
Frank Peter Zimmermann 06:49
29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4 in C sharp minor 'Moonlight' Op. 27 No. 2 - I. Adagio sost
贝多芬: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月光奏鸣曲》 作品27.2,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 专辑:《Relax: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Music(最优美轻松的古典乐)》 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月光》),OP.27.2,作于1801年。其标题据说出于莱斯达布(Rellstab,1799—1860)对此曲第一乐章“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的湖面上荡漾小舟”的形容。此曲呈献给朱丽叶妲•桂察蒂 (Giulietta Guicciardi,1784—1856)。桂察蒂当时是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曾对她一见倾心。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产物,有人认为,此曲是贝多芬对挂察蒂爱心的写照。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三段体,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符来表达无边的幻想。在第一主题开始的中间部,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域,呈现躁动不安的情绪,然后主题又平静地走向第三段。 本曲由英国著名钢琴演奏家Moura Lympany钢琴演奏。
Various Artists 03:58
30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for solo cello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 Allemande
巴赫: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第二首,阿勒曼舞。 专辑:《Les Introuvables de Janos Starker(史塔克的珍品)》 J.S.巴赫的独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克滕。巴赫的这一套组曲采取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即集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下来,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H.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 巴赫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共6曲,本曲是第二首,阿勒曼舞由,中板,二段体。 本曲由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演奏,美籍匈牙利著名大提琴演奏家János Starker(亚诺什·史塔克)大提琴演奏。
London Phiharmonia Orchestra 04:40
31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1 in C, Op. 21 - 3.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 Op.21,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快板。 专辑:《Beethoven: Symphony No.1; Symphony No.3 "Eroica"(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诙谐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 本曲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出,德国著名指挥家Wilhelm Furtwängler(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文格勒)指挥。
Wilhelm Furtwängler 03:52
32 Franz Liszt: Années de pèlerinage_année 1: Suisse S160 (1988 Digital Remaster): La chapelle de Guill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 S.160 第一首,威廉·退尔教堂。 专辑:《Franz Liszt: The Piano Collection》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Première Année, Suisse S.160 ,是于1848-1854年间,根据其1835-1836年所作的钢琴曲集《旅行者札记》Album d'un voyageur S.156 修改而成。这部《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游记》S.160 于1855年由朔特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 乐曲共由九首曲子组成,本曲是第一首,威廉·退尔教堂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C 大调,4/4拍,慢板,后半段为活泼的快板。威廉·退尔是十四世纪瑞士独立运动的传说性英雄,在席勒的戏剧中为知名人物。这是李斯特参观威廉·退尔教堂的体会。他用音乐描绘了这位勇士高大的形象,铿锵的和弦犹如纪念碑一般挺拔、壮丽,隐隐地还可以听见山峦间回响着的号角和激奋向前的奔腾的音型,最后以悲壮的颂歌结束。在这首曲子的乐谱上,写着一句格言:One for all | All for one 李斯特从这里感受到了人类英雄的伟大使命。他始终对英雄人物抱有无限的崇敬,因此他一生中不仅有许多以英雄为主题的作品,而且他也在音乐中塑造了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英雄形象。 本曲由生于意大利的法国著名钢琴演奏家Aldo Ciccolini(阿尔多·奇科里尼)钢琴演奏。
Aldo Ciccolini 06:36
33 Sergei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5 in G Op. 55 - Vivo
普罗科菲耶夫:《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55号,第五乐章,轻快的快板。 专辑:《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s Nos. 1,2 & 3 /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5 / Bartok: Piano Conc》 普罗科菲耶夫的《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 55)完成于1932年夏天。当年秋天在柏林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钢琴,富特文格勒(W. Furtwangler,1886-1954)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协奏。《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很特别的乐曲。它由五个乐章组成就不同寻常;再则该协奏曲钢琴技巧之难也令人咋舌,且钢琴分量极重,全曲开头便是以独奏先声夺人,并一直以压倒乐队的优势贯彻始终。因此它被认为是一部确立协奏曲新概念的实验性作品。 全曲共有五个乐章,本曲是第五乐章,轻快的快板,自由的回旋曲式。全章以快速的律动推进,气氛欢快,最后掀起高潮,钢琴上华丽的技巧与乐队辉煌的音响交织,最后在激荡人心的热烈气氛中结束全曲。 本曲由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演出,得到世界的公认俄罗斯新一代杰出钢琴演奏家Sviatoslav Richter(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钢琴演奏,法裔美籍著名指挥家Lorin Maazel(洛林·马泽尔)指挥。
Emil Gilels 05:27
34 Blue Danube Waltz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Op.314 专辑:《Classical 2009》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本曲由被称为“指挥帝王”的奥地利著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
Herbert von Karajan 03:48
35 Nicolo Paganini: 24 Caprices for Violin, Op.1 - No. 24 In A Minor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二十四首,A小调随想曲:急板。 专辑:《Nicolo Paganini: 24 Caprices》 帕格尼尼的这24首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他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其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笑声),第二十四随想曲(主题与变奏),最有代表性。主题简洁而明朗,奏出活泼而轻快的曲调。接下来的八段变奏,以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跳跃的琶音、有力的和弦、复杂的音程、连续的仿音阶与半音阶等,有机地结合小提琴多种高难度技巧,如迅疾的右手拉奏配合左手快速拨弦,畅快而富有弹性的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超八度的音程以及高把位的快速演奏,等等。本曲是第二十四首,a小调随想曲:急板。 本曲由德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Frank Peter Zimmermann小提琴演奏。
Frank Peter Zimmermann 05:12
36 Sergey Prokofiev: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2 in D major, Op. 94a - III. Andante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 op.94 第三乐章,行板。 专辑:《Prokoviev: Works for Violin and Piano》 这首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 op.94a,原本是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的《第2号长笛奏鸣曲》(Flute Sonata in D, op 94)作于1942-1943年,1943年12月7日由哈利科夫斯基长笛、里赫特钢琴首演。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要求之下改编成为小提琴奏鸣曲后呈献给西盖蒂。乐曲一共四个乐章,本曲选自第3乐章:行板,F大调,三段体。第一段以抒情的旋律始,钢琴反复后引出主旋律,中段为这个主旋律的发展。然后钢琴以八度重音再现开头的抒情旋律,小提琴予以装饰伴奏。 本曲由德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Frank Peter Zimmermann小提琴演奏,德国著名钢琴演奏家Alexander Lonquich(亚历山大•洛克赫)钢琴演奏。
Frank Peter Zimmermann 03:33
37 Sergei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16 - II. Scherzo (Vivace)
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6,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 专辑:《Prokofiev: Piano Concertos 2 & 3(普罗科菲耶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创作此曲是因为其挚友的英年早逝对他造成了极其深重的打击,普氏在一种神经质般的沮丧与压抑中完成了创作,写得难度如此恐怖是一种愤懑和抑郁的发泄。新颖的和弦和配器、具有浓重普氏风格的乐思,是此曲的一大特征。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十年之后普氏凭借记忆与录音复原了此曲的乐谱,并且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再一次的对此曲进行修订(在原著的基础上倾其所有尽其可能的加上了大量的音符和旋律,更疯狂地强化对于技术对的超高要求),使此曲在难度和技巧上变得几乎达到人类的极限,最夸张的时候甚至要求奏者在一秒之内弹奏十多个音且要求绝对的清晰度和独立性,普氏自己将其形象地形容为“颗粒性”。如果说最初的No.2是一部发泄愤懑与惊恐抑郁之作,那么最终的No.2则完完全全升格为一首登峰造极、辉煌而疯狂的炫技神曲。这是一位钢琴大师在他生命中低谷的时候所完成的最凝聚其智慧与技术的伟大杰作。作品正式发表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无人肯高攀。 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本曲由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爱乐乐团)演出,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演奏家Evgeny Kissin(叶普盖尼·基辛)钢琴演奏,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指挥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指挥。
Evgeny Kissin 02:24
38 Sergei Taneyev: Suite de concert,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28 - 2. Gavotte (Allegro moderato)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8,第二乐章,加沃特舞曲(中庸的快板)。 专辑:《Taneyev: Suite de concert, Op. 28 / Miaskovsky: Cello Concerto, Op. 66(塔涅耶夫: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8 / 米亚可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作品66)》 塔涅耶夫在创作上遵循古典传统,内容严肃、形式严谨,特别热心于运用高深的复调技巧。作品侧重哲理,理智多于情感,音乐形象不够鲜明,缺乏平易近人的艺术感染力。其作品多次获M.Ⅱ.别利亚耶夫设立的格林卡奖金。尽管对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8号,天朝没有任何资料可查找,可乐迷对这张专辑的评价是9.9-五星级,所以废话少说,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由上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David Oistrakh(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对这首曲子的精彩演奏。
David Oistrakh 05:42
39 Edvard Grieg: Violin Sonata No. 3 in C minor, Op. 45 - 2. Allegretto espressivo alla romanza - Alleg
格里格:c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NO.3, Op. 45,第二乐章,浪漫曲风格,富于表情的小快板。 专辑:《Yehudi Menuhin: The Great EMI Recordings (CD21-30)》 格里格共作有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第一、第二号都是属于早期作品(分别作于1865年和1867年),第三号为成名之后的作品,比较成熟。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C小调,Op.45,共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浪漫曲风格,富于表情的小快板,E大调,三段体。最初钢琴指示为“柔和如歌地”,中间部为很快的快板有谐谑曲风格。 本曲由伟大的美国犹太裔小提琴演奏家Yehudi Menuhin(耶胡迪·梅纽因)小提琴演奏,挪威著名钢琴演奏家Robert Levin钢琴伴奏。
Yehudi Menuhin 06:35
40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8 in A, Op. 101 - 1. 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贝多芬:A大调第28号钢琴奏鸣曲 op.101,第一乐章,不太快的慢板。 专辑:《Claudio Arrau: Virtuoso Philosopher of the Piano》 贝多芬《第二十八号钢琴奏鸣曲》,A大调,OP.101,作于1815—1816年间,为后期的最初作品。此曲呈献给多萝蒂亚•艾特曼(Dorothea Ertman,1781—1849)夫人。多萝蒂亚是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也是贝多芬的学生。乐曲共分三个乐章,醋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慢板,A大调,奏鸣曲式。这是一个充满自由和幻想感的乐章,第一主题幽静而又优美,经过由主题发展所构成的经过部而进入E大调第二主题,转得轻盈而自由。呈示部小结尾单纯而又充满感情,轻巧的和弦似乎把心灵深处的感觉都表达了出来。全乐章结尾是充满梦幻的尾奏。 本曲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智利著名钢琴演奏家Claudio Arrau(克劳迪奥·阿劳)钢琴演奏。
Claudio Arrau 04:20
41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flat major, Op.110 - 4. Fuga (Allegro ma non troppo)
贝多芬:降A大调第31号钢琴奏鸣曲 op.110,4(第三乐章赋格曲部分),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Beethoven Edition: Claudio Arrau 1903-1991》 贝多芬《第三十一号钢琴奏鸣曲》,降A大调,OP.110,是在《庄严大弥撒》创作中抽空而作,完成于1821年,全曲笼罩着一层深沉的悲叹色彩。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赋格曲部分,主部是不太快的快板,三声部赋格曲。 本曲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智利著名钢琴演奏家Claudio Arrau(克劳迪奥·阿劳)钢琴演奏。
Claudio Arrau 07:19
42 Robert Schumann: Violin Sonata No. 1 in A minor, Op. 105 - I. Mit leidenschaftlichem Ausdruck
舒曼:第一号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OP.105,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 专辑:《Martha Argerich and Friends: Live from Lugano 2010》 舒曼共作有3首小提琴奏鸣曲。有编号的2首:第一号A小调,OP.105,第二号D小调,OP.121,均作于1851年,另有《F.A.E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853年。舒曼的第一号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OP.105,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在钢琴优美动态上,先由小提琴奏第一主题,交钢琴后,经经过部,呈示C大调第二主题,钢琴反复,小提琴接替。发展部短小,引入了新音型。再现部第一主题的再现从中途开始,第二主题在A小调上再现,尾奏利用了经过部音型。 本曲由当今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的阿根廷著名钢琴 演奏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分别被《欧洲评审团》和《法国音乐捷报》誉为“2000年崭露头角的明星”和“2000年新天才”的Renaud Capuçon(雷诺·卡皮桑)小提琴演奏。
Martha Argerich 07:19
43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Op.23: III. Allegro con fuoco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23,第三乐章,火热地快板。 专辑:《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和管弦乐队),降b小调,作品23号,创作于1874-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奏鸣回旋曲式,是一首欢乐的颂歌,充满元气和生命力的表现,特别是乐章的结尾,高潮迭现,其雄浑的气势、亢奋的情绪、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主部主题是乌克兰歌舞曲《伊凡卡,快来唱春歌》音乐表现春天来了,农时即将开始的欢快、奔放的情绪。付不主题是十分抒情优美的,同时也充满生机,音乐洋溢着青春和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接着,乐曲在主、副部主题和呈示、展开部的进程中发展。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继续,终于推向副部主题的光辉再现。钢琴与乐队齐奏这首壮丽宏伟的颂歌,全曲达到最高潮,使整个作品积极向上的基调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曲由Ensemble Orchestral De Paris(巴黎管弦乐团)演出,法籍保加利亚钢琴演奏家Alexis Weissenberg(魏森伯格)钢琴演奏,被称为“指挥帝王”的奥地利著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
Alexis Weissenberg 07:42
44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4. Allegro Con Brio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Op.92,第四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专辑:《Celibidache Conducts Beethoven 7 & 8(切利比达克指挥贝多芬第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是特立独行的,他也不想让自己作品风格有所重复,尤其是对于交响曲这个表现形式。在《第七交响曲》之前的几部交响曲可谓部部经典、成功——英雄的讴歌、青春的赞颂、命运的斗争、田园的纯朴。这时候贝多芬想到了用快乐、疯狂的舞蹈性的节奏来作为新作的创作主题。乐曲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四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始是弗吉尼业舞曲,但不久就发展成令人激动的旋动,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像是酒神的狂怒。瓦格纳称之为“舞曲的极品”。 本曲由Munich Philharmonic(慕尼黑爱乐乐团 )演奏,指挥:Sergiu Celibidache(切利 比达凯)。
Sergiu Celibidache 07:55
45 Violin Concerto in D, Op.61 (2001 Digital Remaster): III: Rondo (Allegro) (Cadenza by Nathan Milstei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61,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由弥敦米尔斯坦的华彩乐段)。 专辑:《Beethoven And Brahms Violin Concertos》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61 ,作于1806年,是专为当时维也纳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克莱门特而创作的,并由克莱门特于1806年12月23日在维也纳首演。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属于他的中期作品。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61,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回旋曲式。这是一首活泼有力的回旋曲,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反复出现的主要主体充满民间舞蹈的淳朴色彩和充沛活力,洋溢着欢乐和热情,穿插于其间的插部则在统一的格局与情调中展现了对比和变化。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本曲由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匹兹堡交响乐团)演出,演奏永远保持着高贵气息的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Nathan Milstein(内森·米尔斯坦)小提琴演奏,德裔美籍著名指挥家William Steinberg(威廉·斯坦伯格)指挥。
Various Artists 08:30
46 Zigeunerweisen Op. 20 (1992 Digital Remaster)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作品20(1992 Digital Remaster)。 专辑:《The Master Violinist (Box set, Original recording remastered)》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本曲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美国小提琴演奏家Jascha Heifetz(亚莎.海菲兹)小提琴演奏。
Jascha Heifetz 08:41
47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Concerto for Violin in D major, Op. 35 - III. Allegro vivacissimo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35,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专辑:《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 Brahms: Hungarian Dances(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继《第四号交响曲》和歌剧《尤琴·奥尼金》后的精心巨作。由于此曲相当优秀、动听,并广受世人喜爱,而被后人推崇为堪与贝多芬、孟德尔颂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互媲美的伟大作品。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本曲由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演出,韩裔美籍小提琴演奏家Sarah Chang小提琴演奏,英国著名指挥家Colin Davis(科林·戴维斯)指挥。
Sarah Chang 09:58
48 Boléro, M.81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 专辑:《Boléro: Best of Ravel(波莱罗舞曲:拉威尔精选)》 《波莱罗》是拉威尔受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三四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本曲由被称为“指挥帝王”的奥地利著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
Herbert von Karajan 15:48
49 Frédéric Chopin: Concerto pour piano et orchestre n° 1 en mi mieur, Op. 11 - I. Allegro moderato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11,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 专辑:《Samson François: L'édition intégrale(桑松·弗朗索瓦:EMI录音全集)》 肖邦一生仅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而且都属于华沙时期之作。f小调(作品21)协奏曲写于一八二九年,出版于一八三六年。e小调协奏曲(作品11)写于一八三0年,出版于一八三三年。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异常相近,甚至可称作姐妹篇。它们都是采用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布局、格式十分严谨,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依然严格地运用双呈示部传统。这两部协奏曲都饱含了青年人的热情、朝气和活力,其中虽有幻想、暂时的惆怅和淡淡的哀思,但却充溢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明朗、欢快的情绪,甚至带着某些年青人的夸张和炫耀。肖邦e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e小调,3/4拍。曲式是传统的协奏曲奏鸣曲式。由小提琴奏出果敢有力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抒情而温暖,典型的肖邦风格,也是在小提琴上用E大调奏出。钢琴以华丽地展开第一主题的方式进入;第二主题也采取同样方式。最后在乐队上结束呈示部。展开部钢琴对前面的主题用音阶、琶音等多种手法予以发展。然后进入再现部。再现时先由乐队呈示第一主题的前一半,钢琴接过来。第二主题转入G大调。以后华丽地发展下去。尾声以第一主题开始,在乐队全奏中结束这一乐章。 本曲由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乐团音乐会的音乐公司)演出,法国著名钢琴演奏家Samson François(桑松·弗朗索瓦)钢琴演奏。
Samson François 16:28
50 George Gershwin: hapsody in Blue (Orch. Grofe)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专辑:《Prokofiev, Ravel, Gershwin(齐蒙巴托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早在格什温(Gershwin)创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怀有成为严肃音乐家的雄心壮志。因此,当保罗·怀特曼为组织“现代音乐实验”音乐会而邀请他写一部“爵士协奏曲”时,格什温很感兴趣,他一直向往着写作掺有爵士乐因素的严肃音乐。不过怀特曼给的期限太紧,而且他早就发布了格什温将为这次音乐会作曲、并亲自担任钢琴独奏的消息。这样,格什温一点退路也没有了。《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本曲由由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演出,美国钢琴家Tzimon Barto(齐蒙·巴托)钢琴演奏。
Tzimon Barto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