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人收藏
共54首歌曲
Decca,宝丽金·环球集团所属的一家以录制歌剧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黛卡”或“迪卡”公司,麾下拥有Argo,福茂唱片等子公司。成立于1929年,是英伦三岛唯一可与百年老厂EMI相匹敌的唱片厂牌。作为同属宝丽金集团的唱片品牌,Decca无论在规模,历史,艺人阵容等诸多方面都与DG等大公司相去甚远,但是在发烧友心目当中,Decca的品牌形象和地位却仍然非同反响,甚至称其为当今世界录音艺术的一大典范。
公司名称:迪卡唱片公司(Decca Records);总部地点在英国;成立时间于1929年;主要以古典音乐唱片制作与发行。在流行音乐领域,Decca大家族中同样有这众多闪亮的名字:比如驰名世界的曼托瓦尼轻音乐团,美国爵士乐传奇艾灵顿公爵,百老汇著名歌手平·克劳斯贝,以及The Rolling Stones滚石,Joy Division, Happy Mondays,Run DMC等等。而且Decca唱片高贵华丽的透明音色,如临现场的精确定位,开阔深远的音场空间感以及辉煌而不刺耳的音域平衡度,几乎能叫任何发烧友一闻上瘾,并已成为人所共知的特色。
Decca录音所特有的深阔音场,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以及极其华丽自然的音域平衡度,已和其蓝红相间的商标一样,成为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招牌。福茂唱片(Linfair Records)是世界最大的古典厂牌之一DECCA唱片公司的子品牌。在当今浩如烟海的唱片品牌当中,Decca特别以录制歌剧作品而名震全球。众所周知,歌剧录制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大量了人力与物力,收回资金也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实力和魄力的公司往往不敢问津此道。Decca 公司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这一行当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多年以来,Decca公司积累了歌剧录制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且网罗了上述一大批世界超级的歌唱家和众多知名歌剧院作为坚强的后盾。因此,Decca是一家歌剧和声乐爱好者要特别关注的唱片公司。
旗下艺人:
在艺术家的阵容上,Decca最引以为自豪的便是曾签约旗下40多年的专属指挥,声望盖天的一代名师乔治·索尔蒂爵士。此外Decca旗下拥有指挥大师迪图瓦,梅塔,夏依,马泽尔等;钢琴家阿什肯纳奇,巴克豪斯等;小提琴家郑京和等;吉他家费尔南德斯等;歌唱家帕瓦洛蒂,萨瑟兰,多明哥,卡雷拉斯,苔芭尔迪,卡纳娃,卡芭耶,弗蕾妮,毕约琳,特菲尔,弗拉明戈,巴托莉,盖尔吉尔等等,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
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
,L'oiseau—Lyre(琴鸟)商标(左),London(伦敦)商标(右) :
环球唱片集团:
重要录音:
1970-1973 年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乐团录制的海顿交响曲全集CD,是古典音乐唱片史上的珍贵之作。全球的最佳版本。
录音技术:
早在50年代立体声录音的萌芽时期,Decca公司的资深录音师威尔金森(K·E·Wilkinson)先生便开始在广泛的实验中探索如何利用最佳的条件调和出清澄的音色和宽阔的舞台空间感。他认为,唱片上的音乐只有包含光辉开放的音响和一些细致入微的空间响应,才能让人感受到如临现场的愉悦,听到最鲜活的效果。几经实验,他炮制了一种独特的麦克风摆放阵式。这种后来被称为“The Decca Tree”的“麦克风树”,是以一组位于支架左右的麦克风及另一只垂直在适当距离的麦克风为主,这三支话筒构成的“麦克风树”矗立舞台,配合其他麦克风的辅助,可以将单点与多点方式录音的优缺点加以妥协,创造出细致,平衡又不失动态的录音效果。
首先进行这种“麦克风树”录音实践的,是大名鼎鼎的曼托瓦尼乐团,至今他们那美到不可方物的弦乐音响都可令乐迷三月不知肉味。其后,这一麦克风摆法被推广到Decca的古典管弦乐和歌剧录音当中,以至于威尔金森在Decca乃至散见于美国Chesky唱片公司的大量唱片至今都成为发烧友搜寻不厌的目标。除此之外,造就Decca迷人录音特色的是其另一引以为自豪的录音原则。即古典录音都是在现场立即混音,以第一时间制成两声道的立体声母带。也就是说,Decca不会利用多轨录音的宽容性,在事后任意更动指挥原先已同意的声音。这种极端忠实于现场的制作精神对录音师的临场功力和音乐修养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曼托瓦尼轻音乐团:
Decca古典录音中那种可以透视并给予听者无限想象力的音场空间感;以及那种逼真呈现艺术家动作,走位以及戏剧化场景的真实效果,正是依赖于这一录音哲学而得到保证的。至于非古典音乐的录音,Decca于70年代开发的“四相位录音法”(phase-4)开创了多轨录音的先河。这种可以有机安排录像定位的制作手段给予后处理较大的立体的效果同样令人惊讶,叹为听止。最重要的一点是,Decca的每一项录音工程对录音地点的选择都可谓煞费苦心。这一点甚至连录音场地的交通状况都可能被考虑在内。一般情况下,Decca都会在事前派专人对录音场地进行反复考察,确定后立即进行改建,包括舞台的结构,观众的座椅,隔声设备等都经过复杂的修整布置,以满足不同录音所需要的不同空间响应。
早期Decca曾使用过的三座欧洲出色的音乐厅:日内瓦维多利亚厅和维也纳索芬音乐厅,后来都被证明是拥有最佳反射,混响时间的录音胜地。许多伦敦的乐团,瑞士罗曼德交响乐团以及维也纳爱乐乐团都在这些地方留下过千古不朽的名演,每一张唱片的音响都令人深爱不已。Decca是世界上较早投入数码录音研究的唱片公司之一,早在1978年Decca的研发部门便开始采用18bit数码设备记录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实况。后来,Decca在数码剪接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其ADRM数码复制技术被认为是对珍贵的模拟录音最可以信赖的保存方式,这种重新数码化的母带保存技术可以将老录音去芜留菁,呈现最迷人的效果。
1999年,Decca出版了“Legends(传奇)系列”唱片,由宝丽金·环球集团与英国Data Conversion Systems(dCS)录音室合作,经英国原厂授权,采用dCS的954数码系统进行24Bit/96KHz格式化处理,128倍频取样,使Decca 的历史名盘以CD版本咸鱼翻身,重见天日。从安塞美的历史名演,到索尔蒂《指环》大全集;从威尔金森那一张张难以超越的伟大录音,到九十年代Eclipse,Weekend等系列物美价廉的“超薄小双张”。几十年来,Decca与人们共同分享着她的努力,她的成果,她那沁人心脾的美丽声音。无论录音技术何去何从,发烧友们可以相信:只要Decca还在出版唱片,就绝对可以找到值得珍藏的极品。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
发展历史:
30年代之前:
1914年,手提式留声机制造先驱山姆父子将Decca这个名字冠在了当时令他们获得极大成功的手提留声机上,几年后,企业家刘易斯(E·Lewis)从山姆父子手中收购了此业,由于Decca产品在一战期间颇受欢迎,名字便被保留了下来。
1929年,Decca留声机公司进一步扩展,派生出了Decca唱片公司。成为英伦三岛唯一可与百年老厂EMI相匹敌的唱片厂牌。数月之后,Decca首次发行了一批78转唱片,内容包括一些舞曲音乐及英国作曲家的作品,戴流斯的《海的漂流》开创了Decca录制古典大编制交响乐的先例。
30年代:
30年代时Decca的经营开始扩展,取得了德国Polydor古典唱片在英国的发行权。两年后,其地盘伸展至美国,在纽约成立了Decca美国公司,并停止了留声机的生产,全力发展唱片业务。1937年Decca买下克利斯多雷(Crystalate) 唱片公司,并将其下的Rex,Vocalian,Panachord等几个品牌收归己有,同时也拥有了在西罕布斯坦的相关录音室。没想到这个录音室中的几位录音师后来竟成为Decca独一无二华丽音响的缔造者,其中包括技术总监阿瑟·哈蒂(ArthurHaddy)博士和录音巨匠凯尼兹·韦尔金森。
40年代:
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
50年代:
50年代,Decca与德国德律风根(TELEFUNKEN)集团联合设立了一个以技术发展为目标的机构,以TELDEC(泰尔迪克)为商标发行唱片,后来TELDEC唱片公司因经营问题转入华纳唱片集团。随着唱片工业由 SP向LP时代迈进,Decca重新加入到唱机制造中,其开发的世界首枚全音誉微沟纹唱头在当年几乎成为新一代高保真音响的主要音源,配合发行的一些古典唱片被广泛示范,出尽风头。1954年Decca发表划时代的“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全频带录音技术,领先同行,以此制成的唱片在高频响应和音乐保真度方面都达到前所未见的高度。1957年Decca推出的副牌商标Argo至今都是古典老乐迷心目中优质唱片的代名词。
1958年Decca和美国RCA, Mercury等唱片公司同步跨入立体声时代,古典曲目如雨后春笋般激增。50年代末,Decca在先进录音技术和金字招牌般的录音品质保证下,开始发展宏大的立体声歌剧录音计划。由库肖领导的录音小组与索尔蒂爵士在维也纳展开长期合作,录制瓦格纳的矿世巨作《尼博龙根的指环》全集。这一史无前例的录音计划足足延续了五年,耗费了难以计数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它的出版在全球造成了空前的狂热,而且这套14张CD组成的《指环》全集在今天依然是唱片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宏篇巨著,但却引发了Decca在财政上的危机。
70年代之后:
70年代初,Decca不得不将股份出售给了宝丽金集团。加入宝丽金之后,由于得到巨大的财力支持,Decca迅速恢复元气,率先投入对数码录音的研究和使用,并继续在录音技术上独步一时。Decca与同属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的Philips和DG鼎足而立,并在录音计划的制定,艺人的行政,场地及技术问题上享有自主权,其出品的唱片在艺术,音响方面一直维持至高的品位。
80年代之后:
1980年2月底,DECCA与PolyGram集团结盟开始专注于古典音乐的录制。1992 年,当时的 Decca 母公司 - 国际宝丽金唱片集团( Polygram International )买入百分之六十福茂股权,福茂唱片也同时加入了国际宝丽金唱片集团,福茂唱片的英文名称因此改为 Decca Records Taiwan Ltd. 。1998年底,Seagram公司收购了PolyGram唱片集团,所以DECCA也并入了环球音乐集团。福茂唱片也成为了环球唱片(Universal)的子品牌。2002 年,张人凤及张耕宇先生向国际环球唱片集团(由于宝丽金唱片已于 1998 年被环球并购)买回其拥有的百分之六十福茂股权,福茂唱片又再度回到了100% 的独立唱片公司,而英文名字又改回最初的 Linfair Records Ltd。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Mendelssohn - Spring Song"
门德尔松:《春之歌》。 专辑:《Masters of the Piano(钢琴大师精选)》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现由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的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钢琴演奏。 |
Daniel Barenboim | 02:06 |
02 |
Ludwig van Beethoven: Minuet in G, WoO 10 No.2
贝多芬:6首小步舞曲 6 Minuets WoO.10 第二首:《G大调小步舞曲》 专辑:《Ultimate Violin Classic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小提琴古典名曲选集)》 《六首小步舞曲》6 Minuets WoO 10 ,又称“社交小步舞曲”,作于1796年。据推测,这一曲集很可能是由1795年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小步舞曲集改编而成的。其中的第二首《G大调小步舞曲》是最为通俗、流传最广的一首,也是贝多芬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它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乐曲为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主题由两个小段构成,单纯简洁、典雅庄重。第二主题(中部)同样规整地排列着两个小段,充满活泼轻快的情趣。最后是与第一段形成对比的第一主题的反复。贝多芬的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被改编成小提琴、长笛、吉他、轻音乐等各种演奏版本,成为外国通俗名曲之一,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曲现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Arthur Grumiaux(阿瑟·格鲁米欧)小提琴演奏。 |
Istvan Hajdu | 02:40 |
03 |
Auf Der Jagd, Op.373
小约翰·施特劳斯:狩猎波尔卡 op.373。 专辑:《Strauss II J.: Waltzes》 《狩猎波尔卡》(英文At the Hunt,德文Auf der Jagd,编号Op.373),也称《在猎场上快速波尔卡》,由奥地利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波尔卡作品。该作品于同年边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狩猎活动十分流行,约翰·施特劳斯为此创作了《狩猎波尔卡》,曲中我们可以听出森林中许多鸟类的鸣叫声。 整曲中最突出的当属弦乐合奏,仿佛森林中的那些轻舞飞扬着的小生灵们在享受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美好生活。但是中间夹杂的三声枪声似乎破坏了这种和谐美好的气氛,小生灵们开始四处游散,大鼓、小鼓、钹的拍击好像渲染了这种气氛,全曲以四声枪响作为结束,王公贵族们带着他们的战利品回去了,留下的只是小生灵们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全曲充满精神力量,动态幅度宽广,细节描述清楚,强弱对比鲜明,展现出既平衡又饱满的动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境。 现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出演演奏。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2:10 |
04 |
Reiter-Marsch,op.428
小约翰·施特劳斯:骑兵进行曲,op.428。(现场版) 专辑:《Neujahrskonzert 2011(New Year's Concert 2011)》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骑士进行曲 op. 428 Reiter (选自《辛普利丘斯》, 1888)。本曲是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专辑,指挥是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这也是继克莱门斯·克劳斯,约瑟夫·克里普斯,威利·博斯科夫斯基,赫尔伯特·冯·卡拉扬和尼克劳斯·哈农库特之后,第六位来自奥地利本土的指挥家。在此之前,莫斯特一直担任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家。本曲是这音乐会的第一首,也是乐迷最喜欢聆听的首选曲。 本曲由现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出演演奏,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精彩指挥。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3:09 |
05 |
BWV 1043, Vivace
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BWV1043,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专辑:《Bach Concertos》 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BWV1043,作曲年代大约在1717-1723年之间,仍由急—慢—急三乐章构成,本曲是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也是以弦乐合奏开始,这个乐章以卡农型对位法处理,开头主题先由第二小提琴呈示,第一小提琴高五度模仿,然后互相应答。再改由第二小提琴对第一小提琴的模仿,始终以赋格方式对乐章进行华丽的装饰。 现由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Julia Fischer(茱莉亚·费舍尔)小提琴演奏。 |
Julia Fischer | 03:28 |
06 |
Giuseppe Verdi: La traviata, Act 1 - "Libiamo ne'lieti calici" (Brindisi)
威尔第:《茶花女》:第一幕 缀着花饰的高脚杯 (祝酒歌)。 专辑:《Ultimate Verdi: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威尔第选集)》 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名著,由剧作家弗朗西斯科·皮阿维改编为歌剧脚本,伟大的作曲家威尔第作曲。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当首推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有世界歌剧史中的最灿烂的宝石之称。剧中多首歌曲,如《祝酒歌》、咏叹调《啊!梦里情人》、《及时行乐》等,已变成许多声乐家必唱曲目,受欢迎的程度可称作歌剧界中的流行金曲。 本曲是《祝酒歌》现由Coro del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佛罗伦萨五月音乐合唱),当代艺术修养最深厚的男高音歌唱家Carlo Bergonzi(卡尔洛·贝尔贡齐)和著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Joan Sutherland(琼·萨瑟兰)演唱。 |
John Pritchard | 03:03 |
07 |
George Frideric Handel: Harp Concerto in B flat, Op.4, No.6, HWV 294 - 1. Andante allegro
亨德尔:《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Op.4 No.6,HWV 294,第一乐章,行板 - 快板。 专辑:《Handel, Boieldieu, Dittersdorf: Harp Concertos(亨德尔等人的竖琴协奏曲作品)》 亨德尔的《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Op.4 No.6, 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竖琴协奏曲作品,乐曲一开始就以明快积极的弦乐让听者心情愉悦,旋律带着明朗与优美的亮色。此后竖琴的主奏清脆欢快,如晶莹的鹅卵石点缀欢畅的浅溪,如从透明的水晶里传出的清凉灵动。也很喜欢抒情而优美的第二乐章,这时的竖琴相对安静了下来,舒缓的旋律流溢典雅柔美的诗意,仿佛经历愉悦后的宁静沉淀,焕发着另种魅力。通过此曲来感受竖琴与古典音乐的魅力,当旋律荡漾心间时,音乐带来的静心的清凉、舒适的明朗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本曲是第一乐章,行板 - 快板。 现由著名竖琴演奏家Marisa Robles竖琴演奏。 |
Marisa Robles | 03:50 |
08 |
Antonio Vivaldi: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Strings in E, Op.8, No.1, R.269 "La Primavera" - 1. Allegro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E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春”, Op.8/1, RV269,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Ultimate Vivaldi: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维瓦尔第选集)》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本曲现由现代著名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Salvatore Accardo(萨尔瓦多里·阿卡尔多)小提琴演奏。 |
I Solisti Di Napoli | 03:49 |
09 |
Camille Saint-Saë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 Le Cygne
圣桑:动物狂欢节 - 天鹅。 专辑:《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钢琴古典名曲选集)》 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是一部充满谐谑幽默的风趣之作,全曲由14段音乐构成,使用两架钢琴和管弦乐队,乐曲有一个副标题《动物园里的大幻想 曲》,作曲家似乎欲盖弥彰,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但是乐曲里比比皆是夸张变形的熟悉旋律,讽刺意味昭然若揭,组曲的每一首描写一种动物,只要看到这里,把大 象、乌龟、驴子和钢琴家并列在一起,就会明白为什么圣桑不愿意公演和出版这首作品。他在生前,只允许公演组曲的第13首《天鹅》,这是整套组曲里最流行、 最受人欢迎的一首,在世界各国脍炙人口,许多人只知道《天鹅》这首曲子,却不知道它选自《动物狂欢节》,除《天鹅》之外,《动物狂欢节》的各首曲子到处是 揶揄、嘲讽、戏弄和谐谑,对象都是音乐界名人和名作,甚至包括圣桑自己的作品。有些玩笑开得过头,也实在不好拿出来发表,所以直到圣桑去世之后作品才公开 出版。圣桑高寿,他86岁高龄,同代人都已去世,这时作品再发表出来也不会担心给什么人造成伤害了。 本曲就是圣桑在世时允许外传的《动物狂欢节》第十三首《天鹅》,这首曲子与整部组曲里其他各首的气质完全不同,圣桑到这里突然一改前面的滑稽和嘲讽,变得 一往情深。钢琴清澈流动的八音象征平静的水波,大提琴深沉温柔的音色很适合表现天鹅优雅端庄的个性,旋律质朴素雅,音乐的气氛宁静柔美,给人以纯洁典雅的 美好感受,又使人感到生活中的某种圣洁纯真的东西存在着,不能让它受到玷污。俄国著名舞蹈大师福金,很快就根据这首曲子的意境和形象依据编了芭蕾小品《天 鹅之死》,由舞蹈家巴甫洛娃表演,曾红极一时。 本曲现由Varda Nishry钢琴演奏。 |
Various Artists | 03:13 |
10 |
George Frideric Handel: Messiah, HWV 56, Pt. 2 - "Hallelujah"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HWV56 第二幕终曲:哈利路亚(合唱) 。 专辑:《Ultimate Handel: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亨德尔选集)》 亨德尔的《弥赛亚》(英语:Messiah),HWV56,是巴洛克时期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创作的大型清唱剧,同时也是他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多首合唱曲均深入民心,如《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哈利路亚大合唱》及《被宰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和《阿们》等都被世界各地合唱团和诗班所演唱。传统上,由于《弥赛亚》的内容与耶稣的降生、受死及复活有关,因此较常被安排于圣诞节或复活节期间献唱整套或个别部份;至于个别单曲,则没有特别的限定。本曲是合唱:哈利路亚(《启示录》第十九章第六、十六节)。 现由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圣马丁室内乐团)出演,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Chorus(合唱圣马丁学院)演唱。 |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 03:45 |
11 |
Pietro Mascagni: Cavalleria rusticana - Intermezzo sinfonico
马斯卡尼: 《乡村骑士》 - 交响曲式的间奏曲。 专辑:《Ultimate Opera: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歌剧选集)》 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Mascagni) 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是一部独幕歌剧,包含十一场,间奏曲出现在第八场和第九场之间。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间奏曲是乐迷普遍钟爱的一首名曲,在影视配乐中被经常引用。用一首曲子体味到古典音乐之美,如果能够,相信不少人心中会想 起这一首。而不同阅历、情感、思想的听众会有不同的音乐感悟,但都是一样的美妙莫名。抒情甜美的旋律是在轻轻拂动清晨带着丝丝甜味的微风,还是在缓缓褪去,深秋黄昏一抹油画般金黄的残晕?是逝去青春的无奈怅想,还是如烟往事的涩涩回味?也许是,也许不是。 本曲现由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圣塞西莉亚国家音乐院管弦乐团)出演演奏,意大利指挥家Tullio Serafin指挥。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03:57 |
12 |
Dmitri Shostakovich: The Gadfly, Op.97 - III. Youth (Romance)
肖斯塔科维奇:电影配乐《牛虻》, Op.97 - 3. 青年(浪漫曲)。 专辑:《Ultimate Classical Dream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梦幻古典音乐选集)》 在这部《牛氓》的电影配乐中,有一段《浪漫曲》(The Romance)美得出奇,它出现在影片一开始:那就是,牛虻和蒙台利尼主教谈论热那亚的青年意大利党人的时候。随后,在父子狱中相会的一段戏中,这段旋律再次出现。这首《浪漫曲》竟然在西方风行了好一阵子,成为音乐会上热门的安可曲和小品唱片上必备的招牌曲,后来还被冠以俄罗斯冥想曲的雅号。的确,小提琴独奏和乐队的形式,和马斯奈的歌剧《泰伊丝》中的《冥想曲》十分相似,旋律非常的优美。这首曲子是如此的出色,以至于70年代被英国人引用到BBC一部描写东西方冷战时期间碟案的电视剧中,作为苏联主题出现,进而成了在西方流行的名曲。 现由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演奏,意大利著名指挥家Riccardo Chailly(里卡多·夏伊)指挥。 |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03:51 |
1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No.3 in D, BWV 1068 - II. Air
巴赫: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 BWV1068,第二首,咏叹调(G弦上的咏叹调)。 专辑:《Ultimate Baroque: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巴洛克选集)》 第三管弦乐组曲,D大调,BWV 1068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for oboes, trumpets, timpani, strings and continuo) ,大约作于1722 年,这一首在4首中最为重要。门德尔松1830年曾在钢琴上把它弹给德国大诗人歌德听,歌德听后的感觉是“开头是这样华丽尊严,使人可以想象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乐曲共分五首组成,本曲是第二首,咏叹调,用弦乐合奏的方式,这个缓慢的乐章后由德国小提琴家威廉(Wilhelmj) 改编成为小提琴曲,就是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 本曲现由Stuttgarter Kammerorchester(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演奏,德国著名指挥家Karl Münchinger(卡尔·明兴格尔)指挥。 |
Stuttgarter Kammerorchester | 03:49 |
14 |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 2. Adagio cantabile
贝多芬: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op.13,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这首第八号奏鸣曲(悲怆),C小调,OP.13,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这首作品作于 1798—1799年之间,呈献给卡尔•李希诺夫斯基公爵(Lichnowsky 1756—1813),其标题是贝多芬自己确定。史科托把这首作品与《罗米欧与朱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这是充满祈祷气氛的抒情乐章,形式为三段体。第一段优美的主题由三声部变奏而成为四声部,中段的降A小调主题有一种意兴阑珊感,附有三连音伴奏后一度出现紧张感,第三段重新表述第一段时,渐渐回到平静。 本曲现由被公认为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德国著名钢琴演奏家Wilhelm Backhaus(威廉·巴克豪斯)钢琴演奏。 |
Wilhelm Backhaus | 04:46 |
15 |
Johann Sebastian Bach: Italian Concerto in F Major BWV 971 - 1 - Allergro
巴赫 - 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 BWV971 ,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Bach: Italian Concerto BWV 971, Etc》 J.S.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F大调,BWV971,作于1734年,与《法国组曲》合为一集,于1735年作为《古钢琴曲集》第二卷出版,此曲原标题为《按照意大利趣味的协奏曲》 (Concerto nach Italienischem Gusto)。在巴赫的时代,意大利音乐发展之快,对整个欧洲影响极大,巴赫从青年时代起就研究意大利音乐,他采用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形态,尝试在大键琴上表达合奏与主奏的效果。这首作品是为大键琴而创作的,巴赫为二层键盘指定了详细的力度记号,充分展示丰富的合奏效果与富于阴影效果的独奏之间的对比和和声效果。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速度未予指定,大约是稍快的快板,活泼的主题以合奏方式表现,随后是合奏与独奏的交替表现,最后主题又以合奏方式表现。 本曲现由法国古键琴演奏家和指挥家Christophe Rousset演奏。 |
Christophe Rousset | 04:19 |
16 |
Chopin: 12 Etudes, Op.10 - No. 3. in E "Tristesse"
肖邦:12首练习曲 Op.10 第三首:E大调“离别”。 专辑:《Chopin: Etüden》 肖邦的作品10的12首练习曲题献给李斯特。可以说是整个练习曲发展史中划时代的里程碑。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也就是说,这些乐曲不只是指法的练习,同时也是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本曲是第三首,E大调“离别”,2/2拍,不太慢的缓板,三段体式,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柔美深沉,带有明显的沉思色彩和淡淡的思乡之情。按照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我的祖国!”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把乐曲引向焦思苦虑、激情澎湃的高潮。最后乐曲情绪又主见趋于沉静,再现主题,在绵绵的思乡之情和无限惆怅的气氛中结束。 本曲现由波兰钢琴演奏家,5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Adam Harasiewicz(哈拉瑟维奇)演奏。 |
Adam Harasiewicz | 04:12 |
17 |
Franz Joseph Haydn: Symphony No.1 in D major, Hob.I:1 - 1. Presto
海顿:D大调第一交响曲 Hob.1.1 第一乐章,急板。 专辑:《Haydn: Symphonies Nos. 1-104 (complete)【海顿:交响乐全集】》 海顿的第一交响曲,Hob.1.1,D大调,大约作于1759年之前。海顿把自己1757-1795年的创作分成10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 1757-1764年的创作,这个时期共有14首交响曲,这首第一交响曲约作于1757年或1759年。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急板,D大调,未发达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使用了海顿极少使用的渐强标记,然后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为中心呈示属调的第二主题。呈示部短小仅39小节,发展部具呈示部一半规模,无主题运作,实际为再现部前的过渡,再现部第二主题后半转成同名小调,此外均以主调作为主要部分。 本曲由Philharmonia Hungarica(匈牙利爱乐乐团)演出,Antal Doráti(多拉蒂·安塔尔)指挥。《企鹅》评价三星。是古典音乐唱片史上的珍贵之作。全球的最佳版本。 |
Antal Doráti | 04:59 |
18 |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No.1 in B flat minor, Op.9 No.1
肖邦:3首夜曲(降b小调,降E大调,B大调) Op.9,第一首,降b小调,三段曲式。 专辑:《Ultimate Chopi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肖邦选集)》 肖邦这三首夜曲,作于1830-1832年,出版于1833年,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献给玛丽·普莱耶尔夫人。0P.9 是肖邦最初发表出版的夜曲,因这之前已经有了菲尔德的夜曲,所以肖邦夜曲的问世很自然的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尼克斯说:夜曲表现了如梦一般的甜蜜和欢乐,似夜一样的寂静和安祥。雷斯塔说:有仿效菲尔德的痕迹,似乎过多的加人了胡椒和香料。本曲是第一首,降b小调夜曲 Op.9-1,这首夜曲虽然是肖邦最初发表的,但却是非常优美、情绪丰满的作品。采用甚缓板,6/4拍,三段体式,中段由八度音奏出甜蜜的降D大调旋律。尼尔斯评价:“充满了梦中饱满的甜蜜欢乐,那是把黄昏,夜的寂静,以及这产生的一切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本曲现由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
Vladimir Ashkenazy | 05:48 |
19 |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Swan Lake, Op.20 - Act 1 - Introduction (Moderato assai) - No.1 Scène (All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 Op.20 ,第一幕,简介(中庸的快板)第一场景(适度的快板)。 专辑:《Tchaikovsky: Swan Lake / Prokofiev: Romeo & Juliet - Suite(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柴可夫斯基本人于1900年11月将整部芭蕾舞剧音乐改写成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Swan Lake Suite 出版。这部《天鹅湖组曲》常用于音乐会演出,是久演不衰的佳作。现今常用于演出的这部组曲由六首作品组成。本曲是第一首,场景(天鹅湖主题)Scene - Swan Theme,选自第一幕终场音乐,为庆贺王子成年,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酒宴,突然天空中飞过一群天鹅,引起王子打猎的念头。 本曲现由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瑞士的罗曼乐团)演出,瑞士著名指挥家Ernest Ansermet(欧内斯特·安塞美)指挥。 |
Ernest Ansermet | 05:45 |
20 |
Franz Joseph Haydn: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Hob.I:94 - "Surprise" - 2. Andante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Hob.1.94,第二乐章,行板。 专辑:《Ultimate Hayd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海顿选集)》 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G大调,Hob.1.94,作于1791年。其曲名是因为第二乐章突然出现全合奏,加上定音鼓的强奏。英国用感情名词“惊愕”;德国则称为击鼓(Puakenschlag)。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族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族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就是海顿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第二乐章。主题用最单纯的民歌风格,听起来像一首童谣,小提琴轻柔地奏出后,声音更轻地重复一遍,乐队突然爆发出一个响亮的和弦,让人猛地惊醒,这就是“惊愕”。这一乐章的曲式是主题和四段变奏。 现由Philharmonia Hungarica(匈牙利爱乐乐团)演奏,匈牙利出生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Antal Doráti(多拉蒂·安塔尔)指挥。 |
Antal Doráti | 05:54 |
21 |
Franz Schubert: Winterreise, D.911 - 1. Gute Nacht
舒伯特:冬之旅 D911 第一首,晚安。 专辑:《Schubert: Winterreise(舒伯特:冬之旅)》 《舒伯特:冬之旅》作品编号D911,作于1827年,歌词选自德国诗人米勒的24首诗,作品描述一对失恋者孤独的冬天旅行。这部声乐套曲,用中音或低音演唱容易发挥其作品中的忧郁氛围,但实际上舒伯特是为男高音创作的,男高音明亮的音色和作品的强烈对比,似乎更具感人力量。 24首曲目分别为: 1.晚安(Gute Nacht),2.风标(Weterfahne),3.冻泪(Gefrorne Tranen),4.冻僵(Erstarrung),5.菩提树(Der Lindenbaum),6.泪河(Wasser Flut),7.在河上(Auf dem Flusse),8.回顾(Puckblick),9.鬼火(Irricht),10.休息(Rast),11.春梦 (Fruhlingstraum),12.孤独(Einsamkeit)。13.邮车(Die Post),14.白发(Der Greise Kopf),15.乌鸦(Die Krahe),16.最后的希望(Letzte Hoffnung),17.在村中(Im Dorfe),18.风雨的早晨(Der Sturmische Morgen),19.迷惘(Tauschung),20.路标(Der Wegweiser),21.旅店(Das Wirtshaus),22.勇气(Mut),23.虚幻的太阳(Die Nebensonnen),24.街头艺人(Der Leiermann)。 本曲是第一首,晚安,d小调d - D - d。 现由英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Peter Pears(彼得·皮尔斯)演唱,英国作曲家、指挥和钢琴家,20世纪英国古典音乐代表人物之一Benjamin Britten(本杰明 布里顿)钢琴伴奏。 (注:此专辑是被视为舒伯特联篇歌曲集顶峰之作的诠释录音,多年来一直雄踞企鹅唱片评鉴最高荣誉—三星带花榜中,而无人能超越。) |
Benjamin Britten | 05:51 |
22 |
Edward Elgar: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1 in D, Op.39, No.1
埃尔加:《威仪堂堂》进行曲, Op.39 - D大调第一首进行曲。 专辑:《Ultimate Classic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古典名曲选集) 《威风堂堂进行曲》(又译作威风堂堂进行曲或威仪堂堂进行曲,英语: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作品第39号,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在1901年至1934年间创作的一组管弦乐进行曲。是风靡全球的著名管弦乐。总共包括埃尔加在1901至1903年间陆续完成的五首短小的进行曲,其中的第一首被公认为最成功,因而也最著名。现在,人们提到他的《威风堂堂进行曲》,一般都是指的D大调这一首。这部作品包括以下六支进行曲:《D大调第一进行曲》《a小调第二进行曲》《c小调第三进行曲》《G大调第四进行曲》《C大调第五进行曲》《g小调第六进行曲》,其中前五曲是埃德加作为作品第39号发表的,第六曲则是未完成的遗作。每支进行曲的演奏时间大约是五分钟。本曲《第一号进行曲》是《威风堂堂进行曲》中最著名的,常被用作美国高中的《毕业进行曲》,经修改填词而成的《希望与荣耀的土地》则是英国爱国歌曲,也是为英王《加冕颂歌》的终章。 现由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出演演奏,获得爵士称号的英籍匈牙利指挥家Georg Solti(左尔格·索尔蒂)指挥。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06:36 |
23 |
Haydn: Sinfonie Nr. 45 in fis-Moll, "Abschiedssinfonie" - IV. Finale: Presto - Adagio
海顿: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Hob.1.45,第四乐章,急板。(现场版) 专辑:《Neujahrskonzert 2009(New Year's Concert 2009)》 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Hob.1.45,升f小调,作于1772年。此曲创作有一个典故:1766年,艾斯特哈吉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模仿凡尔赛宫,在诺吉托拉湖边盖了一座豪华宫殿,命名为艾斯特哈吉堡。尼古拉斯规定,除乐团团长等4名主要领导之外,乐团团员不得携家眷入内,以致团员们全年大部分时间都需单身住在宫中。团员们希望海顿能帮助解决与家眷同居问题,于是海顿构思了此曲,在演出最后,让团员在演奏完后,一个个收拾乐嚣,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少数人继续演奏,以表达团员心情。据说此曲首演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其中含意,第二天就给团员们放假。 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奏鸣曲式。此乐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极快速度发展,第一主题(升F小调)在短促的经过句后,第二主题才以A大调呈现。急板部分之后是附加的第二部分慢板,以关系大调A大调开始,呈小三段体结构,乐手一部分一部分地演奏完乐句结束:先是第一双簧管与第二圆号;然后依次是低音管,第二双簧管,A调的第一圆号,倍低音管。到最后的终结部仅剩四部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乐。然后大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又演奏完乐句相应退场,最后14小节只剩下两人继续安静而孤寂地演奏第一小提琴,直至全曲结束。 本曲现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由阿根廷-以色列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担任指挥。他的指挥风格严谨又不失奔放。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7:48 |
24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1 in C, K.467 - 2. Andante
莫扎特: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 K467,第二乐章,行板。 专辑:《Ultimate Mozart: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莫扎特选集)》 莫扎特这首《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C大调,K467,作于1785年3月9日,1785年3月10日于克鲁克剧场首演,莫扎特主奏。乐曲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行板,F大调,三段体。加弱音器的弦乐先呈示歌谣风格的主题,主奏钢琴接引,以颤音结束第一段。连同D小调新旋律进入第二段。第二段乐队与钢琴对话频频转为其它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但改由高三度的降A大调表现,旋即转回F大调,无华彩,以极短的尾奏结束。 现由爱乐管弦乐团(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演奏,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
Vladimir Ashkenazy | 07:54 |
25 |
Johann Strauss II: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 Op.314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 专辑:《Ultimate Strauss Family: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施特劳斯家族选集)》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号(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本曲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其指挥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亦被公认为经典版本的奥地利指挥家Willi Boskovsky(威利·博斯科夫斯基)指挥。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9:21 |
26 |
Die Fledermaus (Ouvertüre)
小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现场版) 专辑:《Neujahrskonzert 2002(New Year's Concert 2002)》 蝙蝠序曲(外文名:Die Fledermaus Overture)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用其所作轻歌剧《蝙蝠》中动听的旋律缀合而成的,也是整部歌剧最著名的一首乐曲。该曲经常作为音乐会的演出曲目之一,可以调动听众热情。 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甚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之后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 第一部分:小快板—A大调转D大调—2/4拍: 该部分的两个主题是华丽而流畅的,成功地揭示出全剧的喜剧内容。第一主题为A大调,在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轻微的拨奏下,小提琴悠扬的奏出了旋律,随着颤音的出现,圆号奏出属七和弦,为进入D大调作出准备。而第二主题恰恰承接上部分,依然由小提琴奏出,其它弦乐器以弹拨方式伴奏。随后,短笛奏出了颤音,准备迎接下一主题。 第二部分:圆舞曲节奏—G大调—3/4拍: 序曲的第二部分是整个序曲的中心,具有小约翰·施特劳斯所拿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集中体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音乐的特色,欢快而有力的圆舞曲主题选自歌剧第二幕终场前舞蹈场面的配乐。也正因为旋律如此欢快,该主题在ipod曲库中被称为“蝙蝠圆舞曲”或“你和我圆舞曲”,并将主题用于动画片《猫和老鼠》的《万能指挥家》中。主题开始由弦乐奏出,待重复过后,小提琴、长笛在高音区奏出旋律,情绪愈加激昂。 第三部分:行板—e小调—3/4拍: 这一部分选自歌剧第一幕中的三重唱《只剩下我留在家里》,曲调在弦乐伴奏下由双簧管奏出,略带哀婉动人的色彩,轻盈而舒缓。但伤感的音乐是暂时的,乐队在不知不觉中转调,准备奏出下一部分。 第四部分:很快的快板—E大调—2/4拍: 该部分是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开始由小提琴、长笛奏出,随后发展至整个乐队,将乐曲推向第二个高潮。在卡通剧《猫和老鼠》第三十四集《万能指挥家》中,也出现了序曲的该部分。 重复部分: 乐曲的主题再现时,第二、第三部分的旋律同为A大调,将主题升高大二度更有益于增添趣味,调动听众激情,使欢乐的气氛更为浓郁。主题再现后,序奏部分接踵而至,将音乐推向白热化的高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于A大调。 本曲现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出演演奏,日本著名指挥家 Seiji Ozawa(小泽征尔)指挥。 |
Johann Strauss II | 08:36 |
27 |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4. Adagietto (Sehr langsam)
马勒: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三部分,第四乐章,小柔板(非常慢)。 专辑:《Mahler: The Symphonies》 本曲是马勒: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三部分,第四乐章,稍慢的慢板,三段体,只用竖琴与弦乐。以竖琴伴奏,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题,变成厚重的对位后进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动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调,是对第一段的简化。 第四乐章不仅是马勒的代表作,亦是被公演得最多的马勒音乐。同时,本乐章亦有用于电影配乐上。其中以1971年的《魂断威尼斯》最为著名。 本曲由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出演演奏,意大利著名指挥家Ricardo Chailly (里卡多.夏伊)指挥。 |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10:19 |
28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I - Allegro con brio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Op.67,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专辑:《Ultimate Beethove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贝多芬选集)》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Symphony No.5 in c Minor "Fate" Op.67,创作于1804-1808(中间曾一度中断,创作了第四交响曲),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这是一部充满活力,又“热望未来”的作品,被国人称为“命运交响曲”,仅仅是因为贝多芬在乐谱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其中的格言主题,就是“命运的敲门”,命运与凶兆始终在激烈地搏斗。 现由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演奏,著名指挥家Bernard Haitink(伯纳德·海廷克)指挥。 |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07:10 |
29 |
Johann Strauss I: Paris Walzer, Op. 101
老约翰·施特劳斯: 巴黎圆舞曲 作品:101.(现场版) 专辑:《New Year's Concert 2008》 本曲由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法国指挥家乔治·普莱特(Georges Prêtre)担任指挥(现场)。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6:57 |
30 |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Op.11, orchestral version - II. Andante cantabile
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 Op.11(管弦乐版),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专辑:《Ultimate Classical Relaxatio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休闲古典名曲选集)》 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 作品 11号 1871年作,柴可夫斯基共作有三首弦乐四重奏,都作于1870年代,也就是作曲家三十岁至四十岁间。通常认为他在管弦乐领域更如鱼得水,这三首作品显示作曲家在四重奏领域的优秀素养和理解力,或许部分缘于他对古典作曲家的喜爱,其中能察觉到他对莫扎特和舒伯特四重奏的深入学习。 本曲是著名的《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而现今这首乐曲作为独立的曲目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它那极具有俄罗斯民谣式的音乐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现由The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伦敦新交响乐团)演奏, 英国指挥家和作曲家Raymond Agoult(雷蒙德.艾古勒特)指挥。 |
The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 08:25 |
31 |
Sergey Vasil'yevich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I. Moderato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18,第一乐章,中板。 专辑:《Ultimate Rachmaninov: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拉赫玛尼诺夫选集)》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被誉为是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同年他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之后,就已经颇有声望。这时候他受托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是在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然而不久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渐痊愈,所以本曲实际完成于1901年。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段病情而来。其实不尽如此,从本曲宏大的气势来看,倒不如说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完全恢复健康后,创作欲横溢时的优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之后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c小调第一主题。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bE大调第二主题,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本曲现由San Francisco Symphony(旧金山交响乐团)出演,匈牙利钢琴三杰之一Zoltán Kocsis(佐尔坦·科奇什)钢琴演奏。 |
Zoltán Kocsis | 09:38 |
32 |
Piano Sonata in F, K280: II. Adagio
莫扎特:F大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 K.280,第二乐章,慢板。 专辑:《Richter the Master, Vol. 2 - Mozart》 莫扎特《第二号钢琴奏鸣曲》,F大调,K280/189e,作于1775年。乐曲共分三个乐章:1.很快的快板,2.慢板,3.急板。本曲是第二乐章,慢板。 本曲现由前苏联钢琴演奏家Sviatoslav Richter(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钢琴演奏。 |
Sviatoslav Richter | 09:41 |
33 |
Jean Sibelius: Symphony No.4 in A minor, Op.63 - 1. Tempo molto moderato, quasi adagio
西贝柳斯:A小调第四交响曲 Op.63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慢板。 专辑:《Sibelius: Symphonies 4 & 7; Tapiola(西贝柳斯:第四、第七交响曲,塔皮奥拉)》 《第四交响曲》是西贝柳斯交响乐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它揭示了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音乐充满苦思冥想,曲式上有独特处理,主题展开不那么连贯,节奏自由,尖锐、艰涩、充满不协和音的和声语言,刻意求简的配器, 这些使音乐带有阴郁、惶然不安的性质。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奏鸣曲式。a 小调。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交响乐文献中 极为特殊的例子,它是一个慢板乐章。西贝柳斯仅用了几个短句就构成一个简短而强有力的乐章,形式自由,但非常精炼严谨。 乐章的开始是由装有弱音器的大提琴沉重地奏出尽是切分音的旋律。开头的四个音提供了整个乐章的胚胎,其中包括一个增四度音程,事实上它也是就整部交响曲的胚胎。 本曲现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出,法裔美籍指挥家、作曲家、小提琴家,人称“指挥神童”的现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大师之一Lorin Maazel(洛林·马泽尔)指挥。 |
Lorin Maazel | 10:17 |
34 |
Antonín Dvořák: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IV. Allegro con fuoco
德沃夏克:e小调第9号交响曲“自新大陆” 作品:95,第四乐章,如火般热烈的快板。 专辑:《Ultimate Dvořák: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德沃夏克选集)》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e小调,OP.95,为其在美国停留期间所作,标题为《新世界》。此作作于1893年,1893年12月16日由翟多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首演。乐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本曲现由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波兰指挥家Witold Rowicki指挥。 |
Witold Rowicki | 10:51 |
35 |
Felix Mendelssohn: Overtur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p.21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Op.21。 专辑:《Ultimate Mendelssoh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门德尔松选集)》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 本曲由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出演,英国著名指挥家Neville Marriner(内维尔·马里纳)指挥。 |
Neville Marriner | 12:16 |
36 |
Antonín Dvorák: Symphony No.7 in D minor, Op.70 - 2. Poco adagio
德沃夏克:D小调第七号交响曲 Op.70,第二乐章,稍慢板。 专辑:《Dvořák: The Symphonies(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 本曲是全曲的第二乐章,稍慢板,F大调,自由的3段体,充满浪漫的内省气息,其主题呈圣歌风格。中段以圆号娴静可爱的主题开头,其中单簧管与圆号、长笛与低音管的应答都很迷人。第三段以对位形态的表达为主。 本曲是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出演演奏,匈牙利著名指挥家István Kertész(伊斯特凡·克尔特斯)指挥。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9:09 |
37 |
Piano Sonata No.16 In A Minor, D.845 - 1. Moderato
舒伯特:A小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 D 845,第一乐章,中板。 专辑:《Schubert: Piano Works: Sonatas / Moments Musicaux / Impromptus / 'Wanderer' Fantasia [Box(舒伯特:钢琴作品:奏鸣曲/Moments Musicaux/即兴/流浪者幻想曲【套装】) 舒伯特【第十六号钢琴奏鸣曲】,A小调,D845,作于1825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贝多芬《大公三重奏》也献给他)。全曲共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板,A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 8度音程轻巧演奏的动机、和弦厚重的音响及渐慢速度行进的动机组成,第二主题体现强弱对比。发展部2个主题经变形,产生色调变化,再现部2个主题按原型.以主调收尾。 本曲由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的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Alfred Brendel(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钢琴演奏。 |
Alfred Brendel | 10:39 |
38 |
Edvard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6 - 1. Allegro molto moderato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16,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专辑:《Ultimate Piano Concerto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著名钢琴协奏曲选集)》 《A小调钢琴协奏曲》, Op. 16 为爱德华 · 格里格(Edward Grieg)唯一一首协奏曲。这是他其中一部最受欢迎的作品,亦是世上最受欢迎的一首钢琴协奏曲之一。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奏钢琴一开始便活跃地将呈示部的轮廓完整地展现出来(片段1)。接下来的主题清纯而朴实,富于北欧民谣情调,而且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之情,是作者浪漫派艺术风格的完整体现(片段2),将格里格音乐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曲由美藉古巴著名钢琴演奏家Jorge Bolet(乔治.博列特)钢琴演奏。 |
Jorge Bolet | 13:38 |
39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1. Allegro
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Op.24,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Beethoven: The Violin Sonatas(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同样呈献给富利斯伯爵,作于1800年。《春天》的标题并不是贝多芬所定,是后人因此曲表达了希望、温馨和幸福感而赋予的。贝多芬的第5号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4号),通常也被称作《春天奏鸣曲》(the Spring Sonata),出版于1801年。一般认为是由于此曲第一乐章所荡漾的青春气息,被人们恰当地称为《春天奏鸣曲》。 乐曲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此乐章迷人的是其转调处理,通过转调,小提琴与钢琴的位置出现变化,而不断荡漾出层次丰富的浪漫性。 本曲由以色列著名小提琴演奏家Itzhak Perlman(伊扎克·帕尔曼)小提琴演奏,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伴奏。 |
Itzhak Perlman | 09:54 |
40 |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1. Moderato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18,第一乐章,中板。 专辑:《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2 & 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8号),共有三段乐章,由俄罗斯作曲家和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于1901年完成。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之一,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之一,也是当今音乐会上久演不衰的曲目。这首著名的协奏曲是作曲家通过心理治疗,走出创作危机和心理阴影,战胜自身的成果。 乐曲共有三段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在展开主题部之前,协奏曲以钢琴演奏的钟声一样的和弦开头,力度渐强,节奏缓慢而沉重。首段乐章从一系列在可引发紧张之鸣声开始,最终以主题之引子引发Peak,而乐章之Peak亦从主题引进至进行曲部分。 本曲由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
Vladimir Ashkenazy | 10:54 |
41 |
Franz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90, D.899 - No.1 in C minor: Allegro molto moderato
舒伯特:C小调第一首【四首即兴曲 】D 899:很快的中庸快板。 专辑:《Schubert: Impromptus, D899 & D935(舒伯特:即兴曲D899 & D935)》 即兴曲这种新音乐体裁是舒伯特的创举。舒伯特对钢琴音色、技巧的着迷和对自我情感的放任在这些作品中得到充分发挥。每一首即兴曲既像是一幅风俗画,小巧迷人;又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精致随意。这些作品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想不到的魅力都是浪漫主义的突出要素。这些作品在钢琴文献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他的艺术歌曲之于声乐文献,成为此后写作亲切的钢琴小品的每一个浪漫派作曲家的楷模。 本曲是【四首即兴曲 】中的第一首,C小调即兴曲D899,No.1:很快的中庸快板。这是一首由很短的主题导入,非常自由的变奏曲式乐曲。乐曲由一个全奏和弦开始,马上便引入主题。这个主题非常质朴优美,短小的旋律包含着离调成分。这是一首以舒伯特最得意的,如同泉水涌出不知停止的自由和声构成的即兴乐曲。 本曲由罗马尼亚著名钢琴演奏家Radu Lupu(拉度·鲁普)钢琴演奏。 |
Radu Lupu | 10:41 |
42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Sonata No.16 in C, K.545 "Sonata facile" - I. Allegro
莫扎特:C大调第十六号钢琴奏鸣曲, K.545 - 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钢琴古典名曲选集)》 莫扎特这首《第十六号钢琴奏鸣曲》,C大调,K.545,作于1788年。共有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极单纯,音阶性的经过句后,以属调表现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与《D大调长笛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儿乎相同。在左手与右手交互奏出分散和弦音型后,为呈示部尾声。发展部承接呈示部尾声音型,A小调两手交互发展。再现部以F大调再现第一主题,C大调再现第二主题。 本曲由美国著名钢琴演奏家Julius Katchen(朱利叶斯·卡钦)钢琴精彩演奏。 |
Julius Katchen | 02:18 |
43 |
Johannes Brahms: Rhapsody in G minor, Op.79, No.2
勃拉姆斯:G小调第二首【两首狂想曲】 Op.79。 专辑:《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钢琴古典名曲选集)》 勃拉姆斯为钢琴而作的《两首狂想曲》,OP.79,作于1879年,是钢琴曲中最有勃拉姆斯自己味道、被演奏得最多的名曲。本曲是第二首:G小调,奏鸣曲式,两个主题都极优美,发展部很长,赋予了各式各样的色彩,其中音乐评论家们指出有一种朦胧的像烟雾一样笼罩的含有恐惧的东西。 本曲由美国著名钢琴演奏家Julius Katchen(朱利叶斯·卡钦)钢琴精彩演奏。 |
Julius Katchen | 05:52 |
44 |
Johannes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in D minor, Op.15 - 1. Maestoso - Poco più moderato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15,第一乐章,庄严倔强,情怀激荡。 专辑:《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 Franck: Symphonic Variations / Litolff: Concerto Symphonique(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 弗兰克:交响变奏曲 / 里托夫:交响协奏曲)》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Op. 15,完成于1858年,起初是一首双钢琴变奏曲,之后有意改写成交响曲,最后却成为一首钢琴协奏曲。由于勃拉姆斯本人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同时又和天才女钢琴家克拉拉相互商讨才写出这首协奏曲,所以此曲要求有相当高深的钢琴弹奏技巧。它以宏伟的构思和史诗般的概括性,反映着波涛澎湃的、憧憬式的遐想。 全曲是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庄严倔强,情怀激荡。乐曲开头霹雳般奏出了沉重的主题,随之爆发到Peak后逐渐停息下来。独奏钢琴奏出一条形成奇妙对比的非常安详的旋律,它为第一乐章内出现极端相反的情感而做准备。 本曲由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伦敦交响乐团)出演演奏,英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Clifford Curzon(克利福德·柯曾)钢琴演奏。匈牙利布达佩斯出生的美国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George Szell(乔治·塞尔)指挥。 |
Clifford Curzon | 22:16 |
45 |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r, Op.23 - 3. Allegro con fuoco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23,第三乐章,热情如火的快板。 专辑:《Tchaikovsky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柴可夫斯基、舒曼: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和管弦乐队),降b小调,作品23号,创作于1874-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热情如火的快板,降B小调,回旋曲式,在4小节引子后,钢琴主奏开始回旋主题,接着小提琴以降D大调用八度奏庄重抒情的对比主题,两个主题的纠缠发展形成Peak。终结部以降B大调形成辉煌的结尾。主部主题是乌克兰歌舞曲《亿万卡,快来唱春歌》,音乐表现春天来了,农时即将开始的欢快、奔放的情绪,副主部是十分抒情优美的同时也充满生机,音乐洋溢着青春和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 本曲由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
Vladimir Ashkenazy | 06:46 |
46 |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Nutcracker Suite, Op.71a -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Waltz of the F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 Op.71a,第三曲,糖果仙子之舞 - 花之圆舞曲。 专辑:《Ultimate Classic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极致:古典名曲选集)》 胡桃夹子组曲,Suite “Nutcracker" Op.71a,管弦乐组曲,柴科夫斯基作于1892年。根据所作二幕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音乐编成。同年3月7日由作曲家指挥在彼得堡首演(比舞剧首演时间约早九个月)。全曲由八首曲子组成。本曲是第三曲《糖果仙子之舞》:不太慢的行板,2/4拍子,b小调。选自舞剧第二幕糖果仙子为克拉拉表演舞蹈的音乐。 本曲由Wiener Philharmoniker(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出演演奏,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的奥地利著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07:41 |
47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 2. Romance
莫扎特: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K.466,第二乐章,浪漫曲。 专辑:《Mozart: Piano Concertos 20, 23, 24, 26 & 27(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20、23、24、26、27号)》 莫扎特这首《第二十钢琴协奏曲》,D小调,K466,作于1785年2月。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浪漫曲,降B大调,三段体。先由主奏钢琴呈示主题,乐队承接,二者轮流表现。然后主奏钢琴以降 B大调导出另一旋律,弦乐以和弦伴奏,移入主题再现。第一段终止后,中段转G小调,主奏钢琴奏上升音型,木管部回应钢琴,第二段为第一段再现。 本曲由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出演演奏,英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Clifford Curzon(克利福德·柯曾)钢琴演奏。英国作曲家、指挥和钢琴家Benjamin Britten(本杰明 布里顿)指挥。 |
Clifford Curzon | 10:05 |
48 |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3 in E flat, Op.12 No.3 - 3. Rondo (Allegro mol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3,第三乐章,回旋曲(很快的快板)。 专辑:《Beethoven: Violin Sonatas(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OP.12.3,降E大调,作于1795年。这是OP.12中最为辉煌的一首,其中各主题的发展非常巧妙,对比又非常出色。 全曲共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回旋曲,很快的快板,降E大调,是三主题回旋,其中有精彩的主题关系对比。 本曲由希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Leonidas Kavakos(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小操琴演奏。意大利国际钢琴演奏家Enrico Pace(恩里科·佩斯)钢琴伴奏。 |
Leonidas Kavakos | 04:08 |
49 |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0 in D minor (1869 version, ed. Leopold Nowak) - 2. Andante
布鲁克纳:D小调第0号交响曲 WAB 100(1869年版,利奥波德.诺瓦克)第二乐章,行板。 专辑:《Bruckner: The Symphonies》 本曲是布鲁克纳【D小调第0号交响曲】 WAB 100(1869年版,利奥波德.诺瓦克)第二乐章,行板,由弦乐器上的全音阶式陈述开始,接以木管乐奏出的短小的乐句进行十分模糊的转调,然后这两个部分均反复了一遍。柔和的第二主题群十分美丽,并且也带有切分节奏,让我们想起了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但是随后的木管乐演奏的部分就不象前面的部分那样富有创意。在这里我想提一个被忽略的事件,布鲁克纳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就提到了这个中间部分:“你会很惊奇的发现我几乎完全按照你的意思修改了行板乐章,整个中间部分都是全新的。”不过很不幸的是,这个伟大的作曲家老是会听从别人的一些很糟糕的建议…… 本曲由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SO / 芝加哥交响乐团)出演演奏,英籍匈牙利指挥家Sir Georg Solti(左尔格·索尔蒂)指挥。 |
Sir Georg Solti | 10:32 |
50 |
Symphony No.10 in E minor, op.93: I. Moderato
肖斯塔科维奇:E小调第十交响曲 Op.93,第一乐章,中板。 专辑:《Shostakovich: The Symphonies》 E小调第10号交响曲,Op. 93,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53年7月至11月期间。12月17日由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挥下作首演。这首作品和上一首交响曲已经是相距八年时间,而它亦与《第5号交响曲》一样,是作曲家最常演奏的交响曲之一。就连甚少演绎现代作品的著名指挥家卡拉扬,也在1969年到访苏联时,指挥了这首作品。 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板,采用了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慢启动”的奏鸣曲式。从低音弦乐声部缓慢、XX、凝重的引子开始,为全曲定下了悲剧性的基调。具有俄罗斯抒情歌曲特征的主部主题由单簧管主奏,小提琴以对位声部相随,非常温柔、忧伤和诚挚。展开部可谓是缓慢启动,长久积累的压抑和痛苦在此爆发。它汹涌澎湃,不可阻拦,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表达着痛苦和XX的巨大情感。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伦敦爱乐乐团)出演演奏演唱,荷兰著名指挥家Bernard Haitink(伯纳德·海廷克)指挥。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24:24 |
51 |
Franz Schubert: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in A minor, D.821 - 1. Allegro moderato
舒伯特: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D 821,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专辑:《Schubert: Arpeggione Sonata / Schumann: Fünf Stücke im Volkston / Debussy: Cello Sonata(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 / 舒曼:五首民谣 / 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 舒伯特这首本是《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D821,作于1824年。吉它形大提琴又称“琶音琴”,为斯塔法(G. Staufer)所发明,这是一种小型大提琴,使用于巴赫时代,形状类似于古小提琴,又像吉它。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钢琴前奏后,吉它形大提琴奏第一主题,但却以第二主题支配全曲,然后吉它形大提琴以拨奏出5个和弦而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吉它形大提琴拨奏及钢琴弹奏始,大部分为第二主题的发展。再现部2个主题以原型再现后,移入抒情的尾奏。 本曲现由俄罗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大提琴演奏,英国著名钢琴演奏家Benjamin Britten(本杰明 布里顿)钢琴演奏。 |
Mstislav Rostropovich | 13:34 |
52 |
Sergey Vasil'yevich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1. Allegro ma non tanto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3号钢琴协奏曲,作品:30号,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Suite No.2 for 2 Pianos》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电影《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乐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尽管整个协奏曲的钢琴演奏部分难度令人生畏,但整曲的开端却异常的平和安详。弦乐与低音管轻柔的前奏让人联想到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天鹅绒般的前奏铺垫下,钢琴以八度音程表现出俄罗斯民歌般质朴轻快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远绵长,在狭窄与蜿蜒之中渐渐扩大,荡漾着俄罗斯最为淳朴的风格。随后重心移到乐队,钢琴做装饰,纷繁复杂的音型,若颗粒般闪烁。短暂平息后,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浑厚中展现出一种安然和高亢,在和钢琴旋律的交织之中形成第二主题的素材要素。而后钢琴插入一段平静而有所起伏的抒情性乐段和富有流动性的安逸和和煦巧妙组合,和乐队依稀成一种含蓄,释然,这种不做作的起伏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较第一次更深沉也更暗涩。 本曲由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出演演奏,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指挥由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Riccardo Chailly(里卡多·夏伊)指挥。 |
Martha Argerich | 15:48 |
53 |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2. Molto vivace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Op.125,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专辑:《Beethoven: Symphony No. 9(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d小调,OP.125,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因失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 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交响曲,它包括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十分活泼—急板—十分活泼。这个乐章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谐谑曲。这个乐章的基本主题是贝多芬创作这首交响曲之前8年确定的,其节奏结构很像奥地利民间的兰德勒舞曲。在这个乐章里,虚幻的、怪诞的形象在舞蹈节奏下互相追逐与交织。与前后两段的不安和多少有些慌乱的戏谑比,中间有一段田园诗般幻想的陈述。 本曲现由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SO / 芝加哥交响乐团)出演演奏,获得爵士称号的英籍匈牙利指挥家Georg Solti(左尔格·索尔蒂)指挥。 |
Sir Georg Solti | 14:01 |
54 |
Preludes And Fugues: I. C Major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BWV846,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12种大调以及12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按调性发展而排列。在排列过程中, 以细微的差异体现变化、体现转调的魁力。这些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彼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靠调性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巴赫在每一调性的表现 中,都充分拓展了该调性的音乐内涵,每一凋性的表现和调性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这部平均律当时使用的乐器,音乐史家们一直争执不 已。有人认为是用击弦的古钢琴 (Clavichord),有人认为是用拨弦的大键琴。持击弦古钢琴观点者认为,击弦古钢琴虽比大键琴音量小,键盘上音域也窄,但能靠手指敲击作力度渐强 渐弱变化与圆滑奏,巴赫当时因此而钟爱它,认为大键琴缺少精神性。而持大键琴观点者则认为,当时,1719年,巴赫曾亲自挑选,高价为克膝宫廷买了一台大 键琴,他所有的键盘音乐都是在这台他心爱的大键琴上创作的。不管如何,这里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部作品,巴赫所希望的是优美如歌的奏法。这部《平均律钢琴曲 集》的全部共分二卷,各为二十四首,则48曲(第一卷 BWV846—869,第二卷 BWV870—893)。本曲是第一卷第一首(BWV846)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现由匈牙利著名钢琴演奏家András Schiff(安德拉斯·希夫)钢琴演奏。 |
András Schiff | 0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