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人收藏

共18首歌曲

标签
#古典 #经典 #环球音乐地图
创建者
歌单君
更新时间
2020年12月01日

歌单介绍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赫

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

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瓦格纳、罗西尼、威尔第、肖邦、舒曼、李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马勒、德彪西

四、 20世纪音乐

勋伯格、拉赫玛尼诺夫、格什温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p. 61, MWV M13: Overture, Op. 21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1809–1847)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出身富裕的贵族家庭,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成长环境赋予他以优秀的艺术和人文修养,作品风格优雅、华丽,充满幸福愉悦的情绪。 门德尔松曾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创作了序曲。这部作品为他树立了广泛的声誉,而他当时只有17岁。
Slova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2:16
02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MWV O14 - I.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最为著名,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手法精妙绝伦。
Tianwa Yang 12:57
03 Johannes Brahms: Cello Sonata No. 1 in E Minor, Op. 38 - I. Allegro non troppo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1833–1897) 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在创作中,他坚持回归古典主义作风,将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人的古典风格注入了浪漫主义情怀,在当时影响了相当多的后人,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继承了贝多芬精神的伟大作曲家。 《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写于1865年,共有三个乐章,是勃拉姆斯为钢琴与独奏乐器创作的奏鸣曲中第一首经得起来自他本人的审视的作品:在此作问世之前,他已经创作并销毁了几首弦乐奏鸣曲。此作情感丰沛,极尽深沉与抒情之美,旋律主题在钢琴与大提琴之间的绵绵絮语中递进层次、徐徐展开,是勃拉姆斯早期风格的不二代表。
Gabriel Schwabe 13:23
04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Flat Major, Op. 83: I. Allegro non troppo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首演由勃拉姆斯亲自弹奏,所奏出的和弦音程之宽广横跨键盘两端,有着勃拉姆斯独有的沉着与厚重感。
İdil Biret 18:32
05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 II. Allegro con grazia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840–1893) 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精髓,同时吸收了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几乎是俄国古典乐的代表,提升了其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交响曲,采用了小调,因此色彩更为黑暗、悲伤,某种程度上也是柴科夫斯基对生活的实际感悟。
Anthony Bramall 08:40
06 Overture
《胡桃夹子》是柴科夫斯基编写的一个芭蕾舞剧。根据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Cologne Gürzenich Orchestra 03:26
07 Slavonic Dances, Series 1, Op. 46, B. 83: No. 1 in C Major
安东•德沃夏克 (1841–1904) 安东·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祖国的民歌是他主要的灵感来源,这在其代表作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斯拉夫舞曲》《水仙女》中都有体现。 《斯拉夫舞曲》是德沃夏克的早期作品,深受捷克民族音乐的影响,充满活力,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没有直接采用民间舞曲曲调,但舞曲旋律皆按照相应的民间舞曲风格进行创作。德沃夏克写的《斯拉夫舞曲》共有两套,作品第46号是第一套。
South West German Radio Kaiserslautern Orchestra 04:26
08 Symphony No. 7 in D Minor, Op. 70, B. 141: II. Poco adagio
1883年,德沃夏克作为观众观看了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公演,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萌生了创作《第七交响曲》的欲望。德沃夏克的《第七交响曲》在伦敦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Rafael Kubelík 09:26
09 Das Lied von der Erde (The Song of the Earth) (arr. A. Schoenberg for voice and ensemble): I. 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 (The Drinking Song of the Earth's Sorrow)
古斯塔夫•马勒 (1860–1911) 古斯塔夫·马勒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奥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前辈的音乐中汲取养分,同时结合了新时代的音乐语言,作品构思宏伟、篇幅宏大,大部分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大地之歌》是马勒的最后一部声乐套曲,为两个声部和管弦乐队创作。彼时的马勒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女儿刚刚去世,又被告知自己患有心脏病。他发现了一些中国古诗,把它们谱成了曲子,便有了这部《大地之歌》,不少人认为这部套曲是马勒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Susan Platts 08:05
10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Titan": I. Langsam, schleppend
《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884年到1888年之间,最初的版本被命名为“巨人”交响诗。该作品在1889年在布达佩斯首演,反响不佳,但现在已名列马勒最受欢迎的作品。
Marin Alsop 16:25
11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arr. M. Ravel for piano 4 hands)
克劳德•德彪西 (1862–1918) 克劳德·德彪西出生于法国,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的音乐语言结合了东方音乐、舞曲和爵士乐的特点,清丽而不落俗套,从体裁、结构到和声皆掀起了一次新的变革。 《牧神午后前奏曲》被称作“现代音乐的开端”,时长10分钟,德彪西首度尝试摆脱浪漫主义传统和声束缚。此曲受到象征派诗人斯特凡·马拉美的诗作启发。象征派的诗如梦入幻、充满想象力。
Jean-Pierre Armengaud 08:49
12 Preludes, Book 1 (arr. C. Matthews for orchestra): No. 1. Danseuses de Delphes
德彪西的《前奏曲集》发表于1910年的巴黎,作品如万花筒般,抒发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Lyon National 03:02
13 Verklärte Nacht (Transfigured Night), Op. 4: Sehr langsam -
阿诺尔德•勋伯格 (1874–1951) 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874年出生于维也纳,他的早期创作严格遵循浪漫主义的传统,甜美而优雅,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他放弃了调性音乐和浪漫主义风格,开始发展出一种新的作曲法——“序列音乐”或“十二音体系”。相比于思考如何创作曲调,勋伯格更倾向于用新的方式来组织音乐。 《升华之夜》是勋伯格的早期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曲的开头,和声下行,制造出了阴暗和深邃的氛围。
Fred Sherry String Quartet 06:14
14 Klavierstücke, Op. 33a: Piano Piece Op. 33A
创作这部作品时,勋伯格的序列主义音乐已经成型。他用半音阶中的12个音,组成一个特殊的音列,成为贯穿全曲的基础结构,颠覆了传统的创作方式。
Peter Hill 02:22
15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I. Moderato - Allegro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1873–1943)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家、钢琴演奏家,一双大手可以轻易地跨越12个白键。他的作品曾经受到评论家们的剧烈抨击。这使生性敏感脆弱的拉赫玛尼诺夫郁郁寡欢, 音乐中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忧郁气息。 拉赫玛尼诺夫曾经有三年的抑郁时期,期间无法创作任何乐曲,最后在催眠疗法的帮助下,终于跨越了心理障碍。长期抑制的创作力量使他写出了古典音乐中广为人知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945年的电影《相见恨晚》用这首音乐作为插曲,更使它声名远扬。
Boris Giltburg 11:24
16 Symphony No. 2 in E Minor, Op. 27: I. Largo-Allegro Moderato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是一部阴郁深沉的作品。他于1906年至1907年在德累斯顿创作了这首乐曲,当时他和家人住在那里以躲避俄罗斯动荡的政治局势。这首交响曲一经首演便取得了成功。
Slovak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18:28
17 An American in Paris
乔治•格什温 (1898–1937) 乔治·格什温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作为美国著名的作曲家,他没有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却拥有极高的天赋。格什温创作了大量流行歌曲和众多音乐剧,将充满浪漫色彩的古典主义风格与节奏鲜明的美国爵士乐风格结合,广为传唱。 格什温在游历欧洲之后创作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部管弦乐交响诗作品表达出极为浓厚的法美情怀。格什温创作此曲的灵感源于他在巴黎的假期,一个美国游客独自行走在法国首都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心中泛起思乡的涟漪。当时的格什温对巴黎这个浪漫之都感到兴奋不已,决定将各种印象、见闻和想象化作音乐。
National Orchestral Institute Philharmonic 17:15
18 Rhapsody in Blue (arr. F. Grofé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Rhapsody in Blue (arr. F. Grof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这部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1924年一经发表便获得巨大成功。主题即兴式的表达与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结合,来自布鲁斯的调式及和声、极具辨识度的切分节奏与滑音都赋予这部作品极强的爵士特点。
Orion Weiss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