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人收藏

共20首歌曲

标签
#钢琴 #古典 #协奏曲
创建者
あい
更新时间
2020年11月09日

歌单介绍

🎼🎹歌单中曲目来自杨照《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美丽的心灵》。书中杨照介绍了自己心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 歌单只收藏了钢琴独奏和钢琴协奏曲的部分,大提琴小提琴等,会陆续更新在别的歌单里~

📝音乐是抽象的,不像绘画描摹现实的景物,不像文学诉说生活的情节,音乐和现实没有明确的对应。

因而听音乐的经验,比起看画、读文学,都更主观,也就是说,同样的音乐在不同人心中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换个方向看,听音乐的方式也就更个人、更多样,音乐里没有那么明确的指示,要你听到什么、要有什么样的联想感受。一段这个人听来哀伤的音乐,另一个人很可能觉得可以安稳放松,感觉这样或那样,不是音乐本身决定的,而是高度依赖听音乐的人用什么态度、用什么方式听音乐。

音乐对接收者,有着较高的要求,你得自己去听出里面的意义。然而有些人却,希望音乐给他们简单可以接收的意义,不想要自己决定音乐的意义

🎵我们能够在音乐中得到多少体会,往往取决于我们和音乐间究竟有多少、多深的联结,很多人无法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往往源自找不到和古典音乐建立联结的方式。我们今天称为“古典音乐”的这种东西,在我的认知中,是西方历史上种种特殊因素凑泊,才出现的人类文明珍宝,最珍贵的,在于这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产生过的最复杂的声音。换句话说,这样的音乐充分动用了人类听觉的所有可能性,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多样听觉享受。

🎶可惜的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提供大家能够和这丰富听觉享受联结的基本管道,和文明中所有最美好的事物一样,古典音乐当然也是有门槛的,和哲学、诗、美术,乃至于高能物理一样有门槛,同样的音乐,你有愈好的准备,它就向你展开愈多层次愈宽广的美好经验,也就是说,从音乐中得到的快乐,不是由音乐本身决定,而是由听者所具备的条件决定的。

➰歌单中的推荐语大部分来自书和音乐家资料,为了清晰分类,这个歌单只收集了书中,🎹钢琴独奏和钢琴协奏的曲目,感兴的话可以看看这本书哦~歌单中的曲目,有一部分原曲没有版权,所以有的是翻弹

💌最后,我想说我整理的歌单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做每个歌单之前我会听好多同类型音乐,各种网站和书中查歌曲、歌手和音乐风格等相关资料。我不想做那些用着相似的形容词,没有特点的抖机灵歌单。更喜欢在推荐语中填写歌手、专辑或者关于音乐风格的介绍。因为虾米音乐,值得我认真对待……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BWV988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没有特别缓慢的节拍 没有避免激烈乐曲涌现的限制 音乐自由流淌着 上下左右、无所忌讳地探索不同声音情绪 关于这首曲目,还有一个关于失眠的故事被反复传颂,变奏曲这个形式,在巴赫的时代已经蛮普遍了,可是巴赫留下的众多作品中,变奏曲却极为稀少。也许他觉得变奏曲容易让人昏昏欲睡,所以接受委托写催眠曲时,他自然就选择了变奏形式。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无法得到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变奏曲具备惊人的数学齐整度。三十个变奏,每三个构成一组一组中的第一首都是较为快速激动、充满变化灵感的;而第二首则以较慢的速度呼应主题所展现的抒情性;每一组的第三首,巴赫明确地都用卡农的形式表现,而且公式化地让每一首卡农前后追逐旋律的音高差距愈来愈大。 此后,古尔德在一九五五年第一次录《哥德堡变奏曲》,一炮而红,不只让他自己快速跻身名钢琴家之列,而且让《哥德堡变奏曲》声名大噪,还改变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巴赫音乐的演奏风格。
Arundo Quartet 38:11
02 Piano Sonata No. 8 in A Minor, K. 310: I. Allegro maestoso
🎶莫扎特:第八号a小调钢琴奏鸣曲,K. 310 Mozart: Piano Sonata No. 8 in A minor, K. 310 这是一个“不能”哀伤的莫扎特 以他最大的音乐天分 努力挣脱时代限制 为自己而作、为亡母而作的哀伤作品 对二十世纪初期的人来说,莫扎特最大的罪恶,莫过于他的音乐听起来永远那么快活愉悦。可是在浪漫主义的信念中,悲剧、哀伤才真正迸发出人之所以为人的能量,才符合艺术家孤独追求的精神。 为什么莫扎特不哀伤?这应该从音乐史上被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莫扎特不哀伤,一部分来自十九世纪的人们,创造了太多将莫扎特刻画成天使般神童的故事。一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靠着一部认真爬梳史料后创造的音乐剧,才让世人看到莫扎特生平不快乐的一面。 彼得·谢弗写的《阿玛迪斯》还原了莫扎特不健康的性格。他满口脏话、言词刻薄,经常爆发出带有嘲讽意味的狂笑,这样的性格注定了莫扎特短短一生穷困潦倒的命运。他没有快乐的童年和青年生涯,他甚至没有机会活到中年,三十五岁便匆匆早逝。 他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本来就不是个人经验与感受的发抒表达。音乐要为王公贵族的不同场合服务,决定音乐属性的,是那些场合需要的气氛,而非作曲家的个人感觉。更重要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汇,根本就没有适合拿来表达深沉哀伤的完整工具。可以说 他的才华受限于时代。 🎵这是一个“不能”哀伤的莫扎特,以他最大的音乐天分,努力挣脱时代限制,为自己而作、为亡母而作的哀伤作品。听这首作品,谁还能以为莫扎特很快乐,谁还能说莫扎特的哀伤“不过皮肤那么一点深度”?
Alina Seidel 06:29
03 Piano Sonata No. 10 in C Major, K. 330
🎶莫扎特:第十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K. 330 Mozart: Piano Sonata No.10 in C major, K. 330 这是一首对抗阴郁的伟大作品 无论遇上的是天气或生活上的阴霾 我们都可以寄望莫扎特的音乐站在旁边 对我们伸出亮晃晃的援手 莫扎特的曲子浑然天成,没有辛苦琢磨、反复沉思得来的段落。这样的曲子,天真得很,也就非弹得一派天真不可。难就难在,成熟了的演奏者要怎样放掉心里的种种纠结,放掉手指下将音乐戏剧化处理的习惯,重现莫扎特乐谱上再清楚、再明白不过的天真风格。   ……F大调通常比较闲适优雅,尤其适合宫廷舞曲;G大调稍稍顽皮些,配上快一点的节奏;降B大调则有着庄严稳重的特性,和华丽的D大调形成对比。这个时代最普遍的音调印象,是光明开朗的C大调。……作者在书中如是说 之后霍洛维茨一九八六年重回莫斯科的音乐会,大量使用弹性速度和踏板延音效果弹奏这首曲子,使得原本的明亮天真的曲调大打折扣,所以总结来说这是一首对抗阴郁的伟大作品,无论遇上的是天气或生活上的阴霾,我们都可以寄望莫扎特的音乐站在旁边,对我们伸出亮晃晃的援手
Sandro D'onofrio 10:21
04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7 in D major, Op. 10 No. 3 - I. Presto
🎶贝多芬:第七号D大调钢琴奏鸣曲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7 in D major   大家都哭了。 为音乐而哭,为人生而哭, 为自己的痛苦与救赎的希望而同声一哭……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不只穷尽了当时钢琴演奏上所有的可能语法,而且还运用了超越那个时代钢琴工艺与演奏水准的许多旋律与和声。这三十二首奏鸣曲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几首有特别昵称的,例如第八号c小调《悲怆》,第十四号升c小调《月光》,第十五号D大调《田园》,第十七号d小调《暴风雨》……这些都很好听,在音乐史上也都有特殊的地位。 这首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创作于一七九八年,用的是当时贝多芬野心勃勃极力开发的“大奏鸣曲”形式,所以一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以急板出现,接着却是戏剧性降速的缓板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安排了快板的小步舞曲,最后以同样快板的轮旋曲结尾。 这部作品最特别的焦点,是第二乐章。缓板乐章却用了平常用于第一、第三快板乐章的“呈示发展再现”奏鸣曲形式,而不是古典主义时期慢速乐章习惯使用的分段反复回绕。贝多芬在乐曲指示上,除了“缓板”,还加上了“忧伤”。他曾经对学生辛德勒说明:这乐章要“用各种光影变化的色调,来描写悲伤者的心情”。换句话说,这是用音乐来追摩悲伤的种种情绪变化的作品,而且意图在音乐中表现视觉明暗变化。……
Géza Anda 05:27
05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1 in B flat major, D. 960 - 1. Molto moderato
🎶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 960 Schubert: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 960   乐曲虽然维持了严谨的奏鸣曲形式, 但中间大量运用了舒伯特创作即兴曲、 幻想曲累积的反复转调手法, 让主题回旋一步步走向引人入胜的神秘境地。 这首乐曲虽然维持了严谨的奏鸣曲形式,但中间大量运用了舒伯特创作即兴曲、幻想曲累积的反复转调手法,让主题回旋一步步走向引人入胜的神秘境地。第二乐章缥缈的点状高音也是神来之笔,缓和了原本的沉重气氛,连接上第三乐章的诙谐曲。最后第四乐章的华丽铺陈让人既兴奋又安详。 而且,据说舒伯特这首奏鸣曲是唯一经过临床试验,证实对于安抚躁郁症状有帮助的音乐,不管陷在忧郁还是躁动情况下的朋友,都不妨多听听这首曲子
Grigory Sokolov 20:17
06 Kinderscenen, Op. 15
🎶舒曼的《儿时情景》钢琴曲集,Op.15 Schumann: Kinderscenen, Op. 15   她经常能感受到舒曼内在始终未消失的一个儿童, 那个还不知道自己的天分, 以及将要经历折磨的原初灵魂。 舒曼出身一个文学家庭,从小就展现了写作才华,并且一生保留了对文字高度的兴趣,古典主义追求平衡的形式,透显似乎不受时间影响的真理,浪漫主义却要把握瞬间冒涌出来的个人强烈情绪。舒曼的痛苦经历,让他身体中累积了大量情绪,绝对不是古典主义形式所能表现,更不可能平抚的。 这部作品是在克拉拉的鼓励下写成的,一共有十三段标题小曲,每一段代表一项舒曼的儿时回忆,包括他听过的“奇妙的故事”,玩过的“捉迷藏”,冬季和大人坐在“炉火边”,想象“未知的国度与人们”,等等。组曲中最有名,大家应该都熟悉的,是第七首“梦幻曲”,似真若幻的旋律,一百多年来感动了全世界许多人的内在童心。 克拉拉要舒曼写《儿时情景》,因为她经常能感受到舒曼内在始终未消失的一个儿童,那个还不知道自己的天分,以及将要经历折磨的原初灵魂,的确如此温柔美妙。
Vladimir Horowitz 16:57
07 Bar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 60
🎶肖邦:升F大调《船歌》, Op.60 Chopin: Bar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 60   似静未静的效果中, 我们仿佛听到了水声船声之外, 奈何桥上的人语,或是鬼语。 古典主义时期的浪漫主义开展的力量,正来自钢琴的变化演进。浪漫主义骨子里,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反对理性,讲求感官感觉,一个理由就在于理性追求的,是普遍公式、真理,抹杀了个人差异,也就压抑了最自我、最浓厚的热情反应。浪漫主义要将自我从理性手中抢救回来,伸张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这里的“船”指的不是任何船,而是威尼斯水道上晃漾晃漾,有船夫在船尾摇橹的小舟。贯穿整首曲子,一直有模仿水波摇曳效果的琴音,铺在这层水声之上,陆续展开三个主题,后面的主题带出比前面主题稍快一点的节奏,主题之间没有戏剧性的差异,制造出船行延续不停的想象。 但当然那船不会是直条条地往前行,因着狭小水道的转折,船也微微变化着方向,更细腻的是中间穿插的小休止符,似静未静的效果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水声船声之外,奈何桥上的人语,或是鬼语。但那或人或鬼,竟然与我们如是亲近,带来如是安心的慰藉。
Various Artists 09:11
08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 178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S.178 Liszt: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 178   声部变化华丽, 而且有着来自《浮士德》故事的强烈戏剧变化, 考验着钢琴家如何能不断自我分裂, 不仅用十只手指弹出错综飞舞的声部旋律, 还要弹出从神性到魔性,全幅的性格变化。 这首作品是李斯特留下来唯一一首钢琴奏鸣曲。前一代的钢琴圣手贝多芬写了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后一代的钢琴魔手李斯特却只写了一首,对照下正看出浪漫主义时期对形式的叛逆。事实上,这首曲子跟传统奏鸣曲很不一样,将近三十分钟的音乐,并没有乐章结构,演奏时要一气呵成不能中断,而且李斯特动用的主题及其变化,也远非传统奏鸣曲形式所能涵盖的。 这首曲子其实比较像是庞大的交响诗。声部变化华丽,而且有着来自《浮士德》故事的强烈戏剧变化,考验着钢琴家如何能不断自我分裂,不仅用十只手指弹出错综飞舞的声部旋律,还要弹出从神性到魔性全幅的性格变化。最后让听者感受,进而相信,啊,其实上帝与梅菲斯特,都在浮士德身体里,也就都在我们的身体里!
Martin Ivanov 10:21
09 Preludes
🎶德彪西:二十四首前奏曲 Debussy: Preludes   每一首曲子都浓缩表现出繁丽的音乐元素, 制造听者感受音乐排山倒海而来, 却又迅疾消失无踪的意犹未尽。
Various Artists 02:37
10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6, Op.82 - 4. Vivace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号钢琴奏鸣曲,Op.82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6, Op. 82   音乐描述、呼应, 并捕捉了二十世纪人类生活的新主轴—— 我们无法假装看不到的恐怖与残暴。 这首作品,也就是普罗科菲耶夫有名的《战争奏鸣曲》中的第一首。钢琴嘈切纷乱的敲击,忠实捕捉了战争的气氛。更重要的,去除了明显歌唱性的钢琴声音,必然会传递出焦虑、紧张、慌忙以及困惑的感受,乒乒砰砰的节奏刺激着甚至主宰着听众的心跳。整体来说,音乐描述、呼应,并捕捉了二十世纪人类生活的新主轴——我们无法假装看不到的恐怖与残暴。
Sviatoslav Richter 06:18
11 Piano Concerto No. 9 in E-Flat Major, K. 271, "Jeunehomme": I. Allegro
以下为钢琴协奏曲部分 🎶莫扎特:第九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 271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9 in E flat major , K. 271   自我是跃动、戏谑, 不时有着情绪性反应的, 外在环境却要永远装出宏伟庄重的模样, 这两者摆在一起,会刺激出不安与浮动, 当然也就不意外吧! 钢琴琴声代表了他的心情,不得已在乐团中与代表大主教势力的音乐合作,但总是要找到机会伸张与乐团不尽相同的自我。自我是跃动、戏谑,不时有着情绪性反应的,外在环境却要永远装出宏伟庄重的模样,这两者摆在一起,会刺激出不安与浮动,当然也就不意外吧!
Clara Haskil 10:09
12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Op. 58: I. Allegro moderato
🎶贝多芬:第四号G大调钢琴协奏曲,Op.58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Op.58   那听来温和软弱的钢琴乐音, 在贝多芬笔下却有了神奇的说服力, 不只能和凶猛的乐团平起平坐, 还很快地压服了那些仿佛要冲出来吞噬一切的紧张和弦…… 这首曲子就是有一种太特别的内在力量,就算被贝多芬自己这样弹奏、折磨,仍然迷人而让人难忘。和莫扎特第九号钢琴协奏曲一样,这首曲子的特殊之处,可能要从第二乐章才更容易听出来、更容易体会。第二乐章一开头,乐团凶悍地演奏出带威胁性的简短乐句,钢琴却不徐不疾回应以再温和、再优美不过的答句,五秒内,两者之间的对比落差,已经构筑了强大的戏剧性吸引力。 李斯特讲得最好:这是希腊神祇奥尔菲斯吹着芦笛驯服一群猛兽的音乐啊!那听来温和软弱的钢琴乐音,在贝多芬笔下却有了神奇的说服力,不只能和凶猛的乐团平起平坐,还很快地压服了那些仿佛要冲出来吞噬一切的紧张和弦,让新的平和气氛弥漫在空中。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1:42
13 Chopin -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
🎶肖邦:第一号e小调钢琴协奏曲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他从巴赫、斯卡拉蒂那里学到, 到他自己的时代已经不流行的一种音乐创作价值…… 那就是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有意义, 不是浮浪、可有可无的装饰。 肖邦,要的是音乐内部本身的意义,而不是音乐指涉外界经验情感的意义。他从巴赫、斯卡拉蒂那里学到,到他自己的时代已经不流行的一种音乐创作价值,贯穿在他的协奏曲中,那就是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有意义,不是浮浪、可有可无的装饰。仔细听,肖邦的华丽长串装饰,一串十一个到一串二十三个,从来都不是即兴添加的,而是精心设计、前后不断呼应变化的有机体。 开创一个时代,却又保有对抗自己创造出的时代的能量,这是肖邦最让人拜服的特殊历史成就。
Soundtrack 11:46
14 Franz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flat major, S. 124 (LW H4) - II. Quasi adagio - Allegretto vi
🎶李斯特:第一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S.124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flat major, S. 124   没有人会像他那样演奏, 没有别人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李斯特,确实独一无二。
Kiril Kondrashin 08:41
15 Robert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4 - No. 2, Intermezzo. No. 3, Allegro vivace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54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4 要称职演出这首曲子, 独奏家与乐团必须能够领受久经压抑折磨后才得到的幸福, 那种踊跃活力带动的特殊节奏与乐句变化。 这首曲子虽然一般习惯标记为三个乐章,不过照舒曼自己的看法,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应该构成一个由行板转入活泼快板轮旋形式的整体。前面行板舒缓的乐风,就是后面轮旋舞蹈的基础。如此,乐曲真正的结构,是二分而非三分的。 要称职演出这首曲子,独奏家与乐团必须能够领受久经压抑折磨后才得到的幸福,那种踊跃活力带动的特殊节奏与乐句变化。没有那样的人生视野,进不了舒曼私人、自传性的音乐世界。
Yvonne Lefébure 16:03
16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Op. 15: Second Movement - Adagio
🎶勃拉姆斯:第一号d小调钢琴协奏曲,Op.15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Op. 15   勃拉姆斯已经预见了舒曼无可避免早逝的命运? 还是,他禁忌地等待着舒曼的死, 让他可以有机会更接近克拉拉?
Julius Katchen 11:42
17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6
🎶格里格:a小调钢琴奏鸣曲,Op.16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6   这首作品有别的作品不容易看到的明显瑕疵, 然而神奇的是,正因为这些瑕疵, 让作品具体、具人性, 因而散发出特殊的魅力。 和舒曼的协奏曲一样,这首曲子缺乏明显让钢琴家炫技的部分,而且格里格远比舒曼拘谨的个性,使得作品格式还是有着太清楚的固定设计。这几个因素,让这首作品一度在音乐会和唱片市场上失宠。然而,有几位重要的钢琴家,喜爱这首作品的程度高到愿意将作品中的缺陷视为再现创意的挑战,借由他们的演奏手法,让固定的部分产生流动变化,让衔接段落有了呼应说服力,也让钢琴部分听来更光耀、更精彩。
George Weldon 29:09
18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23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Op.23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23   柴可夫斯基将协奏曲的音乐关系, 提高到了一个前人无法想象, 更不曾尝试过的层次。
Roberto Cappello 10:19
19 Sergei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 II. Adagio sostenuto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   整首曲子几乎从头唱到尾, 始终都有流畅动人的旋律, 让听过的人很快就能跟着哼唱。 拉赫曼诺夫的演奏传奇,包括他能靠巨大的手掌与手指,单手圆滑不断地跨弹十六度的琶音,他也能让用单手圆滑弹奏三部十度和声,这样的条件,也就化为他曲中前所未见的音乐成分。建立在拉赫玛尼诺夫自身独特条件而写的乐曲,演出后大受欢迎,也就刺激了其他钢琴家想方设法突破困难,一定要挑战这样的作品,于是,和拉赫玛尼诺夫天分条件不一样的钢琴家,就以各种方法,包括灵活移位的指法、巧妙的踏板踩法,将乐谱上的音乐弹出来。 那种弹法当然不会和拉赫玛尼诺夫弹的一样,可是反而使得这首曲子的诠释可能性大大延展,并且替新世纪的钢琴演奏开发了许多可能性。
郎朗 12:27
20 Sergei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ajor, Op. 26 - I. Andante – Allegro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ajor   最深刻、最难的挑战, 还在于普罗科菲耶夫设计的独奏与乐团关系。 整首曲子,钢琴和乐团很少处于和谐合奏的情况下, 反而常常彼此对抗或彼此嘲讽
郎朗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