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5人收藏
共24首歌曲
近几年,国内的音乐圈似乎刮起了一股越来越猛的民谣风。
几年前的快乐男声唱红了《董小姐》,让台湾同胞都对宋冬野异常买账。
今年的好声音又唱红了一首《南山南》,把马頔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随着这些作品和音乐人的走红,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冒出来,质疑这种“拿一把吉他唱流行歌”的模式是伪民谣。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所谓的“真民谣”?
在英美流行音乐中,当代民谣(区别于传统民歌)的发迹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一批音乐人如Woody Guthrie、Pete Seeger等,在把这种植根于大众的音乐形态进行发挥的同时,也开始通过创作发出反抗之声。
而这一类“Protest Song”也直接影响了60年代美国平权运动中Bob Dylan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人的涌现。
当然,在这些反抗之声外,也有一批民谣音乐人与政治运动和社会话题绝缘。
他们中的一批人把民谣和流行相结合,获得了广泛的传唱度。这批音乐人包括50年代的The Weavers、Kingston Trio等。
也有一批人把创作焦点聚集在个体,形成了一股细腻敏感的唱作人风潮。包括六七十年代的James Taylor,以及加拿大的Joni Mitchell、Leonard Cohen等。
可见“社会关照”和“自我关照”,是民谣史上始终并行的两个主题方向。
而在华语音乐历史中,民谣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70年代,创作自觉的“台湾民歌运动”敲开了当代华语流行乐的大门,涌现了李泰祥、齐豫等这样一批创作人和歌手。
90年代,这股风挂到大陆,成为了校园民谣的灵感来源,老狼、朴树等人的作品,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同样在90年代,随着内地摇滚乐的兴起,一批音乐人也开始从本土民间挖掘传统民谣的素材,发展出属于中国的民谣音乐。比如植根于西北的民谣乐队野孩子。
在这张精选集当中,我们选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民谣音乐中的一些代表音乐人和作品,不求全面,但也能略窥“民谣”一二。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1990 Digital Remaster)
在美国,50年代末开始发迹的民谣复兴是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而The Kingston Trio获得的主流关注正是推动这次复兴的重要力量之一。这首歌原是Pete Seeger创作的一首政治主题歌曲,但The Kingston Trio的翻唱用流行元素将政治意味稀释,在排行榜上取得巨大成功。 |
The Kingston Trio | 03:04 |
02 |
Goodnight Irene
The Weavers同样是推动60年代民谣复兴的最初力量之一。他们翻唱的这首传统民谣以大分量的弦乐抓住了听众的耳朵。 |
The Weavers | 03:22 |
03 |
Blowin' in the Wind
当然,60年代最重要的民谣人物还是Bob Dylan。随着美国的平权运动,Bob Dylan凭借其尖锐的话题创作引发众多共鸣。《Blowin' in the Wind》便是其最重要的民谣作品之一。 |
Marianne Faithfull | 03:12 |
04 |
Diamonds & Rust
和Bob Dylan一起,Joan Baez也在60年代扮演者重要角色。但她的创作要从60年代末才开始闪光。这首歌创作于74年,其主题也是对她与Bob Dylan的感情关系有所指。 |
Joan Baez | 04:46 |
05 |
This Land Is Your Land
而对Bob Dylan影响最大的音乐人,还要追溯到40年代的Woody Guthrie和Pete Seeger。两人作为当代民谣鼻祖级的人物,把民谣当做了提出反抗的强硬工具,对60年代的一批音乐人影响巨大。这首歌是由Woody Guthrie根据民间流传的旋律填词所作,表达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观点。 |
Woody Guthrie | 02:47 |
06 |
If I Had a Hammer
这首歌是由Pete Seeger和Lee Hays共同创作,并由其组成的团体The Weavers首先录制成单曲。歌词表达了他们对当时美国的进步运动的支持。 |
The Weavers | 02:16 |
07 |
California Dreamin'
60年代,随着Bob Dylan开始使用电吉他,并将民谣和摇滚进行融合,一批民谣摇滚歌手和乐队开始涌现。The Mamas & The Papas便是其中之一,而《California Dreamin'》这首歌的走红一定程度上也是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预兆。 |
The Mamas & The Papas | 02:40 |
08 |
The Last Thing on My Mind
这首歌是60年代Tom Paxton最具知名度的创作之一,有50多个翻唱版本。60年代,Paul Simon和Tom Paxton等人曾到英国取经,把英国民谣的一些传统元素带到了美国。 |
Tom Paxton | 03:34 |
09 |
Who Knows Where the Time Goes?
彼时的英国民谣同样开始盛行,早逝的Sandy Denny就可以看做是60年代英国民谣的招牌。这首歌是其经久不衰的代表作。 |
Sandy Denny | 04:14 |
10 |
Catch The Wind
Donovan被称为英国的Bob Dylan。这首歌的旋律也受了Bob Dylan的《Chimes of Freedom》的影响 |
Donovan | 02:56 |
11 |
Road
受同时期美国民谣的影响,英国民谣也向多样化发展,Nick Drake便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前卫民谣影响下的代表。 |
Nick Drake | 02:01 |
12 |
Fire and Rain
60年代末,一波唱作人崛起。而James Taylor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唱作人之一。这首歌是因其朋友的离世而作,同时也讲述了他为药物和名利所困的状态。 |
James Taylor | 04:52 |
13 |
Matthew & Son
英国的Cat Stevens则用民谣摇滚的形式开始受到关注。《Matthew & Son》讲述了工薪阶层在当时被剥削的艰难困境。 |
Cat Stevens | 02:45 |
14 |
Four Strong Winds
而几乎在同时期的加拿大,民谣也开始流行起来,Ian & Sylvia即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民谣组合之一。 |
Ian & Sylvia | 03:21 |
15 |
Suzanne
当时的加拿大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唱作人,比如Leonard Cohen。他们不再对政治指手画脚,而是关注与个人情感,比如这首《Suzanne》,便是Cohen对理想爱情的追寻。这首歌最初是他写就的一首诗歌,同年被Judy Collins录制成歌曲。 |
Judy Collins | 04:23 |
16 |
乡愁四韵(合唱)
1975年,杨弦、胡德夫、李双泽三人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新作发布会。会上所推出的九首新作均被收录于杨弦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正式标志着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 |
杨弦 | 06:01 |
17 |
橄榄树
真正使得民歌在社会大众中蔚然成风的,恐帕还要归功于1977年到1980年所举办的四届金韵奖民歌大赛。齐豫便是第二届金韵奖的冠军,而后被签至新格唱片旗下,与李泰祥合作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橄榄树》。 |
齐豫 | 03:44 |
18 |
听泉
1981年,杨芳仪、许晓菁共同推出专辑,在民歌的后期首开了女声二重唱的先河。 |
徐晓菁·杨芳仪 | 02:27 |
19 |
露天电影院
90年代初的三盒《校园民谣》磁带,成为了台湾民歌运动的大陆延伸影响,郁冬、老狼、叶蓓、高晓松、小柯等一批植根于校园的音乐人掀起了大陆流行音乐的崭新一页。 |
郁冬 | 04:11 |
20 |
狐狸
2002 |
万晓利 | 04:51 |
21 |
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
02 |
小河 | 03:27 |
22 | 黄河谣 | 野孩子乐队 | 05:57 |
23 |
沉默如谜的呼吸
04 |
周云蓬 | 04:39 |
24 |
兰州 兰州
11 |
低苦艾 | 0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