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5人收藏

共48首歌曲

标签
#Dorothy #古典 #二十世纪杰出的钢琴演奏大师精粹(系列一)
创建者
Dorothy
更新时间
2017年05月07日

歌单介绍

---------------------------------------------------------- 序言---------------------------------------------------------

钢琴曲Piano music是指用钢琴弹奏的乐曲,有时还配以其它的乐器同时演奏。在欧洲,

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

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这两种乐器都因被认为是钢琴的前身而被我们称为古钢琴。

许多作曲家都为古钢琴作曲,这时的曲子就是最早的钢琴曲。例如巴赫、享德尔和斯卡

拉蒂的钢琴曲,都是为古钢琴的。海顿、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贝多芬的一些作品,也都

是为古钢琴作的。另外,古钢琴还有它特有的纤巧的音色。所以在古钢琴普遍被现代钢

琴取代之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甚至在当代,又有少数钢琴家重新提倡使用古

钢琴。直到现代许多型制的电子琴也都设置古钢琴的音色(Harpsichord)。

---------------------------------------------------------- 说明---------------------------------------------------------

本精选集根据wikipedia(维基百科)上《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所提供的

二十世纪杰出的钢琴大师名单编制,但由于虾米上有些大师的曲目和资料不全或没有,所

以本精选集只能根据虾米现有大师的曲目和资料进行编制,希望大家能谅解,则第一系列

暂定介绍十四位二十世纪杰出的钢琴演奏大师,以后再继续介绍第二、第三等系列,希望

大家喜欢,谢谢!

盖扎.安达(Géza Anda,1921年-1976年)是一名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瑞士籍钢琴大师。他以演奏古典音乐和浪漫派音乐,尤其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巴托克·贝拉,特别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著名。在他生涯顶峰时期他被看作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拥有完美、自然无瑕的技术,使得他的音乐会具有独特的质量。但是他1976年逝世后他的声誉有所淡消。大多数他的唱片是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录音的。

想进一步了解Géza Anda,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瑞士籍钢琴大师 - Géza Anda

马尔塔·阿赫里齐(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 曾从多位名师学琴,1957在布索尼和日内瓦钢琴比赛会上获奖,1965年在第七届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声誉日高。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热情奔放,以速度见长,拥有很多男钢琴家都难以企及的速度以及技巧,弹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十分出色。阿赫里奇当今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她的演奏好像是一切信手捏来。由她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技术精湛,是她的保留曲目,她的演奏让人感觉乐曲变的那么简简单单。这几年,除了上述的室内乐和双钢琴之外,倒是很少见她新的独奏曲目。

想进一步了解Martha Argerich,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 - Martha Argerich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是德奥音乐作品的权威演奏家之一。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是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作品的权威演奏家,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想进一步了解Claudio Arrau,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Claudio Arrau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54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1956年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62年曾并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阿什肯纳齐的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在自己的风格里融入了很多伦敦派所特有的意识美。人们从他所弹奏的技巧绝伦的钢琴练习曲中可以发现他那惊人的技艺和高深的造诣之价值所在,他可称为能完满再现李斯特那绝顶技巧的权威。他演奏的曲目范围很广,弹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三、第四钢琴协奏曲不同凡响;演奏斯克里亚宾作品,可与名家霍洛维茨媲美。录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钢琴家中也是少见的。阿什肯纳齐演奏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俄国作曲家的作品尤为出名。他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肖邦和舒曼的全部钢琴作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莫扎特、贝多芬、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钢琴协奏曲。同时他演奏录制室内乐。他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阿什肯纳齐从钢琴家生涯的中期开始涉足指挥界。他指挥录制的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斯克里亚宾等人的管弦乐作品受到好评。

想进一步了解Vladimir Ashkenazy,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 Vladimir Ashkenazy

威尔海姆·巴克豪斯 (Wilhelm Backhaus,1884-1969),德国著名钢琴家。幼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琴,十五岁后到法兰克福从名师学习。自1900年起作旅行演奏。1906年前后从事演奏职业,1912年赴美演出,令人惊艳,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奏家。他演奏的曲目以德国古典音乐为主,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的作品,也弹奏舒曼、勃拉姆斯、肖邦等人的作品。

想进一步了解Wilhelm Backhaus,请点击: 西方古典:二十世纪德国著名钢琴家、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 Wilhelm Backhaus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952年,巴伦博伊姆随父母移居以色列。7岁举办个人音乐会。1954年,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写道:“11岁的男孩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是个奇迹!” 1967年,巴伦博伊姆首次以指挥身份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75年,他接替指挥大师索尔第,成为巴黎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正式跨入了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指挥家,巴伦博伊姆有着天才的钢琴演奏技艺,同时又精通作曲和室内乐演奏。巴伦博伊姆指挥乐团时,善于抓住作品的整体结构,忠实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洒脱大方、干净利落。巴伦博伊姆指挥曲目范围广,对于德奥作品,英国作品、法国作品和俄国作品,他的演绎都是十分富有特色。相对而言,他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演绎,更为精彩和具有说服力的,例如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柏辽兹、埃尔加及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属于他所擅长指挥的范围之内。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

想进一步了解Daniel Barenboim,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的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 - Daniel Barenboim

乔治.博列特(Jorge Bolet,1914-1990)美藉古巴钢琴家,12岁获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到该院留学,在萨佩顿(Saperton)班学钢琴,1932-1933年师从戈多夫斯基,1935年拜罗森塔尔为师,接着又从鲁道夫.塞尔金深造1937年在举行独奏会而崭露头角,1938年获霍夫曼钢琴比赛奖,二战中参军,战后继续演奏生涯。博列特被称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他的演奏是抒情与狂想的很好结合,所以被称为「李斯特的代表」。博列特在Decca录制了9张李斯特作品选集,是其代表性唱片。他演奏戈多夫斯基改编的肖邦练习曲,也是极为精彩的录音。

想进一步了解Jorge Bolet,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最后代表 - Jorge Bolet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生于奥地利的维森堡,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他曲目广泛,学识渊博,由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勋伯格等人的作品被视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诠释,布伦德尔录制与发行的海量唱片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永恒见证此外,他还作有三卷诗集,撰写过大量优秀的音乐随笔,曾发表多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而另一方面他却尽量回避媒体,尽管那会为他赢得更多公众的欢呼;2008年12月18日,78岁的布伦德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

想进一步了解Alfred Brendel,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被公认为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 - Alfred Brendel

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俄裔美国钢琴家。1911年10月7日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Odessa)的一个犹太家庭。母亲是钢琴教师,曾在柴可夫斯基面前弹奏过《F大调变奏曲》。切尔卡斯基早年随母亲学琴,11岁开始登台演奏。1923年随家移民美国,不久即应哈定总统(WarrenGamalielHarding)之邀在白宫演奏。后曾求师于拉赫曼尼诺夫,拉氏认为他技术上存在问题,要求他停止演奏活动两年,以便重建正确技术。1980年代定居伦敦。1991年12月2日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80寿辰独奏会。1995年12月27日逝世于伦敦。

想进一步了解Shura Cherkassky,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俄裔美国钢琴家 - Shura Cherkassky

范·克莱本(Van·Cliburn,1934.07.12~2013.02.27),美国钢琴家,生于路易斯安那州,4岁登台演出,13岁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15岁进入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Rosina·Lhevinne学琴。1958年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1978年宣布退出乐坛,1987年才应里根总统之邀,在白宫为戈尔巴乔夫的到来重登乐坛。1989年曾重返苏联,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自此事业和名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003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想进一步了解Van·Cliburn,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蜚声国际的美国钢琴家 - Van Cliburn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法国钢琴家,指挥家。1905年,在指挥台上过足了瘾的科尔托重新将主业锁定在钢琴演奏上,他同小提琴家蒂博、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组成“卡萨尔斯三重奏”,一出世便风靡欧洲,被称为20世纪上半叶独一无二的“黄金三重奏”。1919年,他与马热奥创办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类似哈斯基尔、里帕蒂、弗朗索瓦等优秀学生。科尔托演奏肖邦作品享有盛誉,虽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他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舒曼与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他们丰富的表情。曾编注许多钢琴作品,讲述钢琴技巧和表现颇多卓见。

想进一步了解Alfred Cortot,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造诣不凡的法国钢琴家 - Alfred Cortot

克利福德·柯曾(Clifford Curzon ,1907年5月18日-1982年9月1日),是英国著名的钢琴家。1919年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雷迪,后在古德森班上学习,16岁在伦敦皇后大厅演奏巴赫三重协奏曲而成名。1928年到柏林拜施纳贝尔为师,后又到巴黎受兰多芙斯卡指导,可谓融合了多家长处。柯曾的演奏,善于把刚健的节奏与内心庄严宁静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演奏对结构把握能力强,触键中充溢着英国绅士那种优雅,尤以擅长于莫扎特、勃拉姆斯、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著称。其与维也纳八重奏团合作的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Decca 417 459-2),是这个曲目的顶尖版本之一。

想进一步了解Clifford Curzon,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英国著名钢琴家 - Clifford Curzon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1940—),当今最杰出的指挥家、钢琴家之一;他于1998年起任德国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88年至1999年任美国休斯敦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9年起改任该团桂冠指挥;2000年起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2003年起同时担任美国费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艾森巴赫1940年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是二战后崛起于乐坛的最杰出的德国钢琴家之一,11岁起即在多项钢琴大赛中获奖。目前除指挥之外仍以钢琴家身份出现在音乐会演出和唱片录音中。

想进一步了解Christoph Eschenbach,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钢琴家之一 - Christoph Eschenbach

艾德温·费舍尔(Edwin Fischer)1886年在瑞士巴塞尔出生,1960年在瑞士苏黎士逝世。费舍尔在巴塞尔音乐院接受音乐教育,后来在柏林史特恩音乐院师从克劳泽(MartinKrause),学成后在该校担任教授(1905-14)。费舍尔在柏林的这段期间认识了达贝特(Eugend’Albert),他给费舍尔许多建议并帮助他开展音乐事业。1930年,费雪接替施纳贝尔(ArturSchnabel)成为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校长。除了积极发展钢琴演奏事业并得到国际肯定,费舍尔也成功的在德国吕别克音乐协会、慕尼黑巴赫协会担任指挥,并在柏林创办乐团。费舍尔能够演奏所有德国古典、浪漫派作品,留下不少质量极为优秀的录音。他是率先恢复在键盘上指挥并演奏巴赫与莫扎特作品的钢琴家之一,与库伦肯普夫(GeorgKulenkampff)、梅纳迪(EnricoMulenkampff)所组成的三重奏也相当受到喜爱。费舍尔的音乐特色在于控制键盘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情感及流畅圆润的音色(即使在乐曲动态极大的时候)。

想进一步了解Edwin Fischer,请点击:西方古典:二十世纪热情与精准的复合伟大的瑞士钢琴家 - Edwin Fischer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7 in D major, Op. 10, No. 3 - I. Presto
贝多芬:D大调第7号钢琴奏鸣曲 作品:10,第三首,第一乐章,急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 Schumann: Études symphoniques Op.13 / 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 Bartók: Piano Suite Op.14(贝多芬: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 舒曼:交响练习曲Op.13 /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 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一般认为《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D-dur Op.10-3 是Op.10中最为杰出的作品。结构上又回到了初期的四个乐章,内容上更加深刻。关于这首作品,贝多芬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将正陷于悲哀里的人的心理状态,用各种光线和阴影的微妙变化来加以描绘出来。”本曲是第一乐章,急板(Presto),D大调,2/2拍,奏鸣曲式。在结构上比以往的乐曲更有紧凑感觉。此乐章华丽灿烂而且明确有力、快速、内容丰富。 本曲由拥有完美、自然无瑕的技术的杰出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瑞士籍钢琴大师Géza Anda(安达·盖扎)钢琴演奏。
Géza Anda 05:10
02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7 in D major, Op. 10, No. 3 - II. Largo e mesto
贝多芬:D大调第7号钢琴奏鸣曲 作品:10,第三首,第二乐章,凄凉的慢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 Schumann: Études symphoniques Op.13 / 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 Bartók: Piano Suite Op.14(贝多芬: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 舒曼:交响练习曲Op.13 /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 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贝多芬的第七号钢琴奏鸣曲,D大调,OP.10.3,是OP.10的3首中最杰出者,形式上重新回到早期的四乐章制。本曲是第二乐章,凄凉的缓板(Largo e mesto),d小调,6/8拍,奏鸣曲式。这是在整个乐曲中最有紧张感的乐章,是一首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作品中,表现最深刻的作品。此外这也是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独立乐章中,最后一次使用最缓板。 本曲由拥有完美、自然无瑕的技术的杰出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瑞士籍钢琴大师Géza Anda(安达·盖扎)钢琴演奏。
Géza Anda 08:48
03 Bela Bartok: Suite, Op. 14, BB 70 - III. Allegro molto
巴托克:钢琴组曲 作品:14,BB70 -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 Schumann: Études symphoniques Op.13 / 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 Bartók: Piano Suite Op.14(贝多芬: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 舒曼:交响练习曲Op.13 /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 巴托克:钢琴组曲Op.14)》 本曲由拥有完美、自然无瑕的技术的杰出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瑞士籍钢琴大师Géza Anda(安达·盖扎)钢琴演奏。
Géza Anda 02:09
04 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 1. Von fremden Ländern und Menschen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作品:15,套曲一: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专辑:《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Kreisleriana》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 作于1838年。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全曲由13个标题性小曲组成,本曲是套曲一: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听到异国故事时诧异好好奇的神情。 本曲现由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
Martha Argerich 01:53
05 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 7. Träumerei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作品:15,套曲七:梦幻曲。 专辑:《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Kreisleriana》 此曲是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作品:15,套曲七:梦幻曲,这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广为流传。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本曲现由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
Martha Argerich 02:56
06 Polonaise No. 6 in A flat 'Heroic' Op. 53
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作品:53。 专辑:《Martha Argerich Plays Chopin: The Legendary 1965 Recording》 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作于1842年,呈献给雷奥。这首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顶峰的波洛涅兹充满了战斗性和史诗性,是一部歌颂人民的光荣和伟大的宏伟作品。库勒千斯基认为,此曲是肖邦从乔治·桑的塔中逃走,听到了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脚步声,看到了向着他昂首阔步走来的祖先的雄姿。这首波兰舞曲感人至深的力量不只在于音乐形象非常突出,肖邦把这些形象都加以了发展,创造出宏伟的“钢琴交响诗”。 本曲现由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可谓是扣人心弦。
Martha Argerich 06:35
07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 - Allegro con spirito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23,第一乐章,极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Rachmaninoff:Piano Concerto No.3/Tchaikovsky:Piano(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和管弦乐队),降b小调,作品23号,创作于1874-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极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在4把圆号演奏的降B小调引子后,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主奏降D大调主题,钢琴以华彩发展,这个主题据说是柴科夫斯基在卡缅科集市上,从一个盲乞那里采集到的歌曲旋律。第二主题以降A大调先出现于单簧管,钢琴加以反复。在发展部,第一主题纠缠上新音型,以钢琴为主形成变化。主题深情、真挚,如梦般甜美。 本曲现由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
Martha Argerich 19:12
08 Allegro ma non tanto
拉赫曼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Rachmaninoff:Piano Concerto No.3/Tchaikovsky:Piano(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 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电影《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弦乐与低音管前引后,钢琴立即以八度音程表现第一主题,移到乐队后,钢琴做装饰。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形成第二主题素材要素。插入钢琴华彩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平静之后钢琴右手在左手分散和弦之上呈示第二主题。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在更加活泼的部分用新要素作发展,然后进入极快的快板的华彩。再现部极似华彩之后的终结部。 本曲现由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Martha Argerich(玛尔塔·阿赫里奇)钢琴演奏。
Martha Argerich 15:45
09 Piano Sonata No. 20 in A major, D. 959 - 2. Andantino
舒伯特:A大调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 D.959,第二乐章,小行板。 专辑:《Claudio Arrau Performs Schubert [Box Set]【阿劳演奏舒伯特(6碟装)】》 舒伯特的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20,这首奏鸣曲,A大调,D959,作于1829年,身后作为遗作出版。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小行板,升C小调,三段体。主题表现后,以8度音程或以和声伴奏反复,进入C小调、升C小调快速音群的中段,再重复开头的表现。 本曲现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智利钢琴演奏家Claudio Arrau(克劳迪奥·阿劳)钢琴演奏。
Claudio Arrau 08:59
10 Frédéric Chopin: Impromptu No. 4 In C Sharp Minor
肖邦:升c小调第四幻想即兴曲 Op.66。 专辑:《Chopin: Fantaisie-Impromptu; Ballade No. 3; Barcarolle; 2 Nocturnes; 2 Waltzes And Other Works(肖邦:幻想即兴曲 / 叙事曲 / 船歌 / 夜曲 / 华尔兹等)》 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Fantaisie 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Op.66 ,遗作,可能作于1834年,是肖邦创作的名副其实的第一首即兴曲,呈献给狄斯特夫人。据说当年肖邦认为这首作品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勒斯的《降E大调即兴曲》Op.89 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为了免遭非议而未在其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勒斯的那首即兴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同时,它也是现今被经常演奏的一首钢琴名曲。作品最终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在乐谱夹内发现,并于1855年标题为“幻想”出版,成为肖邦的“第四即兴曲”。 作品为三部曲式,其中第一段为升c小调,2/2拍,激动的快板,右手与左手以不同的节奏型急速地交合,情绪热烈,富于光彩;中段为降D大调,4/4拍,如歌的中板,有优美动听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美丽世界;然后回到第一段。尾声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复,仿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时隐时现,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果,但较为草率,很显然是因未经修改定稿所致。 本曲现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智利钢琴演奏家Claudio Arrau(克劳迪奥·阿劳)钢琴演奏。
Claudio Arrau 05:46
11 Liebesträume, notturno for piano No. 3 in A flat major (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 S. 541/3 (LW A103/3)
李斯特:3首夜曲“爱之梦”Liebestraume S.541,第三首,降A大调,《爱之梦》。 专辑:《Liszt [Box Set]【阿劳演奏李斯特(6碟装)】》 《三首夜曲“爱之梦”》Drei Notturnos "Liebestraume" S.541 ,是李斯特于1850年用自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三首钢琴夜曲作品。其中的第三首是家喻户晓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曲是第三首,在整部作品中最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比歌曲更为自由,感情的高潮也更加充分了。这一类抒情小品表现了李斯特性格中温柔多情的一面,这正是他使无数女性迷恋的原因之一。他的爱情通常是甜美的,如愿以偿的,而不想柴可夫斯基,总是幸福与痛苦相伴,希望与绝望交织。 本曲现由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智利钢琴演奏家Claudio Arrau(克劳迪奥·阿劳)钢琴演奏。
Claudio Arrau 05:11
12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Les saisons, Op. 37b - 4. April: The Snowdrop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作品:37b,第四首(四月):松雪草。 专辑:《Tchaikovsky: The Seasons(柴可夫斯基:四季)》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本曲就是第四首: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阿•马伊科夫。 降B大调,6/8拍,稍自由且稍快的小快板,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松雪草:「松雪草」是宣告春天来临的象征。此曲和德国作曲家门德尔颂的「无言歌」风格相近,而且还用到了不和谐音来增加效果。 本曲由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的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Vladimir Ashkenazy 02:40
13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Les saisons, Op. 37b - 6. June: Barcarolle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作品:37b,第六首(六月):船歌 。 专辑:《Tchaikovsky: The Seasons(柴可夫斯基:四季)》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 本曲是第六首: “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阿•普列谢耶夫。 g小调,4/4拍,如歌的行板,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一般说来,船歌都是以6/8拍为多,惟这一首乐曲的主部却是4/4拍。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中间部速度转快,情绪变得开朗欢快。随后又回到如歌的行板,再现第一部分主题。最后在慢慢减弱的音响中结束,仿佛小船渐渐远去,只留下微波轻轻拍打着堤岸的声音。 船歌:「船歌」是这部组曲最受欢迎的曲子之一。俄国的圣彼得堡也是河流渠道纵横的城市,这个乐段就描写了游船的光景,以及船身摇摆的美妙节奏,它和一般的船歌不同之处,在于曲子主要部分是四/四拍子,中间则转为四/三拍子。 本曲由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的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非常的精彩。
Vladimir Ashkenazy 05:25
14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1. Moderato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 - 第一乐章,中板。 专辑:《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2 & 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被誉为是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全曲共分三个乐章:1,中板;2,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3,诙谐的快板。本曲是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之后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c小调第一主题。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bE大调第二主题,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本曲由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的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Vladimir Ashkenazy 10:54
15 Johann Sebastian Bach: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 Prelude
J.S.巴赫:C大调《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BWV846,前奏曲。 专辑:《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J.S.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846–893)(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于转调。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在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un Kaspar Fis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702年)。 本曲是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本曲由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的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Vladimir Ashkenazy 02:41
16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2. Adagio sostenuto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 - 第二乐章,稍慢的柔板。 专辑:《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2 & 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本曲是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 - 第二乐章,稍慢的柔板,E大调,4/4拍或3/2拍,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主部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而来,带有沉思的乐念,富有幻想、希望和生活的快乐,甜美而伤感的主题在弦乐、单簧管、钢琴不同声部依次出现,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中段,钢琴突然活跃起来,在各种调性上作变化,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速度渐渐越来越快,最后发展为华丽的颤音。弦乐发出强奏,钢琴由华彩渐渐熄灭,再现第一主题。终结部,弦乐优美的旋律,钢琴自由而快乐的和弦、柔美而饱满的波音,这是整首协奏曲最美的地方。 本曲由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的冰岛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Vladimir Ashkenazy(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钢琴演奏。
Vladimir Ashkenazy 11:53
17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 1. Grave - Allegro di molt
贝多芬: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作品:13,第一乐章,极慢的慢板序奏转辉煌的快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这首第八号奏鸣曲(悲怆),C小调,OP.13,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这首作品作于 1798—1799年之间,呈献给卡尔•李希诺夫斯基公爵(Lichnowsky 1756—1813),其标题是贝多芬自己确定。史科托把这首作品与《罗米欧与朱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共分三个乐章:1.极慢的慢板序奏转辉煌的快板;2.如歌似的慢板;3.快板的回旋曲。本曲是第一乐章,极慢的慢板序奏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主部为奏鸣曲式。其序奏中寄寓着悲怆的动机,主部的第一主题则是乘着震音断奏而热情上升的那种感觉,第二主题颇富轻快的流动感。在发展部中,G小调的极慢板动机再进入快板而发展第一主题。 本曲由被公认为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Wilhelm Backhaus(威廉·巴克豪斯)钢琴演奏。
Wilhelm Backhaus 06:14
18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 2. Adagio cantabile
贝多芬: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作品:13,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本曲是贝多芬的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作品:13,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这是充满祈祷气氛的抒情乐章,形式为三段体。第一段优美的主题由三声部变奏而成为四声部,中段的降A小调主题有一种意兴阑珊感,附有三连音伴奏后一度出现紧张感,第三段重新表述第一段时,渐渐回到平静。 本曲由被公认为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Wilhelm Backhaus(威廉·巴克豪斯)钢琴演奏。
Wilhelm Backhaus 04:46
19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 3. Rondo (Allegro)
贝多芬: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作品:13,第三乐章,快板的回旋曲。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本曲是贝多芬的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作品:13,第三乐章,快板的回旋曲,C小调,回旋曲式,其回旋主题为开头悲怆主题动机的发展,第二主题较为明朗,为降E大调;第三主题幽静而柔和,使用了巧妙的对位技法。 本曲由被公认为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Wilhelm Backhaus(威廉·巴克豪斯)钢琴演奏。
Wilhelm Backhaus 04:27
20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ohne Worte, Op.19 - No. 1 in E (Andante con moto) "Sweet Remembrance"
门德尔松:《无言歌》,第1集Op.19第一首E大调(行板)“甜蜜的回忆”。 专辑:《Mendelssohn: Songs Without Words(门德尔松:无词歌)》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所创作的一系列钢琴小品。所谓“无词歌(英文songs without words,德文Lieder ohne Worte)”,是指乐曲虽是器乐独奏,却如艺术歌曲一样充满深情优美的旋律。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共有八集,于1830-1847年间先后出版,每集6首,共48首,另外还有一些未能出版。大部分《无词歌》采用三段曲式,但是中段与前后两段的对比并不鲜明,而是纠结缠绕、融合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乐曲旋律温柔优美、清澈明亮,像林中小溪,或快或慢的自然流淌。如果把每集的六首作为一个整体,第一首通常是温暖优雅、舒展流畅的慢乐章,后面是灵活欢快与温婉宁静的快慢对比,而每集的快慢组合、情绪变化则各有不同。 本曲是第一集Op.19出版于1830年,出版时的标题为《钢琴的旋律》。共有六首,本曲是第一首,标题为“甜蜜的回忆”,乐曲舒展流畅、温柔优美,深切题意。 本曲现由被认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钢琴演奏。
Daniel Barenboim 03:08
21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No.9 in B, Op.32 No.1
肖邦:两首夜曲(B大调,降A大调) 作品:32,B大调夜曲 第一首。 专辑:《Chopin: Nocturnes(肖邦:夜曲集)》 肖邦《两首夜曲》Deux Nocturnes Op.32 ,作于1836-1837年,出版于1837年,呈献给德•毕林男爵夫人。这两首夜曲被演奏的机会较少,或许是因为它们欠缺Op.27的两首夜曲那种甜美的旋律,也没有戏剧性的效果。不过它们有着温雅的情绪和亲切的感觉。本曲是《两首夜曲》的第一首,B大调夜曲 Op.32-1,4/4拍,自始至终都是行板,是优美得象梦一般单纯的风格。它在音乐上的特征是旋律经常中断,突然地插入延长记号,然后是优美的装饰乐句而终了。最后的尾声,以非常剧烈的姿态及强烈的热情兴起,这也是此曲最有价值的地方。库勒普斯基解说:“此曲如莫扎特的咏叹调一样简朴,几乎全不用踏板演奏”。而哈涅卡认为,此曲尾声“像是敲击着悲剧的大鼓,像是暴风雨般的宣叙调尾声,与梦幻般的开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 本曲现由被认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钢琴演奏。
Daniel Barenboim 05:22
22 Frédéric Chopin: Nocturne No.2 in E flat, Op.9 No.2
肖邦:3首夜曲(降b小调,降E大调,B大调) 作品:9,第二首,降E 大调,回旋曲式。 专辑:《Chopin: Nocturnes(肖邦:夜曲集)》 肖邦这三首夜曲,作于1830-1832年,出版于1833年,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献给玛丽·普莱耶尔夫人。0P.9 是肖邦最初发表出版的夜曲,因这之前已经有了菲尔德的夜曲,所以肖邦夜曲的问世很自然的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尼克斯说:夜曲表现了如梦一般的甜蜜和欢乐,似夜一样的寂静和安祥。雷斯塔说:有仿效菲尔德的痕迹,似乎过多的加人了胡椒和香料。 本曲是肖邦:3首夜曲(降b小调,降E大调,B大调) 作品:9,第二首,降E 大调,回旋曲式。此曲是肖邦夜曲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一首,是经常被演奏倍受欢迎,最具典型而通俗的一首,也是肖邦夜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此曲及前一首在创作形式 上都受是此到了菲尔德的影响,如果以作品的成就与曲最具魅力之处,曲调优美、感情纯真,像其后来创作的同类作品相比,此曲不算是优秀。有的评论家说,它不 过是极为平常并带有几分伤感情调的沙龙音乐。然而,是由于这首夜曲的极为平常的魅力,才把众多的一般喜爱者引进了肖邦夜曲的大门,继而又使那些爱好者,登 上了肖邦音乐的殿堂。这首夜曲旋律优美,纯朴如歌,经过几次的装饰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发展着,有人形容此曲如同花腔女高音般的甜蜜动人的歌声,不间断 的在歌唱着,直至华彩段,最后结束在幸福安祥之中。而左手几乎是以同样的节奏,类同的音型伴奏至曲终。 本曲现由被认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钢琴演奏。
Daniel Barenboim 04:34
23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ohne Worte, Op.30 - No. 6. Allegretto in F sharp minor "Venetian Gondola Song"
门德尔松:《无言歌》,第2集Op.30,第六首,快板小调“威尼斯船歌”。 专辑:《Mendelssohn: Songs Without Words(门德尔松:无词歌)》 第二集Op.30出版于1835年,共有六首,本曲是第六首,标题为《威尼斯船歌》,乐曲以宁静温和而略带忧伤的第六首结束。 本曲现由被认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钢琴演奏。
Daniel Barenboim 02:56
24 Maurice Ravel: Boléro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专辑:《avel: Boléro;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La Valse; Daphnis et Chloé, Suite No. 2(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圆舞曲、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 《拉威尔波莱罗(为乐队而作)》,《波莱罗》再次巩固了拉威尔长久以来对舞蹈的兴趣,以及他对西班牙音乐和乐队色彩的痴迷。而且,对《绞架》(《夜之幽灵》,1908年)中在整个52小节里不断反复这种手法的痴迷在《波莱罗》中更是被推向了极致:小鼓在338小节中不停地反复着一个简单的两小节节奏型(只是在全曲结束前两小节才停止),而主调到属调的和声交替至少持续了326小节。在肖邦的《摇篮曲》中,一个主调持续音在保持了68小节后紧接着的便是一个焕然一新的V7-I的收束;同样,在《波莱罗》中,在经历过低音部太多的主一属调交替之后,最后的下属调收束让人顿感震惊。 本曲现由巴黎管弦乐团演奏,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的Daniel Barenboim(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钢琴演奏。
Orchestre de Paris 17:31
25 Liebestraum No.3 in A flat, S.541 No.3
李斯特:3首夜曲“爱之梦”Liebestraume S.541,第三首,《爱之梦》。 专辑:《Liszt: Favourite Piano Works(李斯特:钢琴作品集)》 《三首夜曲“爱之梦”》Drei Notturnos "Liebestraume" S.541 ,是李斯特于1850年用自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三首钢琴夜曲作品。其中的第三首是家喻户晓的钢琴作品之一。第一首的歌词是德国使人乌兰德的短诗《崇高的爱》;第二首也是为乌克兰的诗而作,它描写了“神圣的死亡”;第三首根据德国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诗《爱之梦》而作。本曲就是第三首,这首歌的三段歌词被李斯特处理为三个音乐段落,第一和第三段曲调相同,温柔平静,犹如美丽的幻境。中间一段则显得比较激动,由于采用了色彩性的转调手法,增强了情感起伏的力度。第三首在整部作品中最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比歌曲更为自由,感情的高潮也更加充分了。这一类抒情小品表现了李斯特性格中温柔多情的一面,这正是他使无数女性迷恋的原因之一。他的爱情通常是甜美的,如愿以偿的,而不想柴可夫斯基,总是幸福与痛苦相伴,希望与绝望交织。 本曲现由被称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也被称为“李斯特的代表”的美藉古巴钢琴家Jorge Bolet(乔治.博列特)钢琴演奏,极为精彩。
Jorge Bolet 04:59
26 3 Etudes de Concert, S.144 - No. 3 in D flatUn sospiro(Allegro affettuoso)
李斯特:3首音乐会练习曲 ,S.144,第三首,叹息(Un Sospiro)(D大调快板乐章) 专辑:《Liszt: Favourite Piano Works(李斯特:钢琴作品集)》 李斯特作于1848-1850年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Trois Etudes de Concert S.144 虽称为练习曲,但李斯特把它们写得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在一次出版时曾冠以“诗情随想曲”的标题。 本曲是第三首,叹息 Un Sospiro,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国内有人译成“大海”),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抱持着,有如湖上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首交替着奏出,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在起伏变化,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湖水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形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听上去很简单的效果,实际上对演奏者来说并不那么容易。 本曲现由被称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也被称为“李斯特的代表”的美藉古巴钢琴家Jorge Bolet(乔治.博列特)钢琴演奏。
Jorge Bolet 05:36
27 Années de pèlerinage: 3ème année, S.163 - 4. Les jeux d'eau à la Villa d'Este
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三集)S.163,第四首,艾斯特庄园的喷泉。 专辑:《Liszt: Favourite Piano Works(李斯特:钢琴作品集)》 在完成前两集《旅行岁月》大约三十年后,李斯特再次执笔,写下第三集。《旅行岁月(第三集)》Troisieme Annee S.163 ,作于1867-1877年,无总标题,但后人常常称它为“罗马游记”因为这部作品均写于这座迷人的城市。此时的李斯特年岁已高,心境亦发生了改变,因此这一集小曲显得很简朴,甚至可说是严肃,其中预示了印象派和二十世纪的音乐。三十年前的青春气息和满腔希望,此时已变作了深深的叹息。这个作品于 1883年出版,共由七首小曲组成:1,祈祷之钟声;2-3,艾斯特庄园的绿柏(第二、第三首使用了同一个标题,又名《悲歌》);4,艾斯特庄园的喷泉 ;5,悲歌 ;6,葬礼进行曲;7,净心。 本曲是第四首,艾斯特庄园的喷泉 Les jeux d’eaux Villa d’Este ,亦作于1877年,是整部曲集中的亮色集中点,它以闪烁的音型和明亮的和声、高音区清透的音色描绘了可爱的罗马喷泉:阳光下,水柱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它们就像无数小精灵在快活地嬉戏。是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印象主义钢琴作品的先驱。在作品标题旁,李斯特还引用了《圣经》中“约翰福音”的一段:“我给他的水,将会成为从他心中涌流而出的泉,它将进入永恒的生命。” 本曲现由被称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也被称为“李斯特的代表”的美藉古巴钢琴家Jorge Bolet(乔治.博列特)钢琴演奏。
Jorge Bolet 07:51
28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1. Adagio sostenuto
贝多芬: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月光奏鸣曲》 作品:27,第二首,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 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月光》),OP.27.2,作于1801年。其标题据说出于莱斯达布(Rellstab,1799—1860)对此曲第一乐章“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的湖面上荡漾小舟”的形容。此曲呈献给朱丽叶妲•桂察蒂 (Giulietta Guicciardi,1784—1856)。桂察蒂当时是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曾对她一见倾心。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产物,有人认为,此曲是贝多芬对挂察蒂爱心的写照。此曲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三段体,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符来表达无边的幻想。在第一主题开始的中间部,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域,呈现躁动不安的情绪,然后主题又平静地走向第三段。 本曲由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的Alfred Brendel(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钢琴演奏,相当精彩。
Alfred Brendel 06:04
29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étique" - 2. Adagio cantabile
贝多芬: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月光奏鸣曲》 作品:27,第二首,第二乐章,行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Sonatas》 本曲是贝多芬: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月光奏鸣曲》 作品:27,第二首,第二乐章,行板,降D大调,三段体,不属小步舞曲也不是谐谑曲,按李斯特形容,是“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与第一乐章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和中段那种恍恍惚惚的情绪结合得极为和谐。 本曲由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的Alfred Brendel(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钢琴演奏。
Alfred Brendel 05:20
30 Sonate für Klavier Nr. 8 a-moll KV 310 (300d) - Allegro maestoso
莫扎特:A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K.310/300d,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 专辑:《The Complete Vox: Turnabout and Vanguard Solo Recordings [01-12]([35CD Boxset])》 莫扎特这首《第八号钢琴奏鸣曲》,a小调,K310/300d,作1778年。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先表现第一主题,经过这一主题音型所构成的经过部后,以关系大调C大调奏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节奏所构成的小结尾结束呈示部。发展部第一主题节奏随转调和强弱变化,表现得多姿多彩,后半段用上了第二主题后半部的音型。再现部以原型再现。 本曲由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的Alfred Brendel(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钢琴演奏。
Alfred Brendel 06:06
31 Sonate für Klavier Nr. 8 a-moll KV 310 (300d) - Andante cantabile con espressione
莫扎特:A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K.310/300d,第二乐章,富表情的如歌的行板。 专辑:《The Complete Vox: Turnabout and Vanguard Solo Recordings [01-12]([35CD Boxset])》 本曲是莫扎特的A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K.310/300d,第二乐章,富表情的如歌的行板,F大调,奏鸣曲式。在第一主题之后,夹着经过句,出现属调的C大调第二主题,这一主题有细密的同音反复和颤音。发展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后半段近似幻想曲,再现部第二主题回归于主调。 本曲由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的Alfred Brendel(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钢琴演奏。
Alfred Brendel 07:13
32 George Frideric Handel: Keyboard Suite No. 5 in E major, HWV 430 - IV. Air and variations, "Harmonious Blacksmith"
亨德尔:E大调古钢琴曲第五组曲 HWV 430,第四曲。《咏叹调与变奏》:“(快乐的)铁匠”。 专辑:《Handel: "The Harmonious Blacksmith" / Brahms: Variations & Fugue on a Theme by Handel / Berg: Piano Sonata, Op.1 / Prokofiev: Toccata in D minor / Chopin: 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亨德尔:快乐的小铁匠 / 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 / 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 /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触技曲 / 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快乐的铁匠》原名《咏叹调与变奏》,古钢琴曲,为亨德尔所作《古钢琴组曲》第一集第五组曲中的第四曲。后人改名为《快乐的铁匠》。乐曲由主题及五个变奏组成,称为“咏叹调”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旋律和丁丁当当的节奏,使人联想起铁匠作坊中那种特有的愉悦气氛(片段1),其后的五个变奏都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第一变奏采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乐曲气氛更为欢快,但主题依然清晰分明;在第二变奏中,十六分音符连缀而成的音型移至低声部,主题隐伏在上面两个声部中;第三变奏和第四变奏采用川流不息的急速三连音,先出现于上声部,后移至低声部,情绪兴奋活跃;由音阶式上下进行的波浪式的旋律线组成的第五变奏,充分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等表现手法,使乐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意大利著名吉它演奏家和吉它作曲家朱利亚尼曾将这首名曲改编为竖琴独奏曲,并改名为《亨德尔主题变奏曲》。 本曲现由俄裔美国钢琴演奏家Shura Cherkassky(舒拉·切尔卡斯基)精彩演奏。
Shura Cherkassky 04:38
33 Felix Mendelssohn: Andante and Rondo capriccioso in E major, Op.14
门德尔松:E大调《随想回旋曲》,作品:14,序奏:行板。 专辑:《Mendelssohn: Andante and Rondo capriccioso / Schubert: Piano Sonata, D959 / Schumann: Carnaval, Op.9 / Tchaikovsky arr. Rachmaninov: Cradle Song / Schumann arr. Tausig: Der Kontrabandiste(门德尔松:行板与随想回旋曲 /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59 / 舒曼:狂欢节Op.9 / 柴可夫斯基:摇篮曲 / 舒曼:走私者)》 门德尔松:E大调《随想回旋曲》,作品:14作于1842年,E大调,先由序奏和铉导入,右手清晰的弹恬静旋律。修饰转调后进入急板,e小调,回旋曲主部。曲式A-B-A-C-B-A,A轻松而活泼,B为无歌词的旋律。具有浪漫派的音乐风格。 门德尔松属于浪漫派晚期作曲家。他的曲子情感起伏比较大,相对于古典或是巴洛克时期,节奏也较为自由。尤其是这首,演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弹性就好。本曲是序奏:行板。 本曲现由俄裔美国钢琴演奏家Shura Cherkassky(舒拉·切尔卡斯基)演奏。
Shura Cherkassky 06:24
34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 - II. Andantino
舒伯特:A大调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 D959,第二乐章,小行板。 专辑:《Mendelssohn: Andante and Rondo capriccioso / Schubert: Piano Sonata, D959 / Schumann: Carnaval, Op.9 / Tchaikovsky arr. Rachmaninov: Cradle Song / Schumann arr. Tausig: Der Kontrabandiste(门德尔松:行板与随想回旋曲 /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959 / 舒曼:狂欢节Op.9 / 柴可夫斯基:摇篮曲 / 舒曼:走私者)》 舒伯特: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20,这首奏鸣曲,A大调,D959,作于1829年,身后作为遗作出版。此曲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小行板,升C小调,三段体。主题表现后,以8度音程或以和声伴奏反复,进入C小调、升C小调快速音群的中段,再重复开头的表现。 本曲现由俄裔美国钢琴演奏家Shura Cherkassky(舒拉·切尔卡斯基)精彩演奏。
Shura Cherkassky 07:08
35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23 - I. Allegro non troppo e m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23,第一乐章,极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和管弦乐队),降b小调,作品23号,创作于1874-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极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在4把圆号演奏的降B小调引子后,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主奏降D大调主题,钢琴以华彩发展,这个主题据说是柴科夫斯基在卡缅科集市上,从一个盲乞那里采集到的歌曲旋律。第二主题以降A大调先出现于单簧管,钢琴加以反复。在发展部,第一主题纠缠上新音型,以钢琴为主形成变化。主题深情、真挚,如梦般甜美。 此曲现由RCA交响乐团和技艺精湛,音色丰富多变,表现幅度广而富于分寸感的美国钢琴演奏家Van Cliburn(范·克莱本)钢琴合演。
Van Cliburn 20:49
36 Frédéric Chopin: Etude In E, Op. 10, No. 3
肖邦:12首练习曲 作品:10,第三首,E大调“离别”。 专辑:《My Favorite Chopin》 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也就是说,这些乐曲不只是指法的练习,同时也是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 本曲是第三首,E大调“离别”,2/2拍,不太慢的缓板,三段体式,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柔美深沉,带有明显的沉思色彩和淡淡的思乡之情。按照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我的祖国!”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把乐曲引向焦思苦虑、激情澎湃的高潮。最后乐曲情绪又主见趋于沉静,再现主题,在绵绵的思乡之情和无限惆怅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现由技艺精湛,音色丰富多变,表现幅度广而富于分寸感的美国钢琴演奏家Van Cliburn(范·克莱本)钢琴演奏。
Van Cliburn 04:47
37 Sergei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 I. Allegro ma non tanto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inal of the 1958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 Kabalevsky: Rondo(1958年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决赛 -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卡巴列夫斯基:回旋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电影《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 “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此作品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尽管整个协奏曲的钢琴演奏部分难度令人生畏,但整曲的开端却异常的平和安详。弦乐与低音管轻柔的前奏让人联想到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天鹅绒般的前奏铺垫下,钢琴以八度音程表现出俄罗斯民歌般质朴轻快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远绵长,在狭窄与蜿蜒之中渐渐扩大,荡漾着俄罗斯最为淳朴的风格。随后重心移到乐队,钢琴做装饰,纷繁复杂的音型,若颗粒般闪烁。短暂平息后,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浑厚中展现出一种安然和高亢,在和钢琴旋律的交织之中形成第二主题的素材要素。而后钢琴插入一段平静而有所起伏的抒情性乐段和富有流动性的安逸和和煦巧妙组合,和乐队依稀成一种含蓄,释然,这种不做作的起伏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较第一次更深沉也更暗涩。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钢琴发出铿锵的搏击声,和乐队达到最高亢的音高,有力而坚定中,音色渐渐消沉,在短暂宛如月色的宁静后,钢琴以极快的快板进行华彩,作者本人写作了两个华彩,其中,标记有“Ossia Cadenza”的华彩将第一主题以拉氏代表性的厚重和弦形式咆哮地奏出,难度相对较大,而另一版本的华彩则采用Toccata风格,轻快富于跳跃性,1909年此曲首演时,拉氏本人演奏的是Toccata版本的华彩。这两种华彩段虽然风格和长度迥然,但最后都回归为夹杂悲观情绪的和声,恢恢浩浩地消逝在孤寂的琶音之中。再现部极似华彩,回忆般婉美,缓和中进入乐队奏的第一主题,最后后的终结部在钢琴和乐队变奏中,生动的结束。 此曲现由技艺精湛,音色丰富多变,表现幅度广而富于分寸感的美国钢琴演奏家Van Cliburn(范·克莱本)钢琴演奏。
Van Cliburn 16:16
38 Johann Sebastian Bach: Organ Concerto No. 5 In D Minor, BWV 596 - II. Sicilienne
J.S.巴赫:D小调第五号管风琴协奏曲 BWV596,第二乐章,西西里舞曲。 专辑:《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s; Concerto, BWV 596; Largo (Concerto, BWV 1056)【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协奏曲BWV 596、广板(协奏曲BWV 1056)】》 J.S.巴赫的《6首管风琴协奏曲》(BWV592-598)作于魏玛时期,作曲年代大约在1708-1717年之间。 本首J.S.巴赫的BWV 596 –第五号D小调,改编自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Op.3.11,RV565; Concerto in D minor (after Antonio Vivaldi, Concerto grosso, Op. 3/11 RV565),本曲是第二乐章,西西里舞曲。 现由造诣不凡的法国钢琴家,指挥家Alfred Cortot(阿尔弗雷德·科尔托)钢琴演奏。
Alfred Cortot 03:01
39 Johann Sebastian Bach: Organ Concerto No. 5 In D Minor, BWV 596 - III. Toccata
J.S.巴赫:D小调第五号管风琴协奏曲 BWV596,第三乐章,托卡塔。 专辑:《Bach: Brandenburg Concertos; Concerto, BWV 596; Largo (Concerto, BWV 1056)【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协奏曲BWV 596、广板(协奏曲BWV 1056)】》 本曲是J.S.巴赫的D小调第五号管风琴协奏曲 BWV596,第三乐章,托卡塔。现由造诣不凡的法国钢琴家,指挥家Alfred Cortot(阿尔弗雷德·科尔托)钢琴演奏。
Alfred Cortot 04:09
4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a for 2 Pianos in D major, K. 448 - I. Allegro con spirito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K448,第一乐章,抖擞的快板。 专辑:《Mozart: Double Concerto; Piano Concerto No. 27; Sonata for 2 Pianos(莫扎特:二重协奏曲、第27号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奏鸣曲)》 这首双钢琴奏鸣曲,D大调,K448/375a,作于1781年,为与他的女弟子约瑟华·奥文隆汉玛一起演奏而作。此作品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抖擞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强度齐奏始,接着是辉煌的经过句,以属调弱奏呈示柔美的第二主题,第二钢琴声部呈示后,2架钢琴彼此摹仿。又经辉煌的经过句,在第二钢琴声部支持下,第一钢琴奏出结尾主题。发展部第二钢琴引出第一钢琴新的主题,齐奏后接着一段互为对答部分。再强奏而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移到D大调,发展部出现的主题以主调回到第一钢琴声部,2架钢琴的低音将它继续奏下来而结束。 现由英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Clifford Curzon(克利福德·柯曾)演奏本曲。(他演绎的莫扎特和舒伯特最为著名。)
Sir Clifford Curzon 05:30
41 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 7. Träumerei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 专辑:《Schumann: Fantasie, Op.17; Kinderszenen / Schubert: Wanderer-Fantasie(舒曼:幻想曲Op.17、童年情景 /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Op.15 作于1838年。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全曲由13个标题性小曲组成,本曲是第七个标题, 梦幻曲 Traümerei ,这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广为流传。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本曲现由演绎舒伯特最为著名的英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Clifford Curzon(克利福德·柯曾)演奏。
Clifford Curzon 03:03
42 Johannes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in D minor, Op.15 - 1. Maestoso - Poco più moderato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15,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庄严倔强,情怀激荡)。 专辑:《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 Franck: Symphonic Variations / Litolff: Concerto Symphonique(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 弗兰克:交响变奏曲 / 里托夫:交响协奏曲)》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no 1 in D minor, Op. 15)完成于1858年,起初是一首双钢琴变奏曲,之后有意改写成交响曲,最后却成为一首钢琴协奏曲。由于勃拉姆斯本人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同时又和天才女钢琴家克拉拉相互商讨才写出这首协奏曲,所以此曲要求有相当高深的钢琴弹奏技巧。它以宏伟的构思和史诗般的概括性,反映着波涛澎湃的、憧憬式的遐想。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庄严倔强,情怀激荡。乐曲开头霹雳般奏出了沉重的主题,随之爆发到高潮后逐渐停息下来。独奏钢琴奏出一条形成奇妙对比的非常安详的旋律,它为第一乐章内出现极端相反的情感而做准备。 本曲现由英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Clifford Curzon(克利福德·柯曾)演奏。
Clifford Curzon 22:16
43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Sonata No.5 in G, K.283 - 1. Allegro
莫扎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第5号,K.283 - 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Mozart: The Piano Sonatas》 莫扎特:G大调第五号钢琴奏鸣曲 K283,作于1774年底左右。作品共3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先呈示第一主题,夹着一段经过句,第二主题以属调呈示,呈示部结尾部为D大调。呈示部反复后,发展部使用一个新的旋律。再现部第一主题略加变形,后半部分音型以小调反复,最后在经过句后,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后结尾。 本曲现由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钢琴家之一的Christoph Eschenbach(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钢琴演奏。
Christoph Eschenbach 03:55
44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Sonata No.4 in E flat, K.282 - 1. Adagio
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第4号,K.282 - 第一乐章,慢板。 专辑:《专辑:《Mozart: The Piano Sonatas》 莫扎特这首《第四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K282/189g,作于1775年。作品共分3个乐章:1.慢板,2.小步舞曲,3.快板。本曲是第一乐章,慢板。 本曲现由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钢琴家之一的Christoph Eschenbach(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钢琴演奏。
Christoph Eschenbach 07:31
45 Chopin: 24 Préludes, Op.28 - 15. in D flat major ("Raindrop")
肖邦:24首前奏曲 Op.28,第十五首,降D大调前奏曲,延绵的。 专辑:《Chopin: Préludes》 本曲是肖邦:24首前奏曲 Op.28,第十五首,降D大调前奏曲,延绵的,4/4拍,被冠以“两滴”前奏曲而闻名。乐曲的伴奏声部生动地模仿了单调的雨滴声响。对此前奏曲尼克斯说:“中段升c小调部分,是在描写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的瓦尔德莫萨修道院阴森的回廊及祈祷者,仿佛看到了深夜僧侣们搬运着他们同伴的遗体赴它界安息的行列。又让人想起乔治·桑所说‘肖邦恐怖于修道院之充满了亡灵。’这升c小调部分就像恶魔在对我们张开狰狞的面目。而最初的降D大调的回归,犹如驱逐了恶魔,给我们重新带来新的、自由的新鲜感,在幻想与恐怖之后,充满了清爽及优美。” 本曲现由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钢琴家之一的Christoph Eschenbach(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钢琴精彩演奏。
Christoph Eschenbach 05:32
46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strings & continuo No. 1 in D minor, BWV 1052 - I.
J.S.巴赫:D小调第一号大键琴的协奏曲 ,BWV1052,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J.S. Bach: Piano Concertos No. 1, 4 & 5;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5(巴赫:第一、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号)》 J.S.巴赫一架大键琴的协奏曲一共7首,现曲是第一首D小调第一号大键琴的协奏曲 ,BWV1052,创作年代不明,据说此曲乃今日已失传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的改编曲,共3 个乐章:1.快板,2.慢板,3.快板。此曲第二乐章有两处插入了非常华丽的大键琴华彩。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 现由被公认为演奏巴赫与贝多芬作品的专家的Edwin Fischer(艾德温 菲舍尔)钢琴演奏。
Edwin Fischer 07:19
47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strings & continuo No. 5 in F minor, BWV 1056 - II.
J.S.巴赫:F小调第五号大键琴的协奏曲 ,BWV1056,第二乐章,广板。 专辑:《J.S. Bach: Piano Concertos No. 1, 4 & 5;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5(巴赫:第一、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号)》 现曲是J.S.巴赫一架大键琴的协奏曲七首中的第五首,F小调第五号大键琴的协奏曲 ,BWV1056,这一首据考是改编自《G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原曲也已不存。共分三个乐章:1.快板,2.广板,3.急板。本曲是第二乐章,广板。 本典由被公认为演奏巴赫与贝多芬作品的专家的Edwin Fischer(艾德温 菲舍尔)钢琴演奏。
Edwin Fischer 03:36
48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 I. Allegro
贝多芬:降E大调第5钢琴协奏曲(皇帝) 作品:73,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Piano Sonatas Nos. 8 & 23(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八、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又唤作“帝皇”协奏曲),乃贝多芬的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于1809年至1811年间在维也纳完成初稿,接着于1811年11月于莱比锡作首演。贝多芬亦曾将此作品献予奥地利的鲁道夫公爵。此首合共40分钟之协奏曲,共分三段乐章:I. 快板(Allegro);II. 稍快的慢板(Adagio un poco mosso);III. 回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本曲是第一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从乐队齐奏的响亮和弦和钢琴独奏3次自由的华彩开头,决定了这一乐章英雄主题的发展。这一乐章基本主题在各种相互对置的插段变换中,在和弦所组成的张力中不断出现非常精彩的段落,像是大江奔流的气势中宁静而又安逸的绿洲。发展部的对话明显比第四号第二乐章高出一筹,完全是一种深沉的戏剧性。而辉煌的乐队发展中不断涌现的钢琴华彩乐句恰恰又成为一种特殊的装饰。 本典由被公认为演奏巴赫与贝多芬作品的专家的Edwin Fischer(艾德温 菲舍尔)钢琴演奏。
Edwin Fischer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