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人收藏

共147首歌曲

标签
#古典 #歌剧 #经典
创建者
溪树溪树
更新时间
2020年09月18日

歌单介绍

Opera,是opera in music的缩写。歌剧是一种配上音乐、通常由身穿戏装的歌者演唱并用乐器伴奏的戏剧。朗诵或对白可以使歌剧的各段(numbers)分开,但歌剧之所以为歌剧是因为它的音乐是完整的,并不像“音乐剧”(musical)或话剧配乐那样。

虽然文学体戏剧和宗教戏剧表演(sacre rappresentazione)在有些方面是歌剧的先驱,但一般认为歌剧的发源地是接近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最早的作品是佩里(Peri)和卡奇尼(Caccini)所作。宣叙调在歌剧中占统治地位,但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从1607年到1642年一直致力于歌剧事业,他从牧歌和威尼斯华美的教堂音乐中汲取营养,从而使歌剧迅速发展。咏叹调于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成分,在《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r)剧中所揭示角色内心世界那种深刻的表现预示了19世纪在这方面的发展。卡瓦利(Cavalli)遵循蒙特威尔第的引导。可是A.斯卡拉蒂(A.Scarlatti)z重新引入一种更注重形式的方式,从1679年到1725年共写出115部歌剧。他在1686年采用器乐为宣叙调伴奏。17世纪歌剧事业的倡导者在法国有吕利(Lully)和拉莫(Rameau),在德国有许茨(Schutz)和凯泽尔(Keiser)。但歌剧史上的下一位大人物当属亨德尔(Handel),他的歌剧采用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风格,大多数(在1711至1741年间)为伦敦而创作。他的独唱咏叹调十分壮丽,是为当时伟大的阉人歌手(castrato)和同样优秀的女高音展示辉煌技艺而写;此外,他大大增强了咏叹调和宣叙调两种形式表现戏剧性强烈感情的能力。J.C.巴赫在18世纪60年代为伦敦写的歌剧恢复了歌剧中合唱的地位,而在1741年到1779年间创作歌剧的格鲁克(Gluck)也做出了同样的努力。他在1762年为维也纳而写的《奥菲欧与犹丽迪茜》(Orfeo)是一部革命性的歌剧,因为该剧充分发挥剧本中表现音乐和戏剧的可能性。格鲁克废弃了对停滞剧情的戏剧性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始返咏叹调”(da capo aria),他为《阿尔西斯特》(Alceste)(1767)一剧写的序言中讲到要缩减音乐,使它恢复真正的功能时曾这样表述:“在表现一个故事的情感和戏剧性处境方面,音乐与歌词相比其作用是第二等的。”虽然由于莫扎特的《伊多梅纽斯》(Idomeneo)(1781)问世而使正歌剧发展到顶峰,但格鲁克的改革实际上却把正歌剧消灭,纵然当时的风尚不允许他充分实现他的理论。

海顿(Haydn)的歌剧专为埃斯特哈齐亲王而写,其音乐内容是丰富的,可是比起莫扎特结束18世纪的天才之作未免相形见绌;莫扎特的歌剧尽量突出管弦乐的作用,从而使歌剧艺术增添全新的一面。此外,不适合用正歌剧(opera serta)和喜歌剧(opera buffa)那样原有的名称去划分他的歌剧。在《唐璜》(Don Giovanni)问世之后,几乎任何的分类都是可能的。

罗西尼(Rossini)写喜歌剧的辉煌才气、机智和情趣造成19世纪初莫扎特之后光辉灿烂的新局面。罗西尼、贝利尼(Bellini)和多尼采蒂(Donizetti)为一整代杰出的歌唱家们写了作品。在德国,浪漫主义运动深受民间传说和幻想的吸引,并找到了韦伯(Weber)担任歌剧领域的代言人,韦伯的《魔弹射手》(《自由射手》)(Der Freischutz)、《奥伯龙》(Oberon)和《欧丽安特》(Euryanthe)为瓦格纳(Wagner)日后规模异常庞大的改革开辟了道路。

瓦格纳在成熟时期否定世人确认的“分段歌剧”(number opera),使宣叙调和咏叹调变成一种延续而无空隙的交响音乐网,而把乐队几乎当成舞台上的一个额外角色。他宁用“乐剧”(music drama)而不愿使用“歌剧”这个名称,自撰脚本,把歌剧视为一起艺术的混合体。就某种意义来说,他的歌剧是对梅耶贝尔(Meyerbeer)壮观的“歌唱家的歌剧”的一种叛逆,他青年时代在巴黎曾看过这种歌剧。

梅耶贝尔是德国人,但和他关系密切的城市却是巴黎,他在此享受着成功的欢乐,而才华高超得多的柏辽兹(Berlioz)生前在歌剧领域却很少成功,虽然他的《特洛伊人》(Les Troyena)现在已被公认为一部重要的杰作。

马斯涅、古诺、比才和圣-桑的歌剧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乐坛上占有统治地位,可是仅次于瓦格纳的杰出人物要数同样出生于1813年的威尔第(Verdt)。威尔第从多尼采蒂那里得益甚多,但写得更为精致并发展了他的艺术,从1837-1838年写的《奥贝尔托》(Oberto)起,到1889-1892年到奇妙的《法尔斯塔夫》(Falstaff)一直坚持分段歌剧的形式。

民族乐派歌剧主要是在东欧发展的产物,以格林卡(Glinka)写于1836年到《为沙皇献身》开始,随后有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的《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鲍罗丁的《伊戈尔王子》(Prince Ig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中最著名的是《叶普盖尼.奥涅金》,然而他并非是明显的民族乐派。波西米亚的斯美塔那(Smetana)以《达里波》(Dalibor)和《被出卖的新嫁娘》建立起捷克歌剧的传统,在20世纪最初的25年内,雅纳切克(Janacek)真实有力而独特的歌剧使这个传统达到了它的顶峰。

瓦格纳之后德国歌剧界最伟大的人物是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他的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在1894年上演,而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上演于1942年。他不断寻求新途径使词汇与音乐和谐一致,有几部作品因奥地利诗人霍夫曼斯塔尔为他提供好的剧本而占据优势。20世纪德、奥两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还有贝尔格(Berg)、勋伯格、普菲茨纳、施雷克尔、科恩戈尔德、艾内姆、奥尔夫和亨策。

威尔第之后在意大利出现“真实主义”(verismo)运动,受这种运动推动而产生的歌剧虽非必然但却常常采用当代的题材,而且力求描述人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处境。它们多数效法19世纪后期法国文坛现实主义的小说如左拉的作品,但就像诸如一起分类一样,很难给真实主义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义。很容易说威尔第的《茶花女》就是真实主义的。无论如何,这个术语一般是指马斯卡尼、莱翁卡瓦洛、蒙泰梅奇、莱奥尼的作品而言。至于普契尼(Puccini)的情况有点特殊,他的歌剧富于音乐和戏剧色彩两方面直接的感染力,始终受到广泛的欢迎。尤其《艺术家的生涯》处于最经常上演的歌剧剧目之列,而《蝴蝶夫人》紧随其后。

歌剧在英国多年来主要是一种进口的产品。唯有普塞尔(Purcell)短小的《狄朵与埃涅阿斯》和叙事歌剧《波西米亚女郎》很受欢迎。沃恩.威廉斯作有5部音乐质量极佳的歌剧,可是在戏剧性方面仍被认为较弱。布里顿(Britten)以在1945年创作的《彼得.格赖姆斯》表明英国终于产生了一位本国的歌剧作曲家,国外上演这些英国歌剧的热情也说明了这一点。布里顿写过几部只需要用室内乐队伴奏的歌剧,而且发展了一种他称之为“教堂寓言”(church parables)的体裁。这些作品介于歌剧和中古时期的道德剧之间。以布里顿为典范的追随者有蒂皮特、贝内特、沃尔顿、马克斯韦尔.戴维斯、伯特威斯尔、奥利弗、塔文纳、韦尔和其他许多人。

美国比英国花去更长时间才找到了本国歌剧的立足之地。格什温(Gershwin)的《波吉与贝丝》应称做是美国第一部取得成功的歌剧。出生于意大利的梅诺蒂以及巴伯(Barber)和阿坚托的歌剧遵循欧洲的传统,美国人给音乐灌输的朝气、泼辣和风趣的特征已极其有效地纳入他们的作品中。

有些大作曲家只写过一部歌剧,至高无上的典范是贝多芬,他的《菲岱里欧》(Fidelio)被许多人推崇为一切歌剧中最伟大的作品;还有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而另外一些大作曲家一部歌剧也没写过,例如: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埃尔加、马勒、艾夫斯和鲁布拉。然而对大多数作曲家来说,歌剧始终是最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挑战。

歌剧这个术语不仅包含音乐作品的形式,而且涵盖了歌剧演出的全部事务。因而也包括著名的歌剧院和歌剧团,分布在意大利的米兰、罗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欧洲其他地方的维也纳、萨尔斯堡、柏林、德累斯顿、法兰克福、慕尼黑、拜罗伊特和巴黎,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在英国有两个在伦敦活动的主要团体:科文特花园剧院的皇家歌剧团(Royal Opera)g和大剧场(Coliseum)的英国国家歌剧团(ENO)。伦敦之外有格林德伯恩(Glyndebourne)和苏塞克斯(Sussex)举行的夏季歌剧节,而地区性的团体几乎全年都有歌剧节目在上演,如以格拉斯哥为基地的苏格兰歌剧团等。

以上参考自《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Fourth Edition)》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各地纷纷兴建体量庞大、外观精美,内部功能齐全的大剧院和歌剧院,随之,国外高水准的歌剧院(团)前来演出的频率大大增加了,著名剧目几乎全都在中国演出过。中国国家大剧院也连续排练、上演经典剧目。歌剧这种历来被看作最高雅的艺术形式,正日益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张歌单中的“大神们”,既是指那些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也包含了演唱这些伟大作品的杰出的歌剧歌唱家们。

歌单中选取的歌剧序曲和著名唱段,远远不是歌剧的全部,也无法涵盖所有作曲家的作品,大多数是虾米每日30首推荐的,平时欣赏、收藏之余,与各位朋友分享。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George Frideric Handel: Solomon HWV 67, Act 3 - The Arrival of the Queen of Sheba
● 亨德尔 《示巴女王驾临》(清唱剧《所罗门》(HWV67)第三幕 示巴女王出场) 这是一首我们经常听到乐曲,在整个管弦乐队的烘托下,2支双簧管明亮的主奏和问答式的呼应,表现出这位异国君主示巴女王出场时的雍容华贵和气度非凡的盛大场面。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音乐虫聊天室的开始曲就选用了这首曲子,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女王与007见面时也采用这首曲子做背景音乐。 作于1748-1749年。清唱剧(Orartorio),严格地说,是为宗教性质的剧本配的音乐,由独唱歌手、合唱队和乐队表演。用戏剧的形式,但通常在音乐厅或教堂演出,不用布景和戏剧服装。这种形式起源于16世纪中叶由罗马的圣菲利普.内里的奥拉托利会(Oratory)上演的戏剧,其音乐形式在1600年前后发展起来。第一部清唱剧是卡瓦莱里的《灵与肉的体现》,后来写作音乐会形式清唱剧的作曲家有卡里西米、A.斯卡拉蒂、许茨、亨德尔、海顿、贝多芬、门德尔松等。 卡尔.明兴格尔指挥斯图加特室内管弦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巴洛克选集》。虾米9.7
Stuttgarter Kammerorchester 03:14
02 George Frideric Handel: Messiah, HWV 56, Pt. 2 - "Hallelujah"
亨德尔 《哈利路亚》(清唱剧《弥赛亚》第二部分 终章)(HWV56) 亨德尔最伟大的清唱剧《弥赛亚》作于1741年,全部作品完成仅用24天;1742年4月13日在爱尔兰都柏林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弥赛亚》共分3个部分,《哈利路亚大合唱》出现在第二部分的终章(46),将剧情推向高潮。首演时配置了18人唱诗班,使用了33件乐器;莫扎特于1789年曾将其重新配器,同年的伦敦演出有275位人声和248件乐器的记录;1859年伦敦举行亨德尔逝世100周年纪念会时,合唱团人数高达2765人,乐器406件;到了1957年美国波士顿亨德尔音乐节,更创下一万人合唱团和500件乐器伴奏的极限记录 圣马丁室内乐团、圣马丁合唱团,指挥:内维尔.马里纳 选自菲利普唱片1992年发行的专辑《亨德尔:《弥赛亚》首演250周年纪念演出》。虾米评分9.9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03:42
03 "Ombra mai fu"
亨德尔 《绿树成荫》(《绿叶青葱》)(歌剧《赛尔斯》第一幕 )(HWV40) 作于1738年,是亨德尔为国王歌剧院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这首咏叹调原作并没有标题,仅标记为“广板”(Largo)。故事发生在公元470年前后,波斯国王赛尔斯一世攻打希腊,赛尔斯来到一棵梧桐树下休息,偶然听到了洛米尔达的歌声堕入情网无法自拔。本曲的演唱从宣叙调过渡到咏叹调,叙述性、抒情性地歌唱,表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眷恋。 塞西莉亚.巴托丽演唱版本 塞西莉亚.巴托丽(Cecilia Bartoli,1966- ),意大利著名歌唱家,次女高音,以演唱莫扎特和罗西尼的经典作品闻名于世,能够完美演绎女高音和女中音角色,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次女高音之一 选自迪卡唱片2010年发行的专辑《叹息》。虾米评分9.6
Cecilia Bartoli 03:28
04 Serse / Act 1 -Ombra mai fù
亨德尔 《绿树成荫》(《绿叶青葱》)(歌剧《赛尔斯》(HWV40)第一幕 ) 芮妮.弗莱明演唱版本 芮妮.弗莱明(Renee Fleming,1959-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被认为是当代最顶尖的抒情女高音,2019年入选“上海交响乐团140全球庆典大使” 选自迪卡唱片2012年发行的专辑《芮妮.弗莱明的歌剧艺术》。虾米评分9.6
Renée Fleming 03:06
05 Handel: Ombra Mai Fu From - Serse
亨德尔 《绿树成荫》(《绿叶青葱》)(歌剧《赛尔斯》(HWV40)) 选自ABC(Int'l)Records2011年发行的专辑《极致立体声4号:夜莺》。虾米评分9.6
Various Artists 03:12
06 George Frideric Handel: Serse, HWV 40, Act 1 - "Ombra mai fù"
亨德尔 《绿叶青葱》(《绿树成荫》)(歌剧《赛尔斯》(HWV40))(童声版) 安东.尼威(英国,1982- )演唱版本;乐队:英国交响乐团;小提琴:丹尼尔.菲利普斯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古典梦幻音乐选集》。虾米评分9.8
Anthony Way 02:39
07 Xerxes, HWV 40:Ombra mai fu: Largo
亨德尔 《绿树成荫》(《绿叶青葱》)(歌剧《赛尔斯》第一幕)(HWV40) 日本假声男高音 米良美一演唱版本 米良美一(1971- ),自幼患成骨不全症,11-16岁一直在医院度过,由于疾病他身高无法再次生长,两臂不能正常伸展,只能重叠双手唱歌,童年时经常受人欺负。米良美一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歌,松田圣子是他的偶像,他的假声男高音就是模仿松田圣子的声音。如果不是事先介绍,我们几乎无法分辨其声音是男声还是女声,尤其是他在整个音域上的完整性,让人无法察觉在换声区有任何异样,即使在低音域里,仍然保持相同音色,这是假声唱法中最难克服的技巧。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主题歌就是由他演唱的。 选自X5 Music Croup2010年发行的专辑《99首浪漫古典音乐选集》。虾米评分9.2
米良美一 03:04
08 Ombra Mai Fu
亨德尔 《绿树成荫》(《绿叶青葱》)(歌剧《赛尔斯》第一幕 )(HWV40) 托马斯.奥腾(法国)演唱版本 如果不告诉你,你能分辨出这是男声还是女声吗?这又是一位假声男高音歌唱家!编曲十分现代,背景的节奏和低沉的人声和音与苍凉、广阔的音色形成鲜明对比 选自Higher Octave2000年发行的专辑《接近沉默》。虾米评分9.8
Thomas Otten 04:16
09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阿米达,你可知道? 你用强暴的力量, 永远地夺去了我生命的快乐, 如今,我永世痛苦, 生命在那地狱般的折磨种, 苍天! 啊,怜悯我,请让我痛哭吧! 让我痛哭吧! ……” 这首哀怨悲情、如泣如诉的咏叹调,述说着人间的不公与心中的不平,既是《雷纳尔多》剧中主人公的倾述,也是法瑞内利对自身遭遇的控诉。电影《绝代妖姬》中这首著名的唱段,催人泪下,同时也以精妙绝伦的天籁之音令人震撼与惊艳。 作于1711年,首演于伦敦,现存1711和1731两个版本。改编自意大利诗人托尔夸托.塔索的长篇史诗《耶路撒冷的自由》,故事讲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十字军指挥官率大军兵临耶路撒冷城下,将国王阿尔冈特困于城中,阿尔冈特遂向妖女阿米达求助,,阿米达囚禁了雷纳尔多的恋人阿尔米莱娜,雷纳尔多痛失爱人,唱出了这段天籁绝响。 此曲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构成,用轻柔优美的人声倾述无尽的哀思与眷恋。 由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合拍的电影《绝代妖姬》讲述了阉人歌手法瑞内利的故事,影片中这首《让我痛哭吧》实际上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几个不同声部的男声、女声和童声混录合成的,再现了三百多年前那位声名卓著的意大利阉人歌唱家法瑞内利的天籁之音。 选自Auvidis Travelling1995年发行的专辑《电影原声版:法瑞内利》(《绝代妖姬》)。虾米评分9.6
Soundtrack 04:03
10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莎拉.布莱曼演唱版本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1960- ),英国著名古典跨界音乐女高音歌唱家,1981年出演安德鲁.洛伊.韦伯(两人1987年结婚,1990年离异)的音乐剧《猫》,1985年与多明戈合作演出的《安魂曲》获格莱美最佳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出演音乐剧《歌剧魅影》女主角,1992年与何塞.卡雷拉斯演唱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Amigos Para Siempre》,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中国歌手刘欢演唱了《我和你》,2012年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2018年发行专辑《Hymn》 选自Angel 2006年发行的专辑《古典:最美的萨拉.布莱曼》。虾米评分9.5
Sarah Brightman 03:31
11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林亨柱演唱版本 林亨柱,生于1986年5月,15岁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先修班学习,他外表俊秀,气质优雅,宛若小说中的人物“小王子”,故有“亚洲美声小王子”之称,他的声音与有“女版席琳.迪翁”之称的美国流行美声男高音歌手Josh Groban有得一拼,被认为“自1920年以来就失传的男高音”。他的演唱,受到了包括多明戈、帕瓦罗蒂、鲍勃.迪伦等古典、流行界大师的肯定。帕瓦罗蒂说“他拥有真正不可思议的嗓音”。 选自DGN com2003年发行的专辑《歌手:林亨柱》
林亨柱 04:29
12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注:暂时找不到歌手lzzy的相关资料,欢迎各位补充! 选自Manhattan2003年发行的专辑《lzzy》
Izzy 04:34
13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凯尔特女人”演唱版本 “凯尔特女人”(Celtic Woman),由身兼音乐总监、指挥、作曲及编曲、曾任《大河之舞》(Riverdance)的音乐总监大卫.唐恩统领,由4位爱尔兰歌手克萝伊(Chloe)、莉莎(Lisa)、美芙(Meav)、欧拉(Orla)以及小提琴手玛莉(Mairead),和2006年新晋加入的新西兰巨星海莉.薇斯特拉(Hayley Westenra)所组成的团队,她们融合了莎拉.布莱曼、假声男高音、恩雅、居尔特男高音、易希等人的特色,结合了新世纪、古典、传统凯尔特乐风与爱尔兰歌舞的音乐戏剧式的演出风格 选自Manhattan2007年发行的专辑《新旅程》。虾米评分9.5
Celtic Woman 03:34
14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海莉.薇斯特拉演唱版本 海莉.薇斯特拉(Hayley Dee Westenra),1987年4月10日出生于新西兰,新西兰跨界女高音、歌曲作家、慈善家,与莎拉.布莱曼、安德列.波切利等同属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跨界歌唱家,曾为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2》录制了主题曲,2006年加入爱尔兰民乐美声女子组合“凯尔特女人”,曾翻唱过夏川里美的《泪光闪闪》和华语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选自环球唱片2006年发行的专辑《晶莹》(Crystal)。虾米评分9.2
Hayley Westenra 03:33
15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克洛伊.安格纽(“凯尔特女人”组合成员) 选自Celtic Collections2003年发行的专辑《克洛伊》。虾米评分9.6
Chloë Agnew 04:17
16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夏洛蒂.澈奇演唱版本 夏洛蒂.澈奇(Charlotte Church),出生于1986年,威尔士歌手、电视节目主持人,童年时作为古典流行跨界歌手而闻名世界,被誉为“天籁美少女” 选自索尼古典音乐1999年发行的专辑《夏洛蒂.澈奇》。虾米评分9.1
Charlotte Church 04:14
17 Lascia Ch'io Pianga (Rinaldo) (Arr. Craig Leon & Isobel Cooper)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选自Virgin Television2003年发行的专辑《古典休闲音乐盒》。虾米评分9.5
Handel 04:37
18 Rinaldo - Lascia ch'io pianga
亨德尔 《让我痛哭吧》(歌剧《雷纳尔多》(HWV7)) 西蒙妮.凯尔姆斯(Simone Kermes,1965- ),德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以其精湛优美的音色而闻名,善于演唱巴洛克和早期古典歌剧曲目 选自索尼古典音乐2012年发行的专辑《剧苑美声》。虾米评分8.6
Simone Kermes 05:44
19 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
● 格鲁克 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第二幕 幸福精灵之舞 格鲁克(G.W.Gluck,1714-1787),德国歌剧作曲家。曾担任宫廷歌剧院乐长,倡导歌剧改革,提出音乐要从属戏剧的主张,力图摆脱意大利歌剧风格和宫廷美学趣味的影响。继《奥菲欧和犹丽迪茜》(1762)第一部改革歌剧上演后,又创作了《阿尔切斯特》和《帕里德与爱莱娜》,体现了其歌剧改革的原则。1773年赴巴黎,赢得法国以卢梭为首的启蒙运动的先进人物的支持,全面开展了歌剧改革事业,并取得了辉煌成绩,同时在巴黎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即歌剧史上著名的“格鲁克派与皮契尼派之争”,最终以格鲁克派的胜利而告终 小提琴:约书亚.贝尔 选自索尼古典音乐2003年发行的专辑《浪漫小提琴》。虾米评分9.6
Joshua Bell 03:53
2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riginal version, Vienna 1786 - Overture
● 莫扎特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k492)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36年中有25年在进行歌剧创作,共创作了22部歌剧,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四幕《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剧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塞尔维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剧中人物都相同。莫扎特于1785年12月至1786年4月间对第二部——《费加罗的婚礼》进行音乐创作,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演,莫扎特亲自指挥。 左尔格.索尔蒂爵士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古典名曲选集》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4:00
2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riginal version, Vienna 1786), Act 2 - "Voi che
莫扎特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 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剧中人物:凯鲁比诺,阿尔玛维瓦伯爵的男仆人,通常由次女高音担任 第2幕: 伯爵夫人罗西娜与女仆苏珊娜以及费加罗(伯爵的仆人兼理发师)商议惩治、戏弄伯爵,以促使他回心转意,维护大家各自的幸福。计划分两步:伪造信件,告密伯爵,说罗西娜要与情人秘密约会;再让凯鲁比诺乔装成苏珊娜约伯爵在花园幽会,最后再让罗西娜当场“捉奸”。凯鲁比诺在此时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谁理解我的心情? 我要把这一切都讲给你们听。 这奇妙的感觉我也说不清, 只觉得心里在翻腾。 我有时欢乐,有时伤心, 爱情像烈火在胸中燃烧 ……” 塞西莉亚.巴托丽演唱版本;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选自迪卡唱片2002年发行的专辑《塞西莉亚.巴托丽歌剧艺术》。
Cecilia Bartoli 02:28
22 14.Le Nozze Di Figaro, K.492/Act 2 - "Porgi Amor"
莫扎特 《求爱神给我安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 罗西娜的咏叹调) 奇丽.珍妮特.特.卡娜娃(1944- ),新西兰歌剧演员、抒情女高音,她的演唱“圆润而充满活力、温暖、饱满而不做作” 选自迪卡唱片2009年发行的专辑《Divos & Divas》。虾米评分9.5
Kiri Te Kanawa 04:31
23 Porgi amor
莫扎特 伯爵夫人咏叹调(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演唱:凯瑟琳.狄安娜.巴特尔(1948- ),美国歌剧著名轻抒情花腔女高音,以她银铃般甜蜜轻巧的音色而闻名乐坛。曾为张艺谋电影《十面埋伏》演唱了片尾曲 选自DG唱片2009年发行的专辑《20世纪大师》。虾米评分9.5
Kathleen Battle 04:08
24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riginal version, Vienna 1786, Act 3 - "Dove son
莫扎特 《美好时光今何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 罗西娜的咏叹调) 接第2幕,罗西娜等苏珊娜前来与自己换衣服,但苏珊娜迟迟未到,罗西娜十分惆怅和尴尬,不得不与自己的女仆一道捉弄自己的丈夫,但为了让丈夫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只能这么做。她回忆曾经拥有过的甜美爱情,唱出了这首优美感伤的咏叹调: “往昔的甜蜜欢乐时光何在? 那些虚伪的誓言跑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一切对我来说, 都化为泪水和悲伤? 辛福的回忆, 难道不会从我心中消退? ……” 选自DECCA公司发行的“极致系列”之《极致:古典歌剧选集》(Ultimate Opera :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5CD)(2007)。剧中伯爵夫人罗西娜由卡纳娃(Kiri Te Kanawa)演唱,伴奏:伦敦爱乐乐团,指挥:索尔蒂(Sir Georg Solti)。
Kiri Te Kanawa 05:08
25 Le nozze di Figaro (The Marriage of Figaro), opera, K. 492: Canzonetta sull'aria
莫扎特 《西风颂》(《晚风轻抚》《晚风拂面》《微风》《晚风轻轻吹过树林》……)(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 罗西娜和苏珊娜的二重唱) 这首优美的女高音二重唱的普及和流传,某种程度上归功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莫扎特的铁杆粉丝)在捐赠给监狱图书馆的旧书籍种发现了一张黑胶碟,他欣喜之下便将唱片放到唱机上播放,随着那优美的声音响起,安迪竟然打开了广播室的对外播放系统,于是,在肖申克监狱庭院的上空,从未有过的第一次飘扬、荡漾着两个女声美妙动人的歌声,有如天籁之音……那一刻,所有人都仰望着天空,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自由…… 第3幕 罗西娜与苏珊娜上场,商量今夜整治伯爵的新对策。由罗西娜口授,苏珊娜给伯爵写了一封信,称苏珊娜将在黄昏后的花园等他。此时,两人唱出了著名的二重唱咏叹调: “甜美的微风, 今天黄昏将飘扬 …… 松林中……” 演唱:丹尼斯.李,简.吉尔克里斯(两位进入大赛决赛的选手) 选自百代唱片2003年发行的专辑《歌剧赢家》(《歌剧冠军》)。虾米评分9.9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02:05
26 Mozart - Duettino - Sull 'Aria
莫扎特 《晚风拂面》(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 罗西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 电影、电视原声音乐 选自Recopiatiorios2011年发行的专辑《电影中的古典音乐》。虾米评分9.4
Soundtrack 03:34
27 Zaide, K.344 / Act 1 - Ruhe sanft, mein holdes Leben
莫扎特 《安静地睡吧,我心爱的人》(歌剧《扎伊德》(k344)第一幕 扎伊德的咏叹调) 演唱:莫卡.埃尔德曼(197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因其优美的音色和无可挑剔的艺术技巧而受到评论家的称赞和观众的喜爱 歌剧《扎伊德》(未完成),二幕15曲,估计创作于1779-1780年,原作手稿只写到第二幕,可能是为歌剧《后宫诱逃》创作而准备的练习,因为都是以土耳其为背景且剧情相同 第1幕: 土耳其宫殿中,被俘的贵族青年戈马兹沦为奴隶,悲叹命运的不幸昏昏入睡。同样被抓来送进后宫的女奴扎伊德走来,看见英俊的戈马兹后涌起爱慕、怜惜之情,遂唱出这首柔美动情的咏叹调 选自迪卡唱片2011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音乐节》。
Mojca Erdmann 06:34
28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osì fan tutte, K.588, Act 1 - "Soave sia il vento"
莫扎特 《清风徐来》(歌剧《女人心》(k588)第一幕 阿方索与两姐妹朵拉贝拉、费奥迪丽姬的三重唱) 莫扎特于1789年创作的2幕喜歌剧。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两位年轻军官在老光棍(哲学家)阿方索怂恿下打赌,让他俩乔装成两个斯洛文尼亚的富有青年去分别追求对方的情人,而这两个女人在百般追求下竟然都答应嫁给对方。最后,两位青年露出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第1幕: 两位青年假装与恋人道别后,阿方索与两个女人祝福他们俩旅途平安,唱出这段三重唱。 选自DECCA公司发行的“极致系列”之《极致:梦幻古典名曲选集》(Ultimate Classics Dreams :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5CD)(2009)。演唱:露西亚.波普(Lucia Popp)、布丽吉特.法斯宾德(Brigitte Fassbaender)、汤姆.克劳斯(Tom Krause)。演奏:维也纳海顿管弦乐团(Vienna Haydn Orchestra),指挥:克尔斯特(Istvan Kertesz)。
Brigitte Fassbaender 02:39
29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on Giovanni;ossia Il dissoluto punito, K.527, Act 1 - "Là ci darem la mano
莫扎特 《你会伸手来握我的手,亲爱的》(歌剧《唐璜》(《唐.乔万尼》)第一幕 唐.乔万尼的咏叹调)(k527) 演唱:露西亚.波普、布丽吉特.巴斯宾德、汤姆.克劳斯;乐队:维也纳海顿管弦乐团,指挥:克尔斯特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歌剧选集》。虾米评分9.8
István Kertész 03:28
30 Mozart: Ouvertüre zu "Die Zauberflöte"
莫扎特 歌剧《魔笛》(k620)序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DG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卡拉扬DG录音全集(第1卷:1938-1943)》。虾米评分9.7
Herbert von Karajan 06:25
3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e Zauberflöte, K.620 (E. Schikaneder), Act 1 - "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
莫扎特 《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剧《魔笛》第一幕 帕帕盖诺的咏叹调)(k620) 莫扎特3部最杰出歌剧之一,创作于1790-1791年,1791年于维也纳首演。 埃及王子被巨蛇追杀,危机关头为夜后宫女所救,夜后欲将女儿嫁给王子,王子一见倾心。夜后女儿被坏人抢走,希望王子去救回,并送给王子一支魔笛。而实际上所谓“坏人”其实是“光明之国”领袖,而夜后想利用王子报复。最后王子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夜后的阴谋,与夜后女儿幸福结合。 选自DECCA公司发行的“极致系列”之《极致:歌剧选集》。演唱:汤姆.克劳斯(Tom Krause),演奏:维也纳海顿管弦乐团(Vienna Haydn Orchestra),指挥:克尔斯特(Istvan Kertesz)
István Kertész 02:42
32 Die Zauberflote, K.620: Akt II: Arie 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 《心中燃烧着怒火》(歌剧《魔笛》第二幕 夜后咏叹调)(k620) 娜塔莉.德赛演唱版本;乐队:启蒙时代管弦乐团,指挥:路易斯.兰格利 选自Virgin Classics2001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绝望的女王》。虾米评分9.8
Natalie Dessay 03:05
33 Mozart: The Magic Flute, Queen of the Night - Aria N° 14
莫扎特 《胸中燃烧着怒火》(歌剧《魔笛》第二幕 夜后咏叹调)(k620) 莫泽尔演唱版本;乐队巴伐利亚歌剧院管弦乐团,指挥:沃尔夫冈.萨瓦利希 选自华纳新媒体1992年发行的专辑《地球的低语》。虾米评分9.6
Edda Moser 02:55
34 Die Zauberflöte: Der Hölle Rache
莫扎特 《心中燃烧着怒火》(歌剧《魔笛》夜后咏叹调)(k620) 狄安娜.达姆娆(德国花腔女高音)演唱版本
Diana Damrau 03:01
3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Ballet Music from "Idomeneo", K.367 - 1a. Chaconne: Allegro
莫扎特 歌剧《伊多梅纽斯》(k367-1a)第三幕 芭蕾舞音乐 歌剧《伊多梅纽斯》全名为《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3幕32曲,为莫扎特正歌剧代表作,创作于1780-1781年,1781年首演于慕尼黑宫廷剧院。取材于希腊神话,在特洛伊战争中,伊多梅纽斯遭海上风暴全军覆没,曾对海神发誓,只要能不死将把第一个看到的人献给海神。脱险后他看到的第一个人却是王子伊达曼特(Idamante),而被俘的特洛伊公主伊利亚(Ilia)和阿甘梅农公主莱特拉(Elettra)都爱上了王子,使伊多梅纽斯陷入痛苦,后伊利亚愿替王子为祭品,海神终被感动,两人幸福结合。 在第三幕最后众人为王子与特洛伊公主祝福,以合唱赞颂这对快乐的新人“降临了,爱神,降临了,婚姻之神”。在这段热烈的合唱之后,是一个芭蕾舞场景,这就是莫扎特为此专门谱写的也是唯一的芭蕾舞音乐,含恰空、小广板、恰空、广板-小广板-快板4个部分。在旋律上更具舞蹈欢快的特征。 选自菲利普唱片公司1990年发行的专辑《莫扎特歌剧“伊多梅纽斯”》(Mozart:Idomeneo)。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英国指挥家、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
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04:10
36 Puccini · O mio babbino caro, Gianni Schicchi
● 普契尼 《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贾尼.斯基基》(《强尼.史基基》)劳蕾塔的咏叹调) 单幕意大利语歌剧《贾尼.贾基基》,故事根据但丁的《神曲》改编,是普契尼三合一歌剧(Ⅱ Forzano)的最后一部,1918年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安娜.奈瑞贝科演唱版本 选自DG唱片2009年发行的专辑《安娜:安娜.奈瑞贝科经典》。虾米评分9.8
Anna Netrebko 02:45
37 Puccini: Gianni Schicchi - O Mio Babbino Caro
普契尼 《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贾尼.贾基基》) 玛利亚.卡拉斯演唱版本 选自百代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精华》。虾米评分9.8
Maria Callas 02:32
38 3.Gianni Schicchi - "O Mio Babbino Caro"
普契尼 《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贾尼.贾基基》劳蕾塔的咏叹调) 芮妮.弗莱明演唱版本
Renée Fleming 02:51
39 Giacomo Puccini: Gianni Schicchi - "Oh! mio babbino caro"
普契尼 《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贾尼.贾基基》劳蕾塔的咏叹调) 丽娜塔.苔巴尔迪(1922-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版本;乐队:佛罗伦萨五月花管弦乐团,指挥:兰贝托.加尔得利 选自迪卡唱片2014年发行的专辑《普契尼:三合一歌剧》
Lamberto Gardelli 02:07
40 O Mio Babbino Caro
普契尼 《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贾尼.贾基基》劳蕾塔的咏叹调) 凯瑟琳.詹金斯(英国女中音歌唱家)演唱版本 选自环球唱片2006年发行的专辑《小夜曲》。虾米评分9.3
Katherine Jenkins 02:37
41 Un Bel Di 'Vedremo
普契尼 《晴朗的一天》(歌剧《蝴蝶夫人》巧巧桑的咏叹调) 《蝴蝶夫人》是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抒情悲剧,1904年于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剧本由雷基.伊利卡、赛普.贾科萨撰写,并以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为蓝本,同时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夫人》 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娶日本姑娘巧巧桑为妻,但始乱终弃,平克尔顿婚后便回到美国,三年后带着美国的妻子又回到日本,此时的巧巧桑已经为他生下一子,得知平克尔顿已经另娶,悲痛欲绝,自杀身亡 丽娜塔.苔巴尔迪演唱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7年发行的电影原声专辑《美味情缘》。虾米评分8.7
Renata Tebaldi 04:56
42 Madama Butterfly (1997 Digital Remaster), Atto Secondo: Un Bel Di Vedremo
普契尼 《晴朗的一天》(歌剧《蝴蝶夫人》巧巧桑的咏叹调) 玛利亚.卡拉斯演唱版本 玛利亚.卡拉斯(Maria Callas,1923-1977),著名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王,以优美的歌声和与希腊船王的爱情悲剧而成为传奇。她一生演出过上百部歌剧,具有极其宽泛的音域,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大声量的戏剧女高音都能够自由转换,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型女高音歌唱家,对“复活”19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以及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选自百代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浪漫卡拉斯经典》。虾米评分9.7
Herbert von Karajan 04:44
43 One Fine Day
普契尼 《晴朗的一天》(歌剧《蝴蝶夫人》巧巧桑的咏叹调) 海莉.维斯特拉演唱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7年发行的专辑《凯尔特珍宝》。虾米评分9.4
Hayley Westenra 03:31
44 Madama Butterfly/Act 2 - Addio Fiorito Asil
普契尼 《永别了,爱恋的家》(歌剧《蝴蝶夫人》第二幕) 约瑟夫.卡列哈演唱版本 约瑟夫.卡列哈(Joseph Calleja,1978- ),马耳他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大西洋两岸最受欢迎的男高音之一”
Joseph Calleja 02:03
45 La Bohème/Act 1 - "Che Gelida Manina"
普契尼 《冰凉的小手》(歌剧《波西米亚人》(《艺术家的生涯》《绣花女》)第一幕 鲁道夫的咏叹调) 四幕歌剧《波西米亚人》根据法国作家亨利.缪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普契尼于1858-1924年创作谱曲,意大利朱塞佩.贾科萨、路易吉.伊利卡作词,1896年首演于意大利图灵,托斯卡尼尼指挥 故事讲述穷困潦倒的诗人鲁道夫遇见绣花女咪咪而一见钟情,后来两人之间情感产生裂痕,咪咪病重,与鲁道夫见最后一面,两人重新和好并憧憬着未来,但咪咪最终因病死去,鲁道夫悲痛欲绝 《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和《蝴蝶夫人》是普契尼早期三部杰作,其中以《波西米亚人》的旋律最为优美,音乐的戏剧张力最为突出。第一幕中的两首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为著名,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乔纳斯.考夫曼演唱版本
Jonas Kaufmann 05:07
46 Giacomo Puccini: La boheme, opera: Act 1. Si. Mi chiamano Mimi
普契尼 《我的名字叫咪咪》(歌剧《波西米亚人》第一幕 咪咪的咏叹调) 丽娜塔.苔巴尔迪演唱版本;乐队:意大利圣塞西莉亚管弦乐团 选自迪卡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普契尼:伟大的歌剧全集》。虾米评分10.0
Cesare Siepi 06:13
47 Puccini · Quando men vo, La Boeheme
普契尼 《漫步街上》(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波西米亚人》《绣花女》)穆塞塔的咏叹调) 安娜.奈瑞贝科演唱版本
Anna Netrebko 02:37
48 "Vissi d'arte, vissi d'amore"
普契尼 《为了艺术为了爱情》(歌剧《托斯卡》第二幕 托斯卡的咏叹调) 三幕歌剧《托斯卡》作于1900年,同年于罗马首演。剧本由贾科萨与伊利卡根据萨尔多的戏剧改编。故事讲述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受牵连被捕入狱,他的恋人歌剧女演员托斯卡为解救爱人而假意委身于警察总监卡皮亚,卡皮亚欺骗托斯卡说处决马里奥的命令是假的,但马里奥却真的被处死,托斯卡用刀刺死卡皮亚后自杀身亡 丽娜塔.苔巴尔迪演唱版本 选自环球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丽娜塔.苔巴尔迪:古典独唱音乐会》
Renata Tebaldi 03:17
49 Giacomo Puccini: Tosca, Act 3 - Introduzione all'aria ... E lucevan le stelle
普契尼 《今夜星光灿烂》(歌剧《托斯卡》第三幕 马里奥.卡瓦拉多西的咏叹调) 阿尔弗雷多.马里奥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932- )演唱版本;乐队: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卡拉扬 选自迪卡唱片2000年发行的专辑《普契尼:托斯卡》。虾米评分9.9
alfredo mariotti 04:09
50 Turandot, opera: Signore, ascolta!
普契尼 《大人啊,您听我说》(歌剧《图兰朵》第一幕 柳儿的咏叹调) 三幕歌剧《图兰朵》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部作品。1926年首演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这是一个关于古代中国(元朝)的故事,图兰朵(Turandot,蒙古语“温暖”)公主为复仇而宣布:如有男人能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就嫁给他,但猜错便会被处死。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侍女柳儿(Liu)在中国京城相遇,卡拉夫在刑场见到监斩处死波斯王子的图兰朵,被她的美貌所迷住,不顾众人反对应试求婚,答对了三个谜题,但公主却反悔了。王子提出只要图兰朵在天亮前能猜处自己的名字,自己甘愿被处死。图兰朵为解破王子的谜题竟然对王子的父亲和柳儿严刑逼问,柳儿以自尽保守秘密。天亮了,公主仍不知道王子的名字,王子的一吻融化了她的冰冷之心。这时王子告诉了她自己真正的名字:爱(Amore)。本曲即为柳暗恋王子的柳儿苦苦劝说王子不能去涉险求婚的咏叹调
Giacomo Puccini 02:45
51 Nessun dorma
普契尼 《今夜无人入眠》(歌剧《图兰朵》第三幕 第1场 卡拉夫王子的咏叹调) 第三幕 第1景: 图兰朵公主为解破王子的谜题下令:今夜所有人都不能入睡,如果天亮前仍不知道王子的名字,全城的人都将被处死。王子等待黎明的到来,他坚信他将赢得胜利。此时他唱出了这首惊世骇俗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眠”(意大利语:Nessun Dorma) 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版本 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1958- ),意大利盲人歌唱家,被誉为“第四大男高音”,1996年与萨拉.布莱曼合作演唱了《告别时刻》而享誉世界,蝉联14周单曲冠军榜,销售专辑超过300万张。曾与我国多位歌唱家合作演出,被公认为帕瓦罗蒂的接班人 选自迪卡唱片2012年发行的专辑《歌剧》。虾米评分9.8
Andrea Bocelli 03:14
52 Giacomo Puccini: Turandot, Completed by Franco Alfano (1875-1954), Act 3 - Nessun dorma!
普契尼 《今夜无眠》(歌剧《图兰朵》卡拉夫的咏叹调) 帕瓦罗蒂演唱版本 露琪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1935-2007),意大利歌剧歌唱家,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20世纪后期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有“高音C之王”的称号。在40余年的歌唱生涯中,不仅创造了作为男高音歌唱家和歌剧艺术家的奇迹,同时为古典音乐和歌剧艺术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贡献 选自DG唱片2013年发行的专辑《精彩!经典合辑2014》。虾米评分9.8
Luciano Pavarotti 02:58
53 Intermezzo Sinfonico (Cavalleria Rusticana)
● 马斯卡尼 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 独幕歌剧《乡村骑士》首演于1890年罗马,根据韦尔加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西西里岛农夫图里杜婚后仍与从前的情人罗拉暗中往来,这让图里杜的妻子桑图扎愤怒已极,遂将此事告知罗拉的丈夫,导致两个男人因此决斗,图里杜被杀死。 剧中的这段间奏曲极为优美,弦乐部如泣如诉,木管的加入呈现出对往日时光的怀恋与感伤,缠绵悱恻中渗透出无尽的思念与淡淡的忧伤。被多次用于电影配乐,《愤怒的公牛》《教父》中都曾使用,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在青春的激情中像一只热屋顶上的猫在楼顶上奔跑、跳跃,揭示了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 安德烈.瑞欧 选自环球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最美旋律100首》。虾米评分9.7
André Rieu 03:26
54 Pietro Mascagni: Cavalleria rusticana - Intermezzo sinfonico
马斯卡尼 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 图利奥.塞拉芬指挥圣塞西莉亚管弦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歌剧选集》。虾米评分9.8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03:57
55 Rusalka / Act 1 - O Silver Moon
● 德沃夏克 《月亮颂》(歌剧《水仙女》第一幕 鲁萨卡的咏叹调) 08.《月亮颂》(歌剧《水仙女》第一幕卢萨卡咏叹调) 歌词大意: 星夜天空上银色月光 你的光芒照耀着远方 你尽情地漫游世界 注视着人们的窗户 啊,月亮留下吧,停留一会儿 告诉我我的爱人在哪里 银色的月亮请你告诉他 我要用双臂拥抱他 告诉他在梦中想念我 哪管它只有一刹那 在远方的月亮啊请你照耀他 …… 芮妮.弗莱明演唱版本。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12年发行的专辑《芮妮.弗莱明的歌唱艺术》
Renée Fleming 05:58
56 Dvorak · Lied an den Mond, Rusalka
德沃夏克 《月亮颂》(歌剧《水仙女》鲁萨卡的咏叹调) 作于1900年,是德沃夏克的最后第二部歌剧(共创作过10部歌剧),1901年布拉格国立剧院首演。根据克伐皮尔(Kvapil)剧本(改编自安徒生童话)创作。讲述水仙女卢莎卡与年轻王子相爱,但因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而无法结合,王子又爱上另一位公主,令水仙女痛苦万分,王子思念水仙女,两人相见后,王子不顾禁忌亲吻了水仙女,以永恒的死亡与水仙女一起沉没于湖底。 安娜.奈瑞贝科演唱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2009年发行的专辑《安娜:最美的安娜.奈瑞贝科》
Anna Netrebko 05:02
57 Song To The Moon
德沃夏克 《月亮颂》(歌剧《水仙女》第一幕 鲁萨卡的咏叹调) 莱斯丽.加芮特(1955- ,英国女高音歌唱家,由“古典跨界百变女王”之称,因行为乖张而备受争议,有点“污”,此处省略**字,有兴趣可娘度)演唱版本 选自百代唱片2003年发行的专辑《夜色如此深沉》
Lesley Garrett 06:14
58 Rusalka: Song To The Moon (Act I)
德沃夏克 《月亮颂》(歌剧《水仙女》第一幕 鲁萨卡的咏叹调) 露西亚.波普(斯洛伐克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版本 选自百代唱片2009年发行的专辑《柔板美声百分百》
Lucia Popp 05:54
59 Léo Delibes: Lakmé, Act 1 - Viens, Mallika, ... Dôme épais (Flower Duet)
● 德利布 《花之二重唱》(歌剧《拉克美》第一幕 拉克美与玛丽卡的二重唱) 三幕歌剧《拉克美》完成于1881年,被认为是西方歌剧史上最杰出的歌剧之一。《拉克美》与《阿依达》、《蝴蝶夫人》、《图兰朵》等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剧目有很多相似之处。故事讲述美丽圣洁的印度少女拉克美邂逅英国军官吉拉德,双双坠入爱河;拉克美的父亲是婆罗门教的僧侣,憎恨英国人,反对他们相爱并刺伤了吉拉德;吉拉德在拉克美的悉心照料下伤愈,与拉克美互诉衷情;拉克美对吉拉德倾情付出,但吉拉德却在同伴怂恿下离拉克美而去;拉克美明白她终究无法得到爱人的真心,遂服下毒草自杀身亡。 《花之二重唱》出自第一幕,拉克美与女奴玛丽卡对着茉莉花编织的穹顶唱出了幸福的二重唱,被誉为“歌剧史上最美的女声二重唱” 琼.萨瑟兰与贝尔比演唱版本;乐队:蒙特卡洛国家歌剧院乐团,指挥:波宁吉 选自迪卡唱片2007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歌剧选集》。虾米评分9.8
Jane Berbié 05:05
60 The Flower Duet
德利布 《花之二重唱》(歌剧《拉克美》) 凯瑟琳.詹金斯(英国)演唱版本 选自Spectrum Music2011年发行的专辑《最甜蜜的爱》。虾米评分9.2
Katherine Jenkins 03:51
61 Lakmé: Où va la jeune indoue Patrick Fournillier
徳利布 《铃歌》(歌剧《拉克美》第二幕 拉克美的咏叹调) 第二幕,拉克美的父亲尼拉坎塔回来,得知圣地花园已被外国人玷污,遂带领拉克美在街上搜寻亵渎圣地的人。尼拉坎塔让拉克美唱出了这首著名的咏叹调《铃歌》,他确信罪人听到拉克美的歌声必定会出现。这是被公认为花腔女高音咏叹调中最难唱的曲目 娜塔莉.德塞(有“法兰西夜莺”之称)演唱版本 选自百代唱片2007年发行的专辑《法兰西歌剧艺术》。虾米评分9.2
Natalie Dessay 08:17
62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Act 3 - "Morgenlich Leuchtend"
● 瓦格纳 《清晨闪耀着玫瑰色》(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 第2场 施托尔青格的咏叹调)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作曲家。德国歌剧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开创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对理查.施特劳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Jonas Kaufmann 05:14
63 Richard 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 Prelude
瓦格纳 《纽伦堡的名歌手》(WWV96)前奏曲 巴伐利亚州立交响乐团 指挥:西尔维奥.瓦尔维索
Orchester der Bayreuther Festspiele 09:08
64 Richard 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Act 3 - Prelude
瓦格纳 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 序曲 巴伐利亚州立交响乐团 指挥:西尔维奥.瓦尔维索
Orchester der Bayreuther Festspiele 05:35
65 Richard 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Act 3 - "Wacht auf! Es nahet gen den Tag"
瓦格纳 《醒来吧,曙光即将来临》(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 合唱) 巴伐利亚州立交响乐团 指挥:西尔维奥.瓦尔维索
Chor der Bayreuther Festspiele 02:27
66 Richard Wagner: Lohengrin, Act 3 - "Treulich geführt ziehet dahin"
瓦格纳 《婚礼合唱》(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 第1场) 埃尔莎与天鹅骑士(罗恩格林)新婚之夜,两人四目相对,温情脉脉,互述衷情。场上响起了著名的四部混声合唱“婚礼合唱”(《婚礼进行曲》)。 故事发生在公元10世纪的安特卫普,埃尔莎被控谋害她的的弟弟——布拉邦特公爵的继承人、哥特弗里德。神秘骑士在天鹅引领下出现,承诺将守护埃尔莎,但要求埃尔莎不能问他的姓名和身世。骑士打败了指控埃尔莎的泰拉蒙伯爵,埃尔莎以身相许骑士。泰拉蒙的妻子奥特鲁德具有邪恶的魔法,诱使埃尔莎怀疑骑士,在与骑士新婚之夜,埃尔莎违背了当初的承诺,问了骑士的姓名和身世,打破了盟约。骑士必须离去,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是圣杯骑士罗恩格林。罗恩格林将被奥特鲁德用魔法变成天鹅的哥特弗里德重新变为本人,与埃尔莎姐弟团聚。但罗恩格林则必须回到圣杯之城,继续守护格拉尔圣杯。埃尔莎因悲伤过度而魂归天国。 与此相关的一段故事是,当时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对罗恩格林的故事极为着迷,对天鹅骑士的形象无比倾心,经常幻想成为天鹅骑士而装扮成天鹅骑士的形象。他为此将新建成的城堡命名为“新天鹅堡”,而且对创作歌剧《罗恩格林》的瓦格纳大为欣赏,重金资助瓦格纳完成了《尼伯龙根指环》等著名歌剧。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指挥:左尔格.索尔蒂爵士(英籍匈牙利指挥家,1912-1997)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2年发行的专辑《瓦格纳:罗恩格林》。
Sir Georg Solti 05:35
67 The Valkyrie - The Ride Of The Valkyries
瓦格纳 《女武神的骑行》(歌剧《女武神》第三幕 前奏曲) 1813年5月22日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他出生后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母亲改嫁,举家恰到德累斯顿。因继父在剧院工作的缘故,幼年的瓦格纳得以自由进出剧院,这为他后来在歌剧创作与创新打下了基础。瓦格纳并不像许多音乐家那样自幼就学习音乐,他11岁才开始学习钢琴,当他观赏了由韦伯亲自指挥演出的歌剧《自由射手》后,他的兴趣由钢琴转向了歌剧,并在14岁时就写出了一部五幕歌剧《莱巴尔德与阿德莱达》。但真正使他走上音乐道路的动力还是贝多芬的音乐。1828年,他在莱比锡布商大厦(万特豪斯)音乐会上,第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作品,让他第一次感到音乐的伟大。 05.《女武神的骑行》,歌剧《女武神》(WWV86b)第三幕前奏曲。 歌剧《女武神》(德语:Die Walkure)是《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WWV86)的第二部,由瓦格纳编剧作曲。故事创作灵感来源于北欧神话和沃尔松格的传说。 这首曲子被人们熟悉和记忆,很大程度上源自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拍摄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著名场景:美军空中骑兵师第九突击团的休伊(UH-1)武装直升机群掠过海岸,在“一英里外都可以听到”(指挥官比尔.基尔戈上校语)的由直升机上的扩音器播放的《女武神的骑行》乐曲声中,向村庄和椰林发射火箭弹,顿时火光冲天,直升机的轰鸣声、爆炸声、机枪扫射声和海浪声……长达20分钟的震撼场面,表达了对于战争的荒诞、疏离和残酷的认知。 选自百代唱片公司2013年发行的专辑《女武神:瓦格纳精选》。
Richard Wagner 05:41
68 Richard Wagner: 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opera, WWV 49 - Ouvertüre
瓦格纳 歌剧《黎恩济》序曲(《黎恩济:最后的部落首领》)(WWV49) 1831年起,18岁的瓦格纳开始跟音乐家魏利格学习和声、对位,1832年创作出《C大调交响曲》。1833年开始受邀担任剧院指挥,期间写出了两部歌剧《妖精》(《仙女》)和《恋爱禁令》,并与女演员米娜.普兰娜结为夫妇。1839年瓦格纳来到巴黎,最初的三年是他一生中最贫困蹉跎的时期,他曾因鞋底破洞而无法出门,买不起最便宜的剃刀,经常饥肠辘辘。1842年《黎恩济》首演成功,让他第一次体验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之后他的另外两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和《唐豪瑟》相继上演,他也被聘任为德累斯顿剧院指挥。 《黎恩济》创作于1839-1840间,是瓦格纳继《妖精》和《恋爱禁令》后的第三部歌剧。1842年于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首演,获得空前成功。 《黎恩济》讲述的是黎恩济领导民众反抗贵族统治,获得教会支持被选为护民官。贵族克伦纳之子阿德瑞诺爱上了黎恩济的妹妹艾莉娜。贵族科伦纳父子是黎恩济的死敌,阿德瑞诺诬陷黎恩济卖国,教皇听信谎言,罢免了黎恩济护民官。阿德瑞诺要艾莉娜和他私奔,但艾莉娜则情愿与哥哥黎恩济一同葬身火海,阿德瑞诺为救艾莉娜而一同殉难。 选自慕尼黑奥菲欧国际音乐有限公司1995年发行的专辑《瓦格纳:黎恩济》
Cheryl Studer 12:21
69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Act I: Ouvertüre
瓦格纳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飞翔的荷兰人》《彷徨的荷兰人》)(WWV63)第一幕 序曲 1849年,瓦格纳因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而被政府通缉,在李斯特的帮助下逃亡瑞士,在苏黎世开始了13年的流亡生涯。没有固定收入,负债累累,病痛缠身,使他想过自杀。后来结识了同样从德国逃亡到瑞士的奥图.魏森冬克夫妇,他们给予了瓦格纳资助。奥图的夫人马蒂徳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经常与瓦格纳探讨艺术和人生,瓦格纳将她视为知己。他的《降E大调奏鸣曲》就是题献给她,又在歌剧《女武神》手稿上标注了“祝福马蒂徳”的献词。他与马蒂徳的关系一直保持了6年,他称这段时期为“鲜花盛开的日子”。1858年4月,瓦格纳的妻子米娜私自拆阅了他给马蒂徳的一封信,引发了魏森冬克家的轩然大波,瓦格纳不得不迁居威尼斯。 07.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也译作《飞翔的荷兰人》、《彷徨的荷兰人》)(WWV63)第一幕:序曲。 理查德.瓦格纳根据海因希里.海涅的《史纳贝勒沃普斯基先生的回忆》改编,首演于1843年德累斯顿。《漂泊的荷兰人》讲述荷兰人的船停在挪威一个港湾,船主是一名叫达兰德的挪威人。荷兰人得知达兰德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森塔,就向达兰德求婚,愿意以自己全部财产作嫁妆。森塔见到荷兰人与传说故事中的画像完全一致,便爱上了荷兰人。一天,荷兰人听到了一个叫埃里克的青年向森塔倾述爱意,认为自己又将遭到抛弃,便依然离去,返回船上。森塔追赶荷兰人,对他表白忠心。荷兰人不愿连累森塔,对她说出身世,希望森塔离开。但森塔不为所动,追赶到悬崖边上,向着荷兰人离去的船,张开双臂一跃跳入海中。在落日余晖中,森塔与荷兰人的影子相互拥抱,从海面上浮出。 选自百代唱片公司1993年发行的专辑《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
Richard Wagner 17:04
70 Tannhäuser: Overture
瓦格纳 歌剧《唐豪瑟》(全名《唐豪瑟与瓦特堡歌唱大赛》)(WWV70序曲) 瓦格纳在威尼斯住了七个月,1859年完成《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创作后,离开威尼斯去了巴黎,一年后终于返回阔别13年的德国。然而,他回国后不久又重新陷入困境,没有经济来源,音乐会收入少得可怜,财产被债主们没收,他成了一个狼狈不堪的流浪者。但是,就在他穷途末日之际,他又一次柳暗花明,走了鸿运。 08.歌剧《唐豪瑟》(全名为《唐豪瑟与瓦特堡歌唱大赛》)(WWV70)序曲。 1842-1845年瓦格纳根据海涅的诗作《唐豪瑟》、格林兄弟的《德国传说集》以及民间诗歌集《魔术号角》中有关诗篇关于唐豪瑟骑士的传说改编。故事讲述唐豪瑟与维纳斯共同生活一年后,回到自己家乡参加歌唱比赛以追求伊丽莎白。因唐豪瑟尽情唱出肉欲之爱快乐,被人们赶出村庄,让他去罗马朝圣以求得教皇的宽恕。伊丽莎白得知唐豪瑟没有得到宽恕抑郁而亡。这时唐豪瑟准备重新回到维纳斯身边,正巧遇上伊丽莎白的送葬队伍,伤心欲绝,撞棺自尽,这时有朝圣者来报,唐豪瑟已经被宽恕了。 选自Teldec Records(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与迪卡合资创建,现并入华纳唱片)2002年发行的专辑《理查德.瓦格纳:唐豪瑟》。
Daniel Barenboim 14:33
71 Lohengrin - Prelude To Act III
瓦格纳 歌剧《罗恩格林》(WWV75)第三幕 前奏曲 1864年5月4日下午,瓦格纳被邀请到慕尼黑去觐见巴伐利亚国王路易二世。这位路易二世是瓦格纳的知音,当他在维也纳观看了《罗恩格林》后,就一直渴望见见瓦格纳。一天,宫廷秘书长问国王最希望的是什么,国王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希望见到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并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愿望。当瓦格纳出现在国王面前时,路易二世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友,紧紧抱住瓦格纳,说:“像神一般那样了不起的瓦格纳兄啊,你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寻找的人!我了解你的艺术。神圣的音乐大师啊,在我的心灵深处,我与你紧紧结合。”路易二世对瓦格纳的一片痴情,使瓦格纳获得了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待遇。遵照国王的意愿,瓦格纳住进了慕尼黑斯坦贝克湖畔的别墅,而且,国王还帮助他还清了所有债务,满足他的一切需要。与路易二世的友谊,使瓦格纳从绝望的边缘一跃而起,成为畅通无阻的成功者。 09.歌剧《罗恩格林》(WWV75)第三幕:前奏曲。 选自百代唱片公司2003年发行的专辑《女武神:瓦格纳精选》。
Richard Wagner 03:22
72 Richard Wagner: Das Rheingold, Scene 4 - "Zur Burg führt die Brücke"
瓦格纳 《通向彩虹之桥》(歌剧《莱茵的黄金》(WWV86a)第四幕) 瓦格纳在音乐史上是以歌剧艺术的改革者出现的,他以始终不渝的精神和百折不饶的勇气为自己的艺术理想而奋斗。他反对当时意大利歌剧中常见的空洞的声乐技巧,也反对当时法国大歌剧那种表面效果的浮夸,主张音乐应当与戏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歌剧应该宣扬进步的社会理想。瓦格纳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乐剧。 10.歌剧《莱茵的黄金》(WWV86a)第四幕:通向彩虹之桥 《尼伯龙根的指环》(WWV86)由瓦格纳编剧并作曲,从1848年开始构思,1874年完成,历时26年。创作灵感来自北欧神话(冰岛家族传说)。由4部歌剧组成,被瓦格纳自称为“音乐节庆典三日剧及前夕”,包括:前夕《莱茵的黄金》、第一日《女武神》、第二日《齐格弗雷德》、第三日《众神的黄昏》。 中世纪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盛行,而以往的北欧神话被视为邪教。这些神话包括英格兰的贝奥武夫、冰岛的埃达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8年发行的“极致系列”18《极致:瓦格纳选集》。
theo adam 05:05
73 Richard Wagner: Götterdämmerung (Vorspiel) - Einleitung
瓦格纳 《众神的黄昏》(WWV86d)序曲 1849年之前,瓦格纳在创作《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和《罗恩格林》这三部歌剧时,已经开始实践他的歌剧改革理想。1849年后,在流亡瑞士的最初几年,瓦格纳开始从理论上和美学意义上深入思考歌剧改革。他先后写出了《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等理论著作,以及为之前三部歌剧而写的序言——《致友人书》。瓦格纳在这些著述中阐明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歌剧改革思想。《歌剧与戏剧》是瓦格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美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阐述了把多种艺术综合为一体的艺术理想,他把自己的“乐剧”成为“未来的戏剧”,认为当时的歌剧已误入歧途,音乐在歌剧中本来应该是表现手段,却变成了目的,而戏剧本来应该是目的,却变成了手段。他认为,在未来的歌剧中,音乐和戏剧都要连续不断地发展,而不为个别独立曲目所中断。 11.《众神的黄昏》(WWV86d)序曲 《众神的黄昏》是《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最后一部分,1876年于拜罗伊特音乐节剧院首演。北欧神话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诸神的黄昏”,即神话的最终章。在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毁灭,都是神话的一个重要主题。但在其他毁灭神话中,大都表现的是神毁灭自己创造的人类世界,毁灭方式也主要以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反映的是人类祖先对自然的恐惧与对生命起源的原始思考。但在北欧神话中,由于北欧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北欧先民很少遭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他们的毁灭神话也没有以自然力为主题。但最为特殊的是,北欧毁灭神话不仅毁灭了人类世界,所有的神以及神的家园也都彻底覆灭,而且这种毁灭是神在创造世界之初就注定了的,谁也无法避免。因此,北欧神话悲剧性是宿命的、本源的,最终的这场“诸神的黄昏”将这幕悲剧推向了一个灿烂而残酷的高潮。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2008年发行的专辑《卡拉扬德国留声机公司完整录音第四卷第8辑(1967-1969)》。
Herbert von Karajan 02:08
74 Richard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opera, WWV 90, Act 1 - Prelude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WWV90)第一幕 前奏曲 2017年8月,国家大剧院与大都会歌剧院、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巴登-巴登节日剧院联合制作的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首次在中国上演。按照杨燕迪教授的观点,如果只挑一部作品来代表瓦格纳,那就是这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是学术界和音乐界的共识,因为它最彻底地代表了瓦格纳风格最精辟的方面。他的哲学、思想、音乐风格及其演化,都集中地反映在这部作品中。瓦格纳一直认真深刻思考人生命题,他的戏剧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表达哲学意念。这个意念贯穿于他的一生:就是人生怎样通过救赎来获得自由。如《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都是这样,先是有某种诱惑,然后通过对诱惑和世俗的抵御,以及女性或是理性的拯救,最后获得人生的启迪和自由。 12.《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WWV90)第一幕:前奏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百代唱片公司1990年发行的专辑《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Herbert von Karajan 12:40
75 Richard Wagner: Parsifal, Act 3 - Prelude
瓦格纳 歌剧《帕西法尔》(WWV111)第三幕 前奏曲 瓦格纳更强调和弦在音响上的效果。“特里斯坦和弦”达到了和声的极限,赋予了这一和弦高度的情绪概括作用,集中表现了全剧的矛盾和戏剧冲突。从“特里斯坦和弦”,人们领悟到“漂浮的调性”在现代音乐中的惊人魅力。这也被视为否定作为音乐创作基础的“调性”而迈出的第一步,被公认为是孕育了20世纪音乐的“一粒种子”。直到20世纪的到来,调性被彻底打破。被誉为“现代音乐之父”的勋伯格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而关于现代音乐“难听”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就是瓦格纳。 15.《帕西法尔》(WWV111)第三幕:前奏曲。 瓦格纳编剧并谱曲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关于圣杯骑士保护耶稣遗留下的圣物的传说故事。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指挥: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选自DG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专辑《瓦格纳:帕西法尔》。
Orchester der Wiener Staatsoper 04:50
76 Norma
● 贝里尼 《圣洁女神》(歌剧《诺尔玛》) 玛利亚.卡拉斯演唱版本 选自百代唱片2002年发行的专辑《经典》。虾米评分9.6
Maria Callas 05:37
77 Bellini · Casta Diva, Norma
贝里尼 《圣洁女神》(歌剧《诺尔玛》) 安娜.奈瑞贝科演唱版本
Anna Netrebko 05:48
78 Casta Diva (from the Opera Norma)
贝里尼 《圣洁女神》(歌剧《诺尔玛》诺尔玛的咏叹调) 安吉拉.葛姬(罗马尼亚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版本 选自Block 2 Music2004年发行的专辑《2046(电影原声)》。虾米评分9.4
Angela Gheorghiu 03:23
79 Norma: Casta Diva (Short Version)
贝里尼 《圣洁女神》(歌剧《诺尔玛》) 菲利帕.佐丹奴(出生于意大利的墨西哥跨界歌手,1974- )演唱版本 选自ERATO唱片2000年发行的专辑《菲利帕.佐丹奴》。虾米评分9.3
Filippa Giordano 04:07
80 1.Norma/Act 1 - Casta Diva
贝里尼 《圣洁女神》(歌剧《诺尔玛》) 塞西莉亚.巴托丽演唱版本
Cecilia Bartoli 06:49
81 Bellini · Eccomi... Oh! quante volte, I capuleti e i Montecchi
贝里尼 《啊,有过好几次为你向上帝祈祷》(歌剧《凯普莱特与蒙泰古》第一幕 第2场 茱丽叶的咏叹调) 安纳.奈瑞贝科演唱版本
Anna Netrebko 03:44
82 Giuseppe Verdi: La traviata, Act 1 - Prelude
● 威尔第 歌剧《茶花女》第一幕 前奏曲 《花花女》是150年来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被誉为“世界歌剧史上最灿烂的宝石” 普里查德指挥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威尔第选集》。虾米评分9.8
John Pritchard 03:59
83 Giuseppe Verdi: La traviata - Act 1: "Libiamo ne'lieti calici" (Brindisi)
威尔第 《祝酒歌》(歌剧《茶花女》第一幕) 作为一个意大利农民的儿子,质朴和执着成为威尔第的先天性格,孤僻寡言则成了他和父辈不同的秉性。为威尔第专门写过传记的意大利作家朱塞佩.塔罗齐这样描写过他:面孔颜色、冷酷,有一种暴躁、忧郁的神情,目光坚定,眉头紧皱,双颌咬紧。一个乡村贵族打扮的固执农民。 威尔第的确是个农民,音乐和土地,是他生活的两大支柱。在所有音乐家里,找不出一个同他一样对乡村充满如此深厚感情、把自己完全农民化的人。他在乡间亲自种植蔷薇,养殖野鸡和孔雀,并让它们繁殖出一窝窝小崽…… 02.《饮酒歌》(《祝酒歌》),歌剧《茶花女》第一幕:“让我们从这欢乐的酒杯中畅饮” 《茶花女》是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剧,改编自小仲马的同名小说(小说改编自戏剧),1853年于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首演。成为世界最著名、最受欢迎的经典歌剧之一。 露琪亚诺.帕瓦罗蒂(1935-2007)与琼.萨瑟兰(澳大利亚,1926-2010)合作演唱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1997年发行的专辑《永远的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 02:47
84 Verdi · Libiamo ne lieti calici, La Traviata
威尔第 《祝酒歌》(歌剧《茶花女》) 安娜.奈瑞贝科演唱版本
Anna Netrebko 03:08
85 Giuseppe Verdi: La traviata, Act 1 - "Libiamo ne'lieti calici" (Brindisi)
威尔第 《饮酒歌》(歌剧《茶花女》第一幕 阿弗列德.杰尔蒙与薇奥莉塔.瓦雷莉的二重唱) 卡尔罗.贝尔贡齐(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与琼.萨瑟兰演唱版本
John Pritchard 03:03
86 Verdi · Addio del passato, La Traviata
威尔第 《永别了,往日的梦》(歌剧《茶花女》第三幕) 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这部根据《圣经》巴比伦王的故事改编的歌剧终于在米兰的斯卡拉剧院上演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其中的合唱《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最受听众激赏,至今依然是很受欢迎的曲目。威尔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抬起到米兰三年来一直卑微的头颅傲世群雄了。况且,《纳布科》一连上演7场场场爆棚,隔几个月又连演了57场,让欣喜若狂的米兰睁开异常兴奋的眼睛望着这个陌生人。威尔第更有骄傲的资本,可以和那些曾经把握着自己命运的剧院老板讨价还价了。一直是喜新厌旧趋炎附势的大都市,无论米兰还是巴黎,都是一样的德行,尤其是上流社会这时候开始向功成名就的威尔第抛媚眼了,就连当年多尼采蒂的情妇、米兰有名的美人——阿皮亚尼伯爵夫人也投怀送抱,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04.歌剧《茶花女》第三幕:永别了,往日的梦 安娜.奈瑞贝科(俄罗斯,1971-)演唱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2009年发行的专辑《安娜:杰出的安娜.奈瑞贝科》
Anna Netrebko 05:38
87 Giuseppe Verdi: Rigoletto, Act 3 - "La donna è mobile"
威尔第 《女人善变》(歌剧《弄臣》第三幕) 威尔第开始底气十足,奴隶翻身,把当年挥舞在自己头顶上的鞭子挥舞在自己的手中,一下子牛了起来。他有牛的资本,写出优美的旋律就像呼吸那样容易,而《欧那尼》、《麦克白》等新歌剧就像在他的兜里揣着似的。他像一头壮实的奶牛,有着挤不完的奶;他也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任一个死理。他开始对那些登门找他要新歌剧的剧院老板们牛气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只要现金,当场一次付清,毫不客气,绝不通融。他忘不了自己初到米兰时他们给他的白眼和冷眼。如果当时有钱,他1岁的儿子不会可怜巴巴地死去。因此,《纳布科》的稿酬只是3千里拉,《欧那尼》他要1万2千里拉,翻了整整4倍,而以后的《阿依达》,他索要的是15万法郎,翻了更不知多少倍,一个子儿不能少。在这方面,他下手很辣,刀刀见血。 06.歌剧《弄臣》第三幕:“女人善变” 露琪亚诺.帕瓦罗蒂演唱版本;伦敦交响乐团,指挥:理查德.波宁吉(澳大利亚著名指挥家,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的丈夫)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Luciano Pavarotti 02:26
88 La Donna e Mobile
威尔第 《女人善变》(歌剧《弄臣》第三幕) 多明戈演唱版本 选自环球唱片2002年发行的专辑《天籁》。虾米评分9.4
Plácido Domingo 03:07
89 Giuseppe Verdi: Rigoletto, Act 1 - Gualtier Maldè... Caro nome
威尔第 《亲爱的名字》(歌剧《弄臣》第一幕) 不仅米兰,整个意大利都开始注意到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世界要属于他——威尔第了。因为这时候,贝里尼已经去世,罗西尼已经不再写作而专注他的“罗西尼里脊牛肉”了,多尼采蒂更是已经过时了。意大利这三位歌剧的元老不得不把接力棒交给这个年轻人。尽管《纳布科》还有意大利旧歌剧和法国流行歌剧的影子,不脱罗西尼和多尼采蒂的衣钵,但它的清新与优美已经如风起于青萍之末,在米兰多雾的天空中爽朗地吹拂着了。 05.歌剧《弄臣》第一幕:亲爱的名字 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艾迪塔.格鲁贝娃演唱版本;圣赛西利亚合唱团管弦乐团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8年发行的“极致系列”16《极致:威尔第选集》
Edita Gruberová 07:20
90 Verdi: Vorspiel zu "La forza del destino"
威尔第 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DG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卡拉扬DG录音全集(卷1:1938-1943)》。虾米评分9.7
Herbert von Karajan 07:06
91 Giuseppe Verdi: Il Trovatore, Act 3 - "Di quella pira"
威尔第 《熊熊的火焰在燃烧》(歌剧《游吟诗人》第三幕) 威尔第的确很怪,他一直被许多人包括他后来的妻子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称作“熊”、“乡下人”、“野蛮人”。他并不反感这样的称呼,他自己也一直把自己叫做农民,在填写职业栏的时候,他索性写“庄稼人”(朱塞佩.塔罗齐《命运的力量:威尔第传》,三联书店,1990年) 正是这个“农民”,写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抒情歌剧:《纳布科》、《阿依达》、《茶花女》、《欧那尼》、《游吟诗人》、《奥赛罗》……将19世纪意大利浪漫乐派歌剧艺术推向顶峰。 08.歌剧《游吟诗人》第三幕:“熊熊的火焰在燃烧” 马里奥.德.摩纳哥(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与丽娜塔.苔巴尔迪(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合作演唱版本。乐队:佛罗伦萨音乐交响乐团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A 03:41
92 威尔第:凯旋进行曲
威尔第 《凯旋进行曲》(《光荣的凯旋》《荣耀属于埃及》)(歌剧《阿依达》) 威尔第和瓦格纳两人都出生于1813年,威尔第活力87岁,一只脚迈进了20世纪(1901年逝世于意大利米兰),是古典音乐史上不多见的长寿之人。 威尔第是一个意大利农民的儿子,他8岁那年,父亲在教堂做弥撒时看到了他对管风琴如醉如痴的样子,便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台旧的斯比奈风琴,因为便宜,那琴本来就已经是破烂不堪,谁知沉默的他竟迷上了那台破风琴,整天疯了似的在上面弹奏,和琴有了说不完的话,以至于没过几个月就让他弹得彻底散了架。威尔第和瓦格纳都属于大器晚成的人,26岁从家乡来到米兰,29岁时,他的《纳布科》才终于在米兰上演并获得成功。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05:15
93 Giuseppe Verdi: Aida, Act 1 - Se quel guerrier io fossi!..Celeste Aida
威尔第 《圣洁的阿依达》(歌剧《阿依达》第一幕) 威尔第拿着这笔钱,离开米兰,跑到他最喜爱的乡村,去买田地和猪圈,过一种真正农民的生活。他就像一个土财主一样,只相信土地,不相信城市、听众、贵妇人和剧院老板。 威尔第已经离开我们一个多世纪,漫长的岁月,让我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无数音乐家中,痴迷乡村的不乏其人,但他们只是出于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退隐山林的也不乏其人,但他们也只是出于对世外桃源的一种梦想。可以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如威尔第一样真的把乡村当成自己的家、自己的归宿,而和城市如此格格不入。 07.歌剧《阿依达》第一幕:圣洁的阿依达 露琪亚诺.帕瓦罗蒂,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指挥:洛林.马泽尔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1997年发行的专辑《永远的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 04:08
94 Va pensiero
威尔第 《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希伯莱奴隶大合唱》)(歌剧《纳布科》) 凯瑟琳.詹金斯演唱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11年发行的专辑《美好的一天》。虾米评分9.3
Katherine Jenkins 03:48
95 Giuseppe Verdi: Nabucco, Act 3 - Va, pensiero (Chorus of the Hebrew Slaves)
威尔第 《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希伯莱奴隶大合唱》)(歌剧《纳布科》第三幕) 威尔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故乡农村布赛托的圣阿加塔别墅度过的。这幢别墅是1848年威尔第37岁的时候借款30万法郎购置的,显然,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自《纳布科》之后,他已经完成了包括《麦克白》、《欧那尼》在内的8部歌剧的创作,在1848年这一年,他又写下了《莱尼亚诺之战》和《海盗》两部新剧,收获了不菲的稿酬,应付得了如此高昂的款项。 朱塞佩.塔罗齐这样解剖威尔第:“土地和音乐将成为他终生的事业。他过不得贫困生活。而舒伯特这个音乐天使却能安贫乐道,过着漂泊艺术家的生活。威尔第做不到,他不是音乐天使,他是弹唱诗人,是被音响、幻觉和自己迷住了的歌手。土地和音乐。但是音乐会衰竭,有朝一日什么也写不出来。土地却哪儿也跑不了,不管你瞅它多少次,它还是躺在你面前,你感到心里踏实,感到自己是它的主人。主人!” 09.歌剧《纳布科》第三幕:“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希伯莱奴隶之歌》) 维也纳爱乐乐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兰贝托.加尔德里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Konzertvereinigung Wiener Staatsopernchor 04:47
96 Giuseppe Verdi: I vespri siciliani - Overture
威尔第 歌剧《西西里晚祷》序曲 威尔第曾经说:“到哪儿都行,只要不在米兰或者别的哪座大城市。最好是去农村耕耘土地。土地不会叫人失望。”并不仅仅失败的时候,威尔第会向往乡村;成功的时候,他一样向往土地。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他,土地不仅是一方手帕,可以抹去失败的泪水;同时也是一支酒杯,可以盛满成功的酒浆。越是功成名就如日中天的时候,威尔第越是向往乡村,对乡村的感情甚至浓得化不开。他会忽然之间为自己小时候觉得故乡布塞托天地狭小而不喜欢它感到羞愧,于是迫切地渴望在故乡的田野上散步。故乡的田野让他拥有重逢故人的感情,给予他不期而至的灵感,他会如观察五线谱一样仔细观察土地,看土质好坏,攥起一把被阳光嗮得暖暖的泥土,心里开始盘算着购置哪一片地。早在《纳布科》刚刚成功之后他回到家乡,就想购置大片土地,经营农场、猪圈、葡萄园。他觉得土地是可以信赖的,是将来的依靠。是对一个饱受贫困煎熬的人的补偿。而对于都市,他怀有的是痛苦的回忆,是报复的心理。 10.歌剧《西西里晚祷》序曲 新爱乐管弦乐团,指挥:卡尔罗.马里亚.朱里尼 选自BBC唱片公司1997年发行的专辑《威尔第:安魂曲、西西里晚祷》
Carlo Maria Giulini 09:00
97 Giuseppe Verdi: I vespri siciliani, Act 5 - "Mercè, dilette amiche"
威尔第 《谢谢,朋友们》(歌剧《西西里晚祷》) 1888年,威尔第75岁高龄时,拿波里音乐学院的院长快要死了,聘请他担任音乐学院的院长,他冷笑地摇头断然拒绝。他当然想起了当年米兰音乐学院是如何把自己拒之门外的情景。他当然记恨曾经无情折磨过他的大都市和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们。他宁可住在乡村,也不愿意见到他们的嘴脸。 威尔第是个怪人,他的音乐是那样豁达、细致、温情,但生活中他却是那样刻板甚至粗暴,在他的农庄里,他经常训斥、大骂他雇佣的农民,脱离不了农民的本性。他对文化界尤其厌恶,除了诗人曼佐尼,几乎与他们没有任何来往。他把自己关在圣阿加塔,庄园之外发生的任何事情他都不感兴趣。他只关心他的马、牧场、田地、播种、收割,天气不好的时候去观察天空,担心未来庄稼的收成,葡萄熟的季节,他会兴致勃勃地摘葡萄…… 11.歌剧《西西里晚祷》第五幕:谢谢,朋友们 玛利亚.基亚拉演唱。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Maria Chiara 03:45
98 Giuseppe Verdi: Un ballo in maschera, Act 3 - "Morrò, ma prima in grazia"
威尔第 《我最后的愿望》(歌剧《假面舞会》第三幕) 威尔第实在是一个怪人。他活的岁数很长,但不是那种青春活力滋养着身心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及其孤独的,倾诉这种孤独,除了音乐,就是对着土地,有时候,对于他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承载他无以伦比的孤独和痛苦,因为后者有着比前者更为质朴的宁静。他没有兴趣和别人、和世界来往,只愿意在荒无人烟的乡村和土地亲近。他的妻子说他“对乡村生活的爱变成了一种癖好、一种疯狂、一种反常现象。”他却渴望这种生活带给他的宁静。他不只一次说过:“这种不受任何干扰的宁静对我比什么都更宝贵。”“不可能找到比这更闭塞的地方,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不可能找到能使我更自由地生活的地方。这里的这种安静使我有可能考虑、思索,这里永远不用穿任何礼服,不管是什么颜色的……”“为了获得哪怕一点点宁静,我准备献出一切。”(朱塞佩.塔罗齐《命运的力量:威尔第传》,三联书店,1990年) 12.歌剧《假面舞会》(《化妆舞会》)第三幕:我最后的愿望 丽娜塔.苔巴尔迪演唱版本。乐队:新爱乐管弦乐团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04:57
99 Giuseppe Verdi: Don Carlo, Version 1867 for the Paris Opéra, Act 4 - "O don fatale"
威尔第 《被诅咒的美貌》(歌剧《唐.卡洛》第四幕) 威尔第临终之际留下遗嘱,将他的财产捐赠给养老院、医院、残疾人等慈善机构。他一样也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甚至连忠实伺候他多年并耐心忍受他粗暴脾气的仆人也没有忘记,在遗嘱中特地写:“在我死后,立即付给在圣阿加塔我的花园里干了好多年的农民巴西利奥.皮佐拉三千里拉。”威尔第是个善良的农民,也是个伟大的音乐家。难怪他去世的时候,20万人自觉地聚集在米兰的街头为他哀悼送行。威尔第逝世的那天清晨(1901年1月27日凌晨2点50分),所有车辆路过他的逝世地——米兰旅馆附近的街道,都放轻了速度,以免发出声响。在这样的路上,铺满了麦秸。这些麦秸是米兰市政府下令铺的,“为了不使城市的噪音惊扰这位伟大的老人。”只有充满浪漫色彩和艺术气质的意大利,才会想到这样金黄的麦秸。 这金黄的麦秸,来自农村。这符合威尔第的心愿。即使死了,他也能闻到来自农村的气息。 14.歌剧《唐.卡洛》(1867年版)第四幕:被诅咒的美貌 格蕾丝.本勃莱(美国黑人女中音歌唱家)演唱 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Grace Bumbry 05:04
100 Giuseppe Verdi: Otello, Act 1 - Fuoco di gioia!
威尔第 《欢愉的火焰》(歌剧《奥赛罗》第一幕) 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现在依然有许多歌剧在世界各地上演,他的歌剧有着经过时间淘洗和考验的经久不衰的魅力。1840年代,也就是自《纳布科》以后,是威尔第创作的黄金期,他以平均每年1-2部的歌剧写作速度让世界叹为观止。而在他晚年,在74岁和80岁高龄,居然还能够分别创作出《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而且水平不减当年,也实在是音乐史上的奇迹。 可以简单地把威尔第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以《纳布科》(1842)、《伦巴弟人》(1842)、《欧那尼》(1844)为代表;第二时期,以《茶花女》(1853)、《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3)、《假面舞会》(1859)为代表;第三时期,以《阿依达》(1871)、《奥赛罗》(1871)、《法尔斯塔夫》(1893)为代表。 15.歌剧《奥赛罗》第一幕:欢愉的火焰 圣赛西利亚合唱团、管弦乐团,指挥:卡洛.佛朗西。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8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Coro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02:48
101 L'Elisir d'Amore: Una Furtiva Lagrima
● 多尼采蒂 《偷洒一滴泪》(歌剧《爱之甘醇》) 盖塔诺.多尼采蒂 《偷撒一滴泪》(二幕歌剧《爱之甘醇》(《爱情灵药》)第二幕第二场 内莫里诺的唱段:咏叹调) 多米尼克.盖塔诺.玛利亚.多尼采蒂(也译为“唐尼采蒂”),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美声歌剧重要代表人物(美声歌剧三巨头: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代表作有《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爱之甘醇》《唐.帕斯夸莱》等75部歌剧,还有弥撒曲、康塔塔、弦乐四重奏、管弦乐等。歌剧《爱之甘醇》首演于1832年米兰,2010年国家大剧院曾排练并演出。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中就采用了这首著名的咏叹调《偷撒一滴泪》,表现了主人公身负国仇家恨在复仇与爱情之间的纠结与徘徊的复杂情感。 帕瓦罗蒂演出版本
Luciano Pavarotti 04:47
102 Gaetano Donizetti: L'elisir d'amore, Act 2 - "Una furtiva lagrima"
多尼采蒂 《偷撒一滴泪》(歌剧《爱之甘醇》) 朱塞佩.迪.斯苔芳诺演唱版本
Francesco Molinari-Pradelli 04:49
103 Gaetano Donizetti: L'elisir d'amore, Act 2 - "Una furtiva lagrima"
多尼采蒂 《偷撒一滴泪》(歌剧《爱之甘醇》) 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版本
Andrea Bocelli 04:16
104 Una Furtiva Lagrima
多尼采蒂 《偷撒一滴泪》(歌剧《爱之甘醇》) “我听得见,我听得见心在跳, 我们的叹息混合在一道, 天哪!哪怕死亡也好, 我别无所求,别无所求, 啊,天哪! 哪怕死亡也好,死亡也好, 我别无所求,别无所求, 人可以为爱情而死 ……”
Gaetano Donizetti 04:25
105 L'Elisir d'Amore: Una Furtiva Lagrima Jussi Björling 04:59
106 Lucia Di Lammermoor
多尼采蒂 《香烛已燃起》(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G.Donizetti,1797-1848)于1835年创作的三幕歌剧。被称为“最难的歌剧”。以剧中唱段《六重唱》和《疯狂场景》而著称。本曲为第三幕第二场露琪亚的咏叹调
Eric Serra 03:10
107 Lucia di Lammermoor: Act III Scene 1: Il dolce suono (Lucia) Tullio Serafin 02:53
108 Jules Massenet: Thaïs, Acte Deux - Meditation
● 马斯涅 《沉思》(歌剧《黛伊丝》第二幕)
Michel Schwalbé 06:05
109 13.Samson Et Dalila/Act 2 - "Mon Coeur S'ouvre À Ta Voix"
● 圣-桑 《我的声音》(《温柔唤醒我的心》《我的心向你的声音敞开》)(歌剧《参孙与达利拉》第二幕 达利拉的咏叹调) “我的心向你的声音敞开, 如同花儿向黎明的亲吻敞开。 但是, 我的爱是为了更好的擦干我的眼泪。 你的声音还在说话! 告诉我, Dallila 回来, 从来没有再次我的柔情这些誓言的另一次! 我爱的誓言! 啊!回答, 回答我的柔情! 倒我, 给我倒醉酒! 回答是我的柔情, 回答我的柔情, 啊!倒我, 给我倒醉酒! 当我们看见麦子, 耳朵在这灰色的光之下挥动; 所以颤抖我的心准备安慰自己。 你的声音, 是我亲爱的! 箭慢了, 门死了。 你的爱人在你怀里是什么? 啊!回答, 回答我的柔情! 倒我, 给我倒醉酒! 参 孙!参 孙! 我爱你!”
Olga Borodina 06:00
110 Samson et Dalila
圣-桑歌剧 《参孙与达莉娅》选段“你的歌声打开我心扉” 玛利亚.卡拉斯演唱版本
Maria Callas 05:17
111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1, Arr. Fritz Hoffmann - Prélude - Aragonaise
● 比才 歌剧《卡门》序曲:前奏曲-阿拉贡舞曲(《卡门第一组曲》) 四幕歌剧《卡门》,创作于1873-1874年,1875年首演于巴黎。由梅亚克和阿莱维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同名中篇小说创作剧本。 01.《卡门第一组曲》前奏曲-阿拉贡舞曲。 《卡门》序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悲剧性的主题,预示悲剧结局。第二部分是阿拉贡舞曲,是第四幕开始前的间奏曲,具有浓郁的西班牙舞曲色彩,加入了响板等打击乐器,具有欢快和节奏性强的特色。 这是我个人创建歌单中第一次全部、完整采用一张专辑。原因是我喜欢,而且十多年前就购买、收藏了这张原版CD。这张专辑直译为《比才:卡门组曲和阿莱城的姑娘组曲》(《Bizet : Carmen & L'Arleslenne Suites》),是迪卡唱片1999年9月1日发行的,共19首,其中1-4首为《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4首),5-8首为《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4首);9-13首为《卡门第一组曲》(5首),14-19首为《卡门第二组曲》(6首)。由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演奏,指挥:查尔斯.杜托伊特。由于历史上加拿大属英、法双语国家,尤其是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Montreal)是魁北克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和北美第十五大城市,曾经作为加拿大的经济首都,法语是该市的官方语言,也使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具有深厚的法兰西文化传统。因此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以演绎和诠释法国作曲家作品而闻名。这张专辑是喜爱《卡门》和比才作品的HiFi级别的珍藏。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3:35
112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1, Arr. Fritz Hoffmann - Intermezzo
比才 歌剧《卡门》间奏曲(《卡门第一组曲》) 19世纪后期,欧洲乐坛兴起一股“西班牙热”,音乐创作的焦点从德奥浪漫乐派南移,转向地中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西班牙,浪漫主义的“拉丁化”日渐明显。西班牙以及吉普赛音乐成为音乐家们争相创作的热门题材。除西班牙本土音乐家,如阿尔贝尼茨、格拉纳多斯、萨拉萨蒂、德法亚等,法国的拉威尔、圣.桑、德彪西、拉罗,俄罗斯的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人无不对西班牙音乐趋之若鹜,创作了许多西班牙题材的优秀作品。比才的《卡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因缘而生的伟大作品。《卡门》是今天世界上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没有之一! 2010年,国家大剧院推出新版歌剧《卡门》,2011年再次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1”的重头戏二度上演,而且是连演8场。邀请了两位国际当红的女中音歌唱家担纲。一位是维克托莉亚.维津,曾作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版《卡门》主角,这次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卡门》是她出演的第16个版本。另一位歌唱家是乔希.佩雷兹。 02.《卡门第一组曲》间奏曲。 这是世界歌剧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间奏曲,另外一首是著名的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这首《卡门》间奏曲,是在第三幕开始前,以竖琴的轻柔弹奏开始,长笛进入主题,逐渐加入木管和弦乐,演奏出极为优美的旋律,表现主人公霍赛对家乡情人米卡爱拉的无限思念与眷恋,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优美柔情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尽的惆怅。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2:38
113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1, Arr. Fritz Hoffmann - Séguidille
比才 歌剧《卡门》:《赛吉利亚舞曲》(《卡门第一组曲》) 乔治-比才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法兰西歌剧的旷世奇才,1838年出生于巴黎,1875年6月3日逝世,在他37年的生命中,创作了多部歌剧以及戏剧配乐、交响曲、钢琴曲等作品,其中以歌剧《卡门》和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最为著名,不仅以此使比才跻身19世纪法兰西民族文学艺术殿堂中大师行列,而且一定程度上,《卡门》在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甚至让比才的声誉超过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 03.《卡门第一组曲》塞吉迪亚舞曲。 塞吉迪亚舞是西班牙安达露西亚的一种舞蹈,后成为构成弗拉明戈音乐的一部分,以加入响板为其突出特征。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1:58
114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1, Arr. Fritz Hoffmann - Les dragons d'Alcala
比才 歌剧《卡门》:龙骑兵进行曲(《阿尔卡拉的龙骑兵》)(《卡门第一组曲》) “乔治-比才是谁?《卡门》的作曲家。”这是当代德国作家、戏剧评论家沃尔夫冈.维拉切克在他的介绍50部经典歌剧时自问自答的话。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卡门》的影响力已经远超它的作者。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上是先知道某位作曲家,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但却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说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代表性作品。比才和他的《卡门》是一个例外,即使不知道比才,也都熟知《卡门》。西方音乐史上,以一部作品就扬名天下、流传于世的作曲家并不是很多,比才就是一个。他的《卡门》,就像哲学家尼采所说的“独步于千百部作品之上”的作品。 04.《卡门第一组曲》龙骑兵进行曲(《阿尔卡拉的龙骑兵》)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1:53
115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1, Arr. Fritz Hoffmann - Les toréadors
比才 歌剧《卡门》:《斗牛士之歌》(《卡门第一组曲》) 比才自幼就显露出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他甚至被视为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比才的父亲是一位声乐教师,母亲能在钢琴上弹奏出优美的曲调。1848年,比才被巴黎音乐学院录取,此时离他10岁生日还有两个星期。在巴黎音乐学院,他随马蒙泰学习钢琴,同时随阿莱维和古诺学作曲。而在7年后,16岁的比才已经被他的恩师阿莱维称为“伟大的作曲家”了。就是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他17岁生日刚刚过去几天后,便开始创作《C大调交响曲》,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这部与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有着相同调性的《C大调交响曲》,全篇洋溢着法兰西风格的欢乐之情,很多段落不乏宏伟气势。非常可惜的是,这部堪称杰作的交响曲在比才生前并未演出,直到他去世后的半个多世纪,才由著名指挥家菲利克斯.魏因加特纳指挥在巴塞尔首演。 05.《卡门第一组曲》斗牛士之歌(第二幕第二场,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曲,以八小节强劲的乐队前奏开始,引出主歌宣叙调式的雄壮旋律,表达了斗牛士上场后对观众们的谢意,又表现出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高大形象。是展示男中音浑厚力量的一首著名的歌剧唱段。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2:17
116 Georges Bizet: Carmen Suite No.2, Arr. Fritz Hoffmann - Habañera
比才 歌剧《卡门》:《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卡门第二组曲》) 然而罗马大奖并不能保证比才在音乐道路上一帆风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过艰辛挣扎的低谷。他不得不以教学生钢琴和作曲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用。但比才并未为生活所困,矢志不渝地倾心于音乐尤其是歌剧创作。他在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完成的几部歌剧《唐普罗科皮奥》、《伊凡四世》、《采珠人》和《伯斯丽姝》(《贝城一姝妹》),有些音乐史家认为有过多模仿前辈作曲家罗西尼、梅耶贝尔和古诺的痕迹,但无疑已显示出他在歌剧领域的才华。《采珠人》第一幕中那首男高音和男中音的二重唱“在这圣殿深处”,与歌剧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二重唱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伯斯丽姝》中那首男高音的小夜曲,有着打动心弦的甜美旋律。比才于1872年创作的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尽管由于剧本等方面的原因而首演失败,却在后世成为继贝多芬、舒伯特和门德尔松之后最出色的戏剧配乐。 07.《卡门第二组曲》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第一幕,卡门的咏叹调)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2:07
117 Bizet - Carmen - Habanera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比才 歌剧《卡门》:《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哈巴涅拉》) 歌剧《卡门》第一幕:卡门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哈巴涅拉舞曲》),是《卡门》中最著名的咏叹调。卡门以及其性感身姿漫步出场,立即被一群男人围住大献殷勤,而卡门却不为所动,反而盯上了目不斜视的士兵霍赛,她伴着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极尽妖娆地在霍赛面前唱出了这首著名的咏叹调,充分展现出卡门的爱情观念——宁可付出生命,也不愿意自己的爱情被束缚。 哈巴涅拉舞曲(Habanera)原为非洲黑人舞曲,经由黑奴传入古巴,再流传到当时殖民地宗主国的西班牙。但还有一种解释是这首《哈巴涅拉舞曲》“可能(有意或无意)从西班牙作曲家塞巴斯蒂安.伊拉迪尔(Sebastian Yradier ,1809-1865)所收集或创作的一首哈巴涅拉歌曲(chanson havanaise)中汲取灵感而作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芭芭拉.韩翠克丝,当今世界著名三大黑人女高音之一,有“来自天堂的声音”的美誉。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1978年参加录制卡拉扬指挥的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而成名,1993年曾受邀在克林顿就职典礼上演唱。她拥有最典型的抒情女高音风格,擅长必须用声音来细腻刻画的歌剧角色,以演绎诠释德奥剧目而著名。 选自百代唱片公司2003年发行的专辑《歌剧集锦》。
Barbara Hendricks 04:13
118 La fleur que tu m'avais jetée
比才 《你丢给我的这朵花》(《花之歌》)(歌剧《卡门》) 普拉西多.多明戈演、本克莱伯指挥维也纳歌剧院版本 选自DG唱片公司1995年发行的专辑《多明戈珍藏》。
Plácido Domingo 04:02
119 Georges Bizet: Les pêcheurs de perles, Act 1: No.2 b) Duo - "Au fond du temple saint"
比才 《殿堂深处》(歌剧《采珠人》) 帕瓦罗蒂与尼可莱.吉奥洛夫(保加利亚)演唱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古典名曲选集》。虾米评分9.8
Luciano Pavarotti 06:38
120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比才 《我相信我能听到》(歌剧《采珠人》) “我仍相信我听见 躲藏在棕榈树下 她那温柔且深沉的声音 有如白鸽的歌唱 愉悦之夜啊! 绝妙的狂喜 快乐的回忆! 我醉欲狂入好梦! 星夜之际 宛若重逢佳人 望穿其流苏披风 感受傍晚温暖之风 愉悦之夜啊 ……” 普拉西多.多明戈演唱版本
Plácido Domingo 03:46
121 Georges Bizet: L'Arlésienne Suite No.1 - Prélude
比才 《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前奏曲 比才在《卡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创作天才,不仅在于他为卡门、唐何塞、斗牛士、唐何塞的未婚妻米凯艾拉、大合唱、乐团甚至在第一幕和第四幕出场的童声合唱团都谱写出精彩的音乐,不仅在于《卡门》序曲、咏叹调《爱情是一只自由鸟》《斗牛士之歌》《花之歌》《我说我什么也不怕》和间奏曲等作为名曲广泛流传,还在于剧中无数一闪而过的细节所具有的表现力,如第三幕临近结束,在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挑衅性地向唐何塞说完再见转身离开时,大提琴独奏出《斗牛士之歌》的旋律,舒缓、深情,具有令人难忘的美!而在这一切片段和细节的吸引力之上,是《卡门》作为一部音乐戏剧杰作所具有的艺术穿透力和洞察力,在于戏剧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巨大的悲剧力量。(王纪宴《作曲家比才与名作〈卡门〉〈阿莱城姑娘〉》,“新芭网”) 12.《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前奏曲。为原剧第一幕前奏曲,前段取材自普罗旺斯当地民谣《三王进行曲》,以不同配器与和声进行变奏,后段以萨克斯管独奏呈现主人公主题。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6:55
122 Georges Bizet: L'Arlésienne Suite No.2, Arranged by E. Guiraud (1837-1892) - Menuet
比才 《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小步舞曲 《卡门》首演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因“赤裸的感情”而被说成“淫秽作品”。今天看来,这部歌剧的音乐奔放、火辣,充满异国情调;而场景又不同于古代神话和宗教故事,以现在进行时极其“现实”地呈现“现在”和“今天”,这些都是对当时审美风俗的挑衅。梅里美的小说问世时就遭到诟病,因为作品里没有“爱之死”的崇高——这原本是浪漫主义的一贯美学。而最要命的是“卡门”作为诱惑的化身,桀骜不驯,作品似在表达“欲望高于一切”的内涵。颇具讽刺的是,比才死后,歌剧《卡门》成为世界上演出频率最高的歌剧,圣.桑和柴可夫斯基当年就预言歌剧《卡门》将是“最受欢迎的歌剧”。 13.《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小步舞曲。为原剧第三幕开始前的间奏曲,由弦乐与木管表现出农村青年男女的舞蹈换位,悠扬的旋律表达出节庆的气氛、恋人之间的幸福感觉和明媚的乡村风光。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4:25
123 Georges Bizet: L'Arlésienne Suite No.2, Arranged by E. Guiraud (1837-1892) - Farandole
比才 《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法兰多舞曲 今天,我们许多人大概很难将《阿莱城的姑娘》与写作《最后一课》和《磨坊书简》的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联系起来,如果不是深入了解原剧的故事,甚至在欣赏《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第二组曲时,已经与原剧中的那个爱情悲剧没有任何关系了。在原剧中,男主费雷德里克在自己与薇叶特的婚礼上又听到了阿莱城姑娘所跳的“法兰多舞曲”,又重新回忆起他对阿莱城姑娘的恋情,这份狂热的恋情胜过了他的理智,费雷德里克最后从楼顶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位神秘的“阿莱城姑娘”在原剧中从未出现,这有点像《等待多戈》。而且,“阿莱城姑娘”和“卡门”都有一个特点:放荡而诱惑。 19.《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法兰多舞曲,选自原剧第三幕“法兰多舞曲”,吉罗将《三王进行曲》主题旋律融入以交错对位方式呈现。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03:26
124 Claude Debussy: Pelleas et Melisande (Pelleas and Melisande) - Pelleas et Melisande (Pelleas and Melisande), Act III, Scene 1: Une des tours du chateau
● 德彪西 《城堡中的塔楼》(歌剧《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第三幕) 德彪西最初的成功,还得益于法国象征派的诗歌,那时,德彪西和马拉美、魏尔伦、兰坡等诗人接触密切(他的钢琴老师弗洛维尔夫人的女儿就嫁给了魏尔伦),他所交往的文学方面的朋友远比作曲家朋友多,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并直接将诗歌的韵律与意境融合在他的音乐里,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德彪西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人,却和那时的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一样,并不那么走运。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和许多年轻的艺术家一样,开始了没头苍蝇似的乱闯乱撞,跑到俄罗斯梅克夫人那里当了两年钢琴老师(还爱上了梅克夫人14岁的女儿,特意向人家求婚),好不容易赢得了罗马大奖,又跑到罗马两年,毕业之际写出的《春》等作品,并未得到赏识,一气之下提前回国。落魄回国之后,无家可归,流浪狗一样在巴黎四处流窜。 06.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三幕 第1场:城堡中的塔楼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德彪西于1892-1902年创作的一部五幕12场歌剧,改编自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话剧,1902年巴黎首演。剧情讲述阿莱蒙德国王的孙子戈洛在山林中遇见一位受到惊吓的美丽姑娘梅丽桑德,戈洛对她一见钟情并与其结婚。但梅丽桑德却爱上了戈洛的同母异父兄弟佩利亚斯,这使戈洛万分妒忌与愤怒,于是他杀死了佩利亚斯并重伤了梅丽桑德,梅丽桑德临终前产下一女,戈洛追悔莫及,黯然神伤。 选自拿索斯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专辑《最优美的德彪西》
Claude Debussy 14:26
125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 罗西尼 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被誉为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三杰之一。 1822年,在维也纳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30岁的罗西尼拜访了52岁的贝多芬。当时的贝多芬疾病缠身,穷苦潦倒,而那时的罗西尼却正在飞黄腾达,富得流油,他有20多部歌剧在整个欧洲到处上演,每部歌剧、每次演出都要付给他高额的稿酬(看看将近200年前人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仅仅到英国的一次巡回演出,他就拿到了17.5万法郎可观酬金。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贝多芬这样一代音乐巨匠,就这样悲催地蜷缩在维也纳的角落里而无情地被人遗忘,这让罗西尼实在看不下去。在一次梅特尼希公爵举办的豪华晚会上,罗西尼向这些腰缠万贯的贵族们提议为凄凉的贝多芬捐一点钱,在场的贵族竟然都一言不发。他们宁可在罗西尼身上大把大把地抛撒金钱,却冷漠地不肯施舍贝多芬一文钱。 01.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创作于1829年,根据德国戏剧家席勒的同名剧作而创作的四幕法语歌剧,同年于巴黎歌剧院首演。是罗西尼创作的第38部歌剧,也是最后一部歌剧,并以此奠定了罗西尼在法国音乐史中的地位。这部歌剧的《序曲》是今天音乐会上演出频率最高的曲目之一,是标题音乐式序曲的典范。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03:40
126 Gioacchino Rossini: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Sinfonia
罗西尼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5年后,贝多芬悲凉地死去,罗西尼继续在欧洲走红。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一个时代就这样开始。 这个开始的新时代,是19世纪的歌剧时代。 19世纪已经不再是贝多芬交响乐的时代了,尽管前有门德尔松和舒曼对古典精神的追随和不懈努力,后有柏辽兹和勃拉姆斯呈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再创造,交响乐这一形式,毕竟已经很难再现贝多芬时代的辉煌了。而歌剧,曾经在前一阶段显现没落斑痕的歌剧,再次抖擞精神走向了前台,以新的面目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特别是在意大利和法国,歌剧呈现出新的活力,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交相辉映。蜂拥而至的一代歌剧大师,和舒伯特、舒曼的艺术歌曲,柏辽兹、勃拉姆斯的交响乐,李斯特、肖邦的钢琴,帕格尼尼、约阿希姆的小提琴,一起构成那个时代的辉煌壮观。 02.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1816年根据博马舍剧本《费加罗三部曲》(《塞尔维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第一部创作的二幕喜歌剧,同年首演于罗马。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称为“喜剧双绝”,是今天世界各大歌剧院仍在演出的重要剧目之一。
Munich Radio Orchestra 06:53
127 Gioacchino Rossini: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Act 1 - Una voce poco fa
泰蕾莎.贝尔冈萨(西班牙著名次女中音歌唱家)演唱的罗西尼的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第一幕唱段:“一个声音”。 西班牙女次高音贝尔冈查。贝尔冈查是20世纪最重要的歌唱家之一,抒情的气质、甜美的音色和高贵舞台风范。无与匹敌的天赋歌喉,对花腔的熟练掌握及对声音技巧的娴熟驾驭。她演唱的作品非常广泛,尝试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语言和各种时期的作品,在声乐领域是一支独开的奇芭。贝尔冈查演唱艺术歌曲常用细腻、含蓄、温柔而忧伤的音色演绎,格调高雅,气质高贵。但她更属于歌剧世界。灵活自如,炫技的花腔技术以及无懈可击的气息,演唱完全高于声音层面,是一位顶尖的艺术家 伦敦交响乐团,指挥:亚历山大.吉布森。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5《极致:歌剧选集》
Alexander Gibson 06:14
128 Gioacchino Rossini: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Act 1 - No.2 Cavatina: "Largo al factotum"
罗西尼 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第一幕) 罗西尼就是这样把意大利歌剧从日薄西山的委顿之际拉了回来,使其重新阳光灿烂起来。他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意大利歌剧的美丽和魅力,意大利的歌剧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有着起死回生的功夫和神奇。正是有罗西尼这样的铺垫,才有日后的威尔第和法国的歌剧。这是罗西尼歌剧的重要意义。 罗西尼歌剧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他有意识地摆脱了以往意大利歌剧陈腐狭隘的神话宗教题材和帝王将相的老掉牙故事,而以历史故事歌颂现实的爱国主义。 12.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第1幕: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 内森.冈恩演唱,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选自“索尼古典音乐”2006年发行的专辑《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
Nathan Gunn 04:33
129 Gioacchino Rossini: La gazza ladra - 2. Overture
罗西尼 歌剧《贼喜鹊》序曲 罗西尼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歌剧大师。 应该说,罗西尼不是歌剧的改革者,他只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意大利歌剧的一个继承者,或者说是意大利歌剧这个古老出土文物的挖掘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他还是个保守主义者。这样一个平铺直叙的人,不要说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就是到了19世纪的下半叶,也很可能沦为平庸者而被淘汰。但是,在那个时代,罗西尼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无可取代。(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03.歌剧《賊喜鹊》序曲。 创作于1817年的二幕歌剧,同年首演于米兰斯卡拉大剧院。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1985年发行的专辑《罗西尼和苏佩:序曲》。
Herbert von Karajan 09:56
130 Gioacchino Rossini: La Cenerentola (Ed. Alberto Zedda/Philip Gossett), Act 2 - "Nacqui all'affanno e
罗西尼 歌剧《灰姑娘》第二幕:《所有人都知道》 罗西尼歌剧的再一个意义,是他摒弃了意大利歌剧原来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花腔,摒弃了原来咏叹调只为了炫技而不为情节、人物和心理刻画服务的套路,保存并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原来的美声唱法,使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他也增强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度和存在价值,使之不再只是单纯、分离的音乐展示,而是与剧情人物融合在一起。他让意大利歌剧不再是一幅画、一条风干的鱼,而是生动活泼地呼吸着,歌唱着,爱着,恨着,在有水的地方畅快地游着,在无水的地方尽情第飞着。(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歌剧《灰姑娘》第2幕:所有人都知道。 创作于1817年,据说罗西尼仅用了22天就写完了这部二幕歌剧,首演于罗马瓦莱剧院。是世界歌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之作。 赛西利亚.巴托丽(Cecilia Bartoli ,1966- ),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次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以演绎莫扎特和罗西尼的歌剧作品闻名于世。能够演唱女高音和女中音角色,是公认诠释罗西尼歌剧的最优秀的歌唱家。 赛西利亚.巴托丽演唱版本。米兰斯卡拉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指挥:里卡多.夏伊。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2年发行的专辑《赛西利亚.巴托丽的歌唱艺术》。
Fernanda Costa 07:14
131 Gioacchino Rossini: Semiramide - 3. Overture
罗西尼 歌剧《赛米拉米德》序曲 说罗西尼的生不逢时,还不仅仅是指他早年生活的艰辛,而是说他出道时,已经是意大利歌剧没落的时候。意大利是世界歌剧的诞生地,早在17世纪蒙特威尔第时代就创造过歌剧的辉煌,意大利一直是以欧洲的歌剧中心而称雄于世的。可是,到了18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内容不是陈腐不堪的王公贵族的老一套故事,就是脱离现实的遥远而虚幻的神话,形式上同样也是程式化的形式主义老一套,歌剧的情节靠宣叙调陈述,一到了咏叹调就完全和情节没关系,皮肉脱节,水乳不融,光看演员在舞台上煞有其事地吼,台下的观众无动于衷。这样的歌剧渐渐没有多少人爱看。 罗西尼就是在这样的意大利歌剧萎靡和政治上黑暗的双重挤压背景下出场的。他当然没法完成挽救狂澜的历史重任,但他毕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还要靠写歌剧吃饭的话,就得和过去的东西不一样,就得写现在人们喜欢的东西。这个朴素的想法,使得他歪打正着地成为了意大利歌剧转折时期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05.歌剧《塞密拉米德》序曲。 创作于1822-1823年,根据法国作家伏尔泰的同名悲剧创作。同年于威尼斯费尼契剧院首演,是罗西尼最后一部意大利歌剧。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版本。选自DG唱片公司1985年发行的专辑《罗西尼和苏佩:序曲》。
Herbert von Karajan 12:08
132 Gioacchino Rossini: Il Turco in Italia (Critical Edition: Margaret Bent), Act 2 - Squallida veste...
罗西尼 歌剧《意大利的土耳其人》第二幕:《美丽的黑发和裙子,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 罗西尼是意大利歌剧创作的天才,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迷。 他在37岁创作出《威廉退尔》后,就再也没有写新的歌剧,金盆洗手,彻底告别了音乐家的生涯。为什么罗西尼在37岁正当年而且是创作的巅峰状态时突然放弃了歌剧写作? 朗多米尔这样说:“罗西尼对于自己的艺术,并没有给以应有的尊敬和热爱。他把它看做商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他的努力。他滥用了他那敏捷的才能,他有时写下那样纯洁明朗的旋律,有时也写出那么平庸的乐句。”他不是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音乐家,绝不故作清高,他看重市场,他懂得经济学关于成本收益的基本原理。 罗西尼的后半生是以吃喝玩乐著称的,他有的是钱,可以随意挥洒,来补偿一下童年的凄惨。他在勃伦亚乡村养猪,采集松露,在巴黎开了一家名为“走向美食家的天堂”的餐馆,亲自下厨,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据说他最拿手的一道菜叫作“罗西尼风格的里脊牛肉”,关于罗西尼的菜铺,今天仍然被饕餮之徒津津乐道。 罗西尼晚年,人们筹巨资准备在米兰为他建一座雕像,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只要他们肯把这笔钱给我,我愿意在有生之年,每天都站在市场旁的纪念碑的石头台子上。” 罗西尼,一个时代的巨匠,已经彻底走到头了。 14.歌剧《意大利的土耳其人》第2幕:美丽的连衣裙和黑发,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 罗西尼于1814年创作的二幕歌剧,同年8月14日在米兰斯卡拉大剧院首演。 赛西利亚.巴托丽演唱版本。米兰斯卡拉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指挥:里卡多.夏伊。选自迪卡唱片公司2002年发行的专辑《赛西利亚.巴托丽的歌唱艺术》。
Cecilia Bartoli 07:07
133 Amilcare Ponchielli: La Gioconda, Act 3 - Dance of the Hours
● 蓬基耶利 《时光之舞》(歌剧《歌女乔康达》第三幕) 四幕歌剧《歌女乔康达》(也译作《乔康达》)首演于1876年,根据雨果名剧《昂基洛,帕杜的暴君》改编 阿米尔卡雷.蓬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1834-1886),意大利作曲家,意大利近代歌剧运动的发起人和先行者,他的歌剧在不影响人声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管弦乐的表现力 斯特拉摩尔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布鲁诺.巴托莱蒂 选自迪卡唱片2008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古典休闲名曲选集》。虾米评分9.7
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07:46
134 奥芬巴赫:康康舞曲
● 奥芬巴赫 《康康舞曲》(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天堂与地狱》)) 首演于1858年,被称为历史上第一部以完整长度演出的古典滑稽歌剧,也被认为是对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犹丽迪茜》的搞笑模仿和尖刻讽刺。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都创造过同样题材的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犹丽迪茜》,这两部歌剧都是西方歌剧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将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成喜剧。《康康舞曲》出现在第二幕,描绘地狱的场景。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版本 选自《2008-2011年演奏实况合集》。虾米评分9.8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02:49
135 Jacques Offenbach: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excerpt From Gaite Parisienne
奥芬巴赫 《康康舞曲》(轻歌剧《地狱与天堂》,也译作《地狱中的奥菲欧》) 选自ABC唱片2011年发行的专辑《极致立体声6号:庄严》。虾米评分9.7
Various Artists 02:16
136 Jacques Offenbach: Les Contes d'Hoffmann, Act 2 - Belle nuit, ô nuit d'amour
奥芬巴赫 《船歌》(歌剧《霍夫曼的故事》) 奥芬巴赫的最后一部歌剧,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小说改编,未完成,由法国作曲家吉罗续写完成。 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出生于德国的法国犹太作曲家,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代表作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罗格什坦公爵夫人》和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遗作)。第三幕中的《船歌》,描写威尼斯美丽夜景“迷人之夜,爱情之夜”,经常作为独唱在音乐会上演出 琼.萨瑟兰演唱版本 选自迪卡唱片2007年发行的“极致系列”《极致:歌剧选集》。虾米评分9.8
Huguette Tourangeau 04:18
137 Dein ist mein ganzes Herz
● 雷哈尔 《你是我心中的挚爱》(歌剧《微笑王国》) 三幕歌剧《微笑王国》(《微笑大地》)于1929年柏林首演。故事讲述中国王子与维也纳伯爵女儿的爱情,剧中《你是我心中的挚爱》今天在音乐会上仍然是经常演出的曲目。2008年多明戈接受采访时说他的舞台理想就是将《微笑王国》带到北京,演唱他最心爱的这首《你是我心中的挚爱》 勒内.科洛(1937- ,德国歌剧男高音歌唱家,以演唱瓦格纳作品而闻名)
Rene Kollo 03:33
138 You Are My Heart's Delight
雷哈尔 《你是我心中的挚爱》(歌剧《微笑王国》) 弗朗兹.雷哈尔(莱哈儿)(Franz Lehar,1870-1948),匈牙利作曲家,代表作轻歌剧《风流寡妇》(1905),作有《微笑王国》《风流寡妇》等轻歌剧19部 普拉西多.多明戈演唱版本
Plácido Domingo 03:28
139 Franz Lehár: Die lustige Witwe (II. Zwiter Aufzug) - Valse
雷哈尔 《风流寡妇圆舞曲》(轻歌剧《风流寡妇》第一幕) 作于1905年,是雷哈尔最成功的作品 选自DG唱片2008年发行的专辑《卡拉扬DG唱片录音全集(卷5.5 1970-1972)》
Herbert von Karajan 02:17
140 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Overture Russlan and Ludmilla
● 格林卡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人。曾经的俄国国歌《爱国曲》就是格林卡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歌剧《伊凡.苏撒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马德里之夜》、《阿拉贡霍塔》,歌曲《云雀》等。 作于1837-1842年,根据普希金诗歌改编的五幕歌剧。歌剧的序曲写得尤其出色,是今天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还被改编成轻音乐和各种器乐曲。序曲音乐成功地展示出歌剧的主题思想,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04:57
141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Eugene Onegin, Op.24 / Act 2 - (Scene 2) Introduction, Scene and Aria. "Nu
● 柴可夫斯基 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Op.24) 作有歌剧10部:《总督》(《司令官》)Op.3 《伏尔加河上之梦》,1867-1868 《乌亭》(《乌丁娜》)(毁),1869 《禁卫军》(《骑兵卫队》、《卫兵生活》),1870-1872 《铁匠瓦库拉》,Op.14,1874,后修订为《女鞋》或《奥克萨纳的任性》 《叶普盖尼.奥涅金》,Op.24,1877-1878 《奥尔良少女》(《圣女贞德》),1878-1879 《马捷帕》,1881-1883 《女巫》(《女妖》),1885-1887 《黑桃皇后》,Op.68,1890 《约兰达》,Op.96,1891 01.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Op.24)第二幕 第2场:场景和咏叹调“怒,嘘嘘” 创作于1877-1878年,根据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改编成三幕歌剧,1881年莫斯科大剧院首演,1884年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演。 尼尔.施科夫(美国男高音歌唱家)饰演连斯基;乐队: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指挥:詹姆斯.莱文 选自DG唱片公司1998年发行的专辑《柴可夫斯基:叶普盖尼.奥涅金》
neil shicoff 10:11
142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Pique Dame (Pikovaya Dama) - Overture
柴可夫斯基 歌剧《黑桃皇后》序曲 柴可夫斯基的两部最著名的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均出自俄罗斯伟大诗人、作家普希金(1799-1837)。但两部原著的性质有很大差别,《奥涅金》是长篇叙事诗,容量丰满而复杂;《黑桃皇后》是短篇小说。改编成歌剧两者转换方式恰好相反:歌剧《奥涅金》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删减,而《黑桃皇后》则做了很大扩充,增加了情节和人物,丰富了许多细节。 瓦列里.捷杰耶夫指挥基洛夫管弦乐团演奏版本。选自菲利普唱片公司1993年发行的专辑《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
Kirov Orchestra 04:11
143 Alexander Borodin: Prince Igor, orch. Glazunov (1865-1936), Act 2 - Polovtsian Dances
● 鲍罗丁 《波罗维茨人舞曲》(歌剧《伊戈尔大公》(《伊戈尔王》)第三幕 合唱) 亚历山大.波菲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firyevich Borodin)(1833年生于圣彼得堡;1887年卒于圣彼得堡)。俄罗斯作曲家。“强力集团”成员,俄国亲王(格鲁吉亚王子Luka Gedevanishvili)的私生子。自幼显示出对音乐和科学的才能,创作钢琴曲和长笛协奏曲。1855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及外科学院,1862年被任命为医学学院化学副教授,1864年起担任教授。1862年与巴拉基列夫相遇,业余时间继续学习音乐。鲍罗丁风格中的旋律独创性及和声独创性在《伊戈尔大公》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到,但第2交响曲、两首弦乐四重奏和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使他名传后世。 04.鲍罗丁《波罗维茨舞曲》(根据歌剧《伊戈尔王》同名女声合唱改编) 歌剧《伊戈尔王》(《伊戈尔大公》《鞑靼舞曲》)(Prince Igor)是鲍罗丁根据12世纪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改编并作曲,生前未完成,去世后由同为“强力集团”成员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以及格拉祖诺夫共同完成了整部歌剧。故事讲述12世纪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戈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的故事。 选自迪卡唱片2006年发行的“极致系列”28《极致:辉煌古典音乐选集》。虾米评分9.8
bavarian radio chorus 11:36
144 Modest Mussorgsky: Khovanshchina - Act 1 Prelude "Dawn on the Moscow River"
● 穆索尔斯基 《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歌剧《霍万兴那》) 莫杰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年生于普斯科夫的卡雷沃;1881年卒于圣彼得堡)。俄国作曲家。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五人团”)中最富创造力的作曲家。5岁起学习钢琴,7岁时能够演奏李斯特的作品,10岁在圣彼得堡从师海尔克学习钢琴。但他父亲不希望他从事职业音乐工作,13岁被送入圣彼得堡军官学习学习,毕业后担任禁卫军少尉。结识巴拉基列夫,在其鼓励下接受正规音乐教育并开始音乐创作。但由于在士官学校染上酗酒恶习,无法集中精力,最后被工作部门辞退,歌剧《霍万兴那》和《索罗钦集市》都未完成。 09.穆索尔斯基《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歌剧《霍万兴那》前奏曲) 歌剧《霍万兴那》作于1872-1880年,穆索尔斯基生前未完成,1882年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续写完成。讲述19世纪发生在莫斯科的禁卫军叛乱,叛军首领名为霍万斯基(Khovansky),故称“霍万兴那”,意为“霍万兴那之乱”。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描绘了莫斯科的清晨景象,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版本。选自“索尼古典音乐”1997年发行的专辑《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等》
Claudio Abbado 06:28
145 印度客商之歌
●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印度客商之歌》(歌剧《萨阔特》第四幕) 描写萨特阔的大船启航前各国客商汇集的场面,原为印度客商的唱段,后被改编为大提琴、钢琴、小提琴等器乐小品而单独演奏 歌词大意: 海洋里有着数不清的珍珠, 深山中藏着数不清的宝藏, 神奇的印度在远方。 明晃晃的海上,有块宝石闪光, 上面栖着神鸟,是个人面凤凰。 她迷人地歌唱,唱着乐园天堂; 她一展开翅膀,就能遮住海洋, 谁若听到她唱,会把一切遗忘。 …… 新雅室内乐演奏。选自“恒大音乐”2017年发行的专辑《世界古典音乐名著》
新雅室内乐 05:35
146 Johann Strauss II: Die Fledermaus - Overture
● 小约翰.斯特劳斯 轻歌剧《蝙蝠》序曲 1874年于维也纳剧院首演,由2部戏剧改编:德国剧作家尤利尤斯.版纳第的喜剧《监狱》和法国喜剧《通宵宴会》。是全球上演频率最高的轻歌剧,也是众多著名歌剧院新年演出的保留剧目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录音 选自DG唱片2007年发行的专辑《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虾米评分9.9
Herbert von Karajan 08:47
147 Suppé: Leichte Kavallerie, Ouvertüre
● 苏佩 轻歌剧《轻骑兵》序曲 轻歌剧《轻骑兵》首演于1866年,这部歌剧本身已基本上不再排练上演了,但被改编成管弦乐的序曲却广为流传。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几乎由奥地利本土的施特劳斯家族承包,或有出现的“外人”就是苏佩。本曲即为201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唱曲目 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2013年新年音乐会现场录音 选自索尼古典音乐2013年发行的专辑《维也纳新年音乐会2013》。虾米评分9.6
Wiener Philharmoniker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