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人收藏

共16首歌曲

标签
#世界上最动听的歌 #New Age #新世纪 #欧美 #轻音乐 #音乐天堂 #唯美
创建者
Desperado
更新时间
2016年01月03日

歌单介绍

写在前面:

其实虾米已经有这张精选集了,但是由于虾米的一些变动导致那些精选集有部分试听都已经失效了,联系制作人修改,但是制作人们也都销声匿迹了,怎么办?自己重新做一份吧,“再版”一下,呵呵。

专辑中文名: 天籁之声——世界上最动听的歌

专辑英文名: The Best Songs Of The World

出版社: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ISRC:CN-E24-2001-513-00/A.J6

发行时间: 2001年

CD1: http://www.xiami.com/song/showcollect/id/10515099

CD2: http://www.xiami.com/song/showcollect/id/10516079

作为《音乐天堂》特刊,《世界上最动听的歌》系列的内容实际是将某一门类的音乐精品专门收录,比如前面的摇滚乐,现在新世纪音乐,将来也许还有电子舞曲或者是民谣、乡村甚至古典歌曲。世界上的歌曲有这么多种,世界上动听的歌曲有这么多首,并不是一本或者两本书就能记载完全的。而《音乐天堂》所做的并非与《世界上最动听的歌》相同,前者是杂志,是将欧美的流行音乐和新的、好的音乐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作一个介绍,侧重点是时效性。

欧美乐坛是当今最为繁盛的音乐乐土,每年出现的艺人歌手多到不计其数,可以说它每一分钟都有一张新的唱片产生。当然这中间有很多音乐并不是那么出色,很多甚至可以归入垃圾音乐的范围,但其中只占少数的精品就已经超过了一本薄薄的、两个月才出一本的《音乐天堂》所能承载的范围。比如现在西方流行音乐的主流主要是四个部分:POP、R&B、ROCK和本书介绍的NEW AGE,这四个类型当中两个在前两年已经有了一个小结,这样才造就了《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实际上这样的小结相对浩如瀚海的乐坛经典最终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的《音乐天堂》与《世界上最动听的歌》不但没有任何冲突,相反,他们之间只存在互补的关系。

新世纪音乐是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以动听的音效,美妙的旋律,沁人心脾的氖围,令众多的音乐爱好者着迷不已。市面上也有很多的新世纪音乐集子,但真正将新世纪音乐从音乐到文字进行一个比较系统介绍的书还没有过。这次我们《音乐天堂》的编辑部倾心制作出这本关于新世纪音乐的专集.便以聆听音乐为出发点,比照文字,尽量让更多的乐迷能深入了解这种音乐,并对这种音乐的具体聆听有一个基本完整的概念。

虽然我们努力的作出了这本新世纪音乐的专集,但我们的目光毕竟是比较局限的,在国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书的本身如果有一些缺陷还希望广大的歌迷乐迷能够原谅并协助指出.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全体编辑部的同仁说一声,谢谢!

旅游在路上,总是能遇见很多喜欢感叹的人,他们中有些画家,有些诗人,还有些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当然路上遇到的更多是平常人,一些奔波经营的商人,一些出差在外的行者,还有外出紊食的打工者,有时候运气好的话还能遇上为了爱情而飞奔的青年。无一例外,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追求,有什么样的家世背景,钱很多或者很穷,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只是一个旅人,从某处出发,到某处下车的旅人。最疲倦的时候他们会对你——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说一些话,一些从来不想说的故事,一些无由的叹息,或者一些隐藏在心底最深的回忆。旅途上人与人的距离特别容易拉近,每个人都是过客,旅途中的友谊就是昙花,只有瞬间而没有永恒。在路上走久了心中自然会沉淀很多的故事,那是来 自各地的最真诚的故事,它发生在你经过的每个小地方。 在车上你甚至能发现车上的每个角落好象都记录着—次惊心动魄的爱情或者一场悠远的惨情往事。世间的所有形容词在这些故事前面都显得很苍白很无力,毕竟语言永远无法准确形容出时间长河的任何一个瞬间。车声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曲,讲着没有终结的故事,有时候我会觉得车声跟自己挚爱的音乐是一样的,天长日久中,它不停的在你的心中奏响的都是同样的七个音符。也许人生的旅途中始终能回响在心中的也不会太多,只是那七个音符而已。


歌曲列表

# 歌曲 艺人 时长
01 Feel
Michelle Tumes是一名生于澳大利亚Adelaide的现代基督乐歌手兼创作人。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几岁时接受了两正统古典钢琴教育,从此立志以音乐为业。在她省吃俭用的妹妹资助下,她录制了一盘样带,并很快被一家澳洲唱片公司看中。不久迁居美国,随即替Jaci Velasquez写出了基督乐榜冠军歌“If this world”。但作为个人发展,她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1998年人签约Sparrow公司推出首张个人专辑《Listen》,由两获Dove Award大奖(一项New age界权威的奖项)的Charlie Peacock监制。除了这首“Feel”以外,Paease Come Back等也成为大热。她也因此获当年Dove Award最佳新人奖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短短几年内就推出6张专辑。 融合了教堂的正大恢宏气氛的这首歌曲或多或少的汲取了现代流行音乐的一些精华元素。比较突出的是歌曲使用的节奏部分,虽然摇滚音乐属于音乐中和思想意识上都很离经叛道的音乐,但歌曲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并没有因此而局限对更适合表达的音乐方式的使用,“Feel”使用的节奏正是摇滚乐通常倚赖为中心的摇摆节奏。乐曲如同其他的新古典主义歌曲一般,大量的弦乐组成了伴奏的和声主题,整体效果非常的突出,淋漓尽致地将面山临海毫无退惧的心理感受凸现在外。音乐上丰富的层次是这处歌曲最优胜的地方,在歌曲中间的停留处,多架键盘架设出一个巨大而凝实的空间,而其他的音乐遽然安静了下来,留下一丝弦乐悠然远渺。取材自现代音乐电声乐器的浓重由贝司声浓厚有加,而这也是歌曲之所以被称为新古典的原因所在--和声是古典的,而乐器演绎却是绝对现代的手段。
Michelle Tumes 03:13
02 Bonnie Winds
Bohinta由来自都柏林的兄妹Mratin Furey和Aine Furey组成。虽然至今只出过一张专辑《Sessions》,但Fuery家庭在爱尔兰的音乐界已久负盛名。Aine拥有一副天使般的嗓音,其个人专辑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流行榜上常名列十大。而Mratin不仅也是名出色的歌手和创作人,还擅长口哨、吉他、和他父亲赖以成名的Uilleann笛。除个人事业外,Furey兄妹在Bohinta之后,还一同加入到一支名叫Headhunters的大乐队中。最近,两人又再走进New Age前辈Peter gabriel的Real World录音室,筹备他们2001年新专辑,令欣赏他们交织爱尔兰和凯尔特风情的音乐的众多乐迷们期盼不已。      这首“Bonnic Winds”,取名自1998年8月26日正面吹袭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场热带风暴。这场时速高达115英里的大风造成三人死亡,卡罗莱纳、维吉尼亚、诺福克和乔治亚州方圆400英里遭受严重损失。北卡更被宣布为灾区。无情的自然灾害在艺术家的心灵里也掀起了波澜。除Bohinta外,不少歌手都作歌纪念。      凯尔特音乐悠远绵长的风笛是普通人对这一音乐的最基本概念,然而Bohinta的音乐却这种音乐形式更多的综合使用在音乐的制作当中。毫无疑问的是,歌曲“台风班妮”中基本上使用的是原声乐器,但他们将一些凯尔特人最传统的乐器比如风笛、口琴、小提琴统统进行了协调处理,使之在音乐以外能滋长出更多质朴与纯净的味道。如果是新世纪发烧友来听这首歌曲,不难听出HDCD的完全数码化处理将歌曲的原声音质最大的保留了下来。这首歌曲由于是出自正宗的凯尔特人的手中,所以无论从音乐的结构还是音乐乐器的编排上都集中表现出浓郁的凯尔特的感觉,从开始时的男声演唱,后来的女声以及间奏部分恰到好处的风笛的吹奏,都是纯正凯尔特方式,这更显示出凯尔特音乐世家的分量,毕竟民间音乐讲究的还是时间淬炼和其源远流长的传统。
Bohinta 04:38
03 China Roses
Enya的名字是与现代NewAge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从八十年代出道至今,Enya以其独特的风格将爱尔兰音乐的精髓融入到新世纪音乐当中。或许是上帝刻意的安排,声带的受损却反而赋予了Enya独特而空灵的嗓音;典雅而华贵的外形也让她天生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群艺术风范。 在Enya的大部分作品当中,特别是她的成名作中类似古典交响音乐结构宏大铿锵有力的作品占了绝大部分。然而这并不说明Enya是那种古板或者一身凛然正气的大侠式音乐人,细听Enya的歌曲不难发现,其实她是很有女人味的。这首“中国玫瑰”(月季)将一种凄婉的气氛贯注于歌曲的情景当中,无论细水慢流的节奏还是背景密不透风的竖琴键盘合成器的伴奏,甚至包括Enya自己的演唱都有股子悠远而清冽的感伤味道。然而Enya惯有的冷静的节奏推进又将歌曲带进感性的诗境,远远传来的仿佛已经不是一些音乐的组合,玲珑清晰而绿意葱茏的图画早已将我们陷身当中,当音乐慢慢止息,人仍然停留在那诗意的感受中。
Enya 04:50
04 Beyond the Invisible
Enigma!谜一般的音乐…… Enigma!一种难以形容的声音…… Enigma!带来令人神往的意境与旋律…… NewAge音乐爱好者都应该非常熟悉“Enigma”这个标志性的音乐品牌,但大多数听众却很难对Enigma的音乐轻易地来一次概括或者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Enigma源自于希腊文,英语解释为“谜,不可思议的东西”,因此很多国内听众甚至媒体将Enigma称之为“谜乐团”或者“英格玛乐团”。其实这个称谓并不确切,Enigma只是一个“project studio(策划制作组)”,而非由若干固定演唱成员组成的乐团。但是这个project studio却有一个唯一的核心--Michael Cretu,Enigma系列的幕后制作人。 Michael Cretu便开始朝着自己理想的王国迈进,自己写作,并且在不少作品中动用了两种非常奇特而且不为世人熟知的声音--秘鲁风格的排萧和由修道士演唱的类似格里高里圣歌风格的旋律,编曲上再衬以洒脱、懒散的Disco节奏,由此构成了Enigma极富个性的基本框架。 Enigma的音乐讲述的更多不是音乐或者故事情节,取代这些的主要还是创作人Cretu的电子意念以及对欧洲古老文明的向往与好奇。他的做的音乐与宗教的差距相当大,宗教的目的是以人文的方式将生活中不可解释的现象做出对应的引导。而Crrtu的音乐完全是将这些发生在人们生活中或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音乐的异化阐述。即如他的歌词中所写,对生命起源与终结的探索,试图超越生命的肉体限制,得到更多的现有思想或者已知空间外的感知。毋庸置疑的是在音乐手段上Cretu追求的绝对是最尖端科技,当然这与德国人对科技的发展追求民族性有关,稍微了解现代音乐历史的都知道现代电子音乐的兴起,德国绝对是最重要也是最先锋的国家。
Enigma 05:00
05 Scarborough Fair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还登上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莎拉.布莱曼说:“我对于自己多变的声音表情,感到极为自然,这种表演可以说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感到所有的事物都能合而为一:我的声音、我所演唱的音乐类型、我自己的真实面、以及人们对我的印象,这一切都极为协调。过去我曾经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定位,一种属于我自己的音乐风格。最后,我真的找到了。”Angel唱片公司为莎拉.布莱曼出过《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重回失乐园》(EDEN)与《月光女神》(La Luna)等三张重要的专辑,制作人都是法兰克.彼得森。这些作品也反映出莎拉.布莱曼的艺术眼光,以及她为了转型而付出的努力。当时她离开了如日中天的音乐剧事业,而她根本已是韦伯音乐剧中许多角色的代名词;经过了挣扎与自我的重新定位,布莱曼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莎拉.布莱曼在音乐上的成就,已经达到其它所有女歌手所无法企及的境地:她在流行、古典与跨界音乐等乐坛的成绩都可谓登峰造极,在世界各国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新专辑势必再度造成轰动。 (资料来自短歌行)      以朴素主义的民谣而赢得巨大名声的保罗.西蒙在其音乐的制作生涯中最终迷上了新世纪的韶光,据说他来中国演出过,而这首早年两人组合时期的代表作则是他演出时展现新手段的重头戏。十年后,新世纪天籁歌后Sarah Brightman将捡了起来,也依葫芦画瓢,以完全现代的方式演唱出来,并收录在她个人的翻唱专辑《月光女神》当中。可以这样说,在无数翻唱这首超级经典歌曲的人当中,Sarah Brightman的嗓音条件绝对是数一数二,然而音乐与嗓音条件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比例关系既嗓音越好,音乐就越动听。世界上嗓子好的人多的是,她的优势不光是嗓子,她对音乐的把握能力才是她最终从一个歌剧演员成为超级歌后的绝招。
Sarah Brightman 04:11
06 Veni Domine
1982年,捷克女歌手Bara Basikova在华丽摇滚乐队Precedens的帮助下开始她的音乐生涯。当时她年仅18岁。乐队的灵魂人物Jan“Sahara”和Hedl、Martin Nemec负责她的同名专辑的词曲创作。Nemec的Techno-pop风格尚算中规中矩,但Hekl的词未免过于艰深晦涩,因此这张唱片并示引起太多重视。反倒是作为一名演员和名模,Bara很快取得了成功。1995年在捷克歌剧《耶酥基督》中饰演玛丽,才让人真正认同她的歌唱天赋。之后的几张个人专辑在强大的创作、制作阵容帮助下,终于奠定其国际化歌手的地位,也让世人有机会认识到来自捷克的本土音乐。
Bára Basiková 03:47
07 NS2000
生于1921年,现年84高龄的郭英男老人是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长老。1994年著名的Enigma乐队制作之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曲“Return to Innocence”,便是采样了郭英男一曲“Jubilant Drinking Song”中质朴的嗓音。而他超凡的曲风,也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位硕果仅存的资深音乐人。1998年的首张个人专辑《Circle lf Life》,请来了Deep Forest的制作人Dan Lacksman操刀,为原始不加造作的音乐注入了震撼人心的节奏,使台湾的地方音乐,不仅在日本掀起一股旋风,更正式迈向国际乐坛。这首“Ns200”是郭英男为朝日电视台“News Station”所改编演唱的全新主题曲,加上多位阿美族长老(马兰吟唱队)的美声合唱,便原作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更焕发出澎湃的生命力。
郭英男 04:11
08 Tri Martolod
资深凯尔特竖琴演奏家、布里多尼(Breton,法国地区名)音乐先驱、歌手Alan Stivell在他还是用原名Alan Cochevelou时,就已出版了6张EP及单曲唱片。其中首张EP在1959年面世时他才年仅15岁。1966年起,他开始经常出入巴黎的美国音乐会所,并对G.Allwright/J.Wright/R.Mason及S.waring等美国乡土音乐家的风格情有独钟。他的歌曲惯于围绕大海、风、花等类型的主题,把嬉皮士带给美国的理念带到了法国。最终他得到了大唱片公司的青睐,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出版了多不胜数的专辑。但直到80年代,他的名声才随New Age浪潮的兴起而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许多早期的作品纷纷被再版发行,像Date Bush和Shane Mcgowan这样的著名乐手也来与他合作。甚至不少New Age界的后起之秀也翻唱他的一些经典曲目向他致敬。1993年,他出版了精选集《Again》,里面收录了包括“Tri Mortllod”在内的17首经典旧作的重新演绎版本,为他数十年默默耕耘作了一个圆满的小结。但他并未在此止步,直至今天仍不断有新作推出。 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音乐家最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是钱,还有一些人会测度他们最想的是荣誉,还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会说他们是希望名利双收。而真正的音乐家他们终生追求苦苦等待的却是将自己的音乐作成唱片,然后在世界上买出几万几十万几百万。说起来这好象也高雅不到那里去,他们索求的还是世人所追求的那些。如果有人这样去看一个真正的音乐家的话他将大错特错,那些升官发财的想法只适合一些希望错流行音乐或者其他音乐成为富豪的人,真正的艺术家计较的并不是唱片热卖后的银子问题,而是唱片销量所带来的人们的认同感。没有喝彩的艺术家才是最孤独的,一个艺术家渴求的不就是将作品带给世人吗?虽然很多的音乐家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没有一声喝彩,但他们至少做过、努力过,而这些才是喝彩的产生幸福感的源头。Alan Stivell的音乐,大家去品听,但要评论的话笔者只能说--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艺术家。
Alan Stivell 03:25
09 Father, Hear The Prayer We Offer
生于音乐世家的两兄妹Sarah Lacy(歌曲创作及主唱)和Rchard Lacy(乐器编排)从小就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历程。但很快他们就发现需要注入新创作源动力,但始终难以找到合适的搭档。直至数年以后,创作人、吉他手David Bird搬到他们镇上,并手录制自己的弥撒曲样带,Richard作为礼拜乐园的一员应邀成为了录音师,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随后Richard又召来两位乐手:他在社区基督青年营时的同伴低音吉他手Jon Large,和原在Iona和The Psaim Drummers乐队的鼓手Terl Timothy Cardew Bryant。由于他们信息附近有个地区被当地人简单地称作The Bride(桥),而Jon的老家在英格兰坎布里亚郡旁的伊甸谷,于是他们决定以Eden’s Bridge(伊甸桥)作为自己团体的名称。 当他们准备好一个专辑并与EMI唱片公司联系时,令他们惊奇的是,EMI打算并不是只给他们发行一张,而是一个系列的专辑,并且为了人们易于接受这支名不见经传的乐队,要求他们也要演唱一些别人的作品,但可以用他们自己的风格来演绎。结果,就在两年半内出现了一套六张的凯尔特基督音乐系列。这套封面上的“Celtic”字样比乐队名还抢眼的唱片,由于其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再加上反映西北欧的凯尔特人民在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时期的生活状况的歌词,旋即获得了成功。这友相当英国本土化的乐队,也由此走向了世界。“Father,Hear The Prayer Woffer”选自他们我、获美国2000年Dove Award提名的专辑《Reflections On Hymns》。 成为一支凯尔特风格的乐队并不是什么难事,将节奏掌握好,把乐器找过来练上几天就成了,但是要成为一支演奏纯正的凯尔特人音乐的乐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需要强烈的民族底蕴,对文化的了解,对凯尔特人文明的深刻体会。音乐不是路边随便长出的野花,没有浇灌是无法茁壮起来的。伊甸桥乐队凭借自己深刻的民族底蕴和音乐功力将凯尔特音乐现代化演绎出来,无论是风笛还是竖琴或凯尔特的唱腔,将凯尔特的字样印在他们唱片封面上绝对是无可非仪的。
Eden's Bridge 04:48
10 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
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竖琴演奏家Kim Robertson最初是在交响乐团中演奏传统的踏板竖琴的。70年代中期,她在佛蒙特州经历一次竖琴训练后,开始迷上了凯尔特竖琴及围绕它所写的音乐类型。随即她致力于挖掘这种乐器的潜力,并逐渐发展出一种独到的、即兴的并且与演唱紧密融合的演奏风格。除自己的录音作品外,她还与Singh Kaur一道共同创作侧重冥想和治疗作用的音乐。 Robertso频繁地在美加和欧洲的山间、豪华游轮和草根阶层的乡村俱乐部中巡回演出。她还开办凯尔特竖琴的讲习班,但与教授演奏技巧相比,她更注重于演奏者自身素养的提升。至今她已出版了11集这种类型的教程和3辑教学录像带。她的20张唱片也使她成为New Age乐坛当今最受欢迎的竖琴演奏家。还曾参演电视剧Beverly Hills 90210中的一集。这里的“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出自她1999年的专辑《The Spiral Gate》。 在一些最传统的新世纪音乐家手中,传统音乐正慢慢变革为一种更现代的、更动听的音乐,变虽然是变了,但音乐内核中的民族性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尤其是欧美诸国的音乐家,对于他们竖琴和凯尔特正是与母语处于同等地位的东西,音乐的现代化并没有削弱这种民族性,相反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是从古老的民间歌谣中变迁而来。虽然在他们的努力下音乐形式已经有了彻底的变化,比如这首“同舟共渡”歌词和曲调都是世代相传留下的,但在歌手和演奏者的倾心制造下,古老的痕迹在清澈如水晶的竖琴中显得那样的遥远,确实音乐和音乐的环境已经有了变迁,古老的民间音乐从街头走进了录音室,从市井嘈杂中走向了高保真唱片。吟唱的声音亦从此走进千家万户,直至永久。
Kim Robertson 03:31
11 Espiritu
拥有一副天籁般的声线的Thomas Otten,走上歌唱的历程略带偶然。年轻时想成为生物学家的他,曾在会所里面演奏钢琴,为其他歌手伴奏。当他偶尔在几间酒吧客串开腔后,他的同僚终于说服他改弦易辙,正式成为一名歌者。受命运眷顾的他,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失去童声的高音,反而徒添了成人的厚实音域。他女高音式的男声,能轻而易举地扣动每名听众的心弦。 为了进一步把女高音的优雅和男中音的浑厚完美结合,Thomas Otten不惜花费十年时间,刻苦研习从巴洛克音乐、格里高得圣歌到现代音乐的各种唱法。在曲作家Jeanne Joulain和Frederic Momont的鼎力协助下,这种本应只该天上有的美妙嗓音终于得以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看见介绍之前,听见这首歌曲任谁了不敢相信这是一首由男性演唱的歌。实在太完美了,几乎没有一丝缺陷,无论音质还是唱腔,还是柔软处的转折,还是高亢时的激荡,嗓音总是处理得不温不火、游刃有余。称这要的嗓子为天籁之声几乎没有人会说不。
Thomas Otten 03:17
12 Espiritu Thomas Otten 03:16
13 Freedom Cry
二人组合Deep Forest是欧洲最成功地将Ambient、Techno、Dance/POP音乐元素结合起来的Contemporary Music组合之一。其闲逸流畅的音乐感觉,使人犹如置身法兰西这个“森林深处”。 Deep forest于1992年由两位现居法国的键琴手Eric Mouquet和Michells Sanchea组成,以把电子乐风与来自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俾格米民族音乐有采样巧妙融合而著称。1993年首张同名专辑由曾与Comouflage、Marc Jordan和Cielo Y Tierra合作的碟Lacksman监制,跨越Ambient、Techno、Cance和POP等多个音乐范畴,蕴涵非洲、东欧、拉美及马达加斯加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其中一曲“Sweet Lullaby”更高踞多国乐坛排行榜首,并成为Techno/Ambient House音乐的示范作品。2001年他们推出新作《Pacifique》,其独特的清新风格依然大受欢迎。这里选录的一首Freedom Cry,取材自广为流传于旅居匈牙利的罗马尼亚人中的传统音乐,朴实感性的人声,诉说着一个身陷囹圄的男子思念远方的爱人,如泣如诉的情感,令人久久无法忘怀。此曲亦曾被用作本田“Civic”汽车的广告曲。 来自丛林的声音能代表什么样的东西呢?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国家地理杂志的专题节目。当个胆色过人的记者面对猛狮野豹,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手持机器争取找到最惊骇最野性的那一点美时,总非常的感动。原来占有美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在丛林中的找寻美的刹那,它充满疟疾、蚂蝗、不知名的毒虫,猛兽,以及种种天然的危险。但就在这样的林间深处总是有人能找到比这些危险更令人震撼的世界。将Deep forest作为乐园的名号是毫无问题的,但最重要的是这名称代表的是一种做音乐的方式,在深林中寻找最自然原始的声音、歌曲、旋律和感觉。新世纪音乐的形式注定他是追求最自觉的音乐形式,在这首典型Deep Forest歌曲的开始,震撼人心的语言与曲调将密林深处的呼喊,对天空的由衷叹息换成彻底非洲化的声腔,歌曲此后的声音、歌词、伴奏从此刻起只是成为陪衬。
Deep Forest 03:19
14 Gwerz ar Vezhinerien
出生在60年代的法国Finist e re北部,Denez Prigent从小就在他祖母的影响下喜欢上了布里多尼音乐,对Gwerz风格更是情有独钟。这份对音乐的热忱甚至使他一度放弃高中课程。14岁时他搬到了布里多尼中部。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他终于赢得首个Dan ha Diskan音乐大奖--布里多尼地区最重要的奖项,并在次年得到一个教授音乐的职位。这使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生活中去。1986、1990年他再次两夺布里多尼音乐的奖项。为了再攀高峰,1992年他力争到了参与里昂的一场大型摇滚演唱会的机会。这次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很快他的声誉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像他的前辈Alan Stivell一样,他也提倡不要过分拘泥于布里多尼音乐的旧传统。成名之后的他更广泛地与各地的乐手开展合作,进一步促进法国自己的音乐走向世界。这首“Gwrz Ar Vezhinerien”选自专辑《Ar Gouriz Koar》。 布里多尼只是法国的一个北部小区,而法国的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福建加浙江那么大,这首难以翻译的歌词当地人的一种方言。而这首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的音乐性。这是完全民间方式制作的歌曲,没有任何伴奏,没有任何人和声,没有人装饰,一切都在质朴当中进行。演唱者的嗓音和歌曲本身的民族色彩和旋律就是一切,那么我们能如何评论这样的歌曲呢?如果有人想搞清楚什么是天籁的话--这就是了。
Denez Prigent 04:27
15 Prayer
神秘园Secret Garden是一支组合。负责创作、监制和键琴的Rolf Lovland生于挪威南部的克里斯蒂安桑,在当地的音乐学校接受教育,后在奥斯陆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而女小提琴手Fionnuals sherry则来自爱尔兰,并在都柏林学习音乐,在作为荣誉毕业生毕业后受雇于RTE交响乐团。1994年两人组成神秘园后,第二年就以一首“Noctune”在Eurovision歌曲大赛胜出。随后他们的首张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雄踞Billboard New Age榜高达101周之久,并畅销挪威、爱尔兰、美加、澳洲、墨西哥、中国、香港和韩国等60多个国家及地区,屡获金唱片、白金唱片殊荣。 这首歌曲有一种平地而起的平和宁静感觉从歌曲的开始直入人的胸臆,但是神秘园这个乐园所特有的伤感情绪也仿佛在冥冥中左右着他们,尽管不曾将自己的声音化为上帝抚慰世人的恩勉之手,但歌曲前后错落有序的编排,精美的人声和声伴唱,乐园的招牌小提琴都令人为之一醒。歌曲发展到高潮部分时,并没有一般音乐的波澜壮阔声场强度陡然从三十分贝飞到一百二十,它只是稍微增强了一些,从两人合唱增加了一重合唱的声音,变成了四个人,而悠远的笛声和轻悄的钢琴也增强了感情上的哀伤气氛,从而将歌曲整体抬高,直到袅袅升入云间。
Karen Matheson 04:35
16 Ta Muid
(编者按:我猜乐评人应该是看错了,这个乐团是Celtic Spirit,不是Dream) 不记得英国还美国的歌坛上曾经出现过一个Dreams的女子青春偶像乐园,整天胳膊大腿的蹦蹦跳跳,最终因为竞争太激烈,而自己又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所以迅速地被淘汰进了流行音乐的垃圾桶中。而这里介绍的这乎歌曲却不是那个青春飞扬的少女乐园,这是来自宗教重地意大利的一支女子唱诗班。她们的音乐并不是单纯的歌曲,而是某一首在中古欧洲流行了很久的赞美诗。但从音乐的结构上看她们的音乐,无论从伴奏还是乐器表现上都借鉴了很多的凯尔特因素。像歌曲结尾处的小提琴和风笛共同演奏的英格兰舞曲节奏,虽然加进了很多现代的音乐制作方法,但她们还是将赞美诗的气势表现得精彩纷呈。
Celtic Spirit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