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3人收藏
共53首歌曲
---------------------------------------------------------- 序言---------------------------------------------------------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
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
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
奏乐器。下面根据虾米现有曲目暂介绍十五位二十世纪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希望大家
喜欢,谢谢!
安纳.毕斯马(Anner Bylsma),出生于1934年的荷兰大提琴家,他对巴洛克音乐投注了相当多的心力,1976年他成为第一位灌录巴洛克大提琴的演奏家,而且曾经灌录过维瓦第全部的大提琴作品。他所演奏的巴赫无伴奏评价相当高,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却是一位「巷内人」都知道的实力派大师,他两次灌录巴哈无伴奏大提琴曲加上他在巴洛克音乐上的努力,让大家以为他只在巴洛克音乐上钻研,其实巴洛克只是他擅长的类型之一。出身自音乐世家的毕斯马父亲是位长号手、作曲家、指挥家,他们家族中没有人学习过大提琴, 1934年出生的他起初师承Carel Van Leeuwen Boomkamp,在老师身上学到对古乐以及古代大提琴的很多知识,1962-68年间,他在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担任大提琴首席,六零年代早期他与莱昂哈特、布鲁根等古乐名家,一起的组成的Quado Amsterdam,尝试用当代乐器诠释巴赫那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一开始合作毕斯马就觉得事情不对劲,因为不管他怎样轻柔的演奏大提琴,总是会将布鲁根的直笛声「盖掉」,后来他们发现答案是大提琴必须用「肠弦」。毕斯马的琴声充满了人性,他不以速度、炫技、华丽为诉求,展现的是宁静、内敛、沉思的味道,加上其大师风范精彩可期。
西尼格罗(Antonio Janigro,1918~1989)意大利大提琴家、指挥家。出生在米兰,开始学习钢琴,8岁开始学习大提琴,他的老师是乔瓦尼·贝尔蒂,在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1934年来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与巴勃罗·卡萨尔斯在同一院校。于1934年毕业开始表演独奏和演奏与迪努李帕蒂和保罗·巴杜拉-斯科达。西尼格罗演奏明快流利,格调高雅而富于抒情性,以演奏巴罗克时代作品为主。
丹尼尔·夏弗朗(Daniil Shafran,1923 - 1997) 1923年出生在列宁格勒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列宁格勒爱乐的大提琴首席,母亲是钢琴家,在父亲启蒙下六岁习琴。八岁开始在天才儿童音乐学校跟从亚历山大·施特里默尔(Aleksander Shtrimer)学习。两年之后,他作为十个被挑选出来的天才儿童之一,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幸运地继续留在施特里默尔门下学习。同年在一次音乐学院的音乐会中,他演奏了波佩尔(Popper)的两首难度相当大的作品:《春之声》和《精灵之舞》,这是他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他的第一次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公演是11岁那年,作品是《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由英国来访的指挥家艾伯特·科茨(Albert Coates)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伴奏。夏弗朗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他以琴技高超、音色优雅华丽见称,音乐表达充满感情和深沉的内涵,颤音技巧独一无二。另外,他演奏时喜欢用弓尖拉弦,弓毛也调得比较松,这一特色使他演奏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悲凉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艾曼纽·费尔曼(Emanuel Feuermann,1902年11月22日-1942年5月25日),成名于美国的奥地利大提琴家。1902年11月22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科罗亚(Kolomyia),1942年5月25日去世于纽约市,享年四十岁。当费尔曼于西元1935年于美国初次登台时,听众群里甚至也挤满了前来一睹风采的同行大提琴家们。音乐会后的评论里,有一段写着:“对费尔曼先生来说,困难的演奏技巧这个名词并不存在,甚至在那些成名的大提琴大师们都会感觉到踌躇的困难桥段!1938年,一位英国乐评在专门讨论弦乐的杂志《The Strad》上发表了一篇聆听费尔曼演奏会后记,他说“他绝对是当代第一的大提琴家(除了卡萨尔斯之外)。在费尔曼里,你能听到世界首屈一指的壮丽的大提琴艺术!容我说,他是大提琴家里的维尼亚夫斯基。”
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演奏优美动人,尤其那黄金般的音色更具有醉心的魅力。在感情、理智和技巧三大演奏因素方面从不偏 向任何一方,力求完美、精确地表达作品的全部风貌和精神内涵。童年时期开始学大提琴,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19年任莫斯科大剧院乐队的大提琴首席;1921年秘密离开苏联赴德国;师从克伦格尔,1923年起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1928年起开始独奏生涯,与施纳贝尔、弗莱什组成三重奏团;1929年赴美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大获成功,从此名声日盛;曾先后与霍洛维茨、米尔斯坦、鲁宾斯坦、海菲兹组成三重奏团;并与海菲兹合作,举行一系列室内乐演奏会并录製了大量的经典唱片;其演奏技术完美,格调高雅, 音色富于变化。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1945-1987),英国女大提琴家,虽为女性,但演奏不拘细节,洒脱奔放。杜普蕾生于牛津一个中产阶级音乐之家,她母亲是个不错的钢琴家,也是个天才教师。这个法国姓来自她父亲那边源于Channel岛的祖籍。就在她要过五岁生日前,初露音乐才华的她在收音机上听到大提琴的琴声,坚决要求学习大提琴。之后,杜普蕾就学于Herbert Walenn的伦敦提琴学校,十岁时从师于知名音乐家William Pleeth,后来杜普蕾相继跟随瑞士的卡萨尔斯,巴黎的Tortelier,和莫斯科的罗斯托波维奇继续学业。1956年获得Suggia奖。1959年杜普蕾第一次公开表演她的艾尔加协奏曲;1960年她赢得皇后奖杯(Queen’s Prize),1961年在伦敦第一场演奏会成功完成,当时她的大提琴是一把167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一年后她先后演奏了几场埃尔加协奏曲,其中包括第一场后来成为历年传统的英国BBC音乐会。1967年她与丹尼尔·巴伦波因结婚。年底与小提琴手平夏斯·祖克曼的会面促使后来三人组成了一个演出团。并录制了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三重奏。此时,全世界几乎都拜倒在杜普蕾裙下:她与阿胥肯纳吉、帕尔曼、祖宾·梅塔等年轻且充满魅力的音乐家成为了朋友。她本人也成为举世瞩目的最有名的演奏家之一。她于1973年退出乐坛。她试图教授音乐,但是最终因为病症加重,于1987年十月病逝于伦敦家中。
亚诺什·斯塔克(Janos Starker,1924-2013 ),美国籍匈牙利裔大提琴家,斯塔克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波兰人后裔,母亲则是来自乌克兰的移民。他的两个哥哥都是小提琴手,而他则在六岁生日前得到了一把大提琴。斯塔克随后进入布达佩斯的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Franz Liszt Academy of Music),师从阿道夫·希弗(Adolf Schiffer)学习大提琴,并在11岁时进行了首演。斯塔克14岁时进行了他的首场职业演出,曲目是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战后,20岁的斯塔克成为了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和布达佩斯爱乐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但由于他无法取得国籍,因而在1946年离开了处于苏联控制下的匈牙利共和国。斯塔克首先前往维也纳,并参加了日内瓦大提琴比赛。其后他又辗转前往巴黎。在巴黎的一年里,斯塔克录制了佐尔坦·柯达伊的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8号,而这部作品在之前被一些人认为很难演奏。斯塔克因此荣获了法国的唱片大奖(Grand Prix du Disque),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48年,斯塔克移居美国,成为达拉斯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1949年,斯塔克移居纽约,成为弗里兹·莱纳指挥的大都会歌剧院的首席大提琴手。在这里,他首次录制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展示出了高水平的演奏技巧。1952年,斯塔克又成为了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1958年,斯塔克移居布卢明顿,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音乐学院直至去世。在他的教授生涯中,斯塔克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大提琴手,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乐团中。同时,斯塔克自己也在全世界上百场的音乐会上参加了演奏。2013年4月28日,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逝世。
伦纳德·罗斯(Leonard Rose 1918年7月27日- 1984年11月16日)是美国的 大提琴家和教育家。他的父母是来自基辅,乌克兰的移民。伦纳德·罗斯在 20 岁时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加入Arturo 托斯卡尼尼 NBC 交响乐团合作演出。21他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26岁纽约爱乐乐团的大提琴首席。他的学生很多其中包括马友友。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Julian Lloyd Webber)出生于1951年4月14日,是当今最著名的大提琴独奏表演家之一。他是作曲家威廉·劳埃德·韦伯的次子、著名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弟弟。朱利安·韦伯曾在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于1973年在日内瓦完成了其师从法国大提琴演奏家皮埃尔·佛尼尔(Pierre Fournier)的学习生涯。朱利安·韦伯曾与众多的音乐家合作过,其中包括梅纽因(Yehudi Menuhin)、马泽尔(Lorin Maazel)、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索尔蒂(Georg Solti)、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格拉佩里(Stephane Grappelli)、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雷茵(Cleo Laine)等。朱利安·韦伯有很多的录音作品,其中包括曾荣获BRIT大奖的、由梅纽因指挥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此录音被BBC音乐杂志评选为迄今最完美的版本);纽曼(Vaclav Neumann)指挥捷克爱乐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这前三部出现在这次发布的资源里);而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的布里顿大提琴交响曲及沃尔顿协奏曲,则被《留声机》杂志形容为“无人出其左右”的录音。朱利安·韦伯还积极参与音乐教育工作,并于2003年与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和伊夫林·格兰妮(Evelyn Glennie)共同成立了“音乐教育协会”。他每个月也为《每日电讯报》撰写有关音乐及音乐家的专栏稿。鉴于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朱利安·韦伯于1998年荣获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2005年荣获古典FM红奖。1994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研究员,并获英国赫尔大学和泰晤士河谷大学荣誉博士头衔。2001年,罗布逊书局出版了由玛格利特·坎贝尔撰写的朱利安·韦伯传记《与音乐的姻缘》。
保罗·托特里埃(Paul Tortelier,1914-1990 ),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以独奏与室内乐重奏著称。演奏技巧卓越,富有气魄和感染力,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理查斯特劳斯的《堂吉诃德》并受到作曲家本人的高度赞扬,从此名声大噪,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他一生研究的话题,他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融入自己的想法重新编订并出版,成为后世学习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大提琴演奏者必不可少的教科书。在1990年在普拉德音乐节上一口气将巴赫六首无伴奏组曲演奏完,并于同年12月在上课的时候猝死,一生献给大提琴演奏与教学事业,为他的教学演奏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莫里斯·詹德隆(Maurice Gendron,1920-1991)出生法国,法国四大大提琴名家。被视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和卡萨尔斯、傅尼叶、托泰里耶等人齐名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三岁就会读谱,四岁学小提琴,五岁学大提琴,在十一岁还没进音乐院前就已经公开拉奏德弗札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十四岁即拿到尼斯音乐院大提琴组比赛第一名,并开始公演。可惜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并以為人拖地洗窗维生,所幸老师资助他前往巴黎音乐院继续升学,在此他一边送报赚取学费,住在没有暖气的房中,却依然拿下巴黎音乐院第一名,也因此开始结识许多知名作曲家如浦朗克、梅湘等人,同时期毕卡索还曾為他画了一幅肖像。不久他就以西方第一位演出普罗高菲夫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家姿态窜红乐坛,普罗高菲夫更因此给予他三年的独家演奏权。但其实詹德隆在世最為人所称道的演奏曲目,是巴哈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且几乎是继卡萨尔斯之后,拉奏此组曲最知名的大提琴家。虽然逐渐遭世人淡忘,但凡听过这份录音的人,都难以否定詹德隆在巴哈无伴奏詮释史上的崇高地位。他同时也是包凯利尼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的近代首演者。
米沙·麦斯基(Micha Maisky 1948-)史上唯一师从罗斯特洛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两位大师的大提琴家。他具有传奇般的经历;他的外表张扬,激情四射;他的演奏被罗斯特罗波维奇评价为结合了诗意与绝佳的灵动与细致,技巧辉煌,是“年轻一代大提琴家中最杰出的天才之一。他的演奏将诗意、精致的优雅感与强烈个性和辉煌技巧融为一体。”这位1948年生于拉脱维亚的犹太人,17岁便赢得全苏联大提琴比赛的桂冠,翌年又夺得柴可夫斯基大赛大提琴组首奖,并保送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罗斯特洛波维奇。23岁时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前苏联关押劳改1年半,后得到美国富商的赞助,向政府赔偿了“培养费”,才获淮离开苏联。1972年11月7日早上9点,麦斯基乘坐的列车抵达以色列——他一直将这一天视为自己的“重生日”。他将自己看作一位世界公民:“我演奏的是意大利大提琴,用法国的弓子,琴弦是奥地利和德国的,我的女儿生在巴黎,大儿子生在布鲁塞尔,小儿子生在意大利,我开着日本汽车,戴瑞士手表和印度项链,我在任何地方都如同在家一样,只要哪里的人们欣赏和喜欢古典音乐。”他在过去25年中一直是德意志(DG)唱片公司专属签约艺术家,与维也纳和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奥菲欧室内乐团和欧洲室内乐团以及其他乐团合作,相继录制了三十多张唱片。麦斯基是真正的世界级音乐家。他经常参与各种国际音乐节,与他合作过的指挥包括伯恩斯坦、朱利尼、梅塔、穆蒂、马泽尔、列文、阿什肯纳奇、西诺波里、巴伦勃依姆,演奏家包括阿格里奇、鲁普、弗莱尔、彼得塞尔金、克莱莫、巴什梅特、瓦金列宾、文格洛夫、朱利安拉什林等等。他的录音赢得世界性赞誉,曾五次荣获久负盛名的东京唱片学院奖,还被授予德国“回声”唱片奖、巴黎唱片大奖、法国年度唱片奖和格莱美提名奖。
罗斯特洛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1927-2007 )美籍前苏联大提琴家、钢琴家、指挥家,本世纪最著名的大提琴泰斗级演奏家。与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是挚友,世界上很多的作曲家都为他创作作品。1964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65年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大提琴演奏,演奏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音色浓郁,既严谨又高雅,具有火一般 的热 情,富于戏剧性的表现力,他的演奏时而温柔,而富有光彩,时而华丽而辉煌,使听众陶醉其中。罗斯特罗波维奇是20世纪后半叶公认的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对大提琴表现力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尚无人能与之匹敌,在丰富大提琴曲目方面也做出重大贡献——他的演奏吸引了众多名家为他谱写作品,在大提琴史上形成空前繁荣的景象。以后他又以指挥家身份活跃在世界各国舞台上。2007年,当著名大提琴家兼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莫斯科病逝的噩耗传出时,人们悲痛地说:“当今世界最伟大、最神奇的琴弦断了!”
帕勃洛·卡萨尔斯(Babaoluo Casals,1876-1974),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作 曲家,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以惊人的演奏和表现才能,提高了大提琴儿为独奏乐器的地位,在20世纪的大提琴家中,他的贡献最大,成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艺术家。他的演奏颇为迷人,无论在技巧、音色还是音乐表现上都达到了异常高超的境界。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淨,乐句完美,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们许多作品的录音成 为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
皮埃尔·福尼埃(Pierre Fournier,1906-1986),法国大提琴家,本世纪最杰出的大提琴家之一。1906年出生於巴黎一个法国将军的家庭。 童年时代由母亲教他学习钢琴。 9岁因患小儿麻痺症而无法使用钢琴踏板,因而转向大提琴。不久获准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巴泽莱尔(PaulBazelaire)的学生,随后又随赫金(Anton Hekking)学习。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925年在巴黎成功地与爱德华.科洛纳乐团(Edouard Colonne Orchestra)合作演出,由此名声鹊起,开始在欧洲各城市演出。1953年被授予法国国家勳章。他意 志坚强,充满乐观精神,既富理性,又是充满人情, 表演技巧细腻、洗耳恭听练。他的演奏曲目很广包括巴赫的奏鸣曲到现代音乐作品。人们对他的演奏有过许 多生动的比喻。如“大提琴诗人”、“音乐贵族”等。
# | 歌曲 | 艺人 | 时长 |
---|---|---|---|
01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no.1 in G major, BMV1007 - 1.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J.S.Bach: 6 Suites for Cello, BWV 1007-1012》 J.S.巴赫的独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克滕。巴赫的这一套组曲采取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即集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下来,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H.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 本曲是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一号,G大调,BWV1007,共六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前奏曲,中板,自由的即兴性。由对演奏巴赫无伴奏评价相当高的Anner Bylsma大师大提琴演奏。 |
Anner Bylsma | 02:49 |
0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no.1 in G major, BMV1007 - 2.Alleman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二乐章,阿勒曼舞曲。 专辑:《J.S.Bach: 6 Suites for Cello, BWV 1007-1012》 本曲是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一号,G大调,BWV1007,共六个乐章中的第二乐章,阿勒曼舞曲,中板,二段体。由对演奏巴赫无伴奏评价相当高的Anner Bylsma大师大提琴演奏。 |
Anner Bylsma | 04:48 |
03 |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 (Op. Posth. 114), D. 667 “The Trout”: I. Allegro Vivace
舒伯特: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D667,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 专辑:《Schubert: Trout Quintet; Arpeggione Sonata; Notturno(Anner Bylsma, Jos van Immerseel, Jürgen Kussmaul, L'Archibudelli, Marji Danilow & Vera Beths)》 这首五重奏,A大调,D667,作于1819年,其标题因其第四乐章变奏曲主题采自舒伯特1817年所作的歌曲《鳟鱼》旋律而命名。此曲乃舒伯特与其好友、男中音歌唱家佛格尔在北奥地利旅行时,受到博文加纳热情款待,因此而受博文加纳委托而作,首演于博文加纳府邸。 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 本曲是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A大调,古典奏鸣曲式。其中由大提琴演奏大师Anner Bylsma演奏大提琴。 |
Anner Bylsma | 12:08 |
04 |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 (Op. Posth. 114), D. 667 “The Trout”: II. Andante
舒伯特: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D667,第二乐章,行板。 专辑:《Schubert: Trout Quintet; Arpeggione Sonata; Notturno(Anner Bylsma, Jos van Immerseel, Jürgen Kussmaul, L'Archibudelli, Marji Danilow & Vera Beths)》 本曲是这首《鳟鱼》五重奏,A大调,D667中第二乐章,行板,由3个抒情的旋律组成。 |
Anner Bylsma | 06:22 |
05 |
Apres un reve
[梦醒时分]是意大利大提琴演奏家Antonio Janigro(安东尼奥.西尼格罗)专辑《Cello Favourites》中很受乐迷喜欢的一首。 本曲歌词是这样说的: Dans un sommeil que charmait ton image 你的倩影流连在我的梦中 Je rêvais le bonheur, ardent mirage; 在梦中,我看到了幸福,虽然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Tes yeux étaient plus doux, ta voix pure et sonore 在梦中,你的眼神温柔,声音明亮清脆 Tu rayonnais comme un ciel éclairé par l'aurore; 你散发着光芒,就像天空被极光所照亮 Tu m'appelais, et je quittais la terre 你轻唤我的名,我离开了地面 Pour m'enfuir avec toi vers la lumière; 为了与你一起趋向光明。 本曲西尼格罗的大提琴演奏,奏出了那伤心留恋的心境,叫人听了不禁悲从中来。将音量调大些听,又好似女人的啜泣。果真是演奏者全情投入的结果。 |
Antonio Janigro | 03:04 |
06 |
Sicilienne
【Sicilienne(西西里)】是意大利大提琴演奏家Antonio Janigro(安东尼奥.西尼格罗)专辑《Cello Favourites》中另一首很受乐迷喜欢的大提琴曲,希望大家喜欢。 |
Antonio Janigro | 02:11 |
07 |
George Frideric Handel: Solomon, HWV 67 - Aria: Beneath the vine
这是一首改编自亨德尔清唱剧《所罗门》,HWV 67,咏叹调“Beneath the vine(葡萄树下)”,现由俄罗斯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丹尼尔·夏弗朗演奏的大提琴曲,丹尼尔·夏弗朗的艺术特点是十分真挚、有激情,富有浪漫色彩的热情,他的演奏包含一种特殊的增进紧张度的因素,总是给听众以鲜明的、意想不到的印象。 |
Daniil Shafran | 03:20 |
08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for solo cello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 Pré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Daniel Shafran Vol 2 - Bach: 6 Suites For Cello Solo》 这是由俄罗斯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丹尼尔·夏弗朗演奏的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相当精彩。 |
Daniil Shafran | 02:34 |
09 |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Valse sentimental (from '6 Morceaux' for piano)
柴可夫斯基:《6首钢琴小品》,作品:51,第六首伤感圆舞曲。题献给艾玛·甘顿(Emma Genton),f小调,3/4拍,圆舞曲速度。这是一首旋律极为伤感动人的曲子,现由俄罗斯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丹尼尔·夏弗朗改编成大提琴演奏,另有一番风味。 |
Daniil Shafran | 02:23 |
10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for solo cello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 Prelud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小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2号,BMV1008,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Bach: Cello Suites》 本曲是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二号,D小调,BWV1008,共六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前奏曲,较慢的中板,音阶进行为主的主题,这个主题各种各样的转调、发展,最后是5个最强的和弦。现由俄罗斯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丹尼尔·夏弗朗演奏。 |
Daniil Shafran | 04:00 |
11 |
Allegro moderato
舒伯特:降B大调第1号钢琴三重奏 D898(作品:99),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专辑:《Schubert: Trio No. 1, in B flat Major, Op. 99》 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一号钢琴三重奏D.898,创作于1827年,1828年1月28日首演。 有人把这首三重奏说成是自贝多芬《大公三重奏》问世以来的最佳之作,旋律明朗,抒情富有歌唱性。尤其是第二乐章,丝丝入扣的旋律,像极了大小提琴在一问一答地对话,此时的钢琴则像一位倾听者并不时的插着话。这首三重奏共4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降B大调,奏鸣曲式。小提琴、大提琴先呈示第一主题,钢琴以单纯的和弦作伴奏,其开头动机成为全乐章活跃的因素。反复几次后,经经过部由大提琴呈示第二主题,变奏后,第一主题由小提琴,第二主题由钢琴,形成小结尾。发展部第一主题动机与第二主题混合后,第一主题以快速处理形成高潮。再现部按原型,尾奏利用丰富的切分音造成紧张气氛,第一主题的2个动机组合成华彩进行而结束。 现由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费尔曼(Emanual Feuermann) 与本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精彩合演。 |
Emanuel Feuermann | 10:20 |
12 |
Scherzo: Allegro
舒伯特:降B大调第1号钢琴三重奏 D898(作品:99),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 专辑:《Schubert: Trio No. 1, in B flat Major, Op. 99》 本曲是第三乐章,中段钢琴一直以和弦演奏,极具特色。主旋律开头与第二乐章主题开头类似。现由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费尔曼(Emanual Feuermann) 与本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精彩合演。 |
Emanuel Feuermann | 05:29 |
13 |
Rondo: Allegro vivace
舒伯特:降B大调第1号钢琴三重奏 D898(作品:99),第四乐章,回旋曲,活泼的快板。 专辑:《Schubert: Trio No. 1, in B flat Major, Op. 99》 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一号钢琴三重奏D.898,创作于1827年,1828年1月28日首演。 有人把这首三重奏说成是自贝多芬《大公三重奏》问世以来的最佳之作,旋律明朗,抒情富有歌唱性。尤其是第二乐章,丝丝入扣的旋律,像极了大小提琴在一问一答地对话,此时的钢琴则像一位倾听者并不时的插着话。这首三重奏共4个乐章,本曲是第四乐章,回旋曲,活泼的快板,降B大调,回旋奏鸣曲式。 现由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费尔曼(Emanual Feuermann) 与本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精彩合演。 |
Emanuel Feuermann | 08:15 |
14 |
Andante cantabile ma pero con moto
贝多芬:G大调弦乐三重奏第3号,第二乐章,如歌似的不太慢的慢板。 专辑:《Jascha Heifetz plays Beethoven (Sonatas & Concerto)》 贝多芬这首第三号弦乐三重奏,G大调,是OP.9 3首中的第一首,OP.9估计作于1796—1798年,呈献给布劳宁伯爵。这首三重奏共4个乐章,本曲是第二乐章,如歌似的不太慢的慢板,降E大调,省略发展部,在再现部里有发展性要素的奏鸣曲式。现由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费尔曼(Emanual Feuermann) 与本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精彩合演。 |
Emanuel Feuermann | 10:20 |
15 |
Antonin Dvorá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 I. Allegro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Dvořák & Walton: Cello Concertos(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现由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大提琴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指挥家查尔斯·明希指挥。 |
Gregor Piatigorsky | 15:49 |
16 |
Antonin Dvorá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 II. Adagio ma non troppo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第二乐章,慢板ma non troppo。 专辑:《Dvořák & Walton: Cello Concertos(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同样是由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大提琴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指挥家查尔斯·明希指挥。 |
Gregor Piatigorsky | 13:14 |
17 |
Antonin Dvorák: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 III.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第三乐章,结局:中庸的快板。 专辑:《Dvořák & Walton: Cello Concertos(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即:由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大提琴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指挥家查尔斯·明希指挥。 |
Gregor Piatigorsky | 13:04 |
18 |
Johannes Brahms: Concerto in A Minor for Violin and Cello, Op. 102 - I. Allegro
布拉姆斯:A小调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品:102,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Double Concertos: Bach, Mozart, Brahms(二重协奏曲: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之所以创作这首作品,是以表示他有与他的老友约•阿希姆言日于好的意图。这首作品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由勃拉姆斯指挥,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最后题赠给约•阿希姆。共3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快板,开始句由大提琴中较低沉的音色,而不是由明亮的小提琴声来应和,大提琴单独待续奏出狂想般的华彩经过句,最后独奏小提琴加入进来。大、小提琴二重的华彩段越来越丰富,发展成由整个乐队来陈述的主要主题。这是勃拉姆斯所特有的附点节奏和三连音混合的音型。第二主题是一支轻轻摆动的旋律,由独奏大提琴柔和地引进,并由独奏小提琴呼应。这首二重协奏曲类似巴洛克时代大协奏曲的写法:一小组独奏乐器因整个乐队交替出现,形成对比。 现由本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与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 (Gregor Piatigorsky)合作演奏,非常精彩。 |
Jascha Heifetz | 14:40 |
19 |
Johannes Brahms: Concerto in A Minor for Violin and Cello, Op. 102 - II. Andante
布拉姆斯:A小调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品:102,第二乐章,柔板。 专辑:《Double Concertos: Bach, Mozart, Brahms(二重协奏曲:巴赫、莫扎特、勃拉姆斯)》 本曲是勃拉姆斯《A小调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品:102》的第二乐章,柔板,以忧郁的、色彩几乎是阴沉暗淡的旋律开始。最初的4个音作为一种动机音型,由管乐部分庄重而又缓慢地奏出,乐章开始和结束都用这一音型。旋律本身由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相距一个八度奏出,很像男声和女声混在一起。 现也是由本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与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 (Gregor Piatigorsky)合作演奏。 |
Jascha Heifetz | 06:39 |
20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I. Adagio - Moderato
爱德华·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第一乐章,慢板(琴声) 专辑:《Elgar Cello Concerto (live in Prague)【Bach Suites Nos.1&2】》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爱德华·埃尔加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19年,是埃尔加最后的问鼎之作,他此后没能创作出如此辉煌的作品。尽管安东尼·佩恩(Anthony Payne)在1997年发现的埃尔加《第三交响曲》的片断中不乏如火的激情。 本曲现由英藉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大提琴演奏。杜普蕾之前,大提琴一直为男性所垄断,如雷贯耳的大提琴演奏家无一不是男性,大提琴浑厚的阳刚之气与迟暮般的沉郁音色先天契合着秋士情怀,女性的演奏仿佛是难以定位的。杜普蕾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她的演奏,简直就是优游地行走在大提琴上的童话般的遐想,无论何时何地,每次触到这样的音色都不能自已,音乐的曼妙让你沉浸其中,却永远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只能叹服这是天才最独特的演绎! |
Jacqueline du Pré | 07:53 |
21 |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 I. Adagio - Moderato
爱德华·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第一乐章,慢板(琴声) 专辑:《Jacqueline du Pré: The Complete EMI Recordings(杜普蕾:EMI全录音)》 本曲是英藉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演奏爱德华·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另一版本,埃尔加大协再次回响起来,杜普蕾的大提琴里盛装着她厚重的生命情感,琴弦一拉,这些情感就自如地、恣肆地宣泄着,每一个飞扬着的音符都闪现着她的真挚、低回、深情、纯真、热烈,她得以在音乐中永生。 |
Jacqueline du Pré | 07:58 |
22 |
Suite for solo cello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I. Prélude
J.S.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Elgar Cello Concerto (live in Prague)【Bach Suites Nos.1&2】》 本曲是英藉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版本,杜普蕾演奏的任何乐曲很多人都喜欢听,因为她演奏时总是全身投入,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演出,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 |
Jacqueline du Pré | 02:40 |
23 |
Monn - Cello Concerto in G minor- I. Allegro
莫恩: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Jacqueline du Pré: The Complete EMI Recordings(杜普蕾:EMI全录音)》 本曲是英藉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演奏。杰奎琳·杜普蕾演奏由于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情感,显得颇有大度。实际上听她的演奏,那些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等在其巨大感染力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
Jacqueline du Pré | 07:37 |
24 |
Brahms: Cello Sonata No. 1 In E Minor, Op. 38: I. Allegro Non Troppo
勃拉姆斯:E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Brahms Cello Sonatas》 勃拉姆斯其实一共作有3首大提琴奏鸣曲,在这一首之前,有一首18岁之前创作的作品,但后来这首早期作品散佚,于是这首成了第一号。这首《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E小调,作品38,完成于1865 年,巴登附近李希坦塔尔的舒曼别墅,共3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不很快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开头即以涟漪般荡漾的钢琴旋律与对位法表现,第二主题以B小调赋格形向前推进。赋格消失后,两件乐器以优美的对位推进。发展部的高潮为F小调热情的赋格,再现部的小结尾显得寂静而又落寞。 现由英藉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演奏,她用大提琴将旋律诠释得美伦美奂。 |
Jacqueline du Pré | 12:00 |
25 |
Suite No. 1, BWV 1007, In G: Prelude
J.S.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Bach: Suites for Solo Cello》 本曲是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János Starker(亚诺什·史塔克)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的版本。第一乐章,前奏曲,中板,自由的即兴性。亚诺什·史塔克的演奏有高人的技巧,追求质朴、刚劲的演奏。他重新编订了巴赫的6首无伴奏组曲,强调了那种粗砺、刚劲的表达。 |
János Starker | 02:43 |
26 |
Suite No. 1, BWV 1007, In G: Allemande
J.S.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二乐章,阿勒曼舞由。 专辑:《Bach: Suites for Solo Cello》 本曲是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János Starker(亚诺什·史塔克)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的版本,第二乐章,阿勒曼舞由,中板,二段体。 |
János Starker | 05:29 |
27 |
Suite for Cello Solo No.1 in G, BWV 1007 - 3. Courante
J.S.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三乐章,库朗舞曲。 专辑:《Bach: Six Suites; Sonatas in G major & D major(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两首大提琴奏鸣曲)》 本曲是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János Starker(亚诺什·史塔克)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的版本。第三乐章,库朗舞曲,庄严的快板,二段体,两段都反复。 |
János Starker | 02:25 |
28 |
Once Upon More Beautiful Days: In Memory of my Parents
[Once Upon More Beautiful Days: In Memory of my Parents]是捷克著名大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达维德·波佩尔创作的大提琴作品《美好的回忆》中的一首,波帕尔的作品有无穷的艺术生命力,直到今天他的许多作品在世界各地音乐院校中仍为教学保留曲目,在音乐会上也是经常演出的精品。 专辑:《Popper: Romantic Cello Favorites》 现由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János Starker(亚诺什·史塔克)用他高超的技巧来演奏这首大提琴曲,值得一听。 |
János Starker | 03:40 |
29 |
Concerto No. 1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A minor, Op. 33
夏尔·卡米尔·圣-桑:A小调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第1号,作品:33。 专辑:《Saint-Saëns: Piano Concertos Nos. 2 & 4, Cello Concerto, 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圣桑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创作完成于1872年,(他共创作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但是第二号D小调很少演奏)。在这首协奏曲里,他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突出贡献——如何在整个交响乐轰然巨响的背景上,使音域较低的大提琴让人听得见,这是几乎每个写大提琴协奏曲的作曲家都会遇到的难题。而圣桑在此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由美国的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伦纳德·罗斯Leonard Rose演奏。 |
Various Artists | 18:35 |
30 |
III. Andante cantabile ma però con moto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但不要加快速度 专辑:《The Essential Isaac Stern》 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专为答谢鲁道夫大公而写的,这位维也纳大公,是贝多芬生活与创作的主要赞助人,因此称为《大公三重奏》。此曲首演于1814年,由贝多芬亲自担任钢琴演奏,而当时他几乎完全失聪了。共分四个乐章,本曲是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但不要加快速度。由主题及紧密结合的4段变奏组成,这个乐章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优美的一个乐章,其中的第四变奏又是整个乐章中最为优美的。 现由美国的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伦纳德·罗斯Leonard Rose与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Isaac Stern(艾萨克·斯特恩)等合奏。 |
Isaac Stern | 12:25 |
31 |
II. Andante
舒伯特: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二乐章,行板。 专辑:《The Essential Isaac Stern》 舒伯特共作有4首小提琴奏鸣曲,前3首作于1816年,第四首作于1817年。本曲是第三号,G小调,D408,OP.137.3的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中段有优美的转调及自然甜美的和声。 本曲也是由现由美国的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伦纳德·罗斯Leonard Rose与美籍前苏联小提琴大师Isaac Stern(艾萨克·斯特恩)合奏。 |
Isaac Stern | 08:12 |
32 |
Phantasia (Based on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本曲是著名大提琴演奏表演家Julian Lloyd Webber(朱利安·劳埃德·韦伯)与韩裔美籍小提琴演奏家Sarah Chang合奏的一首双提琴演奏的 《Phantasia 歌剧魅影幻想協奏曲》的作品,可谓是一首经典中的经典,选自:莎拉.布莱曼的高音和克劳福德华美的中音完美结合,音乐中波涛汹涌,营造了阴森紧张气氛。 |
Julian Lloyd Webber | 34:54 |
33 |
Salut d'amour op. 12
本曲选自爱德华·埃尔加的作曲作品:12,《 爱的礼赞》,创作于1888年,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乐曲采用三段体,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由E大调(有移调版本,大提琴版用D大调)、2/4拍的切分音展开有名的A段。这首salut d'amour饱含了深情的旋律,温婉动人,如果说有哪支旋律能够代替婚礼进行曲,非《爱的礼赞》莫属。 本曲现由著名大提琴演奏表演家Julian Lloyd Webber(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大提琴演奏,深深触动作曲家与乐迷的灵魂。 |
Edward Elgar | 03:08 |
34 |
Robert 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29 - I. Nicht zu schnell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第一乐章,不太快的。 专辑《Schumann: Cello Concerto / Hindemith: Cello Concerto; Masterclass(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 欣德米特:大提琴协奏曲、大师课)》 这首协奏曲,A小调,OP.129,作于 1850年,1860年作曲家死后,6月9日由埃伯特主奏而首演。共分三个乐章,不间断演奏:本曲是第一乐章,不太快的,A小调,奏鸣曲式。小提琴分散和弦伴奏下,大提琴奏第一主题,增强为乐队合奏后,出现新的动机。大提琴承接,转为C大调第二主题,大提琴不间断地直至呈示部结束。发展部仍以主奏大提琴的演奏为主,第一主题先以各种调出现,转为A大调呈示第二主题,予以发展,通向结尾。结尾部主奏大提琴与乐队进行热情对话,平静后进入第二乐章。 本曲由托特利埃(Paul Tortelier)法国大提琴演奏家富有气魄和感染力的演奏。 |
Paul Tortelier | 11:28 |
35 |
Claude Debussy: Cello Sonata in D minor - I. Prologue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序曲。 专辑:《Elgar: Cello Concerto / Brahms: Double Concerto / Debussy: Cello Sonata in D minor(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 勃拉姆斯:二重协奏曲 /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德彪西的大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15年,最初名为“Pierrot fait fou avec la lune(对月愤懑的小丑)”,创作灵感来自于比利时诗人Albert Giraud的诗作“Pierrot Lunaire”,德彪西曾向他的发行商Jacques Durand这样形容这支大提琴奏鸣曲:“从最好的方面来看,这部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均衡、匀称几乎是古典主义的。”事实上,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序曲采用了ABA的形式,第二乐章小夜曲则更像是诙谐曲,第三乐章终曲采用舞曲形式。不过,第二乐章小夜曲仍是标题音乐性的,在此一章中,作曲家试图通过避免规则的韵律和节奏,弱化对调性的关注,甚至是从一个音乐主题突然地转入另一个看似毫无联系的主题等手法,来表现小丑Pierrot不正常的东拉西扯及其内心的矛盾与反复无常。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章中高音抒情的片断也颇能引起听者对假声男高音的联想。最后一个乐章容纳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效果,包括节拍速度的大幅度变化,夸张的自由展开段落,还有无关联调性的并置毗连。本曲是第一乐章,序曲,采用了ABA的形式,即:主题1——主题2——主题3——主题1——主题2——主题1 本曲由托特利埃(Paul Tortelier)法国大提琴演奏家深情演奏。 |
Paul Tortelier | 04:14 |
36 |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第七变奏。 专辑:《Maurice Gendron Plays Tchaikovsky & Schumann》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著名大提琴家菲芩哈根,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意思为“贝壳形”。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曲名意在表明乐曲按照莫扎特的风格写成。曲调流丽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诗意,同时也表现出柴可夫斯基的艺术个性,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1879年,李斯特听了这部作品后赞叹道:“瞧,终于又听到音乐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由一个主题与八个变奏组成,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音乐特点。由于这部作品是一首经典的变奏曲,所以版本也很多,但大提琴家菲芩哈根编定、演奏的版本流传最广。洛可可主题:带有典雅的风格。共有八个变奏,本曲是第七变奏,在乐队的支持激励中,大提琴上下得力、左右逢源,并且带着自矜和舒坦,迅疾冲向辉煌的生命巅峰!现由法国大提琴演奏家Maurice Gendron(莫里斯·让德隆)精彩演奏。 |
Maurice Gendron | 01:56 |
37 |
Romanzen, Op. 94
舒曼:浪漫曲第二首,作品:94。 专辑:《Maurice Gendron Plays Tchaikovsky & Schumann》 舒曼在1849共创作了三首浪漫曲,双簧管和钢琴 ,本曲是第二首,现由法国大提琴演奏家Maurice Gendron(莫里斯·让德隆)激情演奏 |
Maurice Gendron | 03:57 |
38 |
Air
J.S.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赫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 BWV1068的第二乐章,咏叹调,用弦乐合奏的方式,这个缓慢的乐章后由德国小提琴家威廉(Wilhelmj) 改编成为小提琴曲,就是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现由世界上唯一一位有幸随当代两位大提琴巨匠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和格雷戈尔·皮亚蒂戈尔斯基研习琴艺的大提琴演奏家Mischa Maisky(米沙·麦斯基)采用大提琴演奏出充满诗意的旋律。 |
Mischa Maisky | 05:30 |
39 |
Menuet
这首是Luigi Boccherini(路易吉·鲁道夫·博凯里尼)《E大调弦乐五重奏》中的小步舞曲(Minuet),非常有名。博凯里尼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作曲家之一,他的《小步舞曲》除了优雅的共同风格之外,还有一种摇曳生姿、仪态万千的气质,难怪一直是音乐爱好者最欢迎的曲目之一。 现由大提琴演奏家Mischa Maisky(米沙·麦斯基)把这感觉演奏得淋漓尽致。 |
Mischa Maisky | 03:56 |
40 |
Tristesse, Op.6, No.2
加布里埃尔.福雷:悲伤,作品:6,第2号。 本曲由大提琴演奏家Mischa Maisky(米沙·麦斯基)大提琴演奏。大提琴巨匠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称赞米沙·麦斯基为:“年轻一代大提琴家中最杰出的天才之一。他的演奏融诗意、优雅的精致与高贵的气质和辉煌的技巧于一体。 |
Mischa Maisky | 03:08 |
41 |
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No.1 In C Major,Ho.VIIb/1(Cadenzas:Benjamin Britten)(1999 Digital R
海顿:《C大调第一号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板。 专辑:《Haydn - Cello Concerto No.1》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其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曲是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3/4拍子。这个乐章为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不过总奏与主奏形成尖锐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复奏形式的痕迹;从单调的伴奏音形中可以感觉到巴洛克的余风。而进入总奏以第一主题开始的绚丽的结尾部终结,充分显示了由巴洛克的复现形式进入古典派奏鸣曲形式的协奏曲过渡期结构。整个乐章节奏舒缓,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现出低沉、宽广的个性,与作品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 本曲由苏联大提琴家、指挥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大提琴演奏,可谓无懈可击,大提琴的音色刚强、温暖而富有力度,技巧是出类拔萃的,更可贵的是罗氏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也极其精准而贴切。 |
Mstislav Rostropovich | 09:54 |
42 |
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No.1 In C Major,Ho. VIIb/1(Cadenzas:Benjamin Britten)(1999 Digital
海顿:《C大调第一号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 专辑:《Haydn - Cello Concerto No.1》 本曲是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是由主奏大提琴与弦乐器呈示的静谧而抒情的乐章。乐曲中充满了优雅的旋律美,显示出海顿在旋律剧作上独具的功力。 本曲也由苏联大提琴家、指挥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大提琴演奏。 |
Mstislav Rostropovich | 08:29 |
43 |
Debussy/Clair de lune
相信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是通过《月光》认识德彪西的。它以舒缓、优美的旋律表现皎洁明月的印象,轻快的琶音描述了闪烁的月光,它如梦幻般闪烁着曚昽的光与色彩。后来经过管弦乐配器后,色彩更加丰富,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 。 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莫属于贝多芬的《月光》和德彪西的《月光》。两者都称“月光”。但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 本曲德彪西《月光》 由大提琴演奏家罗斯托罗波维奇精彩演奏。 |
Mstislav Rostropovich | 04:57 |
44 |
Cello Suite No.2 In D Minor: I: Prelude
J.S.巴赫:D小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二号,BWV 1008,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Bach: Cello Suites Nos. 2, 3, 6》 本曲是苏联大提琴家、指挥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8》版本,第一乐章,前奏曲,较慢的中板,音阶进行为主的主题,这个主题各种各样的转调、发展,最后是5个最强的和弦。 |
Mstislav Rostropovich | 04:08 |
45 |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33 - Variazione VI: Andante
彼得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作品:33 第六变奏,行板。 专辑《Dvorák: Cello Concerto /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本曲是苏联大提琴家、指挥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演奏的《彼得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版本,第六变奏。三星带花的精彩录音。 |
Mstislav Rostropovich | 02:52 |
46 |
Suite No.1 In G: I. Prelude (Moderato)
J.S.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中板。 专辑:《J. S. Bach: The 6 Cello Suites(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六首组曲)》 本曲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Pablo Casals(帕布罗·卡萨尔斯)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版本,第一乐章,前奏曲,中板,自由的即兴性。如果把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演奏看作一幅色彩斑谰的油画。卡萨尔斯就是早先古朴的铜版画,线条坚实挺劲,具有难以想象的力度,像是凸现于整个画面之上种线条一旦在你面前显出须眉皆动而欲飞舞之状时,真是要令人心魄俱与的。 |
Pablo Casals | 02:28 |
47 |
Suite No.1 In G: II. Allemande (Molto moderato)
J.S.巴赫: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号,BMV1007,第二乐章,阿勒曼舞由,中板。 专辑:《J. S. Bach: The 6 Cello Suites(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六首组曲)》 本曲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Pablo Casals(帕布罗·卡萨尔斯)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版本,第二乐章,阿勒曼舞由,中板,二段体。巴赫的精神,在这里始终是回荡在音乐的空间之中,而不是从中沁出来。 |
Pablo Casals | 03:42 |
48 |
Sonate Für Violoncello Und Klavier Nr.1 G-dur BWV 1027-Adagio
J.S.巴赫:G大调古大提琴奏鸣曲,BMV1027,第一乐章,慢板。 专辑:《Sonaten Für Violoncello Und Klavier Nr. 1-3 BWV 1027-1029》 巴赫为古大提琴和大键琴一共创作了3首奏鸣曲,BWV1027—1029。这3首奏鸣曲为当时克滕宫廷的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所作,大约作于克腾时期。当时的古大提琴是六弦琴,用现在的大提琴来演奏技巧上有一定难度,这3首奏鸣曲也不如6首无伴奏组曲变化多端,所以现在演出机会不多。但这一组奏鸣曲充分表现了低音弦乐器优美的表现力。本曲是【J.S.巴赫:G大调古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的第一乐章,慢板,田园曲风的优美主题。 现由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Pablo Casals(帕布罗·卡萨尔斯)演奏。帕布罗·卡萨尔斯的演奏特点乐句完美,格调高雅。 |
Pablo Casals | 08:08 |
49 |
Sonate Für Violoncello Und Klavier Nr.1 G-dur BWV 1027-Allegro Ma Non Tanto
J.S.巴赫:G大调古大提琴奏鸣曲,BMV1027,第二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Sonaten Für Violoncello Und Klavier Nr. 1-3 BWV 1027-1029》 本曲是 【J.S.巴赫:G大调古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的第二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赋格曲。现由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Pablo Casals(帕布罗·卡萨尔斯)演奏。帕布罗·卡萨尔斯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值得一听。 |
Pablo Casals | 03:10 |
50 |
Kol Nidrei, Op.47 - Adagio On Hebrew Melodies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Adagio Ma Non Troppo)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作品:47,希伯来旋律大提琴与乐队(慢板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专辑:《Dvorák: Cello Concerto / Bloch: Schelomo / Bruch: Kol Nidrei》 布鲁赫,我们知道,他本来就是德国犹太人,他的音乐想来有点犹太情节是很自然的。“科尔·尼德莱”本是犹太教祷词的第一句,被布鲁赫用来命名他这首大提琴和乐队作品,并且也有一个“希伯来祷歌”的别名。 现由20世纪法国著名的大提琴家Pierre Fournier(皮埃尔·富尼埃)以明亮、流畅、细腻而富抒情性的特点,演奏此曲。 |
Pierre Fournier | 10:31 |
51 |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 1. Allegro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B小调,作品:104 - 第一乐章,快板。 专辑:《专辑:《Dvorák: Cello Concerto / Bloch: Schelomo / Bruch: Kol Nidrei》 这是Pierre Fournier(皮埃尔·富尼埃)演奏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B小调,作品:104】版本,第一乐章,快板。皮埃尔·富尼埃的演奏,使乐迷可听得出他的运弓颇有后劲,使得句子的连接婉转、稠韧,气韵不懈不散。 |
Pierre Fournier | 14:51 |
52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for Cello Solo No.1 in G, BWV 1007 - 1. Prélude
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第一号大提琴独奏组曲,BWV 1007,第一乐章,前奏曲。 专辑:《ohann Sebastian Bach: 6 Suiten für Violoncello solo, BWV 1007-1012(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 本曲是Pierre Fournier(皮埃尔·富尼埃)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的版本,第一乐章,前奏曲。皮埃尔·富尼埃的演奏风格,以高贵典雅、情感浪漫著称。 |
Pierre Fournier | 02:50 |
53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for Cello Solo No.1 in G, BWV 1007 - 2. Allemande
塞巴斯蒂安巴赫:G大调第一号大提琴独奏组曲,BWV 1007,第二乐章,阿勒曼舞由。 专辑:《ohann Sebastian Bach: 6 Suiten für Violoncello solo, BWV 1007-1012(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 本曲是Pierre Fournier(皮埃尔·富尼埃)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BWV1007》的版本,第二乐章,阿勒曼舞由。 |
Pierre Fournier | 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