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人收藏

4条评论

在网易云音乐打开

风格
#中国戏曲 #越剧
地区
China 中国大陆

艺人介绍

范瑞娟,女,别名范竹山,浙江嵊县黄泽镇人,1935年进“龙凤戏社”学艺,工小生,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流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范瑞娟十一岁进“龙凤舞台”科班,先学花旦,后改学小生,由于刻苦用功,加上嗓音条件好,很早就显露艺术才华。1938年1月来上海后,广泛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勤学苦练,练就较为宽厚的音色。在唱腔和表演上,继承了越剧前辈小生竺素娥的朴实的风格,并博采众长,尤其是学习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的运腔特色和唱腔因素,融化于自己唱腔之中。她能自如地运用丹田之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发声方法,中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阳刚之美。

艺术特色

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揭示各种人物的情感,曲调显得华彩而有气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过对唱句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1945年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艺术手法,是范派的又一特色。如五十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 “祝英台” 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而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人物绝望的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悠长,作为[弦下腔]的首创者,范瑞娟不断创新,拓展这一曲调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创腔和演唱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如《单恋》中“霍姜妻永别了”这一段,音调悲凄,唱腔结构严谨而有层次,整个唱段中三次出现“霍姜啊”呼唤名字的唱,以不同的音乐处理细致展现了人物感情的变化。[弦下腔]一般擅长表现低沉、哀怨的情绪,范瑞娟通过探索使其同样能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宝莲灯·对月思家》这段[弦下腔],则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畅的因素使其显得明快而欢畅,且富有喜剧色彩,加上唱词是长短句格式,在节奏上又作了多种变化,音乐节奏显得更加活跃。在《孔雀东南飞》中“人去搂空空寂寂”一段,采用了由慢而快的安排,以[慢板]开始行腔深沉,情意切切,中段转入[快中板],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明快流畅的曲调,表达了人物盼望妻子的急切心情;最后采用了[一字板],节奏果断坚定,表现了焦仲卿对母亲无理威逼的反抗情绪。

师承范派的演员很多,有筱一峰、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琦、邵文娟、陶瑞娟[2]、史济华、张志明、王少楼、王凤鸣、方雪雯、韩婷婷、章瑞虹、吴凤花、陈昕其、陈雪萍、孟科娟、徐铭、张伟忠、陶雁、白银飞、江瑶、王柔桑、斯钰林等。

范瑞娟唱腔淳朴滋实,稳健大方,热情内涵,旋律华采,拖腔丰富,咬字坚实,发音宽厚,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质。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演唱时从不追求单纯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于深入开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情。

范瑞娟戏路极宽,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能把梁山伯、焦仲卿、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演绎得温文而雅;又能把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塑造得铿锵刚韧。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

范瑞娟创立了越剧流派中的“范派”艺术。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为“范派”。

她与琴师合作,大胆吸收京剧[反二簧]曲调,首创了优美、抒情的[弦下调]。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越剧的声乐艺术。

代表作品

在6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共扮演了100多个角色

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暧(以上4 剧均被上海电视台及无锡电视台摄制成电视剧播映)、《祥林嫂》中的贺老六等。

其主演的《西厢记》、《白蛇传》、《打金枝》、《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优秀剧目,在观众中享有盛名。

流派传人

学生和传人有陈琦、江瑶、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章瑞虹、韩婷婷、方雪雯、吴凤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和张志明、张伟忠、韩林根、孟科娟(杭州黄龙越剧团)、陈昕其(杭州越剧院)、陈雪萍(杭州越剧院)、徐铭(杭州越剧院)等,其中以章瑞虹[3]方雪雯[4]、吴凤花[5]最具代表性。


最新简评(共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