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昆剧团成立于1955年,是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樑等,在原民间戏班“国风苏昆剧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昆剧艺术表演团体。
1956年,浙昆排演了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十五贯》,以其高度的思想性、人民性和艺术性轰动全国,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称誉昆剧为艺术百花园中的“兰花”。《人民日报》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发表专题社论。从此,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昆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浙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昆曲的发祥地。
经过近五十年努力,浙江昆剧团业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昆剧艺术表演团体。继《十五贯》之后,相继创作排演了许多堪称力作的好戏,其中《西园记》《牡丹亭》《长生殿》《风筝误》《狮吼记》《渔家乐》《浮沉记》《少年游》均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反响。另有一大批传统折子戏,经过数十年不断的磨砺雕镂,已成为当今中国昆剧舞台艺术之精品。曾先后数十次应邀赴日本、泰国、韩国、瑞士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访问演出,是海外观众最为喜爱的昆剧院团之一。
在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心栽培下,剧团曾出现“传、世、盛、秀、万”五代同堂的兴旺局面。其中有四人获“中国昆曲艺术终生成就奖”,四人获“中国昆曲艺术促进奖”,五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中一人获“中国戏曲二度梅奖”,二人获“文华优秀表演奖”。1982年获文化部授予的“继承革新奖”、1986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嘉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演出奖”、2001年获第七届浙江戏剧节“演出一等奖”,2005年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同年成为“国家商业演展文化产品出口项目”的入选单位。新近创作排练的历史剧《公孙子都》,继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昆剧节“优秀剧目奖”,2007年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大奖”之后,于2008新年伊始,再次摘得“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桂冠。2009年新创排剧目《红泥关》荣获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1990年代后,随着戏曲市场的低迷,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京剧团为共同发展的需要,于1994年联合成立了浙江京昆艺术剧院,但仍保持各自的剧团组成。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给昆曲的繁荣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文化部又出台了“昆曲的十年规划”及一系列昆曲艺术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为了京、昆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浙江京昆艺术剧院于2003年2月正式撤院分别建团,浙江昆剧团正式恢复了其独立建制。重新挂牌的浙江昆剧团现有演职人员90名,(其中获戏曲梅花奖演员五人,国家一级演员十二人,国家二级演员和各类高级演职员近二十人)并且新培养的第五代昆曲传人“万字辈”也已显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