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4人收藏

200条评论

在网易云音乐打开

风格
#实验摇滚 #当代唱作人 #另类摇滚 #钢琴摇滚
地区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

艺人介绍

Fiona Apple成长于曼哈顿,来自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一个演员,母亲是歌手、舞蹈家、厨师和家庭妇女。父母离婚后,Apple姐妹俩和母亲一道住在纽约一座公寓里。Apple 8岁时从音乐中找到了安慰并开始学弹钢琴。在1994年高中毕业后,Apple看望了她在洛杉矶的父亲,在那她录了一盘Demo带,然后大量拷贝寄给别人。之后她回到纽约过圣诞,Apple捎了一盘带给一位老同学,这位同学在一位唱片公司老板家做保姆。接下去的事情很简单:这位老板(Kathryn Schenker)听到了Demo带,并在圣诞晚会上播给了著名制作人Andrew Slater(Don Henley,Jackson Browne和The Wallflowers的监制)听,“Andy打电话给我说要和我谈谈,那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合作,一直到现在”,Apple说。Apple最后签下了Sony的合约。

《Tidal》于1996年7月出版以来,已经卖了三百多万张达到了三白金,“成功来得太快,不可思议”,Fiona说,“但这专辑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练习,它推着我前进。专辑出版后我有意不看任何有关它的评论,我不想被任何我听到的看到的东西影响,我想更进一步。”

承受着1996年的处女大碟《Tidal》的巨大成功,Fiona无法轻易地推出第二张专辑,终于直到在相距了四年后的新世纪里,她才再次推出大碟《When The Pawn …》。新专辑并非仅仅是《Tidal》的延续篇,这次她的音乐来得更有深度,更艺术和更真实。她用四年时间执着地实现她这个音乐理想,首先,她坚持要“在(巡演)路上”完成歌曲的内容,“当我填词时,我甚少会用上钢琴,甚至音乐去辅助完成。我只有强烈地愿望去写下萦绕脑里最深刻的一些想法,我只允许一些简单的鼓的节奏作背景。”Fiona的歌曲绝对是歌词先于音乐。《When The Pawn …》透露了Apple远离了上张专辑深邃的世事领悟,变得更加自我、自信。纵使Fiona Apple的歌词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她敏感的体验被放进流畅的爵士钢琴后——忧欢、理智与情感、肯定与否定全部化作了节奏和旋律的欢舞。

当Fiona完成大部分的歌词之后,她会把它们交给监制Jon Brion(也身兼多种器乐的演奏)。“他也是我第一张大碟的监制,他最能了解我的歌词,并懂得将我的思想通过最适当的音乐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沟通得非常好,”Fiona说,“我有时会哼出我的词,或者仅仅用一个手势描述一种心情,他已经完全领悟到我的意思。》

除了Jon Brion,新碟还沿用了旧的班底:键盘手 Patrick Warren以及鼓手Matt Chamberlain等等。毫无疑问,《When The Pawn……》是一张杰出的作品,从首张单曲的《Fast As You Can》变幻节奏到吉它变奏的《Get Gone》,到庄重、唱诗般的纯静的《I Know》(Fiona曾说笑道这首歌是她所写的唯一的大团圆式结局的作品),整张大碟的音乐几乎带有一种接近爵士乐般的自由气息。

自从《Tidal》出版以来,Apple发觉自己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不再执着于那些歌中的情感纠缠,“过去的经历会在我生命中刻下一道深痕,但我现在已经心平气和,没有任何恨意。我经历了如此多”,这位有双蓝色大眼睛和封面女郎般漂亮嘴唇的流浪歌手说。《When The Pawn…》无疑会让她的演艺事业更攀新高峰。

《When The Pawn ……》是Fiona Apple继《Tidal》之后,推出的第二张原创性极高的骚灵大碟。碟内出色的音乐编排结合了Funky的Hip-Hop节奏,专辑同时更在许多地方体现出Fiona Apple深植的爵士乐功底,难怪早在第一张大碟推出时,已经有许多评论家拿她和爵士歌手Nina Simone及Carole King相比。虽然这样的评价或许有点轻率,但大家都一致公认Apple的作品显示了一种超出年纪的成熟,精彩的歌词处处透露出Fiona深遂的思想与真情的内心独白。曾经被强奸的不幸遭遇,和那种无法为人道的屈辱、忧郁和失望感觉,虽然令她经常沉浸在暴躁和愤怒的情绪里,但透过她的作品,你会感受到,Fiona已经为你畅开了心扉,娓娓道来她的故事和真实的世界,轻而易举地建起她与歌迷之间的亲密接触。


热门评论


最新简评(共2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