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oise Hardy 1944年1月17日生于巴黎。她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身为助理会计师的母亲独自担负她和妹妹Mireille的抚养之责。父亲一年仅探望母女两次,平时从不联系,对女儿的成长能够给予的仅是少得可怜的经济支助。同时,Francoise与唯一的近亲——外祖父母相处也极不融洽,他们苛刻的态度和动辄尖锐的批评令本来内向的Francoise变得更加自闭。后来,她给送到了一所管理严格的女隐修会学校,La Bruyère。在那里她勤勉好学、虔诚敬神,害羞、内向的性格更是难以克服。这个又高又瘦、腼腆笨拙的年轻女孩儿也许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变成法国60年代最红的歌手。
Francoise喜欢听收音机里播放的音乐,受此鼓舞业余时间里开始尝试作曲。作为一个狂热的音乐迷,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听Georges Guétary的轻歌剧了,后来又迷上了香颂明星Paul Anka、Charles Trenet 和Cora Vaucaire的歌曲。独自一人呆在卧室里,小Francoise常常跟着收音机一道,哼唱偶像们的歌曲。到了假期,她给送到奥地利去修习德语,在那里,她花了大量时间听喜爱的音乐、练习作曲。
在Francoise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她从父亲那里得到一把吉他作为生日礼物,从此满腔热情地开始了真正的歌唱练习,不久又进入了Petit Conservatoire de Mireille,法国60年代一所具有传奇性的歌唱学校。与此同时,Francoise的母亲为了让女儿继续学业,又将她送入了Political Science Faculty,一所教授政治学的学校。显然,政治不是Francoise的兴趣所在,很快她就放弃了课业,转而学习文学,并且一有空就练习演唱和谱曲。不久Francoise即崭露头角,在一家唱片公司在当地报纸征求演艺新手的活动中胜出,并进行了试演。第一次试演虽未成功,却给了Francoise Hardy勇气继续参加其他的类似活动。在接受了一套集中演唱训练和两次试演后,Francoise Hardy迎来了好运。1961年11月14日,年仅17岁的Francoise Hardy从唱片品牌Vogue那里获得了一份录音合同。
首支单曲于1962年的4月推出。首批单曲包括Oh oh Chéri,一首由两位与Johnny Hallyday长期合作的创作人谱写的歌曲,和三首Francoise Hardy自己创作的曲子,其中包括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给Radio Europe的音乐节目Salut les Copains主持人Daniel Filipacchi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节目中不停地播放这首歌。很快这首歌成了热门歌曲,不可思议地卖出了两百万的销量。年轻的Francoise Hardy可以说是一夜成名,就像60年代乐坛的其他偶像Johnny Hallyday、Sylvie Vartan、Richard Anthony和Sheila一样。在Yé yé摇滚浪潮中,Francoise站在了法国音乐潮流的最前沿。
Francoise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法国顶级的音乐杂志封面上。在一次为杂志Salut les copains拍摄封面的过程中,她结识了摄影师Jean-Marie Perier,与之陷入热恋。Jean-Marie Perier将Françoise Hardy由一个腼腆、害羞的女生塑造成引领潮流的摩登女郎。Perier不只是她的情人,他简直像皮格马利翁一样迷恋着这位少女偶像。
很快Francoise成了新一代的封面女郎,她的形象出现在当时的各大报纸杂志上,流行之广难以想象。为其独特的沉静之美所打动,著名导演Roger Vadim让Francoise在影片"Château en Suède"中担任主角。Francoise的表演获得了一致好评,众多评论家纷纷看好她的表演事业前景,然而她除了音乐之外对别的事情并无真正的兴趣。
1963年底,Francoise的演唱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她作为Yé yé明星Richard Anthony的嘉宾,在著名的奥林匹亚演唱厅献唱,引起了全场轰动。紧接着这次表演的成功,Francoise开始了全国巡演,举办了大量演唱会。
63年首张专辑的推出更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张专辑基本上是Francoise先前推出的单曲合集,它同时夺得了"Prix de l'Académie Charles Cros" 和 "Trophée de la télévision française"两项大奖。这一年的稍后Francoise参加了欧洲歌唱大赛,只是出人意料的是,她没有代表法国而是代表卢森堡参与比赛,曲目是L'amour s'en va。
接下来的一年,Francoise举行了安排紧密的欧洲巡演,巡演途中在意大利参加了著名的San Remo歌唱大赛。比赛中她以一曲用意大利语演唱的"Parla mi di te"征服了听众。客观地说,Francoise的嗓音天赋并不出众,也谈不上多么特别,但她却能在几十年的演唱生涯中凭着优秀的歌词和演唱中令人动容的情感力量赢得无数歌迷。
尽管升为明星,Francoise仍坚持保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与娱乐圈的浮华环境始终格格不入。虽是满不情愿的,Jean-Marie Perier还是说服了她为法国多位顶级设计师担任时装模特儿,包括Courrèges、Paco Rabanne、 Chanel和Yves Saint Laurent等品牌。很快“Hardy小姐”成了跨越国际时尚界和法国歌坛的双栖明星。
65年Francoise Hardy再次涉足影坛,出演了Jean-Daniel Pollet的电影Une balle au cœur。拍摄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但是待到第二年二月影片公映时,她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65年底,Francoise Hardy担任演唱会Les Compagnons de la Chanson嘉宾,在奥林匹亚与多位老派香颂明星同台演唱。乐界媒体对像Francoise Hardy这样正走红的歌星竟然能够与一群早已经过时甚至被遗忘了的歌手们同台演出,纷纷表示不可理解。(Françoise Hardy私下则对这些议论嗤之以鼻。)同时,她的声誉超越了国界,通过男友兼摄影师Jean-Marie Perier从中介绍,她开始跟社会名流交往。不久,她的名字将与The Beatles、Mick Jagger和The Rolling Stones相提并论。
Francoise Hardy再一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表演上。在美国导演John Frankenheimer的影片"Grand Prix"中,她与Yves Montand和 James Garner一起出任主角。这部影片并不卖座,却成功地为她开拓了美国市场。影片刚刚上映不久,美国的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就找上了Francoise Hardy的法国东家Vogue,签订了她的唱片在美 国销售的协议。经过一番长期的宣传活动,Francoise Hardy在美国一炮走红,不仅为美国的顶尖杂志担任封面女郎,还在各大电视台的谈话节目频频现身。 很快Francoise Hardy成了法国在海外市场最成功的女歌手。事实上,早在打开美国市场之前,她在英国就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了,从歌唱事业的开端便录制了英语专辑。她用英语演唱的专辑"In English"在英国卖得很好,而当她身着法国著名设计师Courrèges和Paco Rabanne的服装,出现在伦敦的Savoy Hotel等著名时尚地带的舞台上时,更是赢得了全场喝彩。
渐渐地,忙转不休的工作令Francoise Hardy筋疲力尽,她与Jean-Marie Périer的关系也日趋紧张。这对恋人最终在1967年分手了,不过没多久Francoise Hardy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恋爱,男友是富于性感魅力的歌坛新星Jacques Dutronc。Jacques Dutronc早前已活跃在电影银幕上,是无数少女影迷心目中的偶像。
在恋爱的初期,Francoise Hardy和Jacques Dutronc仍是聚少离多,两个歌星都是大忙人,数不清的演出日程和录制安排等着他们。Françoise当时正准备一系列为期73天的巡演,而当她于67年秋返回巴黎时,又不得不直奔录音室,为新专辑"Ma jeunesse fout l'camp"录制了12首歌曲。来年的一月份仍是马不停蹄的一个月,先是在欧洲数不清的电台节目演出,接着又是新一轮的巡演,包括在英国多所大学的演出。到了春天,她又赶赴南非举行系列演唱会。
1968年,Francoise Hardy彻底厌倦了这种像陀螺一样满世界奔走的生活,决定暂停巡回演出。她在伦敦的Savoy举行了告别演唱会,便集中精力录制专辑。然而,随着60年代后期Yé yé潮流的衰落,Francoise Hardy的事业也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必须考虑何去何从了。69年,她又与东家Vogue陷入了马拉松的法律纠纷,最后她自己的制作公司Productions Aspargus关闭了。
虽然困难重重,Francoise Hardy仍然得以在70年代重塑歌唱事业。她首先摆脱了前男友Jean-Marie Périer为自己塑造的“热衷交际的时髦女孩”形象,脱胎换骨,一个更加成熟的Francoise Hardy重生了。她期望演唱一些反映内心真正自我的歌曲,而不是可爱无知的POP口水歌,虽然后者更易畅销。1971年,焕然一新的Francoise Hardy与来自巴西的女性作曲家Tuca合作,在品牌Sonopresse之下录制了一张专辑。这张没有命名的专辑(其中也收录了几首过去的经典之作),称得上是一个异数。虽然商业成绩不佳,却被媒体称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面对糟糕的销售成绩,Francoise Hardy丝毫也不在意,她情愿拥有一个真正欣赏自己的歌迷,而不是一大群被虚幻的偶像迷惑、头脑发热的追星族。
70年代也是 Francoise Hardy对占星术倾注精力的开始,早在18岁的时候她就为这门学问深深着迷了。她深信“人们在共同地改变世界之前,首先是凭藉个人力量不同程度地改变世界”,成了深谙星相推算表的专家。
同时,与Jacques Dutronc的恋爱也是这段时期Francoise Hardy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过他俩仍旧各顾各地生活,分离的日子越来越多。Dutronc不但歌唱事业一帆风顺,银幕生活也十分活跃,迅速成为法国影坛的重量级影星。长期的聚少离多,给他们的恋爱关系带来了裂痕。尽管如此,这对恋人仍在努力地维持。1973年6月16日Francoise Hardy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Thomas。为了让小家庭多些相聚时光,不久Dutronc搬去与Francoise Hardy住在了一起。
离开厂牌Sonopresse之后,Francoise Hardy与美国的华纳兄弟签订了新的录音合约。她开始重拾录音工作,录制了一张新专辑,"Message personnel"。负责专辑录制的是Michel Berger。虽然录音过程中两人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是这张专辑无论艺术水准还是商业销售都非常的成功。专辑中的主打歌,"Message personnel",也成了Francoise Hardy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遗憾的是,歌迷们仍然只能通过无线电波欣赏她的歌曲—— Francoise Hardy暂时还没能举办现场演唱会。
尽管如此,Francoise Hardy对能够重新开展工作感到高兴不已。1974年,她与同样也是歌手的好友Catherine Lara,以及一个弦乐队共同合作,录制了一张名为"Entracte"的新专辑。录音过程中她还得到了英国制作人Del Newman的帮助,后者以与英国流行歌星Elton John的合作而著名。Francoise Hardy的前男友Jean-Marie Perier也参与了专辑的制作,负责专辑的封面设计。(这是他为昔日恋人所做的最后一次专辑封面设计。)虽然这张专辑现在被公认为Francoise Hardy的最佳专辑之一,当时它的销售成绩却并不突出。
在努力恢复工作的同时,Francoise Hardy还花费了大量时间抚育年幼的儿子。她早就把昔日时装名模的无限风光远远地抛在了脑后,穿着变得休闲化,只求舒适,例如运动牛仔服和棒球鞋。她还有意与娱乐界保持距离,只是为了配合专辑的发行才偶尔在公众露面。1974年至1976年期间,Francoise Hardy减少了工作量,仅仅为导演Claude Lelouch的影片"Si c'était à refaire"录制了一首歌曲。这段时期她创作的唯一的一首歌是"Que vas-tu faire",由Jean-Michel Jarre负责编排的歌曲。
然而到了77年,Francoise Hardy通过一个做编辑的朋友安排、与音乐家Gabriel Yared见面后,又开始加大了工作量。Gabriel Yared本来就是Francoise Hardy的超级歌迷,他包办了她下一张专辑的所有歌曲编排。录音的时间安排有些紧张,而Francoise Hardy一贯的“冰面女王”般的处事作风对于她与Gabriel Yared的相处也是一道不小的障碍。
不过,Star专辑(创作班底包括Michel Jonasz、Serge Gainsbourg、William Sheller和Catherine Lara多位高手)依然大获成功,为Francoise Hardy的演唱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很快,她受到了少男少女一代歌迷的热烈欢迎(而他们从未听过她60年代的老歌)。她也重新回到了媒体关注的中心,专辑销量一路看涨。尽管在录音室中产生过不少争执,Francoise Hardy与Yared的合作却持续到1982年,又录制了四张专辑。
1981年,Hardy凭藉新专辑A suivre重返法国乐坛一线。
Star专辑发行之后,Francoise Hardy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儿子Thomas,同时继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她的新爱好占星术上面。音乐,反而退在了次要的地位。78年,她录制了专辑Musique saoule,编排几乎全由Yared包办,歌词则由Michel Jonasz 和Alain Goldstein创作。这张专辑标志着她的音乐方向的再一次转变。Francoise Hardy对新的音乐风格似乎还不太适应,她抱怨歌曲J'écoute de la musique saoule的节奏简直让人跟不上,不过这首歌却受到了媒介的高度评价,电台的点播率奇高。
接下来Francoise Hardy加快了录歌的速度,平均一年出一张新专辑。80年推出的Gin Tonic,创作依然来自与她长期合作的三人组合,另外还有刚刚崛起的创作人Jean Claude Vannier。推行的单曲Jazzy retro Satanas没有获得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许多乐评人开始置疑新专辑的音乐路线,有的甚至认为如果Francoise Hardy亲自创作的话会更好。(Francoise Hardy则坚持自己的创作才华远逊于他人。)
1981年Francoise Hardy完成了新专辑A suivre。由于长期合作的搭档Jonasz和Goldstein都忙于为他人写歌,这一次负责歌曲创作的是Pierre Groscolas, Jean Claude Vannier和Louis Chédid(歌曲的编排人仍是Gabriel Yared)。专辑推出了两首极为成功的单曲,Tamalou和Villégiature。面对又一次成功,Francoise Hardy依然谨慎地与媒体保持距离,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82年,Francoise Hardy与品牌Flarenash签约后,录制了专辑Quelqu'un qui s'en va。专辑的创作班底十分雄厚,Carole Coudray创作了Tirez pas sur l'ambulance, Michel Fugain写了Tabou,Alain Souchon则奉献了一首C'est bien moi。不消说,担任乐曲编排的仍是Gabriel Yared。
84年春Francoise Hardy录制了单曲Moi vouloir toi,一首由她与Louis Chédid合写的作品。歌迷们对此非常振奋,满以为它会带出整张新专辑的发行,不想Francoise Hardy由于忙于占星术的研究,一直等到两年以后才盼来另一首新的单曲,V.I.P.。这首由Françoise与新搭档Jean Noël Chaléat合作的歌曲接下来几个月在电台获得了很高的点播率。
早在事业鼎盛的60年代,Francoise Hardy不止一次地宣称要在50岁之前告别歌坛。事实上,她在44岁时已开始准备告别专辑Décalage了。这张专辑的歌词由她自己创作,乐曲则由众多明星谱写,包括William Sheller、Etienne Daho 和丈夫Jacques Dutronc。Dutronc创作了Partir quand même,一首他本来打算自己录制的歌曲。专辑的质量无庸置疑,但是歌迷们却感到不满意,他们希望Francoise Hardy能够推出一张更为正式的告别专辑。
事后证明这张专辑并非Francoise Hardy的告别之作。1993年她又悄然无声地复出了,与Alain Lubrano(来自法国南部Pau的歌坛新人)录制了一首合唱。这首关于爱、性和艾滋病的歌最初是为了名为Urgence的筹款专辑而录制的。后来这首歌又作为单曲重新录制了一遍,Francoise Hardy希望以此为推广Alain Lubrano的演唱事业助一臂之力。
两年后,Francoise Hardy与英国厂牌Virgin签约,正式宣告复出。她于96年4月推出的专辑Le Danger赢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而她也很快成了英国乐界的新偶像。这张专辑发行不久,她即受邀与英国乐坛的巨星合作,参与Malcolm Mc Laren专辑中的演唱,还与乐队Blur全唱了一曲To the End。她还得到了身边密友们的大力支持,Alain Lubrano和乐队Kat Onoma 的主唱手Rodolphe Burger为她写了三首新歌。英国的新进乐队Portishead、Garbage则表示,Francoise Hardy虽为60年代的老派偶像,演绎风格却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毫不落伍。
2000年春,Francoise Hardy推出了全新专辑Clair-obscur。这张专辑获得了评价界的高度赞扬,Francoise Hardy的演绎水准及乐曲的编排都倍受肯定。在这张专辑中,她邀请了一大批明星参与合作。专辑的第一首歌是她与丈夫Jacques Dutronc的合唱,Puisque vous partez en voyage,一首法语经典香颂的翻唱。另外,她还与老友Etienne Daho翻唱了Everly兄弟的经典So Sad,与来自非洲的歌手Ol合唱了Celui que tu veux,与Iggy Pop合唱了一曲I'll Be Seeing You。参与了专辑创作的包括Rodolphe Burger、Alain Lubrano和西班牙超级组合Mecano的主音Jose Maria Cano。
出人意料的是,Francoise Hardy没有为新专辑举办推广演唱会,相反,为了自己的私生活不受干扰,她情愿远离媒体。这一年的后来,她和Dutronc决定搬出60年代以来居住的14区,在Etoile附近合买了一幢新公寓,两人各住一层。
近40年的演唱生涯中,Francoise Hardy一直以浪漫怀旧的歌曲和忧郁感伤的歌词著称。充满伤怀情绪的歌词以及Francoise Hardy有意躲避媒体的事实使歌迷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她是个郁郁寡欢的人。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的确,Francoise Hardy是个极端重视个人隐私的人,但她极少公开露面也说明了她是个激情充沛的人,尤其是当她面对自己两大“存在的理由”——音乐和占星术——的时候!
francoise hardy的声音常常让我们忘记她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时光也仿佛失去立场而放慢了脚步,同我们一起回到那段泛黄的记忆中,我们一起看着,那个瘦瘦的女孩儿,擎着一把吉他,低低的唱,旁若无人。
by Richie Unterberger
Usually thought of as a middle-of-the-road popular singer, Françoise Hardy — at the beginning of her career, at least — covered more stylistic ground and owed more debts to pop/rock than shes given credit for. Immensely popular in her native France, the chanteuse first displayed her breathy, measured vocals in the early and mid-60s. Her (mostly self-penned) recordings from that era draw from French pop traditions, lightweight 50s teen-idol rock, girl groups, and sultry jazz and blues — sometimes in the same song. The material is perhaps too unreservedly sentimental for some (in the French tradition), but the songs are invariably catchy and the production, arrangements, and near-operatic backup harmonies excellent, at times almost Spector-esque. Fans of Mariane Faithfulls mid-60s work can find something of a French equivalent here, though Hardys material was stronger and her delivery more confident.
In the 1950s, Hardy was inspired by early rock recordings to pick up guitar, and was already writing her own songs by the time she was a teenager. By the age of 17, she was already singing her own compositions in French clubs, and successfully auditioned for Vogue Records in France in late 1961. Her debut EP appeared the following year, inaugurating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Ps and albums that would last through the 60s.
Hardy sang of young love with both fetching moodiness and unrestrained ebullience; although she often wrote both her music and lyrics, she often co-wrote tunes with others as well. She was greatly aided by a number of talented arrangers who seemed to be attempting (usually successfully) to blend American and British production sophistication with a Continental European sensibility. Charles Blackwell was the most notable and effective of these figures; in 1964, interestingly, she recorded some track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great American R&B guitarist Mickey Baker (yes, the same one who played on Mickey & Sylvias Love Is Strange), who was then based in France.
Starting in 1964, Hardy made periodic attempts to captu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English recordings. Although these werent entirely unsuccessful (All Over the World was actually a British Top 20 hit in 1965), by the late 60s she was concentrating on more mainstream, middle-of-the-road material and arrangements on both her French and English sessions. She has remained popular in France until the pre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