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坦是1903年出生于敖德萨﹐当时﹐正是俄国动荡不安的年代﹐曾经在伟大的小提琴教师奥尔底下学习﹐奥尔对他的影响很大﹐米尔斯坦在回忆录里曾提过﹐他问过奥尔应该怎么学习演奏小提琴﹐奥尔对他说:「要用头脑﹐而不是用手来演奏。」当时﹐米尔斯坦自己说他并不太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随着年岁增长﹐米尔斯坦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刻。在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当中最后一个乐章「急板」﹐可以很清楚听到﹐米尔斯坦如何充分表现出奥尔的这句名言。
米尔斯坦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时间是在一九八六年六月﹐当时米尔斯坦已经八十二岁﹐这么老的年纪﹐再加上手指头受伤﹐但是这位老大师却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难得的音乐会。而且排出来的曲目﹐都是技巧相当困难﹐意境深远的曲目﹐像贝多芬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就是每位杰出的小提琴家都想挑战的曲目﹐贝多芬曾形容过这首曲子﹐是以协奏曲风的形式谱写而成的﹐米尔斯坦在第二乐章「变化多端的行板」中,将繁琐的技巧化作简朴却意境悠远﹐大师晚年的丰采,在这样的音乐当中,展露无遗。
最后一场音乐会总带着一点悲伤的味道,但是俄国伟大的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的音乐会,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的演出,事前没有人知道,这会是米尔斯坦的最后一次演出,说不定,连他自己本人都没这么想,因为,谁都想为自己的最后一次,划下最完美的句点。但是前面我们提过﹐米尔斯坦在演奏这场音乐会之前﹐左手手指头受伤僵硬﹐原本他打算就此取消音乐会﹐但是还好在旁人的沟通协调下﹐音乐会照常举行﹐而且还透过电视转播﹐制作成录像带。这是米尔斯坦七十三年的演奏生涯﹐唯一一次有做过录像的记录﹐但是米尔斯坦却觉得这次的演出并不太好......因为﹐那是他对完美的要求!但是,比较以往他演奏的同一曲目,确实没像年轻时的凌厉,但是深刻的音乐性,仍旧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更何况﹐米尔斯坦这次演出的水平﹐仍然是许多演奏家望尘莫及的。
或许是因为手指受伤的关系﹐音乐会结束后没多久﹐米尔斯坦便宣布不再演出。不过﹐还好这场音乐会记录了米尔斯坦演奏生涯的精华﹐其中﹐包括米尔斯坦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米尔斯坦的演奏﹐让我们见识到巴赫音乐的伟大﹐其中更以「恰空」舞曲为代表。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一直以来就是小提琴演奏家永远的挑战!而米尔斯坦的出,却为我们带来了典范的演出,他的几次录音,一直有着非常高的评价。虽然八十二岁的米尔斯坦所演出的版本﹐比起他黄金时期灌录的无伴奏﹐这份录音显得有些吃力﹐尤其在演奏双弦或三弦时﹐音响有些模糊﹐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他的左手手指头正受伤﹐但是话说回来﹐有些演奏家﹐即使给他多一倍的手指头﹐也不见得拉得出米尔斯坦八十二岁时的这个版本!
1986年7月17日,年已82高龄的米尔斯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贝尔瓦尔德大厅举行了他的告别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单足以使任何一位正值盛年的当代大师为之咋舌,计有贝多芬的克罗采奏鸣曲、巴赫的夏空、亨德尔的A大调奏鸣曲、萨拉萨蒂的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帕格尼尼的第13随想曲以及他自己根据普罗科菲耶夫和柴科夫斯基作品改编的几首提琴小品。这场现场音乐会不仅录制了唱片,还被拍成了电视艺术片。从现场演奏效果看,已逾耄耋之年的大师的技艺仍是那麽炉火纯青,琴声仍是那麽高贵纯洁,充满旺盛的激情。面对他晚年的这场巨大的成功,米尔斯坦流露出他少有的欣慰之情。他说道:“我一生从未谋求过在公众面前出风头,更别提对着摄像机演奏了。然而如今在我演奏生涯即将结束之际,我这样做了。我做了从前未曾做过的事,这实在不算太坏。”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乐曲含有深意,那是根据李斯特钢琴曲改编的安慰曲,为米尔斯坦漫长然而不那麽大红大紫的艺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