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Blair Sanderson
Unlike many budget compilations that offer only selected movements or brief excerpts, Decca's Ultimate Piano Concertos: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presents 10 masterworks in their entirety on five CDs, giving concerto fans a satisfying listening experience. Granted, these reissues are not audiophile recordings, nor are the performers familiar in every case; but for analog recordings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70s, and digital recordings from the 1980s, the sound is quite good, and the performers are never less than fine, though in many instances, they are indeed exceptional. These concertos are at the top of most virtuoso pianists' lists, and though fashions change, all of these concertos have staying power and are regularly played in competitions around the world. Arguably the two most popular concertos are presented on the first disc, with Viktoria Postnikova performing Tchaikovsky's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and Cristina Ortiz playing Rachmaninov's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both recordings are digital and offer great presence and clarity of details, as will be found on disc 2 in Jorge Bolet's dynamic renditions of Grieg's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and Schumann's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Disc 3 features the oldest recordings with the murkiest sound, but Clifford Curzon's performances of Beethoven's 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and the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are still enjoyable for their great musicality and technical brilliance. Stephen Kovacevich's crystal-clear performances of Mozart's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major, &Elvira Madigan,& and the Piano Concerto No. 25 in C major make disc 4 a delight, while Claudio Arrau's recordings on disc 5 of Chopin's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and the Piano Concerto No. 2 in F minor are moving classics that fully deserve inclusion and have excellent sound for their age. This box set is a treasure trove that many will find enriching, and despite its few flaws, it will pay dividends far beyond its cost-cutter price.
------------------------------------------------------------------------------
关于DECCA的《Ultimate》系列:
DECCA《Ultimate》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部分作曲家及演奏者简介:
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着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拉克等人共创 “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回国后,为建立挪威民族乐派积极展开音乐活动。1871年创立克里斯蒂安尼亚(今挪威首都奥斯陆)音乐协会,曾任该协会爱乐乐团和卑尔根“和谐”合唱团指挥,并多次到英、法、德、意等国举行作品音乐会。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逝世时,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百余首抒情独唱曲)。如歌曲《来自祖国》(1894),以淳朴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感情,钢琴曲《祖国之歌》(1868),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颂了民族历史的光荣,诗人比昂松特为此曲配上《前进!这是我们先辈们的战斗呼唤》的诗篇,借颂扬祖先的业绩,为现实的民族独立斗争呐喊。在合唱《水手之歌》(1868)、《乡土在望》(1870)和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里,都以鲜明的民族情调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的愿望,适应了当时挪威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在许多以个人精神生活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里,格里格表达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情,歌颂了爱情、母爱和友谊,为“消逝的日子”写过叹惜的哀调,为“孤独的流浪汉”唱出了同情的短歌。如在《我爱你》(1864)、《茅舍》(1869)、《游吟艺人之歌》(1876)《母亲的忧伤》(1868)等形象单一并具有随笔性的浪漫抒情歌曲里,他着力于细腻的心理刻划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意境,笔调简洁,形象真切,渗透着强烈的挪威民族的浪漫主义感情色彩,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他的具有卓越艺术成就和民族特点的作品,还有早期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1868),弦乐曲《两首悲调》(《创伤》和《晚春》,1881_)、 G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1867)、c小调《第叁小提琴奏鸣曲》(1887)、《g小调弦乐四重奏》(1877~1878)、《e小调钢琴奏鸣曲》(1865)。为纪念丹麦民族戏剧奠基者、戏剧家L.H.B.霍尔堡写的《霍尔堡康塔塔》和钢琴组曲《霍尔堡时代》(1884,曾改编成弦乐组曲);以民歌主题写成的标题幻想性小品《g小调钢琴叙事曲》(1876)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格里格在钢琴抒情小品里的思想情趣和清新的格调。
克劳迪·阿劳 (Claudio Arrau): 智利钢琴家。1903年2月6日出生于奇廉(Chillan)。母亲是一位业余钢琴家。阿劳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岁时就能视奏弹出贝多芬奏鸣曲的一个乐章。5岁时举行了第一次独奏会,先后在奇廉与圣地亚哥登台演出。8岁在圣地亚哥正式登台举行独奏会。两年后智利政府为他提供出国学习的费用,他得以在柏林随施特恩音乐学院教授克劳泽(Martin Krause)学习。在此期间先后获伊巴赫奖和霍兰德奖。1914年在柏林举办了首演音乐会,从此开始演奏生涯。此后在德国和北欧巡回演出,获得了一系列比赛大奖,并与尼基什、富特文格勒等知名指挥家合作过。这使他蜚声乐坛,被誉为神童。1921年起,在南美、英国、北美等地演出。1925年受聘为施特恩音乐学院教授,执教一直到1940年。1927年获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此后在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包括苏联、柏林、墨西哥城和圣地亚哥。1940年在圣地亚哥创建了一所钢琴学校。1941年定居纽约,从事演奏及教学。1947年起先后到奥地利、南非、以色列、印度、日本、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地旅行演奏,誉满全球。1965年、1968年、1972年访问亚洲。1979年获美国籍,但同时保留了智利籍。1991年6月9日逝世于奥地利。阿劳多年接受德奥正统教育,演奏带有浓厚的德国风格,纯正严谨,含蓄内在,并融入个人深刻的理解和情感,尽可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让想象力升华和飞跃。他擅长贝多芬作品,特别是表现它的力量。 (介绍摘自“唯美空间”)
克利福德·柯曾(Clifford Curzon):英国钢琴家。1907年5月18日出生于伦敦。1919年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雷迪和古德森。16岁首次在皇后音乐厅演奏巴赫的叁重协奏曲,得到音乐界好评。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28-1930年定期至柏林随施纳贝尔深造。此后又到巴黎,受兰多芙斯卡和布朗热的指导。1932年回到英国,不久辞去教职,专心于演奏,从此作为钢琴演奏家、室内乐家活跃于欧美舞台。1958年被英国王室授予不列颠帝国叁级勋位,1977年受封为爵士。1970年,利兹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1982年9月1日逝世于伦敦。库尔宗是英国的代表性钢琴家,他的演奏端庄内敛,触键清晰透彻,音色晶莹优美。坚实的外表下洋溢着深深的情感,把刚健的节奏和内心庄严宁静的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演奏曲目范围很广,特别擅长莫扎特的作品,录制过不少优秀唱片,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活着的莫扎特”。他与塞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较好地表现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录制的独奏与重奏都有很高造诣。
克里斯蒂娜·奥提兹(Cristina Ortiz):巴西女钢琴家。虽然克里斯蒂娜·奥提兹旅居英国多年,但她的演奏融合了热情,自发性以及与生俱来的巴西文化传统中所带有的极具个性的魅力。作为一名世界级着名的职业音乐会演奏家和唱片灌录演奏家,她与全球各地的听众建立并保持非常特殊的联系,以至于使她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和备受追崇的独奏家之一。她对钢琴事业的热情投入不但体现在拥有宽广的曲目范围,内容不仅有独奏,协奏曲,还包括室内乐作品,合作者有:Antonio Meneses、Truls Mork,、Kurt Nikkanen 以及Uto Ughi;而且还体现在大师班,培训班教学中所表现出令人惊奇的与人沟通的才能——为学生提供了贯穿整个音乐世界的真实灵感的源泉。近年来,奥提兹女士特别将她的注意力转向了自己独奏兼指挥乐队的演出,其中包括在维也纳与布拉格室内乐团的合作演出以及与伦敦室内乐团为Collins Classics唱片公司合作录制的唱片。与此同时,她还继续与世界着名指挥家合作,例如Vladimir Ashkenazy、Neeme Järvi、Mariss Jansons、David Zinman等;与之合作的乐队包括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克里夫兰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以及英格兰的爱乐乐团等。在音乐会与唱片录制中,她致力于推广巴西音乐的热情是显而易见的:从为Decca唱片公司录制的Villa - Lobos五首钢琴协奏曲,直到于1996年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在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挥下成功首演Guarnieri的“Chôro”钢琴协奏曲。与此同时,她对大量伟大的钢琴作品,从贝多芬到伯恩斯坦的诠释始终被公众及评论界所称道并喜爱。她还将听众的目光吸引到一些非常有价值但不被人所熟悉的作品上:例如1997年为Carlton Classics唱片公司录制的舒曼的夫人创作的钢琴独奏曲。
博列特(Jorge Bolet):1914-1990,美藉古巴钢琴家,12岁获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到该院留学,在萨佩顿(Saperton)班学钢琴,1932-1933年师从戈多夫斯基,1935年拜罗森塔尔为师,接着又从鲁道夫.塞尔金深造1937年在举行独奏会而崭露头角,1938年获霍夫曼钢琴比赛奖,二战中参军,战后继续演奏生涯。博列特被称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他的演奏是抒情与狂想的很好结合,所以被称为「李斯特的代表」。博列特在Decca录制了9张李斯特作品选集,是其代表性唱片。他演奏戈多夫斯基改编的肖邦练习曲,也是极为精彩的录音。(介绍摘自VC,感谢发布者“vibra128”)
史蒂芬·科瓦切维奇(Stephen Kovacevich):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培卓市。直到1970年之前他都以毕夏普. 寇瓦谢维契为名。1948年他跟随列夫·修尔学习。1952年他第一次在旧金山公开演出。1959年在伦敦学习。1961年他在伦敦威格模厅展开他的欧洲首演演出贝多芬《狄亚贝里》主题变奏。1967年在纽约首演之后,便一直巡回欧洲、美国、远东地区、纽西兰、和南美洲。直到1970年他为飞利浦录了许多唱片,其中巴尔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录音得到爱迪生奖。1948年他开始另一个音乐生涯,主要担任澳洲室内乐团的指挥。1990年被指定为爱尔兰室内乐团总监及首席指挥。同年他在好莱坞碗型剧院与洛杉矶爱乐合作,边演奏钢琴边指挥两套不同的莫扎特曲目。史蒂芬·寇瓦谢维契被公认为杰出的古典及浪漫时期钢琴曲目的诠释者。他最喜欢的曲目(至少是录音曲目)是贝多芬的音乐。
波斯特尼科娃(Viktoria Postnikova):俄罗斯女钢琴家,1967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期间师从雅可夫·弗利尔教授攻读研究生课程。1965年在国际肖邦比赛中获奖,其后在英国、葡萄牙及俄罗斯的重要比赛中也获得了奖项。波丝特尼柯娃善于演奏各国古典作品及俄罗斯传统钢琴作品,其最卓越的成就在于录制了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全集。她与丈夫、俄罗斯指挥家根纳季·罗杰斯特文斯基一道参与了许多音乐会、独奏会演出及录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