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说回到4AD以及Cocteau Twins。80年代中晚期,英伦独立音乐圈出现了大量以吉他轰鸣音墙为主要架构的音乐,主唱嗓音秉承Cocteau Twins那样的朦胧缥缈,跟Dream Pop一脉相承,乐队以4AD旗下的Lush、Slowdive(这个乐队的主脑就是Neil Halstead,即日后4AD名团Mojave 3的主脑)等为主力干将。这其中Cocteau Twins功不可没,Robin Guthrie的吉他音墙效果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始时候人们称作NoisePop,这些乐队无论是现场表演还是接受采访,都习惯性木纳少语,总是低头盯着鞋子,人们就戏称他们为Shoegazer,这既因他们本就内向不惯商业宣传哗众取宠,也因他们非常清高,孤芳自赏。后来就称这种乐派为Shoegazing/自赏派,可以看出他们跟DreamPop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二者基本没有分别。自赏派最当红的年代是90年代早、中期,进入新世纪后,这一乐派影响已经退潮,不过优秀的作品每年还是可见,而且因为其异常温柔甜美,一直拥有固定的歌迷。
来自苏格兰港口城市爱丁堡的西风之神/The Zephyrs,自2000年发行第一张专辑就声誉鹊起,成为自赏乐派的新贵。
来自于北海岸边,苏格兰空阔的高原,荒芜的滩涂,经年不散的或浓或淡的雾气,造就了The Zephyrs与生俱来的空灵缥缈。但是与其他给听觉上以致命震撼的DREAM POP乐队不同,THE ZEPHYRS刻意淡化DREAM POP所特有那种极度取悦耳朵的壮阔,几把吉他,一把贝司,一把风琴以及偶尔出现的不知名的叮叮当当的小乐器,短少的歌词,构成新世纪里难觅的简约美学主义。听着主唱温柔温暖的歌声,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沉醉其中……
就像一团雾气,阳光穿透了他,你依稀看得见远方的海浪,还有从泛黄的旧书里飘出来的歌声。……直到走出来,你才发现,你愿意在这温柔的雾气里迷失一辈子。谁说回忆是痛苦的?即使你的回忆不堪回首,他也只让你想起一些很温暖的东西……你会怀念那只温暖的手,以及那个模糊的背影。
其实,The Zephyrs 的音乐不用听,光是拿起 CD,这佈满石砾、苔藻,氤氳著青蓝与苍绿的英格兰北部海岸,一隻振翅的鸟,飞往远处那融入浓雾的海平线中 ……强烈的诗意,正如扑面海风,让你的身、心、灵全面,坠入 The Zephyrs 精心构筑的玻璃梦境中。 来自爱丁堡的 The Zephyrs,一向惯於以北国湿冷迷濛的雾气,做为音乐的养分,在一片灰暗雾气中,以深沈的诗意,酝酿出绝美的旋律、层次分明又洋溢诡譎美感的音乐空间,佐以探讨生命、时光……等哲学性课题的感伤,的确,叫人不耽溺也难。 比起前一张作品《 When the Sky Comes Down It Comes Down on Your Head 》的庞杂架构,这张 2003 新作 《 A Year to the Day 》显得灵动许多,单曲之间的质感分明,The Zephyrs 一贯的精致美丽不曾消减,更多了一份沈缓步调与情绪晕染的力量。 迷幻味十足的开场演奏曲 "Acuna Head" 渐渐消褪后,"Go Slow" 以强有力的鼓声奠定全曲骨干,加上极简的歌词与呢喃唱腔,神似许多 80 年代新迷幻团体的风韵,也和 mogwai、Arab Strap 有异曲同工之妙;"Empty Eyes" 静謐的空心吉他,逐渐增强为扣人心弦的美妙旋律,层次简单却呈现出十足的丰厚感, Stuart Nicol 飘渺的嗓音更有画龙点睛之妙。"A While" 的弦乐带著淡淡哀愁,令人在聆听之际,忍不住缓缓坠入一种泫然欲泣的情绪中。 这张《 A Year To the Day 》比起之前的 The Zephyrs,少了一些南方摇滚的质朴风格,转而成为一种更加梦幻、美丽的境界;编曲层次事实上颇为简单,大量迴授、精致的空间感运用,却使得整体聆听感十分丰富华美,歌词中的深刻诗意,更可满足每一颗有所期待的心,的确,是一种会让人永远都不想醒来的美丽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