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34人评分)

820人收藏

22条评论

共20首歌曲

在网易云音乐打开

艺人
华语群星
语种
国语
厂牌
浙江文艺
发行时间
2009年09月09日
专辑类别
合集、杂锦

专辑介绍

》》千年古琴传希声

2008年12月12日至15日,在浙江传媒学院下沙校区录音棚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一次不同凡响的录音。这次录音的主角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两张唐琴:“彩凤鸣岐”与“来凰”。它们是唐代著名斫琴家雷威、雷霄所制,是古琴中的重器。清末民初时,为著名琴学大师杨宗稷所藏,五十余年来,琴界对它们是只闻其名,难闻其声。为此,我们特邀著名的古琴家成公亮、丁承运和姚公白三位元先生,根据两张唐琴不同的音色与音质,选取相适应的名曲进行弹奏。千年的唐琴,又发出了悦耳动听的乐声,令在场的诸位无不动容。

千年古琴传希声,是浙江省博物馆对馆藏唐琴收藏和展示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从而打破了博物馆藏琴“只观其形,不闻其声”的局面,也开创了中国博物馆藏琴作为乐器演奏并出版CD的先河。馆藏的唐琴,是非常珍稀的文物,但是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古琴本身的琴声,是更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聆听其内在的优雅琴音,也是一种探索如何研究和发掘古琴所蕴含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琴的由来

“彩凤鸣岐”琴和“来凰”琴,本是民国著名琴学家“九疑山人”杨宗稷旧藏,并著录於其琴学名著《琴学丛书》中。杨宗稷逝世后,流传至徐桴,1953年徐桴后人将其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杨宗稷(1863~1933),字时百,自号“九疑山人”,湖南省甯远县清水桥人,清末民初著名琴学大家。曾拜全国著名琴师黄勉之为师,后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称自己的居室为“半百琴斋”。晚年开设九疑琴社授琴。他是当时公认的琴学宗师,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谱》三卷、《琴学随笔》二卷、《琴余漫录》二卷、《琴镜》九卷、《琴镜补》三卷、《琴瑟合谱》三卷、《琴学问答》一卷、《藏琴录》一卷、《琴瑟新谱》四卷、《琴镜续》四卷、《琴镜释疑》一卷、《幽兰和声》一卷以及《声律通考详节》一卷,后人合刊为《琴学丛书》四十三卷,影响颇大。杨宗稷收琴,追求的是“音韵全美,务尽其材之量,必得美音”。因此,在杨氏的收藏中,对古琴的音色非常注重。在著录于《琴学丛书》的五十三张古琴之中,杨氏对

“彩凤鸣岐”、“来凰”极为推崇,“彩凤鸣岐”是“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来凰”为“透润”、“九德兼全”。

徐桴(1884--1958),字圣禅,自号北峙塔主人,浙江镇海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上海光复之役及护法、护国运动。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军需署长、国民党浙江省财政厅长等职,后脱离政界主要从事金融活动,任上海市银行董事长、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1949年迁居海外。著有《镇海塔峙圃藏琴录》,详细著录了杨氏藏琴。

【彩凤鸣岐】

“彩凤鸣岐”琴,落霞式,唐代。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从琴面漆灰剥落处看,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墙后加朱漆。琴背冰裂断兼小流水断,琴面断纹隐约可见,在三、四、五徽部位,隐见类似梅花断的小圆圈。长方形龙池凤沼,无轸池。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龙池两侧行书:“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戊日设弦已施漆,信有鬼斧兼神工。选材酣饮冒风雪,峨嵋松迈峄阳桐。吴越百衲云和样,春雷犹见宣和宫。灵开村中八日合,杂花亭畔余仙踪。秋堂忘味成雅器,雾中山远闻霜镛。徽弦一泛山水深,率更妙墨留池中。伏羲样剪孙枝秀,徐浩题字石经同。嗟予嗜琴已成癖,京华十稔搜罗穷。良材入手惊奇绝,物萃所好神亦通。开元二年题名在,千二百载刹那空。落霞仿古神女制,如敲清磬撞洪钟。成连子期不可作,曲终目送冥冥鸿。会当嵌金字刘累,常恐风雨随飞龙。(署款:)开元后廿甲寅荷花生日九疑山人杨宗稷自题”。龙池雁足间正楷:“庚申二月,与朗贝勒公,祭长沙张文达公于岳云别业。贝勒见此云,定慎郡王旧藏百余琴,庚子散失,此为第一,因赠长歌有‘曾存定府先人言,我持此琴三叹息’之句,定府琴有名于时,识之以告来者,宗稷再题”。行楷:“禅寮花落画愔愔,猿啸龙吟万籁沈,定府旧藏真第一,曲终人远晚烟青。辛酉上巳为时伯先生题,杨懿年时同居法源寺”。

此琴造型古朴、凝重,是杨宗稷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在《琴学丛书》中给了它“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等极高的评价。经弹奏,成公亮等三位先生一致认为此琴音柔韵长、圆润细腻,琴音色和雅、温润,堪称万籁希声,在唐琴中声音亦属上乘。

【来凰】

“来凰”琴,仲尼式,唐代。紫粟壳色,琴面和琴背密布冰裂断、牛毛断和龟纹断,八徽以下尤见明显牛毛断纹。侧墙全无断纹。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有杨宗稷题名“来凰”,下有楷书题刻:“庚戌春,予得鸣凤,为怡府二十四琴斋物,后得廿余琴,皆非其偶,惟此足以匹之,益征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款非伪作,喜极,因以来凰名,铭曰,有凤求偶兮,翱翔三年。良材邂逅兮,九德兼全。凰兮凰兮,天假之缘。壬子腊日九疑山人杨宗稷题于宣南后二十四琴斋”。龙池腹腔内有刻款:“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凤沼腹内有刻款:“清同治十二年岳阳李绥复修”。

此琴造型高雅、端庄,杨时百在《琴学丛书》中认为,该琴音色“奇古不及鸣凤,而透润过之”、“九德兼全”、“淡而会心”,具有含蓄之美,恬淡之美,恬然忘百虑,能洗涤内心,是琴中难得的珍品。三位古琴演奏家对此琴的体验是:“琴音古朴敦厚、苍劲沉郁,空弦苍古淳厚”。

》》独一无二“太古”冰弦

这次录音我们有幸请到了香港黄树志先生前来协助,黄先生研制琴弦有年,为琴家称道,享誉琴坛。

黄先生依古法用最高等级纯正真丝制出“太古琴弦”,并恢复宋、明以来的三种琴弦规格,就是标准的“太古”、较细的“中清”与加粗的“加重”,三种规格可以适合不同长短厚薄与材质的琴器。丝弦从来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弹琴时由於弦的表面粗糙,所以分不出是走手音还是杂音。太古冰弦弦表面光滑,左手在琴面上往复进退自如,毫不费力,每个乐音清晰可辨,声音清润,将琴音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黄先生细心测量与研究,“彩凤鸣岐”有效弦长116.4厘米,是少有的特长琴,理应张上特细的“中清”弦,但由於此琴琴材比较轻薄,配上“中清”以后,声音偏於单薄,所以将之上了“太古”,试音以后,顿觉声音清亮而温润,松透无比。“来凰”有效弦长110.9厘米,琴长适中,最宜上“太古”标准弦,上弦后声音透亮苍古,但总觉得低音不够沉厚,有些美中不足,於是改上加粗的“加重”弦,顿觉声音苍古厚重,余音徘徊不散。

这次录音,琴与琴弦互相辉映,古代的琴上了古代使用的丝弦而不是现代的钢弦,尽可能地保持了古代的风格和本意,让人觉得杨时百先生的藏琴真是名不虚传,也为后人留下一个见证。


最新简评(共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