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可以让所有人听过之后变沉默的唱片,沉默到忘记呐喊,忘记鼓掌。
作为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万晓利经过了35年的尘世风雨后创造出了这张全新的个人诗篇,整张专辑作品创作的时间跨度超过6年,包括第一张专辑未收录的旧作和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后四年内的新篇。所谓旧作,并非是因为歌曲质量不足难以容身晓利的首张个人首张专辑,而是因为歌曲情绪与第一张整体风格定位的偏差,因为《走过来,走过去》采用酒吧同期录音的形式,考虑更多的是更适应酒吧演唱的歌曲……四年后的今天,包括那些新歌,这一切终于有机会以CD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了。
这是一张属于男人的唱片,虽然它更为含蓄,但实际上歌者用相对简洁的方式传递着更多的信息和情绪。至少在内心情感上,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歌手的内心语言变得更为纯熟和多元。以更多级的视角,更高的角度去体味一切外部环境带给个人的影响。那是一种人性的光芒,稍微闭眼体会,足以使人流泪的富足,在精神上绝对的富足。
美丽的农庄里,偶尔迫使你不得不停下脚步去欣赏的田园美景,云彩被镶嵌在天空的蔚蓝处摇晃着自己波西米亚的大褂,远处一辆稍显破旧的单车上,一个有着憨厚笑容的男人带着她的妻子和女儿,在布满野花清香与尘土颗粒的乡间小路上快乐地骑行着。他们从你身边经过,留一点喜悦与感动给你,然后继续向前,把一些快乐的笑声保存到记忆的最深处。即使赶上雨天,在水滴下落前,空气里凝固着让人窒息的紧张,而远处那些清爽的笑声依旧……
如果真的下雨,那个骑车的男人会停下来,羞涩地递给你一把雨伞,然后说“别着凉。”
是的,那就是万晓利,在新专辑中他安详地唱着“平静/孤独/快乐/幸福”。
没有人能够真正通过他们自己默认的价值方式去理解一位音乐家,一位朴实而坚韧的民间歌手几乎就是一位为理想而孜孜奋斗的战士。在中国当下新城市民谣范畴里,万晓利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人。假如以江湖称谓去解释他,那么4年后的今天,万晓利已经修炼成了独门的旷世神功,无须借助利器可制“敌”于死敌。但晓利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敌人,他的咽喉跟心脏是如此一致的。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应该被归属为城市新民谣这个概念里,从音乐根源上追溯,它并不在民歌的范畴内,而是呈现出一派西化中为的新流派,这样的路数早在侯德建与罗大佑时代就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存和传播能力。在中国内陆,直接反映市井生活,折射小人物日常生活内心实录的作品应该由以万晓利为代表的民谣草根阶层来完成,完成一种呼应,对于台湾民谣新城市民谣前辈的呼应,完成对内心倾诉欲望的呼应。
当然,网络歌曲和刀郎也是一种呼应。但音乐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唱出来的,需要用乐器演奏出来的实体,而不仅仅是依托于文化或者脆弱的回忆维系的小情调。我想,当大家听完整张《这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糟》时,你会同意这样优秀的歌曲无论从什么层面去剖析都是上乘的依靠不媚俗的优美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演绎的盖世之作。在传播平台和大众的音乐美学素养足够体面和及格时,人们——我们所有的音乐爱好者应该把万晓利当作是一种标准,而不是臭大街的酸腐云云。
我们相信,好的音乐必须需要一个好的、更大的平台去推广,那样好的音乐才有机会被大众所接受。现在《这一切都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谁的话都是骗局,请用你的耳朵和心去倾听这个朴素的真诚的万晓利吧。
空气上的声音
万晓利/文
整个下午,屋子里都很安静,尤其是在五六点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阳光斜射进来,我大都坐在床边,低头弹琴。偶尔抬起头,隔着阳台的玻璃看看西边的天空,乌云或落日。这时候我能清楚的听到房间里流动着的空气的声音。
老婆在厨房准备饭菜发出的叮铃当啷,女儿放学回来在门外转动钥匙随之一声巨响的关门声,经常会把我从一个易碎的泡沫幻景中拽回来,紧接着便是她俩叽叽喳喳的对话或争吵。这些声音驾在空气之上,洒落在我的琴声之中,熟悉的让我几乎都听不到。
通常是这样的。
幸亏有电脑,还有那点不罢休的激情。有一次我录下了这一切。回放时我呆住了:那“砰”的一声关门所产生的回响,简单而令人回味的一问一答,和着我那近乎于单音的吉他,形成了一个饱满的声场,空间感巨大……让我不得不沉醉在里面。我闻到了一股小时候自己那床红色棉被的味道。一种回去的感觉,一种彻底的安全与温暖,像是没有经过耳朵,直接从心底冒了出来。
不用多说,我被融化了。并且,再也不想回过神儿来。
这也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败兴之处吧,很容易就会迷恋上一个空间,一种声响,进而忘记现实。当然,反过来讲也对,是音乐让我再一次感知了生活。感谢音乐。
必须反过来讲。
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到村落,到田野,到山顶,实在不行就在家里……谁都知道,你把生活给弄丢了。
所以,不得不遗憾那些个焦燥不安的日子,不仅没有感受到这真实而细致的恩赐,而且空虚度了无数好时光,伤神,伤身……
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要考试了,这时她正在复习英语,高声念道:我一点都不喜欢流行音乐;学习语法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能通过忘记来解决问题……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又一遍……
隔着客厅我听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