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ike D. Brownell
Ultimate Dvorak: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The title alone lends itself to all kinds of problems. Who decides which of Dvorák's compositions are indeed his &essential& ones? Ar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masterpieces also the ultimate? This five-disc collection by Decca is certainly an adequate introduction to some of Dvorák's most popular works: the final three symphonies, the cello concerto, and the Serenade for Strings. What's more noticeable is what's missing; despite Dvorák's rathe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chamber music, this genre is passed up in favor of lesser-known works like the Op. 44 Wind Serenade or both the Op. 46 and Op. 72 Slavonic Dances. The actual performances throughout the five CDs are, again, adequate.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heard performing the Seventh, Eighth, and Ninth symphonies, suffers from some unusual and unexpected balance problems. Julian Lloyd Webb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ello Concerto is neither remarkably in tune, nor musically enthralling. The highlight of the collection is the beautifully performed Serenade for Strings with the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Apart from its bargain price, however, most listeners may do better shopping for Dvorák's &essential masterpieces& using the a la carte method: choose superior performances of fewer works rather than passable performances of more compositions.
------------------------------------------------------------------------------
关于DECCA的《Ultimate》极致系列: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 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简介:
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个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回国后,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1901年升任院长。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新世界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等等。
1904年5月1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部分作品简介:
D小调第七交响曲
该交响曲完成于1885年3月,并紧接着于4月在伦敦首演。它被认为是德沃夏克所谱写的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部交响乐作品,其在形式、规模及悲剧性上也时常让人联想到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
1884年,德沃夏克在听过勃拉姆斯的新作第三交响曲后非常地赞赏,并立即产生了自己也写一部新的交响曲的这一想法,加之伦敦音乐协会在同一年曾经约德沃夏克写一部新的交响曲并选举他成为了荣誉会员,于是他在年底便着手于第七交响曲的创作。其时捷克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权利而展开着如火如荼的斗争,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德沃夏克在构思这部作品的时候决定这部新的作品要反映出这场斗争,而作为一个捷克人,该如何将自己朴实而平和的感情与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这部作品也多少流露出了作曲家的一番内心苦斗。
德沃夏克很快就完成了第一乐章的初稿,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曾说道:“我现在正忙于为伦敦写的这部交响曲,无论走到哪里,脑海中除此之外别无它念。老天有眼,这部捷克的音乐会感动整个世界的”。十天后,第二乐章的初稿也告完成,并被加上了“走过悲惨的岁月”这一脚注。这与作曲家的母亲在此不久前的去世以及更早之前他最大的孩子的夭折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在谱写这一乐章时这些悲痛的变故总是在作曲家的心里挥之不去。然而作曲家似还有另一层深意。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曾提到:“我的心里只有爱、上帝和我的祖国”。在接下去的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德沃夏克相继写好了第三、第四乐章的初稿,并指出第四乐章中表达了捷克人民对于压迫者的坚韧不屈的反抗的决心。1885年,由德沃夏克亲自指挥的该交响曲在伦敦首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尽管如此,第七交响曲的出版过程于德沃夏克来说却无异于一场恶梦。他所签约的德国出版商似乎有意对他百般刁难,在诸如作者名、乐谱所用的语种、应否印上“献给伦敦音乐协会”字样等问题上很不合作,给德沃夏克出了很多难题。经过多次的争执和理论,德沃夏克最后才分两次拿到了应得的稿酬。
与第八、第九交响曲一样,第七交响曲也代表了德沃夏克最高的艺术成就。它们各自都不同程度地显露了作曲家个性的不同的方面,而第七交响曲在结构上是最有抱负的。虽然三部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都能跨越国界为世人接受、理解,但作曲家在第七交响曲中最有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
E小调第九交响曲 (新世界)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斯拉夫舞曲
德沃夏克的前八首斯拉夫舞曲(第一集)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886年的六月,他又开始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的创作,一年之后,第二集中的八首斯拉夫舞曲全部完成。德沃夏克的这两部《斯拉夫舞曲》曲集中,明显流露出这位民族音乐巨匠的宽广胸怀。十六首舞曲各具特色,有的表现活泼、欢快的民族舞蹈气氛,有的是安稳而意味深长的旋律,还有艳丽多彩的和声处理等等。作者除了运用各种捷克民间舞曲体裁之外,还广泛采用了其他斯拉夫地区的民间舞曲形式,除有快活而热烈的以外,还有优雅而带有忧愁感的,和甜美而罗曼蒂克的等等,形成内容丰富多彩、独具艺术魅力的舞曲集。
E大调弦乐小夜曲
作于1875年,弦乐合奏曲。翌年12月10日在布拉格首演。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E大调,中板,4/4拍。主要主题带有歌咏的特点,平和而亲切,如絮絮的情话。
第二乐章:升E小调,圆舞曲速度,3/4拍。主要主题委婉纯朴,情绪开朗,带有斯拉夫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浓厚的乡村色彩。
第三乐章:谐谑曲,F大调,快板,2/4拍。主要主题活泼而跳跃,具有轻盈的舞曲特点。这一乐章的即兴性比较突出,经过不同性格的几个主题旋律的发展,曲调中洋溢着多姿多彩的欢乐气氛。
第四乐章:A大调,小广板,2/4拍。整个乐章主要用轮奏方式展开,徐徐奏出的主要主题幽静而甜美,充满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般的憧憬。
第五乐章:F小调和E大调,活跃的快板,2/4拍。贯穿整个乐章的主要主题节奏坚定,曲调欢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具有生机勃勃的气势。
(资料来源:洪恩、百度百科、Wikipedi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