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总会有很多梦想,有的梦想竟成真,而更多的,是在时间流逝,人群拥挤中一个个淹没,化为无形。
在准备这个专辑时,我一次一次面对过去的时光,想起少年时代的夏日午后,最爱一个人在街头游荡;想起学院里的秋天,我们落叶的小径吟唱;想起在蓟门桥租屋的那一年,你们常常在午夜来踏响我十五层的楼梯。那时候的我们,真的像有许多的时间可以挥霍。
这几年,你们走的走,散的散,大家都忙了起来,就连电话里,仿佛都没时间多说。
我应该怎么告诉你们,这么多年以来,始终是因为你们和你我都爱过的这些歌,我才坚持至今。
我应该怎么告诉你们,当音乐日渐成为我聊以谋生的工作时,我匆匆收拾我们的青春岁月里的感动,仿佛又有了当初做梦时的愉悦。
当你们在不同的方向,看见我向你们挥手的摸样,请在和我一起迎风吟唱。
——沈庆 1996
时隔十六年,这张唱片终于要以CD的形态出现在唱片架上。
凑巧的是,再版的时候,我的第二张唱片正在录音室里录制着。就好像年轻时很随意的一句问话,十六年后才有了小心的回答。
我向来认为,音乐是优美的,不论优雅或忧愁。文字的意义通过音符的表达,构建让人亲近的氛围,然后,才成为歌曲。
而且,音乐是不会拒绝的。就好像一个最好的朋友,当你亲近她的时候,也就是她最亲近你的时候。
感谢你们,这么多年以来,还在惦记这张唱片。或许,对于你们,它是一个青春的纪念。对于我,除了纪念,这些歌更像一句句预言,预言这十六年走过的道路。
青春已经划下了终止符,但岁月一直在延续……
——沈庆2013
----------------------------------------------------------------------------------------------------------------------
94年,在《校园民谣》风靡大小城镇、大家的目光被老狼磁性的嗓音和高晓松故事里点滴的校园记忆所吸引的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张专辑是为青春这首歌而做的。专辑的制作人黄小茂写到:“有一天,我在办公室里听到了一首歌,那首歌,就是青春.我自己也想不明白,是什么在这首歌里,打动了我自以为不再会被轻易打动的心。也许,正是这种打动,日后,幻化成了我成为校园民谣制作人的原因。”
《青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就是沈庆,一个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的四川乐山人。据载,沈庆是一个感觉敏锐、聪明善悟的人,曾多年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少年时代熟读唐诗宋词,青年时代痴迷于金庸的武侠世界,并受到罗大佑音乐的深刻影响。总体而言,沈庆创作上高人一筹的功力表现于他的词作上,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书卷气息使我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在凝练斯文、恬淡悠远的真实记录中感受现实生活之平凡悲喜接触,感受城市生活疏离与接近的距离美感,如《青春》和《岁月》,如为那英写的《最爱这一天》,如他十九岁读中学时写下的《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沈庆作为校园民谣的代表之一,“青春与爱情”始终是他作品中一个敏感的主题。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有什么可以配得上青春?唯有爱情。但是对沈庆来说,那些青春期萌动所带来的“很美好的梦想,很真实的激情,很多的误解、茫然和伤害”,似乎一开始就不那么“青春和爱情”,他虽然置身于其中,心灵却游离在它的边缘,他总是平静地告诉那些“就着吉它和恋人的呢喃唱爱的欢喜和伤痛,以为那就是人世间的地久天长”的人:“甜蜜记忆终会云淡风轻,眼泪叹息都如云烟聚散”。在沈庆的歌中,似乎相聚的故事刚刚发生,分离的结局就已经出现于眼前,这样的状态真叫人没有想法。这就是宿命吧,彩云易散月长缺。就是在这种宿命的观念中,沈庆引导我们平静地告别自己的青春与爱情。
如果说高晓松在歌中放大了自己的感觉,沈庆便淡化了它。当激情随着青春萌动一同退去,我们终于明白,沈庆的表达似乎更接近于真实,岁月本来就是一个极自然的时间流,平淡、简单、清澈、延绵不断,正如日复一日静静流淌的溪水。然而,水滴可以穿石,岁月亦可以凝聚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