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10人评分)

19人收藏

2条评论

共11首歌曲

在网易云音乐打开

艺人
瑞鸣音乐 / 葛瑞莲
语种
国语
厂牌
瑞鸣音乐
发行时间
2020年10月17日
专辑类别
录音室专辑

专辑介绍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

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

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

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

力量,将会汇集成河

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

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

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曲底烟霞无限意,能不忆江南

——听见江南

小桥流水,青瓦粉墙的人家尽枕河,乌篷船从石拱桥下过,水声与橹声如梦意深缓悠长,总是有雨滴落檐牙,油纸伞,青石巷,草树苔痕、扶疏花木都在水汽里被浸润得发亮,而一日的晴光仿佛总在含碧的茶烟、和拢着香气的卖花声中开启。螺髻般的小重山,翠色蓊郁,散落在这河网密布的水乡泽国。江南,这在千百年来、无数人唇间心上被摩挲得温润含光的两个字,它不仅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集合,不仅是东南鱼米之乡,天下财赋之地,甚至不仅是在诗文画意、风月无边中营构的灵秀嘉处,它在山水的温养和长久的人文积淀中,仿佛已化身为一个风雅蕴藉的精神象征,一个风景与诗意相交织的意境世界。

它曾是吴越故地连着云梦之泽;是六朝金粉,烟寺晚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花三月与青崖白鹿叫人辞谢公卿,水村山郭里有十年不觉的梦,而落花时节,它为天涯流离人提供重逢处。水软山温,旖旎多情的风光里,无数才子佳人折花寄柳、相思共赋,自南宋以降,它更是成为文人士大夫弦歌诗赋、水墨画卷中游心澄怀、洗却风尘的精神居所。而吴侬软语的清唱,丝竹管弦的清音,如水磨般细腻悠然,又情思曲折,传唱于渔舟、田埂间,回荡在相思明月楼上,也付诸于文人笔底烟霞,成为千年不绝如缕的背景音,也成为当地人性情的一部分。

渔舟依旧唱晚,平湖映照秋月

已知最早的上古短歌《弹歌》仍在江苏地带作为民歌《斫竹歌》流传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越人歌》至今将那深婉优美的情致传诵,而乐府歌辞中那唱不完的“清商曲辞”,吹梦西洲,莲叶田田,子夜四时,斜月绮窗,诉说着一个久远的吴歌传统,织成了早期的诗意江南。而循着古优戏传统,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在南宋初年于浙南地区形成了“南曲”雏形,并在明代诞育出“百戏之祖”昆曲,昆曲在各方面的高度成熟完备,又为后起的各种声腔剧种提供了丰富滋养的土壤。

在这片人文滋养深厚的土地上,从田猎渔歌、村坊小调到里巷歌谣、伶人曲辞,到雅集宴饮时的丝竹管弦之盛,都被择取、汇编进它的音乐脉络谱系中。苏州评弹、扬州小调、昆曲越剧、舟山渔歌……在今日依旧葆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朗润、清丽的音乐中,一应民俗、传说、典故和秀雅的江南风光、活泼的生活情景依旧历历可见,而那些自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古曲、小调、弦歌,也仍能在这些民歌与剧曲中寻到形貌与痕迹。

扬州小调

二十四桥,十里歌吹,那是无数人梦想过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小调,又称扬州清曲,起源于元代的“小唱”,在此基础上吸收江淮一带风行的俗曲、时调,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歌者坐唱,以简单的丝竹管弦伴奏,曲牌丰富,结构整饬,吐字行腔极为讲究,旋律清丽、婉转,带着行云流水的流畅,细腻缠绵的抒情,和山温水软的江南特有的圆和柔润。对于富庶安逸的江淮地区的市民们,在过去,闲时听书、看戏、品曲是他们的日常。这些小曲的流行程度,可以说,自明清以来,扬州凡有水井处,便有小曲传唱。

扬州小调作为古老而极具影响力的汉族曲艺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它源自古老的元代小唱、散曲,又增益以古南戏的养分、更变于元明俗曲的传承,补充以时下的里巷歌谣,既自由而生命力蓬勃,又有着精致规整的形式和极见婉转的旋律。有赖于这扬州清曲,许多明清小曲其风韵得以流传至今,而我们今日耳熟能详的许多名曲,如《茉莉花》、《无锡景》、《天涯歌女》等,都由此中脱胎而来。

扬剧

扬剧,流传于江淮一带,又称淮扬戏,扬州戏,在扬州小戏花鼓戏与苏北酬神的香火戏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间小调等,最终形成。扬剧的土壤与养分,令它在清扬婉转的同时,始终持有朴素、生动的生活气息。

曲目简介:

扬州小调

知心客 Yangzhou Minor . Intimate Guest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天涯歌女原曲

演唱:葛瑞莲

有赖于这扬州清曲,许多明清小曲其风韵得以流传至今,而我们今日耳熟能详的许多名曲,如《茉莉花》、《无锡景》、《天涯歌女》等,都由此中脱胎而来。如《天涯歌女》便是源自这首《知心客》。《知心客》在江南一带极为流行,虽是扬州清曲的曲牌之一,也有人称之为苏州小曲、无锡小曲,或者吴歌。

《知心客》唱词原唱得是《水浒》里阎惜娇的情节,据传这曲调原是江南“琴王”张仰求索所作,后来贺绿汀等为《马路天使》配曲时,搜寻民间素材,在花局中发现了此曲,进而改编为了那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不衰的《天涯歌女》。

扬剧小调

鲜花调

茉莉花原曲

Yangzhou Minor . Flower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我们今天为人熟知、在世界范围内传唱的《茉莉花》,前身母本为《鲜花调》,因首句的叠句形式,又名《双叠翠》或《叠断桥》,来源于凤阳花鼓戏,又以流浪卖艺的形式传唱到全国各地。于今日的《茉莉花》而言,最为重要也最为接近的是江淮地区对《鲜花调》的传唱,清初,扬州作为官盐贸易中心,富甲天下,全国商人尤其徽商聚集于扬州,经济的富庶自然也带来演剧的繁荣,沿街乞讨传唱的《叠断桥》,便也得以经艺人们的加工逐渐成为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调)的曲牌《鲜花调》,并见诸于记载。

《鲜花调》曲谱在国内最早以工尺谱的形式刊于道光年间的《小慧集》。在扬州小调中,鲜花调还可分速度较快、情绪较明朗的老鲜花,速度较慢、情节多悲哀的新鲜花,和多做思量或叙述的半鲜花三种。全曲基本上只有四句,新鲜花前两句各接短过门,末句都有一长达五小节的尾腔。起板过门与剪剪花、哭小郎等曲相同。

从古至今,初夏时候,江南街头巷尾总有提篮卖花的人,白兰,茉莉,栀子,清香如瀑,正合着这《鲜花调》的唱腔,那婉转优美而又清丽的曲调,由吴侬软语唱来,仿佛山温水软间,开在清夏雨底的馨香花儿,直让人想起陆放翁诗里彻夜听雨后,深巷的卖花声。

扬州小调

侉侉调 Yangzhou Minor.Kuakua Tune "Wuxi Scenery"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无锡景、探清水河原曲

演唱:葛瑞莲

这首《侉侉调》原是来自北方的时调小曲,淮扬地区曾将具有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叫作“侉子”,也作“奤子”,于是,由北方传入南方的民歌时调也便被称为《侉侉调》。

此调最早的工尺谱,见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程仲铨抄的《小调器乐谱》,曲调一经形成,便在华北、江南、苏皖、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很多地区广为传唱,优美、婉转、易于上口与抒情的曲调,百年来在各地久唱不衰,并被冠以《卖油郎》《五更歌》《照花台》《怯五更》《探清水河》等不同的名称。我们如今熟悉并被广为传唱的《无锡景》便是《侉侉调》流传至江南后,结合烟雨水乡的人情与风致变异而成的一首时调小曲。

扬州小调

八段景 Yangzhou Minor.Ba Duan Jing (Eight Scenes)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这支《八段景》是扬州清曲中的名调。它最早流行于北方,唤作《粉红莲》,在明代便盛传不衰,多见于记载,传入南方后,江淮竞唱,清代时扬州已成为此曲传唱中心,清《扬州画舫录》载录:“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扳桨》……诸调。”所谓《四大景》,因其共四段歌词,各段分别唱一种内容,其间意思不须连贯。后来逐渐增益为《六段景》,以至《八段景》。这轻快的曲调,和缠绵的唱腔,以吴侬软语的扬州方言,唱八种相思,将一应既有的耳熟能详的风月典故信手拈来,八段情景,一般情致,即景比兴般地唱那古今同一、天下仿佛的情人心思。

扬州小调

春调 Yangzhou Minor . Spring Tune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春调》是扬州小调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过去江南尤其常州地区,有唱春的习俗,其曲调称“常州调”,俗称“春调”。旧时春节农闲时,唱春艺人周转于不同村庄间,挨门换户地唱吉利话以索钱酬,唱到人家酬以赏钱,便另换人家,“唱春”二字也得名于此。后来,这些曲调自吴歌小曲中提炼、规范为别具一格的曲艺形式,成为活跃于茶楼酒肆、街头巷尾的演唱形式。

常州唱春往往与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相结合,如孟姜女、琵琶记、梁祝、白娘子、朱买臣休妻等,至今自清代流传下来的仍有《孟姜女十二月花名》、《梁祝十二月花名》、《赵五娘四季调》等。

此曲便是从《琵琶记》故事而来的《赵五娘》春调。春调唱词结构整饬,或十二月、或四季、或五更、或十叹,每乐句或乐段字首从一至十等,循序递进。带着娓娓道来的叙事性节奏,在讲究的吐字行腔,和情致深婉而不尽曲折的旋律间,优美地铺陈,不乏通俗又引人入胜。

扬州小调

大麦 Yangzhou Minor . Barley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这首节奏明快,调子热烈而欢悦的小曲,应属“春调”,它源自江南地区拜年贺春卖唱索钱的“唱春”习俗,而后提炼出诸多曲牌,传唱不衰,如这首,当属风靡于清末民初的“十二月花名体”时调曲词,以十二月时序联唱,不仅风靡于江淮地区,全国大江南北都广为传唱,曲词大同小异。

如今,在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来的扬州花鼓戏中,有剧目《种大麦》,结尾处便有一段夫妻联唱的唱段,用相同的曲调,曲词稍作变更,轻快明媚的调式活泼泼地重复着,将十二月不同的时序、景致、农事、情思一一唱来。

扬州小调

剪剪花 Yangzhou Minor . Trim the Flowers

民间歌曲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歌词大意:

“剪剪花”是扬州小调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久唱不衰的曲牌之一,又名“剪甸花”或“剪靛花”,一般为四句二十四字,有的第三四句全迭或迭后二三字。它行腔吐字极见曲折婉转,以示闺秀的涵养与从容,而一派热烈的相思深情,在调式的起伏和乐句间忽而跌宕的音程间铺陈。此调后来成为取材王宝钏故事的扬剧《鸿雁传书》中的经典唱段。

玉蜻蜓

劝娘娘 Jade Dragonfly . Persuade Niangniang

戏曲 扬剧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玉蜻蜓》是扬剧中影响较大的一出经典剧目,剧情来自弹词本子《玉蜻蜓》,讲的是姑苏富家公子私恋法华庵女尼志贞,后病死庵中,志贞生下遗腹子,送往申家,未遂,几经辗转由徐家收养,唤元宰。元宰中试后庵堂认母,复姓归宗。这支《劝娘娘》,哀婉的女声在悠缓的行腔中,娓娓唱诉生平,有着历经坎坷后的温和与坚韧,而动情处仿佛泣血。她作临终前的安排,既是真情好言相劝申郎指腹为婚的妻子,请她释怀往事,视元宰为亲生,同时也是对记挂多年终得相见的娇儿,满怀牵念不舍、满心殷切而又无可奈何的最后嘱咐。

王樵楼

磨豆腐调 Wangqiao Lou . Grinding Tofu Tune

戏曲 扬剧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因承袭了花鼓戏传统,扬剧重视丑、旦两行当的表演,传统剧目常常是一丑一旦,带着轻喜剧般的活泼特质。淳朴、轻快、明朗的花鼓戏曲牌也是扬剧音乐的一大组成部分,如磨豆腐调、大麦调、探亲调等。

扬剧小戏《王樵楼磨豆腐》便是个中典型,这首曲牌是其中的一支唱段,做豆腐的好把式王樵楼与其妻生活幸福和美,却因谯楼贪赌而输光了家中积蓄,后被妻子真情感动,戒除恶习,改过自新。这里,清丽柔和的女声,在明朗轻俏的节奏与行腔中,将生平一一叙来,一字一句,尽是一种勤恳、淳朴的情态中,简单而美好的对生活的信任与期待。

孟丽君

大开口

Meng Lijun . Big Opening

戏曲

扬剧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扬剧中分“小开口”与“大开口”,因花鼓戏往往唱腔细腻缠绵,以丝竹管弦伴奏,称“小开口”,而香火戏原为苏北男巫在喧天锣鼓伴奏下,酬神而唱,高亢而热闹,称“大开口”。

这一段经典扬剧《孟丽君》便是扬剧中的大开口,用的是脍炙人口的《再生缘》故事,那原是清代时杭州才女陈端生所作的长篇弹词,后成为诸多戏曲剧目的素材,讲得是聪慧过人的孟丽君在蒙家难后,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依巧智摆脱被选入宫中为妃的命运,与中武状元并立下战功的竹马皇甫少华相认并缔结连理的故事。这段《君臣游园》中的唱段,亢亮的女声,恰托出孟丽君飒然如青竹的形象,踩着明快利落的节奏,用辛辣活泼、暗藏机锋的语言,以示对明成皇求爱的拒绝。

白蛇传

上金山

满江

The Story of White Snake . Going to the Jing Mountain . Man Jiang

戏曲

扬剧

民族:汉族

地区:江苏

演唱:葛瑞莲

这支改编自许仙白蛇的剧目,曲牌《满江》,典雅细腻的女声,带着婉转而考究的行腔吐字,如江南绵绵的丝雨,恍然将人带入油纸伞、乌篷船的情境,她唱那法海将外出行医的许仙骗上金山出家后,小青报讯后,白娘子的深情自述。起初唱恋情和偕老的期盼,不尽柔美而缠绵,中段控诉法海,行腔转急,声腔激愤间带着点铿然意味,到末尾又转念及许仙,再度满溢着款款深情。

录制成员:

制作/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录音、剪辑: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摄影:YC

录音地点:江苏苏州

录音时间:2019.11.20 — 2019.11.22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叶云川

中文文案: 汪见殊

英文文案: 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


最新简评(共2条)